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京剧脸谱是绘画在京剧人物角色面部的一种类似于面具的图案,其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很高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这使得京剧脸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艺术。在时代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与其自身的文化根源、不断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本文通过对京剧脸谱的分析和学习,希望能够对于京剧脸谱的理解能够深入,能将其应用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
关键词:京剧脸谱、净行、色彩、图案、传统文化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每个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都为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发展创造了合适的环境,提供了演绎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的舞台。中国文化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由中华人民所创造、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所传承下来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京剧这一国粹中京剧脸谱视觉元素的分析、学习和探讨,了解到京剧艺术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在时代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在艺术舞台上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它所包含的独特的艺术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1.2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研究意义
脸谱艺术,在最开始的阶段是由于戏曲化妆的需要,在戏曲中作为一种化妆手段来使用的,但发展到今天,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如今,我国文化产业日益发展壮大,古老的戏曲艺术却似乎走到了一个不景气的、尴尬的境地。然而脸谱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元素,依然倍受青睐。近几年来,随着奥运会和各类文化盛会在中国的举行,以及我国大力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推广活动,一种饱含中国元素的“中国风文化”开始流行于世界各国。
探索脸谱的奥秘和脸谱的艺术特征,揭示其中的文化内涵,研究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脸谱元素,在当今艺术设计方面的传承、开发和发展,及对设计的启示影响;弘扬脸谱文化,让脸谱元素成为激发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源泉,使脸谱这一古老文化融入百姓生活,装点百姓生活,美化生活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走出国门,进一步发扬光大,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1.2.2研究目的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身边充斥各种经过设计师们加工创造后的视觉元素,这些设计作品多以现代化科技的视觉表现手段来呈现,但追根溯源,视觉设计终究也离不开人们的生活实践。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经过漫长的发展流传至今,其脸谱视觉元素的设计理念和精髓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本文通过从京剧脸谱的发展、形成以及随时代的变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对于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找寻脸谱的起源及其与人民生产劳作方面的密切联系,分析脸谱图案色彩的象征意义与谱式特征。挖掘京剧脸谱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发展至今而不被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所淘汰的原因,希望将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脸谱视觉元素更好的应用于日后的设计研究中去。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脸谱艺术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同时也可增强大众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3论文章节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来详细论述。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是对京剧脸谱的综合论述,主要讲述脸谱的形成起源,脸谱图案与神话故事、古代图腾的联系,及脸谱的演化过程;第三章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主要讲述脸谱的图案、色彩的象征意义,以及脸谱的谱式特征;第四章京剧净行脸谱的界定,主要讲述了京剧净行脸谱与其他京剧脸谱行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五章京剧净行脸谱的主要视觉表现及其图案意义,主要讲述了不同的图案、色彩以及不同空间图形的排列组合给观者的不同感受;第六章结语。
第2章京剧脸谱综述
2.1京剧脸谱的起源
2.1.1现实生活
京剧脸谱的起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古代人民的现实生活。京剧脸谱的勾绘是基于真实的人的面部特点来创作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高于实践。脸谱虽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同时又是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夸张。比如现实生活中常说的人的脸色,小脸煞白、面色焦黄等,既是剧中角色精神状态、心理活动的表现,同时又是确定脸谱样式的基础。每个脸谱图案都源自于真实的人物,同时为了让人们能更直接得观察到角色的特点,又夸张放大了角色的特征。
2.1.2巫术崇拜
脸谱的另一种起源,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劳动。在科学尚未萌芽之时,人类祖先在狩猎时,会先在自己的脸上涂抹装饰的花纹,以此来威慑敌方。同时在当时社会科学还不太发达,对于未知的事物,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敬畏的心理,所以在当时出现了一些迷信的祭祀活动,这也有可能是脸谱发展的源头。
2.1.3古代图腾
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思维阶段,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恶劣的生存条件,人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生存下来,并且经常受到来自猛兽和自然灾害的袭击。于是人们为了保住性命生存下来,古人不由自主的开始了自己的想象,比如说一种强大的血脉关系,又或者一种神奇的力量,这样自己的族群以及后代就不会遭受到伤害,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于是,这种盲目的迷信崇拜就慢慢的演变为一种图腾的信仰。恰好是这种求生存的信念,于是乎产生了令我们现代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图腾崇拜行为。
2.2京剧脸谱的形成
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京剧开始出现,京剧脸谱是伴随着京剧艺术的需要而逐渐开始出现的。在京剧的形成过程中,脸谱作为一种代表的艺术元素,也不可避免的吸收借鉴了其他戏曲种类的脸谱元素,并且对这些地方戏剧脸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脸谱样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演员、艺术家、民间匠师对这些脸谱进行改进研究,最终形成了我们眼前所看到的、多姿多彩的京剧脸谱体系。
京剧脸谱从其他戏曲中吸取精华,在整个完整的舞台艺术中,每个脸谱的图案、色彩都是有其自身的艺术含义的,并不说是单纯为了观赏性,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整体的统一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脸谱的特性和通性。离开传统戏曲舞台谈脸谱,那么脸谱也就失去其根本意义。
2.3京剧脸谱的特点
脸谱中的行当不同,情况也不尽相同。生角和旦角的面部化妆较为简淡,人们又常称之为“洁面”、“素面”等。另外在京剧中,“净行”和“丑行”的面部都是色彩非常浓重,描绘的图案也比较复杂繁琐,因此反其道而行之称其为“净行(也叫花脸)”。提到京剧艺术中的脸谱,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 “净角”的面部绘画。至于谈到“丑角”,多扮演一些不太严肃正面的角色,所以多在鼻梁上面勾画一小块白色,又被称为“小花脸”。
第3章京剧脸谱的艺术特征
脸谱的艺术价值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能帮助夸张剧中角色和人物的性格、增强角色的代入感,突出表现戏曲中人物角色的相貌、身份等特点。京剧的脸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程式化的图形样式;与角色性格有密切关系;且兼具美与丑,是其二者的统一。
3.1京剧脸谱的谱式特征
京剧脸谱化妆的形式对比比较强烈,多用比较浓厚的色彩,并按照角色面部的架构特点为基础,最后形成脸谱的独特样式;同时也要根据剧中角色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来进行组合,形成各式各样、表达不同人物角色的谱式。从京剧脸谱形成到现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几种最基本的谱式,然后又以这些最基本的谱式为基础,分门别类的绘制出符合其他各类角色的脸谱。
通过阅读文献、查阅书籍资料,同时根据角色面部各类颜色的占比、勾画方法等,可以把脸谱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种:
整脸
“整脸”,顾名思义就是把角色面部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先用一种颜色作为基调色,然后再根据所扮演角色的身份、性格等特征来表现其他的次要部位,同时一些装饰纹理的勾画也要注意与整体相呼应。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有大面积白色的曹操脸谱、大面积红色的关羽脸谱(如图 33)等。
三块瓦脸
”三块瓦脸”,是用一种夸张表现的手法,来突出角色的眼、眉和鼻窝,两颊和颈部三个地方用统一的主色来表现,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三个部位的颜色涂抹的要十分平整,像三块瓦片一样,所以得名“三块瓦脸”(如图 32)。
六分脸
“六分脸”基本形式大多取法于“整脸”,“六分脸”的面部的主色部分占据了整个脸部面积的十分之六,所以得名“六分脸”,主要变化就是把角色脑门上的颜色缩小为一个长条,脸颊上的颜色得以保留,其他的细节部位稍有变化,但并不是太大(如图 31)。
十字门脸
“十字门脸”是由“三块瓦脸”逐渐演变而来,主要变化是减去了脸颊上面的颜色,并利用抽象的手法,用鼻梁上的两个颜色条来代替人物角色面部的基色,然后略带夸张的勾画出人物的五官等部位,以此来突出表现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我们常见的“十字门脸”主要有《芦花荡》中的张飞,勾画的是黑十字门脸(如图 36)。
花脸
“花脸”的基本形式主要取法于“花三块瓦脸”,主要的变化就是保留额头上的主色,减去了两颊上主色,然后为了表现人物的多样化性格,并且在脸上的五官等主要部位勾画了许多复杂的纹理和辅助色。主要的例子有《取洛阳》中的马武,勾画的是蓝花脸;《金沙滩》中的杨延嗣,勾画的则是黑花脸(如图 35)。
花元宝脸
“花元宝脸”是由“元宝脸”逐渐演变而来,保留了大部分元宝脸的特点,但对一些细节部分进行了适当加强,比如说把一些肌肉的纹理给排列的更加仔细、更加符合结构特点等(如图 34)。
象形脸
“象形脸”,顾名思义表现形式较为的活泼、灵活,取材多来自于鸟兽等动物,用这些为基础,组成角色面部的主要图案。常见的有《安天会》中的孙悟空(如图 38),勾画的就是象形脸。
神仙脸
“神仙脸”的变化主要取法于“花脸”和”三块瓦脸”,且主色多为金、银色, 多用来表现神佛角色的面部图案。常见的有《宝莲灯》里的二郎神(如图 37)等。
太监脸
“太监脸”基本上也是以“整脸”为基础,大部分沿袭了“整脸”的特点,变化的地方主要在于在眼、眉、口、鼻等各个部位体现出太监的特点。
揉脸
“揉脸”的基本形式大多取法于“整脸”,勾画法则为”揉”,主要是用来夸张皮肤的色泽,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味。
小妖脸
“小妖脸”的定位主要是武打戏、神话戏中的配角,其脸谱描绘的主要形式为象形脸,且勾画的手法相对其他脸谱谱式较为简单,这样以便与剧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区分。
以上这几种类型的脸谱,是经过历代艺术家和演员不断地实践发展而得来的。这些有关脸谱的基本内容,对于我们了解脸谱的发展历程、学习脸谱文化,都是十分有参考价值的。
3.2京剧脸谱图案的象征意义
京剧脸谱之所以深受普通大众的追捧和热爱,与其来自于民间,来自于最根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脸谱中多变的图样与纹理来自于对人的生理结构,肌肉组织,表情的喜怒哀乐的夸张诠释。最为人们熟知的关公,其脸谱纹样大多给人一种惧怕愤怒之感,就是与其人物性格紧密相关,关公正直而又刚毅的性格,使其在做人办事中时常表现的爆冲、果断,所以在关羽专属的京剧脸谱上就呈现出愤怒的纹样,连同脸谱的颜色也用正红,炭黑,亮黄的组合搭配,给观众在视觉上全方位的冲击。
京剧脸谱的图形丰富而又多变、大多脸谱给人以诡异、神秘之感,种类也是非常多的,嘴下图、嘴叉图、眼眶图、鼻窝图、额头图,每个部位都各有特点,这并不是单纯为了渲染戏剧气氛而凭空捏造出这些夸张的形,而是根据各个角色的面部特征、性格特点仔细考量、取舍、提炼而来。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角色包青天包拯(如图 311),他的面部就是大面积采用了黑色,眉间的小小月牙部分用纯白色来表现,为的就是强调包拯这个角色性格公正、清廉的特点。比较有特色、能让人一眼就记住的还有赵匡胤那突出的龙眉(如图 310),表示赵匡胤为真空天子;神话传说封神榜中杨戬有三只眼,所以在他的脸谱中最明显的就是他眉间炯炯有神的眼睛的纹样;我国神话传说里面的雷公,又被称为雷神,主要是因为他有掌握打雷闪电的能力,所以他的脸谱中突出的就是一种闪电纹样;三国英雄人物夏侯惇曾在征战吕布时左眼受过箭伤,所以他的左眼在他的脸谱中以红点表示(如图 39)。
京剧脸谱的形也不仅仅局限于人物外貌特征的夸张表现,也有许多通过图形暗喻人物内在性格的例子,神话传说中的金钱豹,也就是煞神在脸谱中以多面脸的方式呈现,显示其妖魔神怪的特色;杨家将中的杨七郎骁勇善战、英勇无比,故在其脸谱的额头上绘有一“虎”字,显示其性格勇猛,当之无愧为杨门虎将;同位杨家将的孟良,黑喜鹊眼窝、红色笑鼻窝、葫芦蔓花眉,体现出此人性格风趣幽默,中厚淳良,又因他生性嗜酒,故在他的脑门上绘制有倒垂的红葫芦图案,同时象征他擅长使用法宝火葫芦。
京剧脸谱的图形也同样体现着人物的命运,项羽的脸谱中,双眼常画做哭相,使人看上去就有十分悲凉的感受,暗示着他命运的坎坷和悲剧的结局;包公的眉头紧锁,愁容满面,暗示他日夜操劳,整日为案情操心疲累。在京剧脸谱中个别角色也有属于自己的专属脸谱,关羽就是其中之一,双眼秀俊且勾丹凤眼,同时绘有多颗大痣,显示出关羽的面貌特征外多颗痣暗示着其忠勇善战且富有大志向。正因京剧脸谱从多方面、多元化的表现人物的外貌、性格、环境、命运,从而使得戏迷们就算不能一眼看出此角色是何人,也能从他的脸谱中大致推断一二。
3.3京剧脸谱色彩的象征意义
脸谱使用的颜色主要包括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它夸张了角色的面部特征,并且也是剧中人物品质和性格的象征。剧中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都通过这些颜色尽情的表现出来。脸谱的运用就是为了突出表现剧中的人物角色,在描绘时往往将其明显的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化处理,并在脸谱当中进行一定的重新组织;再就是对于次要部位的描绘进行适度的简略,给观者以整体上的美的感受:远望颜色突出、层次清晰,近看则图案细致、装饰细腻,这样最后取得一种整体与细节完美结合的效果。
经过以上步骤的演变,可以说脸谱视觉表达的极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脸谱的色彩,脸谱的色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张力,对于表现戏曲角色的性格特点等有很好的表现力和传达能力,能够对观众的内心和情感产生重要影响。可以说脸谱不仅是各个地方历史人文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当地人民审美以及民俗文化的抽象性表述。
第4章京剧脸谱净行的界定
净行作为京剧戏曲行当的一种,又可称为“花面”“花脸”,所扮演角色多为男性,并且在相貌性格方面有与众不同之处。净行主要可以分为正、副和武净三种,其他的划分则还有武花脸、铜锤花脸、架子花脸等。在面部勾画脸谱的时候,通常是非常浓墨重彩的;在舞台上演唱的时候,主要运用假音和宽音,表演的动作幅度较大。
4.1净角扮相的分类
京剧中的脸谱,以净行角色的为主,就好比我们耳熟能详的戏曲人物项羽、包拯、曹操等。净行角色的面部用的色彩通常比较浓艳、且勾勒的图形结构很复杂繁琐。京剧中的净行人物角色,大多为男性角色,而且有比较鲜明的面貌、性格等特征。上述所讲的这些男性角色,如果按照性格来分可分为刚毅、威壮、勇猛、粗犷等;按照年龄来说,则长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幼者有不足十岁的儿童;按照社会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下有百姓。这些人物既包括正面角色,也有反面角色,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包含在里面了。
4.1.1正净
正净,民间也叫大花脸,最重要的就是唱功。正净所扮演的角色多为威严、社会地位比较高的角色,唱、念、做、打均要求很高的水平。
41.2副净
副净,在民间人们习惯称为架子花脸,所扮演的角色多为绿林好汉。我们常见的角色有《盗御马》里的窦尔墩等。
4.1.3武净
武净,别名又叫做摔打花脸,是一种全武行的花脸行当。角色的扮演者一般都练就一番勇猛、敏捷的武打功夫,但一般扮演武花脸的演员,嗓音都不是很好,所以除了一些“全武行”角色为主角的戏份之外,其他时间大多是作为辅佐名角、与名角合作为主。
4.2净角扮相的特征
对于净行人物的品质、相貌和性格特征,主要是借助特定的脸谱来表达的,就是根据剧中人物角色的品质、相貌和性格的不同特点,分别搭配黄、白、绿、紫、蓝、黑、红等不同的颜色,并按照固定的图案,固定的谱式将颜色涂抹在面部。上述这种面部化妆手法,又被人们叫做“勾脸”。脸谱除了突出所扮演角色的性格身份之外,还蕴含着艺术创作者以及人们大众对于角色的褒贬评价。比如黑色脸大多是表现勇敢、刚正不阿或性格鲁莽的人物(如图 41),红脸大多是用来表现勇猛正义之人(如图 43), 白脸则多用来表现阴险狡诈之人(如图 42),蓝脸大多表现顽强勇敢的人物(如图 46),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暴躁的人物(如图 45),紫色脸大多是表现深沉果断的人物(如图 44)。
4.3京剧其他行当扮相
生行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且主要为男性角色。武生:其主要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勇猛好战的将军或者是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老生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一些中老年角色,且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比如帝王将相等人物角色。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娃娃生主要扮演少年儿童。
旦行的角色主要为女性角色,女性角色还可根据身份、年龄、性格的不同来进行细分。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类:青衣(俗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武旦:扮演勇敢威武的女性人物。花旦: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刀马旦:顾名思义主要指的是有武打戏份的女性角色。花衫:集青衣、刀马旦、武旦、花旦的本领于一身的全能型演员被称为花衫。
丑行又叫三花脸、小花脸。主要有文丑和武丑。文丑是指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主要指的是性格风趣幽默、精明干练的好汉义士等角色。
第5章京剧净行脸谱的主要视觉表现及其图案意义
“一张脸谱就是一个艺术化的人物符号”。京剧脸谱是剧场上妆扮的艺术,“花脸”就是图案化的角色性格展现和艺术化的人物心理呈现。人物不同,角色有别,与之相应的面部勾画也就绚烂多姿。跳跃的色彩、奇特的造型、丰富的图案、独具匠心的排列组合在抽象与具体之间转换。直观、神秘的戏剧张力在“花脸”上慢慢发散、蔓延开来。
5.1京剧净行脸谱的图案
脸谱局部的各种图案复杂多变,不同位置、不同图案有不同的意义。
按三庭五眼的绘画结构可以划分为:印堂纹、鱼尾纹、法令纹。
印堂纹用不尽相同的花纹来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性格。印堂处勾画第三只眼睛的脸谱,既表现“三眼天将”二郎神君的神通万里,又刻画了封神榜上殷商太师闻仲的狡黠与蛮横(红色脸、白鼻窝、开天目、额头画“灰眉”,内加金线)。鱼尾纹以高低曲直疏密的线条符号来暗示人物年龄,八条白线顺眼排开的法令纹,不用想也知道,此乃渭水河畔无“饵”垂钓的姜尚公;法令纹以上下开合的幅度表现角色气质,开合幅度小的表现一种尖嘴猴腮的狭隘,如图 51《金水桥》的秦英。开合度比较大的表现一种无头无脑的莽撞,如图 52《杨排风》中的韩昌等。
从五官结构上可把脸谱图案划分为:眉窝纹、眼窝纹、鼻窝纹和嘴窝纹。
眉窝纹,是通过写实或抽象的表现技法来修饰人物的纹饰。眉形的种类很多,除了一些具象性的纹饰,就像鲁智深的“孔雀形眉”,关羽的“卧蚕形眉”,张飞的“蝙蝠形眉”,除此之外,还有好多种,此处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眼窝纹,是修饰眼睛的纹饰,包涵鱼尾纹。牛皋的“花蝙蝠笑眼窝”,司马师左边眼睛处的“肉瘤形纹”,夏侯惇右眼睛处的“箭伤形纹”等。
鼻窝纹,是勾画在鼻子上或鼻子周围的纹样。例如项羽的悲眼鼻窝、张飞的笑眼鼻窝、天蓬元帅的猪鼻窝等等。
嘴窝纹,是描抹在嘴巴上的各种纹饰,包括法令纹。代表谱式有《西游记》中娄金狗的犬牙咧嘴纹,《安天会》中墨猴的尖嘴纹。
5.2京剧净行脸谱的色彩
现代京剧脸谱的基本用色主要有黑、白、红、黄、蓝等几种颜色。京剧“花脸”的色彩选择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浓厚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京剧脸谱可以在“寓老弱于丹青,辩正邪于粉末”之中,分忠奸,辨善恶,以此来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憎感情。黑、白、红、黄、蓝色彩的应用直接影响着“脸谱”的审美倾向,如黑色象征着美德、忠诚;红色象征勇气、忠诚;白色象征着忘恩负义、奸诈以及残暴等,色彩通过各种戏曲人物的演绎逐渐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英雄将领、反面形象不断按其性格划分到红脸,黑脸、白脸中去,角色的类型化的不断加强。京剧“花脸”色彩体系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最直观的体现。
京剧花脸的色彩体系按功能分,可以分为五个种类:主色、副色、界色、衬色、实色。主色代表的就是脸谱中最重要的基本色,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熟悉的一首歌中所写“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这句歌词中的红色、蓝色就是我们所说的主色调。“副色”顾名思义,主要是用来辅助主色而存在的,所以一般是小面积的存在,起点缀装饰的作用。“界色”即轮廓色,主要用于突显人物五官。衬色是脸谱中晕染烘托“主色”和“副色”的各种无名的颜色,起着丰富谱式的作用。实色是写实的颜色,如刻画的白色獠牙,黑色浓眉等。
第6章结语
戏曲及脸谱,是前辈留下的一份珍贵的遗产,它是无数辛勤的艺术工作者从生活实践中所提取出来的精华,京剧脸谱可以说是我们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文化财富。透过脸谱这个表层,可以从一个更深的层次去了解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的发展与历史。脸谱不仅是一种化妆手段,而且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元素,脸谱这种蕴含着古老文化的艺术,它在色彩、图案以及几何图形的空间排列等方面,与我们当代艺术,特别是平面装饰艺术有着某些共通之处,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传播领域,说明脸谱的价值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的认同。而且正在向各个现代装饰艺术设计领域蔓延开来。
京剧脸谱作为一种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必然有其出现、形成、发展、衰败的过程,如果我们要延长这种艺术的生命,使其成为人民的一种共识、一种艺术的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就需要我们在历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自我革新,通过文化传播载体的更新、图案色彩的重新构建以及结合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来促进脸谱艺术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学斌著\京剧脸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9.8 ISBN 978_7-5306-9
[2]角色符号:栾冠桦著\中国戏曲脸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ISBN 7_108-02114-5
[3] 黄殿祺著\中国戏曲脸谱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6 ISBN 7_80526-417-1
[4]中国脸谱网 [http://www.1ianpu.com.cn/news/indexl.asp?bgelass=58]
[5]中国戏曲[http://www.1abahua.com/edu0058/opera/index.html]
[6]脸谱概谈 翁偶虹 人民戏剧 1980-02-15 期刊
[7]孙培菡. 从京剧脸谱看视觉符号在文化传播中的体现[J]. 河南广播电视学学报, 2010,
[8]脸谱的起源与发展-京剧欣赏常识——京剧化妆和京剧脸谱-网络[http://www.labahua.com/edu0058/mask-like/06103020323280941.htm]
[9]京剧脸谱_百度百科 -《网络(http://baike.baidu.com/history/id=2307491)》
[10]京剧脸谱_百度百科 -《网络(http://baike.baidu.com/view/4931.html)》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2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