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干预对CICU学龄期患儿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学龄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就诊于我院/我科CICU的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0例,其中50例设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综合心理干预,包括健康宣

  随着医学的发展,心理干预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综合心理干预对术后康复的影响也逐渐到重视。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因病情危重、术后身上的引流管较多,术后需直接进入CICU监护[1]。学龄期的患儿由于手术,离开父母去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加上疾病和伤口的疼痛,会出现种种负性情绪,引起医疗恐惧,从而影响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展开,甚至会引起病情的恶化[2]。并且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儿童对于医疗操作是最为恐惧的[3-4]。因此,探讨给予心脏术后学龄期患儿综合心理干预,对术后的治疗、护理及康复的影响极其重要[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学龄期儿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选择标准为:年龄6-12岁的学龄期儿童,住院时间>2d,具有表达能力,有正常的认知功能。其中观察组:男27名,女23名,平均(7.83)岁;对照组:男23名,女27名,平均(8.29)岁。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学龄期儿童,除了对患儿做常规的治疗外,无其他特殊的心理干预;观察组的学龄期儿童在接受常规治疗外,添加综合心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进入监护室的患儿由于离开父母,会情绪比较低落,沉默寡言,产生分离性焦虑,往往担心自己的疾病是不是很重,会不会死亡,能不能继续上学,住院期间学习成绩会不会下滑[6]。护士首先解释患儿与父母分开的原因,然后尽早和学龄期的儿童建立亲近的关系,比如拥抱、握手、玩小游戏等,给患儿比较感兴趣或者依赖的物品。在此过程中,要了解患儿的心理和思想状况,进行精神鼓励[7]。
  1.2.2学龄期患儿有了性别差异和性心理,在某些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身体的充分暴露时,这类患儿往往会表现出羞涩胆怯,紧张甚至不配合等。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将母爱融入到护理工作中,多沟通,消除患儿的紧张感,从而愿意配合各项检查及操作[8]。
  1.2.3用各种护理方法消除患儿的疼痛及紧张的感觉,比如音乐护理。在患儿床头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或者是患儿熟悉及喜爱的歌曲,有研究表明,当具有一定规律和变化频率的声波传到人体的器官后,能促进生理活动的协调和机体的舒适,从而缓解躯体的应激状态,降低心理的紧张程度。也可以让患儿观看比较喜爱的动画片,学习动画片人物的坚强的性格,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为患儿提供小纸条,让他们通过文字与父母交流,或者让父母将声音录下来放给患儿听。这些都可以缓解患儿的疼痛感,并消除患儿紧张的情绪,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
  1.2.4护士以文明礼貌的称谓、体贴关怀的话语、善待的目光、主动扶助的动作使患儿心理上得到安慰[9]。
  1.2.5重视非语言交流。对于使用呼吸机,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学龄期患儿,可以通过其表情、手势、口型等判断其表达的意思,让患儿进行轻微的点头,摇头来表达,或者制作简单的会话卡,让其明白等到撤除呼吸机之后可以正常说话,缓解其紧张焦灼的情绪。

  1.3评价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儿围手术期心理状态进行评定。SAS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又无症状出现和频率,其标准为:“1”表示没有或很少有时间有;“2”表示有时有;“3”表示大部分时间;“4”表示大部分或者全部时间都有。20个条目,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采用本院自制的住院患儿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两组患儿满意度进行评定,其内容包括:服务态度,仪表举止,操作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打分,满意度为5分,一般满意为3分,不满意为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hapiro-wilk进行数据正态性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两组患儿进行SAS焦虑自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表现得非常合作,而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焦虑,程度多为重度,而且极度的恐慌和恐惧,焦虑状况评分明显高于试验组,见表1。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见表2。

  表1两组患儿SAS评分的比较(X¯±S,分)
综合心理干预对CICU学龄期患儿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表2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综合心理干预对CICU学龄期患儿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3讨论

  随着医学界对心理干预的重视,发现综合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有明显的临床疗效。CICU中的学龄期患儿情况比较复杂,因与父母分离而焦虑和苦恼,拒绝打针吃药,同时认为住院代表病情严重,可能逝去生命。此时需要家长以及医护人员解释住院原因,举例说明治疗后出院的患儿,缓解其恐惧心理[10]。在综合心理干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护士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并熟练掌握业务知识;其次,品行要端正,要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耐心,并要有良好的形象及和蔼可亲的态度;最后,要由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对患儿进行良好的心理干预,才能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帮助患儿早日康复[11]。本例观察组的50例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入住CICU期间,经过良好的综合心理干预,负性情绪及疼痛都得到了减轻和解除,说明对CICU患儿进行良好的综合心理干预、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是减轻CICU学龄期患儿负性情绪和环节疼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金丽.CICU患儿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学导报,2009年20期.
  [2]李艿梅,纪元春,王小平,庞立宏.兰州地区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63-65.
  [3]Hart D,Bossert E.Self-reported fears of hospitalized school-age children[J].J Ped Nurs,1995,9(2):83-90.
  [4]严谨.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584-586.
  [5]石岩,刘平.心理护理对儿科监护室儿童及家长的作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年3月第34章第6期
  [6]李秀芳.PICU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护理.2006年全国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暨心理护理(昆明学术交流会)
  [7]陈棠凤.儿童监护室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中外健康文献,2012年1月第9卷第四期。
  [8]陈先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心理分析及护理.南方护理学报,2003,10(1):1005-1006
  [9]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7.
  [10]吴巧燕,蔡旭珊,许明兔.住院学龄期儿童的医疗恐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中国实用医药.2014,5,9(13):267-269
  [11]贺征英.重症监护患儿家长心里应激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6,5(1):50-5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23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9日
Next 2022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