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讯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而接力通信在实战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往往其能够起到左右战局的重要作用。此外,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接力通信凭借其灵活多变、易于实施的种种优点。也在全球各地的抢险救灾中得到应用。
本文介绍了接力通信网的基本概念与其作用,本文介绍了接力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由此引出了接力通信系统构成的联合作战体系的特点,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且对其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对接力通信在灾区应急通信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具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得战友对接力通信的实战应用有一个基本了解。
关键词:接力通信;优点;应急通信应用
第一章 接力通信网应用分析
1.1接力通信的概念
通常来说,接力通信在其部署实施过程中,需要利用光纤、微波、短波、程控交换、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等诸多信息通信技术作为其正常运行的支撑与保障,需要在紧急的状态下或复杂的环境中构建稳定的信息通道,其通常应用于特殊的任务条件下。通过多个节点的无线通视性并且频繁移动也可能导致一定的劣势,诸如其信号通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并且在。通信过程中的稳定性相对较低,所以,如何保证接力通信在其实施过程中依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保密性和灵活性,是目前在接力通信研究领域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1.2接力通信的作用
一言以蔽之,各类通信方式构成的网络信息体系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是新时期军事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作战是近年来的主要作战方式之一,当今时代的战争是以网络为中心,以信息为主导,没有信息优势,就不会有战争的主动权。要保障信息优势就离不开网络信息体系,在多维的战场空间信息体系当中,才能将有效的作战资源运用起来,发挥出各类信息系统、武器系统相互连通的作用,为战争争取足够的制胜权。联合作战指挥控制是指挥员在一体化的指挥信息系统的支持下,按计划组织领导各参战部队的联合作战行动。
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作为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的核心技术平台,在演习和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联合作战当中,指挥员在信息的支撑下把各要素联合起来,进行统一的安排计划和协调。而网络信息体系依靠“态势一张图”的信息可以给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巨大的支持和帮助,在网络的支持下打造陆、海、空、天、电的信息网,使联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如虎添翼。
第二章 接力通信系统构成的联合作战体系的特点
2.1 信息获取渠道更为广泛。
网络信息体系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可以拓宽战场信息获取渠道,作战指挥员可以对战场的相关信息通过信息网掌握的更加全面,对战场态势掌握的更加全面,在联合作战指挥中搜集各个平台的情报信息,实现实时的侦察、预警信息网络的构建,也将海陆空三方的信息都搜集起来,再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到各个系统,实现联合作战的信息共享,为指挥决策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在网络信息体系的支持下,指挥控制系统还可以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出有用的态势图和更为直观的图表信息等,并将信息在整个指挥系统网络空间进行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也让各级指挥了解到了更多的联合作战的相关信息。
2.2 信息传递更加便捷。
在网络信息体系下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比之前的指挥系统在信息传递上更为方便快捷,因为采用了扁平化的网络节点结构,让指令在上传下达的过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快捷有效,也让指挥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网络信息的支持下,网内的作战人员都可以在同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情报,互联互通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实现“一点入网,全网可知”。指挥系统还可以直接指挥最前沿的侦察兵、单兵作战,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抓住战机、占领先机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更加快捷的信息传递,可以有效避免信息中途的时间延误造成的战机延误,从而获得战争的主动权。
2.3 火指控一体化。
联合作战指挥系统在指挥控制方式上更加条理和系统,也就是更加一体化了。在网络的连通下各个作战要素都接连在一个平台当中,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侦察信息、情报信息、武器装备信息等都传递到指挥系统当中,满足了当前信息化战斗的需求、个性化作战需求。在一体化的指挥下,以信息系统为支撑,让各个作战要素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也让信息实现了实时共享,指挥控制与武器装备的火力控制形成一体化。依托网络信息,联合作战战术也更加的灵活多样,各个要素之间的结合更加高效,战术思维也更加的活跃了。在联合作战当中,网络信息体系将不同的作战力量用数据的方式链接了起来,包括陆、海、空的高度联合,避免了“信息孤岛”的情况。
第三章 灾区应急通信保障“大显身手”
3.1复杂灾害现场应急通信的特点
(1)灾害场景的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千差万别,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火灾不断涌现,如新能源储能类火灾、光伏发电类火灾、大型综合体类火灾等,这些新场景对通信设备的选取、组网的形式和通信人员的配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对于大型综合体火灾地下信号覆盖不充分的情况,要充分利用信号增强设备、无线中继设备作为声音和图像类设备传输的有效补充,同时还涉及多种通信设备的组合运用[2]; 对于危险复杂、用时较长、现场人员难以进驻的灾害场景,还需要启动多部无人机,完 成 现场 图 像 的 采 集 回 传、航 拍 制 图 和建模。
(2)应急通信容量需求的不确定性
当火灾或抢险救援事件突发,特别是重特大灾害事故发生时,现场人数众多,涉及到各部门、各层级的指挥调度和通信联络,短时间内话务量和信息量激增,通信容量成倍增长,更有甚者电力中断。如“5·12”汶川地震,几乎所有的基础通信设施均面临瘫痪,而一般火灾发生时,并非所有通信联络均中断。同时,即便是面对同一灾害类型,严重程度不同,所需的通信保障容量也不一样。如严重地震和轻微地震对电信基础设施的损坏程度不同,所需的通信信道容量也就不一样,这就给通信容量的具体测算和把握带来了难度。
(3)应急通信保障的业务多样化
在应急通信中除语音通信外,还需要传输视频和相关数据,涉及到通信调度、辅助决策、信息采集、移动办公、工作协同、语音图像传输等多个子系统,为指挥机构及时了解灾害现场情况、作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于大跨度、长距离的重特大灾害事故,必然涉及多种通信设备、通信业务和通信网络的高度融合,设备越复杂,业务越多样,网络越密集,构建整体通信系统的时间越长、难度也愈大。应急通信保障既要保证灭火救援战斗中指挥员和战斗员之间通信指挥畅通,还要将火灾现场情况完整准确地传输到指挥决策部门,容量需求难以准确估算。
3.2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的对策
(1)构建“固移结合、空地一体”的应急通信装备体系
1.夯实基础设备建设
由于无线电台具有组网灵活、沟通迅速、机动灵活等特点,应急通信通常以无线通信为主。要充分发挥长期以来消防部门“三级组网”积累的经验模式,根据实际情况配齐配足车载式、背负式和手持式短波电台,组建短波通信网,并重点配备于各支队全勤指挥部和救援站、应急通信保障分队、轻骑兵小分队,以便在现场快速建立高效顺畅、信息对称的指挥调度通信网,从而保障基本的语音信息传输。在实际工作中,电台损耗和故障情况比较突出,特别是出警频率高的消防救援站,电台水渍、损坏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要注意做好基础装备器材的维修和补给补充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装备建设。
2. 充分发挥卫星通信优势
卫星通信具有通信范围大、距离远、链路稳定、抗陆地灾害能力强、组网方式机动灵活、建设速度快等优势。针对复杂灾害现场,如在高山、森林等信号覆盖弱的地区,以及在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基础通信设施损毁、电力中断条件下,可以使用北斗有源终端、卫星电话、卫星便携站等便携应急通信设备[3],充分发挥卫星通信无源定位和有源位置报告功能,在现场快速建立高效、上下通畅的卫星通信网,传输语音、视频和数据,实现稳定可靠的远距离通信。
3. 充分借助 MESH 自组网通信优势
MESH 通信具有负载平衡、快速展开、空间复用性高、抗毁性强的特点,且兼容性高、损耗低、带宽高,可有效解决因基础通信损毁造成的通信不畅问题,能将采集到的火场内高清视频信息准确回传至现场指挥中心[4],便于指挥人员全面掌握灾害现场信息,作出科学决策。特别是针对高层、地下、隧道和大跨度空间等公网信号覆盖不佳的地带,利用MESH 自组网设备能有效解决通信难题。通过成组部署自组网设备,能将语音、图像和数据快速回传给现场指挥部,开通极端不利条件下的通信传输通道。
4. 充分发挥无人机优势
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安全性高、视野全面、扩展性强的特点。复杂灾害现场通信环境恶劣,如2015 年的天津港爆炸事故,现场火势弥漫、浓烟滚滚,通过传统的人力方式无法获取信息,当时启用无人机完成了现场图像的上传,既为指挥决策提供了准确信息,又最大程度保证了通信人员的生命安全。当前,无人机功能越来越强大,机型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航拍制图之外,主要还有以下功能:( 1) 喊话功能。在高空、山岳、水域等空旷地带,通过无人机喊话功能可将语音关键信息传递给被困人员,便于被困人员及时作出应对[5]。( 2) 抛投功能。利用无人机的抛投功能可为被困人员递送救生圈、救援绳,这一功能对操作者技能要求较高,需要反复练习。( 3) 通信中继功能。公网瘫痪后,临时架设天线难度较大、耗时较长,利用无人机携带中继设备,可快速进行信号覆盖,健全通信网络。( 4) 建模功能。与传统图传设备相比,无人机拍摄精度更高、维度更广,还能完成灾害现场的三维建模,为指挥决策提供参考。各单位应根据辖区气象、地理、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配齐配强无人机,同时与设备厂商建立联动服务,针对复杂灾害场景做好现场设备和技术的维修与保障。
(2)构建“专业对口、素质过硬”的应急通信人才遴选培训体系
1. 从源头做好专业人才配备
从目前应急通信岗位实际工作情况看,各单位通信岗位满编运行较少,有部分单位甚至只有一名专职干部,与当前“应急通信精兵劲旅、信息化建设排头兵”的职责定位有很大差距,有的实际在岗人员也没有对口专业背景。针对应急通信人才短缺的现状,各单位应加大重视程度,优先选拔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的人员和热爱钻研通信业务的人员到通信岗位随岗锻炼,提升应急通信队伍整体专业素质[6]。
2. 加强岗位培训
要分批次、分阶段深入推进应急通信岗位练兵活动,提升在岗人员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确保关键时刻通信畅通、保障得力。一方面,可依托消防系统内部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各支队和救援站巡回授课,既考核基层人员通信设备熟悉情况,点对点摸底,又能面对面地讲“原理”,将各个通信设备的原理讲通、讲透。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各通信设备厂商组织的专题培训,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手把手地讲“实操”,使通信人员进一步了解各类通信设备。特别是在复杂灾害场景下,通信人员要全面掌握装备性能,熟悉领会常用传输原理,学会针对不同复杂灾害场景,根据现场情况、持续时间、有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和连锁反应情况选取适合的通信设备,充分了解各种通信手段之间的相互补充和替代手段,建立保底思维,学会使用保底的通信手段应对复杂灾害条件下的通信难题。
针对新入岗的通信人员,特别要加大培训和考核力度,通过以老带新、轮岗学习的方式加快其对信息装备和技术的熟悉和掌握。针对复杂现场保障,还要在通信器材基本维修培训上下功夫。复杂灾害现场灾情复杂,地域跨度大,救援时间长,面对通信设备损坏的状态,通信设备使用人员不仅要学会操作,还要掌握通信设备故障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维修通信设备的基本步骤,能在短时间内做好通信设备的维修和更换。
针对复杂灾害现场,人员的业务能力是关键,应急通信队伍的体能素质、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也很重要。复杂灾害现场通信保障持续时间长,对于车辆难以到达的地点,往往需要长时间徒步背负通信设备,这对体能和心理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要加强全员体能素质训练,还要聘请专业团队对通信人员进行不定期抗压训练。复杂灾害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危险重重,应急通信人员要在极端条件下保持心态稳定、思路清晰、沉着应对,所以专业的抗压训练必不可少。
结论
综上所述,与其他通信技术相比,接力通信技术在真实的战场上,抢险救灾过程中,都能够凭借其可靠性高、建设快,维护便捷的优点得到应用,在接力通信中通常采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进行通信传输,本文介绍了接力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由此引出了接力通信系统构成的联合作战体系的特点,对其特点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且对其在实际战斗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之后对接力通信在灾区应急通信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具有一定理论与实际意义。
致谢
感谢空军通信士官学校给与我的帮助与支持,感谢指导老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与的指导与支持,感谢我的同学给与我的帮助,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必然会将致力于成为一名优秀的空军指战员,论文的撰写过程,让我对于本科期间学习的专业知识有了一次融会贯通的机会,让各个知识能够得以融会贯通。最后,感谢我的父母这么多年给与我的帮助与支持,他们不求回报的付出,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牟明铭,户江民,何银铜,莫皓颖,李波.接力通信网智能通信保持技术应用研究[J].电声技术,2023,45(10):110-113.
[2]陈仁海,罗梦雪,李娇.郑州暴雨,他们架起空中通信基站[J].湖北应急管理,2023(09):26-27.
[3]王学成,彭伟庆,杨红. 中国电信四川接力通信局:初心所向 使命必达[N]. 人民邮电,2023-08-19(001).
[4]莫皓颖,王奇奇,钟美楠,户江民.接力通信网络性能大数据的区域效能分析与预测[J].通信技术,2020,53(12):3007-3011.
[5]许志强.海洋应急指挥接力通信组网系统中多模融合无线通信技术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20,45(04):76-82.
[6]李攀峰,廖华.四川接力通信局圆满完成北斗卫星发射直播保障工作[J].通信与信息技术,2020(04):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6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