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拔高,这刺激着汽车行业的快速成长。但是汽车产业的成长常常伴随着大气污染和石油消耗这两个沉重的话题,如今面对世界能源日益短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国际也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社会共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更是汽车行业在另觅新的发展空间的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过去大多数案例分析仅仅根据财务指标来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公司战略等非财务指标与公司经营是密不可分的,同样对企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传统的财务报表将公司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等非财务指标与财务相关分析割裂开来,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站在战略高度的财务分析。而本文基于战略的视角,对新能源企业产业的佼佼者比亚迪进行分析,一方面从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从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分析了解战略的实施方式,另一方面从所处行业的平均水平和从公司的财务指标来观察实施的情况,将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战略相结合。从而,弥补了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并且有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营发展状况并制定合适自己的发展战略,有助于投资者确定良好的投资策略,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之后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本篇文章的研究路径分三步:第一,介绍理论,通过绪论简要说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内容,并以此为第三步的案例分析做铺垫;第二步是相关理论基础;第三步为案例分析,包括第三章从公司简介、行业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公司的发展战略。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对三大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分析来探究企业制定的战略完成情况。第五章,从历史角度和同行业的角度,对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了解该公司近几年的战略实施效果。第六章进行公司前景的分析,并对公司以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看法。
关键词:比亚迪有限公司 新能源汽车 财务分析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中国的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日益拔高,这刺激着汽车行业的快速成长。但是汽车产业的成长常常伴随着大气污染和石油消耗这两个沉重的话题,如今面对世界能源日益短缺,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国际也将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社会共识。当前的世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大行其道、如日中天,许多发达国家如超级大国的X、科技强国的日本、汽车著称的德国,当然,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巴西也一跃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分一杯高科技发展的“羹”。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如此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也积极涌入新能源发展的大潮,出台相关政策,聚力发展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同时将汽车工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新能源汽车上,拒绝让先污染后治理的历史重演,推动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向新能源转变。虽然有国家的全力支持,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在这种环境下,比亚迪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它关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实施和财务手段对于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因而这篇文章就此对于比亚迪的竞争战略和财务展开分析。
2 研究意义
在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是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在战略的角度上,通过分析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能力,为公司未来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通过此研究,整理出适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构建财务战略框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概况
(1) 关于战略的研究
Callen(2010)研究了制药行业企业的公司价值与公司战略之间的关系。经研究后得出战略信息能够增强对价值的解释能力。
Tang,etal(2011)研究了公司盈利水平与公司战略的差异化的关系。得出公司战略实行与同行业一致的常规战略,那么会更加容易取得与公司经营发展的资源以及相对降低经营发展中不确定性因素。
(2) 关于财务分析的研究
Anonymous(2008)对安全银行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损益表的项目五年均值和百分比进行分析,从而分析研究同行业中对公司造成威胁的企业的优劣势。
Maria Tisssen,Ruta Sneidere(2014)认为评估企业发展潜力时,所考量指标只有常规的财务分析指标是不全面的,必须把定性指标纳入考量指标中加以分析。
(3) 关于战略视角下的财务分析研究
K.G.Palepu,P. M.Healy,V.L.Bernard(2000)的哈佛分析框架,三位学者均认为战略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逻辑起点。企业若想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更合理,就需要借助战略的理论及方法,适当了解公司内部管理信息和内外部实际状况。
Keith Ward(2008)提出增值企业价值是财务战略的核心,财务战略是为企业提供必要资金和有效管理资金使用而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2 国内研究概况
(1) 关于战略的研究
吴秋生(2012)指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应考虑风险的可控性,并且要求所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要具有一定风险控制能力。
甘胜军(2013)提出企业需要运用动态能力,配置内部资源,创造价值,建立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2) 关于财务分析的研究
王玥琳、施国庆(2017)认为立足于企业的情况,不同的方针,财务分析的内容也有所不同。若要对公司的财务安全加以分析研究,需从偿债能力着手,然后对公司的资产利用率、盈利能力进行判断,最后得出财务分析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起着关键性作用。
黄燕(2018)指出在经营活动中企业应当注重财务分析的重要性,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企业财务分析模式,不断扩大财务工作领域。
(3) 关于战略视角下的财务分析研究
范昕(2014)指出要牢牢把握战略信息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使得财务分析的角度更加全面,结论也更加客观。
冯瑶(2015)指出企业战略应与财务报表分析相结合的基本思路,针对所处阶段的不同,分析财务的不同,着手于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分析四个角度,阐述基于战略的财务报表分析。
(三)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分三步:第一,说明理论,通过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主要为第三部分的案例分析研究做铺垫。第二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案例分析,包括第三章从公司简介、行业环境、SWO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公司的发展战略。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对三大财务报表中的财务数据分析来探究企业制定的战略完成情况。第五章,从历史角度和同行业的角度,对公司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不仅要了解该公司近几年的战略实施效果,也要与同行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第六章进行公司前景的分析,对公司的未来加以展望。
2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本篇文章借助线上和线下的渠道搜集相关文献,线下的借助图书馆,线上的借助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经过整理成为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查找了近几年有关战略视角下财务分析的案例进行研究,获取最新消息,掌握基础理论,用于本文研究。
(2) 案例分析法
参考分析了近年来有关战略视角下财务分析的案例后,本文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查看和归纳了解公司的整体情况;对比亚迪公司行业环境进行分析,进一步来探讨该公司战略发展过程;对各项财务情况进行分析来研究战略的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希望通过对比亚迪公司的案例研究,能够为同行业的公司之后的战略目标的确定和实施提供有利的帮助和支持。
二 相关理论基础
(一) 企业战略理论
1 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所处行业的发展威胁及发展机会相结合的一种检测公司运营状况与公司运营环境的方法,其具有系统性与结构化的特征,充分综合考虑和评估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立足于企业自身情况加以分析,找寻更好、更适合企业发展的策略。不同的SWOT结构矩阵,都有不同的分析意义。
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是由哈佛大学的Porter教授(1985)首次提出,通过对平均盈利水平的分析,将其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
现有企业竞争,是指现有的市场竞争者对企业的威胁,在市场销售、研究开发投入以及降价手段等都会致使公司的利润减少。
替代品威胁,是指市场中出现可以替代的产品以及服务,使公司原来的价格受到冲击与限制,以此威胁着企业原有的产业。
潜在者的威胁,是指新进入的竞争者所带来的竞争反应,使企业必须调动资源以便应对竞争反应,影响企业收益。
卖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是相关的供应商抬高企业所需投入资源的价位,同时压低资源质量,以此来左右公司的产品和盈利水平。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是购买者的购买能力变化,购买者通过议价来压价就会使公司所获利益降低,最终会导致利益率下降。
(二) 财务分析相关方法
1 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采取专门的计算公式,基于公司的财务报表的项目,通过计算比率层层计算,得出相关的比值,巧妙地将计算比率与公司的的各方面的发展能力联系在一起,顺而掀开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状况的面纱。
2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顾名思义,就是比较,拿两个存在差异的表展开对比得出想要的结论,详细来讲是针对企业不同时间的财务水平或者不一样企业间的财务水平来展开比较,以此来比较它们之间的财务水平差异,并得出相关比较结果的分析手段,这种方法简单明晰易懂,属于相对基本的分析方法。
(三) 战略视角下财务分析理论
来自哈佛大学的K.G.Palepu,P. M.Healy和V.L.Bernard(2000)首次提出了哈佛分析框架,这种框架由四个分析构成,依次是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它将战略与财务紧紧联系起来,并将战略的思想融进财务中。所以,哈佛分析框架下的公司有着很多益处,首先在与传统的财务分析的比较上,哈佛分析框架能弥补传统分析的遗漏与不足,其次在公司的大局把握方面,哈佛框架分析可以了解经营水平和盈利状况,并对企业的未来进行预测,推动相关的预算决策可行性发展。
三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分析
(一) 公司简介
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1995年,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比亚迪在深圳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二十几年来,比亚迪日渐壮大,于2002年在香港上市,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比亚迪主要致力于汽车的制造,随着业务领域的多元化扩展,逐渐跨入IT,紧接着,新能源风的刮起,比亚迪紧随国际变化,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潮,公司业务由此形成了汽车、IT、新能源三足鼎立综合技术局面,同时,凭借着优秀的产品品质,比亚迪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国产品牌汽车“领头羊”,伴随着比亚迪向外走的步伐加快,在新能源汽车这一块,成为国际赞扬的研发和推广的忠实执行者。如今,比亚迪提出了“点亮绿色城市变化”,“四大梦想”战略,“7+4”战略布局,并研发了“542”科技。
2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营销策略分析
(1) 价格策略
比亚迪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定价主要在19-30万元之间,在定价上不盲目跟风,并且结合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定价。由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起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晚,技术还不成熟,加上生产成本昂贵,如果采用价格导向策略可能会带来亏损,要避免这种亏损则需要在均衡拿捏好利润与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
(2) 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运用直接明了的方式,快速的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并产生购买欲望的手段,传播的方式有人员一对一推销、展会营销和线上广告宣传,这些宣传手段在传播产品信息的同时,吸引并刺激消费者的需求。比亚迪公司也是通过上述宣传手段来吸引消费者的,详细来讲人员推销是比亚迪采用最多的手段之一。通过业务员上门谈客户,开发客户的需求,提升客户的购买欲望。面对面的详细讲解,可以让客户更清楚的了解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优势,可以更好的促进客户购买。而广告推销是常用的推销方式之一。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广告效应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广告,把产品广而告之。如今广告市场快速成长、如日中天,很多汽车公司日益看重广告的宣传作用,斥重金在广告宣传上的汽车企业不在少数,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事物,大众所接受新能源汽车的讯息了还不够全面,比亚迪公司透过广告宣传及综艺节目的窗口,扩大比亚迪在大众间的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品种的宣传,令家喻户晓不再是幻想。
(二)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SWOT分析
1 优势分析
科技研发能力领先和技术储备比亚迪走过了风雨二十多载,自身储备了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先决条件,尤其是运用自身的电池领域技术优势,其技术研发团队相继研发出一系列领先的前瞻性技术,所以比亚迪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成为屈指可数的领军厂商。
成本控制优势新能源汽车说白了就是在能源的利用方面是否做到可持续、少污染,而这部分最重要的技术就是电池的利用,恰巧比亚迪就是通过电池发家致富的,在电池的研发利用方面,比亚迪以十几年的经验彰显其在行业中的优势,相对节省了在电池的研发生产的成本,与此同时,CEO王传福大刀阔斧改革生产线模式,紧密联系人口红利这一优势,将“机器人+人”替代公司奉行的“机器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本。
(3)整合资源能力强
凭着在IT、汽车、新能源领域积累的丰富技术,三个领域间的资源将产生巨大的协同优势。不仅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更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变革。依靠“7+4”战略将新能源汽车全方位拓展,将其应用范围延伸到物流车、客运车、环卫车等等,将道路交通运输全覆盖。
2 劣势分析
配套设备相对落后我国新能源汽车配套设备尚未普及,即便消费者购买了新能源汽车,但是却无法便利的充电、维修等,这也是构成消费者不太敢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原因之一,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2) 自主研发能力与核心技术的差距
在国内来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已经是行业内的佼佼者,但是纵观世界先进水平来看,依旧存在很大的差距。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分主要是电机、电池和控制系统。而新能源汽车有个很致命的问题,就是电池的续航能力和速度的问题。现阶段,公共充电站数量不多,且家用电源的充电速度不能满足用户要求。
(3) 汽车制造工艺有待提高
比亚迪在汽车行业时间较短,与其他汽车品牌相比,其制造工艺和制造经验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如电量显示不同步、脚踏板断裂、起步困难等小毛病经常出现在F3DM、E6等型号的车。尽管这些都是小毛病但是却会对品牌形象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会导致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降低,潜在客户的流失。
3 机会分析
有XX的支持当今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引起了全球瞩目,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碳是全球的共同目标。为此,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对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且在政策方面也是给予充分的肯定。而我国对节能环保产业也十分积极,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大。在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政策支持下,对比亚迪来说都是良好的发展机遇。
(2) 居民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积极性
据德勤公司全球制造业部对17个国家的采访,有超过数万位有购车意向的潜在消费者,且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占总电动汽车消费者意愿者的比重高达94%,紧接着才是X和日本。而“有购买意愿”和“潜在尝新者”群体中往往会产生最后电动车的实际购买者。所以,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的领头羊,它的未来一片光明、前程可期。
(3) 国际原油价格存在不确定性
国际局势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因此国际上的原油供应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状态,导致价格也忽上忽下,极具不确定性,但是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却稳步上升,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将会是绝佳的时机。商品的替代效应在提示我们,石油供应不足价格上升,必然会使消费者的目光放到新能源汽车上。
4 威胁分析
首先,电动汽车是比亚迪公司主打的新能源汽车,而市场上除了有电动汽车的竞争还存在众多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如生物型的、氢动力型的、氢燃料型的等等。虽然电动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但是一旦其他新能源汽车在生产和技术上有所突破,那必将严重影响电动汽车行业的市场份额。另外,只有电动汽车所消耗的电是来源于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时,才真正实现电动车的零污染、零排放的效果。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其投资周期长且风险高很可能会导致公司出现资金断裂的情况。且现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仍处于投资时期,所带来的利润还无法填补前期研发的投入。据比亚迪近几年的财务数据显示,比亚迪公司在研发投入这一块的资金注入持续增加,致使盈利的能力呈现下降趋势,研发用的资金套牢,资金严重缺乏流动,目前的比亚迪不得不面临一种强杠杆、高负债的局面,这样子的状态并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 现有企业竞争力分析
抢占市场份额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通过产品差异化,二是价格优势。现阶段新能源汽车市场参与者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X通用和日本丰田和日产等为代表的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它们都把业务范围拓展到新能源汽车上。一类是由其它行业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如特斯拉和比亚迪。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以增加其市场竞争力。例如,丰田主打混合动力汽车和氢动力汽车,比亚迪公司主打锂电池动力汽车,而特拉斯则是以打造高端纯电动跑车为目标。从全国乘联会公布的数据中,可知在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上比亚迪保持领先地位。
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是刚起步,企业间的技术开发仍是探索研究阶段,且配套设施仍需完善,新能源汽车在生产上还是无法达到大规模量产。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和动力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所以现有竞争者要想率先抢占市场,就必须在这些核心技术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2 潜在进入者
汽车行业不仅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资本密集企业,因此对潜在进入者的技术以及资本要求很高。不仅如此,还要有经营牌照,经相关部门审批才能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由于准入条件较为严格,一些希望直接进入生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和许多甚至从事传统汽车的企业由于无法满足相关的要求被挡在了大门之外。除了严格的行业准入要求外,高技术、低产量、高成本、高投入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壁垒。使得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因此也受益与这样的行业高门槛,赢得了抢占市场和技术研发的时间。
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的燃油动力车制造技术有明显区别,在主要零部件的制造以及生产线方面也存在着巨大不同,再加上新能源汽车所需零部件生产的集中度不易拆分,因此出现某些零部件生产企业技术垄断的局面,供应商渠道打通的难度较大从而也降低了潜在进入者的威胁程度。其次,消费者往往更信赖通过市场长期检验的知名品牌推出的高科技产品,所以新品牌想要抢占一定市场份额具有较大的难度。综上,潜在入侵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现有的企业难以产生较大的威胁。
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供应商一般情况下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传统汽车产业链,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影响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的价格;第二,可以选择的供应商的数量;第三,供应商提供产品的稀缺性;第四,是否有足够多的可替代品;第五,产品品质和售后所能提供的服务水平。可以选择的供应商数量越多,就会降低所相应的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在购买传统汽车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时具有较大的讨价还价能力。此外,为新能源车辆提供特殊部件的公司,例如电池和电动机供应商,因其具有核心技术优势以及能提供同类产品的供应商较少,所以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由于比亚迪是做电池起家的,在电池方面储备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技术,而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正是储能电池,由此可见,比亚迪身兼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两个职能,展现了比亚迪非同凡响的行业优势,因此在控价方面,比亚迪自然更有自信比其他同类型的汽车做得更好。
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消费主体主要是XX和市场。具有政策导向意义的XX采购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有引导消费行为的意义,因此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与此同时,国家机关等公共事业单位的消费行为可以为消费者增加消费信心,使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无所畏惧。所以,为了起到调节产业结构和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XX采购新能源汽车的议价意愿相对较弱。且国家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发展工程,因此为响应国家政策,各级XX也纷纷制定并实行了多种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比如深圳市XX将公共交通车清一色换成比亚迪的K9型电动大巴车,把出租车清一色换成比亚迪的E6型纯电动汽车。就消费者而言,购买了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除了使用成本比传统内燃机汽车低外,还有XX的财政补贴可以降低购买成本。所以总的来说,消费者还是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但当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成熟,市场规模变大后,生产成本也将随之降低,买家的议价能力也将会逐渐降低。
5 替代品企业
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大力推动的新品种汽车产品,除了在环保和能源方面具备很大的优势,其余在功能上与传统燃料汽车完全相同,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其作用可以被传统能源汽车替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技术仍不是特别成熟,在使用的安全度、便利度、认可度等方面,均与传统能源汽车有较大的差距,其可替代性很高。
四 从财务报表分析比亚迪公司战略实施情况
(一) 资产负债表结构与变动分析
表2 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单位:亿)
项目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资产总额 | 1781 | 1451 | 1155 | 940.1 | 780.1 |
负债总额 | 1181 | 896.6 | 794.6 | 651.1 | 531.6 |
所有者权益总额 | 600 | 554.4 | 360.4 | 289 | 248.5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表2是2013-2017年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展示了五年间比亚迪公司资产、负债、权益的大致规模,以及变化情况。从表2可见,2013-2017年,比亚迪公司的整体资产规模是呈现出上涨态势并且2016年和2017年的增速还有所提高,说明比亚迪整个集团还在加速扩张。资产的扩大伴随着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多,不过它们在增长上速度却截然不同,负债比所有者权益增长得更加快。从而可以看出,比亚迪2015到2016年这段时间之中不仅使公司规模有所扩大,债权融资的规模更加是扩大了,导致企业财务杠杆率增加。但到了2017年总资产增速略超过总负债的增速,具体分析可知该企业应收账款增加更多是因为净利润的增多。所以比亚迪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加说明企业产品市场反应较好,但是销售收入主要是以赊销完成的,并没给企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而企业的负债又在高速增加,将给企业带来很大偿还负债的压力。
表3 合并资产负债表应收应付款项(单位:亿)
项目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应收票据 | 69.73 | 63.62 | 67.99 | 93.52 | 55.88 |
应收账款 | 518.8 | 417.7 | 215.2 | 137.5 | 76.87 |
应付票据 | 169.5 | 157.4 | 129 | 146.1 | 130.3 |
应付账款 | 233.2 | 195 | 185.8 | 113.2 | 92.59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此外,如表3所示,比亚迪的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都在不断增加,从侧面说明比亚迪公司的融资能力较强,供应商对该公司财务状况有信心,这也是公司利用自身信誉占用其他企业资本从而降低财务成本的方法。但公司应付款项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这几年一直保持在40%左右,虽然可以节约相当的财务费用,但是应付款项毕竟是流动负债,对企业的偿债能力造成一定压力,一旦销售收入或现金流出现问题,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将面临严重考验。
从总量来看近几年应收账款增长速度较快,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在增加,特别是在2016年应收账款同比暴增了94%,主要是因为公司汽车业务的增长比较明显。由此可知企业想用赊销的方法从而让增加市场占有率,这不仅使资金使用效率有所降低,还会让比亚迪在财务方面的费用有所增加,最后使企业面对更多的财务风险,比如一些应收账款难以收回,或者收回成本较高,导致坏账。从其结构来看,占应收账款比例最大的前五名客户合计占比达到了30.74%,第一名客户占比就达到了17.92%,这几家客户与比亚迪都是第三方关系,说明客户过于集中,特别是第一名客户的财务状况对比亚迪的影响较大,风险过度集中。
(二) 利润表结构与变动分析
表4 合并利润表主要项目(单位:亿)
项目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营业收入 | 1059 | 1035 | 800.1 | 582 | 528.6 |
营业成本 | 857.8 | 824 | 665.1 | 491.4 | 447.5 |
营业利润 | 54.11 | 58.50 | 31.76 | -1.791 | 1.067 |
利润总额 | 56.21 | 65.68 | 37.95 | 8.74 | 8.321 |
净利润 | 49.17 | 54.8 | 31.38 | 7.399 | 7.759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表4是2013-2017年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披露 利润表的主要项目,展现了这段时期的盈利状况。从该表我们可以看到,公司的营业利润出现了较大的波动,通过分析其公司利润表,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该企业的毛利润率相对比较低,但是在营业收入里面三大期间费用是比较多的;二则是三大费用一直都处于增多的状况,但是营业收入的增长却不是很好维持,所以导致最后营业利润出现波动。具体分析如下,2013年是调整战略转型之后的第一个年头,故而财务状况有所好转。2014年营业收入有所增加,营业成本相应合理增加,但是由于管理费用的大幅增长以及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损失扩大,导致营业利润为负。而在2015年比亚迪就迎来了转型的成果,营业收入同比增加37.48%,在良好的成本和费用控制下,即即使在XX补贴大量减少导致营业外收入缩水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加4.2倍。截止2017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及相关业务产生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总收入的一半,新能源汽车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了24.17%,再加上电池等业务,在2015-2017年间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业务已经成为比亚迪公司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
(三) 现金流量项目构成及金额变动分析
表5 合并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单位:亿)
指标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期初现金等价物余额 | 73.59 | 62.80 | 40.89 | 47.11 | 34.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55.55 | 59.85 | 31.39 | 119.8 | 17.8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59.6 | -134.4 | -106.1 | -79.62 | -56.5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11.7 | 162.7 | 87.5 | 72.71 | 45.0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15.77 | 10.79 | 21.9 | -6.215 | 12.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89.36 | 73.59 | 62.08 | 40.89 | 47.11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表5是比亚迪2013-2017年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项目,在这段时间里面,属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都是正数,而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所支出的现金在此段时间里不断增多。再对比这几年的资产负债表可知,该企业正在不断地扩大规模,所以每年都购买许多固定资产。除此之外,企业也进行了很多长期性的投资,用于研发的费用也在增多。但是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比较频繁的,因此在这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2014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有增多的趋势,所以可以知道主要是因为赊销。但是这样会给企业带来坏账的可能,还会使企业由于不够现金流从而需要增加负债来获取现金流。在2016年与2017年这两年当中,在销售收入的增加的情况下,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也增加很多,但是与投资所产生的还是相差非常多因此企业还是需要增加自己的负债来满足扩大规模的需要。
五 从企业能力分析比亚迪公司战略实施情况
(一)偿债能力分析
表6 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指标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流动比率 | 0.98 | 1 | 0.82 | 0.77 | 0.68 |
速动比率 | 0.79 | 0.78 | 0.58 | 0.58 | 0.48 |
现金比率 | 0.10 | 0.10 | 0.13 | 0.08 | 0.12 |
经营现金流量比率 | 0.05 | 0.08 | 0.05 | 0.23 | 0.04 |
资产负债率 | 66.33 | 61.81 | 68.8 | 69.26 | 67.46 |
产权比率 | 1.97 | 1.62 | 2.20 | 2.25 | 2.14 |
利息保障倍数 | 235.21 | 346.68 | 362.45 | 162.91 | 171.72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从表6不难发现近5年来公司的短期偿债指标一直较差。近5年的运营资金金额一直保持在负130亿元上下。而运营资金如果长期保持负值时,则说明该公司将短期融资用于了长期投资项目,这样会导致整个公司流动性偏紧,偿债能力变差。从流动比率来看,汽车行业的平均流动比率一般维持在1.1的水平,而比亚迪2013-2015年间流动比率在0.6到0.85之间,直到2016-2017年,其流动比率才接近1,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也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比亚迪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确实令人担忧。但好的方面是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过去五年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呈现出逐步改善的迹象。就拿长期的偿债能力指标来看,在2013-2014年利息保障倍数实现基本稳定,由于2015年营业利润的快速增长,使得2015年的利息保障倍数也出现了反弹。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且其产权比率及资产负债率,不仅远超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表明公司未来将迅速扩张并采用更高的财务杠杆。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可知比亚迪2017年的负债中流动负债占了接近80%的比重,这样虽然能降低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但如果今后几年比亚迪利润无法继续维持高增长的话,那么将面临很大的偿债压力。
(二)营运能力分析
表7 营运能力比率分析表
指标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总资产周转率 | 0.66 | 0.79 | 0.76 | 0.68 | 0.73 |
应收账款周转率 | 2.26 | 3.27 | 4.54 | 5.43 | 7.58 |
存货周转率 | 4.60 | 4.97 | 5.17 | 5.40 | 5.75 |
固定资产周转率 | 2.61 | 2.95 | 2.54 | 1.98 | 1.94 |
流动资产周转率 | 1.17 | 1.56 | 1.68 | 1.69 | 2.10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从表7我们可以发现,在2013到2017年间,比亚迪的各个关于运营能力的指标表现平平,持续走弱。公司运营情况不是特别理想。特别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持续下滑也从侧面表现出公司的短期缺乏流动性的问题。自2015年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固定资产周转率随之增长,但由于存货量相应增加导致存货周转率变化并不明显。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却还在持续下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2017年的营业收入中有大部分由赊销产生的,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收入质量有待考究。在与行业均值比较过程中,我们发现流动资产周转率基本与行业的持平,但是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却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仔细研究资产负债表后得到主要原因,在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这一方面比亚迪的比重较大,但是其他汽车公司却不是这样,他们呈现出来的是现金占比较多,据此可知,比亚迪应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并确保应收账款及时收回。最后聚焦固定资产方面,由于比亚迪的业务结构调整以及战略方面,其业务模式相较于其他汽车企业较轻,所以固定资产周转率高于行业均值。
(三)盈利能力分析
表8 盈利能力比率分析表
指标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主营业务利润率(%) | 17.74 | 18.93 | 15.29 | 13.9 | 13.06 |
净利率(%) | 4.64 | 5.3 | 3.92 | 1.27 | 1.47 |
总资产收益率(%) | 3.04 | 4.21 | 3 | 0.86 | 1.06 |
净资产收益率(%) | 7.76% | 12.91 | 10.22 | 1.84 | 2.58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通过表8我们可发现比亚迪的2013-2017获利能力出现了一定幅度波动。经数据挖掘做出分析如下:由于中国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许多一线城市都实施了限购现行的政策,XX对小排量汽车的政策风向也出现了变动,加上环保形势刻不容缓,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仍抱怀疑、观望态度直接导致比亚迪汽车销量的大幅下滑。此外,雪上加霜的很多经销商也选择了退出,对公司的市场销售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虽然在2013年公司汽车业务和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有所回暖,特别是在2013智能手机市场火爆的背景下,但整体盈利还是不强,其中还包括了大量的XX补助。在2014年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压力较大以及整个汽车消费市场的疲软的情况下,不得不让2014年比亚迪传统汽车的销售量加速萎靡,就在这汽车发展绝望的黑夜,XX政策犹如黎明的阳光照亮着比亚迪,由此一来推动了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就营业收入而言,它就疯狂增长了近六倍,占到整个公司汽车业务收入的27.05%,销量同比增加了九倍。近三年新能源汽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比亚迪“秦”“唐”等型号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更是领先同类产品,使用在公共交通领域上的E6、K9电动汽车产品订单如火如荼、炙手可热,从而推动着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成长。在主营业务利润率小幅上升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大幅增加,净资产回报率和总资产回报率有所提高,盈利能力得到提升。预计随着经济宏观环境的改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更加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更加深刻,比亚迪整体盈利能力将得到提高。
比亚迪的盈利指标在同行业均值比较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各项指标均低于行业均值,究其原因在于如果说做品牌和研发是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那比亚迪作为一个整车厂商,以及它的IT业务质上就是富士康的翻版,这样的垂直整合更像微笑曲线中间走,什么都自己做本身就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业务结构还需深度调整。
(四)发展能力分析
表9 发展能力比率分析表
指标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 2.32 | 29.36 | 37.4 | 10.10 | 12.83 |
净利润增长率(%) | -10.27 | 74.63 | 324.11 | -4.64 | 264.44 |
净资产增长率(%) | 8.23 | 53.83 | 24.71 | 16.30 | 2.94 |
总资产增长率(%) | 22.74 | 25.63 | 22.86 | 20.51 | 13.54 |
资料来源:东方财富网
表9展示了比亚迪自2013-2017年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经过对报表的详细了解,在这期间,比亚迪在固定设备与研发方面有加大投入的行为,直接就引起了总资产和净资产的规模上升,尤其在2014年,总资产增长率从13.54%飙升到20.51%,这一增长状态持续至2016年,究其原因是存货和应收账款增加所致的主营业务收入上涨。国家XX的政策一向犹如指向标,政策的利好必然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滋润成长的雨水,加上人们的认同感逐渐加强。看表9可以发现2013年的业务收入虽然不高,但是其净利润却增长高达3倍以上(增长倍数=1+增长率),纵观这五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呈现的状态不是持续走升的,但是也有增长,并且在2017年,整个行业的经济环境影响着它,以致下跌的幅度相对较大。放眼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高速成长性不言而喻,对于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它通过发展走出来的可能性更强。当然,相较于其他汽车企业而言,比亚迪所具备的过人优势,必将为它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六 结论
本文以比亚迪为案例分析对象,基于战略的视角下对其进行分析之后,本文从行业背景状况和企业自有的现实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从行业背景状况来看,2014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元年,它的产销量都实现了突破,2015年在低迷的大环境下依然走出了独立行情。国内外各个汽车企业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广阔前景并纷纷涌入该行业。但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不足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还是面临着消费者的质疑和担忧,以及价格高昂等问题严重制约新能源的发展速度。作为国内该行业的龙头企业,虽然在电池等方面比亚迪优势明显,但依然要面对国内外其他优秀汽车企业的激烈竞争,如果配套设施短时间还不能完善,消费市场不能马上形成规模,就给其他汽车企业留有足够的时间追赶,比亚迪的优势将受到威胁,所以比亚迪面对的行业前景也是机会与危机并存。
从企业自有的现实情况来看,比亚迪目前的主营业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汽车、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手机部件及组装服务。去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了高成长,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4.17%。然而由于传统燃油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市场增长乏力,并且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率下滑。再加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渗透率提高,手机出货量增长大幅放缓,其增长率已跌至个位数。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占比又过低,且市场需求疲弱。新能源汽车现在已成为比亚迪主要利润增长点,并且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也顺应了市场的发展趋势,除了财务结构需要改进,总体发展良好。
参考文献
[1]周凌云,穆东.基于SWOT分析的民营快递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8,27(4):38-40.
[2]吴秋生.论企业发展战略与内部控制的关系[J].企业经济,2012(10):5-9.
[3]甘胜军.基于环境、资源和能力视角的企业竞争战略构建模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3(6):24-26.
[4]赵燕军.集团内部财务分析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6):67-68
[5]黄燕.财务分析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5):52.
[6]王玥琳,施国庆.财务分析对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持作用[J].财会月刊,2017(31):112-117.
[7]刘国忱.寻求战略与财务的交汇点[J].首席财务官,2012,(3):54-56.
[8]任家华.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02):74-76.
[9]范昕.资产负债表从会计要素到战略要素的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11):74-76.
[10]冯瑶.基于战略导向下的中石油财务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
[11]Ann L.Watkins.Hospital financial ratio classification patterns revisited:Upon considering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0,19(1).
[12]Anonymous.Research and Markets:Key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Results of Security Bank Corporation Compared to Competitors[J].M2 Presswire,2008.
[13]Maria Tissen,Ruta Sneidere.Due Diligence Matrix for Main User Groups of Financial Analysis[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56.
[14]Brown Paul R. A model for effective financial analysis. Journal of statement analysis,1998.
[15]Tang,J.,M.Crossan,and W.Rowe.Dominant CEO,Deviant Strategy,and Extreme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a Powerful Board.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1.
[16]Goran Karanovic,Sinisa Bogdan,Suzana Baresa.Financial Analysis Fundament for Assessment the Company’s Value[J].UTMS Journal of Economics,2010.
致谢
时光如匆匆流水,转眼间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即将开始新的征程。在华珠求学的这四年将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回忆,在我的毕业论文提交即将结束之时,向一直以来支持我鼓励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衷心的感谢!
首先,我要强烈地感谢我的导师郑舒月,从最初的选题到最后的定稿,郑老师都给予我悉心的指导和帮助,郑老师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令我在写作过程中受益匪浅,尤其是修改阶段的细节问题比较繁琐,但郑老师还是很耐心的指出并提供宝贵的意见,没有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我的论文就无法顺利完成。
另外,我要感谢这四年来教导我的老师们,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在生活上和精神上对我的支持,令我感激不已。同时感谢我的朋友在大学四年生活中,总是积极的姿态引导我进步,谢谢你们的出现令我的大学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最后,我还要感谢评委老师在百忙之中评阅我的论文、感谢论文答辩工作小组的同学协助论文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3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