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献综述
1.1压力来源
压力不是想象出的疾病,而是一种对身体“准备状态”的反应,是对潜在危险的感官反应[1]。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经常陷入心理学家称之为“注意疲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心烦意乱、烦躁不安,还会对周围环境缺乏清晰的认识。这种状态会影响到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会对个人和社会构成长期威胁。当这种潜在威胁发生时,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通过血管流向心脏、肺和肌肉等身体部位,一种特殊的生理反应——产生压力[1]。心理压力是指精神压力,精神压力是指人们的思想负担和意识形态负担。生活、竞争和社会是压力的主要来源,现代医学表明,精神压力可以削弱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外在致病因素引起身体疾病[2]。据统计,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承受的压力最大,其次是噪音、时间压力、快节奏、通勤时间压力、社会冲突、身体健康状况等,不同人群有不同的减压方式[3]。
1.2相关理论
1.2.1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 theory,ART)
注意力恢复理论是卡普兰夫妇(Kaplan)提出的。廉斯·詹姆士(Williams James)指出,当人们不得不专注于那些不太感兴趣但是很重要的工作时,他们需要投入一定精力,否则他们会分心并且产生错误[4]。康普兰夫妇,即雷切尔·康普兰(Rachel Kaplan)和斯蒂芬·康普兰(Stephen Kaplan),在威廉斯·詹姆士的“专心注视”概念基础上,共同提出了“注意力恢复理论”[4],认为随着集中注意时间的延长,注意力的集中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导致注意力集中的困难、情绪容易激动,在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中容易出错[5]。由于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而导致的精神疲劳的后果可能是非常严重的,比如易错、易冲动、易粗鲁和粗野[6]。他们指出,人类的进化来自于自然环境,人类对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向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欣赏不需要专心注视[4]。因此,自然环境对人的精神疲劳恢复有明显的效果[7]。这个理论从原理上解释了自然环境注意力集中的机制。
1.2.2压力缓解理论(stress reduction theory,SRT)
压力缓解理论是乌尔里希(Ulrich)提出的,乌尔里希(Ulrich)认为,压力是人们在精神上、身体上和行为上应对挑战或恐惧情况的过程[8]。根据压力产生的特点,他提出了“缓解压力理论”,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情绪和生理有积极的影响,对缓解心理压力有明显的效果[9]。此外,当人们处在一个安宁的自然环境中,即使他们只看绿化和水体等这些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图像媒体,也会对人们的情绪反应、行为取向和注意力放松产生积极的影响[9],使人们在紧张的情况下感到压力的减少,相反,人工构建的环境会阻碍压力的释放。因此,乌尔里希认为,恢复效果是指压力的减少,而不是直接恢复注意力。 该论述是目前解释自然环境的压力缓解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
1.2.3恢复性空间环境构成要素
结合注意力恢复理论与压力缓解理论可知,恢复性环境具有远离性、魅力性、兼容性、程度性特征且含有足够的植物、水体等自然元素。
谭少华和彭慧蕴在此基础上将公园的恢复性环境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10]。心理环境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要素特征,使用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环境要素可以使人们压力减缓,心理环境则是推动人们使用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进行压力缓解的驱动力。自然景观包括水体、地形、植被、生物等,人工实体景观包括亲水设施、构筑物、活动场地、休息设施、健身设施等[11]。
结合大量的文献对城市公园的恢复性环境构成要素从自然环境要素、人工环境要素和心理环境要素三个方向进行整理与提取。自然环境要素包含:植物、水体。人工环境要素包含:休息设施、健身设施等;心理环境要素包含空间私密性、隔离性、安全性等。
(1)自然环境要素
在城市公园环境的规划设计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自然景观元素,包括水生和陆地物种。设计师们通过使用植物的丰富形态和颜色来实现多样的植物景观,以实现环境美化作用。植物还具有生态功能,它可以改善空气质量、生成微气候等[12]。乔木、灌木、草花的不同搭配具有创造空间的功能,搭配方式、种类的不同可以构建不同类型的空间。
自然景观要素对于恢复性环境的基本特征远离性、魅力性、程度性均有体现。植物、水体及驳岸在环境中对调节心理状况、生态保健效用和促进体力活动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植物数量、种类和色彩丰富、水景观赏性强、驳岸亲水性强的同时含有自然要素,这些积极特征能够帮助公园环境中的受访者产生有效的恢复性体验,对受访者精神压力的缓解产生积极而正向的促进作用[13]。
(2)人工环境要素
公园环境中的人工设施要素起到了缓解压力的辅助支持作用。人工设施包括休息设施、娱乐设施、观赏设施、健身设施等多种。公园环境压力缓解效应与公园中休息设施、娱乐健身活动设施、观赏设施的种类、数量和设计等密切相关[14]。 休息设施包括专门进行休息的座位和兼顾就座功能的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等。居民在公园中的休息是基本活动,借助休息设施,观景、放松、冥想、社交等有助于压力缓解的活动得到支持。休息设施的数量和舒适程度等相关设计对满足受访者不同使用要求和营造不同空间氛围等密切相关[15]。娱乐健身活动设施主要包括在户外环境中安装固定,供受访者进行娱乐活动和健身活动的器材,以及供受访者进行活动的场地。合理设计娱乐健身设施,可为受访者提供多样的活动选择,促进身体活动,加强受访者之间的社交互动[13]。
观赏设施主要包括可供人们进行景观观赏的设施,在城市公园中观赏设施可以是景观柱、景观墙,也可以是与休息设施组合使用的廊架,观赏设施的数量及景观观赏质量与满足受访者的不同观景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能体现出恢复性环境的魅力特征。
公园里有充足且舒适休息设施,坐在休息设施上可以观赏到很好的景色,这些会显著增加游览者游览公园的时间和频率,有利于精神压力的恢复[16]。公园内娱乐健身和活动设施的布局与配置,与公园内体育活动呈正相关,从而影响人们的压力释放。休憩设施体现公园的恢复性环境远离性特征,而娱乐健身活动设施和观赏设施则体现公园的恢复性环境魅力性特征。
(3)心理环境要素
空间私密性和隔离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既希望人际交往也希望安静独处。在公园环境中,通过合理的环境设计,可以满足受访者对私密性的需求。人们在精神疲劳时往往希望可以放松心情、暂时忘掉生活中愁绪,注意力恢复理论中的远离性特征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说明。在公园中人们希望在隔离且私密的空间中放松思考以达到压力缓解的目的[17]。空间安全性 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瞭望―庇护理论中认为,需要提供庇护场所给人们喜爱的环境,以保证环境的安全性,压力缓解理论中也提到恢复性环境中没有危险物存在。因此,空间的安全性是城市公园环境压力缓解作用方式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18]。环境干净 在公园中,环境卫生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受访者的身体健康,不卫生的环境一方面可导致细菌滋生并通过空气的传播引起疾病发生,一方面,环境卫生作为视觉感受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环境,也会影响受访者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因此环境是否干净卫生是公园环境发挥健康恢复性作用的基础保障[19]。4)环境安静 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受访者能够更好地进行休息、冥想和享受自然风光等活动以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和精神疲劳。因此,公园的恢复性环境氛围应该是一种安静的空间氛围,有助于体现公园的恢复性环境特征[20]。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环境的精神压力缓解作用相关研究
国外已有大量研究围绕自然环境对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展开,乌尔里希(Ulrich)提出的心理进化模式(PsychoevolutionaryModel)、压力缓解理论(StressReduction Theory)和卡普兰(Kaplan)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 RestorationTheory)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然环境在缓解心理压力方面的作用和机制,论证了自然环境对缓解人们心理压力具有明显的效果[21、22]。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城市公园绿地,特别是靠近人们生活场所的城市公园绿地,已成为缓解人们心理压力的重要场所[23、24]。
1.3.2城市公园相关研究
国外早期对城市公园的研究是从研究其发展史开始的,在对公园发展历史剖析解读后,人们对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进行了关注并对其同样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25]。之后,研究渐渐开始从城市公园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它所给人们带来的作用角度出发。
国外公园的理论研究较早开始于研究公园发展的历史[26],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著名景观设计师的诠释。艾伦泰勒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对20个公共公园进行了剖析和解读,发现公园建设可以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在塑造城市空间及创造社会心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公园在生态、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公园除了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外还具有生态功能,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对公园营造小气候和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对公园的生态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人员还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公园价值进行评估。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公园的社会价值和人们对公园的心理需求,产生了公园具有健康价值的观念,提出了公园在缓解心理压力和鼓励交往方面的重要作用[27]。
国内在城市公园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园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包括设计理念及表现手法[28]。基于生态学、规划学、设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创新。景观设计师和学者们倡导尊重自然与历史的景观设计理念,并在公园建设实践中发展了多种实施方式和手段。
在城市公园的艺术创作形式上,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从原来功能单一的公园到引进前苏联城市文化休憩公园规划理论,在此理论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绿地系统,再到探索和创建适合改革开放后中国国情的现代公园体系,努力实现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生活内容与民族文化在园林艺术形式上的融合。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园和公园体系的发展和实践,城市公园体系中的公园类型越来越多,如主题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生态公园等,城市公园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小城镇。这些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公园,丰富了公园体系,有助于中国现代城市公园的创建,同时,公园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清新、美丽、舒适的户外开放空间,促进了市民的身心健康。
近20年来,我国对公园使用人群的研究开始出现并呈上升趋势,包括对公园使用者环境认知体验的研究,如公园空间的安全感、私密性等[29、30];公园使用后满意度评价,采用POE法获得不同类型公园的受访者的主观评价[31];公园的可达性和服务半径研究,研究人员一般借助地理信息统计技术(GIS技术)进行这方面研究[32];公园受访者的构成特征,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型公园受访者构成不同。
针对城市公园的生态功能,国内学者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33]、生态环境修复[34]、生态环境设计、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进行了相关研究[35]。
2引言
2.1研究背景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尤其是远离自然环境的现代城市生活,是导致失眠、抑郁等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3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现代城市中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压力增大,特别是在远离自然环境的现代城市生活中,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眠、抑郁等健康问题是影响人群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7]。
目前,我国的精神疾病正呈现上升趋势[37]。资料显示,心理健康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疾病负担[38]。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表示,精神疾病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方式的高强度和超负荷以及持续的工作压力,使许多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出现失眠、抑郁、焦虑、精神衰弱等心理问题。此外,许多医学学者认为,精神疾病的产生和形成与持续的精神压力和消极情绪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精神疾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专家开始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学研究的范畴,我国人群的心理健康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39]。
面对在城市生活中因为学习、工作、生活、健康等问题带来的压力,人们渴望借助外部事物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缓解环境压力的效果,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了[22]。早在19世纪,X风景园林之父奥尔姆斯特德Olmsted就提出,大型城市公园可以缓解城市人群体验和城市生活的压力。城市公园可以通过种植植被和科学的绿地规划,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以“人与自然相结合”为原则,创造一个自由舒适的体验空间,使人们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和价值,进而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有效的缓解精神压力。
2.2研究目的与意义
2.2.1研究目的
通过对影响城市公园人群压力缓释的环境因子的探索,探讨了不同人群压力的特点和恢复性环境需求的差异,总结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改善方法,促进景观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2.2.2研究意义
城市公园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治愈”人的心灵。在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中,也要考虑公园使用者的健康问题,可以参考人在公园的压力缓释效果,探索出影响缓释压力的环境因子,对提升公园景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人、城市、自然的健康协调发展。
要探索出影响城市公园人群压力缓解的环境因子有哪些,可以促进设计师对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认知。研究不同人群压力特点及对环境需求的差异性,可以更好的了解不同人群对城市景观的不同认识,人的认知和感受会受到个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有关注个体差异,城市公园环境才能对受访者的压力缓解更好的发挥作用。以数据依托,提出现状公园环境的问题,并给予科学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加强公园恢复性环境的营造,这可为以后的恢复性环境设计提供参考。
2.3研究内容与方法
2.3.1研究内容
本研究从城市公园的压力缓释作用出发,为研究影响精神压力缓释作用的环境因子,制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1)确定压力来源,阐述相关理论概念,明确城市公园和环境精神压力缓释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文章的理论基础与指导原则。
(2)分析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构成空间环境要素,整理并提取空间环境评价因子。
(3)确定研究方式,即通过李克特式量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然后利用 spss.23.0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不同层度的分析。
(4)分析影响压力缓释的城市公园环境因子,获得具体的因果关系,运用到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均值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
(5)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合肥匡河公园现状进行对比,提出建设优化建议。
2.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环境的压力缓解作用、恢复性环境等相关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其中部分文献资料对本文有较大指导意义。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现场进行实际的调查来完成数据的收集,以便进行下一步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工作,使实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3)数据分析法:借助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数据及模型更加有力的分析出环境因子对城市公园压力缓解作用的影响。具体数据分析方法如下:
均值分析法:分别对城市公园环境因子的总体评分以及合肥匡河公园的环境因子评分进行平均值分析,便于了解各项评分的平均水平。
因子分析法:从22个环境因子中提取四个公共因子并命名,即环境性因子、感知性因子、设计性因子以及环境性因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全体数据的结构。
相关性分析法: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讨城市公园压力缓解作用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逐步回归分析法: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对城市公园精神压力缓解作用的具体影响。
差异性分析法:运用单因素方差法分析城市公园压力缓解作用因受访者的个体差异性而产生的不同效果。
2.4技术路径
3研究对象和方法
3.1研究对象
匡河公园位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的天鹅湖上游,地处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为15.7℃。匡河公园环绕新区北西南三面,清水荡漾,柳荫葱郁,草木繁茂,鸟语花香。漫步于匡河岸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看花开花落,闻鸟儿歌唱,宛如置身于仙境。匡河公园是一处“清肺”宝地,那里一派生态美景,在雾霾严重的秋天来到这里呼吸新鲜空气是最好的。还有湿地广场、松果广场、健身广场,原始的环境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健身广场还设有慢跑健身等项目,人们可以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强身健体(如图3-1)。
图3-1 匡河公园现状
Figure 3-1 Status of Quanghe Park
来源:作者自拍
匡河绿道是2013~2016年合肥市绿道“两廊接四环”中的一环,它的定位是“匡河现代都市休闲风情线”,全长约11.2 km,通过利用匡河沿岸现状滨水游径及广场、借用市政道路人行道和新建绿道的方式实现整个绿道系统的连续及闭合。匡河沿线绿地段(6.7 km),在现状绿地、滨水游径、市政人行道等城市基本生态空间的基础上[40],建立生活休闲一体化的绿道网络,并对匡河沿线的绿地系统进行景观整治与提升;潜山路、匡河路段(4.2 km),借道现状城市道路的慢行道、道路绿线空间,建立生活休闲一体化的绿道游径。两者合在一起形成匡河绿道环线,把匡河滨水景区、天鹅湖景区、启航广场、奥体中心、生态广场、市XX绿轴等节
点有机串联起来[41](如图3-2)。
图3-2匡河公园卫星图
Figure 3-2 Satellite Imageof Quanghe Park
3.2缓释压力的空间环境因子确定
本文综合前文中的内容以及老师的意见,最终提取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评价因子为:植物色彩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乔灌木数量多、草坪覆盖面积大、景观丰富、水景观赏度高、水景亲水性强、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视野开阔、空间私密性强、空间安全性强、环境卫生好、环境安静、周边交通干扰性小、周边环境隔离度强、休息设施数量充足、休息设施舒适、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观赏设施数量充足、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活动场地数量充足共22个[42](如表3-1)。
表3-1 评价指标
Table 3-1 Evaluation index
指标 | 环境因子 |
V1 | 植物色彩丰富 |
V2 | 植物种类丰富 |
V3 | 乔灌木数量多 |
V4 | 草坪覆盖面积大 |
V5 | 景观丰富 |
V6 | 水景观赏度高 |
V7 | 水景亲水性强 |
V8 | 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 |
V9 | 视野开阔 |
V10 | 空间私密性强 |
V11 | 空间安全性强 |
V12 | 环境卫生好 |
V13 | 环境安静 |
V14 | 周边交通干扰性小 |
V15 | 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
V16 | 休息设施数量充足 |
V17 | 休息设施舒适 |
V18 | 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 |
V19 | 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 |
V20 | 观赏设施数量充足 |
V21 | 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 |
V22 | 活动场地数量充足 |
3.3整体实验和调研方法
3.3.1问卷设计
调查以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对受访者进行意见的征询。问卷调查与文献整理、实验室测量所获得客观数据不同,它是以书面的形式提出问题以获取受访者的主观感受,为了获取有效信息,调查者需设置合理的调查问题[43]。在本次论文的问卷调查中,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受访者填写基础问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到达城市公园时间、和谁一起去城市公园、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第二部分:量表评分表格,采取李克特量表对所选取的两个公园的22个环境因子以及1个压力缓解效果因子的评测。不同的人在游览城市公园后精神压力缓解程度不同,对城市景观的环境评价也有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出影响城市公园压力缓解的环境因子,研究所得到的相关结果应当具有一定的整体代表性。因此,李克特量表式问卷调查为环境与压力缓解效果评价的最佳选择。李克特量表由X心理学家李克特设计,可以测量或评价群体或个体的心理感知量,在社会学调查中较为经常使用[44]。
压力缓解效果评价因子为“游览城市公园后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环境评价因子为前文总结的22个因子,即植物色彩丰富、植物种类丰富、乔灌木数量多、草坪覆盖面积大、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视野开阔、空间私密性强、空间安全性强、环境卫生好、环境安静、周边交通干扰性小、周边环境隔离度强、休息设施数量充足、休息设施舒适、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观赏设施数量充足、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活动场地数量充足。
环境因子与压力缓解效果评价以李克特5级量表作为评价尺度,评分范围为1至5分,依次代表:1分为“非常不同意”、2分为“比较不同意”、3分为“一般”、4分为“比较同意”、5分为“非常同意”(如表3-2)。
表3-2评价表
Table 3-2Evaluation Table
指标 | 评价内容 | 非常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
V1 | 植物色彩丰富 | 1 | 2 | 3 | 4 | 5 |
V2 | 植物种类丰富 | 1 | 2 | 3 | 4 | 5 |
V3 | 乔灌木数量多 | 1 | 2 | 3 | 4 | 5 |
V4 | 草坪覆盖面积大 | 1 | 2 | 3 | 4 | 5 |
V5 | 景观丰富 | 1 | 2 | 3 | 4 | 5 |
V6 | 水景观赏度高 | 1 | 2 | 3 | 4 | 5 |
V7 | 水景亲水性强 | 1 | 2 | 3 | 4 | 5 |
V8 | 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 | 1 | 2 | 3 | 4 | 5 |
V9 | 视野开阔 | 1 | 2 | 3 | 4 | 5 |
V10 | 空间私密性强 | 1 | 2 | 3 | 4 | 5 |
V11 | 空间安全性强 | 1 | 2 | 3 | 4 | 5 |
V12 | 环境卫生好 | 1 | 2 | 3 | 4 | 5 |
V13 | 环境安静 | 1 | 2 | 3 | 4 | 5 |
V14 | 周边交通干扰性小 | 1 | 2 | 3 | 4 | 5 |
V15 | 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 1 | 2 | 3 | 4 | 5 |
V16 | 休息设施数量充足 | 1 | 2 | 3 | 4 | 5 |
V17 | 休息设施舒适 | 1 | 2 | 3 | 4 | 5 |
V18 | 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 | 1 | 2 | 3 | 4 | 5 |
V19 | 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 | 1 | 2 | 3 | 4 | 5 |
V20 | 观赏设施数量充足 | 1 | 2 | 3 | 4 | 5 |
V21 | 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 | 1 | 2 | 3 | 4 | 5 |
V22 | 活动场地数量充足 | 1 | 2 | 3 | 4 | 5 |
3.3.2调查安排
(1)调查时间与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对城市公园环境因子的缓释压力评价,笔者根据计划将调查时间定在2020年春季进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能外出,因此将调查方式定为网上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
(2)问卷预调查与正式调查
预调查:笔者于2020年2月进行预调查,小规模调查为了测试问卷的可行性。共计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有效率10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1,高于0.9,则说明该问卷的研究数据信度很高,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正式调查(如表3-3)。
表3-3可靠性检验
Table 3-3Reliability statistics
项数 | Cronbach’s Alpha |
50 | 0.901 |
正式调查:根据预调查中受访者对问卷填写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对问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整及删减,于2020年3月进行正式调查。正式调查以网络问卷方式进行,共收集问卷165份,发放问卷的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生,在受访者问卷填写时会进行解释与辅助,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收集的问卷中有效问卷157份,有效率95.2%。有效问卷数量达到了置信度为95%,最大误差7%以下的简单随机抽样所需的最小样本量的标准。
(3)问卷的信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Spss23.0对所收集的157份有效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当Cronbach’s Alpha系数高于0.9时说明问卷的信度很好,如果此值小于0.6,说明信度不佳,问卷需要进行较大的修改。由表3-3、3-4可以发现,本问卷总体和量表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903和0.943,均在0.90以上,说明问卷信度很好,可以进行之后的研究。
表3-4问卷可靠性检验
Table 3-4Questionnaire reliability test
项数 | Cronbach’s Alpha |
50 | 0.903(0.860) |
表3-5量表可靠性检验
Table 3-3 Scale reliability test
项数 | Cronbach’s Alpha |
23 | 0.945 |
4 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与环境因子间结果分析
总体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如表4-1),157个受访者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精神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评分项的评分均值为3.85,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5,表示受访者比较同意该项,说明城市公园的精神压力缓解作用被人们普遍认同。下面,本研究对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与环境因子间的具体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
表4-1 均值统计
Table 4-1 Mean statistics
名称 | 项目 | 个案数 |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总数据 | 游览城市公园后精神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 157 | 2 | 5 | 3.85 |
4.1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图4-1 各项均值图
Figure 4-1 Mean value graph
4.1.1均值分析
从总体数据均值分析结果来看(如图 4-1、表 4-2),城市公园环境因子评价均值为3.87,V3乔灌木数量多、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10空间私密性强、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这十个因子的贡献较低(均值低于3.87)。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4草坪覆盖面积大、V5景观丰富、V9视野开阔、V11空间安全性强、V12环境卫生好、V13环境安静、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这十二个因子的贡献较高(均值高于3.87),所以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可能与以上十二项存在联系,但是由于均值只能代表一种趋势,所以影响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的相关环境因子并不能仅仅依据均值来判断,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45、46]。
表4-2 各项均值统计表
Table 4-2Mean statistics
最小值 | 最大值 | 平均值 | |
V1植物色彩丰富 | 2 | 5 | 3.98 |
V2植物种类丰富 | 1 | 5 | 3.89 |
V3乔灌木数量多 | 2 | 5 | 3.64 |
V4草坪覆盖面积大 | 2 | 5 | 3.96 |
V5景观丰富 | 1 | 5 | 3.91 |
V6水景观赏度高 | 2 | 5 | 3.87 |
V7水景亲水性强 | 1 | 5 | 3.74 |
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 | 1 | 5 | 3.77 |
V9视野开阔 | 2 | 5 | 4.01 |
V10空间私密性强 | 1 | 5 | 3.53 |
V11空间安全性强 | 2 | 5 | 3.96 |
V12环境卫生好 | 2 | 5 | 4.22 |
V13环境安静 | 1 | 5 | 4.03 |
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 | 2 | 5 | 3.98 |
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 1 | 5 | 3.80 |
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 | 2 | 5 | 3.89 |
V17休息设施舒适 | 2 | 5 | 4.03 |
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 | 1 | 5 | 3.72 |
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 | 1 | 5 | 3.65 |
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 | 1 | 5 | 3.76 |
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 | 1 | 5 | 3.88 |
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 | 2 | 5 | 3.87 |
4.1.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指研究从变量群中提取共性因子的统计技术,提取变量间的公因子,用较简单的结构代表原来较复杂的数据,便于清晰的理解数据的内在结构。数据的KMO值是0.917,大于0.6,说明问卷数据可用于因子分析研究,以及数据通过Bartlett 球形度检验(p<0.05),说明研究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如表4-3)。数据的CronbachAlpha系数为0.945,高于0.9说明问卷信度很好,可以进行之后的研究[47](如表4-4)。
表4-3 KMO和Bartlett的检验
Table 4-3 Test of KMO and Bartlett
KMO值 | 0.917 | |
Bartlett球形度检验 | 近似卡方 | 2120.882 |
df | 231 | |
p 值 | 0.000 |
表4-4 可靠性统计
Table 4-1 reliability statistics
项数 | Cronbach Alpha系数 |
22 | 0.945 |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一共提取出4个因子,特征根值均大于1,此4个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解释率分别是20.580%,17.103%,13.842%,12.818%,旋转后累积方差解释率为64.343%。研究数据使用最大方差旋转方法(varimax)进行旋转,以便找出因子和研究项的对应关系,通过因子载荷系数值,分析出每个因子与题项的对应关系情况(因子载荷系数绝对值大于0.4时即说明该项和因子有对应关系)。在数据分析中选取0.4为因子荷载临界值,将荷载小于0.4的环境因子评价指标剔除[48、49](如表4-5)。
表4-5 旋转成份荷载矩阵
Table 4-4 Rotating component load matrix
名称 | 因子载荷系数 | ||||
因子1 | 因子2 | 因子3 | 因子4 | ||
感知性因子 | V5景观丰富 | 0.587 | |||
V6水景观赏度高 | 0.438 | ||||
V7水景亲水性强 | 0.488 | ||||
V11空间安全性强 | 0.599 | ||||
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 | 0.727 | ||||
V17休息设施舒适 | 0.779 | ||||
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 | 0.553 | ||||
自然性因子 | V1植物色彩丰富 | 0.537 | |||
V2植物种类丰富 | 0.823 | ||||
V3乔灌木数量多 | 0.538 | ||||
V4草坪覆盖面积大 | 0.446 | ||||
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 | 0.538 | ||||
V9视野开阔 | 0.558 | ||||
设计性因子 | V10空间私密性强 | 0.446 | |||
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 | 0.402 | ||||
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 | 0.802 | ||||
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 | 0.794 | ||||
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 | 0.572 | ||||
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 | 0.411 | ||||
环境性因子 | V12环境卫生好 | 0.507 | |||
V13环境安静 | 0.819 | ||||
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 0.809 |
由表4-5中可见,因子1的荷载对应项为: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这7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整体环境给受访者带来的主观感受,故将该公因子命名为感知性因子(社区公园恢复性环境影响机制及空间优化——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袖珍公园缓解人群精神压力的影响因子研究)。
因子2的荷载对应项为: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这6组评分项主要描述了公园内自然景观的组成数量、种类和形式,故将该公因子命名为自然性因子。
因子3的荷载对应项为:V10空间私密性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这6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内休息设施数量、舒适性和观景性的相关设计,故将该公因子命名为设计性因子。
因子4的荷载对应项为:V12环境卫生好、V13环境安静、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这3组评价项目主要描述了公园内外环境的影响因素,故将该公因子命名为环境性因子。
以上4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评价指标,与初步构建基本吻合。四个公因子构成及荷载对应项目反映了受访者对于城市公园压力缓解环境的基本心理结构,在感知性因子维度中休息设施的舒适度受到重视,在设计性因子维度中娱乐健身设施的种类在压力缓解中更容易受到依赖,在自然环境因子维度中,对于植物种类在压力缓解过程中受到较多的关注,在环境性因子维度中,环境安静对人们压力缓解的影响更多一些。
4.1.3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定量数据之间的关系情况,是否有关系,关系紧密程度情况等。具体分析每个Y分别与每个X的关系,Y与X之间否有显著关系;接着分析相关关系为正向或负向;也可通过相关系数大小说明关系紧密程度;最后对分析进行总结[50、51]。
表4-6 压力缓解效果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Table 4-6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ss relieving effects and various environmental factors
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 | ||
V1植物色彩丰富 | 相关系数 | 0.348** |
p值 | 0.000 | |
V2植物种类丰富 | 相关系数 | 0.167* |
p值 | 0.037 | |
V3乔灌木数量多 | 相关系数 | 0.255** |
p值 | 0.001 | |
V4草坪覆盖面积大 | 相关系数 | 0.399** |
p值 | 0.000 | |
V5景观丰富 | 相关系数 | 0.302** |
p值 | 0.000 | |
V6水景观赏度高 | 相关系数 | 0.287** |
p值 | 0.000 | |
V7水景亲水性强 | 相关系数 | 0.398** |
p值 | 0.000 | |
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 | 相关系数 | 0.182* |
p值 | 0.023 | |
V9视野开阔 | 相关系数 | 0.215** |
p值 | 0.007 | |
V10空间私密性强 | 相关系数 | 0.327** |
p值 | 0.000 | |
V11空间安全性强 | 相关系数 | 0.286** |
p值 | 0.000 | |
V12环境卫生好 | 相关系数 | 0.334** |
p值 | 0.000 | |
V13环境安静 | 相关系数 | 0.115 |
p值 | 0.152 | |
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 | 相关系数 | 0.396** |
p值 | 0.000 | |
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 相关系数 | 0.121 |
p值 | 0.133 | |
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 | 相关系数 | 0.378** |
p值 | 0.000 | |
V17休息设施舒适 | 相关系数 | 0.454** |
p值 | 0.000 | |
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 | 相关系数 | 0.332** |
p值 | 0.000 | |
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 | 相关系数 | 0.279** |
p值 | 0.000 | |
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 | 相关系数 | 0.281** |
p值 | 0.000 | |
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 | 相关系数 | 0.452** |
p值 | 0.000 | |
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 | 相关系数 | 0.372** |
p值 | 0.000 | |
* p<0.05 ** p<0.01 |
从上表可知,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分别和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V10空间私密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2环境卫生好,V13环境安静,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7休息设施舒适,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共22项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52]。
具体分析可知: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植物色彩丰富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48,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植物色彩丰富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植物种类丰富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67,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植物种类丰富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3乔灌木数量多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5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3乔灌木数量多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4草坪覆盖面积大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99,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4草坪覆盖面积大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5景观丰富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0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5景观丰富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6水景观赏度高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67,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6水景观赏度高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7水景亲水性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83,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7水景亲水性强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82,并且呈现出0.05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9视野开阔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15,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9视野开阔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0空间私密性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27,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0空间私密性强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1空间安全性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86,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1空间安全性强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2环境卫生好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34,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2环境卫生好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3环境安静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15,接近于0,并且p值为0.152>0.05,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3环境安静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96,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121,接近于0,并且p值为0.133>0.05,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之间并没有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78,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7休息设施舒适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54,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7休息设施舒适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3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79,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281,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5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372,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总结可知,样本中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20项环境因子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且均为正相关关系。感知性因子维度: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自然性维度: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设计性维度:V10空间私密性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环境性维度:V12环境卫生好。样本中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和2项环境因子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分别是环境性维度中的V13环境安静和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4.1.4逐步回归分析
相关性分析只能证明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不能证明两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影响关系。因此需要使用回归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相关变量间存在怎样的影响关系[53、54]。
本研究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来探究环境因子与压力缓解效果的具体关系。逐步回归模型会自动识别出有显著性的自变量(X),不具有显著性的X会自动移出模型,首先分析模型拟合情况R方,以及可对VIF值进行分析(判断多重共线性);写出模型公式(可选);分析X的显著性,如果显著,则说明X对Y有影响关系。得到的结果中,VIF值小于10且D-W值在1.7~2.3之间说明模型没有多重共线性问题和自相关性,模型构建良好;VIF值大于10且D-W值明显偏离2说明模型有多重共线性问题和自相关性,模型构建较差,结果无效[51、55]。
将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V10空间私密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2环境卫生好,V13环境安静,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7休息设施舒适,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作为自变量,而将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经过模型自动识别,最终余下V4草坪覆盖面积大,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一共4项在模型中,R方值为0.306,意味着V4草坪覆盖面积大,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可以解释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的30.6%变化原因。而且模型通过F检验(F=16.749,p=0.000<0.05),说明模型有效。以及模型公式为: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1.043 + 0.187*V4草坪覆盖面积大+0.181*V6水景观赏度高+ 0.260*V17休息设施舒适+ 0.281*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另外,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发现,模型中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着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因而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关系,模型较好。
最终具体分析可知:V4草坪覆盖面积大的回归系数值为0.187(t=2.434,p=0.016<0.05),意味着V4草坪覆盖面积大会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V7水景亲水性强的回归系数值为0.181(t=2.106,p=0.037<0.05),意味着V7水景亲水性强会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V17休息设施舒适的回归系数值为0.260(t=3.317,p=0.001<0.01),意味着V17休息设施舒适会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的回归系数值为0.281(t=3.468,p=0.001<0.01),意味着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会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总结分析可知:V4草坪覆盖面积大,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会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表4-7 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4-7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非标准化系数 | 标准化系数 | t | p | VIF | R ² | 调整R ² | F | ||
B | 标准误 | Beta | |||||||
常数 | 1.043 | 0.167 | – | 6.264 | 0.000** | – | 0.306 | 0.288 | F (4,152)=16.749,p=0.000 |
V4草坪覆盖面积大 | 0.187 | 0.077 | 0.196 | 2.434 | 0.016* | 1.425 | |||
V7水景亲水性强 | 0.181 | 0.086 | 0.199 | 2.106 | 0.037* | 1.954 | |||
V17休息设施舒适 | 0.260 | 0.078 | 0.299 | 3.317 | 0.001** | 1.774 | |||
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 | 0.281 | 0.081 | 0.321 | 3.468 | 0.001** | 1.879 | |||
因变量: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 | |||||||||
D-W值:1.918 | |||||||||
* p<0.05 ** p<0.01 |
4.2 不同人群环境需求的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以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到达公园需要多久,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为自变量,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为因变量,研究不同受访者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的差异性。在做差异显著性检验之前需对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性用于判断自变量不同组别时因变量的波动是否一致。方差齐性检验如果没有呈现出显著性(p>0.05),直接使用方差分析对比差异,如果呈现出显著性(p<0.05),可考虑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研究自变量(定类)对于因变量(定量)的差异,比如不同职业人群对满意度差异关系[51、56]。
表4-8 方差齐性检验
Table 4-8 Homogeneity test of variance
项目 | 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职业 | 月收入 |
F | 0.449 | 0.190 | 0.720 | 1.842 | 2.610 |
P | 0.504 | 0.903 | 0.541 | 0.142 | 0.054 |
项目 | 达到时间 | 频率 | 常和谁去 | 停留时间 | 压力等级 |
F | 2.691 | 0.976 | 1.505 | 1.093 | 2.049 |
P | 0.052 | 0.406 | 0.215 | 0.354 | 0.090 |
* p<0.05 ** p<0.01 |
从上表可知,使用方差齐性检验,去检验各个组别数据的波动情况(标准差)是否有明显的差异,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到达公园需要多久,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样本数据的波动性均呈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因而此类数据可放心使用方差分析。总结可知:不同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均有着方差齐性。满足使用方差分析前提要求[57]。
利用方差分析(全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去研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到达公园需要多久,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的差异性。从表3-9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均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不同到达公园需要多久、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到达公园需要多久、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压力缓解效果均有着差异性。
总结可知: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同到达公园需要多久、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压力等级样本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全部呈现出显著性差异。
表4-9 单因素方差分析
Table 4-9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项目 | 性别 | 年龄 | 文化程度 | 职业 | 月收入 |
F | 0.145 | 0.470 | 1.787 | 0.542 | 1.027 |
P | 0.704 | 0.704 | 0.152 | 0.654 | 0.383 |
项目 | 达到时间 | 频率 | 常和谁去 | 停留时间 | 压力等级 |
F | 3.707 | 0.857 | 1.846 | 3.358 | 3.562 |
P | 0.013* | 0.465 | 0.141 | 0.030* | 0.021* |
* p<0.05 ** p<0.01 |
到达公园需要多久与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
图4-2到达公园时间与压力缓解效果差异分析图
Figure 4-2 Analysis chart of difference between time of arrival and stress relief in parks
由图4-2可知,5分钟之内到达公园的受访者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4.24分,5-10分钟到达公园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4分,10-20分钟到达公园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73分,20分钟以上到达公园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69分。所以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受访者距离城市公园越远,其压力在城市公园中越不容易得到缓解。
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与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
图4-3停留时间与压力缓解效果差异分析图
Figure 4-3Analysis chart of difference between residence time and pressure relief effect
由图4-3可知,在城市公园停留半小时的受访者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38分,在城市公园停留半小时到一小时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44分,在城市公园停留半以小时到两小时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61分,在城市公园停留两小时以上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4分。所以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受访者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越长,其压力在城市公园中越容易得到缓解。
压力等级与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
图4-4压力等级与压力缓解效果差异分析图
Figure 4-4Analysis chart of difference between pressure grade and pressure relief effect
由图4-4可知,压力非常大的受访者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2分,压力较大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44分,压力适中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56分,压力较小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3.98分,压力极小的受访者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的平均值为4.12分。所以在调查统计中发现,受访者在城市公园停留时间越长,其压力在城市公园中越容易得到缓解。
4.3 受访者的压力来源和缓释压力方式
本次研究对所得到的157名受访者压力来源和缓释压力方式的总体数据进行多重响应(multiple response)分析,多重响应用于多选题分析,分析多选题各项的选择比例情况等:共涉及到两个名词,分别是响应率和普及率,响应率用于对比各个选项的相对选择比例情况,普及率用于某项的选择普及情况,二者的区别在于被除数不一样。比如有100个样本,平均每个样本选择3项,则总共100个样本共选择了300个选项。以及对于某个选项共有60个样本选择,则响应率=60/300=20%;普及率=60/100=60%。分析响应率情况,即多选题各选项的选择比例,重点描述比例较高项(响应率加和一定为100%);分析普及率,即整体上看,多选题各选项占所有选择的比例情况,重点分析选择比例较高项(普及率加和通常会高于100%)[58]。
4.3.1压力来源分析
表4-10 压力来源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
Table 4-10 Summary Table of pressure source response rate and penetration rate
压力来源 | 响应 | 普及率(n=157) | |
n | 响应率 | ||
工作与升学 | 119 | 34.29% | 75.80% |
噪声 | 30 | 8.65% | 19.11% |
通勤时间 | 36 | 10.37% | 22.93% |
快节奏 | 75 | 21.61% | 47.77% |
社会冲突 | 35 | 10.09% | 22.29% |
健康 | 43 | 12.39% | 27.39% |
其它 | 9 | 2.59% | 5.73% |
汇总 | 347 | 100% | 221.02% |
拟合优度检验:χ²=160.086 p=0.000 |
对受访者压力来源的多选题进行多重响应分析研究,针对各选项选择比例分布是否均匀,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进行分析。从上表可知,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 (chi=160.086,p=0.000<0.05),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可通过响应率或普及率具体对比差异性。具体来看,工作与升学、快节奏这2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
在对受访者压力来源的数据统计中发现,75.80%的受访者都提到工作与学习为他们的压力来源,这可能与受访者大部分的职业为上班和学生有关;47.77%的受访者提到快节奏的生活同样使他们的压力增加;健康、通勤时间及社会冲突也是受访者压力的来源,分别被 27.39%、22.93%和22.29%的受访者提到;噪声被19.11%的受访者提到,说明受访者们同样野因噪声产生压力而影响生活。在所有受访者选择的压力来源中,工作与学习占比为34.29%,表明工作与学习为受访者们主要的压力来源,其次是快节奏的生活,占比为21.61%,健康占比12.39%排在第三位(如表 4-10)。
4.3.2 缓释压力方式分析
表4-11 缓解压力方式响应率和普及率汇总表格
Table 4-11 Summary Table of Stress Relief Response and penetration rates
缓解压力方式 | 响应 | 普及率(n=157) | |
n | 响应率 | ||
A.放松和思考(如静坐、看书、冥想、用餐、呼吸清新空气等) | 71 | 14.17% | 45.22% |
B.接触自然(如欣赏自然美景、水景、观赏动植物、听鸟鸣和水声等) | 91 | 18.16% | 57.96% |
C.社会交往(如聊天、聚会、打牌、喝茶等) | 76 | 15.17% | 48.41% |
D.设施活动(如依托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的活动) | 58 | 11.58% | 36.94% |
E.场地活动(如球类运动、舞蹈武术等健身活动) | 31 | 6.19% | 19.75% |
F.自由活动(如嬉戏玩耍、拍照、带小孩等活动) | 63 | 12.57% | 40.13% |
G.水边或水上活动(如钓鱼、游船、亲水、戏水等活动) | 17 | 3.39% | 10.83% |
H.散步 | 66 | 13.17% | 42.04% |
I.跑步 | 26 | 5.19% | 16.56% |
J.其它 | 2 | 0.40% | 1.27% |
汇总 | 501 | 100% | 319.11% |
拟合优度检验:χ²=152.034 p=0.000 |
对受访者缓释压力方式的多选题进行多重响应分析研究,针对各选项选择比例分布是否均匀,使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进行分析。从上表可知,拟合优度检验呈现出显著性 (chi=152.034,p=0.000<0.05),意味着各项的选择比例具有明显差异性,可通过响应率或普及率具体对比差异性。具体来看,放松和思考(如静坐、看书、冥想、用餐、呼吸清新空气等),接触自然(如欣赏自然美景、水景、观赏动植物、听鸟鸣和水声等),社会交往(如聊天、聚会、打牌、喝茶等),设施活动(如依托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的活动),自由活动(如嬉戏玩耍、拍照、带小孩等活动),散步共6项的响应率和普及率明显较高。
在对受访者缓释压力方式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到,57.96%的受访者喜爱接触自然设施(如欣赏自然美景、水景、观赏动植物、听鸟鸣和水声等)的方式来缓解压力,48.41%的受访者提及社会交往(如聊天、聚会、打牌、喝茶等),45.22%的受访者选择放松和思考(如静坐、看书、冥想、用餐、呼吸清新空气等)来缓解压力,散步被42.04%的受访者提到,自由活动(如嬉戏玩耍、拍照、带小孩等活动)的方式被40.13%的受访者提到,36.94%的受访者选择了设施活动(如依托娱乐设施、健身设施的活动),仅有19.75%的受访者选择了场地活动(如球类运动、舞蹈武术等健身活动),选择跑步和水边或水上活动(如钓鱼、游船、亲水、戏水等活动)的受访者分别仅有16.56%和10.83%。
在受访者选择的缓解压力活动中,接触自然占18.16%,社会交往占15.17%,放松和思考14.17%,散步占13.17%,自由活动占12.57%,设施活动占11.58%,场地活动占6.19%,跑步占5.19%,水边或水上活动占3.39%。
5 结论与讨论
5.1结论
上文首先对城市公园环境的压力缓解效果评分项的均值进行了统计,该项评分均值为3.85,表明人们比较认同城市公园的精神压力缓解作用。
然后对影响城市公园压力缓解的环境因子进行了探究。在该部分,首先通过因子分析将城市公园的环境因子进行分类,得到四个公共因子,为感知性因子、自然性因子、设计性因子和环境性因子。接下里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感知性因子维度: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显著正相关。自然性维度: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显著正相关。设计性维度:V10空间私密性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显著正相关。环境性维度:V12环境卫生好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显著正相关。
逐步回归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V4草坪覆盖面积大,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接下来对不同受访者对环境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的到达时间、停留时间、压力等级与压力缓解效果有显著差异性。到达时间―“5分钟以内”的压力缓解效果均值>“5-10分钟”的压力缓解效果均值>“10-20分钟”的压力缓解效果均值>“20分钟以上”的压力缓解效果均值。压力等级与压力缓解效果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受访者压力等级越大,压力越不容易得到缓解。停留时间为两个小时的压力缓解效果最佳。
最后对受访者的压力来源和喜爱的减压活动进行频次分析,结果显示,受访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与学习、快节奏的生活和健康问题。喜爱的减压活动主要为接触自然,如欣赏自然美景、水景、观赏动植物、听鸟鸣和水声等活动,其次为社会交往,如聊天、聚会、喝茶等。
5.2影响城市公园人群压力缓解的环境因子
本研究对22个环境因子进行了因子分析,从整体数据中提取了四个公共因子并命名,分别为:感知性因子、自然环境因子、设计性因子、环境性因子。感知性因子主要描述了公园整体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主观心理感受,自然环境因子主要描述了公园自然环境的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的组成数量、种类及形式,设计性因子主要描述了公园内休息设施数量、舒适性和观景性的相关设计,环境性因子主要描述了公园内外环境的影响因素[36、42、59]。感知性因子维度有8个因子,自然性因子维度有6个因子,设计性因子维度有5个因子,环境性因子维度最少,有3个因子。
因子1对应项为: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因子2的对应项为: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因子3的对应项为:V10空间私密性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因子4的对应项为:V12环境卫生好、V13环境安静、V15周边环境隔离度强。
4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评价指标,与初步构建基本吻合,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各个环境因子对于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产生的影响,下文将按照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四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4个相互独立的公因子,共同构成了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评价指标,与初步构建基本吻合,为了更加详细的说明各个环境因子对于城市公园压力缓解效果产生的影响,下文将按照因子分析所得到的四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
5.2.1感知性因子维度
感知性因子维度的V5景观丰富、V6水景观赏度高、V7水景亲水性强、V11空间安全性强、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共8个因子与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效果具有相关性。回归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最终得到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和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3个因子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有显著正向影响。彭慧蕴认为为优美吸引人的水景能够极大促进受访者在公园中活动从而精神压力得到释放[60]。与 Hietanen 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人们希望在噪声小、相对隔离且不受外界环境干扰的环境中进行压力的恢复[60]。
5.2.2自然性因子维度
自然性因子维度的V1植物色彩丰富、V2植物种类丰富、V3乔灌木数量多、V4草坪覆盖面积大、V8林冠线形态高低起伏富有美感、V9视野开阔共6个因子与游览城市公园的压力缓解效果具有相关性。回归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得到V4草坪覆盖面积大这1个因子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有显著正向影响。
5.2.3设计性因子维度
设计性因子维度的V10空间私密性强、V16休息设施数量充足、V18娱乐健身设施种类丰富、V19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V20观赏设施数量充足、V22活动场地数量充足共6个因子与游览城市公园的压力缓解效果具有相关性。经过回归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这6个因子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均没有显著影响,但在设计性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视,公园内设计的空间环境以及各种设施数量不充足与不舒适将大大减少居民游览公园的频率和在公园中停留的时间,从而不利于精神压力的恢复[61]。
5.2.4环境性因子维度
环境性因子维度中仅V12环境卫生好这1个因子与游览城市公园的压力缓解效果具有相关性。经过回归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了进一步分析,这个因子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城市公园在环境方面同样要注意,尤其要注重环境的干净卫生,不卫生的环境会减少居民游览公园的意愿,不利于缓解压力[62]。
5.3基于缓释压力空间环境因子的匡河公园现状分析
5.3.1感知性维度
在感知性维度上,匡河公园现状景观丰富、空间安全性强、观赏设施观赏性强,公园内植物和各种景观设施的合理搭配与布置满足了人们安全感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观赏性的需求[63]。但是水景观赏度不高、水景亲水性较弱,水边驳岸的设计使游览者不方便接触水面;周边交通干扰性较大,来往的车辆和建筑从听觉和视觉等多方面渗透进公园环境,导致公园充满城市生活气息,使公园中的游览者受到城市环境多方面的干扰,很难享受到远离城市喧嚣的时刻;休息设施也不够舒适,休息设施老旧无法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的休息设施的需求[64]。
图5-1 匡河公园感知性现状
Figure 5-1Status of Perception In Quanghe Park
来源:作者自拍
5.3.2感知性维度
在自然性维度上,匡河公园现状植物种类以及乔灌木数量多,乔灌木主要品种有香樟、广玉兰、垂柳、小叶杨、大叶樟、杜英、夹竹桃、桂花、李、杏、海棠、樱、梅、红叶李、石楠、黄杨、杜鹃、迎春、海桐、刺柏、冬青卫矛、金边黄杨、女贞、山茶、红花继木、珊瑚树、夹竹桃、枸骨;植物色彩丰富四季皆有景可观,尤其在春季大量的梅和樱等春季开花树种大量盛开,颜色鲜艳美丽,吸引大量游客。林冠线高低起伏富有韵律,草坪覆盖面积为全园面积的40%,但是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土地裸露的情况。匡河公园为滨水的带状公园,广阔的水面提供给公园游览者开阔的视野。
图5-2 匡河公园自然性现状
Figure 5-2 Status of Nature In Quanghe Park
来源:作者自拍
5.3.3感知性维度
在设计维度上,匡河公园各种植物与设施搭配合理,使游览者能身在其中能感受到私密性;公园内各种休息设施均匀分布在园内且数量充足,观赏设施数量也足够,活动场地布置合理并且数量充足,但是娱乐健身设施数量较少。
图5-3 匡河公园设计性现状
Figure 5-3Status of Design In Quanghe Park
来源:作者自拍
5.3.4感知性维度
在环境维度上,匡河公园内有高大乔木,空间环境安静,与周边环境基本可以隔离开,但是公园内卫生不够好,垃圾以及枯树枝遍布在园路以及园路边的灌木上。
图5-4匡河公园环境性现状
Figure 5-4Status of Situation In Quanghe Park
来源:作者自拍
5.4针对提升人群压力缓解效果的匡河公园环境改进建议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得知,匡河公园在4个缓释压力空间环境维度上分别都有着不足之处,在4个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空间环境因子上也存在不足之处,下文将针对不同的空间环境因子分别提出改进建议:
5.4.1显著性影响空间环境因子
针对V4草坪覆盖面积大、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V21观赏设施景观观赏性强这4个与对游览城市公园后的压力缓解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因子,提出改进建议。根据前文可知,匡河公园在V4草坪覆盖面积大、V7水景亲水性强、V17休息设施舒适这3个因子上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草坪在对匡河公园的实地调研中发现,草坪覆盖面积不足,并且公园内有部分土地裸露的情况,因此应在公园内裸露的地面上补种地被,可以增大草坪覆盖面积,为游览者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以及较高的观赏效果。
驳岸驳岸设计首先要满足防洪的需求。匡河公园原驳岸的高差设计就满足百年一遇防洪规范,因此改造设计对驳岸的高差不进行变动。匡河公园现今的驳岸为混凝土与石块堆砌平台,不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容易给人以单调的人工性,驻足的地方为平面式,积水便容易滑倒。建议结合自然型驳岸与人工型驳岸的优点,构建人工生态复合型驳岸,可栽植亲水植物,提高滨水区的土地渗透性,降低地热胀冷缩对驳岸造成的破坏,同时增强生态景观营造。原本的木质亲水平台单调老旧,可翻新、丰富原有的亲水平台,在水岸种植亲水植物营造自然景观环境氛围[65、66]。
休息设施公园内的休息设施老旧且不够舒适,可以在原有的休息设施基础上加以改造翻新,提高休息设施的舒适性,并将部分休息设施放置于树荫下,为游览者提供良好的休憩体验。
5.4.2具有相关性的空间环境因子
除了4个显著性因子,还有16个相关性因子,根据前文可知匡河公园在感知性维度中的和V6水景观赏度高和V14周边交通干扰性小、设计性维度中的V18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和V19充足娱乐健身设施数量充足、环境性维度中的V12环境卫生好这6个因子上存在不足,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水景匡河公园顺匡河而建,人们沿着河边园路即可欣赏水景,但是现状水景形式单调。可设置水上喷泉,借助照明设施提高水景的观赏性,通过造型和色彩成为景观点缀,丰富空间层次与色彩,特别是在夜景方面产生不同效果。在造型方面,可结合亲水平台设置光带。在色彩方面,可以选用暖黄色灯管跟整体空间协调,烘托氛围。在谁上喷泉的设置上,建议结合水幕,水幕发生器与放映机设置水幕电影增强水景的观赏性。
隔离边界交通干扰在边界景观隔离带的设计上建议将乔灌草合理搭配,利用多层次绿化作为公园内外的视线和声音屏障,保证公园内部不受喧闹的街区影响。设计通而不透的边界可以阻挡城市噪声的同时,使公园内游人的视线被遮挡,达到隔离公园周边建筑及街道环境的目的,公园外游人的视线能看见公园内的景观从而可以被吸引,使公园外游人想进入公园内游览。
娱乐健身设施匡河公园压力缓解环境的提升,还要加强娱乐建设设施种类的丰富度和数量。匡河公园现有的娱乐健身设施很少,可增设青少年娱乐设施以及中老年人健身设施,比如沙坑、攀援墙、网球场、健身器械等娱乐健身设施,丰富娱乐健身设施种类的同时促进体力活动,增进游览者之间的交流与交往。还可增设水上游乐设施,例如水上小游船。
环境卫生公园内环境卫生较差,在园路、草地、灌木上都有一定数量的枯树枝和人为垃圾,可在公园内设置标牌,提醒游览者注意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桶的放置距离适当缩短并且放置在人们容易触碰到的位置。
5.5不同人群压力特点及其对环境需求的差异性
本研究中受访者们压力来源主要为工作、学习、快节奏的生活和健康问题,符合城市化背景下人们的压力特点[67]。在城市公园中喜爱的减压活动主要为接触自然,与卡普兰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卡普兰夫妇认为相较于城市人工环境人们更喜欢接近自然,通过接触自然来达到压力的缓解的目的[22]。
前文针对不同受访者对空间环境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到达公园时间、压力等级和停留时间与压力缓解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性。压力等级与压力缓解效果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受访者压力等级越大,压力越不容易得到缓解。与相关研究较为一致,学者们认为个人的压力情况对于其访问公园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样是影响公园环境压力缓解作用的重要因素[68]。到达公园时间为“5分钟以内”的压力缓解效果最佳,停留时间为“两个小时以上”的压力缓解效果最佳。可达性、游览频率、停留时间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影响对公园的使用[60],这些因素对于人们访问公园都有驱动或是制约影响。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月收入、去城市公园的频率、常和谁去城市公园对于游览城市公园后压力缓解效果在本研究中并无显著差异性。但有相关研究表明年龄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69、70],比如有研究指出年轻人和年老人比中年人对公园的访问更加积极,其原因可能是中年人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中[42]。性别因素同样不能被忽视,有研究表明男性相较于女性,对于访问公园给予了更多的积极态度,这反映了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使用公园进行身心健康的恢复。
6 结论
6.1论文结论
具有良好压力缓解效果的城市公园景观特征营造心理环境角度,隔离周边交通环境与噪声,使游人不受其干扰;自然环境角度,水景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亲水性、公园内栽植充足的植物、留有足够大的草坪;人工设施角度,配置人性化、多样化的娱乐健身设施。
不同人群对环境需求的差异性工作与学习、快节奏的生活和健康问题是人们的主要压力来源,大部分人喜欢在城市公园中接触自然、社会交往、放松思考和散步来达到缓解精神压力的目的。接触自然包括欣赏自然美景、水景、观赏动植物、听鸟鸣和水声等活动,社会交往包括聊天、聚会、打牌、喝茶等,放松思考包含静坐、看书、冥想、呼吸清新空气等活动。人们到达公园时间、压力等级、游园时间不同,精神压力的缓解也不同。其中,去城市公园时间越短压力缓解效果越好,人们随着自身压力等级的递增在城市公园中压力越不容易被缓解,但在园内停留时间越长压力缓解效果越好。
匡河公园公园恢复性环境的改造建议改造建议主要从感知性维度、自然性维度和环境性维度出发。感知性维度建议匡河公园改造驳岸以提升亲水性,利用多层次绿化作为公园内外的视线和声音屏障,保证公园内部不受喧闹的街区影响,改造翻新老旧的休息设施。自然性维度建议在土地裸露处补植地被。环境性维度建议增加环境卫生指示牌并且调整垃圾桶的放置。
6.2不足与展望
由于个人精力有限,本文调查样本较少,缺少多个公园的综合对比,收集的数据可能具有片面性与特殊性。同时由于经费有限,对于压力缓解效果的测量,本文选取的方法为主观问卷调查法,相比于仪器测量而言,结果可能包含个人主观性因素。
在研究中关于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的研究较少,文章的研究方法较多的借鉴社区公园、袖珍公园的相关研究内容,针对性较弱。城市公园恢复性环境因子的选取缺乏相关的文献,较为不完善。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