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人员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状况

摘 要

作为家电企业的重要资源,销售人员是为企业创造实际利润的一群人,企业的销售业绩受到了直接影响。从近几年的市场环境来看,销售人员忠诚度下降的压力是很多家电企业正在面临的问题,同时企业也遭受着销售人员队伍不稳定的困扰。对家电企业来讲,销售人员的频繁流失,代表着人力资源成本的损失,更严重的是会对企业的销售业绩造成打击。要想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企业高度关注家电销售人员的工作压力情况,针对销售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改善销售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提高家电销售员工的心理健康素质,他们才能更有效、更快捷地完成各项工作,他们的潜能才能到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企业和员工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本研究的研究基础为家电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状况调查问卷,对家电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现状进行分析,对员工形成工作压力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此产生的问题给出合理化建议。相对于其他种类的工作人员,销售人员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例如刁钻的客户,不断增长变化的目标任务,分散扩大的销售区域,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以及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等等,这些都在给吉家电销售员工施加更多的压力。过度的压力会影响着销售人员的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导致其工作效率的降低,对企业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企业重要的任务是对销售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本研究,重点旨在降低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行提高,为企业创造带来更多的价值。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各项数据的对比,家电企业员工的现工作压力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家电企业管理者需要降低员工工作压力,可以通过提升员工心理资本来进行改善。

 关键词:工作压力;销售人员 ;家电企业员工;压力管理

引 言

21世纪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增长,中国的家电制造业也在稳定发展中,在众多企业中,中国家电企业逐步成为了全球家电产业的中心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家电行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顺应发展的过程中,整个家电行业进入产业结构的整合过程阶段,企业发展快速,家电企业发展出各自的营销模式以及营销特点,有了固定经营模式之后,大多数企业由松散企业转化为合理的大型集团企业。在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渐形成一批能够占领市场的营销企业团体,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拥有知名品牌,通过优秀的技术和良好的经营模式推动自己的品牌,包括海尔,美的集团等等。凭借好的口碑以及高端的技术,这些技术企业发展开拓建立了海外市场销售渠道,而且还在海外建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工厂、销售自主品牌文化产品。

在现在的几十年行业发展进程中,中国家电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行业基础,已经越来越稳定,规模扩大的家电制造以及消费市场的发展,使得整个行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家电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家电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了发展延后的情况,家电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是如何能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发展得比以往更加快、更加好、更加让同行信服,使自己的企业在行业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这就要求从企业的文化着手,在行业中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又或者是一种新型的营销策略。为了促进市场的扩大,在产品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不断对销售人员提出新的工作要求[1],同时,家电企业也让员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工作的不适感,对进程的加快感以及对工作的疲劳厌倦感,从而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工作环境,甚至企业文化。

成功企业的经验研究表明:企业要生存与发展,除了要根据全球经济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这一新型问题,研发和推出新产品以外,还要重视公司的员工,员工是一个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员工是创造企业财富的人,要重视那些对公司有着重要作用的、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员工。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减少员工因为日益加快的工作进度所产生的工作倦怠,他们可以更有效,更快速地完成工作,可以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最大化[2],而这些工作已经成为了各大家电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调查家电企业管理员工目前的工作环境压力状况和工作实际情况,探讨家电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来源,研究造成家电销售员工工作压力的因素,探讨其厉害关系并根据压力来源和成因制定解决办法是减少家电销售员工工作压力途径之一。

本文以成立于1995年的沈阳吉顺瑞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辽宁地区最大的奥克斯空调代理商之一,负责沈阳、抚顺和铁岭的零售、批发和工程。 公司的高科技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售后服务保障,对于该公司未来的战略规划笔者认为员工职业压力应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对象即为该公司家电销售员工,研究内容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工作压力和压力源等相关理论进行综述;

第二部分:简述国内外关于工作压力的调查研究;

第三部分:工作压力调查,运用调查问卷对该公司员工的工作压力现状进行了解,运用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得出造成该公司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压力源为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经过差异性显著分析得出员工工作压力水平与员工的学历、工作年限以及年龄有显著性差异;

第四部分:结合工作压力调查分析结果对该公司现状进行分析;

第五部分:结合该公司现状从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的对策。

本研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研究分析得出造成该公司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结合该公司现状提出减缓员工工作压力的对策及建议,促使员工高效的工作的同时拥有健康的身心,并从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员工积极地参与到工作中去,只有企业内部的团结一致,才能使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完成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战略规划,稳居行业优秀企业的位置。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工作压力定义

对于工作压力,研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四方观点:刺激变量、反应变量、环境变量和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学者对于工作压力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例如,Lazarus和Launier对工作环境压力的定义强调压力的来源;“压力是需要企业或者是超出正常发展适应市场反应的任何经济状况。”是他们对于工作压力下的最终定义。相比于前者侧重于调查压力的来源,Quick和Quick反而对压力定义中压力的后果进行了强调,他们将压力反应定义为“面对压力源时身体自然资源的普遍、有规律、无意识的转移”[3]。Summers, DeCotiis, DeNisi强调了工作压力由于引起了研究个人生活方式的正常意义上的变化,不强调变化本身。

通过上述研究,压力非个体,而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出的是不同维度且多维度的一种概念。在众多研究当中,压力并非一种,研究者研究出的压力概念不同,使得各项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得误差,这些误差导致各方研究的工作压力定义问题缺少可比性,根据另一个概念被研究者们开发出来并且被使用,此概念就是过劳,也就是过度劳累。过度劳累是指“身体和情绪衰竭的症状,包括消极的自我、消极的工作态度的产生,以及对工作对象失去关心和感觉”[4],它指的是个体企业由于管理工作环境产生的身体和情感上的症状[5]。

1.2 工作压力源

  1.2.1组织和工作特点

员工所在的是企业,亦或是一种组织,员工在这个组织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为该组织创造更大的利益,前提是该组织会给予员工一定的报酬或者是相对较好的福利,当组织不能满足员工的基本需求,甚至对员工本身造成超出员工本身可以承受范围的压力时,员工产生不良情绪或者厌倦感,就会降低他的工作效率,对组织抱怨,不想再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甚至是辞职。 大量研究发现,造成员工压力的组织因素包括:角色冲突导致的自身定位的模糊,自身认知超出范围,时间压力,自觉性低,能力认知不足,参与度低,控制能力低,企业管理,市场监督问题等[6]。在Summers等人的研究中发现企业组织管理程序的特点和角色特点比个人特点、组织内部结构设计特点与压力有更密切的联系,这说明组织相关政策和程序,服务质量和主要工作表现进行反馈,是工作环境压力的重要数据来源[7]。

环境影响确是不一样的,工作本身对个体造成的压力称为内部因素,跟外界因素造成的影响不同。研究者所确认的特点之一是工作的经济价值[8]。根据个体的工作环境的不同,个体对工作产生的情感反应有着不一样的影响,同时形成了不同的影响结果。工作压力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而个体容易因不良情绪产生作用,对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2.2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由于个体本身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导致自身形成一种压力,与其他强调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或工作发展特点本身的研究者有着不一样的地方,强调个体因素的研究者认为外部压力因素并不普遍适用于所有员工。可以说的是,当一种压力对于一类人来说是一种可以造成影响的压力,相反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些压力并不对其造成影响,甚至说根本构不成压力,另一种说法是,这个人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的前提下[9],这种特殊的影响,当一个人感受到压力时,他们往往会感受不到强烈的压力,因为他们缺乏控制自身压力的能力,这时需要一个人增加他们的压力,可以通过控制他们的工作来让他们感受到压力。

 1.2.3社会因素

由上述观点说明:工作特点和个人因素是引起工作压力的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即社会和环境变化也是压力的另一个形成原因,但是由于数据支撑较少,并且少有学者从社会环境因素着手调查压力,这方面的研究在工作压力研究领域是罕见的,作为压力形成原因的一部分,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2 国内外研究

  2.1 国外研究

  2.1.1 压力刺激学说

压力刺激学说的研究重点并非个体本身带来的压力影响,而是工作压力环境影响,压力刺激对工作环境的影响使工作压力对个体的外界刺激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甚至说个人造成身体及精神紧张,恐惧和其他行为的响应是受刺激外部环境的影响。这一学说的拥护者认为,工作压力的产生其原因大都是外部刺激,这种刺激可能严重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0]。

Janis(1977)和Weiss(1983)在此基础之上对压力刺激惊醒更深层次的研究,已经证实外部刺激对人体的身体,心理和行为反应有严重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个体学习压力案件,在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引起不良反应,影响个体正常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正常生活以及正常管理工作的情绪[11]。

员工在工作中产生重要工作压力的原因是竞争对手、过度工作、职能冲突、不良的人际关系、压抑的工作氛围等,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细致地分析了这些个体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对外界的刺激反应的能力[12],解决对这些刺激的组织管理业绩的影响的主要作用。本文以这一观点为主要依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1.2压力反应学说

不同的重点研究的是响应理论和学说压力引起兴趣,学说强调外部环境各个刺激反应的可能效果,而不是适当反馈环境的各种外部刺激。压力反应学说的研究者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主动地感知外界的事物和刺激。通过研究者们的理论研究结果,把研究重点放在个体获得无意识反馈的生理、心理、行动的外部刺激上。

通过Cannon(1935)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个体的发展无论受到企业外部的任何刺激,都是为了从环境中保护自己而作出的反应。现代社会,个体受到刺激,外部压力会使身体无意识的反应[13]。Summers、Decotiis和Denisi等也提出并不是压迫感能够改变个人因素,而是相信具有担忧意识的个人能够自己学习或被强迫改变生活。在反应理论的基础上,许多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讨论了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状态[14]。

 2.2 国内研究

  2.2.1压力刺激——反应学说

李中海、廖建桥(2001)根据“压力反应学说”理论提出:工作压力是指当组织或者企业对个体的工作要求大于个体自身具备的工作能力时,由个体物理上的行为心理或在负反馈过程中产生[15]。该理论主要提出由于员工接收到上级派发的任务,通过持续高强度的输出,或者免除掉应有的福利的影响,企业员工往往会对在此状况下产生的工作压力处于迷茫状态,无法独自解决,导致员工对他们的工作渐渐失去了兴趣。

许小东(2004)是我国对个体在工作中的工作环境压力状况,产生影响工作生活压力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社会工作学习压力问题进行量化研究中比较全面的学者之一。许小东与其他研究者不同,他的研究是从个体的自身角度出发,从内部因素着手,研究认知压力的能力,通过研究认知压力能力进而研究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包括情绪变化和心理行为等[16],情绪变化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最终影响企业对员工的绩效标准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许小东进行的中间变量的有效工作压力是个人的能力,控制情绪和应对压力,并能有效增加的适当压力促进个人心理的成长过程[17]。

 3 职业压力调查

  3.1研究对象

笔者在该公司实习一年,本研究通过进行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该家电行业企业内部员工一共发放400份问卷,测试结束后回收375份。其中一份遗落的调查问卷和相同选项的问卷为作废问卷,356份有效问卷中,经计算有效率92.47%,如下表3.1所示:

表3.1 被试基本信息统计

基本信息 维度 样本数 有效比
性别 197 55.30%
159 44.70%
年龄 20岁以下 6 1.70%
21-30岁 268 75.30%
31-40岁 66 18.50%
41-50岁 16 4.50%
受教育程度 大专及以下 16 4.50%
大专及同等学历 61 17.10%
本科及同等学历 226 63.50%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以上学历

47

6

13.20%

1.70%

工作年限1年以下9326.10%
1-2年10730.10%
2-3年4011.20%
3-5年349.60%
5-10年3710.40%
10年及以上4512.60%

 3.2研究工具

运用SPSS17.0 软件对工作环境压力的25个问题学生进行主成分研究分析,剔除与工作生活压力量表中研究课题不太相关两个题目(第14和17题),对剩余的23个题目可以进行发展再次需要进行主成分数据分析,KM0=0.874>0.8,p=0.00<0.001,该量表适合做主成分因子分析。

利用SPSS17.0对工作压力量表进行α信度检验表明:该量表的信度为0.925,其中各项维度按照列表中对应的α系数分别为0.915、0.813、0.832、0.810、0.816。 各维度的α值均大于0.8,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3.3研究结果

  3.3.1 描述性统计

该家电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员工测评时工作状态良好,对应的维度的压力状态分别是工作自身的压力、员工职能压力、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压力、职业发展和人际关系应对压力。如下表3.2所示:

表3.2家电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整体现况表

维度 样本量 均值 总均分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压力 356 2.811 0.852
工作自身的压力 356 3.197 0.825
职业发展 356 2.279 0.931
员工职能压力 356 3.033 0.793
人际关系应对压力 356 2.229 0.756
工作压力 356 2.711 0.612

 3. 3.2 工作压力在性别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该部分对工作压力与性别因素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分析显示:性别只在职业发展压力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t=-0.789,p=0.031<0.05),在其他维度上几乎没有显著差异。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相比于男性员工的职业发展压力,女性员工的职业发展压力更为显著。具体见表3.3:

表3.3工作压力在性别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维度 性别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T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197

159

2.735

2.906

0.824

0.878

-1.882
工作自身的压力

197

159

3.194

3.200

0.803

0.854

-0.063
职业发展

197

159

2.244

2.323

0.973

0.878

-0.797*
员工职能压力

197

159

3.053

3.008

0.794

0.795

0.520
人际关系应对

197

159

2.257

2.194

0.732

0.786

0.783
工作压力

197

159

2.688

2.739

0.592

0.637

-0.781

注:*表示p<0.05,** p<0.01

 3. 3.3工作压力在年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表3.4工作压力在年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维度 年龄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F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总数

6

268

66

16

356

2.063

2.852

2.828

2.344

2.811

0.728

0.778

1.008

1.146

0.852

3.437*
工作自身的压力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总数

6

268

66

16

356

2.875

3.178

3.205

3.594

3.197

0.306

0.853

0.762

0.638

0.825

1.595
职业发展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总数

6

268

66

16

356

2.278

2.393

2.040

1.354

2.279

0.491

0.877

1.022

0.907

0.544

8.558***
员工职能压力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总数

6

268

66

16

356

2.111

3.091

2.854

3.146

3.033

0.544

0.752

0.866

0.973

0.793

4.539**
人际关系应对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总数

6

268

66

16

356

1.733

2.221

2.391

1.875

2.229

0.372

0.722

0.822

0.966

0.756

3.103*
工作压力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总数

6

268

66

16

356

2.167

2.743

2.699

2.435

2.711

0.392

0.561

0.758

0.720

0.612

2.965*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通过对工作压力的年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家电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总体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职业发展压力、角色压力存在极其显著性的差异。多次对比测试后的数据显示:各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的变化,年龄在20岁以下的员工的工作压力状态明显小于年龄在其他阶段的员工,在职业发展维度上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根据各维度在各年龄段进行分析:年龄在20岁以下的员工在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工作自身的压力、员工职能压力和人际关系应对维度上显著最小;年龄在41-50岁的员工的工作压力在职能压力、工作自身压力维度上显著最大,在职业发展的维度上显著最小;年龄21-30岁和年龄在31-40岁的员工工作压力在各个维度上趋于近似,波动较小。对数据进行事后多重检验,具体见表3.5。

表3.5工作压力在年龄因素上的差异比较的事后多重检验分析表

维度 年龄 年龄 均值差 标准误 F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20岁以下

41-50岁

21-30岁

31-40岁

21-30岁

31-40岁

-0.790*

-0.765*

-0.508*

-0.484*

0.348

0.359

0.217

0.235

0.024

0.034

0.020

0.040

职业发展20岁以下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31-40岁

41-50岁

41-50岁

0.924*

0.357*

1.039*

0.686*

0.432

0.124

0.232

0.252

0.033

0.005

0.000

0.007

员工职能压力20岁以下

31-40岁

21-30岁

31-40岁

41-50岁

41-50岁

-0.980*

-0.742*

-1.030*

-0.237*

0.323

0.333

0.374

0.107

0.003

0.027

0.006

0.028

人际关系应对31-40岁

41-50岁

20岁以下

31-40岁

0.658

-0.516*

0.320

0.209

0.040

0.014

工作压力20岁以下

41-50岁

21-30岁

31-40岁

21-30岁

-0.576*

-0.532*

-0.308*

0.251

0.259

0.156

0.022

0.041

0.049

 3.3.4工作压力在受教育程度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对工作压力在受教育程度因素上进行方差分析:员工的工作压力状况在各个维度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大专以下员工和大学本科及同等学历的员工工作压力明显小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员工。根据各维度进行分析:大专以下学历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各个维度上显著小于其他受教育程度的员工;大专及同等学历的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维度上显著最大;研究生及同等学历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工作自身的压力、职业发展和员工职能压力维度上显著最大;博士生学历员工的工作压力在人际关系应对维度上显著最大;本科及同等学历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各个维度上波动较小。具体数据如表3.6所示。

表3.6工作压力在受教育程度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维度 年龄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F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总数

16

61

226

47

6

356

2.469

3.180

2.736

2.806

2.854

2.811

0.407

0.847

0.852

0.857

0.792

0.852

4.093**
工作自身的压力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总数

16

61

226

47

6

356

3.031

3.164

3.135

3.601

3.125

3.197

0.569

0.774

0.870

0.659

0.565

0.825

3.427**
职业发展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总数

16

61

226

47

6

356

1.958

2.596

2.133

2.674

2.333

2.279

0.595

0.972

0.863

1.093

0.817

0.931

6.077***
员工职能压力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总数

16

61

226

47

6

356

2.729

3.060

2.997

3.291

2.889

3.033

0.349

0.920

0.801

0.662

0.502

0.793

2.033
人际关系应对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总数

16

61

226

47

6

356

2.075

2.374

2.127

2.519

2.733

2.229

0.437

0.698

0.727

0.952

0.301

0.756

4.317**
工作压力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总数

16

61

226

47

6

356

2.448

2.910

2.628

2.928

2.812

2.711

0.192

0.616

0.593

0.704

0.292

0.612

5.122**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对家电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在受教育程度上差异,再进行事后多重检验,具体见表3.7:

表3.7工作压力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比较的事后多重检验分析表

维度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 均值差 标准误 F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大专及同等学历 大专以下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0.712*

0.444*

0.374*

0.235

0.121

0.162

0.003

0.000

0.022

工作本身压力研究生及同等学历大专以下

大专及同等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0.570*

0.437*

0.466*

0.236

0.158

0.130

0.016

0.006

0.000

职业发展大专以下

本科及同等学历

大专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大专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0.637*

-0.715*

-0.463*

-0.541*

0.254

0.262

0.131

0.145

0.013

0.007

0.000

0.007

员工职能压力大专以下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本科及同等学历

-0.562*

-0.294*

0.294*

0.228

0.126

0.126

0.003

0.027

0.027

人际关系应对大专以下

本科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大专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博士生学历

-0.444*

-0.247*

-0.393*

-0.607*

0.215

0.107

0.119

0.307

0.039

0.022

0.001

0.049

工作压力大专以下

本科及同等学历

大专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大专及同等学历

研究生及同等学历

-0.462*

-0.479*

-0.282*

-0.300*

0.168

0.173

0.086

0.096

0.006

0.006

0.001

0.002

 3.3.5工作压力在参加工作年限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通过工作压力在参加工作年限因素上进行方差分析:家电销售人员的工作环境压力在人际关系应当维度上的压力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在公司制度与办事风格压力、职业发展、职能压力三个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参加工作10年以上员工的工作压力整体上要小于其他工作年限的员工,在工作自身压力和人际关系应对维度上偏大;参加工作1年以下的员工在工作自身压力维度上显著最小;参加工作1-2年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维度上显著最大;参加工作3-5年员工的工作压力在人机关系应对维度上明显最小,参加工作5-10年的员工反而最大;参加工作2-3年员工的工作压力在各个维度上处于中间值,波动较小。具体数据如表3.8所示:

表3.8工作压力在参加工作年限因素上的差异比较

维度 工作年限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标准误 F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1年以下

1-2年

2-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93

107

40

34

37

45

356

2.703

2.988

2.744

2.982

2.939

2.442

2.811

0.793

0.809

0.695

1.032

0.796

0.965

0.852

0.082

0.078

0.110

0.177

0.131

0.144

0.045

3.533**
工作自身的压力1年以下

1-2年

2-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93

107

40

34

37

45

356

3.129

3.178

3.256

3.162

3.311

3.261

3.197

0.855

0.906

0.750

0.693

0.840

0.719

0.825

0.089

0.088

0.119

0.119

0.138

0.107

0.044

0.384
职业发展1年以下

1-2年

2-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93

107

40

34

37

45

356

2.531

2.330

2.475

1.941

2.460

1.570

2.279

0.834

0.972

0.854

0.772

1.037

0.699

0.931

0.087

0.094

0.135

0.132

0.171

0.104

0.049

9.090***
员工职能压力1年以下

1-2年

2-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93

107

40

34

37

45

356

3.022

3.150

3.233

2.696

3.261

2.667

3.033

0.771

0.800

0.663

0.834

0.794

0.728

0.793

0.080

0.077

0.105

0.143

0.131

0.109

0.042

4.999***
人际关系应对1年以下

1-2年

2-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93

107

40

34

37

45

356

2.155

2.271

2.370

2.035

2.508

2.071

2.229

0.757

0.793

0.593

0.635

0.817

0.764

0.756

0.079

0.077

0.094

0.109

0.134

0.114

0.040

4.317*
工作压力1年以下

1-2年

2-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93

107

40

34

37

45

356

2.677

2.801

2.780

2.634

2.890

2.419

2.711

0.588

0.609

0.463

0.612

0.688

0.636

0.612

0.061

0.059

0.073

0.105

0.113

0.095

0.032

3.51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对工作压力在参加工作年限因素上的差异再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具体见表3.9:

表3.9工作压力在参加工作年限上的差异比较的事后多重检验分析表

维度 受教育程度 受教育程度 均值差 标准误 F
公司机制与办事风格 1-2年

3-5年

5-10年

1年以下

10年以上

10年以上

10年以上

0.285*

0.547*

0.540*

0.498*

0.119

0.149

0.190

0.186

0.017

0.000

0.005

0.008

职业发展1年以下

1-2年

2-3年

5-10年

3-5年

10年以上

3-5年

10年以上

3-5年

10年以上

3-5年

10年以上

0.589*

0.960*

0.389*

0.760*

0.534*

0.905*

0.518*

0.889*

0.177

0.160

0.174

0.157

0.206

0.192

0.210

0.196

0.001

0.000

0.026

0.000

0.010

0.000

0.014

0.000

员工职能压力1年以下

1-2年

2-3年

5-10年

3-5年

10年以上

3-5年

10年以上

3-5年

10年以上

3-5年

10年以上

0.325*

0.355*

0.453*

0.483*

0.537*

0.567*

0.565*

0.595*

0.155

0.140

0.152

0.137

0.180

0.168

0.183

0.171

0.036

0.012

0.003

0.000

0.003

0.001

0.002

0.001

人际关系应对5-10年1年以下

3-5年

10年以上

0.353*

0.473*

0.473*

0.145

0.178

0.166

0.016

0.008

0.009

工作压力10年以上1年以下

1-2年

2-3年

5-10年

-0.258*

-0.381*

-0.361*

-0.470*

0.109

0.107

0.131

0.134

0.019

0.000

0.006

0.000

 4 该公司的现状分析

  4.1销售人员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状况

家用电器的销售人员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个人和环境因素会给销售人员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影响,家电产品的销售人员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员工的生活质量,甚至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员工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职员们工作的生活经验也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积累,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员自身对压力管理的问题更加上心,在各大企业中已经开始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对压力管理进行更深层次的定义和制定,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加,对于公司的职员来说,提高任务目标是现在各个企业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因此职员的工作压力并没有得到改善[18],竞争越大,压力管理的效果较之前相比减弱,需要更快的制定出与时俱进的压力管理策略。

 4.2 员工缺乏压力管理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企业的员工在了解自身工作压力的前提下,也进行了简单的压力舒缓,例如散步、唱歌、喝酒、倾诉、抱怨等等平常习惯性缓解压力的方法,也有些人明确知道自己工作压力,并且也知道缓解工作压力重要的前提下,让时间慢慢流逝将压力意识淡忘,或者不去直接面对压力和不想办法处理当前的压力,选择将压力暂时性遗忘。这样只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舒缓自身,但一点不是最好的办法去解决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压力管理或者是通过企业的帮助缓解自己的压力以及不良情绪。

 4.3企业开展压力管理服务工作的缺乏

家电企业中,在不同工种的共同作用下,家电销售员工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对销售员工的要求也逐渐增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使销售员工产生工作倦怠,导致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不良情绪产生、影响家庭生活等,这些不良反应也会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影响到企业的业绩。由上文的压力问卷调查可以看出,该公司存在着员工个人没有进行积极的压力情绪管理,企业本身也很少开展相关的工作及服务,造成对员工工作压力情况的忽视等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尽快解决,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影响企业的发展。

 5 对策及建议

  5.1组织层面

  5.1.1倡导人本化管理

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工作会令人感到身心愉快,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不仅有利于缓解员工的压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绩效。并且还要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把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即实现了员工的个人理想,也推动了组织的发展[19]。

 5.1.2专业知识技能培养

企业应注重对人才的培养,竭力为优秀员工提供更好的培训机会,部门内部应不定时进行新的知识技能培训,鼓励员工时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可以开展专业知识技能交流会,让掌握不同技术的员工有机会相互学习,融会贯通,从而成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所用[20]。

 5.1.3建立沟通机制

领导要及时和员工进行沟通,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员工的需求,及时满足员工的要求。组织应定期举行员工部门会议、信息技术交流会了解员工工作情况,定期通报工作人员的工作,明确提出建议和要求的意见,向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报告整理,在规定时间内以公开栏等信息的形式处理反馈给员工。

5.2个人层面

  5.2.1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员工个人应该系统的学习制定职业生涯的方法,前提是充分了解自身特点及兴趣,结合其自身情况设计针对性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方案,对日后的工作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做出详细方案,充分考虑到突发事件的发生,避免突发性压力源。有计划、有目标的工作会使员工有工作的动力,计划性的工作也会缓解员工工作压力。

 5.2.2提升个人工作胜任力

员工应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工作期间记录并整理个人工作记录,积累工作经验,工作之余也应该多参加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同事聚会时也要向经验丰富的员工及时讨教,学习其处理问题的方法,不断学习,使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5.2.3提升个人人际关系

员工在工作中应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对上司应保持谦逊、尊敬的态度;对下属则要多关心、帮助,使下属感到受到尊重,会激发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对同事应真诚、乐于助人。除此之外员工还应掌握一些人际沟通技巧,对人讲话时应该态度诚恳、眼神坚定,避免夸夸其谈;如果是对上级谈话,把握适当的沟通时间和方式,做到言语清晰明了,明确沟通目的,拒绝闲聊浪费时间等,来加强自己的沟通能力。

结 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工作压力以及工作压力源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同时了解到国内外关于工作压力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相关理论的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沈阳吉顺瑞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员工的工作压力现状,差异分析结果则表示性别、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工作压力的水平。对于沈阳吉顺瑞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下,该公司主要存在的问题分为组织层面和员工个人层面,组织层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以及晋升无规划、不够注重员工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等问题;员工个人层面则为其缺乏对个人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自身沟通能力有待提升等,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均在已提出,希望企业能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员工职业压力。

本文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研究工具上只采用了单一的问卷调查工具;有关于工作压力水平与学历、年龄以及工作年限之间的差异分析有待更深入的分析;提出的对策及建议也不够系统全面,需要实践的反馈和修改。最后,笔者认为企业应注重以人为本,只有真正以人为本的企业才会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注重于经济效益,忽视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的存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员工有强烈的归属感,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员工个人绩效从而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完成企业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战略规划,稳居行业主力军的位置。

 参考文献

[1] 文瑞.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员工压力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 彭琛. A公司压力管理应对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

[3] 徐梅. 压力管理理论与我国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管理实践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

[4] 李小聪. 基于职业发展的员工压力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7.

[5] 刘玉新.工作压力和生活[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45-246

[6] 王国强. 如何减轻工作压力[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5-236

[7] 石林. 职业压力与应对[M], 第1版.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9:120-133

[8] 许小东, 孟晓斌. 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 第1版.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4.7:6-23

[9] 李中海, 廖建桥. 现代企业中的工作压力管理[J]. 工业工程, 2015,4(04):11-15

[10] 黄国荣. 企业工作压力研究综述[J]. 企业导报, 2015(11) :166-167

[11] 李峥, 王垒. 关于工作压力的研究[J]. 人力资源开发, 2018(03) :41-42

[12] 黎江. 企事业单位员工工作压力及管理的实证研究[D]. 南京: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 2006

[13] 许小东, 孟晓斌. 工作压力:应对与管理[M].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4.7:6-23

[14] 贺广明. 中国企业压力管理现状和对策思考[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10) :4-9

[15] 方国钰. 职业压力与安全[A].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 2007:11

[16] 王建设. 以战略眼光关注职业压力[N]. 中国电力报, 2015-11-16(008)

[17] 栗继祖. 职业压力对安全与健康的危害[J]. 现代职业安全, 2014(11) :138-139

[18] 郭美红. 工作压力对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 四川: 四川师范大学大学, 2018

[19] 谢媛.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工作心理脱离与情绪衰竭的关系研究[D].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 2016

[20] 蒋宁.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述评[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11(10) :57-59

 致 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老师。老师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若没有老师至始至终不厌其烦的提醒我、教导我、解答我的疑惑,我想我不能如此轻松的克服困难,最终完成毕业设计,在这里,我向李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以及最衷心的感谢!

其次还要感谢酒店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各位授课老师,感谢四年来他们的诲人不倦的学术精神以及谆谆教诲,你们的帮助我将永记于心。当然我还要感谢与我四年朝夕相处的同学们以及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总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引方向。最后感谢我的父母,给予我生命并竭尽全力给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论文评阅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进行评阅并参加我的论文答辩。旅途才刚刚开始,带着大学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幸运,带着爱与感恩,一路前行。

销售人员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状况

销售人员面临较高的工作压力状况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6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971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6月16日
Next 2023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