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出党委领导、XX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从而形成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宿城区黄河社区地处城市中心区域,位于项里街道,多元治理主体性质多样,并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民主协商、社会协同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发现乐昌城南社区存在着基层XX引导社区不足、居委会自治水平低、社会组织作用发挥有限、居民参与度低下的问题,经分析其原因得出从转变基层XX参与式理念、给予社会组织财政支持激发发展活力等建议。
【关键词】多元主体社区治理黄河社区
一、绪论
随着我国民主化意识的提高,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来,争做社区的“当家人”。在我国较发达的城市也打造出了各自的特色治理模式,如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宿城区城南社区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成效,但对于那些更加发达的地方而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对该社区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来更好地让各主体参与到城南社区的治理中。
二、基本概念
(一)社区
社区是指一群人在特定的地理区域、文化、兴趣、职业、宗教、民族等方面具有共同点的群体,他们在一起生活、工作、学习、交流、互动,并且共享一些共同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行为规范。社区可以是一个小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在线社交网络或者一个共同体组织。社区的成员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他们可以互相帮助、支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社区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之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其著作《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首先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角度提出了社区这一概念。他将社区定义为“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
(二)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在社区内部,通过一系列的组织、管理、协调和监督等手段,实现社区内部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社区成员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以及社区发展的规划和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和运作。社区治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为了维护社区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社区成员的权益和利益。社区治理需要依靠社区成员的参与和合作,通过民主、公正、透明的方式进行决策和管理,同时也需要依靠XX、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等外部力量的支持和协助。
(三)多元主体参与
多元主体参与是指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包括XX、企业、社会组织、专家学者、媒体、公众等,都能够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决策和实施。多元主体参与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公正化和有效性,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公共事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各方的权益和利益,增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多元主体参与需要建立在民主、公正、透明的基础上,各方应该平等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共同协商和决策,实现共赢。同时,多元主体参与也需要依靠XX的引导和协调,发挥各方的优势和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的发展。
三、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工作存在问题
(一)基层XX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清
从“家天下”到“中央集权”再到如今的“民主集中制”,我国的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影响,XX“家长式”的作风仍然存在。从韦伯的官僚制来看,从上到下的集中管理,虽然能够提高行政工作人员的效率,但同时也会打消下属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灵活性,整个机构变得僵硬死板。为何我们已步入新时代还会受这种因素影响呢?归根结底是在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的时候,基层XX赋予了很强的行XXX力,社区也就被赋予了许多行政职能。其权力很强便会管一些原本不该自己管的事情,越权管理,使其他主体的作用变弱。
(二)居委会成员文化素质低
影响居委会自治水平低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年龄,如年纪过大则会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需求。其次是文化素质,居委会成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素养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考方式与角度,素质高的人会更能够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再次是居委会的自治理念的缺乏使,这样他们便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他们把很多工作都依赖于完成上级的工作,没有从居民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最后一个外部最致命的因素是居委会的财XXX掌握在XX手里,对XX形成了巨大的财政依赖。
(三)社会组织资金、人才缺乏
笔者亲身参与广场舞,与老人们交谈中得知,广场舞协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阻碍因素,首先广场舞主体都是些老年人,并没有专业的舞蹈基础,还需要寻找专业的舞蹈老师进行教学;其次教学也需要费用,长期的免费教学也不现实。由于这些因素的阻碍更加的削弱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力度。另外合唱团的杨叔说出了大部分社团协会的心声,那就是他们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在社区需要文艺活动时便会找到他们,但是一旦活动结束时他们便失去了社区贡献力量的机会。合唱团的成员大多都是退休的老人,有着较高的文艺爱好和文化素养,因此也很渴望能为社区做点什么。杨叔表示希望XX、社区能够多为他们提供资源和机会,因为一个组织想要发展下去,不单单只靠满腔热血,还应该有外部的资金保障。与以上讲述的协会社团相反的是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人”,自然是以自身利益为最大化的,所以在对于居民的服务与需求不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们有着一定的经济保障、有专业的人才管理,但他们总从“获利”点出发去考虑一切工作事宜。部分社区居民表示有时找物业的,总会碰一鼻子灰,总觉得物业的人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
四、推进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XX摆正自身角色,引导社区自治
需要明确的是XX在社区治理中的定位是参与和引导,而不是主导位置。对于XX的引导作用不足的问题,应该形成一种与社区商量协作的环境,而不是保持长期以来形成的指挥模式,将关注点落在社区自治上。十九大后XX不断强调权力下移,但权力的下移依然是进行时,当前仍要继续深化XX权力的下移[16]。将权力下放给社区,锻炼社区工作人员的自治能力,从而提高自治能力。XX除了要转变理念之外,还应建立一定的机制,XX带头,整合挖掘XX、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搭建电子政务服务系统,避免各主体之间的信息碎片化、滞后性等问题。XX承担有限职能,XX将自己在某些方面退出的行政职能赋予给社区,降低社区的行政负担,承担社会组织的公益职能。Tsuyoshi Imai,Thanh-Loc Thi Dang极其关注治理主体间的多重性,在各个主体之间找到利益共同点,平衡矛盾,才能使社区治理结果趋于民主化。让更多的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从而让“参与式”理念深入人心,这样便会让各个主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二)培育补充人才,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
既然居委会是与居民交手的第一阵地,那么居委会应该非常了解居民的需求,社区党组织应鼓励并推动居委会领导居民召开居民大会,以开放空间的探讨、商议、解决社区各类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动性与决策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居委会的自治能力和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更新补充新型人才,满足当前社区工作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就要求社区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现代化办公的能力,如何利用新媒体对自己所在社区进行文化宣传,打造社区特色。在目前的新冠疫情面前,迫在眉睫的是利用云计算统计流动人口,如何使用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来进行线上会议的召开。
二是提高居委会成员文化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城南社区的居民对居委会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在我们自己填写问卷时,能够选择“一般”的选项比较的勉强,既不觉得满意也不觉得不满意,其实从一定的角度来讲,这种属于中间选项侧面反映出大家是不满意的情绪居多的,社区工作应该树立起“没有满意那就是不满意”的目标追求。
三是与居民打好交道,做居民的贴心人。拉近与人距离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同理心去对待别人,将自己置身于他人的境况思考需求,而不是以一种上帝视角去思考。如对待困难群众,我们能做的不仅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有的问题并不是用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可以解决的,最重要的是精神与心灵上的慰藉。
(三)给予社会组织财政与人才支持,激发活力
社会组织中的社团协会因为缺乏资金、人才等,所以自身发育不良,并且在社区治理的没有话语权,面临着居委会与居民等其他主体对他们的存在觉得可有可无,威信力不强,因此发挥作用有限。如果XX能够给予一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那么这些组织会得到更好的发展,XX的作用主要在于为社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社区的发展编制规划,居民实现高度自治。
对于社会组织的帮扶,首先XX要为社会组织的存在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持,确定社会组织的法定地位,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以制度为价值取向,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提供支持,创新社会治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次,针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问题,鼓励与引导社会组织自己寻找项目,借鉴商业化运作来保证自身的长期运作。最后,帮助挖掘社会组织自身特色,为社区治理增添不一样的色彩,再通过官方媒体的大力宣传,从而提升社会组织的美誉度,并且将组成人员较少、力量微薄的社会组织集中起来,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气势。
(四)构建熟人社区与参与平台,催发居民参与内生动力
致使居民主动参与积极性低的原因存在着内外因,因此解决的建议也应该从内外两方面来提出,使内外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首先,构建熟人社区催发居民参与内生动力。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对社区的认知不够,缺乏对社区的热爱,因此需要打造熟人社区来催发居民的内在动力。社区治理是对社区内发生的社会活动进行治理的过程。所以社区要加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宣传,培养“社区事务大家议”的氛围,提高居民作为社区一员的主体意识,借助丰富的文化形式,推动熟人社区的创建,由于共同爱好和共同利益的存在,更加容易增加认同感,增强社区的归属感,带来幸福生活的体验,从而调动居民参与的热情。
其次,开拓社区居民参与平台,做好居民参与的外部保证。坚持便民利民的原则,构建居民参与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反映意见与建议的平台,建立健全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利用好“互联网+”,搭建线上与线下协商平台,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座谈会等为居民提供参与渠道。为达到公民参与社区治理,提升自治能力,我国社区治理需要转变公民参与方式,改变原来的XX主导,形成公民主导的参与方式转变。
五、结论
站立在新时代的浪潮上,社区作为守望相助、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只有巩固好根基才能走的更远更稳。本文以城南社区为例,通过了解城南社区的治理现状,发现其成效与不足之处。笔者也积极寻找原因,提出了XX增强参与式理念来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从培养新型人才和提高文化素质来解决居委会自治能力水平低的问题,从社区文化和参与平台来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XX帮扶社会组织的发展。但在研究中由于自身研究经验匮乏,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能力的不足,导致对研究不够深入,停留于表面分析,造成搜集资料不全面,很多资料只能从网络、新闻媒体、书籍文献中获得。最后,因为调查对象个人主观性较强,社区各主体填写调查问卷时,可能存在着敷衍情况,使调查数据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
参考文献
[1]X.奋力开创新时代城乡社区治理新局面[J].求是,2018(15):1.
[2]X.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xxx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2).
[3]魏娜.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1).
[4]朱显仁,邬文英.从网格管理到合作治理——转型期我国社区治理模式路径演进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5]杨海燕,林辉煌.城市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困境与出路[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03):21-28.
[6]张欢,王晔安,耿欣.共享的机动和机制:单位向社区居民共享服务资源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74-83.
[7]曹海军,鲍操.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新时代社区治理制度化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理论探讨,2020,(01):12-1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