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装饰风格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

本文是关于瓷器设计系列及包装设计的说明。瓷器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生活给了设计师灵感,设计师用双手以陶瓷为原料将灵感实物化。陶瓷作为一种伴随人类发展的材料,越来越多的功能被发现,陶瓷已经不仅仅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在航天航空、精细器

  第一章概述

  1.1概述

  陶瓷,是用天然泥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隔热、耐氧化等优点。可用作日常生活用品材料,也可在航天航空等领域充当精密材料。
  谈到日用陶瓷,我们听说并了解最多的两种,其一为中国的古老陶瓷文化,包括青花瓷、彩陶等中国名族特色的陶瓷,其主要以社会的发展与人审美的结合为导线进行设计制作;其二为日本的简约陶瓷,日本的设计多以其宗教信仰为引导,重视人文风情与自然的和谐。
  中国的陶瓷在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去探索事物的本质。比如中国彩陶的纹样大多来源于种族崇拜会是人们对于不可思议的现象的一种记录,是对当时生活现象的再现。而日本文化使本土设计师更注重于化繁为简,注重生活。从各个方面去观察生活,其认为设计该为生活服务,设计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本文主要从餐具入手,对当下陶瓷的形态、陶瓷与其他材质的结合进行分析在设计。以人的情感形态为导线进行设计。其包装风格采用简洁的布与纸板的结合,将用餐时宁静平和的心态在包装上进行表现。

  1.2陶瓷产品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的瓷器是从粗糙的陶器发展而来,而原始陶器多是为了生活服务。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品质。为了方便生活而出现的原始陶器,渐渐被当作装饰品出现的陶片,多次实验完成了陶器与瓷器间的转变;从陶器上简单的装饰,到唐代的三彩、明清时期的青花;陶瓷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呈现着不同的样貌。当器物越来越精美,越来越细腻,人们便从其形态出发,开始研究“有生命”的陶瓷。陶瓷不在作为日用器具而存在,人们用其来丰富生活,来装饰生活。现如今,有两种风格的陶瓷不分伯仲,一种是中国花纹繁复的青花瓷,另一种是以人为本的日本陶瓷设计,这两种风格迥异的陶瓷有着不同的优势,中国的青花以繁复而精细的花纹给人清丽脱俗的感觉;相反,日本的陶瓷更注重于与环境的搭配、使用的便利性等人文环境方面,所以多以素胚为主。
  论文研究主要参考大量的文献,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方面是陶瓷的历史发展进程,从第一个发现泥土被火拷过之后可以盛水的事件开始,人们开始研究这一种新型的工具——原始陶。在将陶作为生活用具之后,人们开始研究其装饰作用,也就是陶片的装饰作用。不同的材料烧出来的陶瓷都不一样,这是最原始的装饰元素。后来人们将装饰与功能结合,慢慢形成彩陶,在唐明清时期最为闪耀。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烧陶温度的极高的情况下出现了一种更精细的产物——瓷。第二方面是陶瓷材料与烧制条件的研究,陶瓷按原材料不同烧制出来的品类不同,大致可以分为:陶器,其主要原材料为陶土、河沙以及少量的瓷土或熟料等,经高温(1000℃左右)烧制而成。其制品具有孔隙率较大、强度较低、吸水率大、断面粗糙无光、不透明、敲之声音喑哑等特点。陶器又分为粗陶和精陶两种。粗陶一般由一种或多种含杂质较多的粘土组成坯料,经过烧制后的成品一般带有颜色。精陶一般经素烧和釉烧两次烧成,通常呈白色或象牙色,吸水率为9%~12%,高的可达18%~22%;瓷器,其主要原料为瓷土,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经高温(1200℃-1300℃)烧制而成。其制品结构致密,基本上不吸水,颜色洁白,具有一定的半透明性。第三方面是瓷器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设计来源于生活,不能脱离生活而设计,设计是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实现。本文的设计均以白胎为主,与其他材料铁相结合,采用虚实的关系,将两种材料结合,相互依托。整个产品的形态与品牌包装的系列化需要控制在什么样的成本中,针对的不同的人群分类与近年来消费人群的年龄层次与消费心理都需要精心考量。好的作品,应该与环境人文有紧密的联系,避免使用摆放过于呆板。
论新装饰风格在陶瓷产品中的应用

  1.3产品的开发研究趋势

  如今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存在各种理论体系。相对而言,日本在产品设计及理念这一块做的很好。很多日本设计师紧紧跟随日本的人文风气。比如著名的日本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他的设计主张就是“用最少的元素来展示产品的全部”。简洁的生活像是越来越忙碌的年轻人的生活现状。而这些设计师更加形象的将其表现了出来,从生活中寻找设计思路,这正是设计的源头。中国的青花则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源泉,谈到中国陶瓷的发展也不得不谈到景德镇陶瓷的发展,景德镇从汉代就有,后来为宫廷烧制陶瓷,陶瓷底部印“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得名。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罄,明如镜”的美誉。历代皇帝与外国的外交,使陶瓷流到海外,当时外国人无不钦佩中国人的技艺。陶瓷洁白透亮,上面书画着各种或富贵或清新的图案。令人无不称奇。没有印花的陶瓷被称为“白胎”,在古代,白胎都是陶瓷工人辛辛苦苦的手工作品,白胎本就是精美的艺术品;如今,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白胎都是机器压制的或用模具制作,虽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却减少了设计者的思考时间,许多设计都来源于东拼西凑跟抄袭。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减少了观察的时间。真正的设计应该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在实践中完成设计;而不应该盲目的去鉴戒。一件好的作品,确实存在许多值得思考与鉴戒的东西。设计师应该看到它值得鉴戒的地方,而不是盲目跟风抄袭。
  国内的陶瓷大多以青花为主,白胎极少;在光洁的釉面上画上中国所特有的书画,器形却极少随着功能变化而变化,盘的形状拉伸一下就可以用作碗,碗口做小就成了瓶;这种纯粹为了使用而设计的物品显得呆板而没有生命力,但却是国内目前最为普遍的设计方式。当国内商家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纷纷去抄袭国外有名的设计。却都只得其行不得其神。而中国本土的青花瓷,却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程序化,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劣质化。大多已失去了青花本来的颜色,失去了设计的本源样子。

  第二章设计展开

  2.1日用陶瓷产品的现状

  目前陶瓷在日用品中的运用种类大概有:缸,坛、盆、罐、餐具、茶具、雕塑品、园林陶瓷、器皿、陈设品等,多种多样;如大型的还有洗手池、马桶、便池等。
  陶瓷的按照施釉方式可分为:釉上彩,即用釉上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陶瓷。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紧贴于釉层表面。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釉中彩,陶瓷彩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用手触摸制品表面平滑如玻璃,无明显的凹凸感。釉下彩,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装饰方法,制品的全部彩饰都在瓷坯上进行,经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这种制品和釉中彩一样,花面被釉层覆盖,表面光亮、平整,无高低不平的感觉。色釉瓷则在陶瓷釉料中加入一种高温色剂,使烧成后的制品釉面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颜色,如黄色、兰色、豆青色等。
  以上不同的装饰方式,除显示其艺术效果外,主要区别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上。其中釉中彩、釉下彩和绝大部份的色釉瓷、白瓷的铅、镉含量是很低的,而釉上彩如果在陶瓷花纸加工时使用了劣质颜料,或在花面设计上对含铅、镉高的颜料用量过大,或烤烧时温度、通风条件不够,由于采用含铅的熔块釉,含铅量就会偏高。铅、镉溶出量是一项关系人体健康的安全卫生指标。人体血液中的铅、镉含量应越少越好。人们如长期食用铅、镉含量过高的产品盛装的食物,就会造成铅在血液中的沉积,导致大脑中枢神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尤其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白瓷通常制未施任何彩色装饰的陶瓷。日本的许多简约设计大多采用这种白瓷,在其形体上进行设计。

  2.2新装饰风格对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影响

  当装饰设计成为表现室内空间的主要手段,当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当空间设计不再局限于实用、舒适的理念,新装饰风格已然来袭,并且迅速成为当前装饰设计的引领和先导。
  再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当中,新装饰风格也无时无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3设计定位

  整个系列作品围绕陶瓷展开,对以陶瓷为材料的餐具进行研究,在材质的基础上,融入生活的形态,结合其他材质,更好的表现设计者的初衷。以生活情感的形态,使消费者与产品之间产生微妙的情感关系,克服普通餐具的呆板与相似,注重用餐的实用和美观。包装将部分采用中国传统的布与纸板的材质,以最简约的形态,对用餐时所需要的平和宁静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作品将以减法的方式去探索设计本身,去繁为简,用最少的元素做最简约的设计。最重要的是能够在餐具上有消费者感应的点。
  整个系列将对不同的形态进行研究,以日常生活情感为导线,实现整个设计的对立与统一。不同形态的陶瓷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作为餐具设计,不应该局限于生活用品,更应该发掘不同形态陶瓷给消费者的不同感受,通过设计,去放大或压抑这种感受,以达到与人的互动,通过对所设计物品使用情景的研究,去完善该作品,达到该作品与环境的交互。
  从调查分析显示,80%的人认为陶瓷中的白胎更接近于人们追求的纯洁美好,因此该设计的陶瓷均采用白胎,情感贴近生活,所以该设计更注重手工的痕迹,提倡体验生活,而并非复制别人的生活。该思想也跟设计的主题统一,给生活留一方净土。包装采用简洁的方式,与白胎统一的同时,结合用餐时的心境,给人以不一样的感受。

  第三章设计概念的提出

  3.1设计概念的提出

  对陶瓷发展史的研究,对其材料性质及使用场所的研究,根据现有的国内外陶瓷产品以及人群需求进行调查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需求不断变化,不再只是追求实用的阶段。当然,产品也不能只停留在装饰美观的基础上;因此,针对现有的陶瓷产品(包括花器,餐具、茶具等)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未来10年产品的发展做一个预测,根据前期的准备,找准核心的几组问题,拟定一份调查表。由于现在许多家庭都已经不存在三代人有一个住所的问题,大多数的父母都没有与子女一起生活,所以这个调研报告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设计,最后总结不同的人群是否有同样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购买力与购买意愿。根据调研报告整理得出人群的需求走向,对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对已有产品及热销产品进行分析,分析其产品的优势与劣势、对人群的满足度、人群的满意度等,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提取其优势的同时也避免它的劣势。其次了解该产品所呼应的物品、环境等,比如餐具相呼应的当然是食品,食品种类的需求不同及使用方法的差异等。
  陶瓷餐具,陶瓷的传统概念是指所有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它包括由粘土或含有粘土的混合物经混炼,成形,煅烧而制成的各种制品。陶瓷餐具的烧制和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样、色彩斑斓、手感清凉细滑,容易洗涤,深受国人喜爱。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陶瓷餐具主要生产于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河北唐山、福建德化、广东潮州、湖南醴陵。陶瓷餐具我们可以分为镁质瓷餐具、镁质强化瓷餐具、强化瓷餐具、贝质瓷餐具、色釉瓷餐具、雅光瓷。
  以上是对陶瓷餐具进行思考,除此以外,我更注重餐具形态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调查显示,未来的生活用品中,61%的人觉得更应该参考其在人们生活中的情感寄托价值。因此,我对日常生活中的感情进行了整理分类,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最后将选题定在爱情上。爱情是一个家庭的初始,而餐具是一个家庭的必备用品。我对爱情进行了发散式的词汇记录,包括拥抱、交颈、相遇、相知、泪水、携手等词汇。然后根据词汇给人的不同印象,以草图的形式,慢慢发展成餐具的器形。使其在生活中能与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后选择5种形态进行提炼、简化。
  其次还根据不同摆放位置,对器形形态以及辅助功能进行研究。

  3.2效果版面展示

  在进行陶瓷花瓶及摆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photoshop和Rhinoceros 5及Keyshot三种软件,除去草图与手绘效果图之外,通过建模渲染来表现作品是作品在最后生产时所需要的重要环节,能更加直观的看到成型产品的效果。此时的三视图与渲染图都对最终的作品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模型制作的关键,是设计想法成形的关键。
  之所以选择陶瓷餐具的选题,是因为对手工艺的喜爱且发现许多人置身在这繁忙的世界中,已经基本没有时间去探寻生活中的趣事,比如日常用餐的小细节。很多家庭为了使家庭更加温馨,会在进餐的时候聊天交流感情。而人群大多数并没有时间去追求餐具的美观,仅仅考虑实用性而放弃了外观。
  关于餐具的上色方式,釉下彩瓷器最安全,图案颜色多蓝绿,少红黄
  釉下彩则是先上颜料,再上釉,然后直接高温烧制,由于不需要低熔点物质,所以颜料中不需要添加铅,颜料也不容易析出,最安全;釉中彩是先上釉、再上颜料,然后再高温烧制,不含铅,颜料较难析出,相对安全。
  釉下彩有图案的地方手感跟其他地方一样光滑,光泽度非常好,而釉中彩则介于两者之间,虽然光泽度较好,但手感不光滑。
  最初将陶瓷与铁结合,是为了以最简便的方式去体现作品;其次众人皆知,陶瓷是易碎品,而铁韧性很好,是一种坚硬的材料,将其两种结合,是为了在不同中找同一;正如这个社会,每个人都不同,但合作才能共赢。虽然每一个产品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是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采用白胎的素雅;二是与铁相结合,做减法的餐具。将陶瓷餐具和铁器相互结合。后来发现该设计与生活情感融合点太少,只是为了功能,为了减法而设计。不能更直观的体现该设计的目的。所以对上图进行了改进,重新设计了该产品(图1-2):
  改进后的器形更具有形态美,运用的词语原形为陪伴。该作品通过对家庭的和谐内容进行简化。形成优美的图案。
  瓷器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器皿,从被发现到现在,经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沉淀,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花道亦是如此。可社会的生活节奏,让生活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试着去改变这个问题。该系列作品也是为了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在家这个温暖的港湾,给自己创造一方净土。
  餐具的设计在现在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可大多数还是一个傀儡,吃饭时使用,平时收起来,虽然显得家里井井有条,却少了那么一缕生机;很多人用铁质餐具代替了陶瓷餐具,这样比较实用,同时也会防止损坏,可即便如此,铁质餐具也绝不可能代替陶瓷餐具带给消费者的生活体验。
  在包装环节上,依旧采用简约的风格,采用纸板与布作为材料载体。以简单的方式与Palette相契合的同时,与生命所经历的纯洁情感相契合。
  该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从发展规律出发,了解未来动向,根据未来动向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更容易把握住发展的动向,也更容易作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作品。顺应发展趋势,做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才能使该产品更有发展价值,使作品不至于被淘汰。在被消费者接受的情况下,时刻也让消费者对人生存有思考,不至于与社会的发展脱节,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想要的,且能更感性的去感知生活。社会的发展渐渐的偏向商业化,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渐渐变得麻木,渐渐的没有时间去看到自己的所思所想,在繁忙的生活中,忘了生命本来的颜色,忘了去深刻的体验生命中原本十分美好的各种出现与消亡。社会的发展,已经开始解放人们的时间上的束缚,机械的出现,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生命。因此,该系列作品是作者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惊醒,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预测。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在生活中进行更加频繁的情感交流,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一个井井有条的家.日本:近藤典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包装纸型设计.上海:爱德华•丹尼森,理查德•考索雷;沈慧,刘玉民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31-69;
  [3]更简约的生活.杰夫·戴维森,X.背景新世界出版社.2013.
  [4]设计中的设计.日本:原野哉,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陶艺圣经,北京,江洁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6]250陶瓷创意设计秘籍,贾克奎·阿特金,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7]陶艺的釉.郑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设计心理学,X,唐纳德·A·诺曼,中信出版社出版,2010
  [9]情感化设计,X,唐纳德·A·诺曼,译者是付秋芳,程进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0]平面设计法则,X,德比·米尔曼,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29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4月1日
Next 2022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