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标舞的腰部力量

随着国际竞技体育舞蹈整体水平的提高和裁判规则的日异变化,国标舞作为表现难美类的技能主导类项目,在保证身体素质满足专项需求的基础上,如何增强艺术表现力,完成难度动作,更好地表达人体运动之美,提高训练效果日益引起关注。常规课上采用芭蕾基础训练作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

  王卫星认为核心力量的提高可以稳定人体脊柱和骨盆,改善运动员控制力和身体平衡性,提高身体各肌群的能量输出,提高肢体协调配合工作效率,并有效预防运动疲劳损伤。高岚认为,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了力量的传递、协调组合和控制肌肉能力的,体现出了全身多肌群的整体性,并在多个维度内同时参与运动的新理念。这一理念正与国标舞的发力基础相吻合。孙群群觉得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身体稳定、平衡控制和协调能力,能增强人体机能,为人体的运动建立稳定支点,并形成合理的肌肉运动链,协调全身个部位力量的输出,使身体力量的输出、传导及控制达到最佳化。核心区域对于国标舞来说,是运动员在运动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人体的中间部分,在体育舞蹈中称之为“中段部位”。而现阶段发现大部分国标舞运动员单方面的追求动作技术处理的学习,往往忽略了身体各肌群的发力方式以及上下肢力量的协调配合,这也是很多国标舞运动员在竞技比赛中始终无法突破自我,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一部分原因。大部分国标舞运动员的动作技术处理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在身体肌肉力量运用方面没有经过专门性训练,所以不会灵活运用自身的肌群力量。因此,力量训练对于国标舞运动员的竞技比赛提升是有影响因素的,但并不代表绝对因素,力量训练和专项动作技术处理应同步进行,二者缺一不可。

  (二)研究目的

  身体稳定性分为静态稳定性和动态稳定性,静态稳定性通常是指对身体姿势和平衡的保持;动态稳定性是维护动作的产生和控制,包括灵活性和柔韧性、力量、协调能力、局部肌肉耐力和心血管机能等,更加强调与专项动作的结合。由上可见,提高身体核心稳定性,不仅可以提高国标舞运动员对身体平衡的控制能力,更为主要的是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建立稳定的躯干运动支点,并提高肌群的力量输出,传导力量,协调各肌群力量配合,从而形成一个合理的肌肉运动链。因此,提高身体稳定性是提高国标舞运动员对自身身体力量和身体重心的控制的有效训练方法途径。在拉丁中,从入门的单人基本步伐到双人竞技套路组合,身体核心稳定性占据了重要地位。简单的一个站位,就需要依靠身体肌群力量来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动作位置的移动需要通过合理使用身体各肌群进行发力,并对肌群力量进行传导以及各肌群协调配合来顺利完成;双人组合中,运动员需保持控制好自身的重心,才不会影响两者之间的推拉力关系,从而阻碍双人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在国标舞运动员处理某些技巧动作时,更加需要利用肌群力量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性。因此,在国标舞领域中,身体核心稳定性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相关概念

  (一)身体核心稳定性的定义

  在1992年Panjabi又提出了核心稳定性,他认为人类身体的核心稳定是一种“稳定人体系统,以使脊柱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此外,运动时呼吸动作的配合对核心区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腹内压的增加能稳定高腰椎和躯干,吸气时核心区主要肌肉的收缩(如腹横肌),通过增加胸腰筋膜的张力和升高腹内压来加固腰椎,并且每一个技术动作的完成都与呼吸运动密不可分。Panjabi在198_5年时认为脊柱稳定性(spinal stability)涉及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这三方面的问题或系统。

  (二)腰部核心力量训练与身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腰部核心”与“控制”之间存在一定的定义差别,腰部核心稳定一维持躯干和腰部以及骨盆区域稳定的动作,保护脊柱不受损伤,给四肢运动提供一个稳定支撑平台;姿势控制一抵抗使身体失衡的作用力,用于维持身体平衡。腰部核心力量训练是对包括腰部核心部位的大小深浅肌群进行力量训练,而身体稳定性是对身体各肌群力量、平衡等进行控制和稳定,但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身体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腰部核心部位肌群的力量产生,并对各肌群力量间进行传导作用;可利用腰部核心部位肌群控制身体的平衡性。反之,腰部核心部位的力量提高,可直接提高腰部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控制身体的平衡。所以腰部核心力量与腰部核心稳定性是互相渗透、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郑钦凯认为,通过腰部核心力量训练的提高,可以提高躯干枢纽能力;提高技术动作的竞技性和实效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出现。身体稳定性与腰部核心力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身体稳定性可视为一种身体状态。而腰部核心力量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力量能力。腰部核心力量是为了维持身体稳定,为其它动作发力做好准备。而有时候不是为了促进四肢活动范围的增大,动作更有力,而是为了增加动作的精确度。
  由上可见,虽然腰部核心力量和身体稳定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互相制约,并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影响。通过腰部核心力量训练的提高,不仅可增强腰部核心大小深浅肌群的力量输出,还可以为维持身体稳定性而做好其他动作发力准备。反之,身体稳定性的提高,有助于各肌群之间的力量输出、传导,并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因此,对于提高国标舞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来说,对其运动员进行腰部核心力量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八周呼吸肌训练对国标舞运动员身体稳定性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专家访谈法
  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测试评定指标的选取、试验计划的撰写、测试仪器的使用以及测试结果的整理等问题采访了国内体育舞蹈专家、国内体能专家、国家健美操高级教练及国内体育舞蹈优秀教师,了解有关核心力量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价值、呼吸肌训练方法、平衡能力相关理论及测试方法等,并就体育舞蹈运动员训练具体问题进行全面访谈。主要向运动训练教研室及体育舞蹈教研室的专家访问身体稳定性在国标舞中的重要性,以及身体稳定性的相关具体内容。
  2、实验对象
  选取北京A体育大学20名国标舞运动员为实验对象。所有受试者从未接受特殊呼吸肌训练及相关仪器测试,未使用影响身体稳定性的药物;身体机能状态较好,体格检查正常,无眩晕病史,无神经系统、肌肉一骨骼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耳部疾患;并同意参与本次实验。(具体情况见表2一表3)
浅谈国标舞的腰部力量
  表1男运动员基本情况比较
  本研究对于呼吸肌训练内容的安排也是严格遵守科学合理的实验原则,并参照了《呼吸更强,运动表现更好》,此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呼吸肌训练,因此将8周的训练内容进行了合理安排,并且专家对此给予指导,最终确立见表4
浅谈国标舞的腰部力量
  表2女运动员基本情况比较
浅谈国标舞的腰部力量
  表2国标舞运动员呼吸肌训练内容八周安排表
  从表1一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运动员之间的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_5)国标舞对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也有一定程度的要求,而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与人体吸进的氧气氧化能源释放有着密切关系,运动强度越大,肌肉的收缩速度越快,这代表所需的氧也就越多,意味着需要加快呼吸频率。其次,呼吸运动与国标舞中的人体重心也有着密切联系,运动时,人的气息是否能保持在腹部,是掌握自身重心的关键。在人体核心肌群中也存在着呼吸肌,其中隔肌也是核心稳定中最重要的一个肌肉,当然还有腹横肌、多裂肌。常用的呼吸肌训练方法主要分为动力性力量训练和在不稳定支撑物上的力量和静态姿势训练;常用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提气法、托气法、沉气法、呼吸结合动作练习等。因此,呼吸训练对于国标舞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也是相当重要的。以对于核心稳定性的提高都是有意义的。以下是核心锻炼前后的对比。

  (三)结果分析

  在第1周建立了正确的呼吸模式和第2周的三次练习后,第3周除了卧姿状态,并增加了跪姿状态的训练。本周卧姿状态的负荷为1.5克的气球,跪姿状态的负荷为1.2克的气球。两个状态的训练各分为2组,一组每10"吹一次气球,共吹20次,一次训练共4组。在卧姿和跪姿状态下吹气球的同时,运动员必须在不改变腹式呼吸模式的情况下,利用核心肌肉群将气球吹起,并反复循环训练。
  经过前三周练习后,第4周分别相应卧姿状态和跪姿状态的训练负荷。本周卧姿状态的负荷为1.8克的气球,跪姿状态的负荷为1.5克的气球。两个状态的训练各分为2组,一组每10"吹一次气球,共吹20次,一次训练共4组。经过半个周期的核心力量练习后,第_5周除了卧姿状态和跪姿状态的训练,开始增加了站姿状态的呼吸肌训练。本周卧姿状态的负荷为1.8克的气球,跪姿状态的负荷为1._5克的气球,站姿状态的负荷为1.2克的气球。三个状态的训练各分为2组,一组每10”吹一次气球,共吹20次,一次训练共6组。
  第6周主要为卧姿状态和跪姿状态以及站姿状态的呼吸肌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还是有显著提高。本周卧姿状态的负荷为2.2克的气球,跪姿状态的负荷为1.8克的气球,站姿状态的负荷为1._5克的气球。三个状态的训练各分为2组,一组每10”吹一次气球,共吹20次,一次训练共6组。
  第7周主要为卧姿状态和跪姿状态以及站姿状态的呼吸肌训练。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还是有显著提高。本周卧姿状态、跪姿以及站姿状态的负荷全部调整为2.2克的气球。三个状态的训练各分为2组,一组每10"吹一次气球,共吹20次,一次训练共6组。
  本次的测试是针对国标舞运动员设计的呼吸肌训练的最后一周,第8周除了卧姿状态和跪姿状态以及站姿状态的呼吸肌训练以外,我们还在站姿状态基础上增加了科学合理的一些动作,在做动作的同时,一起利用核心肌肉群和呼吸模式来吹气球。本周卧姿状态、跪姿以及站姿状态的负荷全部调整为2.2克的气球。三个状态的训练各分为2组,一组每10"吹一次气球,共吹20次,一次训练共6组
浅谈国标舞的腰部力量
  图1运动员运动测试前后对比
  以上为呼吸肌训练内容的八周详细安排表,主要是以锻炼腰部力量域的呼吸肌肉群为训练目的,从而提高国标舞运动员在专项技术动作中的完成质量,训练手段采取了吹气球的形式,进而使核心肌群和呼吸肌群得到有效锻炼和结合,在呼吸肌训练过程中,具体选用了四种不同负荷强度的气球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分别为1.2克、1.5克、1.8克、2.2克,利用8周的训练时间,对其进行合理安排,从第1周的零负荷呼吸模式训练到第8周的卧姿、跪姿、站姿以及进行动作的情况下进行最大负荷的吹气球训练,在这训练期间,对运动员的负荷采取逐渐递增的训练方法,直至第8周运动员能很好地以标准水平完成我们所设计的呼吸肌训练内容。从而进一步证明为其八周的呼吸肌训练(RMT)使隔肌、腹横肌、腹直肌、以及腹内、外斜肌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由于腰部力量域的定义至今尚未明确,所以本文以大家公认的隔肌、腹横肌、多裂肌肯定是核心肌群,采取呼吸训练来练习身体的稳定性,通过呼吸功能训练都能练到这些肌群,因此可以有意义的提高稳定性,进而提高国标舞运动员对身体力量和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

  四、国标舞训练建议

  (一)解决肢体柔韧性

  作为一名国标舞的学习者,肢体的柔韧性是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对于国标舞的学生而言,身体的柔韧度直接影响着其舞姿的美感。力量锻炼中在解决肢体柔韧性训练方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特别是注重关节、肌键、韧带的训练都可以使国标舞专业学生的肢体变得收放自如,柔韧度好,线条优美。
  国标舞的动作幅度较为开阔,花样也众多,因此其对舞者身体各个关节的柔韧度和开度的要求也尤为明显,只有在“开”的基础上才能自如地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组合。摩登舞对身体中段力量的要求十分严格,舞者要想在舞步流动中保持上身的平稳,完美的显示出胯部与上身的对抗韵律感,就需要肢体中段部分的力量受到有效的训练。我们可以在力量锻炼中借助把杆开发腰部的柔韧性与力量,通过把杆上的plie练习来训练学生跟腿的柔韧性。其次力量锻炼过程中对呼吸在肢体运动过程中的运用与调整,也有利于国标舞学生在专业练习中合理的调节自己的呼吸,使得整体舞蹈动作连贯顺畅。

  (二)提高肌肉能力

  国标舞的每个动作都需要按照它特定的力度来完成,学生在动作中对肌肉收缩与扩张的应变能力,是影响动作完成度的重要因素。例如在摩登舞动作中对肢体的升降、倾斜、摆荡、反身,转动这些都需要舞者扎实的脚踩力量和良好的平衡能力。提高国标舞学生对动作稳定性和平衡性的掌握以及重心迅速变化时的应对能力都可以在力量锻炼的离把练习中得到实现。而力量锻炼把杆练习中的Battement Tendu,Battement frappe,Rond de jambe en 1’air等训练,以及Grand battement fete这样需要急速的有爆发力的动作,都是以训练腿部肌肉的柔韧性、控制力、收缩力量以及增强关节的灵活性为目的。这些训练使国标舞学生的脚背柔软有力度,出脚干净利落。
  国标舞的舞步在流动中具有重心变化频繁、舞台调度大等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力量锻炼中的跳跃练习来增强学生脚部的灵活性、腰背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和腿部的爆发力。如pas assembl,pe n t echappe,fete ferme等跳跃练习,不但增强了学生腰、背部肌肉能力还使双腿的配合协调能力得到了加强。为国标舞舞步流动时重心的稳定性、舞伴之间的和谐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升华技术技巧

  国标舞一般为两个人的舞蹈,在国标舞中除了比较简单的程式动作之外,也有很多空中的旋转与托举等技巧,特别是国标舞对于“转”的运用尤其广泛和频繁,经常会出现快速旋转的动作。而芭蕾基训中的各种转类训练如chaine,就是通过反复的旋转练习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旋转速度、旋转中的姿态。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芭蕾的旋转技术来掌握和巩固国标舞中的各种转体技术,通过芭蕾成熟的旋转技术体系的训练,提高国标舞学生旋转动作的速度和稳定性。可以说只要掌握了芭蕾基础中的“转”的技术,学习国标舞各种花样众多的“转”就会变得十分得心应手。
  托举更是国标舞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难度的托举动作往往是学生在完成作品时的最大阻碍,例如:躯干与四肢力量的不足、双人舞中舞者双方的发力不在同一时间、托举的动作姿态不够舒展等,而力量锻炼中双人舞的训练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四)提高音乐素养

  国标舞中不同的舞种对音乐节奏的要求不一,运用复杂,作为一名国标舞专业的学生,在掌握了舞蹈技术动作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对节奏的把握能力。力量锻炼课堂的整个教学过程都由钢琴伴奏,并且每个训练的音乐节奏鲜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迅速捕捉音乐形象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国标舞学生在力量锻炼的学习中可以学会理解并感受不同节奏和风格的音乐所诊释的内涵,使肢体语言更具舞蹈表现力。
  由此可见,力量锻炼的把杆练习为国标舞学生肌肉力量的提高创造了客观可能,中间部分的各类跳、转练习对腿部爆发力的提高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国标舞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能够使肌肉力“轻盈”地表现出来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力量锻炼为国标舞教学提供了强有效的技术支持,在国标舞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的训练价值。.

  总结

  国标舞之所以属于体育舞蹈,是因为它具有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它不仅需要舞者具备优美的身体姿态,还需要身体各肌群的力量储备,在技术动作中,常常会出现爆发力、控制身体重心、稳定身体平衡性等,这些都是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肌群力量储备,并懂得如何利用身体各肌群来稳定身体重心的平衡性,从而更好地完成动作技术质量。
  综上所述,身体稳定性对于国标舞运动员在专项动作的技术处理中相当重要,而提高身体稳定性的方法可采取对运动员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经过专门训练后,身体稳定性的提高,可以利用部位肌肉群辅助各肌群发力、传导力量,协调上下肢以及各肌群的力量配合,从而更好地顺利完成自身的专项技术动作。因此,本文则针对国标舞的专项特点,对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从而提高国标舞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以促进国标舞运动员的竞赛成绩,提升整个体育舞蹈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汪于乃.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预防[J].青少年体育,2016(06):53-54.
  [2]张志强.普拉提核心力量训练对体育舞蹈基础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
  [3]杨花.体育舞蹈运动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措施[J].甘肃教育,2016(06):72.
  [4]韩红梅.浅谈小学生国标舞基本功技巧训练的重要性[J].好家长,2015(12):207.
  [5]梅花.体育舞蹈专业学校形体训练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致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选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在论文选题及研究过程中给予我的悉心指导。导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及时为我进行论文的审阅和批改,细心地纠正论文中的不当之处,并指点我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导师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两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正是导师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才有这篇论文的成功。感谢学校期间所有的老师,为我打下专业知识的基础,让我在两年半中学到不少知识和技能。
  我还要感谢在一起度过愉快的生活的各位同窗好友,正是由于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57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3月6日
Next 2022年3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