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XXXXXX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而乡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在带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村民与XX的共同参与。本文以句容市为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探究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当前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力量短缺、文化资源缺乏管理、文化建设缺乏内生动力及资金投入等问题,由此,我们需要从多种角度去分析阻碍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原因,通过加速培育乡村文化建设主体、加强乡村文化资源管理、丰富并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等措施去解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句容市
一、绪论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的灵魂,它承载着无数中国人的回忆,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之篮,也是实现农村文明和繁荣生活之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一方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乡风文明,另一方面又为乡村振兴提供启示、道德滋养及智力支持。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XXX总XX于2017年10月18日在XXX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关乎民族、关乎民生的基本问题,必须把“三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三农”工作处在XXXXXX,面临的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广大农民希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共享发展成果。202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强调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文化繁荣,农村繁荣。乡村文化是振兴农村最根本、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可以提供精神上的激励、道德上的滋养。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命线,能为乡村振兴起好步,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工作环节,它既能够改变村民的精神文明风貌,不断地提高乡村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还能够改善农村经济滞后的问题,对乡村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在发展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新乡村文明风尚等方面进行。XXX总XX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XXX乡村振兴道路[1]。要求我们立足于XXX、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XXX道路,不断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探究。
2. 研究意义
乡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最深刻的一部分,它是中国数十亿农民在长期的农耕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象征。对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XXX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全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有利于深化对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对策与建议等的认知,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从而精准地把握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
除此之外,通过对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研究,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村民对于农村文化的认同,增强社会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乡村全面振兴以及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最后,有利于增强乡村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通过深刻剖析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致力于弥补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加快乡村文明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乡村整体的发展,从而达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的研究。
现如今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已有一定的成果,国内学者对于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学者陈国领通过对当代中国的乡村传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责任主体等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当代乡村传统文化建设重大成就[2]。学者宫倩总结了当前党和国家对乡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探讨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演变趋势[3]。
第二,关于乡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研究。
国内学者认为要推进乡村现代化进程,就必须要强化乡村文化建设。何白鸥与奇善认为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4]。杨珉认为落实文化建设活动有利于打好乡村振兴的基础,促进乡村文化繁荣[5]。学者陈晓霞认为加快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是社会道德风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传承并发扬乡土文化的必然要求[6]。
第三,关于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
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困难与挑战,崔晨骁认为乡村文化建设内生动力不足,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利用率不高,乡村地区文化生活空心化现象严重[7]。雷金星认为传统村落文化的没落,缺乏对乡村文化的科学认识,以及乡村文化建设主体缺乏动力[8]。吴礼明认为乡村的体制和机制还存在短板,而文化建设聚焦力量还不够强大[9]。
第四,关于乡村文化建设对策建议的研究。对于XXX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建议。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王瑞光提出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元素与其他文化的深度融合[10]。在乡村文化队伍建设方面,杨珉提出要重视乡村文化队伍的建设,打好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提高文化队伍的素质,创造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同时完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5]。在乡村文化治理方面,徐顽强提出要明确XX、社会组织和村民的角色,形成XX、社会、群众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11]。
2.国外研究现状
本文从外国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对其历史过程进行考察,对外国乡村文化的建构形式和演进规律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一,国外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的研究。Bartleet认为乡村文化建设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12]。Pudianti经过研究发现将文化作为促进乡村转型的工具,能够促进乡村地区互动[13]。
第二,国外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外国对乡村文化进行了多种探索,这对中国乡村文化的振兴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韩国的新村运动注重国内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农村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XX力量,充分尊重农民的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来调动农村居民的积极性。西班牙则是积极的发展旅游业,在农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创新了农村旅游的新模式,将农业种植和旅游业有机的进行结合,形成了一种具有创意的观赏农业。
综上所述,本文试图对国内外乡村文化的建设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从而掌握农村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建设经验。依据我国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国外的有关理论,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XXX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将句容市作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对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开展情况进行调研,探讨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本文主要通过查阅知网上的论文、XX制度文件等相关资料,梳理国内学者的乡村文化建设思想,初步掌握了有关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一并了解了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调查法。有针对性、有计划、系统地搜集资料,深入系统的了解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实际发展状况和历史状况,同时,对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了整理,为以后的讨论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三,经验总结法。根据大量资料,制定一个总结方案;然后根据大量文献资料和客观事实依据对收集到的许多文献与资料进行分类与汇总,总结出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第四,问卷调查法。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人口背景等因素制定问卷,了解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发展状况。
(四)基本概念界定
1. 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中共XXX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明乡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充分体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产业兴旺”是基础,产业发展不起来,乡村振兴就缺少根基,无从谈起,要发展以新型专业农民、外包服务、绿色农业等为内容的新型农业,促进产业的融合,扩大产品产业链,增加村民人均收入;以“生态宜居”为保障,倡导保护乡村生态文明体系,保留乡村特色,控制农村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乡村人民的居住环境更加绿色、美好;“乡风文明”建设是全面振兴新农村面临的当务之急,应当顺应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医疗、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农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制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的乡村治理体制,实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有序发展;“生活富裕”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也就是实现小康的目标。
2. 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是一种在特定的乡村社会环境中,由村民构成的,以村民为中心的文化系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乡村文化是指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和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财富的总和;而狭义上的乡村文化则主要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乡村文化的具体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满足人民基本生存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有形的物质文化。如客家的围龙屋、西关的大屋、开平的碉楼等古建筑文化,以及各种服装、首饰等物质文化;第二是地域文化。以乡风民俗、地区景观、文化故事等为内容,体现地域独特性。如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通过发展地域文化,打造“茫父文化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乡村发展进步。第三是制度文化。以村规民约或乡村的社会准则为内容建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第四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们意识观念的集合,是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包括乡村的各项文娱活动,如句容市定期举办特色文化活动或放露天电影等,充实人民的心灵,丰富广大村民们的业余生活。
3. 乡村文化建设
乡村文化建设就是指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文化工作人才队伍的建设、文化产品的创作及举办乡村集体活动等的总称。它是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时代文化相融合的过程。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句容市基本情况
句容市现隶属江苏省的镇江市,为由镇江市人民XX代管下辖的县级市。市区面积为一千三百八十五平方公里,总人口估计约为六十万。句容市现下辖的八个重点镇主要包括下蜀镇、宝华镇、边市镇等。句容市区气候温和宜人,交通方便,位于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入,乡村文化建设也不断推进,目前句容市各乡镇也在加快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积极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二)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调查概况
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主要采用问卷星来设计并发放问卷,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开放性原则。题目包含单选与多选,有利于保证调查数据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调查问卷的问题主要包括受调查者的基本情况、个人平时的文化活动及对乡村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等问题。
2. 调查问卷的方式
本次问卷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在相关村XX网格员的帮助下通过网络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此次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有96份。
3.调查数据结果
3.1 调查对象情况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对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性别上,女性占64.58%,男性占35.42%;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身份上,调查对象多数是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调查有效样本情况
具体分类 | 人数 | 占比 | |
性别 | 男 | 34 | 35.42 |
女 | 62 | 64.58 | |
年龄 | 15-30岁 | 30 | 31.25 |
30-45岁 | 38 | 39.58 | |
45-60岁 | 21 | 21.88 | |
60岁以上 | 7 | 7.29 | |
职业 | 学生 | 23 | 23.96 |
农民 | 20 | 20.83 | |
企事业单位职工 | 21 | 21.88 | |
自由职业 | 25 | 26.04 | |
无业 | 7 | 7.29 |
3.2 对乡村文化建设了解度的调查
当调查对象在被问及是否了解乡村文化建设时,39.58%的村民选择了不知道,45.83%的村民选择听说,只有14.58%的人选择知道并认为应当加大力度推进。由此可见,句容市村民对乡村文化建设认识不足,缺乏深入的了解。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对乡村文化建设了解度调查
3.3 乡村文化活动数量的满意度的调查
在回答“您对村里组织的乡村文化活动数量是否满意”时,选择一般的占比47.92%,不太满意的占13.54%,不满意的占6.25%。总体上,句容市乡村组织的文化活动数量不能让村民满意。
(三)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1.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句容市XX加强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对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健全的乡村,提出新的整改意见与管理要求,进一步完善乡村的篮球场、健身器材等公共文化设施。而对于缺乏文化基础设施的乡村,XX通过督促相关负责人员尽快选址,科学规划建设进程,尽快落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民俗文化,发挥乡村文化的价值,提高了优秀乡村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句容市XX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古村落的传统文化,致力于打造特色文旅产业,实现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利用茶文化与酒文化,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变成文化资本,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
3.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
句容市XX积极响应文化号召,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如图2所示,2023年8月30日,句容市图书馆开展送书下乡活动,书籍种类繁多,涉及历史、文学、保健等,符合村民群众的阅读需求。除此之外,还积极举办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丰富了村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图2 句容市图书馆送书下乡活动
(四)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句容市在实施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着眼于村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致力于牢固基础、补齐短板,取得很大成效,乡村的精神文明风貌得到显著提升,为句容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支持。具体成效如下:
1.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新农村进程的加快,句容市为了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乡发展规划当中。在此期间,句容市宝华镇、茅山镇等多个乡镇完成农家书屋和乡村文化站等建设,形成城里有图书馆,村里有文化站的格局。除此之外,如下蜀镇、天王镇等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乡镇搭建了乡村大舞台,全民建设广场、文娱广场等,为乡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便利的场所。
2.传统文化得到有效利用
在句容,非遗文化、道教、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地域文化丰富,孕育出句容市特有的乡风民俗和文化心理,彰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是乡村的宝贵财富,句容市部分乡村积极挖掘特色民俗文化,通过组织民俗文化活动等方式积极宣传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彰显句容市的乡村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传播,如天王镇“樱花节”、白兔镇“草莓节”等活动。除此之外,句容市XX高度重视非遗文化传承工作,积极推进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推动非遗文化继承于传播。目前,句容市现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7项,县级非遗保护项目42项,
3.乡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句容市村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首先,句容市XX通过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当地群众送去丰富的精神食粮,丰富了村民的精神世界。其次,联合句容市图书馆,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定期举办公益读书节,点亮乡村阅读,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最后,部分乡村积极举办广场舞活动,每天不少乡民积极参与到广场舞的队伍中去,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三、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其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一)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力量不足
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人才,乡村振兴才会乘风破浪。然后通过对句容市的乡村人口数据的调查发现句容市本地有能力的村民大多都流向外地,而留下的村民综合文化素质不高,部分乡村XX工作人员年龄高、学历低、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乡村文化建设需要。乡村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和培养机制,基层文化建设缺乏内生动力。
(二)乡村文化资源缺乏管理
句容市位于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在句容,地域文化丰富,孕育出句容市特有的乡风民俗和文化心理,彰显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位,但是丰富的文化资源并未得到很好的管理。首先,句容市乡村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许多优秀乡村民俗文化并未得到充分地挖掘与利用,导致乡村文化产业裹足不前。其次,句容市部分村XX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力度不足,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只重经济,而忽视文化,尚未意识到乡村文化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对乡村文化资源的管理保护不够。最后,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缺乏统一的管理,有些乡村的文化基础设存在老化、破烂等现象,XX并未组织工作人员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定期检查。
(三)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内生动力
乡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要,它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持续动力,如果乡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充分,必然会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近年来,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总体上虽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部分乡村仍然存在建设滞后的现象。村民对乡村文化不够重视,部分地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虽然乡村也建立了一些农家书屋、文化馆等,但其配套设施并不健全,而且规模较小,容纳人数低,配套图书种类少,导致很
多文化活动无法有序进行。乡村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缺乏内生动力,不能与乡村的发展相适应。如图3显示,受调查者对乡村文化建设状况的评分中等偏下,可见该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发展不够充分,缺乏内生动力。
图3 对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状况的打分情况
(四)乡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低
乡村文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缺乏资金是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问题。XX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是文化建设的条件支持者、政策指导者、和实施保障者,是乡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的主要来源。部分乡镇XX忽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文化建设“可搞可不搞”。于是在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时候,XX拨款金额有限,导致句容市部分乡村投入文化建设的专项经费不足,导致许多的文化活动不能得到有序开展,乡村文化建设受阻。
四、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句容市乡村文化发展起步晚,但是在市XX的高度重视下部分村庄文化建设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滞后的现象。句容市乡村文化发展潜力大,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的进程,从而抑制乡村文化发展活力,经过深入的调查,得出以下原因:
(一)部分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农村就掀起了“打工潮”,乡村空心化问题随之而来。经调查研究发现,句容市每年流出的务工人员在15万人左右,个别乡村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达到50%,甚至60%,根据表2显示,句容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部分乡村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如表3与表4显示,句容市部分乡村出现户籍户数、人数减少,常住人口减少的情况,乡村面临着主体性消解的危机,句容市有些农村的青壮年大量外出,导致参与主体老龄化,农村文化自觉程度降低,留守儿童与老人等留守人群成为了乡村的主体,该部分人群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缺乏对乡村文化科学的认识,乡村文化建设“新鲜血液”匮乏,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极大挑战,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人才力量不足。
表2 2023年句容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年龄构成
年龄 | 人口数量 | 占比 |
0~14岁 | 74617 | 11.67% |
15~59岁 | 408488 | 63.9% |
60岁及以上 | 156161 | 24.43% |
65岁及以上 | 121139 | 18.95% |
表3 2019年—2020年句容市下蜀镇人口变动情况
人口指标 | 单位 | 2020 | 2019 | 同比增减(%) |
户籍户数 | 户 | 14715 | 14968 | -1.69 |
户籍人口 | 人 | 34620 | 35584 | -2.71 |
常住户数 | 户 | 16647 | 16835 | -1.12 |
表4 2019年—2020年句容市天王镇人口变动情况
人口指标 | 单位 | 2020 | 2019 | 同比增减(%) |
户籍户数 | 户 | 21034 | 21076 | -0.2 |
户籍人口 | 人 | 53920 | 54525 | -1.11 |
常住户数 | 户 | 17446 | 19324 | -9.72 |
(二)忽视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渐渐被大众所忽视,乡村文化发展缓慢甚至滞后,部分乡村只重视经济而忽略文化,完全意识不到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由于部分乡村的XX组织未能真正认识到乡村文化建设的地位与作用,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也不能意识到乡村文化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乡村文化的作用。正如图4所示,有48.8%的受调查者不了解自己居住地的乡村文化建设,忽视本村的文化,大部分人对自己居住地的文化建设只有浅层了解。忽视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是导致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忽视乡村文化的城市是没有活力的,焕发乡村文化活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对促进乡村文化振兴至关重要。
图4 对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是否熟悉、了解
(三)乡村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单一
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句容市部分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式和文化创新的形式单一,乡村特色文化品种和数量少,没有较大突破,文化内容存在普遍性、雷同性,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各种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的挖掘,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创新与活力。
(四)乡村文化建设资金配置不合理
句容市部分乡村XX公共文化资金配置不合理,由于城乡之间的差距,更多的资源都流向城市,资金也不例外,XX对乡村的资金投入较少,真正能用到乡村文化建设中的经费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除此之外,流向乡村的资金用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比例较小,部分乡村XX并没有意识到乡村文化建设重要性,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该有重视,甚至于完全无视,认为经费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没有意义,又因为文化建设成果无法以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判断,有些村XX甚至把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到其他建设中,导致文化建设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五、加强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速培育乡村文化建设主体
村民是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但是,目前句容市村民参加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从各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方面,XX应积极起到引导的作用,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产业融合,壮大乡村产业集群,吸引村民返乡,为主体回归创作条件。另一方面,XX要加快完善相关的政策扶持体系,制定各项返乡就业福利政策,大力支持村民和大学生群体回乡创业,为主体的回归提供支持。针对村集体中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要定期举行业务培训,随岗锻炼等,适当的实行奖惩制度、绩效挂钩等,致力于提升乡村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增加知识型、专业型人才到基层文化队伍中去,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引才、育才并举,用才、留才并重。
(二)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管理
XX应首先要认识到乡村文化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句容市文化资源的管理,增加乡村文化宣传,进一步弘扬句容市的乡村特色文化。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的时代内涵,定期组织乡村文化宣传活动,增设文化窗口、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与认可度。除此之外,XX还需要深入挖掘与发展乡村文化资源,提高乡村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拓宽文化资源利用的渠道,发挥乡村文化的经济、导向等价值作用,为乡村各项发展助力。最后,XX还需要加强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对文化基础设施进行检查与调试,以免造成文化资源浪费与闲置。
(三)丰富并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
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丰富,必须结合句容市的地域和历史特点,使其在创新中加速发展。首先,可以运用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打破常规,创作出具有传统手工艺特色和现代生活痕迹的文化产物;其次可以充分发挥地域特色,促进乡村文化的振兴,并对具备地方独特魅力的文化形式、文化资源等进行深度的挖掘与保存,尊重丰富多彩的乡土人情与民俗活动,发展古典的戏曲、杂技等。注重地域差异,彰显本土特色,形成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文化产业与空间布局;最后,还可以用历史资源助推乡村文化建设,系统的整理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保留原本风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修建历史博物馆、文化馆等历史文化设施,传承与发扬乡村传统历史文化[14]。加大乡村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力度,依托句容市乡村特色资源打造本土特色文化产业,全面展现乡村文化的历史底蕴,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平台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开发民俗村落、产教融合中心等,以点连线带面,将文化与体育、医疗等领域融合,实现乡村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以文化创新促乡村繁荣。
(四)强化乡村文化建设资金保障
首先,要加大乡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XX财政部门要保证给予乡村文化建设一定的支撑资金[15]。XX要充分考虑乡村文化建设的真实情况,依据真实情况进行拨款,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展开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XX还应当出台相关的资金保障政策,更好的满足村民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最后,还可以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来增加乡村文化建设投入,除了XX的常规拨款,村集体可以通过将本村特色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资本,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为乡村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吸纳社会资本,加大外界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外部投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经费保障,积极改善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六、结论
本文以句容市为案例,深入调查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本文通过深入调研,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句容市乡村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概述,并针对该地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要加快培育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用产业留人,用环境留人,促进人口反向流动,为句容市的乡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创造新的动力。同时,在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创新与形式创新,利用产业化、市场化的手段推进文化产业化;着力挖掘句容市的乡村文化特色,开发创意文化,应在继承和创新中开发乡村文化,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地方XX也要积极发挥引导、服务、监督和推动作用,加强对乡村文化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加大乡村文化资金投入,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培育乡村优秀人才,支持和发展句容市的文化建设,为本市的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支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始终是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16]。繁荣的文化能够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要充分发掘农村文化资源,以文化留住人心、促转型,以乡村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基础,通过与其它优秀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23-02-26(1).
[2]陈国领.我国乡村基层文化建设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宫倩.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0(03):91-96.
[4]何白鸥,齐善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J].领导科学,2018(12):4-5
[5]杨珉.浅谈从乡村文化中激活乡村振兴的力量[J].中国民族博览,2023(18):3.
[6]陈晓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建设[J].理论学刊,2023(10):141-149.
[7]崔晨骁.乡村文化振兴:价值意蕴与创新路径[J].现代交际,2023(15):233-235.
[8]雷金星,龙波.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与实施路径[J].商业文化,2023(32):3.
[9]吴礼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及成因分析[J].社会科学动态.
[10]王瑞光.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呈现[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1(02):37﹣43+158.
[11]徐顽强,于周旭,徐新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价值、困境及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9(01):51﹣57.
[12] Bartleet B L,Carfoot G,Murn A.Exploring University-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 Arts-BasedService Learning with Australian First Peoples and Arts Organizations[M]// Engaging First Peoples in Arts-Based Service Learning.Berli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6.
[13] Pudianti A,Syahbana J A,Suprapti A.Role of Culture in Rural Transformation in Manding Village Bantul Yogyakarta,Indones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6(227)
[14]陈泽慧.XXX乡村文化振兴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
[15]段百慧.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的乡村文化振兴研究[D].延安大学,2023.
[16]孙喜红,贾乐耀,陆卫明.乡村振兴的文化发展困境及路径选择[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35-144.
致 谢
故事不能停留在第六章,写下去才知道梦有多长。
行文至此,思绪万千。致谢的开始意味着大学四年生活的结束,始于2018年金秋,终于2023年盛夏,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回忆。在这座充满活力的校园中,留下的是青春和沉甸甸的收获,纵使有万般不舍,但仍心怀感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从本文的选题到设计提纲及多次修改后的定稿,每个部分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与帮助,本文才得以成型;感谢大学遇到的每一位授课老师,在专业和学习上对我的指导;感谢答辩组的各位老师,在开题答辩、中期检查及一辩中对我的论文给予的帮助。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愿老师们平安喜乐,工作顺利。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感谢在大学期间陪我走过欢声笑语的舍友与同学,祝我们保持热爱,奔赴山海,高处相见。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二十余载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支持。感谢您们的教育,感谢您们的依靠,养育之恩,无以回报,只想不断努力,成为您们的骄傲。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感谢一直不曾放弃的自己,即使现在还未看到胜利的曙光,但心中仍一直保存着那份光亮,不断前行。
感谢所有相遇,聚散终有时,未来方可期。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