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及干预策略

 摘要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环节中,对幼儿冲突行为的纠正应当成为重中之重,并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生理特征,科学的调整纠正策略,打造个性化的纠正手段。本文通过现状分析,大量的收集数据和现实观察,了解到幼儿在3~6岁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冲突行为都有哪些都有怎样的特点,并进行了策略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幼儿的冲突行为纠正提供一定的指导建议,并每一名幼儿都能提高自身的社会认知水平,以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际交往关系迎接幼儿园生活。论文综合使用了观察法和问卷法两种手段,经调查发现幼儿冲突行为存在着攻击对象随意、生理差异较大、受家庭影响大三方面的情况,最终提出了幼儿冲突行为的纠正策略,建议优化教师纠正手段、正确的化解幼儿间矛盾、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关键词:幼儿;冲突行为;纠正;家庭教育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人们对于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往往界定过于片面,大部分的家长会错误地将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理解成为暴力行为和肢体冲突,但是却忽视了语言冲突,同样也是冲突行为的一种,甚至语言冲突更能够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伤害,随着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以及学习内容的愈发广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认识到同伴冲突行为,对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负面影响作用也开始了解到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会与同伴发生互动,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这种冲突行为,面对大班幼儿所开展的同伴冲突行为纠正与干预策略,更应当结合5~6岁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样也应当考虑到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意识的逐渐模糊,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强的社会性认知能力,逐渐表现出更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冲突行为爆发以后,不能够总是一味的依靠教师进行干预和解决,而是需要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协商,在不断的摸索中化解这种冲突行为,实现幼儿的亲社会能力发展。

本次论文的研究目的,既是为了能够了解到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行为当中的具体性表现,又是为了能够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与纠正方法,使得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动因不断得到弱化,即便在面对一些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他们也能够通过自己的社会性认知水平和社会能力巧妙的进行化解,在协商中逐步体现出幼儿的社会性人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李桐潇(2019)认为,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在座中学在做中教的基本学前教育理论,他也提出了生活及教育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倡导,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更好的对大班幼儿的这种同伴冲突行为进行干预,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性能力的话,那么必须要归于实践,一般来说建议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人为的创造一些比较安全的同伴冲突情境,然后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将这种冲突正确的化解,在这种情境中逐渐带给幼儿正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学会正确的同伴冲突解决方法。

Weldon Holly T(2019)认为,幼儿间的冲突和固执行为时有发生,总是会引起幼儿的攻击行为,会给人造成这些行为就是负面,消极的不良的印象,其实冲突和固执行为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幼儿换位思考,提高社会认知的建构能力以及丰富社会情感和经验。

 (三)概念界定

如果简单的进行界定的话,冲突指的就是发生争执或发生争斗,而幼儿的同伴冲突则对这种争斗与争执进行了对象的限定,也就是在5-6岁幼儿之间所展开的一种互动行为,是至少两个人之间的社会交换形式。当大班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那意味着双方都已经处于矛盾的对立关系之下,这种冲突既有肢体上的,也有语言上的,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既有公开的又有隐蔽的根据,对立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冲突表现方式。而随着后期的调解和沟通,这种冲突矛盾也有可能随时得到化解,因此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园区娄葑泾园幼儿园和东港实验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内部的大班幼儿,其中共涉及到87名大班幼儿,女童47名,男童40名。同时本次课题研究还面向周边两所幼儿园内部的5名大班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5份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方法

  1.问卷发放法

通过自编问卷的方式选取与课题相关的问题,询问大班幼儿教师对同伴冲突行为的一般性看法,以及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观察到的本班级内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具体表现,本次问卷发放对象为园区娄葑泾园幼儿园和东港实验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内部的5名大班幼儿教师,共发放5份问卷,收回问卷5份,有效问卷5份,回收率为100%。

 2.实际观察法

实际观察法指的是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进入到了园区娄葑泾园幼儿园和东港实验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内部当中,去观察其中的87名大班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以及他们在班级生活当中的同伴冲突性行为情况,比如观察他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这种冲突行为,他们在发生冲突行为以后又有着怎样的反应,为了解决冲突行为,他们会采取怎样的措施等等。

 三、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表征现状

  (一)游戏中频发且时间短暂

实际的观察当中,能够发现到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性行为更多的爆发于游戏环节之中,只有首先与他人产生了互动行为,那么才有机会与他人进行冲突,而冲突的诱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孩子因为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就会和他人进行冲突,有些孩子因为在游戏中自己所获得的角色不满意,想要更换,所以也会产生冲突,而有些孩子的冲突原因更加直白,简单,因为地盘的抢夺,或者因为游戏材料的争夺,这些都是诱发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因素。但是在不同的游戏活动当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表现率也是不同的,例如在角色游戏建构游戏,这种需要多人合作,且互动频率较高的游戏当中,幼儿的冲突行为发生频率也较高;但是在拼图游戏、阅读活动以及美工游戏这种可以依靠个人行为完成的游戏活动当中,幼儿的冲突行为发生率就得到了控制。

ecd05523c0a516f973317dc27b6efe3d  不仅如此,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有很多教师不愿意也不去理会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表示幼儿的同伴冲突大多维持在一分钟左右,教师不需要去干预幼儿的冲突就能够自然消解。

 (二)幼儿自主解决能力较弱

在大巴幼儿群体当中产生同伴冲突行为的比例相对较多,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幼儿园内每天都能够看到的景象。在一些区域活动或自主游戏当中,幼儿们产生了密切的互动,那么就必然会伴随着更高频率的同伴冲突行为,但在面对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大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是自我解决能力较弱的问题,他们更多的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甚至会采取一种以暴制暴的方式进行强势回应,这些在观察中都得到了印证。

dfd10fc9f13e22af1b770206b6865b7f

通过走访两所幼儿园,了解到园内的大班幼儿在冲突解决方式上都不得要领,其中选择对他人的冲突行为和挑衅行为置之不理的诱饵分别为15%和10%;选择以暴制暴强势回应的诱饵分别为22%和25%;选择直接向老师求助,也就是产生告状行为的幼儿比例最多为30%和35%;选择像其他幼儿或小伙伴求助,希望他人能够扮演裁判员的角色的幼儿比例分别为3%和5%;选择以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表现自己的委屈情绪的幼儿比例为27%和20%;而能够通过沟通协商这种正确的手段进行自主解决,或者说能够产生这种沟通协商意愿和倾向的幼儿比例最少,为3%和5%。

(三)教师介入形式过于被动

无论是幼儿教师与日俱增的教育工作压力,还是目前越来越不合理的教师数量与幼儿数量之间的矛盾,这些都使得很多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疲于应付,尤其是在组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和同伴互动活动的时候,幼儿们频发的冲突行为以及告状行为,使得幼儿教师感到更加不耐烦,然而在干预的过程当中,他们更多的呈现出了一种被动干预的方式,也就是当他们不得不干预、或者说收到了来自于幼儿的请求的时候才会干预。通过对两所幼儿园的走访调查和观察记录,也发现大班幼儿教师在干预幼儿们的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往往存在着过于滞后和被动的问题。

f4728c644f4a6b3848d0fef17ae428d4

为此笔者选取了5个情境,对大班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问卷发放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这5项问题。能够在幼儿的游戏中主动介入的教室比例分别为53%和65%,面对幼儿教师会采取直接帮忙解决方式的幼儿教师比例为85%和%90,会主动对大班幼儿的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的幼儿教师为65%和72%,会主动干预大班幼儿之间的语言冲突行为的比例仅为32%和30%,而会主动干预大班幼儿的肢体冲突行为的幼儿教师比例为85%和76%。结合数据也能够发现幼儿教师在干预这种冲突行为的时候过于被动,且虽然他们会对幼儿的这种同伴互动行为进行观察,但是当发现幼儿产生语言冲突行为以后大多也不会干预,但当幼儿产生了肢体暴力冲突以后,为了避免幼儿受伤,所以会选择直接干预。

四、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干预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在座中学在做中教的基本学前教育理论,他也提出了生活及教育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倡导,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想要更好的对大班幼儿的这种同伴冲突行为进行干预,培养他们的亲社会性能力的话,那么必须要归于实践,一般来说建议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构建的方法,人为的创造一些比较安全的同伴冲突情境,然后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将这种冲突正确的化解,在这种情境中逐渐带给幼儿正面的影响,使得他们学会正确的同伴冲突解决方法。

举例来说,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和本班级内的助教共同创建一个同伴冲突的情境——在群体性游戏中,幼儿教师和助教因为材料的争夺而爆发了同伴冲突行为,两个人争的面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拿着一个玩具就不肯撒手,这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大班幼儿进入到这个情境中来帮助教师出谋划策,想一想应当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们,我和助教老师都想玩这个玩具,你们能不能帮我们出出主意啊?看看怎么能解决这次冲突。”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把大班幼儿放置在一个裁判员和调解者的角色当中,使得孩子们能够为教师的这种冲突情境出谋划策,有的孩子就会说那你可以和助教老师一起分享,有的孩子也会说老师你们不要打架,我把我的玩具分给你们玩。通过这种示范的方式,带动幼儿进入到这样一个安全的冲突情境当中,在冲突中幼儿获得了进步的空间,也学会了正确解决冲突的方法。

(二)逐步引导幼儿获得冲突解决的能力

冲突的解决绝对不可能依靠肢体上或语言上的交锋而完成,在实际的观察当中也了解到有些幼儿可能表面上以短暂的时间解决了这次冲突行为,但是很有可能在接下来的游戏活动当中,突然又一次爆发了冲突行为,而这种冲突行为的诱因就是对上次冲突的报复心理。因此笔者认为冲突行为绝对不能够置之不理,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技巧予以解决,但是这种技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环节当中,逐步引导大班幼儿获得这种冲突解决的能力,使得幼儿能够自主的去解决冲突,而不是过度的依赖成人,也不是通过告状和哭闹来解决。

在面对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幼儿教师不能够总是以裁判和成人的角色进行干预,也不能够总是以一个评判的结果来说出谁是谁非,而是应当站在一个公平客观的角色立场上,通过了解整件事情的发生始末,在逐步引导和提醒中使得幼儿能够自

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干预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而是将调解的主动权和解决的主动权交给身陷于冲突行为当中的幼儿们。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移情训练,换位思考等方式,逐步帮助幼儿养成理解他人和包容他人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惯,掌握这种社会交往技巧,使得幼儿在与他人进行交往的时候能够更加顺利,且当幼儿爆发了一些冲突行为的时候,幼儿教师要抓住这次机会进行教育鼓励其他幼儿参与到这次冲突的解决环节当中来,通过多方共同讨论的方式,群策群力,看看哪名小朋友出的主意最好、看看谁说的解决办法最值得提倡。

(三)在家庭教育中提供更多的帮助

幼儿在与他人展开交往活动的时候,采取了怎样的策略?幼儿在面对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又选择怎样的方法进行解决,这不仅仅是由于幼儿园教育手段的影响,同样也受到了来自于家庭教育环节方面的影响,在当前的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纠正过程当中,应当更多的体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求家长在幼儿的新社会能力发展过程当中提供更多的帮助,不仅需要充分的信任幼儿园、理解和支持幼儿教师,也需要在家庭环境当中逐步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同伴互动行为习惯。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能受委屈,所以他们在教导孩子的时候就会告诉小朋友,谁要是欺负你,你就要马上欺负回去,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家长需要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孩子梳理这件事情的始末,寻找这件事情的冲突根源,并且公平客观的来评价幼儿在事件当中的对错,从而进行有效的化解。

 五、总结

综上所述,当大班幼儿表现出明显的同伴冲突行为的时候,那意味着双方都已经处于矛盾的对立关系之下,这种冲突既有肢体上的,也有语言上的,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理的,既有公开的又有隐蔽的根据,对立的情况会选择不同的冲突表现方式。而随着后期的调解和沟通,这种冲突矛盾也有可能随时得到化解,因此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之内,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发生频率相对较高,而这也意味着幼儿已经逐渐从个体化发展演变成为了社会性发展阶段,因此论文建议优化教师纠正手段、正确的化解幼儿间矛盾、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面对大班幼儿,不仅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努力去干预他们的这种同伴冲突行为,在家庭教育环节,家长也需要积极地做出配合,通过正面示范和讲道理的方式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社会交往习惯,提高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桐潇.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观察研究——以上海市某幼儿园为例[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31(03):92-96.

[2]王蕾.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解决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93.

[3]黄笑.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行为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

[4]石丹.幼儿同伴冲突的教师干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9.

[5]唐琼梅.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介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6]邓素云.中大班幼儿对“好朋友”的理解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7]唐梦莹.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8]杨慧慧.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谦让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9]王雪冰.3-6岁幼儿同伴冲突行为及解决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10].”Latent profiles of postdivorce parenting time,conflict,and quality:Children’s adjustment associations,”:Correction to Elam et al.(2019).[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JFP: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Family Psychology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致谢

直到论文的完成,才真正意识到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抛弃了许多。大学的教育让我学会了从更多方面去思考一件事情,论文写作的过程十分漫长也很枯燥,由于自己对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浅陋,往往一个很简单的概念都得翻阅好多资料才能理解。老师针对我提出的问题以及论文中所出现的不规范之处,都及时回复,解开了我在论文写作时的许多疑惑。虽然这次论文选题有点仓促,但我却很享受论文写作这个过程。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在这次论文中老师孜孜不倦的学者态度令我钦佩不已,值得我去敬仰和学习。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及干预策略

大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及干预策略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1月2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097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1月24日
Next 2023年11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