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1.1研究背景
XXXxxxx报告提出XXX进入了XXX,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国发(2014)46号文件提出要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科学谋划健身休闲项目的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公园绿地等公共区域,提高城市空地的使用率。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社区健身休闲设施,打造健身服务综合体,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目标在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同年,xxx、xxxx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着重强调了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普及健身休闲运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体育公园建设,2017年对已建成的体育公园提供设施补助高达100万。
在xxxXXXXXX思想的指导下,国家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活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抓好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组织、设施、活动、赛事、指导、文化“六个身边”工程;大力推动“五个一”建设工程,即:每个区域拥有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保障“五个一”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发展体育公园作为发展我国健身休闲行业的重要举措,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是增强人民体质、发展体育运动,落实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举措。
截止2014年,我国体育公园的数量已经达到1662个[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Z].2014],预计2020年,体育公园的数量会成倍增长。我国体育公园在数量及规模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活动场地逐渐多样,体育公园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目前,国家大力强调要加强对体育公园,体育场馆的管理考核评估,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估标准和评价指标,因此研究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乃当务之急。
1.2研究的意义
1.2.1理论意义
本文从体育、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等多学科的视角,对体育公园的概念和功能进行剖析和解读,通过研究在融合现有部分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出较为完善且可推广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为提升体育公园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际意义
(1)为相关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研究的体育公园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体育公园的管理内容及其他相关性指标进行确定,能够为相关建设及管理部门投资或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为管理部门提供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和工具。
目前各级管理部门虽都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强调要加强对体育公园、体育场馆进行考核评估,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具体评估标准,因此构建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以期为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评价手段和工具。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国内体育公园相关研究
体育公园是城镇化发展的产物,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城市公园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公园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分化,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主题公园——体育公园,其发展理念就是将普通园林和健康运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专门为人民群众的体育运动服务。国内学者主要对体育公园的概念、特点、分类、规划设计、管理运营、与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3.1.1关于体育公园概念的研究
体育公园是以体育为主题,孕育于现代城市公园之中的特色公园,国内体育公园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982年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一书,“体育公园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公园,既有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有较充分的绿化布置。主要作用于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比赛和供运动员及群众休息游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建司.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规范[M].北京,巾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在1999年,我国建设部城建司根据当时全国城市公园的调查情况,将体育公园定义为“以突出开展体育活动,如游泳、划船、球类、体操等为主的公园”。2002年国家出台了新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体育公园划分为专类公园,即在大面积园林绿地中设置体育场馆,以供市民进行体育锻炼、游览休憩或体育竞技比赛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对体育公园的定义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定义的变迁体现了体育公园发展的变迁,也体现我国职能部门逐渐把握了体育公园的特质。
很多学者也在不断对体育公园的内涵进行充实,如董海军等在其撰写的著作中对体育公园的内涵和功能进行了全面的解释,认为体育公园是指在城市行政区划领域范围内,体现城市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生态、卫生等标志性、功能性,以体育为特色,服务全民健身活动为目的,充分利用公园的绿色空间,集体育运动、康体健美、娱乐休闲、观光旅游、生态保护和体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的活动场所[董海军,倪伟,俞峰.上海市体脊公园发展现状及建议[J].体育科研,2011]。付群等人则另辟蹊径提出生态体育园的概念,强调要以“人-体育-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和谐发展为前提”[付群,彭惠雯,陈肖丽.基于价值工程理论视角的生态体育园园区功能设计与价值实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03):210-214+217.]。
综上所述,体育公园不仅具备城市公园的所有条件,更有别于一般的综合性的体育场馆。有充足的绿地使其区别于综合性的体育场馆,同时具备突出的运动功能,使其区别于一般公园。所以体育公园应该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特征:(1)以体育为主题;(2)体育配套设施完善;(3)利于长期开展体育锻炼[孙福林.体育公园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因此,本研究综合各位学者的理解后对体育公园进行定义为:体育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绿化与运动场地相融、人—体育—环境和谐共生,适宜人们进行体育休闲、运动、健身、娱乐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园区或场所。
1.3.1.2关于体育公园分类的研究
对体育公园进行科学的分类非常可行:有助于认识体育公园的价值,明确体育公园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有助于进行科学的管理,为体育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理论指导,其作用显而易见。体育公园的类型划分大体有五种:(1)按照性质和功能划分,一种是为承接大型赛事而修建的体育公园另一种是为大众健身而修建的体育中心[史兵.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8):3-24.]。(2)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从小到大可以分为社区型、县域型、市域型、地域型体育公园圈四大类;(3)按园区规模划分,体育公园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类型;(4)按资源属性划分,可以分为公益性、经营性体和准公益性体育公园;(5)按经营方式划分,可以分为XX兴办型、企业自营型和政企合营型体育公园。除了以上五种类型划分,还可以按照运动项目来进行划分,例如高尔夫体育公园,赛车体育公园,滑板体育公园等,除此以外,欧X家还有一些以极限运动为主的体育公园。
整体来说,国内学者对体育公园分类的研究已经比较全面细致了,为我国体育公园的类型划分提供了依据。
1.3.1.3关于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的研究
规划设计是所有建造设施的重要环节,通过在知网上进行文献搜索发现,在所有关于体育公园的研究中,规划设计部分占有较大比重。研究学者也不仅仅局限于体育方向,还涉及园艺、景观、城市建筑等方向。张晓玲在《基于生态需求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脉络》中强调,不同城市体育公园的景观区域和健身区域的划分是不同的,但是都需要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和生态需求[张晓玲,景慎好.基于生态需求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脉络[J].中国园[11]林,2013(5):63-66.]。在《娄底市体育公园景观设计》一文中,作者以娄底为例详细的介绍了体育公园的景观设计和总体布局,并强调在设计中要围绕地方特色文化和功能需求[刘凡祯,胡希军等.娄底市体育公园景观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3-96.]。在《现代体育公园规划初探》一文中作者强调体育公园从选址、空间规划到功能分区每一步设计都要体现美学观点,包括传统美学、杜威的实用主义美学、体育场馆的建筑美学、体育公园的环境美学等来进行设计[颜玉璞.现代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总体来看,对于体育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比较热门。但是目前进行的案例研究对象大多是在已经建成的体育公园中进行探讨,对于体育公园建设的可行性指导依据不多;同时在文献中可以看出规划设计的重点是体育公园本身,较少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这意味着今后的研究者在未来体育公园的发展中要以人为本,切实满足群众对体育公园的整体需求,充分发挥体育公园对全民健身的作用。
1.3.1.4关于体育公园建设、管理与运营的研究
体育公园的建设涉及选址、空间规划、功能分区。姚德利等在其《初探聊城体育公园健身运营与管理》一文中,对国内外的体育公园开放运营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应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到体育公园的投资建设,使体育公园投资结构多元化;在管理上,成立专门的体育公园法人公司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是[姚德利,杜泽超.初探聊城市体育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13):116-117],利用体育公园的区位优势,围绕体育服务、休闲娱乐、康复医疗、生态旅游等进行多角度开发。以长沙市体育公园为例,其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内部企业和企业管理模式这三种,经营方式主要包括自主经营、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这三类,虽然整体来说市场运行状况基本良好,但是在管理运营中最大的困惑还是在于体育公园本身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之间的冲突。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思路,私人投资的体育公园是以盈利为目的,拥有所有权的XX是以公益为目的,但是在公益的前提下也需要盈利,否则很难自负盈亏。所以如何找到平衡点,使体育公园的盈利性和公益性均衡发展是发展体育公园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目前对于该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少,且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共服务领域,单独以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成果较少。
1.3.1.5关于体育公园评价的的研究
当前,我国对体育公园的规范标准和评价体系方向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体育公园评价”为关键词在知网上进行搜索,出现35条结果,主要围绕体育公园的使用后评价和体育公园环境景观评价这两个方向。
“使用后评价”称为“POE”,是在建筑建造和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建筑进行系统的严格评价过程。徐伟伟在《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估研究初探》一文中将评价因素分为环境品质、建筑及设施、景观打造(包括水体景观和植物景观)三个方面,22个具体的评价指标[徐伟伟.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估研究初探[D].浙江大学,2012.];姜莎莎则围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公园的使用者要领、物质环境要领及其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全方位的解析,将公园的评价要素分为区位、功能分区、自然要素、人工要素、活动空间、管理和综合品质这7大类;刘欣在《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闵行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一文中从闵行体育公园园区管理和建设质量、闵行体育公园水文水质、周边绿化程度、建材配置、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相关环境设施这六项要素对闵行体育公园实行综合评估[刘欣.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闵行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3.];余卓璠在《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城市体育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以重庆市为例》一文从老年人这一群体出发,从活动空间、景观要素、体育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维护五方面进行使用后评价[余卓璠.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城市体育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8.];
王誉茜在《苏南地区10个体育公园环境景观评价与优化改善研究》一文中按照“空间-环境-行为”的三元结构进行划分,从区位建设条件、规划建设条件、体育设施建设、景观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这五个维度来构建体育公园环境景观评价指标,该评价指标共计84个[王誉茜.苏南地区10个体育公园环境景观评价与优化改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杜红玉则在《基于SBE法的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一文中采用自然风景质量评价方法(SBE法)对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进行评价时,采取对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的方法[杜红玉,张志颖,蓝悦,殷晓彤,包志毅.基于SBE法的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02):156-160+199.]
根据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对体育公园评价体系的研究不仅数量较少,评价内容中没有完全体现体育特色,还是拘于公园评价的框架。我国体育公园在发展过程中相关指标还不够完善,依据还不够全面细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只规定了一个方面,即体育公园的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但是运动设施等占比的相关指标还不完善。
1.3.2国外体育公园相关研究
国外体育公园的兴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纵观体育公园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古奥林匹克体育场到以X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为代表的现代体育公园,其发展轨迹清晰可循,在人类密集聚居区附近,通过对有限的自然环境空间的改造,为人类提供更为科学、专业、安全、舒适、符合人体运动的场所,形成了现代体育公园。现代体育公园既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理念,又能促进人类身心发展健康,而且国外在体育公园的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走在了我国的前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1.3.2.1X体育公园
X是发达国家的代表,X的体育公园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会根据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游园目的来设置体育内容,体现出明显的人文关怀。而且X早在1956年就明确规定了体育公园的服务半径和适宜用地规模,因此X的体育公园都布局紧凑,且园林设计能够与运动项目契合。赵丹在其硕士论文《关于X体育公园的研究》一文中从局部到整体比较详细的介绍了X体育公园,从公园的概况、公园的类型、公园的分布、规模及宗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另外还从场地设施,特色活动的项目设置及运行保障机制3个方面着手对X的体育公园的总体发展做了较为细致的硏究[赵丹.关于X体育公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提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X体育公园在项目设置中并没有太多传统的球场或田径场,而更多的是开展球类运动、战斗类游戏、攀岩、赛车等,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挑战性的新型运动,体现出X人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冒险精神一直渗透到X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管理方面,X体育公园对体育资源的管理很高效,在管理中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这对我国体育公园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1.3.2.2英国体育公园
英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曾经的海上强国世界霸主。英国体育公园不仅满足游人体育锻炼、体育保健和体育竞赛的要求,也为人们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英国的体育公园更像是以体育建筑为主,集体育、休闲于一体的休闲中心。英国公园往往面积很大,种植大面积的草坪,形成天然的绿茵场,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室外运动场地。以伦敦的摄政园为例,该公园主要是利用公园的公共空间资源设立体育器材,供大众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多与自然相结合。英国体育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规中矩与英国的国情相吻合。英国体育公园适时建设室内运动场所,开办体育俱乐部,并建设以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为主题的主题公园,提高了运动项目的丰富度与趣味性,提高使用率。体现了英国人保守矜持,恪守传统的显著性格特点。
1.3.2.3日本体育公园
日本体育公园主要是给大众提供健身服务的场所,日本称体育公园为运动公园,属于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对象,面向全市开放[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39-41.]。如日本山口市体育公园就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公园,公园内环境优美,树木葱茏、繁华似锦,绿草成茵,有各种花卉景区,深受民众喜爱。日本和X一样,都将体育公园纳入了本国公园分类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与X体育公园的规模指标相比,日本体育公园的服务半径和面积都较大一些,这与日本在公园中修建大量的体育场馆建筑有一定关系。因为日本和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所有在设施上和我国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体现了日本人性格的多面:开放与封闭的和谐一致。
总体来说,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体育公园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我国的体育公园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但就一些先进的发展理念来说,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比如在确定体育公园规模时,通过设置合理的服务半径、到达时间、面积系数等指标能保证便民利民;在设计活动内容时,注意研究当地居民的运动喜好,有的城市居民喜好球类运动,有的城市居民喜好水上运动,不一而足,因此不能千篇一律,要为不同使用者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体育公园;在选址、地形设计与特色景观营造方面,要十分注重结合场地现状与运动项目的特征,为人们提供多元化的运动体验。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是正确的科学的,对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国体育公园来说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1.3.3小结
综上所述,体育公园建设与发展是推动全民健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育事业前景光明,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如火如荼,正是我国体育公园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国内在体育公园概念、分类、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在体育公园的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方面还处于理论研究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相对薄弱,尤其是以管理为切入点来研究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尚不完善。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出台了《大型体育场馆综合运营管理综合评价体系》这一国家标准,但是在体育公园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还未出台针对体育公园管理的评价体系。基于此,对体育公园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不仅符合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也是为促进体育公园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2研究方法
2.2.1方法论
2.2.1.1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西方称之为最新管理理论,创始人卡斯特和卢森威认为人是管理系统的主体,管理系统由人、物、环境三因素构成。系统管理理论向社会提出了整体优化、合理组合、规划库存等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该理论主要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基于此,可以将体育公园的管理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成本-价值)系统,投入的是成本,产出的是效益。
2.2.1.2综合评价理论
综合评价是一项系统性和功能性相组合的模式,它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运用。其一般步骤为:确定被评价对象、明确评价目的、收集评价指标、收集评价指标的数据并作预处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评价模型、最后计算综合评价值并进行分类。围绕评价的目的与流程、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来源与处理、评价信息的集成和评价结果的运用等维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2.2.2具体方法
2.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广泛阅读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书籍、期刊论文等,为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献资料包括管理评价的专著,并利用互联网资源以“体育公园”、“体育公园评价”、“公园评价”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维普网、万方网等网站进行检索,查阅、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2.2.2特尔菲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查,专家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体育公园管理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体育公园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咨询问卷,邀请体育公园相关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管理人员共15名,在互相不见面的情况下,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在每次调查问卷之后,将结果和新一轮问卷反馈给被调查的专家,直到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以此来确定体育公园管理规范指标体系。
第一轮:向专家阐明针对体育公园管理评价的各项指标,请专家对各项指标进行评选打分,对打分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记录。
第二轮:在专家选评开始前对上轮专家咨询记录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参照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并向专家反馈上轮修改结果,专家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轮打分,如两次打分结论不同之处较多,则向专家问明原由。
在确定好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因子后,制作第一轮专家咨询表(见附录一),邀请15位专家参与咨询,专家咨询问卷中各指标选项设置分别为:很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个选项。专家咨询结束后对收回的专家咨询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时,本文对咨询表中五个选项分别赋值为:1、0.8、0.6、0.4、0.2以便定量分析。同时规定如果某一指标获得的平均分大于或等于0.6,则视为该指标通过专家检验,反之,则不能通过专家检验。本文运用SPSS软件对专家咨询数据做统计分析,计算咨询表的算数平均数和标准差。完成第一轮专家咨询后,整理咨询资料并分析统计结果,同时参考专家意见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依据修改结果调整形成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进行第二轮专家咨询,并向专家反馈上轮修改结果,第二轮咨询结束后重复第一轮的工作。
专家基本构成:从事体育管理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者、具有体育公园5年以上管理经验的工作人员以及体育局主管领导,专家组成员具体信息见表3-2。
表2-1专家构成情况表
基本情况 | 人数 | 合计 | |
性别 | |||
男 | 13 | ||
女 | 2 | ||
15 | |||
年龄 | |||
30岁以下 | |||
30-39岁 | 3 | ||
40-49岁 | 7 | ||
50-59岁 | 2 | ||
60岁以上 | 3 | ||
15 | |||
工作单位 | |||
湖南师范大学 | 7 | ||
湖南工业大学 | 2 | ||
长沙市体育局 | 2 | ||
体育公园管理部门 | 4 | ||
15 | |||
工作年限 | |||
5-9年 | 4 | ||
10-19年 | 5 | ||
20-29年 | 3 | ||
30年以上 | 3 | ||
15 |
表2-2问卷情况
第一轮问卷 | 第二轮问卷 | |
发出问卷 | 15 | 15 |
收回问卷 | 15 | 15 |
问卷回收率 | 100% | 100% |
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取决于专家咨询的可靠性。专家咨询的可靠性通常用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专家的权威程度、以及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1)专家的积极性
专家积极性一般通过两轮咨询问卷回收率来体现,回收率越高表明专家的积极性越高。
(2)专家的权威程度
专家的权威程度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指专家对指标的判断依据,二是专家对所有指标的熟悉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Cr为判断系数Ca与熟悉程度系数Cs的算术平均值。一般Cr≥0.7即表示可接受程度[姚鑫倩.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依据表3-4判断依据量化表和表3-3熟悉程度表,将回收的两轮专家咨询表的结果进行整理,Cr均大于0.7,因此,15位专家对本次研究具有较好的权威性,保证了咨询结果的可信度。具体见表3-5。
表2-3专家对问卷的熟悉档次表
熟悉程度 | 很熟悉 | 较熟悉 | 一般熟悉 | 不太熟悉 | 不熟悉 |
CS | 1.00 | 0.80 | 0.60 | 0.40 | 0.20 |
表2-4专家判断依据以及影响程度等级表
判断依据 | 对专家判断的影响程度Ca | ||
大 | 中 | 小 | |
理论分析 | 0.30 | 0.20 | 0.10 |
实践经验 | 0.50 | 0.40 | 0.30 |
参考国内外文献 | 0.10 | 0.10 | 0.10 |
直觉 | 0.10 | 0.10 | 0.10 |
合计 | 1.00 | 0.80 | 0.60 |
表2-5专家的权威程度
名称 | 判断系数 | 熟悉系数 | 权威系数 |
第一轮 | 0.85 | 0.91 | 0.88 |
第二轮 | 0.87 | 0.92 | 0.895 |
(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反映专家意见的民主集中程度,也是一项体现专家咨询结果可靠性程度的重要依据,通常是采用肯德尔和谐系数(w)和变异系数来测评的。肯德尔和谐系数(w)是反映全部专家对部分或全部的指标进行评分的一致程度,变异系数是反映专家对某项指标的协调程度,变异系数越趋于0,说明专家协调程度越高。
表2-6两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及其显著性检验
肯德尔和谐系数(w) | 卡方值(X2) | 自由度(df) | P值 | |
第一轮 | 0.233 | 154.208 | 29 | 0.00<0.01 |
第二轮 | 0.367 | 177.203 | 32 | 0.00<0.01 |
由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的结果显示,47项指标中的变异系数小于0.2的数量有30项,占比64%,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33,显著性检验P值=0.00<0.01,说明“专家对构建的体育公园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的全部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的一致性较高”的结果是可取的。由第二轮结果显示,修改后的所有50项指标中的变异系数小于0.2的有47项,所占94%,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67,显著性检验P值=0.00<0.01,说明第二轮的专家对指标进行重要性评分的结果一致性较第一轮更高,其结果是可取的。
2.2.2.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计算层次模型中各指标权重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评价体育公园管理规范影响的各因素在指标体系里的重要性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权重的分配也不同。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就是将各个层次的指标两两分别进行比较,重要性程度越高的指标在整个体系中就越重要。根据这种方法来给体育公园管理规范评价指标体系的每个指标进行赋值,简单直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2.2.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算各项指标的重要性、标准差、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分析。
2.2.2.5个案法
个案法是对个体研究对象开展全面,细致的考察和分析的方法。为了验证“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选择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作为个案进行实证验证。
2.3技术路线
研究的技术路线见下页图。
图2-1技术路线图
3结果与分析
3.1我国体育公园概述
3.1.1我国体育公园现状
“体育公园”不是一个舶来词,而是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本地词汇。我国的体育公园是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政治地位、国民素质而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全民健身的推广使民众对体育的接受程度不断加深,对体育的了解更加全面,对体育公园的发展更加迫切,体育公园与我国体育强国的进程息息相关。群众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基石,体育公园是体育发展的航母,目前国家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群众体育政策更是为我国体育公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可以说体育公园的发展是一项惠民利民的重大举措。
根据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群总体育发展报告(2014)》,我国体育公园数量为1662个[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Z].2014],截止2018年,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Z].201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公园的数目会成倍增长。当前,受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国民体质的强弱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受到了空前的关注,这些为体育公园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国体育公园虽然面临前所未有发展契机,但是发展主要体现在数量的增加,在体育公园的管理和利用方面程度不高,不同地域间的体育公园发展存在较大差别。例如位于广西南宁的李宁体育公园2017年整体营业收入高达1.2亿元,深受群众欢迎,管理水平较高,能够充分发挥体育公园的功能。但是在很多地区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体育公园的人流量不多,即没有真正将体育公园的作用发挥出来。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个别现象,究其原因,可能是选址没有经过考察论证,也有可能是体育公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较低、宣传及推广敷衍塞责,流于形式,致使很多居民对体育公园的作用没有充分的了解。
3.1.2我国体育公园的类型与特点
3.1.2.1我国体育公园的类型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我国的城市人口迅猛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城市带来了环境问题、交通问题以及人均体育锻炼面积小等等问题。而兴建体育公园正是为了承接城市公民进行体育锻炼休闲的环境压力。现阶段我国体育公园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陈冬平,张军.体育公园的分类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根据实际用途:比赛型、服务型、消费性;
根据公园大小:大型市级、中型区级、小型社区;
根据运动项目:综合性、主题型、单项型;
根据投资方式:公私联合投资、私有投资、公有投资;
我国体育公园根据投资的方式进行分析都有存在的必要,公私联合投资是指体育公园是由XX和私人联合投资打造的,地方XX负责审批体育公园土地使用权并在建造前期投入部分资金,体育公园建成后交由私人投资者经营,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水电费、维护费等都由公园的经营者支付,地方XX收取税收。例如,中国广州奥林匹克公园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就是采取公私联合投资的方式建成的,这是比较成功的案例;私有投资是指体育公园完全由个人或集团公司投资建成,这种类型在国外比较多,国内也存在,例如位于广西省南宁市的李宁体育公园就是一个完全由集团公司建造的——由李宁基金会;公有投资则是完全由XX投资建成,在中国属于占主流的模式,例如位于长沙望城区的保利体育公园是由望城区XX投资建设的。
3.1.2.2我国体育公园的自身特点
体育公园不仅具备城市公园的休闲、游览、交往、集会等功能和外貌特征,而且同时具备以体育为主题的突出运动功能,不同类别的体育公园在园区布局、项目设置、规模大小都不尽相同,但是都应该具有以下以下特性:
(1)生态性
体育公园区别于一般运动场所的要点就是生态环境的建设,体育公园被明确要求绿地率不少于65%,体育公园独特的园林景观既能改善城市环境,更能使在其间锻炼的人群获得心理和身体需求的满足。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身运动环境的舒适度也越来越高,正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提到的那样,人们在满足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后就会被更深一层的需求取而代之。体育锻炼也是一样,当居民的健身需求被满足后就会更加关注更深层次的健身环境,健身安全性的需求,目前我国建设的体育公园大多生态环境优美,运动设施与公园绿化交相辉映。
(2)主题性
体育公园一定要以运动休闲为宗旨,园区内的总体布局、设施布置、活动安排都要体现体育特色。与一般综合型公园不同,体育公园有明显的体育主题特色,能提供给人们更适宜的运动场所、运动设施和运动体验。体育公园开展的体育运动内容非常广泛,总体分为两类:非竞技性运动和竞技性运动,前者以娱乐身心健康为目的,后者以提高运动成绩为目的。
(3)便利性
体育公园除了应有一般主题公园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和各类体育器材,以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人群锻炼所需。为了方便群众园区内还应开辟运动设施租赁室、医务室等保障性配套服务设施,为公园内的活动者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4)安全性
因为体育公园能为人们提供专业的运动场所和设施齐全的舒适环境,一般人群比较密集,所以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既要保障园内设施、场地、后勤等方面的安全,更要保障运动安全,因此运动设施一定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勤检勤修。
(5)公益性
国家大力建设体育公园的目的是保持并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因此体育公园具有公益性的特性。体育公园的公益性并不是指完全免费对外开放,因为考虑到体育公园的整体管理服务质量、人员安全的需要和运营管理成本,体育公园提供的服务项目大多采取低收费和针对相关人群免费开放、错峰时段免费开放的方式。
3.1.2.3我国体育公园的管理特点
(1)体育公园资源配置优化整合的新趋势
我国体育公园的属性主要体现在公益性,因此这类体育公园内的设施设备基本以免费为主,将“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总体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此项目的建设费用及设施设备的维护等一应开支全由XX买单,因此地方XX应合理安排这些支出。未来体育公园的发展将涉及到旅游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等多个部门,今后体育公园的各项资源配置将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资金的主体、来源、数量更加多元化,对体育功能的发挥从广度和深度都会提升。
(2)体育公园管理跨界融合的新风潮
随着5G网络建设的启动,智能管理将成为体育公园管理的风向标。传统的管理模式必将淘汰。首先体育公园内将增加许多“互联网+”的新型体育模式,比如设有二维码的智能化跑道,居民只要借助手机就可以检测自己的运动情况;其次对于体育器材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问题,“互联网+”也能提供便捷有效的处理;最后为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健身的兴趣和热情,“互联网+”和体育公园的跨界融合会逐步成为一种趋势。今后体育公园对“硬件”和“软件”的管理将更加智能化。
(3)体育公园管理过程的生态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体育公园的基本功能包括完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体育公园管理上需要全面做好自然生态保护,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贯彻在管理过程中。在保证生态的同时,未来体育公园的管理还会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科学化,增强体育公园的人文内涵,让体育公园的管理更加科学。同时各个体育公园要形成特色化管理,不断开发特色项目,塑造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出各自体育公园的核心竞争力。
3.1.3我国体育公园的功能
体育公园是将公园与体育结合起来,为人民群众提供绿色运动环境,其功能是多方面的。由图一可以看出,体育公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两个方面,基本功能是体育公园公园的核心功能,也是需要充分实现的功能,需要在公园的建设目标中充分体现。通过对体育公园的特点进行分析,可知体育公园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八个方面:提供全民健身的平台、提供体育竞技的赛场、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提供观赏比赛的空间、提供旅游观光的风景、改善生态环境、宣传体育文化、提供信息场所。体育公园的拓展功能包括:发展体育经济、开展体育创新项目、倡导生态体育环境、提供康复疗养场所、实施生态环境教育这五大拓展功能。体育公园管理的核心就在于如何充分发挥挖掘体育公园的各项功能,促进体育公园的价值实现。
图3-1体育公园功能分析图

3.2体育公园管理评价理论模型
构建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模型,关键是要确立合理的概念框架和能够反映我国体育公园管理水平的具体指标。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由众多要素相互依赖所组成的个体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协调和有机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如果运用系统管理的观点来考察体育公园的管理,可以把对体育公园的管理看成是一个投入-产出(成本-价值)系统,投入的是成本,成本就包括物资、劳动力、时间、信息及各种资源配置,产出的是效益,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体育公园是由人、财、物这些要素在特定的环境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的过程使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并保障一定的持续性,最终获得效益。因此体育公园管理水平评价的模型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是评价体育公园管理涉及的要素、其次是对体育公园管理的过程进行评价,最后是对体育公园产出的效益进行评估,本文以此作为体育公园管理的评估模型,具体见下图。
图3-2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模型图

3.3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的确定
3.3.1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合理性非常重要,是能否科学合理评价体育公园管理水平的前提条件,更是反映体育公园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水平。为保证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应注意以下原则:
3.3.1.1目的性与科学性原则
目的性体现在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的选取上一定要围绕体育公园的管理,确定每一个单项指标时,都应思考该项指标在所有指标体系中的分量和作用,依据它所反映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特性,来确定该指标的名称和涵义。而科学性体现在对指标名称的规定,必须有科学根据,有理论支撑,实践操作切实可行,操作简便,效果明显,这样才能用来搜集整理资料并予以数量表现,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实际应用。
3.3.1.2可行性与易操作性原则
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必须具有可行性,在进行指标筛选时,既要满足评估考核内容的基本要求,又要注重现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对易获取、易测量且便于评估检查的指标进行保留,对于部分有意义但是难于收集统计的指标应大胆舍弃,因为违背了易操作性原则,在进行指标筛选时应选取有清晰指标定义且采集便捷的指标。
3.3.1.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对体育公园的管理过程是复杂艰巨的,对体育公园的管理进行评价涉及到各项资源的配置、体育服务、活动承载、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等,有些评价指标可以进行量化评价,比如体育公园内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天数、全民健身活动次数、承办的体育赛事级别和类别等,而有些评价指标则不能通过量化评价,比如体育公园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体育公园的使用率等。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可以通过数据反映的进行定量指标评价,对于一些无法用具体数据衡量的则采用定性方法进行评价,两者取长补短,缺一不可,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科学。
3.3.2指标初选
依据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模型,从评价体育公园管理涉及的要素、评价体育公园管理的过程,以及评价体育公园管理产出的效益出发对应可以将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即体育公园的资源配置、管理过程、综合效益,而体育公园的综合效益是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的,因此开放服务是评价体育公园一个必不可少的方向,同时考虑到目前体育公园发展类型单一,在管理过程中一定加强管理的特色,因此初步将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维度。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构想如表3-1所示。
表3-1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想
层次 | 目的与内容 | 项目数量 |
目标层(A) | 综合表达我国体育公园管理水平 | 1 |
准则层(B) | 将目标层涉及的领域分为开放服务、资源配置、管理情况、综合效益、管理特色五个维度 | 5 |
要素层(C) | 对准则层的4个维度进一步细分 | 11 |
指标层(D) | 具体要素层每一个领域之下的单个评估指标 | 31 |
3.3.2.1开放服务维度指标选择
体育公园开放服务维度的指标是重点考察体育公园对外开放、举办活动以及提供服务的情况,包括三个要素层指标:C1对外开放、C2活动承载、C3体育服务。分别对应D1开放面积、D2开放天数、D3开放时间、D4体育赛事、D5全民健身活动、D6其他文体活动、D7体育培训、D8运动健身指导、D9专业运动队培训。
3.3.2.2资源配置维度指标选择
体育公园资源配置维度的指标是重点考察体育公园各项资源配置情况,包括三个要素层指标:C4资金资源、C5生态资源、C6基础设施.分别对应D10投资主体、D11投资形式、D12投资规模、D13生物资源、D14绿地率、D15运动设施、D16便民设施、D17环境卫生、D18公共交通、D19安全设施。
3.3.2.3管理情况维度指标选择
体育公园管理情况维度的指标是重点考察体育公园管理主体的自身管理和服务水平,包括三个要素层指标:C7人才队伍、C8规范化、C9信息化。分别对应D20学历层次、D21专业技能、D22组织机构、D23管理机制、D24管理规范、D25信息化管理。
3.3.2.4综合效益维度指标选择
体育公园管理综合效益维度的指标是重点考察体育公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包括两个要素层指标:C10经济效益和C11社会效益。分别对应D26接待总量、D27接待人次增长、D28体育无形资产、D29收支比例、D30公益活动、D31满意度。
3.3.2.5管理特色维度指标选择
体育公园管理特色维度指标是重点考察体育公园在运动项目设置、园内活动举办、管理品牌输出等方面是否有突出特色,在初步制定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管理特色维度没有包含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3.3.3指标筛选
本文采用特尔斐法对初步制定的指标进行两轮筛选,将初选指标分为三个等级设计到问卷中,邀请15位专家进行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结束后为体育公园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3.3.3.1第一轮专家筛选结果与分析
(1)一级指标优化分析
经过对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的处理分析可以清晰看出五个一级指标的均值分别为0.95、0.88、0.93、0.80和0.75.说明各专家对一级指标的认可度较高,但是有三位专家提出“管理特色”这一指标应该包含在“管理情况中”,并制定对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且一级指标“开放情况”的表述不够严谨,建议修改为“开放服务”因此,结合专家意见,在第二轮中进行了修改。
表3-2一级指标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一级指标名称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开放情况 | 0.95 | 0.09 | 0.09 |
资源配置 | 0.88 | 0.18 | 0.20 |
管理情况 | 0.93 | 0.10 | 0.11 |
综合效益 | 0.80 | 0.19 | 0.24 |
管理特色 | 0.75 | 0.20 | 0.27 |
(2)二级指标优化分析
如下表可知,第一轮专家咨询表中的二级指标评分的均数都大于0.6,变异系数小于0.2的有8项,指标认可度较高。按照专家意见,“管理特色”修改为“特色化”作为二级指标包含在“管理情况”当中。
表3-3二级指标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二级指标名称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对外开放 | 0.90 | 0.11 | 0.12 |
活动承载 | 0.85 | 0.18 | 0.21 |
体育服务 | 0.96 | 0.08 | 0.08 |
资金资源 | 0.87 | 0.15 | 0.17 |
生态资源 | 0.69 | 0.10 | 0.14 |
基础设施 | 0.88 | 0.15 | 0.17 |
人才队伍 | 0.90 | 0.15 | 0.17 |
规范化 | 0.83 | 0.13 | 0.16 |
信息化 | 0.85 | 0.14 | 0.16 |
经济效益 | 0.7 | 0.24 | 0.34 |
社会效益 | 0.83 | 0.17 | 0.20 |
(3)三级指标优化分析
依据二级指标“特色化”的增加,对三级指标增加“项目设置”和“品牌输出”;部分专家认为二级指标“体育服务”和“信息化”下的的三级指标应该更加完善细化,因此在听取专家意见后,增加三家指标“其他配套服务”和“网络化服务”;由下表可知“体育无形资产”指标的专家评分均值为0.58,小于0.6,同时有专家反映该指标量化操作难度大,难以评判,建议删除;因此,对三级指标“体育无形资产”进行删除。
表3-4三级指标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三级指标名称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开放面积 | 0.88 | 0.15 | 0.17 |
开放天数 | 0.90 | 0.15 | 0.17 |
开放时间 | 0.90 | 0.15 | 0.17 |
体育赛事 | 0.78 | 0.14 | 0.18 |
全民健身活动 | 0.95 | 0.09 | 0.09 |
其他文体活动 | 0.75 | 0.20 | 0.27 |
体育培训 | 0.70 | 0.19 | 0.27 |
运动健身指导 | 0.84 | 0.19 | 0.23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0.62 | 0.16 | 0.21 |
投资主体 | 0.84 | 0.17 | 0.20 |
投资形式 | 0.80 | 0.17 | 0.21 |
投资规模 | 0.80 | 0.10 | 0.13 |
生物资源 | 0.71 | 0.15 | 0.21 |
绿地率 | 0.76 | 0.13 | 0.17 |
运动设施 | 0.98 | 0.06 | 0.06 |
便民设施 | 0.89 | 0.10 | 0.11 |
环境卫生 | 0.78 | 0.16 | 0.21 |
公共交通 | 0.84 | 0.13 | 0.15 |
安全设施 | 0.96 | 0.08 | 0.08 |
学历层次 | 0.71 | 0.15 | 0.21 |
专业技能 | 0.87 | 0.14 | 0.16 |
组织机构 | 0.84 | 0.14 | 0.17 |
管理机制 | 0.82 | 0.12 | 0.15 |
管理规范 | 0.80 | 0.14 | 0.18 |
信息化 | 0.76 | 0.17 | 0.22 |
接待总量 | 0.91 | 0.10 | 0.11 |
接待人次增长 | 0.82 | 0.12 | 0.15 |
体育无形资产 | 0.58 | 0.12 | 0.21 |
收支比例 | 0.73 | 0.13 | 0.18 |
公益活动 | 0.89 | 0.10 | 0.11 |
满意度 | 0.93 | 0.10 | 0.11 |
综上,经过第一轮专家咨询,运用SPSS20统计分析专家对指标的重要程度打分和结合专家提出的建议,保留四个一级指标,二级指标调整为12个,三级指标调整为34个。修改整理后的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
表3-5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开放服务 | 对外开放 | 开放面积 |
开放天数 | ||
开放时间 | ||
活动承载 | 体育赛事 | |
全民健身活动 | ||
其他文体活动 | ||
体育服务 | 体育培训 | |
运动健身指导 |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
其他配套服务 | ||
资源配置 | 资金资源 | 投资主体 |
投资形式 | ||
投资规模 | ||
生态资源 | 生物资源 | |
绿地率 | ||
基础设施 | 运动设施 | |
便民设施 | ||
环境卫生 | ||
公共交通 | ||
安全设施 | ||
管理情况 | 人才队伍 | 学历层次 |
专业技能 | ||
规范化 | 组织机构 | |
管理机制 | ||
管理规范 | ||
信息化 | 网络化服务 | |
信息化管理 | ||
管理特色 | 项目设置 | |
品牌输出 | ||
综合效益 | 经济效益 | 接待总量 |
接待人次增长 | ||
收支比例 | ||
社会效益 | 公益活动 | |
满意度 |
3.3.3.2第二轮专家筛选结果与分析
由表3-6、表3-7,表3-8可知,在第二轮调查统计过程中所有指标的重要程度专家评分均在0.69-0.98之间,在所有50项指标中的变异系数小于0.2的有47项,所占94%,说明第二轮专家重要性评分一致性较高,其结果是可取的,均符合统计学要求,因此最后确定评价指标有50个。
表3-6一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一级指标名称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开放服务 | 0.97 | 0.08 | 0.08 |
资源配置 | 0.91 | 0.16 | 0.18 |
管理情况 | 0.94 | 0.09 | 0.10 |
综合效益 | 0.80 | 0.13 | 0.16 |
表3-7二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二级指标名称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对外开放 | 0.91 | 0.11 | 0.12 |
活动承载 | 0.84 | 0.16 | 0.19 |
体育服务 | 0.98 | 0.07 | 0.07 |
资金资源 | 0.89 | 0.16 | 0.18 |
生态资源 | 0.77 | 0.14 | 0.18 |
基础设施 | 0.86 | 0.16 | 0.19 |
人才队伍 | 0.94 | 0.09 | 0.10 |
规范化 | 0.83 | 0.14 | 0.17 |
信息化 | 0.89 | 0.11 | 0.12 |
特色化 | 0.91 | 0.11 | 0.12 |
经济效益 | 0.69 | 0.16 | 0.16 |
社会效益 | 0.90 | 0.11 | 0.12 |
表3-8三级指标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统计表
三级指标名称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开放面积 | 0.91 | 0.11 | 0.12 |
开放天数 | 0.94 | 0.09 | 0.10 |
开放时间 | 0.94 | 0.09 | 0.10 |
体育赛事 | 0.80 | 0.14 | 0.18 |
全民健身活动 | 0.97 | 0.07 | 0.07 |
其他文体活动 | 0.82 | 0.15 | 0.18 |
体育培训 | 0.71 | 0.11 | 0.15 |
运动健身指导 | 0.76 | 0.13 | 0.17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0.80 | 0.14 | 0.18 |
其他配套服务 | 0.71 | 0.14 | 0.23 |
投资主体 | 0.89 | 0.16 | 0.18 |
投资形式 | 0.78 | 0.18 | 0.15 |
投资规模 | 0.80 | 0.12 | 0.15 |
生物资源 | 0.78 | 0.12 | 0.15 |
绿地率 | 0.77 | 0.14 | 0.18 |
运动设施 | 0.97 | 0.08 | 0.08 |
便民设施 | 0.91 | 0.15 | 0.16 |
环境卫生 | 0.80 | 0.16 | 0.20 |
公共交通 | 0.86 | 0.15 | 0.17 |
安全设施 | 0.97 | 0.08 | 0.08 |
学历层次 | 0.74 | 0.15 | 0.20 |
专业技能 | 0.91 | 0.11 | 0.12 |
组织机构 | 0.86 | 0.15 | 0.17 |
管理机制 | 0.80 | 0.12 | 0.15 |
管理规范 | 0.83 | 0.14 | 0.17 |
网络化服务 | 0.76 | 0.13 | 0.17 |
信息化管理 | 0.80 | 0.14 | 0.18 |
项目设置 | 0.89 | 0.15 | 0.17 |
品牌输出 | 0.82 | 0.12 | 0.15 |
接待总量 | 0.91 | 0.11 | 0.12 |
接待人次增长 | 0.83 | 0.14 | 0.17 |
收支比例 | 0.84 | 0.16 | 0.19 |
公益活动 | 0.91 | 0.11 | 0.12 |
满意度 | 0.94 | 0.09 | 0.09 |
3.3.4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3.4.1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检验
(1)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检验
信度是指根据测验工具所得到的的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是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鉴于本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因此用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从内部一致性来考察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Cronbach'sα是所有可能的分半信度的平均值,系数越大,表面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通常认为Cronbach'sα系数大于0.8表示内部一致信度较好,在0.60~0.80之间表示较好,而低于0.6表示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差[欧阳旻,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2):84-86.];。本文运用SPSS计算评价指标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所得到的4个一级指标,以及总指标的α系数见下表。
表3-9一级指标与总体系的Cronbach'sα系数
开放服务 | 资源配置 | 管理情况 | 综合效益 | 总体 | |
α系数 | 0.863 | 0.783 | 0.813 | 0.854 | 0.875 |
(2)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检验
效度是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即该问卷是否能有效地测量各项变量。由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分为四个维度,而三级指标较繁杂,因此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与二级指标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本文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主要考虑以下几项检验指标:x2检验,x2/df<5即可;各项拟合指数,包括GFI(拟合优度指数)、AGFI(调整拟合优度指数)、IFI(差别拟合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TFI(递增拟合指数)、RMSEA(近似误差均方根),一般认为:这几项拟合指数在0-1之间说明,其中RMSEA<0.05说明模型拟合度很好,RMSEA在0.05-0.08之间说明拟合度可以接受,其它指数则为越接近1越好,GFI>0.85且AGFI>0.8则可认为该模型达到统计学要求[胡鹏,路红,马子程.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允许误差相关的可行性与条件性[J].统计与决策,2018,34(19):37-41]。
表3-10验证因子分析的整体拟合系数表
检验指标 | X2/df | RMSEA | CFI | AGFI | IFI | CFI | TFI |
模型 | 4.193 | 0.074 | 0.987 | 0.925 | 0.923 | 0.933 | 0.925 |
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最终得出我国体育公园管理评价体系所设置的指标合理,符合体育公园管理的要求。综上,在结合两轮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后,最终确定了研究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2个要素层指标和34个具体指标。且该项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较高。
3.3.4.2指标内涵的界定
为了便于理解我国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对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因子的内涵界定及解释如下:
表3-11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内涵界定
准则层 |
要素层 |
指标层 | |
指标层 | 内涵规定 | ||
B1开放服务 | C1对外开放 | D1开放面积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相关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及其它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 |
D2开放天数 | 体育公园包括的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全年对外开放天数 | ||
D3开放时间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配套设施每周对外开放时间 | ||
C2活动承载 | D4体育赛事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数量 | |
D5全民健身活动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全民健身活动(含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 | ||
D6其他文体活动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科普教育、文体展览等活动的数量 | ||
C3体育服务 | D7体育培训 | 每年在体育公园参与体育培训的人次 | |
D8运动健身指导 | 每年国民体质测试、运动能力评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科学健身指导人次 | ||
D9专业运动队培训 | 每年累计承担专业运动队训练天数 | ||
D10其他配套服务 | 例如运动用品的售卖、器材租赁、食物饮料贩卖等服务 | ||
B2资源配置 | C4资金资源 | D11投资主体 | XX、社会、企业等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程度 |
D12投资形式 | 投资形式的多样化程度 | ||
D13投资规模 | 投资规模能否满足公园发展 | ||
C5生态资源 | D14生物资源 | 体育公园内现有的植被资源、动物资源如何 | |
D15绿地率 | 体育公园的绿地覆盖率如何(按照要求必须不少于65%) | ||
C6基础设施 | D16运动设施 | 体育公园是否配备符合公园规划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的运动场地、场馆和运动设施 | |
D17便民设施 | 体育公园是否配备相关的的通讯、医疗保健、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 | ||
D18环境卫生 | 体育公园内的园容园貌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 ||
D19公共交通 | 地铁、公交车站、非机动停车场是否完善,便利 | ||
D20安全设施 | 是否配置了防灾避险设施,有完善的的安全机制 | ||
C7人才队伍 | D21学历层次 | 体育公园管理组织机构中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 |
D22专业技能 | 体育公园管理组织机构中员工拥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二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或教练证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比例 | ||
B3管理情况 | C8规范化 | D23组织机构 | 是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清晰的管理架构 |
D24管理机制 | 是否有完善科学的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应急制度 | ||
D25管理规范 | 是否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 ||
C9信息化 | D26网络化服务 | 利用互联网技术,高速度、高质量提供服务,减少服务成本 | |
D27信息化管理 | 体育公园内网络化服务与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 ||
C10特色化 | D28项目设置 | 在运动项目设置是否有突出特色 | |
D29品牌输出 | 是否形成了品牌 | ||
B4综合效益 | C11经济效益 | D30接待总量 | 全年每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平均接待人次(包括健身、体育培训、休闲娱乐、参与或观看比赛活动) |
D31接待人次增长 | 接待人次年增长率(本年度与上年度相比 | ||
D32收支比例 | 经营收入与运营支出的比值 | ||
C12社会效益 | D33公益活动 | 免费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技能培训、国民体质测试以及其它文体活动参与或服务人次 | |
D34满意度 | 受众群体对体育公园的满意程度 |
3.4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3.4.1层次分析法(AHP)的介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为:研究者将评价项目分为若干层,根据相关评分准则,将指标分别进行两两对比得到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最大特征值和最大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处理,对最大特征值进行一致性检验,若符合一致性,则获得相应的层次重要度排序,再结合上一层次的重要度结果,得到最终的重要度排序[刘力,黄创霞.基于AHP方法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8(05):52-56+60.],层次分析法能使复杂的问题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为: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形成目标树图,即对对总评价目标进行连续性分解,以得到不同层次的评价目标。(如图3-3)
图3-3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

(2)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将m个评价指标关于某个评价目标的重要程度做两两比较判断获得矩阵A,通常通过求A的与特征值m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将其归一化,即可的到该评价目标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一般,判断矩阵应由熟悉问题的专家独立地给出。
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是填写问卷的专家依据Saaty提出的1~9标度对体育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
表3-12重要性标度含义表
标度值 | 重要性 | 说明 |
1 | 同等重要 | 两个元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 |
3 | 稍微重要 |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i比后者j稍微重要 |
5 | 明显重要 |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i比后者j明显重要 |
7 | 强烈重要 |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i比后者j强烈重要 |
9 | 极端重要 | 表示两个元素相比,前者i比后者j极端重要 |
2、4、6、8 | 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需要折中时采用) |
表3-13 判断矩阵C
C | C1 | C2 | … | Cn |
C1 | C11 | C12 | … | C1n |
C2 | C21 | C22 | … | C2n |
… | … | … | … | … |
Cn | Cn1 | Cn2 | … | Cnn |
(3)进行一致性检验
当判断矩阵阶数<2时,通常用一致性指数CI检验各指标的相对优先顺序有无逻辑混乱,一般认为,当CI<0.10时可能无逻辑混乱,即计算得到的各项权重可以接受。一致性指数的计算公式为:CI=λmax-n/(n-1),一般来说,对于指标体系的的权重计算为多阶判断矩阵,检验其一致性需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并计算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当CR<0.10时,则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接受,若CR>0.10,则认为该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不可接受,需进行调整。
表3-14 1-9阶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阶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RI | 0.00 | 0.00 | 0.58 | 0.90 | 1.12 | 1.24 | 1.32 | 1.41 | 1.45 |
(4)通过乘积法,计算最下层指标的组合权重。
3.4.2权重的确定
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权重计算借助软件yaahp12.1完成运算,邀请三位以上专家进行重要性等级评分,若出现专家评分不一致,为保证权重计算的客观性,取其众数或平均值,由于该体系的层次和因素较多,计算过程较复杂,故忽略计算过程。
表3-15准则层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准则层 | 权重 | CR |
开放服务 | 0.3937 |
0.0227 |
资源配置 | 0.1413 | |
管理情况 | 0.2325 | |
综合效益 | 0.2325 |
表3-16 要素层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准则层 | 要素层 | 权重 | 组合权重 | CR |
开放服务 |
对外开放 | 0.4905 | 0.1931 |
0.0517 |
活动承载 | 0.3119 | 0.1228 | ||
体育服务 | 0.1976 | 0.0778 | ||
资源配置 |
资金资源 | 0.4429 | 0.0626 |
0.0176 |
生态资源 | 0.1698 | 0.0240 | ||
基础设施 | 0.3873 | 0.0547 | ||
管理情况 |
人才队伍 | 0.2881 | 0.0670 |
0.0227 |
规范化 | 0.2048 | 0.0476 | ||
信息化 | 0.1690 | 0.0393 | ||
特色化 | 0.3381 | 0.0786 | ||
综合效益 |
经济效益 | 0.3333 | 0.0775 |
0.0000 |
社会效益 | 0.6667 | 0.1550 |
表3-17 指标层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准则层 | 要素层 | 指标层 | 权重 | 组合权重 | CR |
开放服务 | 对外开放 | 开放面积 | 0.4000 | 0.0772 |
0.0000 |
开放天数 | 0.2000 | 0.0386 | |||
开放时间 | 0.4000 | 0.0772 | |||
活动承载 | 体育赛事 | O.4905 | 0.0602 |
0.0517 |
|
全民健身活动 | 0.3119 | 0.0383 | |||
其他文体活动 | 0.1976 | 0.0243 | |||
体育服务 | 体育培训 | 0.4168 | 0.0324 |
0.0267 |
|
运动健身指导 | 0.1928 | 0.0150 |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0.1209 | 0.0094 | |||
其他配套服务 | 0.2695 | 0.0210 | |||
资源配置 | 资金资源 | 投资主体 | 0.2500 | 0.0313 |
0.0000 |
投资形式 | 0.5000 | 0.0156 | |||
投资规模 | 0.2500 | 0.0156 | |||
生态资源 | 生物资源 | 0.3333 | 0.0080 |
0.0000 |
|
绿地率 | 0.6667 | 0.0160 | |||
基础设施 | 运动设施 | 0.2364 | 0.0129 |
0.0537 |
|
便民设施 | 0.1225 | 0.0067 | |||
环境卫生 | 0.1508 | 0.0082 | |||
公共交通 | 0.1475 | 0.0081 | |||
安全设施 | 0.3428 | 0.0188 | |||
管理情况 | 人才队伍 | 学历层次 | 0.3333 | 0.0223 |
0.0000 |
专业技能 | 0.6667 | 0.0447 | |||
规范化 | 组织机构 | 0.3333 | 0.0159 |
0.0000 |
|
管理机制 | 0.3333 | 0.0159 | |||
管理规范 | 0.3333 | 0.0159 | |||
信息化 | 网络化服务 | 0.5000 | 0.0197 | 0.0000 | |
信息化管理 | 0.5000 | 0.0197 | |||
特色化 | 项目设置 | 0.6667 | 0.0524 | 0.0000 | |
品牌输出 | 0.3333 | 0.0262 | |||
综合效益 | 经济效益 | 接待总量 | 0.4905 | 0.0380 |
0.0517 |
接待人次增长 | 0.1976 | 0.0153 | |||
收支比例 | 0.3119 | 0.0242 | |||
社会效益 | 公益活动 | 0.3333 | 0.0517 | 0.0000 | |
满意度 | 0.6667 | 0.1034 |
3.4.3体育公园管理评分表的确定
3.4.3.1指标分值的设定
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百分制,总分值设为100分,各指标的分值依据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权重乘以总分值来设定。根据可操作性原则,为了方便计算,各评价指标的分值按照“四舍五入”取整数,同时为了避免因“四舍五入”造成指标层相加大于100分值,会对个别项目做一定微调,使整体数值符合逻辑。评价指标分值设定如下表:
表3-18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分值设定表
体育公园管理水平 |
开放服务 |
40 |
对外开放 |
20 |
开放面积 | 8 |
开放天数 | 4 | |||||
开放时间 | 8 | |||||
活动承载 |
12 |
体育赛事 | 6 | |||
全民健身活动 | 4 | |||||
其他文体活动 | 2 | |||||
体育服务 |
8 |
体育培训 | 3 | |||
运动健身指导 | 2 |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1 | |||||
其他配套服务 | 2 | |||||
资源配置 |
14 |
资金资源 |
6 |
投资主体 | 2 | |
投资形式 | 2 | |||||
投资规模 | 2 | |||||
生态资源 | 2 | 生物资源 | 1 | |||
绿地率 | 1 | |||||
基础设施 |
6 |
运动设施 | 1 | |||
便民设施 | 1 | |||||
环境卫生 | 1 | |||||
公共交通 | 1 | |||||
安全设施 | 2 | |||||
管理情况 |
24 |
人才队伍 | 6 | 学历层次 | 2 | |
专业技能 | 4 | |||||
规范化 |
6 |
组织机构 | 2 | |||
管理机制 | 2 | |||||
管理规范 | 2 | |||||
信息化 |
4 |
网络化服务 | 2 | |||
信息化管理 | 2 | |||||
特色化 |
8 |
项目设置 | 5 | |||
品牌输出 | 3 | |||||
综合效益 |
22 |
经济效益 |
7 |
接待总量 | 4 | |
接待人次增长 | 1 | |||||
收支比例 | 2 | |||||
社会效益 |
15 |
公益活动 | 5 | |||
满意度 | 10 | |||||
100分 | 4项 | 100分 | 12项 | 100分 | 33个 | 100分 |
3.4.3.2体育公园管理评分表的制定
按照上述已经确定的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来设计体育公园管理评分表,即依据指标内涵,对每个评价因子分“高中低”三个等级做判断,再给予等级赋值。评分表中评分依据结合了定性和定量,涉及量化指标的评价依据来源国家相关标准和在部分体育公园的年报数据上进行估算。涉及定性指标的评价依据则是整体情况上进行判断把控。
根据人们对优良等级的习惯性判断,“高”权重赋值1≥x≥0.8,“中”权重赋值0.8≥x≥0.6,“低”权重赋值0.6≥x≥0,总分值为各项指标的评估分值乘以各项指标的权重分值。
表3-19体育公园管理评分表
指标层 | 程度 | 分值范围 | 评分依据 | 评价 |
开放面积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相关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及其它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在8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相关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及其它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在70%-80%之间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相关设施用于提供体育及其它相关服务的面积比例在60%-70%之间 | ||
开放天数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包括的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全年对外开放天数在360天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包括的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全年对外开放天数在300-359天之间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包括的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全年对外开放天数在200-299天之间 | ||
开放时间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配套设施每周对外开放时间在50小时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配套设施每周对外开放时间在40-50小时之前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内场馆、户外场地、配套设施每周对外开放时间在25-40小时之前 | ||
体育赛事 | 高 | 1≥x≥0.8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数量5次及以上(省级及以下赛事记一次,国家级、国际级计两次) | |
中 | 0.8>x≥0.6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数量2-4次 | ||
低 | 0.6>x≥0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体育赛事数量1次或没有 | ||
全民健身活动 | 高 | 1≥x≥0.8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全民健身活动(含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8次及以上 | |
中 | 0.8>x≥0.6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全民健身活动(含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5-7次 | ||
低 | 0.6>x≥0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全民健身活动(含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2-4次 | ||
其他文体活动 | 高 | 1≥x≥0.8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科普教育、文体展览等活动的数量8次及以上 | |
中 | 0.8>x≥0.6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科普教育、文体展览等活动的数量5-7次及以上 | ||
低 | 0.6>x≥0 | 每年体育公园举办或承办的的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科普教育、文体展览等活动的数量2-4次及以上 | ||
体育培训 | 高 | 1≥x≥0.8 | 每年在体育公园参与体育培训的人次6000次及以上 | |
中 | 0.8>x≥0.6 | 每年在体育公园参与体育培训的人次4000-5999之间 | ||
低 | 0.6>x≥0 | 每年在体育公园参与体育培训的人次1500-3999之间 | ||
运动健身指导 | 高 | 1≥x≥0.8 | 每年国民体质测试、运动能力评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科学健身指导人次在400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每年国民体质测试、运动能力评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科学健身指导人次在2000-3999之间 | ||
低 | 0.6>x≥0 | 每年国民体质测试、运动能力评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科学健身指导人次在1000-1999之间 |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高 | 1≥x≥0.8 | 每年累计承担专业运动队训练天数180天及以上 | |
中 | 0.8>x≥0.6 | 每年累计承担专业运动队训练天数120-179天 | ||
低 | 0.6>x≥0 | 每年累计承担专业运动队训练天数60-119天 | ||
其他配套服务 | 高 | 1≥x≥0.8 | 运动用品的售卖、器材租赁、食物饮料贩卖等其他配套服务完善 | |
中 | 0.8>x≥0.6 | 运动用品的售卖、器材租赁、食物饮料贩卖等其他配套服务较完善 | ||
低 | 0.6>x≥0 | 运动用品的售卖、器材租赁、食物饮料贩卖等其他配套服务较差 | ||
投资主体 | 高 | 1≥x≥0.8 |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程度高 | |
中 | 0.8>x≥0.6 | 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程度一般 | ||
低 | 0.6>x≥0 | 投资主体较单一 | ||
投资形式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投资形式多样化程度高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投资形式多元化程度一般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投资形式较单一 | ||
投资规模 | 高 | 1≥x≥0.8 | 管理运营上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 |
中 | 0.8>x≥0.6 | 有较为充足的资金保障 | ||
低 | 0.6>x≥0 | 管理上资金保障不足 | ||
生物资源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的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丰富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的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较丰富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的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一般 | ||
绿地率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绿地率在为8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绿地率在为70%-80%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绿地率为65%-70% | ||
运动设施 | 高 | 1≥x≥0.8 | 运动场地、场馆和运动设施完备且符合公园规划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布局合理顺畅,有明确的维修、保养规范 | |
中 | 0.8>x≥0.6 | 运动场地、场馆和运动设施较完备且大致符合公园规划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 | ||
低 | 0.6>x≥0 | 运动场地、场馆和运动设施不够完备且符与公园规划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有一定距离。 | ||
便民设施 | 高 | 1≥x≥0.8 | 相关的的通讯、医疗保健、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配备完善,充分体现人性化 | |
中 | 0.8>x≥0.6 | 相关的的通讯、医疗保健、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配备较完善 | ||
低 | 0.6>x≥0 | 相关的的通讯、医疗保健、无障碍通道等便民设施配备不足 | ||
环境卫生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的园容园貌干净整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空气质量达到GB 3095-2012D一级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B 3838-2002一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达到GB15618-1995的一级标准) | |
中 | 0.8>x≥0.6 | 空气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基本达到上述标准,圆容园貌较干净 | ||
低 | 0.6>x≥0 | 空气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与上述标准尚有一定距离,圆容园貌不够干净整洁 | ||
公共交通 | 高 | 1≥x≥0.8 | 交通通达性好,地铁、公交车站、非机动停车场完善,便利 | |
中 | 0.8>x≥0.6 | 交通通达性一般,地铁、公交车站、非机动停车场较完善 | ||
低 | 0.6>x≥0 | 交通通达性较差,地铁、公交车站、非机动停车场不够完善 | ||
安全设施 | 高 | 1≥x≥0.8 | 安全设施完备,有科学的安7.58机制 | |
中 | 0.8>x≥0.6 | 安全设施较完备,有较科学的安全机制 | ||
低 | 0.6>x≥0 | 安全设施不完备,安全机制不够科学 | ||
学历层次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员工人数5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员工人数40%-50%之间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员工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员工人数30-40% | ||
专业技能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员工拥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二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或教练证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比例在25%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员工拥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二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或教练证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比例在15%-24%之间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员工拥有三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二级及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或教练证的人数占总员工人数比例在10%-14%以下 | ||
组织机构 | 高 | 1≥x≥0.8 | 组织机构合理健全,职能和目标明确,机构人员稳定、专业 | |
中 | 0.8>x≥0.6 | 机构设置较合理健全,职能目标基本明确 | ||
低 | 0.6>x≥0 | 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健全,职能和目标不够明确 | ||
管理机制 | 高 | 1≥x≥0.8 | 运营管理科学有效,有完善科学的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应急制度 | |
中 | 0.8>x≥0.6 | 运营管理方式有效性一般,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应急制度较完善 | ||
低 | 0.6>x≥0 | 运营管理方式有效性不够,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应急制度不够完善 | ||
管理规范 | 高 | 1≥x≥0.8 | 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在同行业中起示范、引导作用 | |
中 | 0.8>x≥0.6 | 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较高 | ||
低 | 0.6>x≥0 | 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执行情况良好 | ||
网络化服务 | 高 | 1≥x≥0.8 |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高速度、高质量提供服务,减少服务成本 | |
中 | 0.8>x≥0.6 | 较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成本一般 | ||
低 | 0.6>x≥0 | 还未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成本较高 | ||
信息化管理 | 高 | 1≥x≥0.8 | 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步实现动态管理,具有公共信息发布、健身人次统计等基本功能。 | |
中 | 0.8>x≥0.6 | 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具有公共信息发布、健身人次统计等基本功能 | ||
低 | 0.6>x≥0 | 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还未实现动态管理。 | ||
项目设置 | 高 | 1≥x≥0.8 | 运动项目布局合理,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形成了明显特色 | |
中 | 0.8>x≥0.6 | 运动项目布局基本合理,在运动项目设置上有一定特色 | ||
低 | 0.6>x≥0 | 运动项目布局一般,在运动项目设置上没有突出 | ||
品牌输出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形成了明显品牌效应,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宣传效果好,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宣传效果不够,知名度一般 | ||
接待总量 | 高 | 1≥x≥0.8 | 全年每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平均接待1800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全年每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平均接待12000-17999人次 | ||
低 | 0.6>x≥0 | 全年每万平方米体育公园平均接待8000-11999人次 | ||
接待人次增长 | 高 | 1≥x≥0.8 | 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在2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在10%-19%之间 | ||
低 | 0.6>x≥0 | 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在0-9%之间 | ||
收支比例 | 高 | 1≥x≥0.8 | 年度经营收入与运营支出的比值在1及以上 | |
中 | 0.8>x≥0.6 | 年度经营收入与运营支出的比值在0.8-0.99之间 | ||
低 | 0.6>x≥0 | 年度经营收入与运营支出的比值在0.6-0.79之间 | ||
公益活动 | 高 | 1≥x≥0.8 | 年度免费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技能培训、国民体质测试以及其它文体活动参与或服务人次在15000以上 | |
中 |
0.8>x≥0.6 | 年度免费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技能培训、国民体质测试以及其它文体活动参与或服务人次在12000-14999之间 | ||
低 | 0.6>x≥0 | 年度免费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休闲娱乐、体育健身、体育技能培训、国民体质测试以及其它文体活动参与或服务人次在8000-11999之间 | ||
满意度 | 高 | 1≥x≥0.8 | 体育公园的受众满意度在80%及以上 | |
中 | 0.8>x≥0.6 | 体育公园的受众满意度在70%-79%之间 | ||
低 | 0.6>x≥0 | 体育公园的受众满意度在60%-69%之间 |
3.4.3.3分等级定分值的设定
分等级定分值的设定是国内外资源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很多国家的公园以分等级定分值的方式进行管理,一般以资源的代表性和地理位置为依据来设立国家级或地方级,目前中国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也执行分级管理制度。同样,以体育场馆为例,国家标准《体育场所等级的划分》,将各类体育场馆进行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可以更好规范相关行业,提升场馆的服务的质量。基于此,本研究提出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整体分值设定为高、一般、低三个等级。
借鉴人们对学习成绩的评价方法,采用百分制评价方法,80分以上可以视为优良级,60分为及格线,因此本研究认为总得分≥80分,则认为该体育公园管理水平高;总得分≥60<80分,则认为该体育公园管理水平一般;总得分<60,则认为该体育公园管理水平低。
3.5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管理评价实证检验
为了充分证明本研究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本文选取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作为个案,用本文构建的体育公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
3.5.1实证调查对象
长沙市目前已经建成的体育公园有18个,综合考虑公园类型、所属区域、社会影响程度等因素,从中筛选最具有实证代表性的综合类体育公园——谷山体育公园作为个案来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能够解释本研究所提出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谷山体育公园:是湖南省第一个集体育竞技、户外运动、休闲娱乐、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森林体育公园。共分为四大功能区域;全民健身区域:包括谷山体育公园综合馆,拥有恒温游泳池、33片大众羽毛球场、一片五人制足球场以及一片七人制足球场。专业运动区域:包括长沙顶级的篮球、网球、羽毛球以及乒乓球馆,馆内配有停车坪、休息室与淋浴间。室外运动区域包括5片标准篮球场、8片标准网球场,与儿童游乐沙地。极限运动区域:包含山地自行车赛道以及极限运动场,可进行滑板、小轮车等极限运动。
3.5.2实证过程与结果
3.5.2.1实证过程
本研究依据《体育公园管理评分表》,围绕各项指标的评分依据对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进行打分,其中各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于谷山体育公园的第一手资料,主要来源于实地调查、企业年报和访谈记录。最终,将各项指标分值相加即为谷山体育公园管理总得分。在依据各项指标的实际情况确定最终得分后,将得分结果向谷山体育公园的管理层、高校学者和长沙市体育公园主管领导等5位专家学者进行反馈,即对实证结果是否能较准确反映谷山体育公园的真实管理情况进行判定。
3.5.2.2实证地评分结果
按照《体育公园管理评分表》,围绕每一个指标对谷山体育公园进行评分,综合得出谷山体育公园的总得分为70.47分,其中由上文可知,谷山体育公园的管理水平属于一般水平,基于对谷山体育公园管理水平评价结果分析,该公园在管理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表3-27、表3-28和图3-7显示:(1)谷山体育公园管理评价中开放服务的指标得分较高,得分率为88.21%,真实反映了谷山体育公园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在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和体育服务上的明显优势;(2)管理情况类的指标失分较严重,得分率为60.21%,其中管理机制和管理规范等指标较低;(3)资源配置和综合效益维度的指标得分率分别为64.5%和64.32%,表明谷山体育公园在对各类资源的管理,以及管理产出的综合效益还有一定的不足,提高谷山体育公园的管理水平应该根据其评价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总体来说,验证结果较准确的评价了谷山体育公园当前管理的薄弱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反馈。
表3-20实证地要素层评价得分与得分率统计
准则层 | 得分 | 得分率 | 要素层 | 得分 | 得分率 |
开放服务 |
32.84 |
82.1% |
对外开放 | 18.96 | 94.8% |
活动承载 | 8.61 | 71.75% | |||
体育服务 | 5.27 | 65.88% | |||
资源配置 |
9.03 |
64.5% |
资金资源 | 2.8 | 46.67% |
生态资源 | 1.88 | 94% | |||
基础设施 | 4.35 | 72.5% | |||
管理情况 |
14.45 |
60.21% |
人才队伍 | 3.98 | 66.33% |
规范化 | 2.94 | 49% | |||
信息化 | 3.21 | 80.25% | |||
特色化 | 4.32 | 54% | |||
综合效益 |
14.15 |
64.32% |
经济效益 | 3.15 | 45% |
社会效益 | 11 | 73.33% |
图3-4体育公园管理标准分值与实证地评价结果对比图

表3-21实证地各指标评价得分与得分率统计
指标 | 标准分 | 得分 | 得分率 | 指标 | 标准分 | 得分 | 得分率 |
开放面积 | 8 | 7.2 | 90% | 环境卫生 | 1 | 0.9 | 90% |
开放天数 | 4 | 3.76 | 94% | 公共交通 | 1 | 0.725 | 0.725% |
开放时间 | 8 | 8 | 100% | 安全设施 | 2 | 1.4 | 70% |
体育赛事 | 6 | 5.1 | 85% | 学历层次 | 2 | 1.58 | 79% |
全民健身活动 | 4 | 2.66 | 66.5% | 专业技能 | 4 | 2.4 | 60% |
其他文体活动 | 2 | 0.85 | 42.5% | 组织机构 | 2 | 1.2 | 60% |
体育培训 | 3 | 1.76 | 58.67% | 管理机制 | 2 | 0.94 | 47% |
运动健身指导 | 2 | 1.3 | 65% | 管理规范 | 2 | 0.8 | 40% |
专业运动队培训 | 1 | 0.33 | 33% | 网络化服务 | 2 | 1.77 | 88.5% |
其他配套服务 | 2 | 1.88 | 94% | 信息化管理 | 2 | 1.44 | 72% |
投资主体 | 2 | 0.4 | 20% | 项目设置 | 5 | 3.12 | 62.4% |
投资形式 | 2 | 0.63 | 31.5% | 品牌输出 | 3 | 1.2 | 40% |
投资规模 | 2 | 1.77 | 88.5% | 接待总量 | 4 | 2.4 | 60% |
生物资源 | 1 | 0.88 | 88% | 接待人次增长 | 1 | 0.47 | 47% |
绿地率 | 1 | 1 | 100% | 收支比例 | 2 | 0.28 | 14% |
运动设施 | 1 | 0.725 | 72.5% | 公益活动 | 5 | 3.25 | 65% |
便民设施 | 1 | 0.6 | 60% | 满意度 | 10 | 7.75 | 77.5% |
总分 | 100 | 70.47 |
3.6我国体育公园管理发展策略
通过对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进行实证分析,不仅验证了本文构建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切实可行的,还验证了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表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发展中管理存在:投资主体和形式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实现收支平衡;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没有充分发挥公园的突出优势,进而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辐射周边;管理机制上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和应急制度还不够科学完善,没能全面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也反映了当下体育公园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个案看整体,窥斑见豹,根据长沙市谷山体育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体育公园管理发展策略,期待可以促进我国体育公园管理水平的提高。
3.6.1拓宽融资渠道,投资经营多元化
目前我国体育公园大多由XX出资建设,其前期建设投入和后期的管理成本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都由XX买单,会给XX的财政预算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为了保障资金的投入,需要聚焦于体育公园资金资源的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和投资规模。具体体现在:(1)体育公园投资经营需多元化,减少对XX财政的依赖,致力提升体育公园的综合利用率和社会效益,积极承担XX体育购买服务;(2)积极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和企业组织参与体育公园发展,拓宽融资渠道,使体育公园建设维护资金渠道更加丰富。
3.6.2完善用人机制,强化人力资源
人是体育公园管理的主体,体育公园的管理需要一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以及服务等相关人才作为保障。因此需要:(1)提升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使管理人员能够对体育公园进行有效规划和高效管理;(2)建立人员的任职选拔制度以吸引优秀人才加入管理团队;(3)建立员工培训体系、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和聘用流程,发挥管理人员的特长和专长;(4)效仿国外体育公园,和学校和公益组织达成合作,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补充应急之需和人才不足。
3.6.3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增强受众满意度
体育公园的的管理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体育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如果管理服务不到位将直接造成受众的满意度差,人流量少。体育公园的管理问题主要聚焦于基础设施管理和服务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因此管理者需要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增强受众满意度。基础设施管理具体体现在:(1)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结合体育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整个园区基础设施管理的规范或准则,并定期开展测评;(2)基础设施包括运动设施、便民设施、环境卫生、公共交通、安全设施这几个方面。对于基础设施,在设计上既要保证能够发挥其基础的功能,又在外形设计和布局上结合体育主题,使得受众在使用基础设施时能获得美学感知,增强游园满意度;(3)以人为本,即体育公园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各类人士体育运动、休闲健身的需求,扩大服务人群范围,因此在各类基础设施的设置上要充分体现人性化;(4)要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即保证足够的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可以设立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用于专门的建设和维护。
体育公园的价值和功能是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提升体育公园服务质量管理具体体现在:(1)丰富体育服务产品,为受众提供完备的体质监测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体育指导,多方位举办体育赛事,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元化需求;(2)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建立体育公园网络化服务机制。当下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场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是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够高速度、高质量提供服务,减少服务水平。
3.6.4挖掘优势,拓展市场,树立体育品牌形象
树立体育品牌的价值在于使受众产生对体育公园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认同,体育公园的品牌形象代表着体育公园的服务特色、服务项目、服务质量、经营战略和管理理念。因此体育公园管理上要致力于挖掘优势,扩展市场,具体体现在(1)在项目布局上、赛事举办、设施配置上发挥园区优势与特色,即在必要的运动健身设施条件下,积极开发新项目,落实受众的差异化需求,形成体育公园品牌优势的特色效应。(2)挖掘体育公园的人文内涵,从赛事、资源禀赋、文化等方面多维度开发体育公园无形资产,拓宽市场,发展体育公园服务产品的附加值,树立体育公园的体育品牌形象。
4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1)体育公园是指体育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绿化与运动场地相融、人-体育-环境和谐共生,适宜人们进行体育休闲、运动、健身、娱乐的综合性公共体育园区或场所。
(2)体育公园的功能包括提供全民健身的场所、提供体育竞赛场地、提供休闲娱乐设施、提供观赛场所、提供旅游观光服务环境、完善生态环境、宣传体育文化、提供社交场所这八大基本功能,和发展体育商业圈、发展体育科技创新基地、促进生态与体育结合、提供康复疗养场所、实施生态环境教育这五大拓展功能。
(3)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4个一级指标(开放服务、资源配置、管理情况、综合效益)、12个二级指标和34个三级指标。
(4)研制的体育公园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个案验证可靠、有效。
(5)提升我国体育公园管理水平的途径包括:拓宽融资渠道,投资经营多元化;完善用人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质量,增强受众满意度;挖掘优势,拓展市场,树立体育品牌形象。
4.2不足与展望
由于研究受外部环境、时间、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存在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主要有:(1)在实证分析中调查的样本量较少,可能会对评价结果产生一定的局限性;(2)体育公园还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本文建立的指标的包容性有待提升。
参考文献
[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10/20/content_9152.htm
[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0/28/content_5125475.htm
[3]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Z].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建司.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规范[M].北京,巾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5]董海军,倪伟,俞峰.上海市体脊公园发展现状及建议[J].体育科研,2011
[6]付群,彭惠雯,陈肖丽.基于价值工程理论视角的生态体育园园区功能设计与价值实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03):210-214+217.
[7]孙福林.体育公园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
[8]史兵.体育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研究[J].体育科学,2007,27(8):3-24.
[9]张晓玲,景慎好.基于生态需求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脉络[J].中国园林,2013(5):63-66.
[10]刘凡祯,胡希军等.娄底市体育公园景观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93-96.
[11]颜玉璞.现代体育公园规划设计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8.
[12]姚德利,杜泽超.初探聊城市体育公园建设、运营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13):116-117
[13]徐伟伟.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估研究初探[D].浙江大学,2012.
[14]刘欣.健康中国2030视角下闵行体育公园使用后评价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1+3.
[15]余卓璠.基于老年人需求的城市体育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8.
[16]王誉茜.苏南地区10个体育公园环境景观评价与优化改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17]杜红玉,张志颖,蓝悦,殷晓彤,包志毅.基于SBE法的上海市闵行体育公园植物景观评价[J].福建林业科技,2014,41(02):156-160+199.
[18]赵丹.关于X体育公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
[19]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03(03):39-41.
[20]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Z].2018
[21]陈冬平,张军.体育公园的分类及可持续发展方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2]姚鑫倩.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老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4.
[23]欧阳旻,韩先满.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32):84-86.
[24]胡鹏,路红,马子程.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允许误差相关的可行性与条件性[J].统计与决策,2018,34(19):37-41
[25]刘力,黄创霞.基于AHP方法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8(05):52-56+60.
[20]徐政榜.天津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6.
[21]郑文平,高晓薇.城市公园休闲体育区域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8,37(02):19-21.
[22]林显鹏等.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一兼论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思路体[J].体育科学,2005.3
[23]孟语.城市体育公园规划设计与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
[24]Michael Osei Asibey,Vivian Yeboah,Michael Poku-Boansi,Charles Bamfo.Exploring the use,behaviour and role of urbanites towards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ility of Kumasi Rattray Park,Ghana[J].Journal of Urban Management,2018.
[25]石健,黄颖利.国家公园管理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9,32(02):40-44.
[26]朱仕荣,卢娇.X国家公园资源管理体制构建模式研究[J].中国园林,2018,34(12):88-92.
[27]陈沈慧.上海中山公园开放式公园标准化管理探讨[J].上海建设科技,2018(03):111-114.
[28]董文字.浅析国家湿地公园湿地建设管理[J].农家参谋,2018(13):273.
[29]张引,庄优波,杨锐.法国国家公园管理和规划评述[J].中国园林,2018,34(07):36-41.
[30]郑文娟,李想.日本国家公园体制发展、规划、管理及启示[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2(03):100-111.
[31]赵人镜,尚琴琴,李雄.日本国家公园的生态规划理念、管理体制及其借鉴[J].中国城市林业,2018,16(04):71-74.
[32]濮毅东.公园游客安全管理探析[J].现代园艺,2018(18):132.
[33]张廷华.对加快上海公园管理标准化进程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8(17):120-123.
[34]毕艳玲,冯源.生态系统管理的原则——以X黄石国家公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08):64-65+68.
[35]马洪波.英国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及其启示[J].青海环境,2017,27(01):13-16.
[36]向艳琴.公园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09):43-44.
[37]郑作雷.森林公园游客管理探究[J].南方农业,2016,10(33):126+128.
[38]陈新艳.开放式公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7(09):67-69.
[39]张育润,岳高峰.组织知识管理标准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2018(11):100-104.
[40]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N].中国渔业报,2019-03-04(A02).
[41]张芸芸,王云,朱唯.上海智慧公园生态环境测评分析[J].上海建设科技,2019(01):59-60+75.
[42]窦秀波,石丽.标准化疗养护理服务管理模式对持续提升护理质量的实践与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3):210-211.
[43]李丹,王东.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4):150+152.
[44]谢正阳,汤际澜,陈新,徐建华.英国公共体育服务标准化评价模式发展历程、特征及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8,39(06):62-74.
[45]五部门联合发文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J].中国勘察设计,2018(05):7.
[46]张吉.我国开放式公园管理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8.
[47]Stephen Maynard.Programs That Work A Strategic Plan at the Core of Public Recreation Financial Management:A Case Study of Gwinnett County,Georgia[J].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Volume 23,Numb1e1r 51Spring 2005 pp.115-129
[48]Peggy.The Sports Park Service Role in Urban Areas[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13
[49]Roziya Ibrahim,Andy Clayden,Ross Cameron.Tropical urban parks in Kuala Lumpur,Malaysia:Challenging the attitudes of park management teams towards a more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approach[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20,49.
[50]邹德新,朱传耿,姜翀,车冰清,张樱.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体育学研究,2019,2(05):1-10.
[51]李晓琨,赵西堂,高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09):63-74.
[52]张凤彪,崔佳琦,王松.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原则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04):404-409.
[53]刘力,黄创霞.基于AHP方法的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8(05):52-56+60.
[54]王红岩,张瑞林,张建辉.基于AHP的体育彩票经销商遴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6):5-10.
[55]孙晓东.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6):78-83.
[56]潘超.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23-24.
[57]田学礼,赵修涵.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44(03):45-52.
[58]Peichao Dai,Shaoliang Zhang,Huping Hou,Yongjun Yang,Run Liu.Valuing sports services in urban parks:A new model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data[J].Ecosystem Services,2019,36.
[59]Peiqi Li.The Ecological Sports Tourism Tourists Behavior Investigation—The Case of Liuxi River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Guangzhou[J].Chinese Studies,2017,6(2).
[60]Opinion and expectation of the community who come to the parks for doing sports(Applications in Gaziantep)[J].Turkish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5,17(3).
[61]Changing sports facilities,parks and public spaces in Yarra Ranges[J].Australasian Parks and Leisure,2015,18(1).
[62]Kana Hotta,Hiroaki Ishii,Takeshi Sasaki,Naoko Doi,Wakana Azuma,Yui Oyake,Junichi Imanishi,Hironobu Yoshida.Twenty-one years of stand dynamics in a 33-year-old urban forest restoration site at Kobe Municipal Sports Park,Japan[J].Urban Forestry&Urban Greening,2015,14(2).
[63]Furber Susan,Pomroy Hayden,Grego Samantha,Tavener-Smith Karen.People's experiences of using outdoor gym equipment in parks.[J].Health promotion journal of Australia:official journal of Australian Association of Health Promotion Professionals,2014,25(3).
[64]Yan Xia Gao,Ke Lian Gao,Xiao Shuang Wang.Research on Multimedia Active Service System of City Sports Park[J].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4,3181.
[65]Ying Wu,Xiao Dong Guo.Integration of Architecture,People and Environment—A Case of Sports Park Design in Beijing Huangcun Satellite Town[J].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3,2684.
[66]Gregory Ramshaw.Living Heritage and the Sports Museum:Athletes,Legacy and the Olympic Hall of Fame and Museum,Canada Olympic Park[J].Journal of Sport&Tourism,2010,15(1).
[67]Andrew J.Mowen,Birgitta L.Baker.Park,Recreation,Fitness,and Sport Sector Recommendations for a More Physically Active America:A White Paper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Plan[J].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2009,6(s2).
[68]王晓晓,周颖.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以江浙沪地区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35(05):49-55.
[69]潘裕娟,杨峥屏,陈思宁,陈锦清.小公园大作用——珠海社区体育公园规划建设探索[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21(05):47-50.
[70]叶郁,潘思融.体育公园模式演变与空间系统发展脉络研究——基于竞技、风景和触媒的逻辑[J].中国园林,2019,35(09):62-66.
[71]王辉,孙静.X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进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01):44-4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