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7年X爆发了金融危机,其影响迅速大范围扩散,至2008年下半年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是从虚拟经济转移到实体经济。在全球范围来看,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大幅下降,全球贸易水平也有了明显下滑。而对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国来说,其影响可能更为深远。在这一背景下,展开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研究,探讨其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意义相当重大。本文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出发,探讨了在此次危机当中,中国对外出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对中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出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金融危机;出口贸易;影响;对策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007年4月,X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席卷了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在2008年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许多公司都接连倒闭,信贷市场也开始迅速萎缩,然后扩散到实体经济,使世界经济衰退,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世界历史所罕见的机。虽然经过美联储和中央银行救市,XX采取大规模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各种经济刺激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其影响是仍在继续。中国经济也深深地受这次危机影响着,特别是在出口贸易方面。X金融(全名次级抵押贷款,以下简称金融)大致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1980年,X国会鼓励贷款机构抵押贷款,为低收入家庭解决购房问题,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TheDepositoryInstitutionsDeregulationandMonetarycontrolActof1980)。取消传统的抵押贷款利率的上限,让抵押贷款机构有较高的利率、高费率贷款给低收入群体,以补偿住房贷款机构的贷款风险。由于当时X经济正在衰退,购房贷款并没有因为这一法案的生效而大幅度增长。1994年又通过了《住房所有权和房产价值保护法》(TheHomeOwnershipandEquityProtectionActof1994,HOEPA)等等,所有这些都给金融危机的爆发创造了条件。2007年4月,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新世纪金融)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标志着金融危机爆发了。这引发了投资者的非理性的恐慌和出售。2008年3月14日,当流动性危机,X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随着金融危机的发展,以大型金融机构的巨额亏损为标志,金融危机开始进一步发展,逐渐演变为信用危机、金融危机,并开始影响实体经济。尽管美联储和中央银行采取降息,向市场注资,并且XX采取各种积极的政策措施来缓解金融危机的办法,但是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还是极重的。2009年9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半年《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提到:到2010年,金融危机导致的损失可能高达3.4万亿美元。国际清算银行(国际清算银行)xxxx马尔科姆•骑士(Malcolmknight)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专访时说:这可能是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起源于X,但其影响范围却不仅仅只局限于X,在经济一体化的现代社会,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摆脱这次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融入WT0体系的加快以及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X金融危机的疯狂肆掠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均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为明显。从目前的形势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影响仍在继续。由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很重要,尤其是X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最大进口国,再加上X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通过分析研究使我们对本次由X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有更深刻的认识,明确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机制、政策法规,促进对外经济贸易更好更快地发展。
1.2金融危机的含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一词几乎已经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他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必然出现的产物。伴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全面发展,金融制度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显现。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大辞典》中,给出的关于金融危机的定义是:金融危机(TheFinancialCrisis)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该定义指出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还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第二章文献综述
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哈继铭和刑自强(2007)认为,中国出口和X消费结合紧密,金融危机导致X消费放缓,这将抑制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梁红和乔虹(2007)则认为中国经济走势已经和国际需求挂钩,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国际需求下降,对中国出口贸易将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安德森(2007)认为,中国对GDP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被高估了,这次由X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易宪容(2008)认为,中国目前介入金融债券市场还不深,因此遭受的直接影响不会很大。武长海(2009)则认为,中国的经济主要是又出口拉动的,由于外贸出口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猖獗的不良影响,中国的出口贸易将会受到相当严峻的挑战。X和欧元区的经济发展是拉动中国出口贸易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出现的情况下,中国出口贸易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张明志和薛东晖(2010)认为,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同时受“土豆效应”的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不大,中国出口贸易额相对稳定。结合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不好的影响。下面本文将分析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出口贸易总额波动幅度很大
金融危机后,X的国家财富缩水,信贷规模急剧萎缩,失业增加,居民收入减少,消费支出减少。金融危机已经引发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消极情绪,从而减少电流消耗。在2007个X国内消费规模约10美元,在同一时期,中国的消费者支出约1万亿美元。X是一个消费大国,消费者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因此,X和世界经济增长前景和消费者信心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有极大地影响。在X,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住宅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X商会公布的消息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从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波动不断,而且往往偏低,这表明他们希望减少消费,不再像以前刷信用消费,所以X进口下降。据测算,X经济增长率每下降1%,中国对X的出口下降5%-6%。这是X经济对中国的出口直接影响。同样,由X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欧洲联盟和其他国家,居民收入减少,消费支出和消费量预计将减少,需求减少,从而减少进口中国。从表5可以看出这次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2汇率影响
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对该国的对外贸易有双重影响:一是该国的出口量会由于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长;二是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使进口量减少。当危机发源国出现货币贬值的情况后,危机将遵循汇率和贸易传导机制向外扩散。X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导致美元的崩溃,但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美元的地位将会被逐步削弱。从而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在应对金融危机中,X联邦储备局继续降低利率,给银行注入了更多的流动资金。这一政策与中国国内实行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上升,使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涌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最终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从而使商品出口到X形成了挑战。在目前的产业结构情况下,中国企业出口企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依然是低价。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这是因为,经济危机已经扩展到了全球,其它经济体也在衰退,欧元和其他货币也在开始贬值,使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汇率变动增加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削弱了我国贸易出口企业的利润增长,同时也会导致汇兑的损失。
3.3连续调整出口退税
这次X爆发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涌,并迅速扩展到了全球。为保护本国经济,降低外贸方面受到的影响,各个国家的XX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自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连续7次调整了出口退税。这一政策极大地增强了企业信心,为中国外贸企业在危机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降低了中国出口贸易企业面临财务风险。但这一措施也留下许多隐患,不利于中国出口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3.4价格影响
由于国际上的原材料价格大多数都是以美元进行定价的,危机期间美元的贬值导致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进一步快速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中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也随之降低。输入型通胀使得我国CPI指数在2007上涨达18%,是最近10年来中国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到了2008年CPI依然上涨均7%左右。其他制造业领域也会英语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而受到影响,比如说如家电、服装等行业,而这些低端加工业又与出口高度相关。因此,由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引起的出口企业制造成本的上涨,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国出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5外贸政策影响
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全面下滑,失业率也逐步上升,从而导致外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温,我国出口商品也因此受到许多不公平的打压,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发展。商务部相关统计表明:仅仅就2007年一年,全球总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大规模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总数高达80起。其中,以X启动案件数量为最多,仅在反倾销一项就达13起,占据所有针对我国反倾销立案数目的21%。2008年,全球总共发起反倾销调查案件208起、反补贴调查14起,而针对中国的就分别有73起和10起,分别占总数的35%和7l%。在2009年的前三个季度,又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了总数达88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7起、反补贴9起,涉及的总金额规模高达约102亿美元。WTO报告也显示,在从4月到8月这短短的5个月时间里,20国集团就先后出台了9l项潜在的保护主义措施。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自金融危机以来,在20国集团中,总共有17个国家推出了总数为78项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中有47项已经开始实施。频繁发生的贸易摩擦必然会打击双边进出口企业的信心。
3.6给我国带来新的机遇
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的,虽然这次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有机遇。外部需求的适度下降和出口贸易的适度减缓,对确保国内市场的商品供应、稳定当前的物价水平、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和实现节能减排会有积极影响。同时,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贸易结构和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做强自主品牌,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和其他许多方面的改革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加强拓展海外市场,提高国际政治和经济状况。
第四章对策研究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有了新的变化,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情况已经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许多学者提出了很多建议,有的已通过执行国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出口退税率。在这里,再根据相关章节的分析,以及目前的状况,提出以下建议,希望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和贸易环境,中国对外贸易促进更好更快发展。
4.1完善法律制度,充分利用法律武器
进一步规范出口秩序,遏制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低价竞销的恶性竞争手段。不能简单地以低成本竞争,特别是不能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那些能耗高的出口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甚至是增加关税。对那些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要增收环境保护税,从而降低国内面临的环境压力。为了有效的解决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应该适当的处理贸易保护主义、客观衡量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和经济造成的损害,采取合理的措施,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要能够充分利用《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条款,充分利用WTO规则,在贸易摩擦时努力通过双边会谈消除差,假如双方谈判无法解决分歧,可以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与此同时,中国应该联合更多国家反对贸易保护,捍卫世界的自由贸易体系。
4.2促进内需
由于以X为主的其他国家对中国的需求降低,我们应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使经济平稳增长。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和投资,而作为“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依然没有很明显的显示出来。数据显示,从2002年以来,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逐年下滑,在2007年该数据已由5年前的43.6%下降到39.4%。一国的经济增长对外依赖程度越高,其经济的稳定性就会越差,因此我们要借这个机会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我国已经实行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入家用电器,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已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谨防通货膨胀的发生。
4.3开拓海外市场
深化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市场,如非洲、拉美等,降低中国出口对X和欧洲的高度依赖。目前,X和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再加上美欧的经济联系极为紧密,两方中的任何一方的经济出现问题都会给对方带来极大地影响,中国在出口方面对X和欧洲的依存度较高,而X和欧洲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却较低,这样就会使中国的经济形成了极大地约束力。这种依存关系的不对等使中国在中美、中欧经济中的脆弱性和依附性进一步增强。因此,我国要开始逐渐调整出口区域,使我国的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首先,中国要开始重视大力发展和周边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同时扩大与独联体国家双边贸易的比重,其次,中国应大力度对拉美、东欧、非洲市场进行开拓。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对亚洲、X和欧盟这三者比重始终在90%左右,而对那些潜在的市场,比如说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以及东欧国家的比重却仅仅只有6%左右。所以,我们应进一步强化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步减弱我国在外贸上对美市场的依赖。当然,我们也可以调整对日本、X地区的部分进口,然后逐步把这部分贸易逆差转向X,从而达到减少中美贸易逆差的目的,进一步增加中美经济相互之间的依存度,缓和中美双方的外贸关系。
4.4鼓励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影响我国外贸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外资,但由于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对中国投资减少。这时我们可以鼓励我国企业直接对外进行投资,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我国企业也应该借此机会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开发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直接对外进行投资的步伐。对外直接投资有下面两个好处:一方面是我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国内企业通过走出国门这条途径,可以开辟更多新的市场,从而能够更好地配置利用资源,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保持竞争优势。二是可以避免关税、贸易壁垒和反倾销等不利因素对我国商品出口的限制,同时还能减少贸易逆差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促进我国外贸的更好发展。当然XX也要努力改善企业对海外进行投资的环境,比如说完善我国海外投资的相关法律制度,对直接对外投资实行适当的金融性倾斜政策,为企业创造一些相对宽松的筹融资环境,这些措施都可以鼓励和支持企业更好地去经营,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
4.5调整产业结构
一个国家出口方面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从表一可以看出在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时间里,尽管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数量总体上表现为高速增长,但相对我国出口总额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这两项数据,它所占的比重并不高,在2007年,这一比重分别为286%和301%。同时,如表二所示,自2003年我国高薪技术产品出口年增长率达到62.57%的顶峰后,这些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2007年这一数据降到2358%,低于工业制成品的2.67个百分点。因此,我们要努力调整产业,加快改变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式,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促进传统出口产业升级,促进自主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提高企业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生产出口产品,利用现有的这样一个时机,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低水平的产品行业。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6充分实施比较优势原则
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贸易,尽管这样有可能导致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但有些时候贸易条件恶化并不一定会导致贸易利益的损失。由于此次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企业都开始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当然,中国也未能幸免,再加上我国人口多,因此当前应继续发挥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说明一下:这不包括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的优势,这一方面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另一方面能够解决就业等重大民生问题。一刀切或者是过早的放弃传统优势产业只会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因此而增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现阶段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福利可能还在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4.7增加高新科技与技术的进口
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尤其是促进对X的技术进口,以从而减少中美的贸易逆差。缓解中美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首先,我们要继续改善国内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更好的引进先进技术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对X技术出口管制政策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和分析,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以事实为依据,采取正确的、有礼貌、合理、灵活的措施,使X取消不合理的人为限制。例如,可以主动邀请X的相关负责人访问中国,参观工厂,企业,向他们介绍相关情况,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通过这些手段使XXX采取实际行动放宽对中国的出口限制。同时,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X民间力量对美XX施加压力。例如,X与我们有密切的经济利益关系的企业或组织等。当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X与日本,X与欧美之间的分歧采取公开招标、竞价的方式迫使X放宽对我国的出口限制。
第五章结语
自这次由X引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在出口贸易发展方面既面对着挑战,但是也迎来了机遇。但从总体上来看,机遇还是大于挑战得。因此,要想战胜挑战,抓住机遇,我们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国际经济环境,认识其严峻性和复杂性,在整体层面上增强忧患意识;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这次危机带给我们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完善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强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快企业的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创新的步伐,坚定信心,有效应对,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参考文献
[l]PrebischR.TheEconomicDevelopmentofLatinAmeficaanditsPrincipalProblems.EconomicBulletinforLatinAmerica,2008
[2]SingerHW.TheDistributionofGainsBetweenInvestingandBorrowingCountries.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0(5)
[3]赵玉敏,郭培兴,王婷.总体趋于恶化——中国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分析.国际贸易,2008(7)
[4]林丽,张素芳.1994—2010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
[5]曾铮,胡小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财经科学,2009
[6]黄满盈.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9
[7]曹彦勤.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06.
[8]孙伟忠.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2009
[9]朱启伢.1995—2006年我国贸易条件变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10]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2版(国际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