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重点分析内容是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情况,且根据上述问题寻找处理方案。
本文主要被划分成三部分,第一叙述分析背景和分析方式等。第二叙述无形资产核算目前遇到的现实问题,主要叙述国内原准则在无形资产核算领域出现的问题以及全新准则所具备的科学性。第三,本人依照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科学的处理对策与看法。本文最先分析国内外在此领域内出现的问题,之后挑选合适的核算方式开展讨论。论文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总结部分。
1绪论
1.1无形资产的含义
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s)表示公司拥有或者管控的缺少实物形态的可分辨非货币性资产。此类资产被划分成广义与狭义两部分,前者一般包含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由于其缺少物质实体,主要呈现为某法定权利或科技。然而,会计上一般使用其狭义概念,也就是包含专利权、商标权等部分[1-3]。
1.2无形资产核算及确认
无形资产的确认一般需要全面达到下面的标准:一是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二是此资产具体数值可以被科学计量。对此类资产来说,第二个条件非常关键,比如公司创造的商誉和内部品牌等,由于其成本不能精准计量,其就不能被当做无形资产确认[4]。
在以前还是著名品牌的脑黄金、爱多、太阳神、红桃K等,仅仅是流行几年。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品牌生命周期明显比产品更长,然而上述品牌为何如何短暂?在上述公司迅速湮灭的背后,主要的共性因素是公司并未关注到“无形资产”。无形资产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现在,大部分公司过于关注有形资产。大部分公司管理者指出,公司发展是否顺利,重点就是其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情况。从而忽视了无形资产这个“幕后力量”。以安徽一家民营油漆企业为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此公司逐渐从事油漆涂料生产活动,正好当时工业建筑领域得到较快发展,促进此油漆厂的发展。然而观念守旧的管理者只关注到省内赫赫战果,不断进行生产、销售的低级循环运作。一段时间之后,油漆公司就开始遇到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挤兑以及强压,开始丧失核心竞争力,在数次价格调节之后,甚至直接停产。公司对无形资产并不关注,肯定会导致消极结果[5-9]。
我国大部分公司目前位于发展时期,中小公司发展也表现出独特之处。在发展早期,公司也许会关注到个人生存情况,在业务、经营部分持续奋斗,在无形资产的自我防范和发展上并未深入了解。大部分中小公司在效益、经济情况等转好之后,才回头看,发现自身商标被恶意注册。此外也有部分规模不大的民营公司指出,品牌与文化建设是大型公司的事情。小公司只需要关注生存以及赚取短期效益就可以。因为创办早期不关注品牌,在公司发展扩张之后,得到较大市场之后,才意识到在最初创建的时候就需要重视品牌,也需要发展和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中小公司需要关注自身无形资产,最关键的是尽早注册专属商标专利,不能在他人抢占之后才后悔。很多企业在遇到此部分问题之后,才开始了解到商标或者专利的重要性,甚至需要花费数万元乃至几十万元从其他人手中购买回来。此前,他们并未关注到自身的无形资产。事实上,创建知识产权保护系统格外关键。目前公司发展也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10-12]。
2我国企业在无形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因为长久以来大众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认知并不深刻,目前出现大部分因缺少高效的保护措施而导致此类资产流失的问题。国内每年三万多项重大科研结果内大概2/3并未申请专利[13]。

“863”计划现已执行多年,然而申请国外专利的只有四百多项,专利数目占据已完成鉴定数目的1/5;此时,外国人在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占据90%。国内高科技无形资产因为缺少相应的维护,众多科技结果无法被合理维护,只能让其他人随便使用,而西方国家的公司主要技术成果在本国申报专利之后,也会抓住时机,在具备发展空间的国家以及区域申请专利,继而产生分布世界的专利保护体系。
部分技术人员尤其是了解重要技术的核心人员调动会造成无形资产亏损。部分技术人员把课题组全面分析的、属于公司所有的职务结果在工作调动内自主处理,甚至会另立门户,独自创办公司,使用当前的研究结果和原公司对抗。
人员退休形成无形资产的流失。专有技术不只表现出秘密性以及经济性,此外也表现出一定的历史性,也就是长久的知识以及经验积攒。离退休人员长久乃至终身工作在科技职位上,积攒充足技术知识与经验。在退休之后,通常会导致公司长久积攒的技术财富流失。
专利申请效率慢、保密不严谨导致无形资产亏损。专利权是由XX核查、权利人具备专制或专销某产品的权利。因此此权利的经济价值并非是专利权自身,主要是利用此类专利权而得到的经济效益。所以,假如等待申请专利的科研结果被泄露,会导致对方占据先机,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公司无形资产此时不只流失,此外也会导致公司承担较大的经济亏损。
2.2核算方法具有局限性
2.2.1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局限
现行制度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历史成本原则为计价基础。由于客观环境因素,无形资产内容的延伸,公司创造的部分“软资产”,如公司品牌等不能依照规章制度开展计价活动,导致公司账面无形资产核算不充分。因为此类资产原本就具备确认以及估价的不确定性,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部分公司因此出现机会主义,最终导致对无形资产的估价太高,或者是对此类资产确认违背标准。因此指出,历史成本法无法充分表现出无形资产的真实经济值以及其可以供应的未来经济效益,也表现出相应的待摊费用,因此也无法充分表现出公司收益能力的变化,无法全面展现此类资产价值的改变。
2.2.2对无形资产摊销方法计量不精确
无形资产的更新效率稳步提高,其价值损耗和技术创新效率和其被维护程度紧密相关。因此依照直线法对无形资产开展摊销缺少科学的经济意义,无法直接、清晰的表现出已亏损价值与当前价值。
2.2.3会计信息披露的完整性、相关性和及时性缺失
第一,目前会计主要表现出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轻视呈现非财务内容,会计内容披露缺少前沿性,无法充分直接表现出公司遇到的风险和危机,进而减少信息预测和决策价值。比如目前资产负债表内无形资产项目只表现出此类资产的摊销价值,因此无法让报表使用者掌握此类资产具体变化情况,此外也无法表现出公司此类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第二,因为出现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会计信息无法直接检验之前的正确性,造成使用者和提供者两者信息表现出非对称性,违背市场经济公平和效率的发展理念,减少减少信息的反馈价值。此外,会计数据的按时公开影响其供给时效性。
2.3对自创无形资产确认存在局限
自创无形资产的研发周期也许会跨越众多会计期间,其中会导致一定的成本,很多支出也许和众多无形资产相关,也许和其没有关系,公司不能精准划分什么是产生某项无形资产的费用,什么是不产生此类费用,继而导致出现的费用无法依照某特定项目开展归集,比如自创商誉,其真实成本无法直接计量。自创无形资产的成功一般是众多因素整体影响的结果,公司在具体研发时期出现的费用规模和无形资产成功两者间不具备比例关系,并非费用更高,其成功概率就更高;伴随公司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相应规模的无形资产自创支出,不一定可以得到较好成果。所以,促使自创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需要使用和一般会计处理有所差异。
3完善无形资产核算的对策
3.1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范围
伴随无形资产价值增多、类型增加和其减值情况的判断,对于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来说,很多知识类型的无形资产不管在数目还是在价值上开始对此类资产价值的认定提出更加严苛的标准。要寻找高效的价值评估方式,在目前使用的重置成本法、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前提下,提升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精准性,全面提升无形资产评估的制度化、数量化以及价值化。此外,需要创建高效的评估团队,提升评估执业水平,加强引导与管理。
3.2扩大无形资产核算范围
公司需要将下述项目添加到无形资产确认范围内。
(1)自创型商誉。伴随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公司资产开始从有形化发展到无形化。自创商誉是当代公司关键的无形资源,在公司资产内发挥关键功能,无法低估。此类商誉表现出某公司是否具备较高的盈利能力,对评估公司价值具有积极影响,确定公司自创商誉相对重要。
(2)公司人力资源(比如职员教育状况、工作水平、职务评估等)。伴随知识社会的来临,人力资源在当代经济发展时期的功能被充分彰显,全球各个国家对稀缺资源的抢夺开始从自然以及资本资源转移到人力资源,公司职员的知识水平、能力素养可以影响公司在行业竞争内的最终结果。公司人力资源逐渐变成关键的无形资产。
(3)公司内部产生的无形资产(比如公司信誉、品牌等)。公司在发展时期开始产生独有的文化,合理的企业文化激励公司职员不懈奋斗,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估等。其都具备较好的公司信誉、公司品牌,一般会给公司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需要把其当做无形资产来确认。
3.3明确无形资产内容管理
即便国内新准则逐渐接轨世界,然而在大部分领域依旧非常“中国化”,特别是在无形资产内容范畴上相对狭隘。因此,本人指出需要学习世界会计准则的方式,把无形资产全面汇总起来,进行划分。比如世界准则内把此类资产划分成六部分,主要是和营销、顾客关系、科技、合约权利、技术创新和商誉等相关的无形资产。国内需要依照目前市场发展局势和公司核算惯性进行一定的调节,把世界准则内符合国内核算需求的无形资产添加到核算范围内,继而延伸国内会计准则内此类资产的具体范围。此外,八岁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比如土地使用权、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特许权、网址域名等都会变成公司关键的无形资产,对于怎样记载、核算、处理和摊销上述资产,就需要相关组织全面划分和审查。
结束语
伴随国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公司内部无形资产的关键性和比值不断增强,大部分公司逐渐关注到此类资产的现实作用,大部分跨国公司也充分掌握了国内会计准则和世界会计准则内对无形资产确认、核算和摊销的不同,特别是在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开始进入国内经济市场的时候,打破世界经济沟通的阻碍对国内公司“走出去”、“国际化发展”都有非常关键的现实价值。总之,当前无形资产在国内新会计准则贯彻时期也出现众多问题,此处包含确认、计量和管理等诸多部分,此时需要公司和相关XX组织基于上述问题制定科学方针政策,保证此类资产可以充分表现出公司的真实资产价值。
致谢
在本人的写作过程中,XXX老师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同时也感谢其他帮助和指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最后要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过我的每一位人。首先,也是最主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感谢辅导员老师在生活中对我的照顾和关爱。在我最后的大学生活里,考虑到我工作方面的繁忙,老师多次帮我解决学校里的部分事务,使我能更好地工作和写作。真心感谢!
在此,谨对所有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张泽.企业无形资产核算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s2):33-37.
[2]杨晋芳.关于无形资产核算问题的几点探讨[J].港澳经济,2016(21):89-89.
[3]郎菁.大小准则无形资产核算之比较[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8(6):24-25.
[4]赵学梅,官金华.事业单位自创无形资产核算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6(4):74-77.
[5]那玲.文化产业类企业无形资产核算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5(11):210-212.
[6]李娜.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核算对传统会计的挑战[J].时代金融,2015(30).
[7]梁丽香.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无形资产核算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5(9):108-110.
[8]蒙愿如.论知识经济下的无形资产核算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青年时代,2016(12):248-248.
[9]董秀,谭霞.浅析T型账在延期付款购入无形资产核算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2016(36):343-344.
[10]王小力.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无形资产核算比较及问题探讨[J].商业会计,2016(8):106-108.
[11]安敏.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6(2).
[12]田正佳.无形资产核算模块构建及信息披露[J].当代经济,2016(35):114-115.
[13]周兴.制药企业无形资产核算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70-71.
[14]成旭.无形资产核算对互联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市场研究,2016(2):68-6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