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摘要

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和股利政策。研究人员广泛研究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股利政策。作为回报投资者的一种方式,现金股利政策是研究的最重要的部分。该政策关联极多,不仅与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相关,还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发展稳定性,还影响着投资者的利益。公司要想持续平稳的发展下去,离不开合理、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该政策反映了公司的整体实力,不但能为公司树立起良好的形象,赢得投资者关注及认可,还能提升公司绩效,增加公司价值,使资本市场健康平稳地运行。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梳理研究了与现金股利政策、公司绩效的有关的文献,仔细分析了股利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总结得到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路径,然后提出假设,选取2016~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该政策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还分析了现金股利水平对其之间关系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当上市公司实行现金股利政策时,绩效要好于不实行的上市公司;当上市公司实行高水平现金股利政策时,绩效要好于实行低水平的上市公司。
关键词:现金股利政策;公司绩效;实证分析

  1导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公司金融具有三大重要课题,股利政策就是其中之一,涉及上市公司是否、何时、以何种形式和比例派息。现金股利是股利政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一直受到上市公司的股东、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的密切关注。1956年Lintner对公司股利行为进行了开创性研究,随后很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现金股利进行深入研究。和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比起来,我国的证券市场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上市公司在股利派发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可以看出,虽然其发展比较快,但是存在问题,发展不完善。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行为,让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中国证监会自2001年起颁布了一系列半强制分红政策,这些强制措施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及健康发展。
1.1.2选题意义
理论意义:股利政策理论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传统理论,其被分成两个派系,一个是股利无关论,另一个是股利相关论,都以MM理论为核心。第二个是现代理论,现代理论涵盖范围很广,不但包括税收效应、信号传递、股利信息不对称理论等,还有代理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等。为检验股利政策理论对中国的影响,开发拓展中国对其的适应性,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现实意义:公司内,最受管理人员及投资人关心的政策就是股利政策,尤其是现金股利政策。公司要想持久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投资人进行投资,为了吸引投资人,公司管理人员就需要制定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当信息不对称时,投资人要想推测公司未来发展情况,就需要根据其他手段进行预测,而现金股利政策就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该政策在我国上市公司内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为公司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投资人员可以合理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关于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
Lintuer(1956)首次应用信号传递思想来解释股利政策,发现现金股利政策只有在盈利状况发生长期重大变化时才会进行修改。Rozeff(1982)认为股利的支付可以减少代理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交易成本,确定公司的股利发放率就是要权衡代理成本和交易成本,实现总成本最小化。Easterbrook(1984)提出,现金股利政策能够使公司内的自由现金减少,从而使代理成本降低,另外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也可以让代理成本减少,当管理者从外部筹集资金的同时,他们必须面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这不但能使股东的监管成本降低,还能减少管理人员期权谋私的风险。徐寿福和徐龙炳(2015)在文章中提出现金股利可以提高公司绩效,因为现金股利可以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以提高公司绩效。杨汉明和曾森(2015)指出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内的自由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支付的意愿及水平之间存在一种关系,二者成正比,处于成熟期的公司其自由现金流量只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正相关,和现金股利支付的意愿并没有关系。牟晓云(2016)对2009年至2014年上海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了调查,发现在营业收入增长率良好的情况下,即公司成长能力比较强时,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意愿却减少了,使得股利支付率下降。
1.2.2关于公司绩效的研究
徐洁和刘俊玲(2015)经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效率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效率受到涨跌幅和收盘价的负面影响,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受到成交量的正面影响,而上市公司效率既能受到其的正面影响也能受到其负面影响。方舟、刘嘉和唐根年(2015)对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体绩效水平比较高,公司的规模效率一般情况下要比技术效率高,综合效率却没有因为行业技术水平提高而提高。
1.2.3关于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
孔小文等(2003)指出,进行股利分配的上市公司盈利状况一般都比不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要好。杨汉明(2008)分析了在中国特色国情下我国特有的股权结构,通过分析论证了上市公司数据,发现了现金股利支付率与公司价值之间呈现出了一种负相关关系。鞠洋(2011)认为所有进入市场的公司都有生命周期,且生命周期含有四个不同的阶段,每个公司的阶段都不同,所以适合的政策也不同,并得出:现金股利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Hoffmann(2014)指出支付股利与公司价值之间成正比,现金股利支付可以使公司代理成本降低是因为它使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减少了。Benjamin(2015)提出了一个观点,股利支付率与公司的盈利能力之间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支付股利对于提升公司价值有促进作用。祁悦(2015)发现高支付率现金股利可能会使公司的价值大大降低。强国令(2016)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了股利政策研究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发现在资本市场内具有较好声誉的公司容易使融资成本降低,而通过现金股利分红的方式可以将其实现。
1.2.4文献综述总结
国内主要研究的路线是股权结构及股利政策。目前研究人员主要研究了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该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而且,关于在股权结构的研究上,研究人员主要将目光集中在了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的关系,对股利政策研究甚少。但是,就目前可查到的相关文献中认为,股利政策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很大关系,不同的股利政策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绩效。国内外学者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仍存在着某些分歧,“股利链”应该被当作重点研究领域进行研究。在股利政策中,存在很多的股利分配方式,其中最为传统重要的就是现金股利,该方式值得被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本文选择了现金股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法分析了现金股利政策在我国上市公司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为公司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投资人员可以合理谨慎地进行投资决策。

  1.3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1.3.1论文结构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叙述:
第一部分:导论。首先阐述了选题背景和意义,然后对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最后介绍本文的框架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股利政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对股利政策相关概念进行定义,介绍股利政策影响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该政策是通过什么途径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
第三部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根据前文的分析提出假设,选择样本数据,设计和定义变量,构建模型,对该政策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另一个是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第四部分: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相关意见。
1.3.2主要内容
本文以2016~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个是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另一个是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绩效优于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和支付现金股利更多的上市公司绩效更好这两个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议。

  1.4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将文献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二者结合,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文献分析法:本文针对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绩效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并对相关研究成果加以分析和总结,以便较为准确地把握目前对现金股利政策和公司绩效的前沿理论,为本文的理论基础找到现实依据。
实证分析法:根据研究假设,选择数据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7.0实证分析软件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该政策和影响公司绩效的指标,得出该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相应结论。

  2股利政策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理论分析

  2.1股利政策有关概念

股利是股息和红利的总称,一般是指公司将净利润按照股东的持股份额分配给股东。
股利的形式一般有很多种,其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现金股利,现金股利是指将企业净利润以现金的方式发放给股东,这种形式最为普遍,各国公司基本都会用此种方式进行分配。也被称作“分红”或“派现”。二是股票股利,顾名思义,就是将股利以股票的形式分配给股东。三是债券股利,是公司以公司债的形式发放给股东。四、财产股利,就是公司用除现金以外的其他公司财产给股东分配股利。其中债券股利和财产股利这两种形式很少见,我国主要以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或二者结合的形式来进行股利发放。一般来说,根据常见的公司估值理论来对一个公司进行价值的评估,其公司价值表现为未来现金股利的折现值。所以现金股利是一种最能体现公司价值的方式,被各国加以利用,且投资者也非常看重企业的股利分配情况。
股利政策是公司重要的方针及策略,涉及上市公司是否、何时、以何种形式和比例派息。该政策在公司内极其重要,不但能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及融资决策,还与公司绩效紧密相连。并且,股利分配并不是将公司赚取的全部利润都拿来分配,而是经过合理严谨的思考,分割出发放给股东的股利以及公司的留存收益。

  2.2股利政策影响公司绩效的相关理论

本文根据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把股利政策分成股利无关论、股利促进论和股利抑制论三类。
2.2.1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以MM理论为代表,该理论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股利政策对公司价值不会产生影响。
MM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假设:首先是完全资本市场假设,假设资本市场完善,交易成本为零,股票的交易、买卖等都不需要费用,也不需要交税,所有的成本都为零;投资者可以获得影响股票价格的各种信息;任何一个股票交易者都没有影响股票交易的能力;每个人的利润分配都是一致的,资本利得与股利之间税制一样,没有差异。其次是理性行为假设,即假设每个投资人都是理性的,其追求的目标就是真实利润最大化,最大程度的获得利益,不限于获取财富的形式,无论是股票分红还是现金分红,对其本身都不具影响,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益最大化。最后是充分肯定假设,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可以抓住的投资机会,以及以后可获得的利润。因此,基于MM理论,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不能使公司价值提升,所以股利政策没有必要被公司及投资者重视,它也不是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
2.2.2股利促进论
当投资者在面临各种不确定性时,其态度显得尤为重要,“在鸟之手”就是基于态度出发,认为投资者更喜欢股利而不是资本利得,其认为所有投资者都讨厌高风险。而股利支付率可以推测投资风险,股利支付率高则意味着风险低,所以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股利支付率高的股票,保持高股利的股利政策,会增加投资者的安全感,促使公司价值提升。与之相反,如果股利支付水平降低了,会使投资者风险增加,面对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使投资者产生不安全感,从而降低公司价值。因此,该理论认为,应维持高股利支付率的政策,以实现公司财务目标价值最大化。
代理理论是在MM理论基础上被提出的,目前已经被广泛适用。根据这一理论,支付现金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手段。一方面该政策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可控现金流;另一方面,自由现金流减少,公司就只能通过负债或寻求外部融资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以满足公司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可以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督,以提高公司绩效。
Bhattacharya于1979年提出的信号传递理论在投资领域被广泛接受。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管理人员可以向投资者发出准确的信号,以传递公司未来发展状况。通过股利增减,来让投资者判断企业发展前景。
为制定合适的公司股利政策,股利迎合理论要求从投资者需求出发,根据目前的市场信息反映出来的投资者的偏好来制定股利政策,使股票价格升高。也就是说,股利政策随着投资者偏好改变和变化,如果投资者更偏好股利支付,那么就实行股利分配政策,从而使公司价值提升。
2.2.3股利抑制论
税差异理论,简称“税差理论”,其理论在MM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正,更符合现实情况。该理论认为,资本利得所得税与现金分红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在大多数情况下,理性投资者会努力增加自身的利益。也就是说,当股利收益税率高于资本利得税率时,股东的利益会随着投资者支付现金股利的减少而增加。

  2.3股利政策影响公司绩效的路径

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两方面:首先是不同的股利政策决定了发放给股东的股利以及公司的留存收益的分割方式,进而使公司的投资决策和融资决策受到影响。另外,股利政策会影响市场传递信息,政策不同传递的信号也不同,从而对资本市场的表现力及投融资行为产生影响。本文认为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绩效产生影响的主要路径有以下几个:
第一,信号效应。企业想要降低其融资成本,就要被投资者关注,使投资者认可其公司,而投资者需要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盈利能力,只有状况好、能力强才能被认可,而股利政策就可以通过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和提高支付水平来传递这一信号。上市公司如果通过股利政策欺骗投资者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惩罚,为了持续经营,上市公司不会这么做。
第二,现金流效应。支付现金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手段。一方面,该政策减少了管理人员的可控现金流;另一方面,自由现金流减少,公司就只能通过负债或寻求外部融资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以满足公司的需要,这种情况下可以接受严格的市场监督,以提高公司绩效。所以支付现金股利、提升现金股利水平可以提升公司绩效。
第三,心理效应。投资者会先对公司绩效进行预期判断,但是当实际情况与预期判断不一样时,就会在资本市场表现中反映出来。而股利发放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使公司稳定地处于资本市场中,以提高公司绩效。

  3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3.1研究假设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可以反映出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且股利数额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支付的股利越多,绩效就越好;代理理论认为,支付现金股利是降低代理成本的手段,减少管理人员的可控现金流,进而提高公司绩效;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经济学认为,支付股利的公司更能吸引到投资者,从而提高公司绩效。因此本文为探究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做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与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相比,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绩效更好。
假设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支付现金股利数额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支付现金股利更多公司绩效更好。

  3.2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6~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进行探究,整理分析了它们在2016~2018年公司绩效及现金股利相关数据。为了使结果客观可靠,对数据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处理,筛选过程如下:剔除在2016~2018年间为ST、*ST、PT的上市公司;同时在不同市场发行股份的上市公司排除掉,只保留仅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金融类上市公司不予考虑;数据收集不完整的不算在内。
通过以上过程对数据进行筛选之后,获得了有效样本,共145家公司。文中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2016至2018年间的年报和相关计算。

  3.3变量设计和模型构建

3.3.1变量设计
(1)被解释变量
公司绩效是指在一定的经营时间内公司经营的效益以及经营者的业绩。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能够反映出公司经营效益水平。衡量公司整体绩效水平不但可以用托宾Q值来进行,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也可以对其进行衡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还不完善,存在许多问题,股价与投机性因素关联紧密,因此托宾Q值不适用于我国的上市公司。销售毛利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只考虑了对公司利润有单方面影响的因素,过于片面,不能充分的衡量公司绩效。所以最适合做衡量公司绩效水平的被解释变量是净资产收益率,且净资产收益率越高代表公司绩效水平越高。
(2)解释变量
本文研究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现金股利政策是解释变量,可以分为是否支付和支付水平两类。这里用0代表上市公司不支付现金股利,而1表示支付。以每股现金股利当作衡量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标准,每股现金股利与现金支付水平成正比,股利越大,水平越高。
(3)控制变量
由于影响公司绩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例如公司规模、偿债能力及盈利能力等,所以根据以下内容选取控制变量。
选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作为衡量公司规模的指标。一般情况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会在公司扩大规模后产生一种规模效应,降低了公司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公司效益,从而使公司绩效水平提高。
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衡量偿债能力的指标。适当的外部借款可以扩大公司规模,使公司生产能力提升,从而使管理人员更加关注公司内部资产及公司盈利状况等,进而提高公司绩效水平。当借款越来越多时,过多的负债会很大程度地增加资不抵债等恶劣状况出现的可能性,进而降低公司绩效水平。
选取净利润增长率作为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盈利能力是公司绩效的直接影响因素,盈利能力越强,绩效水平越高。
模型的各变量定义见表3-1。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3.3.2模型构建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假设和变量设计建立如下多元回归模型: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其中,、表示的是常数项,表示的是回归系数,、表示的是随机误差项。

  3.4实证分析

3.4.1相关性分析
考虑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在进行多元回归之前先对模型(1)和模型(2)的各个变量做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2和表3-3。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相关系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它的范围是-1到1,相关系数等于0时表示不相关,等于1时表示完全正相关,等于-1时表示完全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在0.3以下时认为没有相关性,在0.3到0.5之间时表示低度相关,在0.5到0.8之间时表示中度相关,在0.8以上时表示高度相关。当相关系数在0.8以上时,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从表3-2和表3-3可以看到,两个模型各变量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低于0.5,这表明在接下来的多元回归分析中,不用考虑多重共线性问题。
3.4.2多元回归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从表3-4可以看到,模型(1)的拟合优度为0.958031,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941243,都接近于1,表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可以通过检验。DW值为1.568478,接近于2,表明该模型的自相关程度较小。F统计量的P值为0.000001,表明该模型成立。由此,可以得出模型(1)的多元回归方程: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从表3-4中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到,解释变量是否支付现金股利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6.738417,P值为0.0000,表明该回归系数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从而进一步表明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公司绩效是有影响的,相比不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的绩效更好,假设1得到验证。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从表3-5可以看到,模型(2)的拟合优度为0.929354,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888985,DW值为1.418787,F统计量的P值为0.000399,这些指标都能通过检验,表明该模型是成立的并且拟合程度较高。由此,可以得出模型(2)的多元回归方程: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绩效影响研究
从表3-5中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到,解释变量每股现金股利与被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为4.6107,P值为0.0077,表明该回归系数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从而进一步表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公司绩效是有影响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绩效越好,假设2得到验证。

  4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4.1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其2016至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假设1和假设2通过实证结果得到了验证,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公司绩效有影响,支付现金股利比不支付现金股利的公司,公司绩效更好。
在进行我国上市公司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后,可以得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是否支付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有影响,且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公司绩效更好,说明该政策在我国上市公司内能够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投资者可以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了解到公司绩效的情况,识别出各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水平的高低,公司绩效水平高的上市公司通过实施现金股利政策可以有效地吸引投资者。另外,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可以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上市公司处于负债水平适当、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可以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公司绩效更好。
结论2: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公司绩效有影响,且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支付现金股利越多,公司绩效越好。
在进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后,可以得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支付水平越高,上市公司绩效水平越高。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投资者往往会先根据现金股利政策对上市公司做出评价再进行投资,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越高,投资者越可能进行投资,因为实行高水平现金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通常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并且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这类上市公司也更有可能在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提高公司未来绩效水平。
实证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可以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为了让公司绩效更好,我国上市公司应该尽力提高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

  4.2相关建议

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的管理层人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现金股利政策要适应公司发展阶段。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性,具体表现为经营能力、盈利能力、投资需求和融资能力等不同。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充分了解公司自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进行充分的考虑,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适合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公司在初创阶段时,可以选择剩余股利政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时,可以选择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处于稳定发展阶段时,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公司处于成熟阶段时的不二选择;处于衰退阶段时,可以选择剩余股利政策。
其次,要使现金股利政策合理稳定。短期性、随意性等是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所具有的特征,坚持每年都支付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极少。有些上市公司虽然坚持每年支付现金股利但是存在异常派现现象,例如低派现、超派现等。还有些上市公司多年主张不支付现金股利或是把现金分红和公司再融资挂钩。由于现金股利政策没有规律可循,投资者们不能根据现金股利政策了解到关于公司绩效的有关信息,没有办法获得正常的红利收入,所以他们只好获取利差收入,致使投机行为横行,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但在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很少会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改动,除非出现公司的利润持续增长或者公司出现亏损无法挽回等情况。所以说,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现金股利政策一定要合理稳定,这样不仅能够让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减少投机行为,还能树立公司的良好形象,便于公司未来持续发展。
最后,可以适当提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股票对于投资者而言,具有收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给予投资者超过储蓄收益率的投资回报,是上市公司理应承担的责任。然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多都缺乏这种责任感,盈利了却不支付现金股利或者只发放极少的现金股利,此行为拉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整体水平,此种行为给公司本身和资本市场带来不良影响。我国的上市公司可以适当提高现金股利支付水平,这样会让投资者更加信赖公司以及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利,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一些不好的现象,例如“政策市”、“投机市”等。

  参考文献

[1]王静,张天西,郝东洋.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具有更高盈余质量吗?——基于信号传递理论新视角的检验[J].管理评论,2014,26(4):50-59.
[2]徐寿福,徐龙炳.现金股利政策,代理成本与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15(1)96-110.
[3]杨汉明,曾森.生命周期视角的自由现金流与现金股利政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3):79-89.
[4]牟晓云,宋文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6(2).
[5]齐祥芹,阙楚楚,陈伟念.变革期新闻出版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研究[J].阅江学刊,2019,(5).
[6]徐洁,刘俊玲.基于三阶段DEA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公司效率研究——以医药制造业为例[J].河南科学,2015(10).
[7]方舟,刘嘉,唐根年.基于DEA的创业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经营与管理,2015(1):127-129.
[8]魏刚.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8(6).
[9]杨淑娥,王勇,白革萍.我国股利分配政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0(2).
[10]孔小文,于笑坤.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6).
[11]杨汉明.现金股利与企业价值的实证研究——基于A股巧场股权结构分折[J].统计研究,2008(8).
[12]鞠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关系一一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的探析[J].商业时代,2011(33).
[13]王曦临.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概况及其影响因素[J].商业会计,2017(1):25-29.
[14]李杨.我国外贸类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15]高小月.格力电器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及市场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致谢

大学的四年时光中,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匪浅,除了自己的不断努力之外,与各位老师、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最初的选题,到开题报告的撰写,以及本次的论文写作、修改,她都严格把关、耐心指导,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同时,我也要感谢在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能一点点进步,完成论文的写作。希望老师们能够教出更多优秀的学生,祝愿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路上顺顺利利!
四年的大学生活离不开舍友们的关心,不论是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每当我遇到难题时,她们总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我渡过难关,向她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这里,我也要借这个机会感谢我的学校,是它给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让我能够无忧无虑地做好每一件事,让我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在慢慢地成长和进步。
最后我还要对我的父母致以谢意,他们的爱和无言的支持陪伴我走过这四年的求学之路,感谢他们毫无怨言的付出!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39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2月25日
Next 2021年12月2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