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对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与饮食相关的行为现状,分析出这一类人群超重或过轻的原因,为了使用一些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打下一个基

  摘要;目的:对于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的体质指数(BMI)和与饮食相关的行为现状,分析出这一类人群超重或过轻的原因,为了使用一些针对性的营养教育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打下一个基础。方法: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法结合,同时运用发放调查问卷和带领大学生体检相结合的两个实施措施,去对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利用体质指数(以下使用BMI)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在取样的时候,对每个班级随机抽取一部分人,一共抽查了150人。结论:没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大学而言是非常不健康的,也是影响学生的BMI的关键因素,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月份的饮食消费结构、减轻体重的方式,食用肉类,小吃,宵夜,水果等饮食习惯和不同BMI值差异的学生运动习惯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就这些因素切入,研究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习惯。
  关键词: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引言

  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其智力和体格都会得到发展,同时也是大学生向成人阶段过渡的时期。青少年对营养的需求,不仅是维持生命的延续和必要的生活劳动的需求,更重要的原因是满足他们成长发育的需求。全身生长发育阶段的代谢特征高于分解代谢特征。因此,他们需要多种营养成分,所需要的能量远高于成年人,特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钙,锌和脂质等营养成分。从众多的研究中发现,营养状况良好的学生明显优于身心发育不良的学生。在此期间合理摄取营养物质将为未来健康奠定基础。
  合理的营养摄入是青少年有健康饮食习惯的基础,只有满足健康饮食的前提,才能通过合理饮食来满足他们正常成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作为青少年健康行为的一部分,膳食行为不仅影响了年轻人当前的发展,而且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成人阶段。研究人员一直以青少年的饮食和营养状况为研究重点,尤其是最近几年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少年时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摄入对成年人的一些慢性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第1章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与特点

  据统计我国有大约百分之三十五的大学生有营养问题,其中一大部分有肥胖和营养不良两种问题。青少年早餐质量差甚至经常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果蔬类、豆类和乳制品类食物摄入量不均衡,碳酸类别的汽水摄入量过多,经常去吃路边摊以及吃一些含糖高、含油脂高的垃圾食品,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我国青少年的龋齿发病率,肥胖率相对较高。

  1.1大学生早餐行为

  早餐是一天的第一餐,健康的早餐很大程度的影响着青少年的身体健康。要具备良好的早餐习惯,营养搭配均衡的早餐可以提供体能发育和智力发育所需的重要能量。这个时期的合理膳食摄入和健康的饮食行为对成人期某些慢性病如缺铁性贫血、肥胖、饮食紊乱、龋齿,以及冠心病、肿瘤、中风、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1]。
  1.1.1早餐食物种类
  大学生主食偏好及进食量。对主食的选择与个体成长的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如北方人喜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等等。调查结果明显反映出这一特点: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大学生主食偏好面食,而华中地区大学生偏好米饭和面食混合,华南地区和东部地区大学生偏好米饭类[2]。大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使血糖不能维持较高水平,大脑兴奋性下降,注意力不易集中,影响身心健康及学习效率。
  通常国内学者评估早餐的营养质量时,以早餐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评判标准。在这种方法中,食物分为谷物,肉类、豆制品,牛奶和乳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4类。如果包含4类食品的早餐,才能称作“好”;如果包括3类食物的早餐,早餐的营养品质“中等”;如果只有2或2种以下的食物的早餐,营养质量等级为“末等”。
  高树军的研究表明:早餐基本上有五种选择,分别有豆类、谷物类、牛奶类、肉类、水果和蔬菜类。研究结果表明,吃四种以上的只占百分之零点九,而吃一种或两种的占百分之八十七。这些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的早餐的质量是非常不乐观的[3]。
  1.1.2早餐营养素研究
  一天中,早餐提供的营养和能量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是中餐晚餐不能代替的。国内外的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早餐是一天种最重要的一餐,提供能量应占当天能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X的膳食指南要求每个人都以推荐的饮食摄入量(RDA)的百分之二十五获得早餐的推荐营养摄入量,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百分比应大于百分五十五。碳水化合物是能源的主要来源,如果能量摄入不足,身体将利用自己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费自己的组织来满足生活活动的需要。大学生处于人类成长发育的高峰期,如果身体长期缺乏营养,能源供应短缺将导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身体活动和免疫力下降。我们的青少年,早餐摄入蛋白,钙,锌,硒,视黄醇,硫胺素和核黄素没有达到RDA的百分之二十五,包括钙,视黄醇当量和核黄素短缺,只有RDA的百分之十左右[4]。
  1.1.3早餐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影响
  调查显示,52.12%的学生觉得早餐与上午课堂学习效率无关,认为有关的人中有23.26%的人觉得不吃早餐反而学习效率高。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早餐的重要性了解实在甚少。性别不同的学生对早餐和上午学习效率的认识有所不同,男生认为早餐与上午学习效率无关的比例高于女生,而在认为有关的人中,男生认为不吃早餐效率高的比例为10.26%,要比女生要低[5]。
  早餐是当今最重要的一餐,对身体智力发展快速,肩负沉重的学术任务的大学生有深远的影响。高品质的每日早餐,不仅可以确保年轻人的营养需求,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研究结果表明:在柏林获得营养指导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要远远比那些没有获得指导的学生的成绩要好很多;在牙买加,早餐让学生在数学中取得好成绩;在X,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参加早餐计划表现显着低于高收入家庭,但他们参与早餐计划之后学习成绩明显比那些没有参与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好。

  1.2其他不良饮食行为

  1.2.1零食行为
  一般情况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三餐一天被称为正餐,其余的都会叫做零食。小吃在高频消费的年轻人中,食品的高能量密度占绝大多数。广州调查发现:百分之三十的大学生每天喝含糖饮料超过1次,超过百分之十五的大学生每天吃甜食1次以上,百分之九的大学生每天吃油炸食品超过1次。小吃不同类别的健康影响也不同,休闲食品如水果,牛奶的营养价值较高,可以增加一些营养,但营养不佳的小吃,如碳酸饮料,糖果等增加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摄入量。吃小吃是大学生能量和营养的补充,膳食营养膳食是能量和营养摄入的主要渠道,所以吃零食应注意适量,适时,适当的三项原则。
  1.2.2西式快餐食用行为
  快餐是指加工好的食品可以快速提供饮用的食品,大多是油炸食品,高脂肪,高能量,低纤维食品,快速,方便等优点,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近年来,我国青年人的食物消费量也在逐步上升,主要表现在大城市,西式快餐消费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西方快餐的总能量占中国青年能源摄入量标准RDA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经常吃快餐,不仅能量摄入量超过身体的能量需求,而且能量摄入过多会转化成脂肪储存,产生肥胖。许多专家还认为,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是由高葡萄糖和高脂肪引起的,吃过多的快餐,会导致糖和脂肪摄入过多,增加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风险。
  1.2.3偏食、挑食行为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摄取营养物质,要充分满足人体的需要,必须与各种食物合理的搭配。范红恩在调查中:学生喜欢吃的食物基本上都是含糖和脂肪都很高的,不喜欢吃的食物却是非常高的营养成分的食物。因此,偏食和挑食者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整体营养摄入量。
  目前我国许多青少年存在着偏食、挑食的行为,其中蔬菜类是青少年最不爱吃的食品,其中有72.87%男生摄入蔬菜不达标,92.56%男生摄入水果不达标,36.87%女生摄入蔬菜不达标,78.54%女生摄入水果不达标。仅有27.13%的男生摄入蔬菜达标,仅有7.44%的男生摄入水果达标,21.46%的女生摄入水果达标[6]。
  甜食和饮料在青少年中是比较受欢迎的食物。但是经常性的食用甜食和饮料,比较容易导致营养的失衡,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因此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积极引导,及时纠正学生挑食偏食的行为,卫生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强营养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均衡饮食的重要性,食品生产加工部门应加大研发,生产出更多营养丰富,符合学生口味的食物[7]。

  1.3大学生饮食行为对体重的影响

  世卫组织报告说,大约60%的个人生活质量与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从2008年的17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25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体力活动量很大。X健康协会报告说,近年来,X超重或肥胖大学生的比例占36.7%,主要是在大学的第一年,可能是环境变化影响了他们的饮食行为。大学时期是形成个人饮食的关键阶段,对家庭成员的营养和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的饮食习惯应引起营养学家的关注。
  1.3.1大学生关注体重中存在的误区
  在倡导美容减肥的社会环境中,女大学生认为苗条和瘦是美,使自己对个人的身体不满,自尊心较弱,个体身材较强的倾向,低身体自尊带来个人的消极情绪体验,为个体消除消极情绪和动机,实现精益高度标准动机已成为女大学生的重要力量,追求减肥饮食。大多数女大学生以减肥为重要手段,提高身体自尊心,提高整体自尊心,从而改变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心的理性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改变态度和态度,个体瘦身自尊发生的行为有助于预防饮食失调。部分学生追求减肥,使用不科学的方法来控制体重,特别是女大学生。中国的女大学生比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减肥欲望,有的会采取不正之风的减肥方式,比如减肥药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营养不良,超重,肥胖,甚至发展成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
  1.3.2忽视早餐严重影响大学生健康
  调查发现,有88.81%的大学生有吃早餐的习惯,但能按时吃早餐的大学生只有67.16%。而不能按时吃早餐且不表态的学生占32.84%,二者有非常明显的差异。而到周末吃早餐者仅占22.8%,这表明学生对早餐的不重视,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营养质量不高的学生,其数字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均会受到严重影响。晚餐随便吃的比例,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这与女生爱吃零食、节食意识有一定关系。女生食用水果的比例高于男生,男生吃夜宵及周末改善伙食的比例较高[8]。
  长期不吃早餐,不仅影响学习和工作,还会导致一些疾病,如胃炎,胆结石,皮肤粗糙,血压等疾病,也因为他们不吃早餐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禁食刺激,强烈的饥饿感使人们吃午饭时,他们过度饮食,不知不觉间引起肥胖。长期不吃早餐是女大学生饮食减肥的重大误区,也是体重减轻的重要因素。早餐营养不足,用蛋糕,油炸面团,蒸馒头,米粥,豆浆,也可以造成身体营养不良。早餐习惯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太单调;二是普通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三是由于近年来大学规模扩大,吃饭成女大学生难题。因此,学校应扩大入学率,也要确保学校基础条件的建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要加强管理和服务意识,确保自助餐厅的健康水平,服务意识水平。早餐应该是各种各样的用品,有吸引力的颜色,增加食欲。
  1.3.3学校用餐环境影响大学生饮食习惯
  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一般健康知识的饮食习惯,知道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但在学校食堂管理不能令人满意的情况下,大学生在外面吃饭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出门吃饭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食堂拥挤,食堂风味较少等。校园食品和饮料店的发展为学生带来便利,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能忽视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选择在学校外面和周围的路边小吃吃饭,这些街头食品价格便宜,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病原菌和致病菌的流行率较高,说明校外用餐情况不乐观。餐饮业外的学校食堂和餐饮用餐与饮食业外部饮食相比,更有可能患消化系统疾病和肝炎。为此,有必要做好学校食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食堂食品环境。在大学生餐饮场所的选择中,学校附近的快餐店绝对有优势,而且大量的学生在外出时也注意食物的卫生和品味。在现代餐饮业个性化时代,大学出现了一批高素质的客户,他们对食品的要求已经达到了优化水平,要求价格合理,服务好,满足了他们对饮食的要求。

  第2章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2.1调查对象

  使用分层的随机的抽样的方法。以天津医科大学医学院1-2年级大学生为对象,按档次分为两层,按系统分为5层,每班定义为一组,各部门随机选择百分之五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150个完整的数据。一年级有74人(49.3%),二年级有76人(50.6%);这里面最小的年龄为十七岁,最大的则为二十四岁,有28名男孩(18%)和女孩123名(81.4%)。学生的平均身高(164.23±5.58)厘米,体重(51.40±8.04)公斤,体重指数(21.81±3.12)公斤/平方米。

  2.2研究内容与方法

  2.2.1调查内容
  在本研究中,对150名天津医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在课堂上统一分发,受过系统培训的调查员解释说,填写完毕后,问卷由学员本人填写然后收回。
  (1)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需要填写他们的学号、性别、年级、系别、生源地、月饮食开支、父母亲的主要工作状况及学历等。
  (2)饮食行为
  调查人员每天吃几顿饭,三餐的时间是不是按照规律来的,每周在学校外面吃多少次饭,用餐时间,饮食场所和饮用水,各种食物(如牛奶,米饭,肉制品,面粉,面粉,蔬菜,水果等)豆类和坚果,肉类,蛋类,鱼类摄入情况等)。
  (3)饮食结构
  被调查的人员早餐、中餐、晚餐的种类和费用。
  2.2.2体格测量
  天津医科大学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身体测量记录和记录。
  (1)身高
  通过使用国内生产的立柱式身高测量器。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校准。那些需要测试的学生脱掉外套,鞋子,帽子,站在地板上,站姿要自然,双脚自然落下,脚跟一起;脚跟,臀部和肩三点之间要保持一列,躯干自然直,头部保持眼睛和耳朵水平,他的眼睛直视前方。在测试仪的右侧,轻轻滑下滑块,直到与调查员的头部接触。读数精确到0.1厘米。
  (2)体重
  使用杠杆秤,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测量,使用预校准和校准。只穿着内衣的受试者,赤脚轻轻地踏在称重平台上,直立在中间手触摸或与其他物体接触。当测试仪稳定时,记录结果。读数精确到0.1公斤。
  (3)血压测量
  测量血压的学生要保持静止呼吸5分钟以上,使用规范的袖带汞柱式血压计,需测量的人员必须坐在凳子上测量右上臂血压,读数精确至0.1mmHg。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4)体质指数(BMl)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BMI评定标准:BMI<18.5为消瘦,BMI18.5-23.9为体重正常,BMI24.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10]。

  2.3统计分析

  2.3.1资料录入
  Epidate3.1软件用于执行数据的双重输入方法,并进行一致性检查以确保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使用SPSS18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2.3.2数据分析
  根据BMI中国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筛查分类标准,去核算天津医科大学的学生年龄段的的消瘦率、超重率以及肥胖率,年级段的消瘦率、超重率以及肥胖率,性别的一些消瘦率、超重率以及肥胖率。结果使用x±s表示,通过对两组的平均值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用T表示。对那些不同类别的变量通过X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差异。通过无条件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

  2.4质量控制

  (1)调查对象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选去其1-2年级学生。样本量足够,协调程度高。
  (2)问卷调查
  30名学生被选中进行实验。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发布,调查目的在研究完成前向受访者解释。它还指出,调查仅限于使用研究报告,不会公布。向学生解释每个选择的要求和选择的意义,并指示他们填写表格。当问卷回到检查表格时,如果发现缺少填写。调查问卷数据的收集由研究人员进行,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
  (3)项目测量
  由研究组和天津医科大学医院医生的训练有素的成员对身体物品的测量进行了测量和记录,以确保统一的测量结果。使用专业的体检测量工具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数据分析
  在收集的调查问卷进入之前,检查了所有不合格的问卷。数据采用双入口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第3章结果与讨论

  3.1结果

  3.1.1调查对象资料
  调查共150人,年龄在17-24岁之间,一年级的调查人数占百分之四十九点三,二级占调查人数的百分之五十点六(见表一)。其中女学生很多占了百分之八十二,男生仅仅占百分之十八;更多的是农村的学生,占百分之七十四点二(见表2)。饮食消费水平将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分为5等级(小于300元的,300元至499元的,500元至799元,800元至999元,超过1000元)。大多数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水平低于500元,占百分之四十二点八。据调查,男女平均月消费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见表3)。
  表1调查对象年龄、性别的分布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表2调查对象年级、性别、生源地的分布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表3调查对象性别和月饮食支出的分布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3.1.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被调查的学生身高(163.20±6.80)cm,体重(53.59±8.11)kg,结果见表4。
  表4不同年级、性别调查对象的身高和体重分布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2)BMI值分布情况
  该人群的BMI总体呈正态分布,其x=s为20.08±2.33kg/㎡,按WHO规定的偏瘦、正常和超重标准统计的构成比和分性别、分年级统计情况(见表5)。BMI<18.5、18.5<BMI<24.0、BMI≥24.0分别占被调查人群的25.8%、69.4%、4.8%,二年级学生三组不同BM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1)。
  表5不同BMI学生年级、性别的分布情况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
  (3)BMI的其它影响因素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收缩压大于等于一百四毫米汞柱仅占零点八,不在同一小组的BMI男女生之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是不存在统计学的不同的。
  3.1.3饮食相关行为
  (1)日常饮水习惯和种类
  被调查的学生中饮用白开水的学生大概占百分之八十一点三,BMI小于十八点五,BMI值在十八点五到二十四之间,以及BMI值大于二十四的各小组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百分之二十点九,五十七点二以及百分之三点二,男生与女生饮用的种类分析显示是存在着统计学差异。
  (2)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情况
  调查显示该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主要表现在:男生少吃新鲜水果、吃宵夜及喝牛奶少,分别为6.71%,7.7%,10.5%。女生吃油炸食物、偏食、吃甜点、零食等,分别为32.3%,31.4%,49.0%,5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
  (3)体质指数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系
  不同组别学生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偏食者BMI饮食行为差(P<0.01)不同BMI组学生喝牛奶,吃蔬菜,吃晚饭,吃小吃,吃烧烤,油炸食品,吃水果吃甜食,吃快餐,过度饮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无统计学意义。
  (4)控制体重的行为及方式
  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女生通过运动、节食、药物等方式控制体重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在调查的27名男生中有20人主要是通过锻炼的方法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的,这个比例占了男生总人数为百分之七十四点九。而女生中有116人主要以节食的方式控制体重,占被调查女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七点一,采取药物干预的方式控制体重的达到31人,占女生总数的百分之二点一。通过比较三组BMI,差异的行为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讨论

  目前,对中国大学生饮食行为的研究刚刚起步,对饮食行为和影响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很少。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高等职业大学生,特别是医科大学生的膳食行为报道不多。饮食行为调查大学生(包括饮食习惯和结构),家庭环境因素现状及饮食行为与健康状况,全面了解大学生饮食习惯和结构的分布情况,深入研究大学生家庭环境饮食行为的影响因素与饮食行为大学生与疾病的关系。
  3.2.1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学生共150人,年龄主要分布在十七到二十四岁之间,平均二十点零七岁。一年级74人(百分之四十九点三),二年级76人(百分之五十点七)。其中男生27人(百分之十八),女生123人(百分之八十一点四)。身高(164.21±6.80)cm,体重(54.59±7.94)kg,BMI(21.18±2.42)kg/m²。学校是医学院,护理学生抽样结果更多的女生,占百分之八十一点四,男生比例约占百分之十八,农村人数的比例约占百分之七十四。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平均月消费水平不到五百元,占百分之六十九点五。调查显示,女孩一般低于男孩的饮食成本,男女要考虑自己的生理特征不同,有的女孩要控制体重减轻和肉摄取。男女平均月消费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饮食行为与家庭的人均收入,健康饮食和营养知识的概念密切相关,使健康饮食行为的形成受到很大限制。向生活困难的学生提供财政援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营养状况,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改善基本生活条件[12]。
  3.2.2不同性别BMI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
  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作为肥胖标准,18岁时男女性BMI均以24和18.5做为超重和消瘦的界值点。本调查结果显示男生的超重2.0%,消瘦3.6%;女生的超重2.8%,消瘦22.1%[13]。
  男,女BMI不同组之间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父母的影响可能通过遗传和家庭环境两方面起作用。虽然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形成影响很大,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社会环境、生活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两者所占的比例大约分别占33%和67%[14]。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父母的教育水平对学生的超重或消瘦没有影响。在以色列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父母的教育水平低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3.2.3不良饮食行为与BMI关系
  结果表明,男女生饮用水类型差异显着。饮水开水占学生人数的81.3%,主要的饮食行为主要是吃甜食,偏食,少吃水果和蔬菜,吃零食。男生吃新鲜水果,小吃,少喝牛奶等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高于女生,分别为6.71%,7.7%,10.5%的男生。女孩参与吃饭的食物,偏食,吃甜食,小吃等坏蛋行为分别比男生高32.3%,31.4%,49%,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喝牛奶,吃晚饭,邵芝蔬菜,吃小吃,吃烧烤,油炸食品,邵氏水果,吃甜食,吃快餐,吃饭等不良饮食行为,这些不良饮食行为是超重的原因,肥胖和体重轻。每日饮用含糖饮料,会导致除膳食以外的能量摄入量增加。这部分来自含糖饮料的额外能量需要额外的身体活动才能消费。从营养的角度来看,高热量饮料因为缺乏其他营养而被认为是垃圾饮料。长期饮用含糖饮料不仅对健康成长有害,并可能导致超重或肥胖。蔬菜是一种高纤维和低能量食物,多吃蔬菜可以使大学生减少主食和肉类的能量消耗,从而减少肥胖的可能性。保持蔬菜的重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经济科学的方法。油炸食品对超重或肥胖学生而言是危险的,兴趣程度越高,超重或肥胖的风险越高(P<0.01)。姜建华等研究表明,吃油腻食物是肥胖的危险因素。王灿娟的研究还发现,饮食行为就像吃油腻的食物,不要吃油腻食物超重或肥胖的保护因素。
  3.2.4不同性别控制体重的方式不同
  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减肥的都是女生,而女生控制体重的主要方式是节食和药物控制,这些方法都非常不科学,只有一少部分女生通过运动减肥。而男生减肥的方法主要是运动,男子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比例达到每周2次以上,占日常锻炼的65.3%以上占比约7.3%,从未锻炼为6.4%。这可能与女孩适合训练的地方有关,设备较少,学生与运动意识和体育运动缺乏兴趣,运动技能和掌握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第4章结论

  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是身体质量指数异常的原因。有各种不良的饮食行为,缺乏对食品安全和营养平衡的认识。营养教育的实践表明,侧重于行为影响的营养教育比强调传授知识更为成功和有效。因此,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是大学生获得营养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营养课堂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Zivkovic的调查结果表明,学校对大学生的营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严重忽视了营养课程的教学。20世纪80年代,X国家研究委员会指出,X大学的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营养学课程并没有作为X各个院校的必修课程,甚至许多院校未开设营养学课程。X国家科学院规定医学生在校期间应获得的最低营养学课程时间为25个小时[15]。
  加强大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教育,开展营养教育行为,发展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评估方法正确把握体重,保持理想的体重和健康的身体。建议高校应建立饮食营养公开选修课。同时要配备更高水平的营养师和厨师,不断提高饮食营养水平,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占受访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七十四点二,家长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建议未来,贫困大学生不仅要提供财政支持,还要为营养教育,健康行为的干预和基本膳食营养素的合理搭配提供科学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李海,滕臣刚,傅春玲,等.苏州大学学生体质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0):1163-1167.
  [2]邓树勋,黄玉山,陈南生,等.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J].体育学刊,2006,13(5):44-47.
  [3]高树军,马冠生.儿童青少年的饮食行为:2.早餐[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25(5):280-284.
  [4]顾景范.《2010年X膳食指南》简介[J].营养学报,2011,33(3):229-233.
  [5]凌品芳.小学生早餐行为与上午课堂学习效率相关性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0(7):9-11.
  [6]谢虎军.湖南省大学生营养及体质状况调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7]周盛强.江苏省扬州市与常州市部分大学生饮食行为现状调查[D].扬州大学,2013.
  [8]叶敏,刘志强.当代大学生饮食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237-237.
  [9]刘立亚,张志军,黄雪梅,胡昌军.某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8,06:57-59.
  [10]吕子静,吴林秀.生活方式与高血压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广西医学,2011,33(11):1494-1495.
  [11]曹元应,张建军,胡传来.大学生体质指数和饮食相关行为调查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6):101-102.
  [12]刘宁,高尔生,武俊青.居民营养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4):482-485.
  [13]肖谋远.采用国际标准筛查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8):89-94.
  [14]庄丽丽,谭晓.武汉市某大学学生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08,22(3):282-285
  [15]谢贺. 医学生营养知识, 态度, 行为与营养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9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3月20日
Next 2019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