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目前,创新驱动发展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转型中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航业日益蓬勃,低成本民航逐渐拓展市场份额。航空运输业本身具有重资产和高负债的特征,而且成本上涨依然是航空运输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原本仅仅依赖于控制成本最低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十多年,在我国促进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随着民航业放宽市场准入制度,大量低成本民航企业纷纷进入航空运输领域,中小型航空公司的竞争逐渐加剧,同时,企业还要应对来自航油价格波动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考验。原本仅仅依赖于控制成本最低以寻求价格优势的策略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创新研发成为可持续发展保持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绩效是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产品创新等方式的改进后增加的企业价值,一般服务业类企业很难像制造业类企业可以用专利技术等指标衡量,而往往通过客户效益、产品效益和财务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财务效益评价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本文也将从成本结构角度对航空企业的创新绩效进行评价。
  目前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视角往往集中于研发投入、税收政策等方面,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数据的调查研究发现航空运输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是成本上升,
  成本增速明显超过收入增幅。基于此,本文以春秋航空为案例,从成本结构视角下探索航空企业的创新绩效,为航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对于春秋航空以及更多航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同时也能够丰富成本结构与创新绩效的研究领域。
  2.研究目的
  本文将结合理论和案例分析,对航空类企业的创新绩效从成本结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析,运用描述分析法对春秋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进行分解研究,旨在通过成本结构角度分析得到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并总结出其成功之处,为其他同行企业提供借鉴和引导。
  3.研究意义
  国内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评价研究已经有丰富的成果,但是更多偏向于对制造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究,对服务业例如航空业的创新绩效评价内容较少,尤其是从成本结构分析的角度对航空业的创新绩效评价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选取春秋航空案例公司,研究它的成本结构分析,着重基于现有理论基础,运用理论工具,希望以此丰富航空企业的创新绩效的研究领域。
  春秋航空作为我国首家低成本运营的航空公司,其成本结构管理带来的创新绩效具有代表性,能够为其他同类企业提供实际可借鉴之处。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在结合国内外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创新绩效、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以春秋航空为案例,从成本结构视角下探索航空企业的创新绩效,为航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创新绩效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全文共五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主要是根据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背景进行总结,并且介绍研究意义、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理论基础。该部分对创新绩效核心概念和创新理论进行归纳,为下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然后评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第三章:案例简介。本章主要分析我国民航业发展概况,并简要介绍春秋航空公司及其经营情况。
  第四章: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本章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通过对案例公司成本结构进行分解,探索其创新绩效的内生来源。同时借助文献中采用的评价企业创新绩效的指标方法和企业年报中的信息,对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对分析结果进行探讨。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启示。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2.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综述以及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形成对成本管理、创新绩效相关理论基础的初步认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春秋航空的成本结构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然后选取航空业较有代表性的作为研究案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春秋航空公司的成本控制和创新绩效进行深入的剖析。

  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创新绩效的涵义
  创新是企业不断取得技术创新和提高生产力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续航,也是中国摆脱“劳动力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走自主化生产道路的重要指示器。绩效,是组织、团体、个人为了衡量其目标完成度以及效率的反馈设定的考核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创新绩效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于创新活动的成效以及出色程度作为切入点将企业的业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现有的创新绩效评价的内涵来看,缺乏统一的定义,对于定义的主要研究层面来看划分为两个角度:首先,是创新产出的角度,主要认为在生产领域中产出有用的、独特的东西。另外,还需要重视双重方面即创新的投入以及产出。主要分为狭义和广义,前者认为将发明创造的创新成果运用到市场中;后者则是认为,从概念的创新到引入到市场的整个轨迹过程中,从中取得关于发明、技术及创新三方面的绩效(Hagedoorn and Cloodt,2003)[6]。
  2.创新绩效的构成维度
  现阶段关于创新绩效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切入点对创新绩效进行定义与丰富细化,因而关于创新绩效的维度划分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整体来看,目前学界关于创新绩效大多分为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即创新投入、创新过程及创新产出。
  从创新的投入方面看,投入的主要方式是技术创新研发投入(R&D投入),但是R&D投入的好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层的认知情况,高层如果重视对于R&D投入,那么R&D投入就会为公司的绩效创新发展提供较大的帮助,但是反之就会阻碍公司的创新发展,很难实现对创新活动的综合评价(陈劲和陈钰芬,2006)[11]。但是,对于企业的绩效创新R&D的投入会产生反作用,有时候会通过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狭隘认知的引导严重的阻碍公司绩效创新的发展。因此,R&D的投入并不能完全代表创新活动的好坏。
  创新过程方面,创新活动的有效性与实验研究具有密切的联系,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中存在曲折波动,单一的指标量化不能够全面显示创新的要点。创新活动在较长的时间内都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创新的过程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是很难反映其独特性。
  在创新的产出方面,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出技术、专利、新产品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均是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通过此类的指标可以反映出两点:其一,是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创新的成果。其二,是能够企业的效益的定量指标的变化体现创新活动对企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Coombs(1996)[2]指出绩效创新会体现在公司的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外还包括了知识以及技能的积累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于评价企业绩效创新。由于研究的角度有所差异,不同的学者选用的绩效创新产出指标也有所不同。李左峰和张铭慎(2012)[18],马文聪、侯羽和朱桂龙(2013)[20],付敬和朱桂龙(2014)[13],Drongelen和Bilderbeek(1999)[4]认可新产品开发数、新产品产值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作为衡量指标,冯文娜(2010)[14],杨沛舟等人(2018)[22],刘红,张小有和杨华领(2018)[19]认可专利申请量、授权专利数作为衡量指标,赵家新(2007)[24],吴文华和姚丽华(2014)[21]将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指标。
  3.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主要由企业组织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构成,包括企业规模、企业文化、R&D投入、高管激励机制、XX政策和企业社会网络等。综合分析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环境因素、结构因素和组织因素。
  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一种因素,其中包括了企业所处行业的垄断性、XX的政策、企业市场化状态、产业政策等因素。对于创新绩效而言此类的环境因素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就必须要适用新的环境,为实现公司的创新性发展结合市场优势,从而实现去短板实现新的发展(黄攸立和陈如琳,2010)[15]。
  企业的内部治理、企业的组织结果都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极大的关联性。企业规模、管理层特征、企业文化、战略管理与股权结构等因素都与其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一般而言,相对于小企业而言,大企业的经营体制更为完善,资源丰富、资金雄厚,能够吸引高技术的人才,为公司的创新绩效提供更大的帮助。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的缺乏在企业创新投入方面的力度较小,创新绩效的难度较大。
  通过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结构性因素分析得出,供应商、消费者和企业竞争者都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的“生产—销售”过程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企业的创新投入到成果产出而言,绩效创新的主要体现的地方在于企业R&D投入,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高管的激励机制也是影响其绩效创新的重要因素。

  (二)理论基础

  1.创新理论
  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具体有五种情况,包括新产品、新生产方式、新市场、新材料及其供应来源和某个企业或产业的新组合。企业通过进一步的创新,运用专利权使得商业过程秘密化,从而以独特的产品或服务等来维持自身的高利润。创新理论的提出首次将创新视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以创造性破坏为推动力的动态竞争过程(Schumpeter,2000)[8]。从产业总产出中除去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因素归结为技术进步,只有技术进步才是增长的重要来源(Solow,1957)[9]。从企业长远利益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是重要因素,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开放创新通过开放内部尚未开发的资源给外界使用以及充分利用外部思想来面对创新这一越来越昂贵的概念而达到降低成本、持续创新的效果(Chesbrough,2006)[1]。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基于国际贸易的背景产生。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不同产品上有差异。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由此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在企业劳动分工中,普遍存在着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进行合理社会分工,以取得最大社会福利与劳动效率。

  (三)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创新绩效的研究最早源于国外的经典著作和文章,之后逐渐被国内学者引入并结合了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探讨。上世纪90年代,Damanpour(1991)[3]开始系统研究组织变量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他提出实证研究应该考虑创新的多个维度,如个人、组织和环境。Gök和Peker(2017)[5]强调创新是公司财务业绩的主要驱动力,管理者应该更加重视创新绩效,以实现可持续的财务成果和长期的竞争优势。
  1.企业研发活动与创新绩效
  Kirner等(2009)[7]通过对德国工业中低技术企业的产品和过程创新绩效分析得出,技术含量低的公司似乎更重视生产过程的质量,表现在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合理的生产成本。
  Yu和Lee(2017)[10]以韩国542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发现与研究机构的合作对创新绩效有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效应对具有强烈开发导向的公司更强。此外,成立时间较长或规模较大的公司从与研究组织的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张玉臣和吕宪鹏(2013)[23]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得出技术效率、内部研发投入都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普遍的显著影响的结论。
  陈蕊(2017)[12]认为当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加提升到一定水平后,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开始削弱;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研发能力强,能有效合理的利用国家对研发的扶持与资助,从而获得更好的创新绩效。
  姜启波和谭清美(2019)[16]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和XX补贴要素组合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在创新投入、XX补贴和外部融资及低市场竞争的组合下,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高创新绩效;获得外部融资对大企业取得高创新绩效显得更加重要。
  2.成本与创新绩效
  李岚(2018)[17]通过分层回归的方法得出了战略导向通过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来促进其服务创新绩效的结论,而顾客导向的提升作用最好,成本导向的影响并不显著,以成本控制为战略导向的企业很难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整合进整体的战略框架。
  朱乃平(2014)等人[25]在实证研究中发现,企业的创新活动能够对公司的经营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是在生产成本的降低和管理费用的减少。根据短期成效看能够实现企业利润的增加。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能够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对公司的发展提供助力,企业的投资者也会增加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三、案例简介

  (一)案例背景

  1.我国民航业发展概况
  2002年,我国民航进行了资源重组,民航总局将全国的国有航空公司合并为中国国际航空、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三家,加上股份制的海南航空,形成了四大航的格局。2005年,民营资本的介入为我国民航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春秋航空便是这一年获发许可证。2018年,修订版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进一步放宽限制,鼓励支持国内投资主体投资民用航空业,以促进民用航空业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运输航空公司60家,其中民营和民营控股公司有15家。
  虽然中国航空业起步晚,但目前,中国是全球仅次于X的航空始发-达到旅客市场,增长速度最快。根据波音公司的调查显示,人均乘机次数与人均GDP显著正相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未来越来越多的旅客会选择航空这一出行方式,航空运输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我国低成本航空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独立成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以春秋航空为代表;另一种由传统全服务航空公司下属公司转型为低成本航空公司或成立新的低成本航空子公司,包括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西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和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等。
  2019年我国低成本航空占国内航线市场份额为10.1%。同期,整个亚太地区的低成本航空国内航线的市场份额为29.7%。低成本航空公司无论从数量还是市场份额来看仍然较少,不过,东南亚旅游业发达、经济增长较快,过去20年全球航空运输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低成本航空的渗透率亦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二)案例概况

  1.春秋航空简介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秋航空)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9.17亿元,总部设在上海。它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提供航空客货运输服务和与航线相关的辅助收费服务。春秋最初是由旅行社起家的,1981年,上海春秋旅行社(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之后学习欧X家成熟的旅游市场成功转型,把经营重点从机关团体客户转移到有巨大发展空间的散客业务上。后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民营旅行社。
  春秋航空于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成为民营航空第一股。春秋航空借鉴国外低成本航空经验,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低成本航空盈利模式,使得公司各项指标优势快速增长,成为我国低成本民航的典型代表。从市场占有率、航线数量、机队规模角度看,春秋航空在中国低成本航空产业中均遥遥领先。
  根据表3.1,因国际航线日益过剩及竞争加剧,春秋航空利润总额2016年下降28%左右,之后逐年增长并保持20%的增速。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48.04亿元,同比增长12.89%;全年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8.41亿元,同比上升22.49%。虽然受到燃油价格上涨和汇兑损失的影响,近两年航空企业的利润普遍遭受影响,春秋航空仍实现了业绩的持续增长。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2.春秋航空的特点
  春秋航空是国内首家且发展最快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以“两单”、“两高”和“两低”为特征,通过降低票价来提高客座率,并构筑竞争壁垒。“两单”指春秋航空的飞机采用单一机型(A320)和单一舱位,以便降低成本。“两高”指高客座率和高飞机日用率。春秋航空一直采取低票价竞争,已获得更多客流量。从基地机场来看,目前春秋以上海机场作为主基地,同时近年来加速布局二、三线城市,更适合于低价策略。从航线和时刻资源利用来看,春秋航空做到了极致的优化,拥有较高的飞机日利用率。“两低”指精细化管理下,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很低。

  四、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根据本文第二章所述,不同学者研究创新产出指标存在差异,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两类。本文综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案例公司进行成本结构分析和创新绩效评价。

  (一)春秋航空的成本构成

  本节将从单位营业成本和各项成本变动两方面来分析。
  根据图4.1发现,春秋航空的单位营业成本2015年降低14.9%,2016-2018年逐年上升,2019年下降至0.3元。一方面2019年的航油采购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春秋航空的单位油耗节约,单位航油成本较2018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
  除航油成本的影响外,2014-2017年春秋航空的单位扣油营业成本缓慢上升,尽管2018年单位航油成本较高,但单位扣油营业成本下降了1.32%,2019年小幅度增加。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结合表4.1和图4.2,2019年春秋航空的单位营业成本、单位航油成本和单位扣油营业成本均低于与其他可比公司。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二)春秋航空创新绩效的财务评价

  本文采用营业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对案例公司及对比公司进行创新绩效的财务评价,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是行业内成立时间长、规模较大的三家企业,吉祥航空。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能够反映出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营业利润率越大,意味着公司的每一份业务收入带来的利润越多、盈利能力越好。从表4.5可以看到除2016年外,春秋航空的营业利润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2017~2019年的值均高于其他四家上市民航企业,说明春秋航空的盈利能力较强。结合下表可知,2016年春秋航空营业利润率最低,是因为当年营业利润的下降。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净利润与权益的百分比,指每一元的权益所产生的利润,反映股东的收益情况。从表4.5可以看到,春秋航空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都在10%以上,但这几家上市航空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幅度较大,说明民航业盈利的不确定性较大,易受到航油价格和汇率的影响。

  (三)春秋航空创新绩效的非财务评价

  本文对于春秋航空创新绩效的非财务评价将分别从技术进步情况、产品创新情况和市场竞争地位三点来分析。首先,研发成果的滞后性使得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评价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财务指标衡量方法,其中技术进步用来衡量企业的创新绩效就较为合适,它是企业潜在经济价值的体现。其次,企业最直接的研发成果是其进行研发投入后所生产的产品。最后,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目的是通过推出新产品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利水平,其市场竞争地位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企业创新绩效的衡量指标。
  1.技术进步情况
  春秋航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优势。作为一家一直坚持自建系统的民航企业,在春秋航空内部与外界的创新交互中存在许多的技术进步。根据表4.7,近年来春秋航空对IT技术在公司生产运营和经营管理方面应用和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2015年在重庆设立信息技术研发中心,目前信息技术研发团队超过50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11%。2019年研发费用约1.3亿元,比2018年增长19.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0.85%,而吉祥航空和国航、东航、南航的这一比例都不超过0.4%。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每一项研发成果都为春秋航空节省了一定的成本费用,具体如下:
  (1)不使用中航信的分销系统。目前,春秋航空是国内唯一使用独立于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分销、订座、结算和离港系统,每年节约了大量的销售费用。从表4.8中可以看到,2019年春秋航空的销售费用明细中,机票销售代理费仅0.48亿元。如图4.4所示,春秋航空的单位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可用座位公里)远低于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水平。2014-2019年航空公司的单位销售费用呈下降趋势,可以看出对降低费用的重视。春秋航空通过官网、APP和微信小程序等直销渠道售票,增强客户粘性,同时获得客户特征画像,从而更好地把握住客户需求。2019年,公司除包机包座业务以外的销售渠道占比中,电子商务直销(含OTA旗舰店)占比达到91.9%。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3)加强时刻资源的有效协调以及航线网络的渗透和优化。2018年,建立飞行实力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了长期以来飞行实力与规划小时不匹配的问题,更加充分地利用好资源。根据图4.6,春秋航空飞机日利用率逐年增加,2019年达到11.24小时,在可比公司中是最高的。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4)控制航油成本。2017年,春秋航空成立节能减排项目组,自行开发数据分析与采集系统,系统化监控每个航班的各项参数,包括速度、高度、航迹等在内的动态数据,有效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节能政策和措施。2018年,春秋航空开发并不断优化了一套能够监控飞行员、飞机和航班等所有动态数据的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优化飞行计划,改善飞行员标准化操作。2019年与“空中客车”签署协议,启用“智慧天空”系统进行节油开发应用,进一步改善油耗效率。
  根据表4.10和图4.7,2014-2019年航空公司的单位航油成本(航油成本/可用座位公里)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2016年为最低值,受国际原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和可比公司对比,春秋航空单位航油成本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成本结构视角下春秋航空创新绩效分析
  (5)2019年,引入模型运算等措施尝试运用数字化定价体系,更为精准地根据不同基地市场的发展水平和供需情况平衡价格及客座率,不断提高定价能力。
  从1981年成立春秋旅行社开始,到2020年现在的春秋航空集团,春秋航空在不断转型中发展至今,科技在这中间一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春秋航空通过信息技术大幅降低成本,自主研发的收益管理系统、航线网络系统、航班调配系统、机组排班系统、维修管理系统、地面管控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等,构成了春秋航空极深的护城河。
  2.产品创新情况
  春秋航空自成立以来,不断丰富辅助业务收入项目,开发新产品与服务。2019年,实现辅助业务收入7.5亿元,比2018年增长22.95%。
  2014年推出针对追求高性价比乘客的“商务经济座”业务,提供机上餐食、快速登机、自主选座、高比例常旅客积分反馈等可选择的增值服务包。2015年商务经济座销量增长超过48%,航班覆盖率达到70%。
  2015年,春秋航空成立电子商务事业部,向互联网航空转型,从传统航空公司简单销售机票的模式,转向多元化的产品销售模式。以“机票+自选增值服务X产品”的组合产品模式,包括客舱有偿餐饮服务、逾重行李收费、快速登机服务、保险代理等产品。
  2016年,打造出国内首例空中场景的O2O业务,实现了空中跨境电商业务。
  在不断开拓机票衍生类辅助收入产品的同时,推出以航媒投放+新闻发布+事件营销+明星/知名IP+产品销售渠道开放等多维度整体投放方案。此外,进一步丰富客舱销售的品类,除推出跨境电商产品以外,还针对不同人群尝试推出个性化定制产品。
  2018年,推出了两类新产品,包括追求实惠且有品质的“会员专享座”机票产品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满足多数旅客出行需求的“经济座”机票产品,加上之前的“商务经济座”机票产品,共有三款面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出行目的机票产品,均受到旅客普遍欢迎。
  2019年全面开启品牌运价产品模式,差异化制定各机票产品服务,提升了高附加值机票组合产品销售率,从而提升了整体收入。此外,春秋航空在广告媒介服务业务方面积极探索,2019年整体飞机喷涂业务实现快速增长。
  由此可看出,春秋航空一直很重视拓展辅助业务,来弥补其主业的低票价收入。
  3.市场竞争地位
  近年来,春秋航空一直致力于扩大规模。与枢纽轮辐航线不同,春秋航空采用点对点航线网络结构。这种航线结构可以降低飞行成本。截至2019年底,公司在飞航线共210条,其中国内航线128条,国际航线69条,港澳台航线13条。随着航线布局的完善,春秋航空理论上可以为每个新增通航城市开辟100多条航线。在边际成本增长有限的情况下,春秋航空可以选择最佳城市开通航线,扩大销售收入。国内航线,一、二线机场时刻资源紧张,春秋航空近年来逐步将运力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相继在扬州、宁波和揭阳设立战略发展基地,2019年开拓西北市场,进一步完善国内基地布局和航线网络。国际航线,其中泰国航线仍是运力投放最大的目的地市场,日本和韩国航线则进入运力快速增长阶段。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企业运用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加精细化控制成本,成本项目改善从而带来利润的增长,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可以预见,低成本航空市场将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不仅是春秋航空,事实上,对于任何一家国内航空公司来说,未来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航空公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不断强化技术支持,深化成本控制理念,适时调整和更新盈利模式,使业务发展能够不断延伸。

  (二)研究启示

  本文重点分析了春秋航空的成本控制,春秋航空之所以能稳步发展,与公司自身严格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和不断创新有直接的关系。虽然春秋航空成本中有较大一部分成本是不可控的,例如航油及起降费成本等,但是其通过降低单位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盈利,同时春秋航空先进完善的成本控制理念也值得借鉴学习。无论是在制造企业还是在服务行业,成本控制都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盈利最直接且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各公司都要高度重视对成本的管控,加大员工对成本控制的教育与思想建立,从细节出发,降低成本,并及早抽离不良成本。水滴石穿,将会为企业带来质的变化,达到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W..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17(4):406-408.
  [2]Coombs R.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J].R&D Management,1996,26(4):345-355.
  [3]Damanpour F.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34(3):555-590.
  [4]Drongelen,I.C.K.,Bilderbeek J..R&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J].R&D Management,1999,29(1):35-46.
  [5]Gök,O.,Peker S..Understanding the Links amo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Market Performan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J].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2017,11(3):605-631.
  [6]Hagedoorn,J.,Cloodt M..Measuring Innovative Performance:Is There An Advantage in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J].Research Policy,2003,32(8):1365-1379.
  [7]Kirner,E.,Kinkel S.,Jaeger A..Innovation Path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Low-technology Firms—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German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9,38(3):447-458.
  [8]Schumpeter J.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 inquiry into profits,capital,credit,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Beijing:The Commercial Press,2000.
  [9]Solow R.M.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7,39(3):312-320.
  [10]Yu,G.J.,Lee J..When Should A Firm Collaborate with Research Organizations for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Innovation Orientation,Size,and Age[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7,42(6):1451-1465.
  [11]陈劲,陈钰芬.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03):86-91.
  [12]陈蕊.国家研发投入、企业研发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7(06):47-50.
  [13]付敬,朱桂龙.知识源化战略、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03):25-34.
  [14]冯文娜.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基于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J].经济问题,2010(09):74-78.
  [15]黄攸立,陈如琳.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04):71-77.
  [16]姜启波,谭清美.企业创新绩效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定性分析法[J].中国科技论坛,2019(08):67-76.
  [17]李岚.战略导向、社会责任与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经济经纬,2018,35(05):122-128.
  [18]李左峰,张铭慎.XX科技项目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我国95家创新型企业的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2(12):123-132.
  [19]刘红,张小有,杨华领.核心技术员工股权激励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J].财会月刊,2018(01):86-92.
  [20]马文聪,侯羽,朱桂龙.研发投入和人员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03):58-68.
  [21]吴文华,姚丽华.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核心骨干股权激励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05):75-79.
  [22]杨沛舟,徐维祥,黄明均,刘程军.创新资源、空间溢出与城市发展——以长三角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8,31(04):26-30.
  [23]张玉臣,吕宪鹏.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2):58-65.
  [24]赵家新.现代创新理论研究的拓展浅析[J].当代经济,2007(08):152-153.
  [25]朱乃平,朱丽,孔玉生,孔阳.技术创新投入、社会责任承担对财务绩效的协同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4(02):57-6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95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月17日
Next 2022年1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