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我国前后两次的残疾人普查数据,发现残疾人数量有上升的趋势。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活动中心越来越多。社区活动中心成为本社区居民活动最频繁的场地,同时也是本社区残疾人重要的活动空间,但是社区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我国前后两次的残疾人普查数据,发现残疾人数量有上升的趋势。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区活动中心越来越多。社区活动中心成为本社区居民活动最频繁的场地,同时也是本社区残疾人重要的活动空间,但是社区活动中心大多数都存在设计不合理、规划不科学的问题。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残健一体”的设计理念,从“残健一体”的建设原则及概念性设计两个层面,探讨构建新型社区活动中心的方式与方法。
  关键词:“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概念性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选择社区活动中心参与活动,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活动中心存在着部分问题,大多数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只考虑到健全人,很多空间不利于残疾人活动,这引起了人们对社区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空间的关注。利用室内设计的专业技能,通过分析研究,改善并完善社区活动中心,从建设原则及概念性设计两个层面,探讨构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的方式与方法。让残疾人和健全人能一起参与活动,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感。

  一、研究“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背景、目的、价值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世界上,中国的残疾人数量是最多的,从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有8296万的残疾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4%,涉及2.6亿家庭人口,其中有2071万残疾人生活在城市社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纵观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我们过去对残疾人的关爱在民政部门和残疾人所在的单位上。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城市化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不断规范,社区对残疾人的服务也逐渐成为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社区作为残疾人活动的基本场所,残疾人在教育培训、社会参与、娱乐文化、健身康复等方面对其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他们都离不开社区的帮助和扶持。可以预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残疾人对社区活动中心活动空间的诉求也将越来越高。残疾人真正的需求是能够像健全人一样生活,他们缺乏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更缺乏与普通人平等的交往空间,而社区活动中心基本没有他们交往的场所。
  从室内设计专业方面出发,不难看出活动中心存在很多问题。如社区活动中心规划不科学(表1),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表2),设计不够合理等。这促使我们对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与规划作进一步反思和研究。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二)研究目的

  构建“残健一体”的社区活动中心,从活动中心里的坡道、盲道、厕所、电梯和指示牌等细节设计入手,完善活动中心内的基础建设,能够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活动中心内一起参与活动,达到“残健一体”的目的。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方便且普惠的活动空间,提升他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幸福指数。

  (三)研究价值及意义

  1、研究的价值
  提出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应基于“残健一体”的新理念。根据这一理念,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既节约了成本,又整合了资源,更具有普惠性,并使它更加符合残疾人的活动需求。在有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社会价值。一方面,引导社会加强对残疾人的关注;另一方面,又从专业的角度出发,为社区活动中心的建设提供“残健一体”的概念性设计,便于在社区推广普及,真正满足残疾人群的活动需求。
  2、研究的意义
  围绕残疾人的现实需求展开研究,通过“残健一体”概念性设计,对当前社区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空间的情况进行梳理,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二、“残健一体”概念性设计原则

  残健一体,顾名思义,残疾人群和健全人群一体化,指残疾人和健全人可以共同使用的某样事物。在室内设计的方面来谈“残健一体”,指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相结合。提出基于“残健一体”的设计理念,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人性化原则

  社区活动中心应尽量建于社区中心位置,并配有电梯,减少台阶楼梯等设置,连接社区公共广场,使该区域成为一个集中活动区,最大程度的显示人性化。经过综合立体的无障碍规划,让各类弱势群体都能参与社区活动,例如对环境的多种感知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系统获得,在社区活动中心活动空间的各区域、地段应设立适宜的信息源、各种可视性的标识、可触性图表、发声器等以告知残疾人行走的方向、路线以及要到达的目的地。基于残疾人的行动、思想和动作反应的研究,设计优化社区活动中心内残疾人所用的空间。在关爱残疾人的角度,用更高层次的目的加速设计的发展与进步,让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相结合,达到“残健一体”的人性化。

  (二)最优化原则

  据调查,残疾人中肢体残疾人群占60%以上,在设计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肢体残疾人的活动特征及设备配置。同时还应考虑其他类型残疾人,例如为视力残疾人配置盲道和颜色指示牌等。合理分配空间及使用设备的比例,达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组合。

  (三)多功能原则

  社区活动中心的配套应是多功能的,要基本涵盖综合服务区、娱乐休闲区、庇护就业区、教育培训区等功能空间。社区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空间应从属于这些功能空间,所以“残健一体”的设计应考虑到所有的区域,使残疾人在社区活动中心内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活动,真正达到多功能的作用。

  (四)普惠性原则

  所谓普惠性即为最多数人受益的原则或策略。在此包括两层含义:第一,社区活动中心的服务既要适合健全人,又要适合残疾人;第二,社区活动中心要最大程度提供本社区弱势群体的活动需要。一方面,在规划设计社区活动中心时要尽量考虑到老人、儿童、残障人士、健全居民等都能适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各类残疾人的需求,尽量满足他们都能到社服务中心参加活动。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三、“残健一体”概念性设计案例

  针对当前社区活动中心残疾人活动空间存在的设计不合理、规划不科学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残健一体”的理念出发,对社区活动中心进行了概念性的设计。在此对社区活动中心的构建既提出了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又确立了功能分布和平面布置,尤其对社区活动中心的无障碍设计提出了许多创新点。

  (一)设计依据

  根据研究情况分析:我省人数在7000——15000人的社区占20%;5000——7000人占70%;5000人以下的占10%。再者,根据江苏省1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规定标准,推算出5000——7000人口的社区,其活动中心的建筑用地在2500㎡,占地用地在800㎡左右符合规定。所以,本次社区活动中心的概念性规划以面积2500平方米,楼层三层为样例。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二)功能分区及平面布置

  1、功能分区
  在楼层规划中,每个楼层功能区的规划依据:一、将容纳人数多、使用频率高,特别是乘轮椅者多的使用空间安排在第一层以便于集散;二、将声响较大的娱乐休闲区和康复健身区集中安排在二楼,减少对其他活动的干扰;三、将需要相对安静环境的庇护就业区和教育培训区安排在三楼。
  2、平面布置
  一层设置为综合服务区,主要包含社区活动中心多功能大厅(图2-1)、日间托养中心、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办公室等功能空间。服务大厅主要是为社区住民提供投诉与建议中心、生育工作等便民服务;日间托养服务主要解决生活无法自理的弱势群体日间照顾问题;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的卫生保障服务,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及时疏导社区居民特别是残疾人的心理问题。
  二层设立了娱乐休闲区和康复健身区两个功能区域,主要包含娱乐室、棋牌室、视听室、儿童活动室、四点半课堂、盲人功能练习室、康复练习室等空间。娱乐室设立了跳舞机、投篮机、乒乓球台等设施,这些设施不仅能满足普通居民的娱乐休闲需求,残疾人也可以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得到肢体上的康复。儿童活动室是针对3-12岁社区儿童设置综合娱乐空间;四点半课堂是针对社区儿童四点半放学后,家长无暇照顾,可以将孩子暂时寄托在社区活动中心。在此区域还设立了科普教育器材;盲人功能训练室为社区视觉障碍人群提供一个康复训练的场所,设立气旋球、射箭、飞镖等设施。康复训练室为社区残疾人及普通市民提供一个康复训练及锻炼的场所。
  三层设立了庇护就业区和教育培训区两个功能区域,主要包含各就业工场、阳光阅览室(图2-2)、综合活动室、艺术家园等功能空间。庇护就业区主要辅导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实现自我价值;阳光阅览室为社区居民提供图书、杂志的阅览场所,视觉障碍人群可以通过有声读物和盲文阅读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综合活动室定期安排励志讲堂、道德讲堂、党员活动、文艺表演等活动,为社区文艺爱好者、特别是残疾人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能让社区居民、特别是残疾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艺术家园为社区住民特别是残疾人创造一个艺术文化交流的场所。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三)无障碍设计特色

  1、坡道
  坡道(图3-1)是将有水平高低差的平面连接起来的坡度的交通通道。社区活动中心必须配有坡道,一般建于活动中心大门边,可以方便残疾人轮椅车辆使用,也可以供小型非机动车辆的上下。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地面有高低差的也可设小型坡道。
  坡道的形状依据活动中心的设计而定,但坡道的坡度要根据使用要求、面层作法以及材料选用而定。社区活动中心建设坡道,要考虑到轮椅的上下,必须保证坡道的防滑作用,可以用粗糙材料、作有防滑条或者斜面做成锯齿状的材料建造,这样坡道上有轮椅通过时,能起到防滑的作用,这时坡度最宜在1:6到1:4之间。为了使防滑作用更大化,也可以在混凝土坡道上的水泥砂浆面层可划分成格条纹以增加摩擦力,也可采用水泥金刚砂防滑条。
  据了解,国外在建筑内采用坡道解决建筑内部上下楼的例子极少,故本方案只在建筑入口处设立无障碍通道。根据我国无障碍通道设计规范规定坡度不应大于1/12(图3-2),允许的最大高度为750mm,本次方案设计入口台阶为两层,每层台阶高度为150mm,所以坡道设计长度为3600mm。
  设计特色:坡道的设计有两种方式(图3-3):第一种,倚墙式坡道,并加上高低扶手;第二种,无墙式坡道,并加上高低扶手。与传统坡道相比,这两种坡道设计都增加了高低扶手,确保了残疾人上下坡道的安全。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2、走道
  对于走道的宽度主要满足于轮椅的要求。根据《残疾人通道设计规范》,能让一辆轮椅通过的走道,宽度不能小于1200mm;一辆轮椅和一个人一起通过的走道,宽度不能小于1500mm;两辆轮椅一起通过的走道,宽度不能小于1800mm。本方案设计采用两辆轮椅通过的标准要求,设计的走道宽度为2000mm。
  盲道(图3-4)指的是为盲人铺设的提供盲人行走指向的专用通道。铺设盲道一般用两类砖,一类是条形的引导砖,引导盲人向前行走,叫做行进盲道;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有障碍,叫做提示盲道。
  提示盲道要铺设在行进盲道的转角处或交叉位置,宽度不小于行进盲道,提醒视力残疾者盲道的方向要改变了。提示盲道还要铺设在有高差250~400mm的位置,宽度为300~600mm。
  设计特色:对过道地面的处理,考虑到盲人的使用要求,在地面铺设室内盲道,在转弯处铺设停步材料,盲道采用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材料间隔铺设(图3-5),也给低视力者一个信号。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3、走道的两侧
  为防止轮椅的轮子对墙体的撞击破坏,要加保护板,在本方案设计中在踢脚线以上加300mm高的保护板。
  设计特色:为了残疾人的安全,走道的直角全部改作成圆角。
  4、残疾人扶手
  扶手(图3-6)是专为残障人等体弱病残人士设计的使身体平稳的把手。扶手一般设置在坡道、走道、楼梯的两侧,残疾人使用的马桶、座椅、洗手池等空间中也需要设置扶手,能方便残疾人的使用。
  为辅助残疾人行动,特别是对残疾人功能恢复的帮助,走道的侧墙上宜设木扶手,木扶手要求能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每到距离房间门洞100mm处的木扶手内侧,安装一块盲文板,以指示该房间的名称。
  设计特色:第一,木扶手也可帮助盲人导行。第二,盲文板可提供给盲人每个房间的指示(图3-7)。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5、电梯
  无障碍电梯(图3-8)是专为弱势群体上下楼的电梯,要能让轮椅、盲人或担架床进入电梯。对于将活动室安排在楼上在二楼及以上楼层的社区活动中心,都要配置无障碍电梯。
  目前我国还没有残疾人电梯的生产标准,本方案根据各类残疾人使用电梯的要求,考虑了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因素,对生产厂家提出了以下要求:根据轮椅的宽度要求电梯的轿厢门宽度设计为1500mm,电梯门自动开关时,要求开关的延续时间为轮椅一出一进后还略有富余,建议30秒左右。
  设计特色:第一,重新设立残疾人使用的电梯召唤按钮,设立高度不应超过900mm,同时配备盲文按钮,增设语音报读系统(图3-9)。第二,在电梯厢内门对侧安置平面镜,以方便坐轮椅的残疾人观察身后情况,利于行动。
  6、卫生间
  无障碍卫生间,配备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包含方便残疾人打开的门、专用的洁具、配套的扶手等,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如厕提供方便。
  厕所门宽不低于800mm,便于轮椅出入。厕所内配备紧急呼叫系统,高度450mm,开关需要有防水作用,并且在卫生间外配置相应的报警提示。台盆(图3-10)采用挂盆或者半柱盆的形状,台盆水平高要在800mm,下面要有轮椅移动的空间。配备安全扶手,高度850mm。男士小便器(图3-11)要低于450mm,座便器配置隐藏水箱,高度450mm。
  为满足各类残疾人的使用要求,本方案设计时,除每层设置的卫生间外,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为乘轮椅者使用的卫生间。
  设计特色:为了使轮椅有足够的回旋余地,这个厕所采用的是男女兼用的独立式厕所,内有大小便器各一个,在大便器跟小便器边上都设有安全抓杆,卫生器具的冲洗,除正常的手动开关外,还设有特殊的肘开关、脚踏开关,让不同的残疾人能方便使用(图3-12)。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

  四、结语

  “关注弱势群体,共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当前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保障和促进残疾人的健康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而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
  随着社区活动中心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社区内构建有利于残疾人活动的空间已迫在眉睫。构建社区活动中心“残健一体”的活动空间,不仅有助于拓展社区活动中心的功能,改善残疾人群的生存状态,而且与现有的康复、托养机构的功能形成互补,加强他们与普通人平等交往的能力。
  “残健一体”社区活动中心的提出,有着关爱弱势群体的理想目标,让室内设计更上一个层次,不仅仅停留在设计方面,更融入了情感的元素在此,使设计更合理、亲切。
  参考文献
  法律法规
  [1]《残疾人保障法》
  [2]《xxxx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国发[2015]7号
  [3]江苏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江苏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内部资料)》,2007.
  论著:
  [4][美]登哈特.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刘连山、蒋宁山.无障碍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6]蔡禾、周林刚.关注弱势:城市残疾人群体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7]王青山、刘继同编.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论文:
  [8]徐国忠.基于公共服务的社区文化中心机制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09.
  [9]李金红.残疾人社区服务:问题与对策[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10]闫启文,吴华.运用无障碍思路进行人性化设计[J].美术大观,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95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9月19日
Next 2020年9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