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台管理工作的概述
舞台管理的工作是负责舞台演出的舞美制作、演员排练和演出期间的联系、安排和协调,解决演出制作过程中诸多部门出现的无人负责的问题,处理演出运营过程中出现在舞台上的突发事件等。制作期间舞台管理部门要督促各部门的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舞台管理要让所有专业人员都能够专心从事自己的工作,要把演出制作过程中的所有事务性工作都安排妥当,在演出期间要把舞台上的工作处理好,这样会有利于使各项工作顺畅,有助于提高演出的艺术质量。
舞台管理工作需要几个人共同完成,舞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就是舞台监督,舞台监督要有协助其工作的执行监督和几位助理监督,这就构成了舞台管理组。在剧组里,舞台监督所负责的舞台管理组服从于导演的安排。
在演出制作和运营过程中,管理组的每位成员都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根据剧组规模的差异,舞台管理组的人员构成也就有所不同,在较大的剧组里舞台管理组人员构成比较健全,而随着剧组规模的缩小,舞台管理人员也在减少,一些工作职位需要合并。就是说舞台管理组的规模是可变的,随着剧组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二、目前我国演出中舞台管理的工作状况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舞台演出中,舞台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模式和规范。管理工作相对比较混乱,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且,往往在演出中不能完全承担起管理的责任,要使导演参与很多的舞台管理工作,分散了导演艺术创作的精力,从而影响演出的艺术质量。每当提及舞台管理,就会很自然使人想到舞台监督。其实,舞台监督不过是舞台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因此,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必然存在着组织、领导、协调与控制,舞台管理者即是承担起这份工作。由于这些工作的内容比较繁杂,因此,需要由多人来承担。从国内各剧院、团的演出节目单上来看,舞台管理各职务的称呼比较多,通常有:舞台监督、舞台技术管理、场记、剧务、舞美监制、后台主任、舞台制作监制、舞台管理、剧务主任、制作经理、演出经理等。并且,在一个演出剧目中经常会出现舞台监督工作是由两个人来承担,而且,往往由演员来兼任。这样一来,由于分工不清会直接影响到演员表演及舞台管理工作。我国当代演出的舞台管理者职务、称呼没有统一标准,工作内容没有统一规范,缺少职业培训。经了解相当多的管理者本人也不清楚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范围,并且,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舞台管理”的工作总结。
(一)部门设置不完善
不能说目前我国一些剧院团体没有舞台管理部门的设置,很多大型演出团体中有一些类似的部门,也从事着一些有关的工作,但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情况是十分不规范的。作为一个剧院,它的机构设置应该是健全的,无论是创作部门、制作部门还是演出管理部门,只有这样,才基本具备了使演出运作走向规范化合理化的条件。目前演出中常常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表现在舞台管理人员的无设置或临时从演员队、舞美队中找一人,充当舞台监督,而这些人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二)工作范畴不明确以及工作方式不规范
许多人知道有舞台监督一职,却不懂其工作性质,不知其具体工作范畴,造成舞台管理工作混乱,出现了该管不管,不该管瞎管或只设其职,不谋其事的状态。有的人把舞台监督的工作只局限在开幕闭幕上。我们在此强调,我们现在所谈的舞台监督绝不是固有的那种模式,而是一种科学行为下的全新概念。关于舞台监督规范化的问题是在正确界定舞台监督的概念、职能之后的事情,很多不规范的工作现象在我们国家出现的太多了,大家已经习惯于把不规范的东西当成了规范的东西。
(三)知识结构与能力不相适应
舞台监督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才能胜任其职,这个问题是可以讨论的,应该说,丰富的知识结构是作为舞台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哥登·克雷指出:“舞台监督应该是舞台科学大师”、“舞台监督是工作程序的发明者和执行者”,与此相适应的知识结构范畴是庞杂的,它也许是各种艺术与技术学科最忠实的读者,我们很难具体地说究竟哪一学科是它的主修课,舞台管理、舞台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导演、表演可以说都是它的主课,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对于各类知识,它需要“泛读”,也需要“精读”,“泛读”是为了了解,而精读是为了行动。我们把舞台管理所需知识结构和它的工作性质联系起来思考,最终发现舞台管理专业是一个最不具“专业性”的但却是最“专业化”的学科,所谓最不具“专业性”,是因为它缺少舞台美术系其他专业所具有的那种“单项性质”或叫“纯学科性质”。例如灯光专业,它就具有其独特的、其他专业所无法取代的专业性。健全学科设置,培养具有丰富知识结构与能力的专业化舞台管理人员是这次专业调整的宗旨,调整舞台管理专业并不是全部照搬X式,或英国式,我们也不打算在这个专业上体现出更多“中国特色”,因为它必竟只是一门学科,我们希望能够遵守学科制发展规律。
三、对于舞台管理工作中的环节问题的建议
(一)深入剖析剧本
每个与舞台演出有关系的人员都必需要仔细阅读、剖析剧本,要清楚剧本的风格和题材,这有助于协同各个职位的工作人员(包括导演和设计师)勾通时能够更加深入的领会剧本内容的灵魂和艺术思想,并且还有助于把握布景制作的风格。舞台监督或者制作经理要从剧本中了解到对舞台演出的场景、服装、道具、灯光、音响摄像等方面提出要求,罗列出“家具表”“道具表”“服装表”“灯光效果表”“音响效果表”“特别效果表”以及“演员出场表”等。这些表格的准备是用于为排练而收集临时家具和道具。在布景方案确定以后,导演排练时都可能使表中的内容增加或删除。因此,这些表格所列出的各种项目都是不确定的,所有的项目都可以在这些表格上面做出添加或者删除的修改,当然这需要根据舞台演出剧情的具体需要而定。直到最后的方案确定时,需要重新来修订一份。“服装表”是依据剧本中所描写的各个人物的服饰的变化,根据剧情具体内容的描写而收集整理,可以比较容易清楚各类角色的服饰变化。“灯光效果表”是记录剧本中所提示的闪电、烛光、电灯、月亮、早晨的一丝阳光等等舞台效果所需要的灯光道具。灯光效果要使得观众看清楚舞台上的表演者以及场景,制造需要的空间效果,渲染气氛,引导观众的视线,最大限度的丰富舞台演出的艺术感染力。“音响效果表”是记录雷声、雨声、汽车马达声、电话铃声等等因剧情所必要出现的舞台音响效果。舞台音响效果是一种看不见但听的到的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舞台音响也渐渐显示出它在舞台表演中的巨大作用,舞台音响更加能刻画人物形象,烘托剧情,使舞台表演更加富有节奏和情感。“特别效果表”是记录剧本所提示的烟雾、下雪、雨水、飞人、桌子腿折断、楼房倒塌等等,既不属于灯光,也不属于音响的舞台效果。“出场表”是记录演员的出场时间表。演员在什么时刻出场管理人员要做到了如指掌,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是不能有丝毫的差池的。
(二)与各职位人员进行沟通

从场景的设计制作到后期演员的演练,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发挥其作用。与设计师的沟通非常重要,了解到设计师的艺术构思,才能做好舞美的一切工作,才能为舞台表演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一切都是为了演出的顺利进行,制作人员与演员既要分开又要统一,演员在演练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对于场景设置的建议或者好的意见,管理人员要及时了解并且作全面的考虑,决定是否所有的设计和布置是恰当的。演练过程中,导演可能会对剧本中一些情节做出相应的改动,这就需要舞台的管理人员积极的配合导演的工作,清晰的记录下对之前安排所做的改动,严格按照要求逐一实现。舞台管理工作人员要确保在最后演出的关键时刻,各个部门职位的工作人员保持联络。所有硬件设计的配备所用的经费要做出详细的计算,必要的时候要做一个允许使用经费的底线,舞台管理者要及时的与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
(三)检测
舞台表演在正式的出场演出之前,要经过多次的彩排,这算是对舞台管理工作人员所有前期准备工作的一个测试。将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在演出之前就要发现并且解决。大大小小的舞台表演,都有可能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这就需要舞台管理者有超强的应变能力,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发现解决。
总结
舞台管理也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舞台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管理者需要具有超强的思维、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拥有各种应用的技巧,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将问题迎刃而解。舞台管理又是一门哲学,舞台管理不可代替,一场精彩成功的舞台表演,就是舞台管理者的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马述智.香港演艺学院的演出管理方式[J].戏剧.1994(03)
[2]徐永胜.舞台管理专业的职能与教学设想[J].戏剧.1994(04)
[3]王永章.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M].北京出版社.2003
[4]韩生.胡佐.舞台设计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