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分析

为了解张掖市甘州区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本研究采用傅双喜自编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调查张掖市甘州区的老年人。运用描述统计、频率分析,差异分析。最后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甘州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从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1引言

  目前,我国社会老龄化日趋突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进入老年期的个体,他们开始体验退休以后的闲暇、无所事事和不安,同时也要忍受疾病的折磨,思考和面对不可逃避的死亡。这个时候,老年人心理上的孤独感、对子女和家庭越来越深的依恋感,使我们不得不去重视老年人心理上的问题。老年人是我国重要的人口组成部分,关爱老年人是我国的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的心理需求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幸福程度。我们关爱老年人,不仅要在物质生活方面给予保障,而且也必须在心理精神方面给予满足[2]。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需求体现个体生理或心理的不平衡状态,个体的需求可以来自于内部环境,也可来自于外部生活条件[3]。李榕等人[4]在了解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问题十分严峻,应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做好心理保健工作;不但要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身体的健康,更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慰藉,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梁小利等人[5]在调查成都市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的研究中发现成都市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我们应关注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并给予满足,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及分析以此来研究张掖市甘州区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现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52名甘州区老年人进行调查,收集问卷15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52份,有效率为100%。本次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发放与收集。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傅双喜的“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其中,各分量表的Cronbachα为0.710-0.850,总量表的α为0.879。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口学变量调查,第二部分为心理需求调查,其中心理需求分为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和自我实现四个维度。

  2.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对所得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描述统计、频率分析,差异分析。

  3研究结果

  3.1人口学特征

  表1各人口学变量相应人数及占比

  
  样本分布 样本数 百分比
性别 79 52.0
  73 48.0
  50-55岁 43 28.3
  56-60岁 32 21.1
  61-65岁 45 29.6
年龄 66-70岁 14 9.2
  71-75岁 8 5.3
  76-80岁 4 2.6
  81岁以上 6 3.9
  文盲半文盲 11 7.2
  小学 27 17.7
文化程度 初中 34 22.4
  高中 48 31.6
  大专及以上 32 21.1
  工人 40 26.3
  干部(管理人员) 45 29.6
  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 26 17.1
  农民 5 3.3
职业 军人 6 4.0
  商人 11 7.2
  服务人员 2 1.3
  其他 17 11.2
  已婚 128 84.2
婚姻 未婚 5 3.3
  离异 6 3.9
  丧偶 13 8.6
 
  由表1可以看出,此次的调查数据中,在性别方面,男性占了52.0%,女性占了48.0%,男性略多于女性;在年龄方面50-55岁的人占了28.3%,56-60岁的人占了21.1%,61-65岁的人占了29.6%,66-70岁的人占了9.2%,71-75岁的人占了5.3%,76-80岁的人占了2.6%,81岁以上的人占了3.9%;在文化程度方面,文盲半文盲文化水平的人占了7.2%,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占了17.7%,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占了22.4%,高中文化水平的人占了31.6%,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的人占了21.1%,其中高中文化水平人员占比最多;在职业方面,工人占了26.3%,干部(管理人员)占了29.6%,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占了17.1%,农民占了3.3%,军人占了4.0%,商人占了7.2%,服务人员占了1.3%,其他职业的人占了11.2%,其中干部和工人占比较多。

  3.2老年人不同心理需求比较

张掖市甘州区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分析
  图1老年人不同心理需求差异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心理需求从四个维度比较来看,生理需求最高,其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认同需求,交往需求最低(见图1)。各维度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为:生理需求(2.286±1.016),交往需求(2.163±0.573),认同需求(2.260±0.624),自我实现需求(2.285±0.475)。

  3.3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人心理需求比较

  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别以心理需求总分和心理需求四个维度(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为因变量,以不同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为自变量建立模型。

  3.3.1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3.3.1.1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

  表2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结果

 
    M SD F
 
心理需求
50-55 38.8140 5.38630 0.546
56-60 36.9063 5.65890
61-65 38.6444 6.93199
66-70 36.6429 9.49986
71-75 37.6250 4.27409
76-80 40.2500 4.19325
81以上 38.8333 7.05455
总计 38.1382 6.33611
生理需求 50-55 2.3372 0.91105 0.818
56-60 2.0625 1.05303
61-65 2.4222 1.05505
66-70 2.0000 0.94054
71-75 2.6875 1.30760
76-80 2.3750 0.85391
81以上 2.1667 1.16905
总计 2.2862 1.01577
交往需求 50-55 2.2605 0.58315 1.044
56-60 1.9875 0.47093
61-65 2.1378 0.58902
66-70 2.2143 0.67237
71-75 2.1250 0.66708
76-80 2.2500 0.41231
81以上 2.4667 0.57504
总计 2.1632 0.57332
认同需求 50-55 2.2093 0.59494 0.828
56-60 2.1641 0.62090
61-65 2.3944 0.63400
66-70 2.1786 0.65360
71-75 2.1563 0.77848
76-80 2.6250 0.32275
81以上 2.2083 0.65986
总计 2.2599 0.62368
自我实现需求 50-55 2.3333 0.48387 0.553
56-60 2.3646 0.54120
61-65 2.2556 0.36342
66-70 2.1429 0.66621
71-75 2.1667 0.53452
76-80 2.2917 0.41667
81以上 2.2222 0.22771
总计 2.2851 0.47476
  数据表明,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心理需求总分组间差异不显著(F=0.546,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50-55)岁组(38.814±5.386),(56-60)岁组(36.906±5.659),(61-65)岁组(38.644±6.932),(66-70)岁组(36.643±9.500),(71-75)岁组(37.625±4.274),(76-80)岁组(40.250±4.193),81岁以上组(38.833±6.336)。
  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生理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818,P>0.558)。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50-55)岁组(2.337±0.911),(56-60)岁组(2.063±1.053),(61-65)岁组(2.422±1.055),(66-70)岁组(2.000±0.941),(71-75)岁组(2.688±1.308),(76-80)岁组(2.375±0.854),81岁以上组(2.167±1.016)。
  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交往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1.044,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50-55)岁组(2.261±0.583),(56-60)岁组(1.988±0.471),(61-65)岁组(2.138±0.590),(66-70)岁组(2.214±0.672),(71-75)岁组(2.213±0.667),(76-80)岁组(2.250±0.412),81岁以上组(2.467±0.575)。
  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认同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828,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50-55)岁组(2.209±0.595),(56-60)岁组(2.164±0.621),(61-65)岁组(2.394±0.634),(66-70)岁组(2.179±0.654),(71-75)岁组(2.156±0.778),(76-80)岁组(2.625±0.323),81岁以上组(2.208±0.660)。
  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553,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50-55)岁组(2.333±0.484),(56-60)岁组(2.365±0.541),(61-65)岁组(2.256±0.363),(66-70)岁组(2.143±0.666),(71-75)岁组(2.16±0.535),(76-80)岁组(2.292±0.417),81岁以上组(2.222±0.228)。

  3.3.1.2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

  表3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结果

    M SD F
心理需求 文盲半文盲 39.0909 1.86840 2.516
小学 39.0000 4.93028
初中 40.5000 5.79577
高中 36.9375 7.01490
大专及以上 36.3750 7.15158
总计 38.1382 6.33611
生理需求 文盲半文盲 2.5000 1.02470 2.062
小学 2.7037 1.15408
初中 2.3382 1.02780
高中 2.1042 0.97281
大专及以上 2.0781 0.86238
总计 2.2862 1.01577
交往需求 文盲半文盲 2.2909 0.45925 2.846
小学 2.0148 0.58422
初中 2.4176 0.53341
高中 2.0542 0.57277
大专及以上 2.1375 0.57572
总计 2.1632 0.57332
认同需求 文盲半文盲 2.2045 0.61051 0.827
小学 2.1667 0.64301
初中 2.4265 0.58881
高中 2.2292 0.67405
大专及以上 2.2266 0.57277
总计 2.2599 0.62368
自我实现需求 文盲半文盲 2.3030 0.28692 2.493
小学 2.4753 0.40484
初中 2.3382 0.49998
高中 2.2569 0.51909
大专及以上 2.1042 0.43533
总计 2.2851 0.47476
  数据表明,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心理需求组间差异显著(F=2.561,P<0.05)。各组均值和标准差为:文盲与半文盲组(39.091±1.8680),小学组(39.000±4.930),初中组(40.500±5.796),高中组(36.938±7.015),大专及以上组(36.375±7.152)。结果显示,初中文化水平心理需求最高,大专文化水平心里需求最低。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生理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2.062,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文盲半文盲组(2.500±1.025),小学组(2.704±1.154),初中组(2.338±1.028),高中组(2.104±0.973),大专及以上组(2.078±0.862)。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交往需求组间差异显著(F=2.846,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文盲半文盲组(2.291±0.459),小学组(2.015±0.584),初中组(2.418±0.533),高中组(2.054±0.573),大专及以上组(2.138±0.576)。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认同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827,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文盲半文盲组(2.205±0.611),小学组(2.167±0.643),初中组(2.427±0.589),高中组(2.229±0.674),大专及以上组(2.227±0.573)。
  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组间差异显著(F=2.493,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文盲半文盲组(2.303±0.287),小学组(2.475±0.405),初中组(2.338±0.500),高中组(2.257±0.519),大专及以上组(2.104±0.435)。

  3.3.1.3不同职业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

  表4不同职业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结果

  
    M SD F
心理需求 工人 37.5000 6.90596 0.565
干部(管理人员) 38.6667 6.50175
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 37.0385 7.05680
农民 38.0000 5.33854
军人 38.6667 3.55903
商人 40.4545 3.72461
服务人员 34.0000 7.07107
其他 38.7647 5.96374
总计 38.1382 6.33611
生理需求 工人 2.3125 1.00440 0.534
干部(管理人员) 2.2333 0.94508
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 2.1154 1.05174
农民 2.3000 1.48324
军人 2.0000 0.77460
商人 2.5000 1.09545
服务人员 2.0000 0.70711
其他 2.6176 1.15284
总计 2.2862 1.01577
交往需求 工人 2.0200 0.55062 1.521
干部(管理人员) 2.3111 0.64745
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 2.0692 0.61173
农民 2.0400 0.29665
军人 2.4333 0.19664
商人 2.3091 0.20715
服务人员 1.6000 0.56569
其他 2.1647 0.57548
总计 2.1632 0.57332
 
认同需求
工人 2.1000 0.64500 0.764
干部(管理人员) 2.3278 0.59070
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 2.3462 0.64450
农民 2.6000 0.48734
军人 2.3333 0.70119
商人 2.1818 0.59257
服务人员 2.2500 1.06066
其他 2.2500 0.64348
总计 2.2599 0.62368
自我实现需求 工人 2.3958 0.49165 1.157
干部(管理人员) 2.2222 0.45782
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 2.1795 0.52052
农民 2.1333 0.51908
军人 2.1944 0.42709
商人 2.5303 0.43981
服务人员 2.1667 0.23570
其他 2.2843 0.41984
总计 2.2851 0.47476
  数据表明,不同职业老年人心理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565,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工人组(37.500±6.906),干部(管理人员)组(38.667±6.502),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组(37.039±7.057),农民组(38.000±5.339),军人组(38.667±3.559),商人组(40.455±3.725),服务人员组(34.000±7.071),其他职业组(38.765±5.964)。结果显示,商人心理需求最高,而服务人员心里需求最低。
  不同职业老年人生理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543,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工人组(2.313±1.004),干部(管理人员)组(2.233±0.945),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组(2.115±1.052),农民组(2.300±1.483),军人组(2.000±0.775),商人组(2.500±1.095),服务人员组(2.000,0.707),其他职业组(2.618±1.153)。
  不同职业老年人交往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1.521,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工人组(2.020±0.551),干部(管理人员)组(2.311±0.647),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组(2.069±0.612),农民组(2.040±0.297),军人组(2.433±0.197),商人组(2.309±0.207),服务人员组(1.600±0.566),其他职业组(2.165±0.575)。
  不同职业老年人认同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746,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工人组(2.100±0.645),干部(管理人员)组(2.328±0.591),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组(2.346±0.645),农民组(2.600±0.487),军人组(2.333±0.701),商人组(2.182±0.593),服务人员组(2.250±1.061),其他职业组(2.250±0.643)。
  不同职业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1.157,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工人组(2.396±0.492),干部(管理人员)组(2.222±0.458),干部(技术人员或知识分子)组(2.180±0.521),农民组(2.133±0.519),军人组(2.194±0.427),商人组(2.530±0.440),服务人员组(2.167±0.236),其他职业组(2.284±0.420)。

  3.3.1.4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

  表5不同性别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结果

 
  性别 M SD F
心理需求 38.0886 6.71621 1.109
38.1918 5.94338
生理需求 2.3291 1.04356 2.066
2.2397 0.98991
交往需求 2.2101 0.62667 2.139
2.1123 0.50880
认同需求 2.1994 0.59965 0.476
2.3253 0.64642
自我实现需求 2.2637 0.51998 5.575
2.3082 0.42280
 

  3.3.1.5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

  表6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其各维度差异分析结果

  
    M SD F
 
 
心理需求
已婚 37.9766 6.38091 0.221
未婚 39.8000 3.70135
离异 38.3333 3.01109
丧偶 39.0000 7.97914
总计 38.1382 6.33611
生理需求 已婚 2.2734 0.97379 1.701
未婚 2.4000 1.38744
离异 1.5833 0.80104
桑偶 2.6923 1.26719
总计 2.2862 1.01577
交往需求 已婚 2.1547 0.59932 0.282
未婚 2.1600 0.21909
离异 2.0667 0.37238
丧偶 2.2923 0.48727
总计 2.1632 0.57332
认同需求 已婚 2.2578 0.61633 0.332
未婚 2.4000 0.67546
离异 2.4167 0.66458
桑偶 2.1538 0.71106
总计 2.2599 0.62368
自我实现需求 已婚 2.2708 0.48737 0.736
未婚 2.4333 0.45031
离异 2.5278 0.41388
丧偶 2.2564 0.37648
总计 2.2851 0.47476
  数据表明,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心理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221,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已婚组(37.977±6.381),未婚组(39.800±3.701),离异组(38.333±3.011),丧偶组(39.000±7.979)。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生理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1.701,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已婚组(2.273±0.974),未婚组(2.400±1.387),离异组(1.583±0.801),丧偶组(2.692±1.267)。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交往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282,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已婚组(2.155±0.599),未婚组(2.160±0.219),离异组(2.067±0.372),丧偶组(2.292±0.487)。结果显示,丧偶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高,离异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低。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认同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332,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已婚组(2.258±0.616),未婚组(2.400±0.675),离异组(2.417±0665),丧偶组(2.154±0.711)。
  不同婚姻状况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组间差异不显著(F=0.736,P>0.05)。各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已婚组(2.271±0.487),未婚组(2.433±0.450),离异组(2.528±0.414),丧偶组(2.256±0.376)。

  4结论

  分别从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四个维度和整体心理需求角度来看,结果如下:

  4.1生理需求

  从年龄阶段看,71-75岁的老年人生理需求最高,66-70岁的老年人伸生理需求最低。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小学文化的老年人生理需求最高,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的老年人生理需求最低。从职业方面来看,其他职业的老年人生理需求最高,商人的生理需求次之,军人的生理需求最低。从性别方面看,男性和女性在生理需求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婚姻状况来看,丧偶的老年人生理需求最高,离异的老年人生理需求最低。

  4.2交往需求

  从年龄阶段看,81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交往需求最高,56-60岁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低。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初中文化程度老年人交往需求最高,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低。从职业方面来看,职业为军人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高,职业为服务人员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低。从性别方面看,男性与女性在交往需求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从婚姻状况来看,丧偶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高,离异的老年人交往需求最低。

  4.3认同需求

  从年龄阶段看,76-80岁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高,71-75岁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低。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初中学历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高,小学学历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低。从职业方面来看,职业为农民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高,职业为工人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低。从性别方面看,男性与女性在认同需求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从婚姻状况来看,离异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高,丧偶的老年人认同需求最低。

  4.4自我实现需求

  从年龄阶段看,56-60岁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高,66-70岁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低。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小学文化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高,大专及以上文化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低。从职业方面来看,职业为工人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高,职业为农民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低。从性别方面看,男性与女性在自我实现需求方面没有明显区别。从婚姻状况来看,离异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高,丧偶的老年人自我实现需求最低。

  4.5心理需求

  从年龄阶段来看76-80岁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最高,66-70岁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最低。从文化程度方面看,初中文化水平心理需求最高,大专文化水平心里需求最低。从职业方面来看,商人心理需求最高,而服务人员心里需求最低。从性别来看,男性和女性的心理需求总分没有明显差异。从婚姻状况来看,未婚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最高,已婚的老年人心理需求最低。

  4.6生理需求、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相比较

  老年人心理需求从四个维度比较来看,生理需求最高,其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认同需求,交往需求最低。

  5建议

  5.1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应当大力宣传敬老爱老的美德,为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5.2大力开展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研究

  应当加大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工作的力度,培养一批批专业人才,担负起老年身心健康的工作,保证对于老年心理健康工作的研究有序开展,保障老尼人的身心健康。

  5.3开展各类活动

  应当开展各类活动以满足老年人的身心需求,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定期展开送温暖活动,关爱老年人:并组织各类健身活动以及社交活动,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裴南田,谭彧.遂宁地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
  [2]傅双喜.中国老年人心理需求调查报告[D].2010.
  [3]傅双喜,王婷.老年人心理需求状况及增龄效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57-2060.
  [4]李榕,丁路等.乌鲁木齐市某社区老年人心理需求现状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38(07):906-908.
  [5]梁小利,杨玲娜.成都市老年人心理需求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3):704-70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20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1月26日
Next 2021年11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