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大数据收集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网络金融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中飞速的进步。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金融的开放性在给客户带来了便利、快捷的服务以及巨大收益的同时,网络金融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国内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大数据收集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网络金融行业也在不断的创新中飞速的进步。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金融的开放性在给客户带来了便利、快捷的服务以及巨大收益的同时,网络金融的风险也随之而来。文章从大数据时代国内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优势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开章,并根据网络金融中的主要风险及其关键因素作为前提,结合X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和互联网理财三个网络金融产品的监管的内容以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展开研究。最后从加强我国网络金融防范措施出发,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对国内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防范的建议。
  【关键字】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建议

  第1章  绪论

  本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国外研究情况及本文思路。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12年以来,大数据这一词汇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用大数据来描述由企业创造的大量的非结构或者结构化的数据量。如何将这些数据合理运用并且对企业发展运作形成良性影响逐渐变成企业发展的重心。与此同时,国内传统银行业的变革和网络金融的兴起也开始出现。截止2014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已经6.32亿占互联网用户总人数的46.9%互联网的普及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
  1.1.2研究意义
  网络金融的产生与兴起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影响着我们的经济与生活。电子网络逐渐渗透到每家每户,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变成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数据网络与电子金融逐渐兴起的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的支付方式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电子金融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还体现在新型的电子理财形式上。电子银行、电子证券交易平台和第三方支付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支付宝的形成与发展也象征着一个新的金融时代的来临。线上购物、电子金融以及微信或者支付宝红包逐渐代替了原先线下支付,面对面交流的生活方式。伴随着网络电子金融在为社会生活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方式的同时,其自身带来的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为了使网络电子金融变的更加的安全可靠,我们仍然需要在安全风险的防范上做出努力,修复并且努力消除安全漏洞与隐患。这些风险的存在有一定的影响因素。文章从网络安全问题出发,对网络金融的防范机制进行讨论与研究,并在逐渐兴起的大数据基础上给以后网络金融的规范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与建议。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德鲁克2009《平台经济学》电子金融,指的是金融交易在互联网这个媒介上进行网络金融交易、金融市场网络金融机构和网络金融监管等方面。
  迈克尔·波特2010《金融创新体系》技术和网络金融风险是息息相关的,网络金融企业除了承担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和信誉风险以外,还不能忽视了传统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
  SolomonAntony(2006)⑥,通过建立一系列模型来验证网络支付提供商提供中介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介机构的风险控制情况会影响商家是否使用担保服务,商家合作伙伴的信誉会对中介机构产生无风险利率的不利影响。
  1.2.2国内研究现状
  张萌(2014)在全球化经济的现在,国内互联网科技的快速普及,网络金融模式能够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高汉(2014)认为高风险暴露的表现在网络金融的交易过程中出现,如沉淀资金缺乏监管、缺乏认证、客户存款和股权的归属不明。
  李博,董亮(2013)提出重视和适当引导网上银行的创新,金融创新还需要有效监管的保护。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防范和控制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包爱民(2013)指出网络金融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网络金融企业所带来的风险,其中不乏法律风险、资金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
  李真(2004),指出网络信贷具有信誉风险、法律政策风险、市场选择风险、征信系统与信息共享机制缺失风险等,并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了我国的可行性路径.
  王海全(2013)从我国网络金融目前发展的概况开始研究,应对风险能力较弱、体系制度的发展不健全、XX部门监管不到位等漏洞,最后则建议应该督促这一行业提高相关风险认识;制定相关的制度、规章、法律;明确监管联席机制或监管机构;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深化融合等内容。
  安邦坤、阮金阳(2014)监管漏洞对于眼下网络金融领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现行监管体制难以全面有效地对该行业进行监管、监管机构不明确、缺乏明确具体的监管规则等;
  陆晓蔚(2014)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体系正面临着诸多的漏洞,如分业监管很难适应当前的发展状况、传统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乏力、金融宏观调控效果减弱等,提出了强化该行业监管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李东卫(2014)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然后提出了强化监管、促进我国该行业发展的建议,包括完善立法、强化监管、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何虹(2013)网络金融存在安全风险的方式包括法律、监管、资金、信息等四个方面,相关监管的缺失,导致监管的覆盖面不全,滋生隐患;艰辛的立法过程以及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必须要重视风险的防范;对于个人信息的泄露,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健全有效的合作监管体系,增进网络金融健康的进步,进一步建设健全的法律体,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提高资金的管理和门槛的准入。
  洪娟、曹彬、李鑫(2014)虚拟性、技术性、法律法规风险、操作性做为网络金融风险的因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决定了风险的发生;“虚拟性”这个特点是完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需要面对的,且正面对待网络金融危机的特殊性;以网络技术层面为基础去建设安全体系下的网络金融,规范网络金融操作过程、金融属性层面上健全危机管理体制和内控体系要,法律法规层面上增强对网络金融危机的立法威力,风险防范层面上健全网络金融的监管法规,行业自律层面上增强对网络网金融暗藏风险的预防。
  杨群华(2013)网络金融不仅要面临传统金融中存在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还要去迎接网络金融特有风险的挑战。其中网络金融的特有风险既有法律法规落后所导致的法律风险等;市场选择风险、操作风险、信誉风险等网络金融服务是业务风险主要的导火索;多样性的网络信息技术导致的技术风险,例如系统安全风险、技术选择风险、技术支持风险等。建立完善的网络金融安全体制,如法制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和监管体系等等是预防网络金融特有风险的重中之重。
  刘士余(2014)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机构法律定位不明;内控制度不健全是网络金融存在的三大危机。
  周宇阳(2014)网络金融的发展受技术、法律险、业务、政策等风险因素制约。
  金锟、宋良荣(2014)基于网络金融主体与其他相对主体的分析,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及监管不力是信贷类网络金融监管面临的最大风险。
  郭佳佳(2011)认为,电子银行相比较传统金融面临的最大风险,重点的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
  张海滨(2015)网络理财所面临的五大风险有虚假宣传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市场风险、网络技术风险等,防范互联网理财风险要减少和避免监管真空,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互联网理财企业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1.3研究思路

  文章以当下网络金融的发展概况为大背景,从大数据技术出发,运用风险防范相关的案例,总结X近些年网络金融监管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加强国内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几点建议。

  1.4研究内容

  文章研究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绪论。叙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论文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介绍我国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发展的现状,归纳其优势,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着重分析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的主要风险及其关键因素
  第四章:结合X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内容,其中包括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互联网理财。通过借鉴X的监管经验,得到启示。
  第五章:结合之前的研究,提出加强我国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第2章 大数据时代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概述

  网络金融是依靠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去发展全新的资金交易、支付和信息交换等业务形式,通俗来说就是银行间的相互融资,但是区别于市场上的直接融资。网络金融的日新阅历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相比较传统金融行业,效率高、成本低、发展快、覆盖广、和管理弱等是网络金融的优势,国家大力的发展网络金融的背景下,日新月异的网络金融服务也给予我们快捷和便利的服务。【1】

  2.1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的优势

  2.1.1技术优势
  首要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传统金融行业极度依赖于实体营业网点和复杂的产品线做支持,导致其发展速度停滞不前、巨大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的出现。而网络金融最大的技术优势莫过于借助互联网这个媒介,去发展资金的交易和管理,从而有了质的飞跃和革新。金融机构根据我们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个人的习惯;在大数据技术的驱使下,将一切的数据汇集起来,金融机构本身可以准确及时的进行分析和决策。在大数据的支撑下,金融机构可以准确的开发多元化的产品,从而吸引不同阶层的客户。并将大量小微的客户群吸纳进来,积少成多。并且根据消费者和供货商这两个相对的整体,获取完整的登记信息和交易信息;最后将所有的信息汇整;完成真实有效的大数据分析。且这些信息是可以互相印证。客户企业资信情况一目了然。个体信用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迎刃而解。技术先进,经营体制灵活,可低成本,与客户互动性强,快速的传播产品信息;并可以在网上直接的交易。例如淘宝、支付宝等软件都是阿里巴巴公司旗下的,阿里巴巴公司具备了健全的个人收支消费习惯等行为的体系,阿里巴巴公司的这种数据整合的能力成为金融服务的基础能力,甚至这样的能力超过了同期的银行。总之网络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支持。
  2.1.2成本优势
  眼下大数据技术在网络金融业盛行,创新这个话题是回避不了的,使网络金融可以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才是创新的目的。众筹融资和P2P网络借贷是当今社会发展最迅猛的网络金融营销方式。众所周知,网络金融既不受贷存比管理,也不会受基本金管理,对成本的要求非常的低。资金在这种宽泛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自由的流通,减少了诸多方面的资金成本,例如传统金融行业所需的实体营业网点,缓解金融体系的压力的方式是运营成本和资金投入的减少。并且网络金融相对于传统的货币基金的投资,大大降低了门槛,甚至是“零门槛”的机制。从而整合了大量小微的投资人群,得益于基数巨大,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实现了共赢。从此,理财投资变得更加的快捷便利。【2】
  2.1.3用户体验优势
  网站体验。用户体验的关键就是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就是网络金融行业给人们最直观的了解。而用户体验的优势在于,一是可以方便客户可以准确并且迅速的找到需要的信息,二是降低了客户的金融交易成本,三是可以帮助客户迅速便捷的达成交易。
  服务体验。售前的咨询,销售的过程和售后的服务、持续的营销等贯穿网络金融产品的服务,贯穿了整个网络金融的服务流程。方便和准确的反馈是网络金融给用户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为客户提供准确快捷的资金账户查询、交易详情的显示和实时的行情,以及进一步最快捷的寻找附近的机构实体网点和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等。
  管理体验。很多企业客户服务部门无力回天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后台管理直接决定了客户体验。体验作为引导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网络金融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开展客户体验创新是坚定不移的,并使其真正成为企业盈利的源泉。

  2.2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2.1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
  新兴的网络金融时代,对长久以来传统银行业之间的竞争的改变有其独特的优势,网络金融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得。放眼未来,网络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与改变是多方面的,双方可以说是一山不容二虎,然而这种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蜕变成功的的,这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对传统银行业的挑战与改变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结算领域,中间业务领域和小微信贷领域。网络金融具有配置资金效率高、快捷支付效率高、匹配资金成本低等优点,使得传统银行业在金融中介的角色中面临弱化,网络金融分流了传统银行业充当中间人进行融资的作用。从而使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收到了蚕食。传统银行业唯有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并将重心转移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上。【3】
  2.2.2促进金融业的合作转型
  最近几年来,在网络电子金融与商务兴起的大背景下,电子网络支付平台快速出现与发展,形成了一场电子金融的大变革,对传统银行业与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即便如此,这对于传统银行业也不失为一件坏事,侧面鞭策的传统金融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在未来的金融市场中,传统银行业与兴起的网络金融业之间应该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关系。传统银行业应该加快行业的转型与业务的创新,以此应对网络金融发展的趋势,携手网络金融业为客户提供更高质快捷的服务,开创新兴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双赢的局面。【4】
  2.2.3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网络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远超过了一些国外的发达国家。尽管网络金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个金融业体系的绝对影响还不算大,但边际影响已不可小视。从政治学来说,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也推动着认识的发展。网络金融作为一个新型的经济金融形态和金融业务形势,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推动着金融理论的发展。它不但加深了人们对金融学传统理论里信息时效性、支付方式和货币实体性等方面的认识,也在放大了金融学传统的边界。

  2.3当前我国网络金融发展概况

  2.3.1发展规模
  随着2013年余额宝的惊艳出现,且经过半年的准备。余额宝成为了一种互联网理财的先驱者,引爆了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从2015年开始,各类的互联网理财遍地开花,各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业慢慢延伸到了各个方面。
  放眼以后,国内网络理财市场将趋于稳定,行业规模的提升意味着客户越来越接受和信任网络理财,逐渐的网络理财也将成为用户的日常投资渠道。2013年至2014年,中国网络资产规模的涨幅达到了151.4%。预计2017年将历史性的达到34606亿元。
  2007年P2p在中国市场出现以后,使得网络资产的发展速度激增,P2P网络借贷渐入人心,网络金融资源的稳固健康的发展,预计到了2026年网络信贷资产规模预计将达到11600.7亿元,而且未来五年将保持每年50%左右的增速。最后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于,网络资产虽然处于稳定的增长,坏账问题却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坏账率也是高居不下,这一点使得网络信贷难于成为用户选择的正统渠道。阻碍着网络信贷行业的发展。
  2.3.2发展不足
  中国网络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拓展并被广泛使用的前提条件下的,即便风险防范管理方面还不够完善。国内网络电子金融是在网络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兴起和发展的,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网络支付电子平台,电子银行和网络借贷等形式,但也在开发过程中暴露了缺乏有效的管理问题。这些问题是突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财务数据来生成大量数据依赖的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发展,首先是通过合作实现业务平台和银行,然后是两个部门逐渐演变大电力供应商数据的金融和商业银行自我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大型数据两种形式的金融。商业银行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因为商业银行不熟悉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模式,因此它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其次,过去两年互联网银行的井喷式发展,传统银行存款和金融产品的冲击,甚至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对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最后,由于P2P网络借贷具有较低的门槛和较大的监管工作量,P2P贷款平台的发展及其破产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负面影响。

  第3章 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的主要风险及其关键因素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这种新型的网络金融衍生产品。金融行业的透明度高、方便、成本低、支付门槛低,得到了许多投资者的肯定和认同。然而,这也是由于网络金融促使它面临着独特的风险。

  3.1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3.1.1信息网络技术风险
  网络信息技术是网络金融运行的基础。一切的网络金融活动基本都是记住网络这个媒介处理相关的交易信息,风险也随之而来。如今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当道,有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多样化业务的同时,也会有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中的问题和漏洞,运动先进的技术去盗窃客户的个人资料甚至是个人的财产,由此获利,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严厉的打击黑客的犯罪行为,但是仍有很多的信息技术问题需要解决。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之下如何才能保障信息安全,有几项挑战。一是员工行为风险。二是交易安全风险。三是信息不对称风险。【5】
  3.1.2网络业务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互联网”这一方面,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如银行业和证券业,大多都是采用封闭运行的系统来开展日常的服务业务,而网络金融在构建业务信息系统时,技术水平、安全性能、数据容量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很容易使客户信息泄露等风险,同时在资金支付和清算等环节方面的处理技术也有一定的差距。如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就曾在2010年爆出泄露用户信息资料达1000万条的恶性事件,网络金融行业近年来大规模用户信息资料遭泄露事件泄露数据信息数如表1所示:
  表1互联金融行业近年重要信息泄露案件【6】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3.1.3法律风险
  我国网络金融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算是一个新兴领域,现阶段我国并没有非常明确监管主体、监管模式以及分业经营等各方面,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空白,之所以监管部门不无法去准确,细致的划分监管的客体的原因是网络信息涉及范围过广。金融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是互联网金融业的主要目标,互联网不仅不能涵盖金融的方方面面,更不能贴合互联网银行业的独特特征,必然会引发一些法律冲突。至于互联网操作的合法性、接入标准,,以及交易员的身份,却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
  3.1.4信誉风险
  消费者选择一家金融公司基本的标准就是信誉,一家有信誉的金融公司,才能让客户安心的将自己的财产投资进来。网络金融将人们传统“面对面交易的模式”被彻底的打破。使数亿万的客户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事件的发生,相比较传统形式的传播;其在互联网这个方式上,是迅速的,不可想象的。所以一旦某一个互联网金融机构有了问题,对其信誉的影响是迅速、巨大、不可估量的,甚至牵连其合作的同业机构。互联网强大的力量,所带来的一切潜在的副作用也是互联网金融不得不面对的危机。【7】

  3.2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风险的关键因素

  3.2.1网络信息技术含量的高低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是对网络金融影响最大的因素。网络金融的安全需要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所以网络信息技术的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了整个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发展中出现的风险也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含量所导致的。所以说越严密的网络系统环境下,犯罪分子就越难以入侵,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更多的保护。网络信息技术任重而道远,要真正想拥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网络金融的环境,网络信息技术就必不可少。
  3.2.2法律监管力度是否到位
  国内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保障网络环境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仍然会有执法漏洞的发生,导致消费者客户合法的权益无法保障。所以,法律法规深刻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监管体制,法律监管的力度一旦到位之后,互联网环境自然会干净,消费者自身的权益自然会得到保护。网络金额才能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国内需要XX相关部门引起重视,根据自身现状;量身订做更多的网络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大监察的执行力度;不能只是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出来做摆设,而不能真正的起到监管的效果。综上所述,XX部门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去加大监管的力度,并且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下任何的机会。这是考察法律监管是否到位的根本,有了完善的法律监管体制,才能使网络金融拥有干净的环境。
  3.2.3银行体系是否完善
  流动性风险。银行受限于其资产结构的过于单一,导致很多资产的不合理的分配。流动资产配比不合理。收益流动性两方面没有结合起来。
  信贷风险。在各地XX的干预之下,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有着巨额的不良贷款。且集中度过大,对集团企业客户重点行业集中授信和多头授信的现象普遍的存在。从而产生金融风险。
  利率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银行业之间资金沉淀量的争夺愈演愈烈,也使各大银行产品之间的利率差异化逐渐缩小。

  第四章  X大数据时代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经验借鉴

  X的网络金融发展在全球领跑,网络金融彻底改变了X传统金融体系的大环境,使整个X金融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利用X这样的发达国家在传统金融向网络金融的转变中吸取经验,其发展经验和应对风险的能力都值得我国去学习和借鉴。

  4.1X网络金融的监管内容简介

  4.1.1第三方支付监管
  监管部门涉及面广。X将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一部分纳人到现行银行业的监管体系之内,而X的银行业监管奉行权力分散和相互制约,形成了联邦和州XX的双线监管部门,其中联邦层面监管部门包括美联储、财政部货币监理署、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多个监管部门。同时第三方支付业务涉及了复杂的当事方,存在隐私保护、消费者保护、钱套现、系统风险管理甚至税收等一干问题,所以司法部、财政部、联邦调查局、税务总署等都是X主要第三方支付的监管部门。【9】
  法律监管体系相对完善。当前,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业务的监管法律是X联邦立法和州立法,其重视于对支付交易过程的监督。而在第三方支付的退出监管和市场准入方面,联邦层面的监管主要是要求其履行相应的登记、交易报告等程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沉淀资金是负债,而不是联邦银行法中定义的存款,所以第三方支付不能成为直接保险人,不属于银行等其它金融机构【10】
  社会信用管理体系提供有力保障。X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迅猛发展的前提是拥有一套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其信用体系拥有着健全的市场化运作的服务公司、信用管理体系、常常对信用产品的需求构成。拥有15部信用管理法律,超过100年的市场竞争,高度集中的信用服务企业等。【11】
  4.1.2 P2P网络借贷监管
  X目前没有特别的监管机构和适用的法律适用于P2P网络借贷,而是运用多部门、联邦和州多重监管的措施施。X证券交易委员会和国家证券监管机构主要通过迫使证券发行人和卖家披露信息、反欺诈和其他相关责任,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犹他州金融机构管理局有权监督犹他州的州立银行、WebBank银行以及它与借款人的借贷行为。其次,在现有的监管规则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和联邦消费者保护法律系统,开始在收集消费者投诉数据库方面开展业务,将对借款人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12]
  4.1.3互联网理财监管
  X对网络理财(PayPal)的监管实践看,由于PayPal货币市场基金由非隶属于PayPal的独立实体进行运作,并严格根据X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有关规则运作并受其日常监管,而且该货币市场基金的资金并未反映在PayPal的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当局在无先例可循的前提下,采取了保持现状、相对审慎的对策,尚未将其作为新兴业态专项立法进行监管。【13】

  4.2X网络金融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4.2.1第三方支付监管方向
  创建以国内人民银行为主体,银监会与各信息产业部门为辅的联合监管的体系。结算清算业务做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从事的业务,和央行所承担的维护支付不谋而合,第三方支付产生的沉淀资金可能引发影响货币供应量的风险,央行的监管至关重要。对支付机构的公司治理、风险状况、内部控制、业务活动、反洗钱工作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是人民银行的职责。然而第三方支付业务涵盖面广,涉及信息、网络、金融等多个方面,并存在洗钱、消费者隐私泄密等潜在风险,仅靠某一个部门难以实现对网上支付业务的全面监管,因此应当构建以人民银行为主,信息产业部、银监会、商务部等部门为辅,从而去构建全面安全的监管主体。
  完善和健全第三方支付监管法律法规。国内第三方支付监管的法律框架已初见雏形,可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可效仿X的监管法律体系从而加加强立法监督的力度,为第三方支付监管提供强有力地法律制度资源供给。《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了明确的定性,并明确规定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市场准人,但用于规范资金交易安全、第三方支付信用风险、网络交易权利义务平衡、网上违法活动、风险责任承担等问题的法律尚未出台。最后,尽快明确并出台近六年的《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用于协调第三方支付机构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可将第三方支付管理的部门规章提升为行政法规或法律,增强其监管效力等级。【14】
  4.2.2P2P网络借贷监管方向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金融发展了几年,各国都采取了试探、谨慎的态度。同时,中美两国在监管功能和结构,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程度的信用体系、利率市场化的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15】
  首先,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的同时;个人征信体系的发展也需要得到重视。信用贷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影响放款人去考虑风险和收益最重要的根据是个人信用的披露。X市场上,征信局对于信用数据的管理与评分制度,以及对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风险评价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和风险定价制度已经非常的完善。
  最后,合理的监管制度可以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前,国内P2P网贷等平台发展迅速,监管一时跟不上,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再加上缺少稳定的投资渠道,国民对于P2P网贷业务的热情和刚需潜力巨大,很有可能像余额宝类的产品一样迅速的膨胀爆发。但在目前看来却没有像实体金融机构那样收到规范的监管。这值得我国去借鉴和学习,用监管来督促行业规范发展,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减少行业的系统性危机。【16】
  4.2.3互联网理财监管方向
  逐渐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国民顾然知道将资金交给金融机构理财,势必要承受相应的风险;往往矛盾的是进行理财的客户期望的都是“零风险”。银行提供给个人的往往只是原则上的建议以躲避相应的风险,如代理缴费、投资比例的分配等等。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中多样化的产品,都是若影若现的强调保本,目的就是淡化风险。信用和风险的两个争议点,如何鉴别信用的主体、增强对金融机构违约风险的甄别,是个人理财发展的关键点之一。金融体系改革的同时,国内也相继出台了多项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措施和法规,监管能力渐渐的在提高。
  国内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监管。在个人理财监管上,在健全个人理财服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监管原则。依据国内个人理财服务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强对理财业务方面的监管,使得金融机构提高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稳步发展高端客户和改善客户结构,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工具,不断提高竞争能力。【17】

  第五章  大数据时代加强我国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建议

  伴随中国利率市场化不断发展的特殊环境中,网络金融这种新兴的金融产物也逐渐产生。网络金融带来在给大家带来便捷、自由以及信息高时效性的同时,也伴随了新生的金融风险。

  5.1对第三方支付的建议

  5.1.1促进网路支付过程中安全系数的提升
  确保第三方平台支付能够顺利发展下去的前提条件是互联网安全问题。在实际的落实过程,最先应该强化互联网安全方面的建设与管理,保障互联网交易渠道,第三方支付以及银行也网络平台得以安全运转。这些包含了网络平台的非法入侵检查、监测以及维护等,在监测时及时找出安全隐患并修复,以防造成系统瘫痪。另外为了保障核心数据不被入侵,也应该建立数据备份系统,做好相对应的数据备份与数据修复程序。
  其次应该维护和完善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安全,将安全漏洞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在给客户提供更快捷便利的操作的同时,不断提高第三方平台的安全性,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就支付端而言,设计师在设计方便应降低支付方输入重要信息的次数;而客户在进行第三方支付的操作时,应该先检查网络支付环境,关闭远程功能,安装支付环境安全检测软件,避免自己的重要信息的泄露以及资金的盗用;就第三方平台的提供者而言,应不断提高技术手段以及检测频率,提高对支付平台的检测与监控,如发生任何不法行为,应积极实行应对措施并向相关部门举报,防止不法分子扰乱社会以及网络环境的安全。【18】
  5.1.2增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伴随着网络支付方式这种新兴金融形态的产生,相关部门也应该建立并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以完善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与运行。由于其在国内属于新兴的金融形态,在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很低,容易进入市场,在注册资金和企业规模方面水平高低不齐,也侧面提高了市场风险。所以在面对该类风险时,在应完善相应法规提高准入门槛的同时,还应该提高该类企业的规范性与安全性。对其内部沉淀资金的流向进行监控与管理,防止第三方企业自行操作和使用客户在平台的沉淀资金,进行自身的投资与牟利,而没有通过银行进行托管。最后可参照传统金融业的保证金制度,对其在保证金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在其出现安全问题时对其托管的资金进行冻结,从而降低相应风险,较大程度上保证客户的资金安全。【19】
  5.1.3增强网上支付用户关于自身安全的意识
  防范网络金融支付的风险,除了提高第三方平台企业自身的管理与建设以外,还要提高使用者自身的控制。通过相关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客户的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自己对支付环境安全检测的了解。在具体实践中,应在个人电脑里设置防火墙安装相应的杀毒软件,确保在交易的操作与进行时个人电脑的安全性,并谨慎使用保存密码这一功能。其次了解操作与支付平台的交易过程与相关功能的用途,防止被诈骗,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20】
  5.1.4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法规
  对第三方平台进行法律约束,对提高网络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该明确定位网络支付平台的性质,合理规划并限制业务操作范围。同时出台关于客户个人隐私与利益的相关规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最后,提高对电信诈骗、信用卡违规套现等网络电子的非法行为以及反洗钱行为,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从而达到监管与约束的作用。

  5.2对P2P网络借贷的建议

  5.2.1加快监管立法进度
  目前对于国内的P2P行业的监管还处于灰色地带,其业务模式具有很明显的套利的操作性,游走在监管的边缘。作为监管部门,首当其冲的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其各项业务的性质与可行性。唯有建立好明确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才能实行高效的监管与控制。目前关于国内网络借贷的相关环节,是法律系统的软肋,其业务涉及到大量的民间借贷与第三方融资等内容,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更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因此更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进度,出台相对应的政策,给P2P网络借贷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完善的合法的基础,设定好业务界限,打击并关闭非法平台,保障用户群体的合法权益。同时其对国内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也起到了良性作用。【21】
  5.2.2强化金融客户群体的保护
  为了加强金融客户群体的保护,应该从保护金融客户群体的角度出发,完善和加强P2P网络借贷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将普通的投资群体与专业的投资群体区分开来,完善相应投资者的法规;加强对金融客户群体的安全提示与风险教育,提高投资者投资的合理性,给予投资者相对应的犹豫期;完善例如证监会、银监会等相关部门的法律职能,利于金融客户群体的维权。
  5.2.3增强商业银行的发展动力并且加强网络金融的发展
  传统商业银行和网络金融类似于是天平的两边,两个行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P2P行业的产生与众筹的出现就是双方发展结合的产物,他们结合了网络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优点,形成了一种新的形态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中。P2P与众筹的出现不是传统金融业的天敌,反而促使了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传统银行业唯有顺势而上,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强客户服务,依靠专业的风险防范与处理以及大量客户沉淀等原本的优势,通过不断变革,发展与完善电子金融业务。

  5.3互联网理财风险防范的建议

  5.3.1理财的平台
  想要在理财行业脱颖而出,除了依靠具有优势的产品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一个严格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相关金融行业从来都是以风险控制为首要出发点。而对于怎样判断平台的合规性,为大家提供了以下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可以从注册时间、企业规模、专业队伍以及业务范围等方面对第三方服务者进行最基本的了解。
  其次,考察理财平台沉淀的资金是否为银行托管,传统银行业对于资金的安全性远远超过理财平台。
  接着,考察理财平台是否通过信用审核以及是否完善掌握资金使用者的信息,使用者的信用以及还款能力。
  然后,考察理财平台出现坏账的概率,概率越低的理财平台就越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最后,时刻了解理财平台的动态与企业重大事项。
  5.3.2理财的高收益
  很多投资人在选择网络理财时盲目追随高收益的产品,甚至错误地认为,平台给出的收益性越高,平台的安全性就越大,其实不然,甚至可能恰恰相反。据研究,15%以内的年化收益率的短期理财产品收益才在合理范围之内,而长期理财的年化收益率和合理范围应该处于12%至15%之间。网络金融理财的收益主要来自平台融资人的成本,一旦成本提高,交易坏账的概率也会上升,从而给投资客户的资金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选择网络金融理财时,不应盲目追随高利润。【22】
  5.3.3风险的分散
  俗语云,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也是分散风险的基本体现。很多投资客户在选定了一个理财平台以后,为了资金的操作方便,将自己全部资产都放在里面进行操作,结果一旦平台产生风险,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因此,投资者不该盲目投资同一平台,而是应该分散投资雨更多优质的平台,并与不同平台的客户之间保持信息的交流与互通,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降低自己投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田溯宁.点评“云计算”带来大变化[J].新金融评论,2012,(1).
  [2]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评审会暨第64期“双周圆桌”内部讨论会纪要.圆桌互联网金融模式与未来金融业发展[J].新金融评论,2012,(1).
  [3]兰秋军.网络金融数据抓取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05)
  [4]许瑞.网络金融安全与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206.
  [5]王元月.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04
  [6]MelvinA.Esienger.TheBoardofDirectorsandInternalControls[J].CardozoLawReview,2007,2
  [7]Elazar.Berkovith,Ronen.Israel.TheDesignofInternalControlandCapitalStructure[J].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8,8
  [8]aniesDiscloseInternalControlWeakness?:EvidencefromJ-SOXMandatedAudits.SSRNWorkingPaper.
  [9]Doyle.J.T,W.Ge,S.McVay.AccrualsQualityandInternalControloverFinancialReporting.TheAccountingReview,2007,82(5):1141-1170
  [10]吴晓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新金融20113.
  [11]高汉.网络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中州学刊2014(02)
  [12]王国贞.网络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J].经济纵横.2013.
  [13]夏志琼.网络金融风险应防患于未然[J].证券时报.2013年9月5日.
  [14]周小娟.我国网络金融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J].时代经贸2013221.
  [15]谢平邹传伟.网络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6]杨群华.我国网络金融的特殊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时代20137.
  [17]冯静生.网络金融风险我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
  [18]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研究[J].上海金融,2013,08:18-23+116.
  [19]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杂志》.2013年4期
  [20]冯芷艳、郭迅华等.《大数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沿课题》[J].《管理科学学报》.2013年1
  [21]李新华.浅谈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通讯世界2013(06).
  [22]徐学慧.第三方网络支付现状与发展[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16.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9年8月6日
Next 2019年8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