金寨县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_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查重

 1文献综述

  1.1湿地研究进展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也是三大系统中生态功能最高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湿地因为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包括水源保护、污水净化和气候调节),被称为“地球之肾”[1,2]。此外, 湿地中的碳储量约占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35%,在全球中发挥着重要碳循环作用[3]。湿地具有保障基本生态和维持水分循环的功能,尤其在保障鸟类栖息地方面的作用格外突出,鸟类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进行迁徙,同时飞越国界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湿地被视为国际性资源[4]。为了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1971年2月2日,18个缔约国在伊朗签订了《拉姆萨尔湿地公约》,该公约已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自然保护公约之一[5]。

我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认识到湿地。当时,许多古代地理书籍,如《愚公》、《水井竹》、《徐霞客游记》等,都记录了湿地,并根据湿地的特点,给湿地起了不同的名字[6]。我国于60年代以沼泽的研究为出发点开始对湿地的研究[7]。其中其中东北师范大学的沼泽教研室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的沼泽室等一些比较权威研究机构就对三江平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等地的沼泽湿地做了许多工作[8,9]。近年来,我国对湿地的生态学研究有了较大的进步并在1992年7月31日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10]。此后,国内湿地保护的研究逐渐深入,有了更多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个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1]。

国外17世纪开始了对湿地的研究,尤其是前苏联以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最先开始并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进展[12],Leland的旅行游记被认为是最早关于湿地的著作,率先提出了沼泽是从森林演变而来的[13]。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西方国家较为全面的对沼泽物质来源、形成、沼泽的类型进行了研究,总结沼泽演变与分布规律,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理论,因此这一时期被誉为湿地科学的创立期[14]。随着科技的进步,湿地学在20世纪进入了发展期,关于湿地的认识开始上升到更深的层次,系统与综合的研究在各国开展起来,形成其较为系统的科学理论与方法论,将湿地提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目前,各国已认识到了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的重要性。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湿地国际 (WI) 等国际性组织各国开展多方面的湿地研究,并组织重大合作研究项目[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开始被重视起来,其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LullaK 将Landsat MSS影像应用到湿地资源的调查中,同时在海岸带生态系统管理上提出了应用的方法[17]。Gress等人分析了GIS技术与遥感技术在湿地应用中的独到之处,并说明了现有结果与基于GIS技术与遥感技术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的重要性[18]。王宪礼等人利用遥感技术与GIS 技术对辽河三角洲湿地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1986年和1994 年两个时段湿地的变化特征[19]。黄进良在查阅多种文献资料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研究了建国以后洞庭湖湿地面积的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讨论了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该区域合理开发与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20]。进入到21世纪后,GIS技术与遥感技术在湿地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Kashaigili 等人利用长序列遥感数据对Usangu平原湿地进行了长期的、季节性的观测和研究,并定量分析了植被覆盖率的变化[21]。袁力利用3S技术分析了扎龙湿地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通过相应模型数据处理研究了鹤类生境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22]。刘娜等借助于3S技术分析了洞庭湖区的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23]。

研究湿地的结构是研究湿地功能与动态的基础。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大肆的开发,湿地结构发生了严重变化,除保护区和人类活动较少的地区外,大部分湿地遭到严重破碎化,形成面积较小、相对分散的湿地斑块,造成了湿地的生态功能下降等多重负面的影响[24]。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针对湿地结构的研究正在逐渐开展。目前,各专家对湿地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空间格局指数,可以量化描述湿地斑块格局及其变化,并反映湿地斑块格局与斑块变化之间的联系[25]。国内外部分学者通过计算研究区的斑块格局指数对比分析不同斑块类型之间的结构特征,从而揭示了湿地斑块格局动态变化过程及其时空规律,现在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26-27]。景观格局指数大多可以通过使用分析软件包来计算,例如FRAGSTATS。FRAGSTATS 提供全面的景观指标可供选择,旨在尽可能多样化[28]。由于全球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湿地结构的演化趋势日趋多样化,表现为不同的尺度下的生态响应。为了深入揭示湿地结构的演变趋势和内在机理,与3S技术结合和能够更加准确的表征演变过程。

  1.2湿地保护规划研究进展

湿地作为世界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其生态功能与效益不同于森林和海洋生态系统,同时湿地又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的健康对全球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保障了向人类湿地方面广泛的利益[29]。然而,湿地受到许多压力源的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威胁,特别是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中[30]。耕地和城市化开发土地的扩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它侵占了湿地,导致湿地面积退化,加速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恶化。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退化和恶化的趋势将会加剧[31]。正如拉姆萨尔湿地公约所报告的,自1970年以来,四分之一的湿地物种存在着灭绝的危险,35%的自然湿地因排水和转换而消失。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和恢复政策,以遏制湿地不断流失和退化势在必行[32]。在此背景下,湿地的保护规划开发也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起来。

国内外对湿地保护的研究领域较为广泛。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湿地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但对湿地的研究有很的不足,如研究偏向单一方向、缺乏系统的综合考虑等,而且国际上仍没有统一的湿地基础理论。20世纪70年代,城市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比如欧美、日本等,最先开始重视并开展湿地保护和规划,着重对遭到破坏的城市河流湿地进行恢复重建[33]。目前,国际上已开始把湿地资源保护规划纳入到总体规划中,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X、加拿大、香港、澳大利亚等,采取可持续的管理系统保护湿地。1985年X率先开始湿地的保护恢复研究,拨款400万美元用于“国家河口湿地计划”[34]。1998 年,X路易斯安那州自然资源部、X环境保护局等XX机构制定一个名为“滨海2050”的区域湿地恢复规划[35]。另外,还有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海滨“1992 奥运村Novalcaria”,日本的富士山21世纪水公园神通川综合整治计划、“中之岛”改建与滨水游廊设计以及马来西亚 1997年的 Putrajaya 湿地公园景观规划等均为国内外湿地保护规划的研究规划做出了重要贡献[36]。

我国对湿地的保护偏重于湿地生态功能、湿地景观设计、湿地恢复技术等湿地技术,对区域性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指导意义不大。从整个区域湿地保护管理现状来看,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侧重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对一般的湿地保护没有做相关的研究[37]。在湿地规划方面,更多的是针对具体湿地类型进行的保护和规划,比如对河流湖泊湿地区域规划、红树林保护规划等单项规划,还有生态城市建设中的湿地规划等[38-40]。牛少凤、李春晖等在分析湿地的功能,研究目前湿地存在的问题后,概述了目前湿地修复的一些可行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的看法[41]。韦明杰、洪涛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调研与分析,探讨与研究湿地系统规划方法及规划评价方法,然后对北京进行了规划研究,得到了各类型湿地的面积数量及空间分布情况[42]。王丽华从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的发展、湿地规划建设的理论以及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三个方面分析,然后对湿地保护区利用的规划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43]。杨倩通过借鉴世界发达国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不同类型湿地的成功经验,为国内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套系统的规划方法[44]。

我国在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湿地保护与规划的相关文件。2000年国家林业局等17个部(委、局)联合颁布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45]。2001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制定《中国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工程总体规划》(2001-2010年)[46]。2005年,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30年)》[47],系统部署了全国的湿地保护工作。“十二五”期间规划重点在于确定受人类干扰严重且具有显著保护意义的湿地作为开展恢复工程的优先区域。

 2引言

  2.1研究背景

湿地,被誉为“自然之肾”,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涝、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8]。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与资源的开发,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湿地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受到了破坏,我国的天然湿地也表现出明显的退化趋势。本着保护湿地资源,恢复遭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相关学者对湿地进行了许多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结论:充分调研评估湿地利用与保护现状,然后对湿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手段。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签约国之一,XX对湿地的保护规划和合理利用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49]。2012 年11月,XXX“十八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改善人居环境”。2017 年 10 月,XXX“XXX”报告中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金寨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六安市西部,湿地特色突出,境内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是大别山“六大水库群”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梅山水库风景区、响洪甸水库风景区都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近几年,随着金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湿地资源也面临减少和破坏的问题,因此,加强湿地资源保护已成为金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湿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前提,是贯彻XXX“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论”的具体行动。鉴于此,本文以金寨县2018年丰水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参照金寨县湿地资源二调数据(2010年),根据国家湿地区划的标准,在GIS与遥感技术支持下,选取湿地面积为8.0ha(含8.0ha)以上的湿地斑块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斑块进行湿地斑块区划与核查,建立湿地斑块空间数据库以及湿地斑块属性数据库;选取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分析金寨县湿地斑块特征,选取斑块多样性指数、斑块优势度指数、斑块均匀度指数分析金寨县湿地斑块景观格局特征,选取斑块连通性指数分析金寨县湿地斑块空间构型,为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金寨县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研究,从而帮助人们及时了解金寨县湿地特征(湿地的类型、面积、分布等)、湿地结构(湿地斑块特征、湿地景观格局、斑块连通性)、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以便为未来金寨县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水系修复、水质修复及湿地合理的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2.3研究内容

(1)湿地斑块区划研究

湿地斑块区划根据国家湿地区划的标准,选取湿地面积为8 ha(含8 ha)以上的湿地斑块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斑块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获取地形图、行政界线、遥感影像,进行地理配准、参照国家湿地分类体系和湿地区划标准建立金寨县湿地分类体系,进行湿地斑块区划、外业核查,最后建立湿地斑块空间数据库和湿地斑块属性数据库,制作专题图。

(2)湿地结构研究

目前湿地结构的研究并没有系统的方法,因此,本文参照湿地景观结构的研究方法研究金寨县湿地结构。在综合许多专家的观点[50-52],选取体现湿地斑块结构特征的三组定量指数,即斑块特征指数 (斑块分维数、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 、景观格局指数 (斑块多样性、斑块均匀度、斑块优势度、斑块破碎化指数 )及斑块空间构型指数 (斑块间隙指数),通过三组指标的运算反映出金寨县湿地结构的生态特征。

(3)湿地保护规划研究

通过对金寨县湿地现状的研究与分析,客观评价金寨县湿地资源概况、保护成效、面临的问题等,然后根据xx、xxx推出的一系列加强湿地保护的重大举措,依据国家湿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及相关规划,形成金寨县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方案:构建由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的较完善的金寨县湿地保护体系;划定湿地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立布局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面积适宜的湿地资源保护生态体系,努力形成XX主导、社会参与、科学监测、保障有力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体系;对重点工程提出实施方案,分析湿地保护规划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研究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腹地。介于北纬31°06′- 31°48′,东经115°22′- 116°11′之间,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东部与安徽省裕安区、霍山县相连,南边为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湖北省麻城及河南省商城两地交界,北与河南省固始、安徽省叶集区接壤。境内东西及南北跨度均为80Km,总面积为3814 Km2。

cbabe34a418ab3372c736ac35673de95-2

图 3.1 金寨县地理位置图

Figure 3.1 Location map of Jinzhai County

  3.1.2地形地貌

金寨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呈阶梯状下降,大别山山脉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具有明显垂直地势特征。按山岭绝对高度,可分为中山区、低山丘陵、岗丘平畈三个区域[53]。中山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及西部,水力资源丰富;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梅山、响响洪甸两大水库周围,山间夹有较为开阔的谷地,接近盆地,河道高宽,水流渐缓,易于淤积;岗丘平畈区主要分布在北部。

 3.1.3土壤

金寨县土壤属淮阳地质大别山变质岩系,岩性以各类片麻岩、混合岩为主,夹斜长角闪岩、含榴石角闪变粒岩、浅粒岩及大理岩等。其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粗骨土、山地棕壤、黄棕壤、紫色土等土类[54]。

 3.1.4气候

金寨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优越的水热条件,梅山地区平均气温15.1—15.6℃,由北向南随海拔增加而递减,南北温差8.4℃左右。年降雨量1100—1500mm,无霜期179—244天;年阳光辐射总量为116 Km/ m2,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4935.7℃。

  3.1.5水文

金寨县境内有史河、西淠河(属淠河西源)两大水系,另有东北部的汲河水系,其下游汇入淮河[55]。史、淠两河上游均来自金寨县西南山区,以三省垴为分水岭,总长度为2670 Km,河网密度为0.7 Km/Km2,均为山溪性河流,支流众多。来水面积200 Km2以上的河流有11条,50-200 Km2的河流有16条,10-50 Km2的河流有30多条。

 3.1.6湿地植被

金寨县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金寨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全县主要湿地植物约12科17属18种植物,湿地植被可划分为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草丛湿地植被型组和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3个植被型组;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莎草型湿地植被型、禾草型湿地植被型、杂类草湿地植被型等7个湿地植被型;枫杨群系、垂柳群系、意杨群系、刺槐群系、簸箕柳群系、构树群系、水芹菜群系等37个群系,详见表3.1。

根据相关资料与现场调查,代表性植物有胡桃科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杨柳科河柳(Salix matsudana)、垂柳(Salix babylonica);菊科的一年蓬(Conyza canadensis);禾本科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狗牙根(Cynodon datylon)、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蓼科水蓼(Potygonum hydropiper)、酸模(Rumex acetosa);浮萍科浮萍(Lemna minor);苋科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小二仙草科轮叶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llatum);灯心草科灯心草(Juncus effuses);大麻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报春花科金钱草(Lysimachia christinae);伞形科水芹菜(Oenanthe clecumbens)等。

表3.1金寨县主要湿地植物群系表

Table 3.1 Main wetland flora of Jinzhai County

湿地植被型组 湿地植被型 主要群系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 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 枫杨群系、垂柳群系、意杨群系、构树群系、刺槐群系
草丛湿地植被型组 莎草型湿地植被型 水莎草群系、水毛花群系
禾草型湿地植被型 芦苇群系、大狼尾草群系、茭草群系、爬根草群系、长芒稗群系、鹅观草群系、蓼群系、蒿草群系、水芹菜群系
杂类草湿地植被型 灯心草群系、小飞蓬群系、一年蓬群系、黄花蒿群系、白茅草群系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组 漂浮植物型 紫萍群系、槐叶萍群系、凤眼莲群系、水鳖群系
浮叶植物型 菱群系、睡莲群系、莲群系、空心莲子草、芡实群系
沉水植物型 马来眼子菜群系、龙须眼子菜、微齿眼子菜、苦草群系、金鱼藻群系、黑藻群系

 3.1.7湿地动物

金寨县地形呈不规则椭圆形,地貌较为复杂,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空间[56]。通过对金寨县林业部门和渔业水产部门的相关资料统计,水域内存在鱼类30多种(不含引进种)、鸟类种类108余种,两栖类17余种:

(1)鱼类 金寨县水域内存在鱼类 30多种(不含引进种),涉及鲤科、鳅科、鮠科,鲤科主要有鲤鱼(Cyprinus carpio)、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花鲢(Aristichthys nobilis)、鲫鱼(Carassius auratus)、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银色颌须鮈(Gnathopogon argentatus)、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南方马口鱼(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bidens)、长春鳊(Parabramis pekinensis)、三角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等;鳅科有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花鳅(Cobitis taenia)、黄沙鳅(Botia xanthi)、沙鳢(Odontoburis obscura)、紫薄鳅(Leptobotia taeniap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泥鳅(Misgurnus mizolepis)等;鮠科有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江黄颡鱼(Pseudobagrus vachelli)、光泽黄颡鱼(Pelteobaggrus nitidus)、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短尾鮠(Leiocassis brevicaudatus)、白边鮠(Leiocassis albomarginatus)等。

(2)鸟类 全县鸟类种类108余种,湿地常见鸟类有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小鸊鷉(Tachybaptus ruficollis)、白鹭(Little Egret)、牛背鹭(Bubulcus ibis)、大白鹭(Ardea alba)、苍鹭(Ardea cinerea)、池鹭(Ardeola bacchus)、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中白鹭(Ardea intermedia)、黄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栗苇鳽(Ixobrychus cinnamomeus)、黑鳽(Ixobrychus flavicollis)、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绿翅鸭(Anas crecca)、鸳鸯(Aix galericulata)、普通鵟(Buteo buteo)等。

(3)两栖类 金寨县两栖类17余种,主要有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东方蝾螈(Cynops orientalis)、商城肥鲵(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花背蟾蜍(Bufo raddei)、大头蛙(Rana kuhlii)、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等。

(4)爬行类 全县爬行类主要有龟鳖类的乌龟(Mauremys reevesii);蜥蜴类的铅山壁虎(Gekko hokouensis)、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石龙子(Eumeces chinensis)、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白条草蜥(Takydromus wolteri)、水蛇(Natrix annularis)、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华游蛇(Sinonatrix percarinata)、小头蛇(Oligodon chinensis)、林蛇(Boiga irregularis)、尖吻蝮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王锦蛇、赤链蛇(Dinodon rufozonatum)、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等。

3.2社会经济

  3.2.1行政中心与人口

2018年,金寨县下辖梅山镇、南溪镇、斑竹园镇、燕子河镇、白塔畈镇、天堂寨镇、油坊店乡、槐树湾乡、全军乡和果子园乡等23个乡镇和1个现代产业园区,226个行政村,总人口68.35万。

 3.2.2经济发展状况

201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39372.3万元,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88965万元,其中农业完成增加值94143.2 万元;林业完成增加值28043.237万元;牧业完成增加值56880.43万元;渔业完成增加值 10378.8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增加值8279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09529.1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40878.3万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257元,比上年增加930元。

3.2.3文化资源概况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红色文化资源积淀深厚。县境内千峰竞秀,溪谷纵横,山青水秀,引人入胜。文物古迹、革命遺址星罗棋布。有红军广场国家级旅游景区、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堂寨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天堂寨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此外,还有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风景区。

 3.2.4交通资源概况

金寨交通区位优越,县域内及周围有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和两条省道,紧邻沪蓉高速公路金寨道口,距沪陕高速公路叶集道口7Km,距大顾店高速枢纽15Km,距宁西铁路叶集站4Km,距沪汉蓉高铁金寨站10Km,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100Km。形成了高速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四维一体的交通体系。

 4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1湿地斑块区划

湿地斑块区划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外业调查、内业整理和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遥感影像的获取。通过BIGEMAP地图下载器获取六安市金寨县2018年丰水期遥感影像其中标准分幅为1:10000,像素分辨率为2.04m。

(2)地理配准。在GIS10.2平台下,将遥感影像图(1:10000)与金寨县的地形图(1:10000)及行政区划图进行地理配准。

(3)湿地分类体系建立。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的湿地分类系统,结合金寨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2010年),将金寨县湿地进行分类。根据金寨县的水文、土壤、植被条件,考虑到在湿地结构分析中数据对比更加鲜明,本文依据二调数据并做一定的补充,将金寨县湿地分为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类,其中,天然湿地包括河流湿地、河流滩地和湖泊湿地;人工湿地包括库塘、人工干渠,水产养殖场,如图4.1。

(4)斑块区划。参照国家湿地斑块区划的标准,选取湿地面积为8.0ha(含8.0ha)以上的湿地斑块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斑块为研究对象。最后在GIS10.2平台下,参考金寨县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SHP格式),参照地形图、行政区划图,对配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

(5)湿地数据库的建立。对目视解译的小班进行湿地野外调查,对存在疑问和解译错误的湿地斑块进行登记,在iPad上的移动GIS软件上进行修改。最后在GIS 10.2平台下,将目视解译并修改后的SHP格式数据进行拓扑分析,构建湿地空间数据库,结合外业调查数据,对金寨县湿地资源的类型、分布、面积、动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进行分析,建立湿地斑块属性数据库。

(6)专题图制作。根据需要,通过GIS软件制作金寨县湿地类型分布图,金寨县湿地资源分布图。

表 4.1 金寨县湿地分类一览表

Tab 4.1 Jinzhai County wetland classification table

湿地类 湿地型 划分技术标准
天然湿地 河流 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
河流滩地 在丰水季节由洪水泛滥的河滩、河心洲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内陆三角洲所组成。
湖泊 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人工湿地 库塘 为蓄水、发电、农村生活、农业灌溉及城市景观为主要目的而建造的,面积不小于8.0ha的蓄水区。
人工干渠 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
水产养殖场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

4.2湿地结构

  4.2.1湿地斑块特征

湿地斑块的特征主要通过斑块特征指数来反映,本文借鉴景观格局指数的算法,将斑块类型类比景观类型,利用GIS 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FRAGSTATS 分析软件,选取斑块分维数(FD)、斑块形状指数(F)、平均斑块面积指数(MPS)共3种斑块特征指数来对湿地斑块特征进行分析。

(1)斑块分维数(FD)。斑块分维数表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斑块的复杂性,斑块的分维数高低,反映了斑块的几何形状复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所造成的影响[57,58],其计算公式为:

6624b148891961ab1a195dfb71fd11dd

 4.2.2湿地斑块景观格局

湿地斑块景观格局特征通常可以通过斑块多样性指数(H)、斑块的优势度指数(D) 、均匀度指数(E)、破碎化指数 (Ci)等指标反映出来。

(1)斑块多样性指数(H):斑块多样性指数主要反映斑块要素的多少和各斑块观要素所占比例的变化[60]。当湿地由单一斑块类型构成时,其多样性指数为0;当湿地由两个以上的斑块类型构成,且各斑块类型所占的比例相等时,斑块多样性指数最大;当组成湿地的各斑块类型所占的比例差异较大时,则湿地斑块的多样性指数偏低[61]。斑块最大多样性指数越大,斑块类型就越丰富,从而斑块的多样性也就越大[62]。计算公式为:

(4-5)2b0ca77f0a203bb7af477dcc8c98d900

式中,28fe31a53cf48c15ae5b3204730ff3ce是斑块类型i种斑块类型占总面积的比,a393e05a48936b4d29c5e5753d3fdd45-1是研究区中斑块类型的总数。

(2)斑块的优势度指数(D):斑块优势度指数表示斑块多样性对斑块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或描述湿地由少数几个主要的湿地斑块类型控制的程度[63]。斑块优势度指数越大,则表明组成湿地的各斑块类型所占的比例差异越大,说明湿地中存在一种或少数几种斑块类型占优势;斑块优势度指数越小,则表明组成湿地的各种斑块类型所占的比例大致相当;斑块优势度指数为0时,表示组成湿地的各种斑块类型所占比例相等[64]。计算公式为:69a5e9d9ca749e5c14cee23b7dda1ea8

式中,H是斑块多样性指数,7539048f35597a782f1e96e5972b52e4为研究区各斑块类型所占比例相等时,湿地拥有的最大多样性指数。

(3)均匀度指数(E):斑块均匀度指数反映湿地各斑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通常以斑块多样性指数和斑块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的比例来表示[65]。计算公式为:

(4-9)aa87f934e4e5fce97f8ece9c33981e14

式中,H是斑块多样性指数,68b1e66f403b107645a60bbf735971b7为斑块多样性指数的最大值。

(4)斑块破碎度指数(Ci)。斑块破碎度指数反映了斑块的破碎程度,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量来衡量斑块的破碎程度[66]。斑块破碎度指数描述了斑块被分割的破碎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湿地斑块的影响程度[67]。计算公式为:

(4-10)272d3210dc03f9258015bafc5bc3f1ec

式中,f258640ce651571d18bdd246cd57758b表示第i类湿地斑块的总数,e25bc022ac2b522477ac1c31b42f34fb表示第f5d6f8068c0b8ef7e0aa0367a01bb0b1类湿地斑块的总面积,f5d6f8068c0b8ef7e0aa0367a01bb0b1-1表示斑块的破碎化程度,f5d6f8068c0b8ef7e0aa0367a01bb0b1-2值越大,则斑块的破碎化程度越高。

4.2.3湿地斑块空间构型

本文对湿地空间构型的研究主要通过研究各斑块间的距离,反映斑块的聚集程度。因此借鉴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选取了湿地斑块间隙指数,它是研究湿地斑块的分离程度,斑块间隙大小是空间格局的重要特征[68]。计算公式为:

 1454d7d8303893caeda333c73a6089f5-1

式中,P为连接指数,51a5c6f0058d0eb8288db411bc625ce9为第i个斑块的面积,dcc9095d250a7212d879f8f2e511e3fe是与其最近的斑块间的距离,这里距离是从斑块质心测起的,N为斑块数,P的值介于0—1之间,其值越大,说明斑块聚集程度越高。

 4.3湿地保护规划

一是文献研究法。按照相应的研究目标制定相应的研究过程,通过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CNKI中国知网、万方期刊硕博论文库等收集和查阅相关的文献、期刊和学者论文等资料作为参考标准,对湿地进行整体性的系统研究。同时广泛收集金寨县史实资料和XX对湿地保护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并分析和加工整理。为规划打下坚固的理论依据与政策基础。

二是实地调研。主要通过访谈、专家会议、实地调查等方式。在研读文献资料和对金寨县湿地内业处理后,调查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史河、西淠河、长江河等湿地,主要考察湿地区域内的动植物、水源、土壤、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同时,就金寨县湿地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未来发展、保护管理对策等方面,广泛征求林业、水资源、环保、湿地等方面的专家、各主管部门、一线保护管理机构、社会公众等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大量一手资料。

三是规划编制。在分析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安徽省湿地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划、技术标准等要求,结合金寨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需要,提出金寨县湿地保护利用规划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功能布局、湿地保护体系、湿地管理体系等,为金寨县湿地保护利用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4.4技术路线

01985687e31c0472176aa80de8af0401

cee28589a83ef0fcbedbc9104b44f8c5

图 4.2 技术路线图

Fig 4.2 Technical roadmap

 5金寨县湿地结构特征分析

  5.1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

表 5.1 金寨县湿地概况表

Tab 5.1 Jinzhai County wetland overview table

湿地类 湿地型 面积 (ha) 斑块

数量(个)

比例

%

合计

面积(ha)

合计

比例

%

合计

个数(个)

合计

周长

(m)

天然湿地河流4245.15726.54622.428.9751953277
河流滩地377.3182.4
人工湿地库塘11192.88701137671.1121032164
人工干渠157.921
水产养殖场25.320.1
合计15998.48710015998.4100872985441

由表5.1可知:金寨县湿地分为2类5型,即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2类,河流湿地、河流滩地、水产养殖场、库塘和人工干渠5型。金寨县湿地总面积为15998.4ha,其中人工湿地的总面积为11376ha,占湿地总面积的71.1%;天然湿地的总面积为4622.4ha,占湿地总面积的28.9%。人工湿地中库塘湿地面积最大,其湿地面积为11249.5ha,占湿地总面积的70%,主要因为金寨县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所占比例较大,两个水库合计面积11139.1ha,主要作用是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农村生活等,由此看出,为了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等需求,会适当的结合地形地貌改变水系,从而湿地结构发生改变,部分湿地类型面积增多;水产养殖场的面积非常小,其湿地面积为25.3 ha,占湿地总面积的0.1%;人工干渠的湿地面积为157.9 ha,占湿地总面积的1%。天然湿地中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其湿地面积为4245.1ha,占湿地总面积的26.5%。天然湿地的合周长值最大,人工湿地次之,这主要与湿地边界形状的复杂程度有关。

e32e99155c5ec9556fd55b5f1eb5b519

 

图 5.1 金寨县人工湿地分布图

Fig 5.1 Distribution map of artificial wetland in Jinzhai County

6d3196b558d506bb8e527b04d1a61b09

图 5.2 金寨县天然湿地分布图

Fig 5.2 Distribution map of natural wetland in Jinzhai County

f7f7c521ca822dafffa5fb4e09483b50

图 5.3 金寨县湿地类斑块总体分布图

Fig 5.3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wetland patches in Jinzhai County

d340c6be6f4388a0bbe2d22385838f84

图 5.4 金寨县湿地型斑块总体分布图

Fig 5.4 Overall distribution map of wetland type plaques in Jinzhai County

因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中的河流湿地所跨乡镇界限较多,本文区划湿地斑块时未按照乡镇界线区划,故对湿地斑块的分布此处只做大致分析,对于分布乡镇则不做具体分析。由图5.2中可以看出:天然湿地主要分布于金寨县的南部,少部分分布于东北部;由图 5.3中可以看出:人工湿地主要分布于金寨县东北部,库塘湿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人工干渠分布于北部;由图5.2和图5.4中可以看出:天然湿地分布较广,河流湿地广泛分布于金寨县各个区域,河流滩地分布较为零散。

 5.2湿地斑块特征分析

  5.2.1各湿地类斑块特征分析

8ae418f7e8ee7e98c1e11528a7ca38f2

图 5.5 各湿地类斑块分维数指数对比

Fig 5.5 Comparison of plaque fractal dimension index of each wetland

由图 5.5 中可以看出天然流湿地的斑块分维数高于人工湿地,其值为1.312,人工湿地的斑块分维数为1.171。斑块分维数用来表示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斑块分维数越高,斑块的几何形状越复杂,斑块分维数越趋近于1,斑块的形状越趋向于简单。因此人工湿地的斑块形状趋于规整,这是由于受到了人为的干扰,建水库坝、人工修整等都会对斑块的分维数产生影响。

7ac5a3f81864dabd753b8bac7e4d77c5

图 5.6 各湿地类斑块形状指数对比

Fig 5.6 Comparison of plaque shape index of each wetland

由图5.6中可以看出:天然湿地的斑块形状指数偏高,其值为9.975,人工湿地的斑块形状指数低于天然湿地,其值为5.824。若斑块的形状指数越大,则斑块的轮廓就越复杂,斑块的形状也越不规则。因此天然湿地的轮廓最复杂,其形状也不规则,

人工湿地的斑块形状指数受人为影响应该是偏低的,但是人工湿地的斑块形状指数却偏高,这是因为人工湿地中处主导地位的库塘湿地位于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其形状不规则(如图5.7),因此斑块形状指数偏高。

1eeccd813b307ca75c1c6f419bd0a4e8-1

图5.7 库塘湿地地形起伏度分析

Figure 5.7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relief of KuTang wetland

1ae46ebc0149ac664fc8224ab1a2b962-1

图 5.8 各湿地类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对比

Fig 5.7 Comparison of mean plaque area index of each wetland

由图 5.8 中可知:人工湿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高于天然湿地,其值为948ha,天然湿地的平均斑块面积为64.2ha,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可用于衡量湿地的总体完整性和破碎化程度,平均斑块面积指数越大,湿地的破碎化程度越低,湿地越完整。因此,人工湿地最完整,天然湿地破碎化偏重,这与表5.2中斑块的破碎度指数结果相符。人工湿地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之所以高是因为人工湿地的斑块总个数少,且人工湿地的斑块总面积大(见表 5.1)。

5.2.2各湿地型斑块特征分析

ad6abc6eedfc09f70d009c545230e7c4

图 5.9 各湿地型斑块分维数指数对比

Fig 5.9 Comparison of plaque fractal dimension index of each wetland type

由图 5.9 中可知:各湿地型斑块分维数由大到小排序为:河流湿地>人工干渠>河流滩地>库塘>水产养殖场。天然湿地中的河流湿地斑块分维数在5个湿地型中最高,其值为1.486,说明河流湿地湿地的斑块形状最复杂;人工干渠的斑块分维数仅次于河流湿地,这是因为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灌溉等需要,对有的天然的河流湿地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使其变为了人工干渠,河流滩地斑块与库塘斑块分维度差别甚微,说明库塘斑块受地形影响比较大,形状比较复杂(如图5.7);水产养殖场的斑块分维数接近于1,斑块的几何形状简单,说明其受人为干扰较大。

c7d99fe7bbe78ef20befd5836253b7fc

图 5.10 各湿地型斑形状数指数对比

Fig 5.9 Comparison of speckle shape number index of each wetland type

由图 5.10 中可以看出:各湿地型的斑块形状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河流湿地>

人工干渠>河流滩地>库塘>水产养殖场。由图5.9与图5. 10 对比得知,各湿地型斑块分维数较高的湿地型,斑块形状指数也偏高;各湿地型的斑块分维数虽然相差不大,但是斑块形状指数却相差很大,河流湿地与人工干渠的斑块形状指数明显高于河流滩地、库塘与水产养殖场。因此斑块分维数差异小的湿地,斑块形状指数差异不一定小,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差别并不能代表斑块边界的复杂程度差别,库塘湿地与水产养殖湿地的分维数和形状指数均偏小,这是由于受人为干扰较大。

326883dbc8027dff08bc8787a81b3df0

图 5.11 各湿地型平均面积指数对比

Fig 5.10 Comparison of mean plaque area index of each wetland type

由图 5.11 中可以看出:各湿地型的平均斑块面积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库塘>人工干渠>河流湿地 >河流滩地>水产养殖场。库塘湿地中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面积大而库塘斑块数量偏少,因此平均面积指数非常高,而水产养殖场面积小且受人为的干扰,斑块破碎化较为严重,故而平均斑块面积指数较低,斑块完整性低。河流湿地与人工干渠相差无几,其在形状和分维度上的指数都如此,说明两种湿地型的相似性较大。

 5.3湿地斑块景观格局分析

表5.2 金寨县湿地斑块景观格局指标统计

Table 5.2 Statistics of basic spatial structure indexes of wetland patches in Jinzhai County

湿地类 多样性指数 最大多样性指数 优势度 均匀度 破碎度
整体 0.6003 0.6931 0.0929 0.8660 0.0054
人工湿地 0.0886 1.0986 1.0102 0.0806 0.0011
天然湿地 0.2933 0.6931 0.3998 0.2670 0.0156

从表5.2可以看出 :

(1)金寨县湿地办斑块的多样性指数为0.6003,而在假定金寨县的各类湿地斑块所占比例相等时是拥有的最大斑块多样性指数为0.6931,这两个值相差为 0.0928, 说明了通过区划确定的金寨县湿地斑块类型体系 (天然湿地、人工湿地两类)的情况下,各类型湿地斑块所占比例差异较小,而从各湿地类来看,多样性指数均偏低,尤其是人工湿地的多样性指数只有0.0886,与最大多样性指数值相差较大,说明各湿地型斑块所占比例差异较大。

(2)优势度指数反映偏离程度,指数越大,偏离程度越大;金寨县湿地整体的优势度指数为0.0929,说明区域内人工湿地和天然湿地所占比例差异不大;人工湿地优势度为1.0102,优势度指数偏高,偏离程度偏大,而天然湿地优势度为0.3998, 优势度指数偏小,偏离程度偏小。

(3)就均匀度而言,均匀度指数越大,湿地斑块类型分配越均匀,当斑块多样性指数趋近1时,湿地斑块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趋向最大。金寨县湿地整体的均匀度指数为0.866,相对较高,湿地类分布较为均匀,而两大湿地类型的指数相对较低,人工湿地为0.0806,天然湿地为0.267,因此,金寨县湿地型斑块分配不均匀。

(4)就破碎化指数来看,整个区域破碎化程度比较低,为0.0054,人工湿地的破碎化程度最低,仅为0.0011,与人工修建水库形成大的湿地斑块有关,因此完整性好,天然湿地的破碎化指数为0.0156,说明湿地斑块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低。

5.4湿地斑块空间构型分析

表5.3 金寨县湿地斑块的斑块间隙指数统计

Table 5.3 Statistics of patch gap index of wetland patches in Jinzhai County

湿地类 湿地型
人工湿地 天然湿地 河流

湿地

河流

滩地

库塘水产养殖场人工

干渠

斑块间隙指数0.150.040.03240.08010.38150.51570.579

从表5.3可以看出:从湿地类角度来看,湿地斑块之间的斑块间隙指数比较低,说明湿地类斑块的聚集度不高。结合表5.2中破碎度分析结果可以得出:整个研究区域是以库塘、河流为主体的较大斑块构建起来的,斑块较为分散。从湿地型角度来看,河流湿地与河流滩地湿地型斑块间隙指数偏小,说明其斑块聚集度不高,水产养殖场与人工干渠斑块间隙指数高,其斑块聚集程度高。通过各湿地类与湿地型的斑块间隙指数分析可以得出:人工湿地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其聚集程度较高,以便更好的为居民提供抗洪、灌溉、饮用、养殖等方面的需求;天然湿地受人类影响较低,相对分散的分布在金寨县各个区域。

 6金寨县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

  6.1湿地保护现状

  6.1.1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对湿地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金寨县环境优越,珍稀动植物种类众多。近二十年来,金寨县认真贯彻国家和安徽省相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湿地多样性保护行动。为全面了解和掌握金寨县湿地资源现状、存在问题,金寨县相继开展了县域内湿地资源、鸟类资源、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为金寨县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保护规划等提供依据。同时开展多样化的湿地保护活动,应用多渠道的新闻媒体,举办座谈会、展览、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形式,宣传湿地的功能效益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但目前效果并不显著,群众对湿地认识模糊,湿地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湿地资源价值的认识。

 6.1.2保护区与重要湿地建设

金寨县分别于1954年和1956年修建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水库建成以来,充分发挥了巨大的生态功能,保护了许多珍稀动物以及名贵植物或药材。2013年农业部批准建立金寨县长江河宽鳍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目前全县还没有省级以上重要湿地,尚未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或保护小区、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保护力度方面相对薄弱。

 6.1.3水资源保护

(1)建立河长制。2017年,金寨县人民XX根据相关文件出台了《金寨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提出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体系,明确责任与分工,严格执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最终使全县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基本遏制水体污染;保障了河流生态流量;城乡黑臭水体现象全面控制,水环境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2)划分水源保护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对全县饮用水源地进行分级保护区划,县人民XX发布了麻埠镇、青山镇等11个乡镇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对保护区严格实施分级保护策略,保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不被破坏。

(3)严格项目准入制度。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禁止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破坏动物栖息地等行为;对饮水点一、二级保护区内零散住户、旱厕和农产企业进行环境搬迁,同时对保护区内的农业用地进行退耕还林;在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取缔网箱养鱼;对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上游河道涉及集镇强化环保;规范砂石开采,取缔了非法采砂;加强水源地上游及周边水源涵养林建设,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6.2湿地利用现状

目前金寨县湿地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为人们提供生活及工业用水,为养殖业、畜牧业提供各种资源,承担蓄洪防旱的要要任务,平衡城市生态系统,美好城市环境等。

(1)提供生活饮用水及工业用水 金寨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江淮分水岭,是长江、淮河重要水源地,主要用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和生态与环境用水等。

(2)养殖 据《金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2017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35万吨,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大中型水库养殖、小型水库生态养殖、渔稻田养殖。渔业经济总产值2.19亿元。

(3)蓄洪防旱。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史河、淠河等众多的库塘和河流,雨季蓄水,旱季供水,形成天然的水分调节器[69]。防洪方面,在淮河干流错峰调蓄,确保淮河安全度汛和减少淮河中游启用行蓄洪区中承担重要任务,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灌溉方面,作为淠史杭灌区主要水源,灌溉下游的安徽和河南两省中五县区农田,使其旱涝保收。

 6.3湿地面临的威胁

(1)城镇化建设。金寨县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湿地的威胁与日俱增。一方面,基建和城市化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缺少净化处理,直排河流,导致湿地、水体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基建和城市化占用湿地区,大大改变甚至破坏了湿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如图6.1。

(2)农业种养殖。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下游及周边是金寨县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所用的化肥、农药、除草剂是湿地的主要面源污染源,水库上游河道内测滩地还存在农民耕种现象;水库上游河流域存在的众多养殖场,其畜禽粪便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染水体,远离湿地的养殖场也存在污染威胁;水产养殖也存在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变原有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的问题。

acdf6b6942be00c2a11fc0ed9a969cfd

图6.1金寨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图

Figure 6.1 Land use change in Jinzhai County

 6.4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湿地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湿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方面,各部门未建立统一协调机制,保护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建立河长制后这种现象会得到一定缓解,但实际效果还待观察。金寨县林业局是县域湿地的主管部门,但目前林业局内部没有专门的湿地管理科室,日常工作由天马保护局负责,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湿地资源调查、资源数据管理精力投入不足、管理能力不强。

(2)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

湿地保护缺乏足够的资金,许多措施难以实施。湿地保护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湿地调查与动态监测、保护区及示范区建设、污染治理、湿地科研与宣教等方面的给予充足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XX在这些方面投入不足。

(3)湿地保护基础工作比较薄弱

金寨县湿地保护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基础薄弱,缺乏完善的湿地开发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机制。湿地的资源监测体系也不健全,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监测机制,导对湿地调查、动态监测等工作相对滞后。同时,全县现有的湿地保护和管理技术专业性不足,缺乏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4)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目前金寨县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人们没有充分认识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金寨县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形势的需求,其广度、力度和深度都不够。

 7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

  7.1规划总则

  7.1.1规划原则

(1)坚持全面保护、综合治理的原则

湿地保护规划采取全面综合性措施,将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好整体与局部利益、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

规划充分考虑金寨县湿地的特点和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根据湿地保护和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的提出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并且做到分步实施、有序开展。

(3)坚持科学修复、体现特色的原则

借鉴和学习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保护湿地、利用湿地,提高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展示湿地的特征和文化特色。

(4)坚持XX引导、协调发展的原则

湿地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XX引导,各个部门协调合作,避免与相关规划冲突,同时要兼顾利益群体的权益。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湿地保护公益事业,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让公众参与到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工程中。

(5)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湿地保护与利用是相辅相成的,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协调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相互统一。

  7.1.2规划依据

根据国家及相关部门的规定依法对湿地进行保护与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下是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遵守的规划依据(如表7.1):

表7.1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规划依据

Table 7.1 Planning basis of wetland protection in Jinzhai County

序号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2014.4修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2016.7修订)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2017.6修订)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全国人大,2013.12修订)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全国人大,2016.7修订)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xxx,2017.10修订)
7 《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xxx办公厅,2016.11)
8 《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xxx办公厅,2004.6)
9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环保部,2010.12修订)
10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环保部,2015.4)
11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2017.11修订)
12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2000.9)
13 《湿地恢复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7.8)
14 《安徽省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省人民XX,2004.2)
15 《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安徽省人民XX,2018.6)
16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2015.11)
17 《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人大常委会,2016.12)
18 《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XX办公厅,2017.3)
19 《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安徽省XX办公厅,2017.9)
20 《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安徽省林业厅,2012)
21 《安徽省“十三五”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安徽省林业厅,2016.6)
22 《安徽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公报》(安徽省林业厅,2015.1)
23 《安徽省湿地保护规划(2016-2030年)》(安徽省林业厅,2016.1)
24 《六安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年)》(六安市人民XX,2018)
25 《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六安市人民代表大会,2018.1)
26 《金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7-2030年)》(金寨县人民XX办公室,2018.4)
27 《金寨县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年)》
28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
29 《自然保护区工程总体设计标准》(LYJ126-88)
30 《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707-2007)

 7.1.3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为2018-2020年,中期规划为2023-2025年,远期规划为2026-2030年。

 7.1.4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规划期内建成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二级保护体系,实施湿地保护恢复与治理措施,完善湿地与生态旅游发展建设有机结合机制,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使全县湿地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让自然湿地面积不再减少,湿地质量得到提高,省级以上重点湿地保护率达70%,80%湿地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使丧失的湿地面积得到较大恢复。再利用湿地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湿地状况,营造优良的湿地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金寨的总体目标。

(2)近期目标(2018-2020年)

建成金寨县三级河长制体系;申报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长江河为省级重要湿地;续建金寨县长江河宽鳍和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新建梅山水库、史河城关段2个县级湿地公园;在史河和西淠河各建1个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基地与1个湿地生态绿色种植基地;在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汲东干渠—洪家河各建1个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基地。

(3)中期目标(2023-2025年)

续建金寨县长江河宽鳍、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续建梅山水库、史河城关段2个县级湿地公园;在史河和西淠河再各建1个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基地、1个湿地生态绿色种植基地;续建3个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基地。

(4)远期目标(2026-2030 年)

在白水河与西汲河各建1个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基地与1个湿地生态绿色种植基地;全县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全面进入良性循环,湿地面积维持14372.4ha,省级以上重点湿地保护率达70%,逐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库管理保护目标,如表7.2。

表7.2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主要建设目标

Table 7.2 Main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of wetland protection plan in Jinzhai County

指 标 单位 现状 规划目标
2018-2020年 2023-2025年 2026-2030年
湿地面积 ha 15998.4 15998.4 15998.4 15998.4
湿地保护率 % 65 67 70
省级重要湿地 3 3 3
国家级水产种质

资源保护区

1111
县级湿地公园222

7.2湿地总体布局规划

  7.2.1布局原则

(1)自然性原则。以金寨县地形地貌为依据,以水文水系流向为基础,以湿地类型为特征,以生态结构与功能为重点,与行政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

(2)主导性原则。服务于规划总目标,有利于湿地保护与管理工程项目总体布局,有利于工程项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

(3)可操作性原则。分区结果有利于地方XX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本规划建设项目,保证建设项目实施的可操作性。

 7.2.2湿地功能区划分析

根据金寨县各湿地类型的总体分布情况,结合金寨县的地形地貌特征与金寨县湿地结构的分析结果(如图7.1),将金寨县湿地划分为六大湿地功能区即长江河山地河流湿地区、史河城市丘岗平原河流湿地区、梅山水库山地库塘湿地区、响洪甸水库山地库塘湿地区、梅山水库上游山地河流湿地区、响洪甸水库上游山地河流湿地区,如7.2所示。

99e7b5909056498d342686c390139fb9

图7.1 金寨县县域高程图

Figure 7.1 Elevation map of Jinzhai County

678bf2e8544b08bcc23f69762fd602e6

图 7.2 金寨县湿地功能区划图

Fig 7.2 Functional zoning map of wetland in Jinzhai County

 7.2.3湿地功能区的功能及所面临的问题

(1)长江河山地河流湿地区

该湿地区包括铁冲乡、全军乡、梅山镇。山地地貌,区内主要湿地类型为河流湿地,有长江河及其支流湿地如皂河、夹河、潘家河等。湿地主要功能是农业灌溉和水产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镇排污和农业面源污染,河道内采砂、石,扰动河床产生的污水污染较为严重。

(2)史河城市丘岗平原河流湿地区

该湿地区包括梅山镇、现代产业园、白塔畈镇。丘岗平原地貌特征,区内主要类型为河流湿地,有史河及其支流以及汲东干渠,存在少量小型库塘湿地。湿地主要功能是城市用水、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灌溉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排污系统不完善,生活垃圾与污水随雨水进入河道,乡村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废水处理不当,直接下渗或者汇入河道,农业面源污染等。

(3)梅山水库山地库塘湿地区

该湿地区包括全军乡、双河镇、梅山镇、桃岭乡、槐树湾乡、南溪镇等乡镇。山地地貌特征,区内主要湿地型为库塘湿地,梅山水库,汇入梅山水库的河流湿地有熊家河、大石河、双河、麻河、牛山何等。湿地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沿河排污、雨污合流等。

(4)响洪甸水库山地库塘湿地区

该湿地区包括梅山镇、油坊店乡、麻埠镇、张冲乡等乡镇。山地地貌特征,区内主要湿地型为库塘湿地,响洪甸水库,另外有汇入水库的河流湿地如马家河、西淠河、毛坦河等。湿地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沿河排污、雨污合流等。

(5)梅山水库上游山地河流湿地区

该湿地区包括汤家汇、关庙乡、沙河乡、斑竹园镇、果子园乡、吴家店镇、古碑镇、花石乡等乡镇。山地地貌特征,区内主要湿地型为河流湿地,如麻河、南溪河、白沙河、牛山何、南河等。湿地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沿河排污、雨污合流等。

(6)响洪甸水库上游山地河流湿地区

该湿地区包括青山镇、古碑镇、燕子河镇、张冲乡、天堂寨镇、长岭乡等乡镇。山地地貌特征,区内主要湿地型为为河流湿地,如乌鸡河、八道河、陡岭河、青龙河、纸棚河、毛坦河等。湿地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源、农业灌溉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沿河排污、雨污合流等。

7.3湿地保护体系规划

  7.3.1湿地等级体系

通过研究《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对重要湿地的划分标准[70],将全县湿地划分为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二级保护体系。规划期内申请3个省级重要湿地,其中河流湿地湿地1个,库塘湿地2个

根据《六安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年)》,规划近期(2018-2020年)申报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为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条件为重要水源地,保护级别为Ⅱ级。

根据2013年农业部批准的金寨县长江河宽鳍、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规划近期(2018-2020年)申报长江河为省级重要湿地,申报条件为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的栖息地、繁殖地,保护级别为Ⅱ级,详见表7.3。

表7.3拟报省级重点湿地情况一览表

Table 7.3List of key wetlands to be reported at provincial level

序号 名 称 面积

(ha)

申报级别申报时间确定重要

湿地条件

主要保

护对象

保护措施
1梅山水库4580省级2018-2020重要水源地库塘湿地

生态系统

禁止水产养殖、围垦,保护森林植被
2响洪甸水库4610省级2018-2020重要水源地库塘湿地

生态系统

禁止水产养殖、围垦,保护森林植被
3长江河158省级2018-2020种质资源保护区河流湿地

生态系统

禁止排污、采砂、电鱼、开垦等
合计9348

 7.3.2自然保护区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含小区)的定义及设置条件[71],通过对金寨县湿地充分调研和资料收集后,将2013年农业部批准的金寨县长江河宽鳍、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设为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期内续建金寨县长江河宽鳍、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按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保护区管理,主要包括设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制定保护区具体管理制度;设置和维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界碑、标志物及有关保护设施;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调查监测、资源养护和生态修复等工作等。

 7.3.3湿地公园体系

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将湿地公园分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市级和县(市、区)级湿地公园[72]。为了满足湿地保护和湿地生态旅游的需要,本规划拟建设梅山水库、史河2个县级湿地公园包括梅山水库县级湿地公园、史河湿地公园,详见7.4。

表7.4拟建县级湿地公园建设一览表

Table 7.4 List of proposed county level Wetland Park Construction

序号 湿地公园名称 面积(ha) 拟建时间 建设类别
1 梅山水库湿地公园 200 近期、中期 新建、续建
2 史河(城关段)湿地公园 150 近期、中期 新建、续建
合计 350

7.3.4 湿地污染整治体系

(1)水环境整治工程

通过实施汲河、西淠河水系流域水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加强水环境整治。各集镇城区加快引水工程建设,开展城镇河道整治;重点抓好河网的污染治理,抓好乡镇小流域的污染治理。使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满足Ⅰ—Ⅲ标准的比例大于90%,地表水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85%[73];地表水县(乡、镇)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85%;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

(2)工业污染整治工程

根据各水功能区排污总量控制的要求,采取综合治理措施,防治水污染。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建立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和排污少的工业生产系统[74],提倡工业企业以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使金寨县重点污染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工业用水重复大于60%;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处置、综合利用率大于92%;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城镇污水整治工程

规划前期(2018-2020年)对史河流域排污口30多处(涉及梅山镇和现代产业园)、西淠河河流域金寨境内20多处排污口(涉及青山镇、油坊店乡、麻埠镇)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正常运行,工业污水纳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增加污水管网建设,排污口并入污水管网,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对新建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对现有合流制管道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外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按照集中和分散处理结合的原则予以实施。并尽可能考虑与工业集聚区合建污水处理厂。

至规划期末2030年,在各乡镇和中心城区建成完善的雨污分流城镇排水系统;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在各中心村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雨水排水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如绿化规划、污水治理规划、环保规划等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以排涝为主,兼顾环境整治、农田灌溉等。

(4)河流廊道整治工程

对史河、西淠河及其支流河床下降,部分堤防堤身单薄,出现堤防崩塌、穿堤建筑损坏、防洪基础设施老化以及河道侵占等问题,排查堤防崩塌、穿堤建筑损坏、防洪基础设施老化的河段;结合生态护坡的形式,采取工程措施对史河、西淠河及其支流堤防除险加固,硬化河埂,清理史河、西淠河等河滩农业种植;拆除搬迁河道违建房屋,同时进行拆迁安置;恢复与修复河道及沿岸湿地植被。

(5)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规划对史河(金寨境内)流域、西淠河(金寨境内)流域和竹根河流域等存在的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综合整治。设置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关停转迁主河道两侧,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及农村集中(独立)式饮用水水源地受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养殖场;禁止畜禽养殖场粪污直排入河;制定方案综合整治非禁养区规模养殖场、养殖散户;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制度,积极发展生态循环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减少面源污染[75]。

(6)水文水资源与湿地环境监测工程

规划的5处水文湿地监测站点,依托现有的水文站、环境监测站站网和水土保持站网,布置在重要的湿地和生态区位重要的湿地区,详见表7.5。

表7.5 拟建湿地环境监测点建设一览表

Table 7.5 List of proposed wetl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oint construction

序号 监测点名 所处湿地名称 主要监测对象
1 梅山水库湿地公园 梅山水库 鱼类、鹭类、植物
2 响洪甸水库 响洪甸水库 鱼类、鹭类、植物
3 史河(城关段)湿地公园 史河 鹭类、天鹅、鱼类
4 长江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长江河 鹭类、植物、鱼类
5 洪家河滨水绿地 洪家河 鱼类、植物

(7)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工程

加强宣传湿地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公众湿地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的了解,规划在金寨县梅山水库、史河、长江河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详见表7.6。

表7.6拟建湿地宣传教育工程建设一览表

Table 7.6 List of proposed wetland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序号 建设地址 湿地类型 建设类型 建设时间 主要建设内容
1 史河湿 地公园 河流湿地 湿地植物园 中期 基础设施、和宣传栏等
2 长江河种质资源保护区 河流湿地 湿地植物园 中期 水生动物宣教,基础设施、和宣传栏等
3 梅山水库 库塘 科普教育基地 中期 野外教育培训基地、基础设施、宣传栏等
4 史河 河流湿地 科普教育基地 中期 基础设施、主题活动和宣传栏等
5 长江河 河流湿地 科普教育基地 中期 基础设施、和宣传栏等

 7.3.5湿地生态恢复与修复工程

(1)河流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修复

河流生态修复主要采用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河道疏浚、雨污分流等技术。

①缓冲区恢复。根据河流等级划定两侧缓冲距离和缓冲区。对已耕作的河流滩地实行退田还滩,增加河岸缓冲区宽度。充分发挥河岸缓冲区改善水质,营造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环境和保持景观的自然特征等作用。

②植被恢复。加强主要河流两岸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和河流泥沙淤积。采用合理分布的植被提供景观休闲场所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选择的湿地植物主要有水杉、池杉、落羽杉、河柳、垂柳、枫杨、杞柳、桑、乌桕、芦苇、蒲草、荸荠、莲、荷花、花叶芦竹等。

③河道疏浚、雨污分流。保持现有河流湿地的自然型、连续性和生态完整性。加大河流淤塞河道疏浚力度,以及沿河城镇雨污分流工程建设;加快各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控制重点区域的污染;在有滩地的排污口建设生态过滤场。

(2)库塘湿地的生态恢复和修复

①退耕还林、还湿还滩。开展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周边25度以上坡耕地调查,鼓励农民退耕还林,并给予生态补偿;对围垦的滩地退耕还湿还滩。

②水源涵养林建设。按照多功能森林经营要求,开展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及其上游水源涵养林森林抚育,提高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与生态功能。

③水库消落带与滩地植被恢复与修复。选用适宜的湿地植物如茭白、香蒲、野慈菇、花叶芦竹、水杉、池杉、河柳、垂柳、枫杨、杞柳、桑、乌桕等,开展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消落带和河叉滩地植被恢复与修复。

④违章建设拆除清理。拆除两大水库及其周边2000米范围内的违章建筑、旅游设施、网箱等;清理各种垃圾、废弃物等;对水库排险加固,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行。

⑤结合秋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对底泥淤积的库塘实施清淤工程,扩充纳水空间,保障湿地水量。

⑥对植物结构单一,种群不合理的库塘,开展湿地植物乡土化群落的恢复,适宜湿地植物如睡莲、菱、芡实、黑藻、金鱼藻、凤眼莲、大漂、水鳖、槐叶萍等。

 7.3.6可持续利用示范管理

(1)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范

通过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天然和无污染的生态养殖,积极开展各种品种、各种模式和不同区域的生态绿色养殖示范,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月”促进生态养殖实践的加快实现。规划建设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基地6个,结合水产养殖湿地的保护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主要开展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的养殖。

(2)湿地生态绿色种植示范

通过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天然和无污染的生态种植,积极开展各种品种、各种模式和不同区域的生态绿色种植示范。规划建设湿地生态绿色种植基地6个,主要开展莲藕、菱、芡实等的种植。

(3)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示范

充分发挥金寨县湿地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将湿地保护融入金寨县旅游发展建设,在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湿地生态旅游。规划建设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基地3处,以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汲河、汲东干渠—洪家河、长江河—南干渠等湿地资源为依托,开展湿地观光、休闲、体验和科学考察为主的旅游项目,重点加快水库风光开发、滨水生态旅游廊道、中心城区生态人文观光的提档升级。

 7.3.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体系

(1)水源保护区等级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安徽省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六安市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条例》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338-2018),结合金寨县饮用水源实际,将金寨县河流水源地保护区和库塘水源地保护区分为一级和二级保护区,每级保护区按照规定的范围划定缓冲区。

(2)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管理

①制定分区保护策略。根据《国家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制定的规定对按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和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保护办法实施保护,划定准保护区,保证水源地内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②制定应急预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边界及穿越保护区的交通干道设立明显的标识标志设施;编制突发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防范饮用水安全风险;针对薄弱环节,完善饮用水水源应急监管体系。

③加强风险排查。针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水源,要加密跨界断面水质及污染特征因子监测频次,及时了解水质变化状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突发污染事故,要迅速准确监测分析污染物种类、数量、来源和潜在危害,及时提出应急处理处置建议。

④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加强库区的森林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植被;实施库区水源涵养林森林抚育工程,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增强林分健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能力;加强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研究与建设,充分发挥其护岸、过滤径流、、改善水库水质美化库区环境等功能[76]。

(3)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规划

根据金寨县湿地保护和饮用水源地状况,规划近期(2018-2020年)区划饮用水源保护区22处,分别为麻埠镇鲜花岭街道响洪甸水库水源地(续建)、青山镇青山街道西淠河水源地、天堂寨镇前畈村里南河水源地等22饮用水源保护区,详见表7.7。

表7.7金寨县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一览表

Table 7.7 Planning list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zone in Jinzhai County

序号 乡镇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类型
1 麻埠镇 鲜花岭街道响洪甸水库水源地 响洪甸水库
2 麻埠镇 响洪甸村西淠河水源地 西淠河
3 青山镇 青山街道西淠河水源地 西淠河
4 青山镇 茅坪村宋家河水源地 宋家河
5 天堂寨镇 杨山村南河水源地 南河支流
6 天堂寨镇 后畈村黄氏河水源地 黄氏河
7 天堂寨镇 前畈村里南河水源地 里南河
8 燕子河镇 张畈村西河水源地 西河
9 燕子河镇 蔡畈村姜家河水源地 姜家河
10 燕子河镇 燕溪村毛坦河水源地 毛坦河
11 燕子河镇 方坪村毛坦河水源地 毛坦河
12 油坊店乡 朱堂村响洪甸水库 响洪甸水库
13 油坊店乡 油店村干河冲河水源地 干河冲河
14 油坊店乡 元冲村西洋寨河水源地 西洋寨河
15 长岭乡 永佛村毛坦河水源地 毛坦河
16 长岭乡 长山冲村漫水河水源地 漫水河
17 桃岭乡 桐岗村梅山水库水源地 梅山水库
18 古碑镇 响塘村白水河水源地 白水河
29 斑竹园镇 王氏祠村翟家河水源地 翟家河支流
20 南溪镇 丁埠村龙门甲河水源地 龙门甲河
21 果子园乡 佛堂坳村小南河水源地 小南河
22 果子园乡 白纸棚村牛食畈河水源地 牛食畈河支流

 7.3.8湿地红线管理规划

根据《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的通知》、《xxx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和《安徽省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2013-2020年)》对自然湿地中提出的生态保护红线要求,明确湿地红线的含义及规范[77],按照《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对金寨县湿地面积和边界的管控,实施金寨县湿地红线规划,明确湿地红线边界与面积。

依据《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和六安市生态红线图(·SHP格式),在GIS软件平台下将将六安市生态红线图与金寨县湿地资源分布图进行配准、叠加,然后对金寨县近期(2018—2020年)生态红线范围内的湿地边界进行边界矢量化,区划湿地红线斑块、计算湿地红线面积,结果为12176.8ha,占全县湿地总面积(除稻田湿地)的76.1%,其中:人工湿地红线面积10778.8ha,均为库塘湿地,占湿地总面积(除稻田湿地)的67.4%,河流湿地红线面积1398ha,占湿地总面积(除稻田湿地)的8.7%,如表7.8。

全县湿地红线基本在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沿岸乡镇分布,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分布的湿地红线面积占湿地红线总面积的88.5%,剩余11.5%主要分布在史河、牛山河、长江河,白水河,纸棚河等,其中史河的红线面积为265.2ha,牛山河的红线面积为320.6ha。西南部斑竹园镇、吴家店镇、天堂寨镇、沙河乡、果子园乡、古碑镇、南溪镇、关庙乡、汤家汇镇和花石乡湿地红线面积共1764.2ha,占全县湿地红线总面积的14.5%;而东南部仅有油坊店乡、铁冲乡、双河镇、桃岭乡、槐树湾乡、全军乡,梅山镇、张冲乡和麻埠镇湿地红线面积共10412.6ha,占全县湿地红线总面积85.5%。各乡镇之间差距明显,桃岭乡、槐树湾乡、油坊店乡和 麻埠镇湿地红线面积居多,以库塘湿地为主;其他有湿地红线分布的乡镇,均为少量的河流湿地。现代产业园和白塔畈镇没有湿地红线分布,如图7.2。

表7.8金寨县湿地红线乡镇分布表

Table 7.8 Distribution of wetland red line towns in Jinzhai County

序号 乡镇名称 河流湿地 库塘湿地 合计面积(ha) 比例%
名称 面积(ha) 名称 面积(ha)
1 斑竹园镇 竹根河 80.4 80.4 0.66
2 梅山镇 史河 265.2 梅山水库 1271.3 1536.5 12.62
3 南溪镇 牛山河 南河 322.3 梅山水库 613.2 935.5 7.68
4 古碑镇 白水河 陡岭河 64.8 64.8 0.53
5 关庙乡 牛山河 竹根河 23.6 23.6 0.19
6 青山镇 西淠河 八道河 39.2 响洪甸水库 93.6 132.8 1.09
7 果子园乡 蔡家河 南河 32 32 0.26
8 花石乡 白水河 25 25 0.21
9 槐树湾乡 白水河 29.4 梅山水库 1404.5 1433.9 11.78
10 青山镇 西淠河 122.8 122.8 1.01
11 全军乡 熊家河 3.5 梅山水库 140.4 143.9 1.18
12 沙河乡 石茶河 7.9 7.9 0.06
13 双河镇 双河 26.9 梅山水库 25.5 52.4 0.43
14 汤家汇镇 麻河 23 23 0.19
15 桃岭乡 梅山水库 2012.5 2012.5 16.53
16 天堂寨镇 纸棚河 123.6 123.6 1.02
毛坦河
17 铁冲乡 长江河 15.6 15.6 0.13
18 吴家店镇 蔡家河 27.4 27.4 0.23
19 燕子河镇 青龙河 毛坦河 155.5 155.5 1.28
20 油坊店乡 响洪甸水库 2436.1 2436.1 20.01
21 张冲乡 响洪甸水库 564.2 564.2 4.63
22 长岭乡 毛坦河 9.9 9.9 0.08
23 麻埠镇 响洪甸水库 2217.5 2217.5 18.21
合计 1398 10778.8 12176.8 100

图7.3 金寨县湿地红线分布图

Figure 7.3 Distribution of wetland red line in Jinzhai County

b197d7cb8831c3d144cf8471190a2051

 7.4湿地管理体系规划

  7.4.1湿地保护管理

(1)湿地保护管理制度

①建立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根据《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湖泊河长制”和“林长制”,建成金寨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和林长制体系。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湿地类型、保护等级制定全县湿地管理细则。建立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湿地保护的重大问题,落实湿地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②实施湿地保护规划。将湿地保护事业纳入金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按照省、六安市级湿地保护规划等要求,将湿地保护的任务和具体措施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县人民XX发展改革、林业、农业(渔业)、旅游等部门相关规划涉及湿地的,应当包括湿地保护相关措施。

③规范湿地用途管理。完善湿地资源用途管理制度,科学确定湿地资源利用的方式、强度和时限。优化国土资源利用结构,增大湿地生态保护用地,加大重要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增加省级重点湿地、湿地公园等生态保护用地面积。严格限制围垦和开发湿地,严格控制湿地土地利用方式的随意改变,严格限制围填湿地的工程建设,制定湿地土地用途变更的管理规定,湿地开发建设项目要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④严格实施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对天然湿地开发以及用途变更的生态影响评估、审批管理程序,在涉及开发利用的重大问题方面,实施湿地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严格依法论证、审批并监督实施。

⑤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建立健全湿地权属登记和权属管理制度,做好湿地确权发证工作,对权属及用途与性质变动的湿地要及时登记变更。原则上不得占用湿地,确需占用的须严格审批,尽量少占[78]。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对全县湿地征用占用实行总量控制,将全县湿地管控目标层层分解到各乡镇,明确湿地的面积和边界。

⑥建立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湿地生态补偿制度是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经济措施为主,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市场手段,协调湿地生态系统利益关系的一种有力措施[79]。扎实推进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跨县界流域生态补偿。

(2)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

①加强全县湿地动植物资源基础调查。结合安徽省湿地资源调查,开展金寨县湿地资源第三次调查,摸清全县湿地动植物资源现状,建立湿地资源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评估湿地多样性资源现状及其保护管理状况,制定全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

②加强重点湿地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加强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对大鲵、虎纹蛙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栖息地可设立保护小区。

③加强有害生物检疫与风险评估。加强对外来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灾害影响的调查评估,建立外来物种风险评估体系,科学评价外来物种的生态学价值和影响。

(3)水资源管理

①优化配置水资源。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状况确定经济布局、产业结构和发展规模,确保水量分配额,统筹兼顾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②有效保护水资源。制定重要河流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依据《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合理划分水功能区,确定金寨县河流水体的纳污总量,对排污实施总量控制。

③合理开发水资源。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承载能力,在节流的前提下合理开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配置能力和供水保障程度,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用水需要。

(4)湿地污染控制管理

①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水体纳污总量目标分解到区域,各水政主管部门根据管理区域确定水体纳污总量,环境部门应根据确定的相应指标实行水体纳污总量的有效控制。

②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建立金寨县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体系,及时监测、预测、预报湿地污染和生态环境状态,加强对金寨县范围内的河流湖泊水系等重点湿地的污染监测和预报。

  7.4.2湿地恢复管理

对功能减弱、生境退化的各类湿地采取以生物措施为主的生态恢复,对类型改变、功能丧失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为主的途径进行修复。

(1)以现状植被调查为基础,按照湿地植被的演替规律,通过蓄水还泽、退耕还林还草等积极的工程措施,力图促进和合理控制湿地植被的演替过程,最终达到稳定的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并为其他生物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具有旅游观光潜力区域的植被恢复,可在保障其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景观塑造性质的恢复。

(2)被破坏的重要鸟区、候鸟栖息地和迁徙停歇地、珍稀植物原生地、鱼类重要产卵区、洄游通道及重要渔业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域,采取工程项目等人为补救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

(3)加强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四周及其上游山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以“治山为本”,加强对湿地源头管理。

 7.4.3可持续利用示范管理

(1)生态种植和养殖示范

在史河和西淠河流域建设生态种植和养殖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面积不小于33.3ha,积极探索“无公害种植、标准化管理、机械化采收、统一化销售、品牌化经营”发展模式,广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修建道路、供水、供电、排灌等基础设施;示范基地主干道入口处设立植物检疫警示牌。

(2)湿地生态旅游示范

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以保护湿地资源为前提,依托湿地良好的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开展的科考、观鸟、垂钓、水面活动等。规划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梅山水库旅游风景区建设湿地生态旅游示范,明确示范内容和活动主题。

 7.4.4管理能力建设

(1)机构与队伍建设

①管理机构。建议成立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站(隶属于金寨县林业局下属事业单位,编制3-5人),负责全县湿地管理工作。乡镇湿地保护管理依托于乡镇林业站;在重要湿地探索设立湿地管护公益岗位,建立完善县、乡镇、村级管护联动网络,推进湿地保护与脱贫攻坚有效结合,创新湿地保护管理形式。

②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湿地保护机构队伍,保证湿地保护事有人为。乡镇林业站、湿地自然保护区必须落实相应机构和人员,切实履行湿地保护管理职责。定期开展队伍能力培训,提高队伍专业素养[80]。

(2)湿地调查与监测

①制定湿地资源定期调查制度。定期开展全县湿地资源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湿地资源的实际数据和动态变化。在湿地公园内建立湿地监测系统,为湿地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81]。

②湿地资源调查互补、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湿地资源调查与保护管理部门联席会议作用,建立由自然、林业、环境、水利、渔业等多部门参与、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实现湿地资源数据共享。

(3)湿地科普宣教

①建立湿地保护宣传机制。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站在金寨县林业局网站上及时发布更新湿地信息,协助安徽省湿地主管部门编制发放有关湿地功能和保护的宣传画、宣传册、公告等宣传品。在湿地周边社区中小学校,建立湿地保护宣传栏。宣教人员进入中小学校的生物、自然教育课堂,讲授湿地生态知识等内容。

②湿地主题日活动。结合特定的活动,如“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湿地使者行动”、“ 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以及湿地摄影大赛、龙舟赛等,集中开展有关湿地生态效益和经济价值方面的公众教育活动。

7.5湿地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7.5.1 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抢救性保护湿地最有效的措施。根据金寨县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情况,规划近期(2018-2020年)和中期(2023-2025年)续建金寨县长江河宽鳍、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7.5.2湿地公园建设建设工程

湿地公园建设集保护与利用于一身,既是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种补充形式,又是湿地利用的示范工程。规划近期(2018-2020年)和中期(2023-2025年)建设2个县级湿地公园,即梅山水库县级湿地公园、史河县级湿地公园。

 7.5.3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1)水库生态恢复工程

规划近期和中期继续实施梅山水库与响洪甸水库周边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对围垦的滩地退耕还湿还滩;选用适宜的湿地植物,开展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消落带和河叉滩地植被恢复与修复,恢复白茅、芦苇、香蒲等湿地植被。

(2)河流廊道生态恢复工程

规划对河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河道涵养水源的能力大幅度下降,河堤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流进行河流廊道生态恢复。规划期内重点实施史河(102km)、西淠河(61km)河流廊道生态恢复与修复,其中:近期(2018-2020年)完成工程量的20%,中期(2023-2025年)和远期(2026-2035年)各完成工程量的40%。通过河道疏浚、人工栽植湿地植物等工程和生物措施,逐步恢复河流廊道自然生态系统。

7.5.4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

(1)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范。规划建设湿地生态绿色养殖示基地6个,其中:近期(2018-2020年)完2个,中期(2023-2025年)和远期(2026-2035年)各完成2个。结合水产养殖湿地的保护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模式,主要开展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的养殖。

(2)湿地生态绿色种植示范。规划建设湿地生态绿色种植基地6个,其中:近期(2018-2020年)完2个,中期(2023-2025年)和远期(2026-2035年)各完成2个。主要开展莲藕、菱、芡实等的种植。

(3)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示范。规划近期(2018-2020年)和中期(2023-2025年)建设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史河3个旅游示范基地。

 7.5.5能力建设优先工程

(1)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①设立湿地资源保护站。在金寨县林业局设立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站,负责全县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乡镇湿地保护管理依托于乡镇林业站。

②湿地监测点。规划在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史河、长江河、洪家河新建5处湿地动植物监测点。

③湿地资源调查。根据安徽省湿地资源调查统一要求,规划中期(2023-2025年)实施金寨县第三次湿地资源调查,建立金寨县湿地资源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为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湿地科普宣教体系建设

①湿地植物园。规划中期(2023-2025年)在史河湿地公园、长江河宽鳍和马口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建1个面积1ha湿地植物园。

②科普教育基地。规划中期(2023-2025年)在梅山水库、史河、长江河建设3个科普教育基地。

7.6湿地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7.6.1政策法制保障

(1)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级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湿地的法律、法规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及《湿地保护管理规定》《xxx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规定和文件。还有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安徽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等湿地管理相关条例与方案。这些法律、法规和条例是做好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保障。

(2)制定湿地资源保护政策与法规

根据金寨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制订与金寨县湿地保护相适应的地方管理办法,使湿地保护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建立县、乡镇、村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稳步推进“湖泊河长制”和“林长制”建设,优化管理机制,界定各相关XX部门的职责,保障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组织和个人的权益。同时建立湿地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调动广大群众保护湿地资源的积极性,使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3)加强执法机构和能力建设

健全湿地保护的执法机构,完善执法体系,切实做到机构落实、人员到位,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通过脱产培训、执法培训、自学提高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湿地保护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湿地保护专业知识,为开展湿地保护执法工作提供坚实基础[82]。

采取日常执法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决打击破坏湿地、加剧湿地污染、危害湿地动植物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违规使用湿地、破坏湿地查处力度,遏制一些地方出现破坏湿地,杀害野生动植物等非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查处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强化湿地保护、建设与管理力度。

 7.6.2组织管理保障

明确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各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行动,认真实施好各自与湿地保护有关的工作,积极支持湿地保护工作,建立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工作的体制和工作机制,共同实现湿地保护的目标。

(1)成立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站,整合林业、水利、渔业湿地资源保护职能,与环境部门联动加大对破坏湿地资源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金寨县湿地资源保护水平和能力。

(2)建立湿地资源保护联络员制。

(3)建立县、乡镇XX湿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考核范围。

 7.6.3资金筹措与保障

湿地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是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以中央和地方XX投资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为辅的投入机制,并使湿地保护经费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社会化进程,广开募资渠道,争取XX投资、社会筹资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多种资金,使全县湿地保护工作有较完善的资金渠道来源[83]。

 7.6.4质量保障

工程建设要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起一整套高效的管理制度,切实组织提前做好作业设计,建立工程招投标、监理、检查、验收等各项制度,建立工程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加强资金管理,做好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工作。

 7.6.5社会保障

实行社区共管政策,改善湿地管理部门和当地社区间的关系。湿地保护事业需得到当地XX部门的肯定和支持,湿地保护管理部门和当地XX部门都应充分发挥社区层面管理的优势,提高当地社区的管理能力,开发和构建合理实用的共管模式,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当地社区群众在内的各利益相关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协调解决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结论与讨论

  8.1结论

(1)金寨县湿地总面积为15998.4ha,其中人工湿地的总面积为11376.0ha,占湿地总面积的 71.1%;天然湿地的总面积为 4622.4ha,占湿地总面积的28.9%。人工湿地中:库塘湿地面积最大,其湿地面积为 11249.5ha,占湿地总面积的70%;水产养殖场的面积非常小,其湿地面积为25.3 ha,占湿地总面积的0.1%;人工干渠的湿地面积为157.9ha,占湿地总面积的1%。天然湿地中河流湿地面积最大,其湿地面积为4245.1ha,占湿地总面积的26.5%。因此,金寨县的湿地中人工湿地为优势类型。

(2)从湿地类角度看,斑块分维数为:天然湿地>人工湿地;斑块形状指数为:天然湿地>人工湿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为:人工湿地>天然湿地。由此看出:天然湿地的斑块分维数及斑块形状指数均比较高,这说明天然湿地的斑块形状及斑块轮廓均较为复杂,斑块形状不规则,受人为干扰小,更有利于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人工湿地斑块分维数及斑块形状指数较低,受人为干扰影响大。人工平均斑块面积指数高,斑块较完整,有利于蓄洪防涝、水质的净化和鱼类的繁衍等,能更好的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求。天然湿地的平均面积指数低,破碎化严重,与金寨县属于山区有关,地形复杂,湿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3)从湿地型角度看:斑块分维数为:河流湿地>人工干渠>河流滩地>库塘>水产养殖场;斑块形状指数为:河流湿地>人工干渠>河流滩地>库塘>水产养殖场;平均斑块面积指数为:库塘>人工干渠>河流湿地>河流滩地>水产养殖场。由此看出:河流湿地的斑块分维数和形状指数最高,库塘湿地与水产养殖场的斑块分维数与形状指数最低,斑块形状有规律,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受人为干扰较大,库塘斑块平均面积指数高,斑块完整性好,有利于蓄洪防涝、水质的净化和鱼类的繁衍等。

(4)从整体的湿地斑块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角度分析,湿地斑块类型体系中各类湿地斑块所占比例差异较小,偏离程度小,分布比较均匀;从各湿地类角度来看,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差异大,因此各湿地型斑块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偏离程度偏大,湿地型斑块分配不均匀;就破碎化指数来看,整个区域破碎化程度比较低,各湿地类破碎化程度均比较低,因此金寨县湿地斑块完整性较好,方便日常生产生活。

(5)金寨县湿地基本构型以大斑块为主,湿地结构的完整性较好。这充分地表明金寨县湿地的管理与开发已取得突出的成效, 但也反映了为了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对湿地资源利用的不尽合理, 造成完整性指数差异明显, 进而导致湿地抵抗外界干扰能力下降。因此, 开展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对湿地生态建设与综合管理措施进行优化,以增强湿地的抗灾能力,优化湿地景观特性,提高湿地景观效益,对金寨县湿地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6)通过对金寨县湿地结构分析和现状调查,分析湿地主要威胁和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全面提升湿地状况,营造优良的湿地环境,实现湿地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金寨为总体目标。规划期末全县湿地保有量维持维持不变,省级以上重点湿地保护率达70%,80%湿地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建设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县级湿地公园、6个湿地生态绿色养殖基地、6个湿地生态绿色种植基地、3个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示范基地。

(7)金寨县湿地保护规划主要从总体布局规划、湿地保护体系规划、湿地管理体系规划、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5个方面入手。湿地总体布局规划将金寨县湿地划分为六大湿地功能区:长江河山地河流湿地区、史河城市丘岗平原河流湿地区、梅山水库山地库塘湿地区、响洪甸水库山地库塘湿地区、梅山水库上游山地河流湿地区、响洪甸水库上游山地河流湿地区。湿地保护体系规划中划分省级重要湿地与一般湿地二级保护体系,划定湿地红线,根据相关标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开展污染整治工程、湿地生态恢复与修复工程、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等。湿地管理体系规划包括湿地保护管理、湿地修复管理和管理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包括对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生态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工程,优先建设工程。规划的保障措施包括政策法制保障、组织管理保障、资金筹备与保障、质量保障、社会保障。

 8.2讨论

(1)由于受遥感影像数据源的限制,本文仅选用了2018年金寨县的遥感影像来对金寨县湿地结构做了静态分析,只能表现2018年金寨县湿地结构的状态,在后期的研究中可选用金寨县多年的遥感影像来对金寨县湿地结构做一个动态分析,研究各类型湿地的变化特征,更有利于了解金寨县湿地斑块结构。

(2)关于金寨县湿地结构的研究更多的参照了景观格局的研究方法,对于湿地的网状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研究深入程度不足,后期需要进一步改进研究的方法,考虑更多的因素,构建金寨县湿地的水文模型,有助于在湿地保护中及时观察湿地的动态变化,检验湿地保护的成果。

(3)由于金寨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数据收集困难,需要XX各部门、相关专家共同协作支持,收集文献资料有限。因此本研究调查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一些误差。需要收集大量更加精细数据,减少误差,才能得到更准确更科学的评价结果,才能更好地进行对湿地的规划保护工作。

(4)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实施后形成的效果也需要长期的观察、记录、分析方能显现。规划中提出的生态利用示范工程、污染整治工程等项目如何落实到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文中关于湿地的保护规划建设措施参照了金寨县现有城市规划以及水资源利用规划等,具体实施成果需要经过长期的验证。

论文在撰写过程中,由于笔者的能力有限,加之对湿地保护的研究不够深入,论文的研究深度有所欠缺,错误与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师长和同仁批评指正。

金寨县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_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查重

金寨县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_湿地结构与保护规划查重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6570.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5月9日
Next 2023年5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