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如今,随着网络视频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视频制作的门槛不断降低,大量的微电影作品涌入市场。“人人皆为自媒体”的时代让普通人都能实现导演梦,但同时也容易导致视频内容的良莠不齐,且同质化竞争严重。若想从众多原创视频中脱颖而出,便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质量,从创意脚本的编辑到镜头情节再到视频背后需要深挖的意义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所以微电影《BLUE》(becauseloveyoueveryday)不仅在题目上别出心裁一语双关,更是在剧情结构上做了一次大胆的创新,利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通过虚拟现实的多次转换、突出“置换人生”的概念,环环嵌套,不断反转,给人以新奇的视觉体验。
本文便是对微电影《BLUE》的作品说明,将从微电影的概述、创作构思、技术呈现以及对市面上具有一定成绩的微电影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最终对作品的创新之处以及不足做以总结。
关键词:置换人生; 心理蒙太奇; 微电影
引言
在信息传播的这条道路上,人类走过了语音时代、文字时代、图片时代以及视频时代。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不断更迭,信息传播的成本和门槛也在不断的降低。视频内容生产模式由之前的以“PGC”(专业内容生产模式)为主,升级到如今“PGC+UGC”(由专业内容生产和用户创造内容生产)相结合的模式。用户创造的内容日益增多,其门类也在不断增加。大到电影、影视剧作品,小到微电影、短视频、vlog……“人人皆为自媒体”的趋势也变得越来越明显。这也使得微电影制作越来越大众化,每个人都能轻松实现自己的“导演梦”。
微电影,也叫微型电影,又称作微影,具有互动性、娱乐性、开放性以及门槛低,制作周期短等特点,大多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息状态下观看。微电影类型丰富多样、用途广泛,其时长大多在30-60分钟之内,但也不乏存在“微(超短)时(30-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的视频短片。这种时长与制作周期均短的短时微电影则为本次毕业设计的着重研究对象。
微电影的首次尝试可以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邀请了八位世界级的导演,推出了八部具有个人风格的视频短片,而香港导演吴世贤拍摄的11分钟电影《汽车44号》也被视为国内微电影的原声火焰。2010年底,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真正的让微电影风暴“一触即发”,从而开始微电影的迅猛发展。现如今,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和众多短视频的竞争之下,这种几分钟十几分钟时长的微电影的优势得以展现。这种微电影时长较短视频来说更长,足够的时长能够更完整的讲述故事,给予受众完整的视频观看体验,其背后所要展现的意义也更容易被受众所接受。其次,这种微电影具有完整的脚本剧情,所用的设备也更专业,视频的质量也更高。所以也更值得开展更深刻的研究。
1微电影《BLUE》的创作综述
1.1微电影《BLUE》的创作背景
安德烈·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指出:“电影的题材已经用尽了技术能够提供的一切手段,蒙太奇或画面风格上的变化已经很难让观众眼前一亮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应当重新建立,形式始终更必要、更灵活和更严格地受到题材的制约,我们今天重视的是题材本身,我们对题材要求日益严格,电影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剧作时代[1]。”
作为视频拍摄爱好者来说,在技术和设备均不能够为视频加分的情况下,便不得不选择在视频的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于是,大量的浏览优秀微电影作品是前期所必须要做的功课,从抖音短视频到哔哩哔哩再到微博,多平台的视频能够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创作者只有将多种思维方式融合,结合当代年轻人的理念与审美,才能创作出紧跟时代潮流的创意作品。
在视频创作初期,正处于疫情最严重的阶段,这也为电影拍摄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很多场景无法实现,创作一度陷入僵局。但该阶段所涌现出的众多“战疫情”记录片、微电影作品热度居高不下。其中微博热搜频频出现的“方舱医院备战高考、备战考研”的年轻人们引起了一波网友热议。同时也为本次微电影创作带来了新思路。《BLUE》作为青春励志微电影,何必非定义在校园,聚焦在传统思路中不同行业的年轻人努力的过程当中。青春励志更能在疫情中得以体现,在这段太阳未升起的日子里,众多的年轻力量从未放弃过寻找光明。同时,疫情时期一个网络热词“重启2020”也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网友纷纷表示希望2020能够重启,从而避免一些灾难发生。如何将努力的年轻人与网络热词相关联?于是便有了本次微电影创作的其中一大亮点——“盗梦空间、交换人生”。通过虚拟现实以及交换人生的概念,来呼应“重启2020”,串联出环环嵌套的视频架构。
1.2微电影《BLUE》的作品阐述
影片采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以及回环嵌套的逻辑体系,环环相扣,实现虚拟现实的不断交错。其题目的设计意在一语双关,“BLUE”既有忧郁的释义,亦是“because love youeveryday”的英文缩写。映射了当代年轻人在追梦路上不免会因遇到挫折和他人的反对而忧郁难过,但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是热爱与我们一起寻找光明。呼应“因为每天都爱你”,你=坚持和热爱,将年轻人的坚持和热爱具像化。同时,“你”也采用了一定的留白手法,受众可以赋予它新的涵义,体现创新思维。
影片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背景介绍,由第三人称视角开启,通过一条“神秘人”的微信开启视频,屏幕里介绍了疫情期间的现状、空荡的街道,无人的闹市区,最终以延时呼应主题:在太阳未升起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寻找光明。在此处选择的延时也与主题很好的呼应,视频中某日清晨,朝阳微微露出,本应是个晴朗之日,但一片乌云毫无征兆的席卷来,使天色变得阴暗了起来,与主题内容完美呼应,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更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
图1.1 使用延时摄影突出视频主题
第二阶段进入女主故事线,女生设定为大学应届毕业生,在工作和考研中选择了考研,但在考研的过程中并没有一帆风顺,在女生作出考研这一决定的时候利用梦境和现实的交叉制造周围人反对的情节冲突,与现实父母支持的态度形成对比,以突出女主心里潜意识中对这一决定的担忧,也反映现实中一些对工作和考研保有偏见思想的父母。在决定考研后,女生依然面对着很多压力,来自朋友、来自学校,她发现自己不断的在拒绝朋友的邀请、班长和老师也在不断催她上交文件、和她一起考研的朋友发微信告诉她自己放弃了……当冲突达到了女生的承受临界值时,她看着朋友圈里大家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始羡慕起了别人的人生,萌生了放弃考研,置换人生的想法。没想到,写在便利贴上的一个小想法,就真的让她置换了另外一种人生。于是开启了微电影情节的第三阶段,女主换了一种人生,在这段新人生里,她置换了性别,书桌上再也没有成摞的参考书,这个人生里没有学习,她开心的去体验这段时间她想做但又不能做的事。打开电脑,进入游戏世界,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但正当她玩的入迷时,弹窗出现,体验人生结束了,接下来她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新人生,但要失去一切成绩,或者返回自己的人生继续为梦想而努力。在思绪过后她有了答案,20多岁的年纪,只有努力坚持,才能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于是她回到书桌,拿起那张让她置换人生的便利贴,希望自己能够回到自己的人生。由此开启影片的第四部分,女生回到了自己的人生,她再也不羡慕别人,每天努力学习,这时镜头从ipad中拉出,让受众恍然大悟,自己刚刚一直是在电子设备所呈现的视频当中。这时画面中放入了一张研究生录取证书,女生关了ipad,关了灯光,升华主题,在忧郁黑暗的日子里,热爱会带我们寻找光明,因为每天都爱“你”。
1.3微电影《BLUE》想要传达的理念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高考推迟、停工停产、线上毕业……很多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人们失去了方向。该作品想要通过简短的5分钟时间来讲述在这种特殊环境下遇到挫折的年轻人在经历过梦境与现实的转换以及人生交换后坚定自己的选择而取得成绩的故事。镜头对准生活中的普通人,用最普通人的故事映射到众多不懈奋斗的年轻人,每一个普通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让岁月变得熠熠生辉。通过影片希望能够让年轻人停下脚步思考方向,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必羡慕他人。就像题目想要传达的:“becauseloveyoueveryday”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无论遇到多少挫折,但只要坚持自己所热爱的,便一定能够实现目标,得到理想人生。
2微电影《BLUE》的技术呈现
2.1运用心理蒙太奇烘托人物心理
本片运用来心理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虚拟现实时空交错的叙事关系,通过镜头的组接和音画的有机结合,直接且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表现出主人公的梦境、幻觉、遐想等潜意识活动。何梦雪在《浅议〈盗梦空间〉中蒙太奇的运用》一文中曾分析了电影《盗梦空间》对心理蒙太奇的运用。电影《盗梦空间》所使用的叙述方式是通过一个具有物理时间概念的梦转换成一个没有尽头的梦境,通过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法,使受众在观影的时候不断在梦境和现实中来回穿梭,使影片跌宕起伏,充满悬念[1]。主角柯布用陀螺确定自己不在梦境中后, 他的大女儿和小儿子打电话给他, 在女儿和儿子说话的时候, 画面展现的是孩子在海边玩耍的镜头, 当女儿问到妈妈如何时, 画面展现的是柯布妻子的脸部特写。这些镜头都是柯布的回忆, 运用心理蒙太奇来展示他的内心世界——对孩子与妻子深深的想念。
而微电影《BLUE》便是通过心理蒙太奇的手法让女主在虚拟与现实中不断切换,通过梦境中父母与周围人的反对,与现实父母的支持态度形成冲突,以突出女主心理的不安与担忧。反映现实中许多考研党在选择阶段所面临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2.2 灵活运用音轨强化影片氛围
声音作为微电影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因素,无论是音乐对微电影情节的衬托,还是配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北京电影学院孙畅在《论音乐在电影叙事系统中的三重功能》一文中,通过对《沉默的羔羊》、《霸王别姬》等影片配乐的研究,详尽的分析了音乐在影片中深化主题、渲染气氛、激发联想的作用。所以一部好的影片一定少不了恰当的配乐,在微电影《BLUE》中,也不乏利用配乐来让影片锦上添花。在背景叙述的时候选用节奏较慢的纯音乐,在不干扰视频内容的同时,还烘托了疫情下不同于往常的氛围。而在主角意识到只有坚持热爱的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人生时,选用较为“燃”的,鼓点节奏强的音乐,来突出主角的励志。
除了音乐的运用,微电影《BLUE》的配音工作也请了播音专业的同学进行配音,达到更好的剧情代入性效果。其次,多处运用了声画分离的技巧强化影片氛围。例如片头背景介绍,选用各地新闻口播的音轨叠轨,声画分离,营造一个紧张的气氛,突出疫情的严重。该手法在女主梦境中不被父母支持时也有用到,将多种负面声音叠轨混剪,看似杂乱,但很好的帮助镜头传递主人公面对压力时的压迫情绪。
图 2.1 运用多个新闻主播的口播进行叠轨混剪,突出时下事态严重
2.3 控制镜头时长调整影片节奏
对于微电影的后期剪辑工作来说,镜头时长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镜头的长短能够直接影响到视频的整体效果。王洪祥在《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的处理》一文中表示:“对于视频制作来说,后期的剪辑工作能够使视频整体质量得到更好的提高,能够使作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对镜头时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根据作品的风格、观众的收视需要以及作品本身的节奏这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使三者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确保作品质量能够得到提升,情感能够准确表达,给观众带来更舒适的观影体验[1]。”
在微电影《BLUE》的前期构思中就已经注重了镜头时长这一问题,在脚本设计中对分镜头的时长处理,不仅仅有长镜头用来叙事,也有多个较为短的镜头连接带动节奏,例如在表现女主日复一日努力学习的阶段,便选用了多个时长为1-2s的镜头,配以快节奏的音乐,通过镜头的切换以及配乐的烘托,传递主角的热血。而在开头和结尾,便选用了长镜头叙事,且运用了留白的叙述手法,让受众能够有时间进行无尽的遐想。通过长短镜头的交替变化,能够使影片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好的传递给受众。
3 微电影《BLUE》的创作反思
3.1当前市场上优秀微电影作品分析
3. 1.1《啥是佩奇》——会讲故事的广告片
2019年1月,一则微电影广告《啥是佩奇》刷屏网络,全片运用了偏暗的灰黑色调为主要色彩,将镜头对焦于乡下,选取一位留守老爷爷作为主角,通过后期色彩的渲染,更好的塑造了主人公常年孤单生活留守乡村的形象,从一开始,便能引起受众的共情,潜移默化的将受众带入影片故事情境。
图 3.1 啥是佩奇电影截图
其次,该片在故事情节上也颇有用心,跌宕起伏的情节让受众充分体验故事情节,并且情绪也能随着主人公的所见所感而起伏变化,形成沉浸式体验,这样的故事架构能够让受众的情感体验随着故事的一波三折而最终达到一个情感满足。例如:在主人公爷爷为了满足孙子想要的“佩奇”四处打听时,他经历了查字典、去村里用广播征求答案、去问其他的村民等等。有的人告诉他佩奇是某平台网红、是护发素、是某一个叫张佩奇的人、是一种棋类……每当答案呼之欲出,剧情的转折却又让人陷入迷茫。经过九次失败的求助,老人终于从“老三”媳妇口中得知佩奇原来是一只长得像鼓风机的猪。经过一次次的制作,最终老人用鼓风机制作了一个特殊的佩奇送给孙子,送上老人对晚辈的一份“混搭”的爱。而当老人费尽心力的终于制作出了孙子想要的“佩奇”, 儿子却来电说自己不回来了。春节当天,热闹的氛围与孤单的老人形成强烈对比,看着镜头里老人孤单落寞的身影,也引得无数网友感到揪心。
图3.2 在得知儿子不回来后老人落寞背影
在大家觉得影片就要这样以悲情结尾的时候,剧情进行了又一次反转。儿子开车出现在镜头中,准备接老人去城里过年。到了城里,孤单的老人终于能将亲手做的佩奇送给孙子,也迎来了该片最大的反转——老人一家去电影院看小猪佩奇大电影,直到这一幕才让受众反应过来这原来是一则广告,很多人纷纷表示:笑中带泪的看完了这部影片。这部影片最让人沉浸其中不仅仅是镜头色彩剪辑手法等因素,最重要的是剧情的多次冲突,在不断的反转冲突中达到情感的强烈共鸣。在观看这则微电影的时候没有广告植入也没有硬性宣传,但结尾的“神反转”却让很多人都记住了即将上映的《小猪佩奇过大年》这部电影。
艺术来源于生活,该影片只用了短短的8分钟,没有明星出演也没有花哨的剪辑手法,却能通过最简单的故事讲述,将一位老人对晚辈的爱融入其中,也反应了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现状,在临近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引起众多网友的情感共鸣。虽然影片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其所要宣传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的上映信息等核心要素,但通过走心的故事讲述手法让“佩奇”刷屏于网络,成为了当时的舆论热点,既赢得了受众的心理认同,又达到了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3. 1.2《三分钟》——手机也能拍大片
2018年春节之际,陈可辛导演与其团队推出微电影《三分钟》,讲述了春节期间一位普通的列车员只能通过列车到站的三分钟与孩子相聚的故事。该电影一经上市,便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热议话题除了那些在春节之际无法与家人团圆的情感共鸣外,更多的是因为陈可辛导演是使用iphoneX完成拍摄。这一举动冲击了大众对传统“微电影”、“导演”的固有印象,原来手机也能拍大片的观念不断发酵。陈可辛导演通过这部影片不仅为苹果手机品牌进行了软宣传,更是让更多普通人都能拿起身边简单的拍摄工具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
图3.3 电影《三分钟》宣传海报
对于此次拍摄,陈可辛导演在采访中表示:“使用iPhoneX拍摄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同记者谈到,在电影的叙事过程中,灯光是一个可以帮助讲述电影故事并且建立起人物性格的一项工具,而iPhoneX的人像光效就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通过舞台光、摄影室光等多种光效的切换运用,能够表达出很多种不同的情绪。除此之外,iPhoneX对于很多必须通过后期剪辑才能实现的效果,例如:慢动作拍摄、延时摄影等,都能即刻呈现出效果。
3.2微电影《BLUE》的创新与突破
本次微电影制作的过程中也尝试了一些创新与突破,从前期构思,想法上的创新。结合了多平台不同特色的视频,着重引入“盗梦空间”、“置换人生”的概念,推翻普通叙事逻辑,跳脱固有的青春励志微电影的思维,与现实相结合。利用虚拟现实的多重转化制造影片矛盾,表现主角的心理活动。
其次,在拍摄手段上也有着一定的突破,本次微电影的拍摄主要以固定镜头为主,固定镜头具有稳定的视点,所拍摄的内容主体清晰,结合后期对固定镜头的编排处理,能够深入角色内心,使观众对主角的心理状态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运动镜头与固定镜头形成动静对比,使剧情节奏具有起伏,更具观赏性。在拍摄完成后,后期剪辑时也进行了剪辑手法的创新,灵活运用AE与PR等多个软件,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结合,更好的发挥不同软件在不同领域所展现出来的长处,给予受众在视觉上的冲击,得到有更好的沉浸式体验。
图 3.4 使用AE制作微电影片头
在剪辑过程中,使用更改视频片段整体速率以及时间重映射两种方式实现
对视频速度的编辑。传统的直接更改视频播放速度更适合于延时摄影等不需要速度起伏的状况中。而时间重映射能够通过对视频每一帧的速率进行曲线式更改,相比传统直接更改视频整体速率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让被编辑的视频实现更平滑的速度变化,增强了受众的观感体验。
图 3.5 使用时间重映射更改视频速率
最后,本次微电影制作本身对于笔者就是一次自身的突破,全程自拍自导自演自制作,将全部精力都投入至这一部5分钟的微电影中,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次创作思维的创新,更是对于自身能力的突破。
3.3微电影《BLUE》的不足之处
在微电影《BLUE》的创作过程中,前期筹备阶段便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年初,疫情席卷全国,人员无法聚集,很多场景无法拍摄实现,这就导致很多创意无法实施。最初《BLUE》定义为青春校园类微电影,但学生脱离了学校便缺少了故事性,因此不得不更改脚本思路。经过多次修改,无奈最终定稿的剧情略显单薄。
其次在演员的选择上也很困难,疫情的大背景下,很多客观因素都无法支持微电影的顺利拍摄,没有高质量的演员,也没有多余的人手和设备,故微电影《BLUE》几乎成了一部自编自导自演自制作的微电影。很多瑕疵不可避免。
最后,微电影《BLUE》是笔者对微电影创作的首次尝试,在毫无经验且客观条件无法满足想法的情况下,最后的成片一定会受到质量上的影响,优秀的电影制作终究是团队合作的成果,个人的能力着实有限,虽然影片会表现出专业性上的不足,但就笔者个人来说,本次创作也是倾尽了个人的全部力量来完成作品。同时,这次的经验也让笔者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专业性与团队配合的重要性。有了本次的宝贵经验再加上未来的不断尝试与探索,相信未来一定会保持在影视制作方面的热情,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更好的用镜头讲述生活中的故事。
参考文献
[1]郭青, 徐青青, 宋惠敏. 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传播力研究,2019.
[2]吴剑雄. “互联网+”时代下微电影的良性发展及措施[J].传媒论坛,2016.
[3]涂聪. 中国微电影海外传播现状调研[D].浙江工业大学,2018.
[4] 李建强, 童加勃. 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02.
[5] 陈勤, 朱晓军. 大学微电影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08.
[6] 崔兆倩. 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 新闻爱好者,2012.
[7] 李奇峰, 孙鹏翔. 微电影大导演:微电影拍摄与制作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8]吴树青. 微电影拍摄制作技巧及未来发展前景[J].新闻研究导刊,2019.
[9]危玉然. 微电影剧本构思与创作技巧浅谈[J].传播力研究,2019.
[10]李志方. 论新世纪微电影创作的叙事策略与镜语表意[J].西部广播电视,2019.
[11]刘光英, 王会文. 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
[12]郭霁瑶. 青春校园题材微电影人物塑造的研究——以微电影《发声》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9.
[13]钟大鹏. 微电影风格化创意结构与镜头剪辑创新研究[J].电影评介,2018.
[14]司博文. 大学生自制微电影与校园文化传播研究[J].现代交际,2018.
[15]郄晓兴. “二更视频”微纪录片的叙事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6]安德烈·巴赞. 电影是什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17]何梦雪. 浅议电影《盗梦空间》中蒙太奇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9.
[18]王洪祥. 视频后期剪辑制作中镜头时长的处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9.
[19]孙畅. 论音乐在电影叙事系统中的三重功能[J].新闻研究导刊,2020.
[20]田梓琛. 小成本科幻片“回环嵌套”叙事结构探析——以微电影《囚》为例[D].西北大学,2019.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值此毕业设计完成之际,谨向一直一来关心、帮助和支持我的老师、同学和家人奉上我最诚挚的感谢。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本次毕业设计是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无论是毕业设计的选题、内容框架的确定、还是最终的作品说明,两位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与建议。在大学四年期间,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上,两位老师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都使我受益匪浅,在此向我尊敬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这四年来所有教过我课程的老师们,感谢给了我很多照顾的我的班主任尹嵩老师,感谢记者团编辑部里的每一位老师,无论是专业课老师还是其他课程的老师,都要对你们说一声:“辛苦啦!”。
大学四年的时光是有限的,人生的旅途是无限的,希望我们都能抓住属于自己的时光,人生有梦,各自精彩!2016年9月——2020年6月这一段时光注定难忘,感谢!感恩!
最后,感谢评阅论文和答辩委员会的各位老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来审阅论文,提出指导意见。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