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科技的持续创新和发展,金融科技尖端技术和产品已逐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传统金融领域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等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金融科技的应用已成为各界人士所讨论的热点,它正在受到社会各层面、各行业的广泛关注,国家和地方也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与措施,为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鼓舞和切实的支持。商业银行在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发展历程,过去数十年商业银行总体规模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并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中的巨无霸,各大国有银行更是在国内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金融科技作为新兴力量有着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而传统的商业银行拥有着深厚的市场以及利润的积累,二者融合到一起,成为这个时代人们关注的焦点。金融科技在初期发展迅猛,各种互联网金融公司、P2P平台等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凭借自身产品灵活、方便等优势迅速获得大量客户并获得巨额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抢占了传统银行的市场份额。
随着XX监管的加强、行业认知能力的提升,商业银行已经将金融科技的发展视为常态,并力图寻求以合适的途径将其纳为己用。部分商业银行已经享受到运用金融科技所带来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其他商业银行也正在积极投入到金融科技的融合上来,力图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路径,为自身发展找到新的突破点。
本文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大部分也是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作为当地平安集团金融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金融科技推动分行发展的实践经验对于我国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平安银行兰州分行;
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发展金融科技,应用金融科技,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传统模式面临挑战
当前,经济、社会和消费者的行为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竞争、顾客和成本都对银行构成了新的挑战。在竞争中,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持续承压、竞争同质化、利差收窄。“存贷汇”是一种传统的经营模式,但随着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起,其经营模式也逐渐被打破。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水平与现有的客户之间仍有很大的差距,用户需要的是个性化的主张、即时的决策、随时随地的享受金融服务。传统商业银行存在着经营模式单一、创新发展动力不足、技术体系缺乏市场支持等方面的问题,经营业绩增长缓慢。
(二)金融科技需求强烈
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ATM、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已无法适应目前的客户需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各家银行对金融科技应用的需求越来越高,对金融科技的投资也越来越高。商业银行纷纷加入金融科技应用大军,利用科技防范业务风险,提高银行业务效率,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需求也逐步突破电子和移动化,向更深层次的数字和技术化发展。
(三)国家政策支持鼓励
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对商业银行促进普惠金融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xxx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扩大服务覆盖面。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信息技术“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金融服务业创新和新技术发展。2017年7月,xxx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动发展新型金融服务,鼓励智能监控、智能客户服务等技术设备在金融领域的应用。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要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的“四梁八柱”,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增强人民对金融服务的满意度。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商业银行利用科技优化服务水平。金融科技的统筹规划和国家政策优势共同发力,促进了金融体系发展。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依托金融科技的力量,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创新正在取得长足的进步。随着金融从传统金融向金融科技的转型,如何适应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各类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挖掘,分析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金融科技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成果。对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金融科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有效促进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的应用,更好地推动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
在理论分析方面,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对银行业的影响、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技术创新、渠道管理和场景优化等。在金融科技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丰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合规、数字化转型等内容。中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现阶段和下一阶段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很少有研究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面临的困难以及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对平安银行兰州银行的调查访谈,总结了科技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实力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智能商业银行发展的丰富和补充。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智能化建设的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期。平安银行在中国大型综合性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和创新速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受到许多学者和同一行业的广泛关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和行业代表性。本文根据对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的内部研究记录,分析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技术应用和行业领先经验,思考未来如何继续引领,如何进一步利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金融科技应用的方案,为其他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科技应用提供参考。
1.3国内外金融科技的研究
1.3.1国外相关研究
目前,国外学界对于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科技的本质
沃顿商学院(2015)提出了金融科技是指在金融机构与金融服务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对技术的运用来提高服务效率。根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2016)的研究,金融科技指的是对金融市场、组织和服务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应用手段、流程方法和产品类型来完成。Hayen(2016)将金融科技定义为能够改变金融服务业的技术解决方案。以上观点均认为技术是科技金融的核心,金融是技术的服务对象。Schueffel(2016)认为,金融科技是利用技术创新来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一种手段。Nicoletti(2017)认为,金融科技指的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变革性金融活动,其中应该包括三个关键点:技术初创企业、使用尖端数字技术的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与传统金融合作的科技公司。
一般来说,金融科技是指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主要技术支持,以改变金融业务流程和商业模式。金融科技通过拓展金融业务边界和改善服务方式,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在提高金融效率的同时,使得风险最小化。然而,金融科技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结合,而更多的是新兴技术与金融服务的逐步融合和深化,不断推动传统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
(2)金融科技的作用
Carolyn Wilkins(2016)认为,金融科技带来的技术变革将在很大程度上塑造金融市场新的竞争环境,改善金融服务,改变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的关系。Liudmila Zavolokin,Mayeusz Dolata等(2016)认为,通过对金融科技作用的研究,金融科技的去中心化特点带来了更透明的市场、更低的成本和更丰富的信息获取。Davies Tyler(2017)认为,金融科技不仅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成本,还可以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提高客户粘性。Jungho Kang(2018)通过分析传统支付方式与Fintech的支付方式的异同,得出移动支付在安全性和可用性方面遭遇的挑战。Julapa Jagtiani(2018)认为金融科技在影响金融和银行业的关系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渗透到传统金融服务不足的地方。
(3)金融科技的发展动因
Jeremy Todd(2016)指出,将金融科技应用于创新可以解决以下四个问题:海量数据的筛选和分析、金融业务的跟踪和监控、金融产品的定价、投资产品的分析和风险评估。Lee and Yong(2018)认为Fintech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可以改变传统的金融市场,是商业创新的驱动力。
(4)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Robard Williams(2016)指出,金融科技在与传统商业银行竞争的同时,也与传统商业银行共存。金融科技不但不会改变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业的核心地位,反而可以优化金融服务质量,促进整个金融业的发展。Caron A Barry(2016)提出,金融科技对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主要源于金融科技能够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促进分享经济的发展。同时,Carney(2017)也指出,Fintech的存在很容易给金融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发展金融科技的前提是要提前识别信息安全、技术漏洞和监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金融科技的稳定运行。John H和Douglas(2017)在2017年对金融科技监管的研究表明,应该将金融科技企业纳入传统银行的监管体系中,并且应该允许金融科技公司像金融机构一样运营,只有规范金融科技公司的设立、业务流程和业务范围的管理,才能避免金融科技公司“疯狂成长”带来的行业系统性风险。Demertzis(2018)认为,金融科技可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金融中介形式。
1.3.2国内相关研究
相比较国外对金融科技的研究,国内对于金融科技的研究开始的相对更晚,在围绕金融科技进行的早期研究中,更多的研究集中在了对于金融机构发展电子业务的研究分析。后来随着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进一步深入,更多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开始呈现,对国内金融科技领域方向的研究也多了起来。
(1)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发展的阶段
从金融科技在金融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来看,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从金融科技1.0到3.0三个发展阶段:金融科技1.0,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行业信息化,金融机构设立IT机构,以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不涉及金融业务的参与。金融科技2.0反映在互联网金融阶段,互联网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支付、社交等金融场景促进普惠金融,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改革。金融科技3.0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的紧密融合,在运营管理、风控、客户服务等方面对传统金融进行变革。实际上,这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驱动的金融改革阶段。
对于中国金融科技的应用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学者们的看法不尽相同。巴曙松(2017)认为中国处于金融科技1.0的后期,能否进入金融科技2.0取决于虚拟技术的成熟与否。吴晓光、王振(2017)认为中国金融科技正在向第三阶段过渡,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将持续推动金融创新。黄玉川(2017)认为中国金融科技应用处于三个并存的阶段,部分具有强烈创新意愿的金融机构正在探索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业信息处理中的应用。金融研究院的管清友将金融科技的应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5年至2010年的互联网时代,通过应用技术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简单线上化。第二阶段是2010年至2015年的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时代,是传统金融机构在线业务平台的建立,信息共享。第三阶段是2016年以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时代,体现在传统金融通过科技变革,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总体而言,从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应用经历了金融IT、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三个阶段,是三个阶段叠加发展的结果。
(2)金融科技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会给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业务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目前在国内学术界主要的意见是金融科技的出现必定对目前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业务的格局造成颠覆性的影响。对于以往处于主导地位的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其地位和业务发展将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同时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将迫使银行等机构进行业务上的转型和升级,通过发展金融科技使其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
郑万春(2016)的研究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会对现有的商业银行提供新的正面的发展机遇,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金融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现有银行金融机构的服务效率和标准化,降低了运营成本。其次,在金融机构进行金融科技的转型和升级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银行进行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水平;银行在基于金融科技推出更多创新的业务和产品的过程中,开拓了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服务渠道,拓宽了服务群体,提升了客户覆盖程度。最后,在金融科技的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科技为银行提供金融服务赋予更多的社交属性,帮助银行提升整体金融服务的价值。滕超(2017)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主要存在于传统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汇款业务方面。首先,金融科技中的货币基金投资分散了一部分传统银行的存款业务,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此外,金融科技中对于中小企业的个人的投融资业务也降低了银行贷款的业务量;最终,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在支付结算的主要机构地位受到了影响,这直接影响到了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王银英(2018)认为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企业由于具有更强大的开发能力,其在进行网络交易结算、线上金融服务和线上投融资服务方面可以迅速进行产品的开发和部署,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服务,获得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金融科技公司的兴起为仍在转型中的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3)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方向、策略和措施
国内的研究普遍将金融科技的发展视作对传统商业银行的挑战和机遇。面对金融科技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应当主动迎接挑战,在不断更新金融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注重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银行还应当不断增强创新力度,充分将自身巨大的资本积累作为资源优势予以发挥,并在这个过程中借鉴互联网思维的运营逻辑进行不断转型,打造自身特色业务。
曲波、王雨辰(2016)认为面对金融科技所带来的冲击,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应对:首先,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已存在的强大资本和客户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这些资源优势,勇于创新产品的研发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其次,在客户体验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多客户体验渠道,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客户体验;第三,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加强大数据方面的研发建设,利用不断提升的计算机算力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最后,加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通过各行各业的跨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周永新(2018)的研究认为对于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发展金融科技的主要意义在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商业银行在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服务周期长、业务较为繁琐等问题。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和个人授信的过程中避免了只看报表数据和个人抵押情况的方式,使得银行能够更加全面地衡量贷款人的资信情况,从而做出更为合适的授信决策。蔡宇飞、卫东(2018)的研究表示在应对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影响方面,商业银行首先应当借鉴金融科技公司的业务模式和市场策略。其研究同样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为重点发展策略,同时在资金结算、网络借款等方面进行合理风险控制下的大胆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
(4)金融科技应用存在的问题及风险研究
黄益平、黄卓(2018)认为,众多个人消费者参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使风险加倍,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降低大量网络贷款平台的风险。王聪聪、党超等(2018)指出,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在信用风险、信息安全、金融监管等领域引发了诸多问题。张景智(2018)认为,企业推送的信息可能会干扰消费者在金融科技创新中的知情权和自由选择权,建议加强监管,制定统一规范,突出信息安全。邹靖(2019)指出,商业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相关技术和数据不具有普适性,阻碍了部分银行的应用。
通过梳理金融科技方面的理论研究,虽然国外针对金融科技发展的研究早于国内的研究,但是由于国内金融科技存在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接下来的时期,金融科技在国内将会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金融科技在应用过程当中,其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国内商业机构将会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不断丰富和优化自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和产品结构,其开发的产品也将更加具有中国特色。
国内的研究也普遍反映出了国内商业银行进行金融科技的应用过程中离不开适时和适度的监管。在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过程中,监管机构也应当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手段进行不断的研发和更新。监管部门通过建立更加高效的监管机制,才能够跟上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步伐,只有这样才会在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发展金融科技的良性循环。纵观国内外金融科技方面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了金融科技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商业机构应对金融科技的一般性战略上,就金融科技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应用实务不够系统,成果积累十分薄弱。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文章主体大致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
以时代背景和国际、国内政策导向为指引,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的方法,最后再列举文章分析过程中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是理论概述。分层次地介绍了金融科技的相关含义、特点、应用以及金融科技相关理论等内容。
第三章是案例介绍。首先是平安银行及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简介,其次是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最后是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现状及国内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现状。
第四章是通过swot分析法对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面对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并就分析提出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针对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建议。
第六章是结论及未来展望。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两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的文献检索与研究,加之金融行业研究报告以及年度行业报告等电子文献资料,梳理分析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的观点理论;此外,还查阅了金融科技专著等相关书籍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结果进行了分类分析。
(2)案例分析法:本文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为案例进行行业研究分析,揭示金融科技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的应用现状和经验总结,并探讨如何优化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
1.5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文章基于金融科技研究视角分析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布局金融科技的重要方向。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科技的相关文献研究大多聚焦于界定金融科技的内涵,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冲击和影响等。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实施智慧化发展的学术成果较少,并且此问题具有研究价值。
文章基于金融科技研究视角分析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和效果,不足之处是本文的研究仅截止于当前的研究时点,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以及新业务难以全面覆盖,前瞻性还有待提高。其次,由于个人能力水平、统计数据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因此未建立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相对于专家学者的深层次研究而言,仍有一定的差距,还需不断学习、请教。
2.1金融科技相关研究
2.1.1金融科技相关含义
金融科技是“金融+科技”的合称。维基百科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通过科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行业群。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提出的“金融科技是技术进步带来的金融创新”的定义最为广泛,表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本文讨论的金融科技有助于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创新现有金融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降本增效,为客户更好地服务。
就其本质而言,金融科技仍然是金融,它主张科技应该为金融业务的发展提供服务。目前,中国的金融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众多金融机构正在积极探索传统金融服务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科技在业务模式、流程管理、内部结构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多元化发展,改善用户体验。
2.1.2金融科技的特点
一般来说,金融科技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高效性。通过网络平台、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客户可以轻松体验移动支付、现了“一键操作”,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线上转账、智慧理财等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背景下,真正沟通与交易的相关环节己充分实现了线上化,资金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即可进行检索识别并匹配。相比于传统线下操作,线上化的方式为客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交易成本,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相对减少了信息的不对称。又因金融机构无需开设具体的营业网点,从而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营成本。金融科技下的金融创新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其所固有的高风险性。同时金融科技的本质还是金融,因此也具备金融风险隐蔽、突发、广泛的特性。这也说明了金融科技背景下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因此更需要一系列监管措施的落实。传统金融服务有一个明显的“二八定律”,这意味着通过服务20%的高净值客户来获取利润,往往会忽略掉更大的长尾客群。金融科技下的金融服务更关注80%的公众需求,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收获“长尾”效益。可以说,Fintech正在为普通百姓提供普惠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阶段性,地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金融领域的影响也随着不同。初级的创新仅仅是针对产品组合以及营销渠道的改变,而深度的创新往往是产品属性与金融模式的变革。随着创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加上金融科技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金融科技将会实现一系列的动态调整,不断丰富金融组织形态。
2.1.3金融科技应用
被誉为金融科技四大代表技术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在不同的环境下,并不都是一样的,在侧重上也有一些差异。云计算加快了大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大数据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金融交易风险;人工智能(AI)主要利用机器学习(ML)在金融决策过程中做出参考;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可追溯性等特点,奠定了银行的信贷基础。为了更好地区分和研究金融科技应用的差异,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四大技术的融合,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分析。为此,本文将金融科技定义为金融机构利用新技术创造自主开发的综合性产品。
对于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来说,由于目前规模小、客户多、群体性质特殊,将进一步缩小其金融科技的应用范围。本文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范围分为四个方面:基础资源、自助设备、开放平台、智能风控,总结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的现状。
2.2金融科技的理论基础
2.2.1资源观企业成长理论
资源观企业成长理论认为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可参考的重要标准,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的创新能力也不同。企业内部的资本基础和管理者利用这些资本来源的能力是造成企业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包括创新、科技人才和技术手段,其中资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本来源之一。为了达到预期的创新目标,企业必须通过有效的手段在研发上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比例。但是资源基础观是从研究企业内部的角度来解释创新,忽视外部环境,所以它也受到质疑。此后,各学者分别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创新能力的促进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资源依赖理论。他们认为企业应该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获得竞争优势,有必要从外部获取内部无法获得的资源。因此,根据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依赖理论,企业在科研投入中应具有灵活运用内外部资金的能力。
2.2.2银行再造理论
实务界认为是借助科技等外部资源,以银行流程系统改造为核心,对银行机构进行经济改造的理论,其目标是通过降低成本来提高银行机构的经营利润。本文在借鉴传统银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转型,以实现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回报。在科技转型的浪潮中,世界各地的银行都在把握科技的力量,对其产品、营销模式、服务模式、风险防控等都进行了重新定位,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概念提出之后。银行有两种方式进行自我改革,第一种方式是建立自己的金融科技部门,比如建设银行专门设立的建行金融科分支机构。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防止数据和信息的泄露,并定制自己的金融科技产品,缺点是建立一个开发团队的成本太高。因此,另一种方式是与第三方金融科技企业合作。大多数中小银行受到资金的限制,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降低了改造成本,缺点是增大了泄露客户信息的风险。由于银行业的特殊性,金融市场已成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因此在银行改造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风险,防止各种金融风险的出现。
2.2.3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家之一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他的杰出想法是创造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分析工业环境,即“五力模型”。波特认为,在对抗这五种力量的过程中,存在三种成功的战略思想,即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企业的总成本领先战略是建立高效的生产线,改进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最小化研发、服务、营销等支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管理层把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企业的低生产成本意味着当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失去利润时,企业仍有利润。差异化战略是将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与有竞争力的产品形成鲜明对比,在市场上树立起独特的旗帜,如企业形象、独特的技术、客户服务等。海底捞的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赞誉,因为它在一个不景气的火锅市场上提供了卓越的客户服务。专一化战略是将客户群体或产品细分,以更高效、更好的产品为一类服务,从而超越以广阔市场为目标的竞争对手。这些战略的目的是在拥有市场“席位”的基础上,在与他人竞争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这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同时也为下一步的企业扩展奠定了基础。
“长尾”是一个统计术语,不同于正态分布的“短尾”。长尾分布函数定义为:对于所有t>0,满足lim P(X>x+t|X>x)=1,即尾部接近零,缓慢地接近零,形成一个几乎平行于长尾水平轴的形状。
长尾理论由克里斯·安德森最早提出。他认为企业盈利的重点不是正面的数量少,而是长尾的比例大。传统金融机构遵循帕累托的“二八定律”,即80%的收入来自20%的高净值客户。因此,传统金融机构更多地关注高端客户的需求,往往忽略了金融需求曲线的长尾。长尾法则与传统法则相反。它倡导关注长尾客户的需求,满足长尾客户需求产生的利润甚至会超过20%高净值客户产生的利润。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长尾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3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3.1平安银行及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简介
3.1.1平安银行简介
平安银行是由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前身深圳发展银行是中国大陆第一家上市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总部在深圳,中国平安及其控股子公司平安人寿是该行的控股股东。截至2021年底,集团拥有员工40651人(含外派员工),通过109家分支机构和1177个营业机构为客户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
平安银行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在科技引领方面,坚持科学技术为金融科技的“护城河”,整体重塑银行主体;在零售突破层面,运用金融科技的智慧,全面推进智能零售银行转型发展,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开放式银行。在对公做精方面,平安银行精选行业、精耕客户、精控风险,全面提升综合客户服务能力。2020年疫情以来,平安银行紧跟国家战略,结合自身优势,在确保运营、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支持国家战略部署,全面防控金融风险。据平安银行2021年报显示,2021年整体经营保持稳定,核心业务韧性保持,业务增长质量效益提升,资本充足率进一步加强。截至2021年底,个人客户数1.18亿,互联网用户数1.35亿,总资产达49214亿元,同比增长10.1%,营业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10.3%;净利润363亿元,同比增长25.6%,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核心指标规模效益协调发展,内部资本补充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背后值得注意的是,平安银行未来发展开放空间——“平安口袋银行”和“平安数字口袋”两大App的月活跃人数超过1亿,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企业金融数字化转型、开放的数字基础设施、云计算能力在银行业均具有领先优势,在资产扩张速度相对受限的情况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益,数字化时代的商业银行模式逐步探索,不断进步。
近年来,平安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特色深受权威机构好评。先后荣获《欧洲货币》“中国最佳家族办公室”、《亚洲货币》“2021年度中国最佳技术创新交易银行”和“中国最佳企业移动服务交易银行”、《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亚太区“最受尊敬企业”和“最佳投资者关系企业”、《亚洲银行家》“年度亚太最佳零售银行”等20多项大奖。此外,2021年12月,在人民银行、证监会主办的2020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评选中,该行“信用卡A+新核心系统”荣获一等奖,“星云物联网平台”荣获二等奖,“智慧财务平台”“智慧特管平台”荣获三等奖。
3.1.2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简介
2020年10月20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正式开业,成为平安银行第41家一级分行。兰州分行的成立不仅是平安银行“丝绸之路”经济带布局的重要一部分,也将极大地促进平安集团科技综合金融与甘肃省区域经济有机结合,助力甘肃经济建设更好地发展。开业以来,兰州分行业务快速稳步发展,存款、贷款及营业收入增速在甘肃地区银行业位列前茅,发展势头极为强劲。截至2022年3月末,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零售AUM累计32.9亿元,累计创收394.5万元,万元以上客户累计18900名,零售存款余额8.8亿元,市占率0.15%,兰州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已超华夏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9.6亿元,市场份额0.81%,个人贷款增速居当地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坚持“智能、高效、专业”的经营理念,不断加强金融科技赋能,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兰州分行紧跟平安银行战略转型步伐,积极发挥平安集团科技和综合金融优势,在业务运营效率、重点项目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支持甘肃经济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践行社会责任。
2021年起,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践行总行提出的“五位一体”新模式,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力,通过科技手段为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及服务,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新模式致力于以科技为先导,全面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客户体验,推动客户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1、开放银行:通过串联平安集团自建场景、共建场景、外接场景等多元场景,让客户享受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平安服务,打造获客”流量池”,解决获客和持续进行客户经营的主战场问题。2、随身银行:通过“AI银行+远程银行+线下银行”串联全渠道,强化“人机协同”,让客户享受随时随地、随心随享的平安服务,搭建7*24“经营链”与“服务网”,解决将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持续触达和持续服务客户的问题。3、综合化银行:客户可以通过连接平安集团内各公司的专业能力,享受一站式、一揽子的平安服务,装配二次腾飞“驱动器”。打通零售内部、打通公司零售、打通个金团金,融入集团医疗健康、汽车服务生态圈,建设产品、权益、技术、风险、数据中台,全方位、差异化满足客户的个人、家庭及企业需求。在经营理念上,“五位一体”新模式更注重以客户为中心、“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例如,在传统的客户分层概念中,大量客户难以管理,但在“五位一体”模式中,分行可以运用AI客户经理引导客户洞察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受欢迎和被关怀。它不仅可以激活客户并带来存款,还可以通过有效运营将客户经营为私人财富客户,形成梯度向上流动的客户结构。
作为一家志在提供一流金融科技服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明确“数字化引领”为其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高度重视信息科技对金融科技的支撑力度,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围绕客户智能、产品智能、风险智能、运营智能等目标,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从加强数据质量监测、完善数据管理系统、增强数据管理能力、提高数据应用能力等方面入手,正在有序推动信贷、数据、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项目建设。同时,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还稳步推进开放银行平台,不断强化支付场景建设,提升收单交易规模,扫码收单交易笔数与金额迅速增长,通过不断深化生活+金融场景建设,构建了“直播+电商+金融”为一体的新型营销模式。未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将会持续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平台化部署、渠道化融合、流程化提升和产品化创新,不断提升数字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数据治理、营销获客、全面风险管控和数字化运营能力的突破。
在人力构成方面,截至2021年12月末,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岗员工132人。其中分行班子成员3人,分别为行长1名,副行长2名。部门负责人8人,支行负责人3人,其他员工118人。高层管理人员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5-55岁之间,高管都具有银行工作经验。中层管理人员及网点负责人年龄主要集中在30-45岁之间,具有较为丰富的银行业从业经验和理论知识积累,是银行发展的支柱力量。基层员工25—35岁之间所占比例较高,主要担任柜员、理财经理、服务经理等前线岗位,从年龄层次上看,兰州分行员工整体构成偏年轻,平均年龄32岁,整体团队具有活力。从学历结构上看,在岗132名员工,本科学历115人,占比87.12%,硕士及以上学历11人,占比8.3%,综合素质较高。从业务人员配置上看,分行科技人员仅3人,面对近一年新开三家分支机构的情况,科技人员配置远远不足。
3.2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的重要性
3.2.1基于分行自身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商业银行探索金融科技的应用变得至关重要,就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而言,应用金融科技可以使分行从以下几点获益: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是在各个环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有助于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其次,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来调整市场、业务服务对象。最后,金融创新拓展了商业银行提供自助终端、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的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实现自身业务的调整。
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用户行为逐渐从线下转向线上,金融服务越来越多地通过数据获取。作为一种“数据武器”,大数据技术远远超出了一般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可以在商业银行的决策支持、客户分类和风控等领域广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通过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升了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银行管理模式向高效的方向变革。
(3)有利于业务拓展。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居民资金交易和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扩大,衍生出一系列广泛的中间业务,而金融科技背景下作为新兴成立的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面临向轻型智能化银行发展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推广中间业务的发展己成为兰州分行的重头戏。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可借助集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客户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为产品设计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和营销精确度提升提供重要参考。
(4)有利于获益长尾。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脱媒情况出现,商业银行要想增加利润则需要面对更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风险。而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能够通过互联网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客户的征信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做出分析决策。传统银行往往更重视20%的高净值客户群,而剩余那庞大的80%的长尾客户群则相应被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客户重心可以继续下移,为之前被忽视的客户群体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从而收获“长尾效应”。
(5)有助于满足丰富的客户需求
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客户对传统网点的黏性不断下降,客户对互联网平台的依赖逐渐割裂传统网点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关系。此外,客户营销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互联网平台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的金融需求、行为模型和风险偏好进行分析和整合,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客户行为的改变必然会导致金融机构的改革。互联互通的网络金融平台新变化和金融产品的快速更替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便利程度是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传统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网点覆盖广、线下员工一对一服务的优势,抓住金融科技变革的机遇,为客户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3.2.2基于整个金融生态
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而且对整个金融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金融科技并没有脱离金融的范畴,它的本质还是金融,所以金融科技公司的使命之一就是服务于中国的实体经济。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和产品,能够缓解以往传统模式下金融与实体经济相脱节的情况,能够使新时代下的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所服务,并最终实现普惠金融的愿景。
3.3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现状
3.3.1打造智能门店以提升线下服务体验
(1)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智能门店投入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营业网点的服务水平,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改变了传统网点的外观,将传统银行网点的服务模式与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打造智能营业网点,为客户提供“面对面”的优质高效的服务。智能网点的建成带来了很大改变:大量柜台工作人员得到解放,柜台工作转变为营业大厅的金融顾问模式;通过防弹玻璃呼喊服务模式升级为面对面的密切沟通和互动,传统的银行业务流程设计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客户体验。
兰州分行对网点进行智能化改造,物理网点进行创意设计、家具方案升级更家居化,桌椅自由移动,展示任意空间组合,快速切换厅堂模式、沙龙模式、影院模式,可以支持各类活动。进门看不到现金柜台,办业务就用IPAD+机器人,提供多种业务的办理,前台挂满二维码,线上门店来做客。网点布满多媒体大屏,透明屏、拼接屏、一键投屏,展示会客厅、沙龙、公益,
(2)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智能网点功能介绍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智能网点的建设以大数据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作为技术支持,通过实现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多媒体感应等功能,细分客户需求并提供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客户进入智能网点,首先无线WIFI和叫号系统会快速识别客户身份;然后智能机器人“安安”将主动协助客户办理业务并解答客户的提问,还可以配合客户聊天、唱歌;客户可以通过电子体验机、手机同屏等互动体验设备来到互动体验区,切身体验平安银行的产品;显示屏设置有娱乐模块,客户只需到感应区内,用手掌控制光标移动可以进行游戏,可以改善因为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的焦虑体验。运用功能丰富、具有人工交互功能的智能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让传统网点的服务更加智能,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智能网点设备包括CTM、IPAD、大额现钞机、FB等等。从预约排队、填单开户、签约缴费、UKEY领取、打印流水到基金理财购买、贷款申请等,绝大多数业务均可通过智能自助设备完成,与传统柜台业务办理效率相比提升200%。
3.3.2 OMO赋能客户数字化经营
兰州分行的数字化经营主要基于大数据的策略洞见,线下、线上一致化精准服务客户。将90%的业务流程线上化集成到PAD中,线上线下全打通,推出口袋银行家APP实现了对网点队伍的系统化、标准化管理与赋能。大堂经理通过口袋银行家APP厅堂视图工具对进店客户分层KYC,分客群提供标准化动作指引,提供闭环精准策略和工具,提高厅堂营销产能。厅堂员工借助大数据及多渠道KYC信息,对不同场景的新客进行价值预判,实行分层分流经营承接;迭代支持存量无管户客户等,做大高端潜力客户池,提升潜力客户模型准确率。理财经理借助口袋银行家APP大数据驱动客群洞见,形成精准经营策略,如到期承接、潜力财客、财客预警等策略。分行管理层通过口袋银行家APP经营视图工具渗透至一线销售和各级管理,统一数据追踪体系。同时AI名片自动嵌入智能机器人小安名片和真实行员名片,通过微信小程序和口袋银行APP进行裂变式传播,借力AI名片解决站外获客经营,7*24小时客户接待,客户线索追踪等问题。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运用OMO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以新型零售门店为线下平台,以平安口袋银行app作为载体,借助线上信息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的“网点+手机app”新服务模式。换句话说,客户可以通过口袋银行应用在门店预约,享受金融服务。该应用一键下单,线上线下高效连接,不仅可以节省客户排队时间,还可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服务,并加强了网点与周边生态社区的互动,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3.3.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特色化线上服务
(1)大数据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小微贷业务中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成为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影响到了宏观经济的发展,国家在不断推行新政策来应对这一困难,但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短、小、频、快”的特点,使得这一问题难以得到解决。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大银行和科技公司逐渐发现大数据的妙处,将其运用到小微贷业务中成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凭借自身的数据获取优势,充分利用客户交易行为中产生的税务、司法、工商、借贷、征信等数据,运用大数据,刻画出小微企业客户的经营能力、盈利能力、还款能力的全息画像,客观准确地反映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财务状况,筛选出经营稳定、发展前景良好的小微企业,并为它们提供无需抵押品的信用贷款。在帮助小微企业发展的同时,又增加银行客户来源。
此外,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还建立了风险预警模型,实现了自动监测和风险预警信号滚动分析。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从原有信贷贷款扩展到供应链金融、抵押贷款等10多种信贷产品。金融科技的应用也需要政策的配合。为帮助企业在疫情期间尽快复工复产,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专门为企业客户提供了企业优惠政策和零接触的高效审批服务方案,灵活运用金融科技凸显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线信贷服务的优势。
(2)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运用大数据技术研发的小微贷产品介绍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通过内外部结合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推出多款线上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急、短、快”的特殊资金需求,只要客户符合申贷条件,就可完成线上申请以及自动审批、放款、还款等贷款流程,明显提高了贷款流程进行的效率,开启了线上贷款新模式。这些产品包括“税金贷”、“烟草贷”、“新微贷”和“新一贷”等。面向小微企业的信用类产品“新微贷”,是银行根据申请人的信用等级和缴税记录等数据,通过完成多维度地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的分析,进行全程线的上审核及放款。“税金贷”是一种无抵押、免担保的网络融资业务,以纳税人在税务部门的纳税信息数据作为依据,分析企业的纳税行为,为客户核实并发放授信。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可以随时通过手机银行进行申请,并且不需要提供抵押品或者第三方担保,真正意义上实现了“3分钟申贷,线上化审批,最快一天放款”,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满足了中小企业临时资金需求。仅2022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发放线上贷款总额达3.54亿元。
(3)大数据技术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民生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民生领域的应用,解决社会关注的医疗问题和企业开户问题,以实际行动造福民生。加强银行医疗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整合银行在线渠道和安全医生服务平台,实现三甲医院在线预约登记、在线咨询、报告查询等综合解决方案,还开通预约体检、医疗绿色渠道、专业老中医、专家医生7*24小时在线咨询等优质医疗服务,将特色服务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企业开户服务方面,银行扩大了微信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功能,实现了开户预约。企业客户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和平安数字口袋APP预约开户,提前录入审核数据,减少柜台等候时间。另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在线申请小额贷款,员工收到申请信息后邀请客户到网点办理,提高分行客户服务水平和效率。针对客户咨询,分行推出了7*24小时智能客服安安,在微信、手机银行上线了智能语音输出、语音识别等一系列新颖功能,准确分辨客户问题,提供最佳解决方案。智能客服安安还可以准确匹配人工客户服务,自动切换,更好地回答客户的问题。
3.3.4布局开放平台以创新现有金融科技体系
开放平台是平安银行开放银行业务服务第三方合作伙伴的主要系统。目前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通过开放平台发布了线上支付、电子账户、信用卡消费、投资理财、贷款、保证金、小程序7大类产品。合作伙伴可以线上自助办理,将银行产品能力嵌入其服务场景和业务流程中。2021年,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正式开始开放银行的平台化建设,其目的就是为了促成金融科技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将客户、产品、服务与场景进行广泛对接,完成从产品服务到场景服务的转变,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该平台具有在线收银、在线支付、技术支持等三种能力,商家可以快速访问在线平台,支持在线收单,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网站或APP第三方平台实现链接,形成生态系统模式。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可以利用自身的科技能力、丰富的渠道和非金融机构生态系统,打造新的开放平台,实现科技服务向多功能化延伸。2022年以来,开放平台运营能力升级。迭代对外合作管理平台,融合全行金融产品能力建设支持各BU对外合作,联动公私。商户合作方监控、消保、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对开放平台领域的探索与提前布局,是将金融科技与传统银行业务相融和的一次大胆的实践,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对于金融科技的运用,又迈上了新的高度。
3.4我国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应用现状
金融科技应用的便捷性、普惠性和高效性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这无疑对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改变了银行的经营理念。传统的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强调“大客户”和“高端客户”的重要性,银行只需要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就可以实现“躺着赚钱”。但随着金融科技的应用,银行的传统思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新技术正在侵蚀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领域。另一方面,削弱了银行存贷款、支付等传统业务的影响力,降低了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的功能。原来,银行是企业投融资最稳定可靠的渠道,企业只能依靠银行进行支付。然而,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金融科技公司搭建了多种贷款融资平台和移动支付平台,其便利性和高效性很快吸引了大量客户。与此同时,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构建了更加准确的信用评估体系,也动摇了商业银行在信贷中介领域的垄断地位。基于以上原因,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思想,积极拥抱创新,主动应用金融科技。
3.4.1全方位加速智能化转型
国内各大银行从风险控制、客户服务和智能网点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了银行智能化转型。
在风控方面,国内很多银行已经开始引入智能风控技术,并走在了前列。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生成用户资料和优化迭代,中国银行已经建立了一个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反欺诈平台,而中国工商银行和京东金融基于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平台,为银行共享数据,提供智能风控管理服务。
在客户服务方面,利用尖端技术提高客户服务效率。随着智能客户服务的快速发展,智能客服完全可以取代大部分简单的客服工作。近三年来,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呼叫中心人员数量不断减少,节约了人工成本,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人工智能平台、自助语音智能交互导航项目,加快了智能客服转型进程,实现网上银行、掌上银行、微信多种客服渠道,智能客服分流效果明显;中国银行完成了语音语义智能评分分析平台及智能辅助系统的开发与建设,完善了行业数据分析平台,深入挖掘数据应用价值和场景。
在智能网络的建设中,商业银行已经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点智能化。以智慧柜员机、智能机器人、虚拟柜员机为代表的各类智能自助终端随着物理网络数字化升级在不断推进。如交通银行推出的首个智能服务机器人“娇娇”、建行推出的首个无人银行,都是智能银行网点建设的典型代表。目前商业银行都在通过减少传统柜面和增加自助设备、增加电子渠道的方式向网点轻量化、智能化发展。《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金融机构网上银行交易量达到37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总交易额230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8%,行业内电子渠道的平均成交率为90.88%。其中,手机银行交易为1919.46亿件,同比增长58.04%。农行2019年年报显示,线下渠道以“四减两增一改”为主,继续推进网点转型(减少分行面积、减少设备、减少柜员、降低成本、提高营销能力、提高风控能力、改变操作流程)。
3.4.2与金融科技公司深度合作
国内商业银行正积极与国内互联网巨头进行战略合作,以期在当前的金融科技变革中找到突破口,赢得一席之地。商业银行在基础设施、客户基础等方面具有优势,互联网企业在数据积累、运营效率、技术实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的结合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创造新的局面,保持双方现有的产业地位。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银行生态转型。
表1商业银行与科技公司合作
科技公司金融机构实验室名称
百度浦发银行浦发·百度深度学习实验室
华为华夏银行联合创新实验室
浦发银行浦发·华为开源技术创新实验室
腾讯华夏银行人工智能云客服实验室
广州农商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阿里光大银行数据共创实验室
杭州银行杭州银行金融实验室
科大讯飞浦发银行浦发·科大讯飞智能交互实验室
第四范式光大银行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第四范式人工智能实验室
同盾科技建设银行建设银行-同盾科技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实验室
云从科技建设银行Fintech联合创新实验室
3.4.3成立银行科技子公司
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商业银行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已经成为一些商业银行的热门选择。兴业银行科技子公司兴业数金于2015年成立,成为国内首家银行科技子公司。此后,各家银行都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
表2成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
序号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时间
1深圳农商行前海金信(深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5月4日
2光大银行光大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12月20日
3平安银行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9月15日
4民生银行民生银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年4月26日
5工商银行工银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3月25日
6中国银行中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3月25日
7浙商银行易企银(杭州)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2月27日
8厦门国际银行集友科技创新(深圳)有限公司2020年9月21日
9廊坊银行廊坊易达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11月18日
10交通银行交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拟设立
3.4.4构建金融场景立体图景
国内商业银行借助金融科技,将金融服务与生活场景相结合,实现直接触达生活的金融服务,将竞争的焦点从过去的息差变成解决客户痛点之争,积极构建针对企业、用户、XX的金融生态。“金融+场景”近年来已成为各大银行的发力方向。场景金融可以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嵌入式服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现阶段场景金融的发展充满活力,依托广泛的客户基础、高素质的人才积累和强大的科技实力,通过手机应用、微信银行等方式,竞相扩大自己的金融场景覆盖,触及客户的工作、生活。
工行依托应用程序界面的开放平台,汇集各种场景,将公积金、医疗、税收、教育等生活服务引入本行。建行努力提升银行的金融场景建设能力,打造以房屋租赁平台为核心的平台如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养老服务平台、智慧社区平台等,同时构筑以智能政务平台为核心的平台,诸如党群服务平台、宗教事务平台、退伍军人服务平台等。交行改变传统银行的被动服务模式,积极将银行的金融服务融入生活场景,打造“金融+场景”综合生态圈,为客户提供跨界综合服务。
4.1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的SWOT分析
一是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背靠平安集团,有着更为雄厚的力量支撑,优势明显。良好的禀赋条件赋予平安银行强势入驻兰州开拓一片蓝海市场的先机,凭借强大的平安集团综合金融资源优势,庞大的客户群、广泛的销售网络、完善的综合金融产品体系,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全面推进业务发展,先进的智能零售网点新门店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强化在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应用,促进经营管理模式的积极转交,推动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平安银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比较先进,长期的信息服务已经取得了大量优质的业务数据积累。这些数据往往与资金交易密切相关,还能准确地显示客户的基本信息,兰州分行可以根据这些数据综合分析客户的潜在金融需求,有针对性为客户打造符合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1)并购整合后遗症
平安银行通过一路并购深圳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完成了从地方性银行向全国性银行的转变。众多不同金融机构成长环境的高管及员工,加上与平安集团激进的保险文化的冲突,形成了平安银行内部制度、工作流程及日常沟通上的无形屏障。因此,如何在短期内完成集团公司及上市股东对KPI考核的严格要求的同时,中期内实现零售、科技战略转型,长期妥善处理好并购后的企业文化整合,使全行上下拧成一股绳,对管理层战略做好层层解析和贯彻执行,是摆在平安银行所有分行面前的一道难题。
(2)网点数量较少限制业务发展
平安银行这类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国有银行的最大差距是网点数量,网点总数远远少于国有商业银行。而兰州平地少,山地多,城区地域东西狭长,是国内最狭长的城区之一。正是由于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为新开分行,网点数量偏少,城区西边尚未有网点遍及,限制了很多业务的开展。
(3)数据追踪及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在开业初期,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凭借集团优势拥有了大量优质的客户数据和信息,但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海量的数据沉淀并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只有结合自身特点,对客户的投资、消费习惯和支付方式等进行大量搜集,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并分类管理,才能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的用户服务。因此,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大数据的使用和挖掘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当前科技的创新发展及其在银行业的渗透应用,为平安银行的战略转型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具体表现为:
(1)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商业银行拓展电子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户群。根据2021年12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人数为10.3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73%。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总规模为99.7%。在线办公和在线医疗用户数分别为4.69亿和2.98亿,同比增长35.7%和38.7%,成为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两个类别。网络外卖、网约车的用户数量也显示出同比增长趋势,分别增长29.9%和23.9%,达到5.44亿和4.53亿。从网民年龄来看,我国60岁以上老年网民的规模为1.19亿人,网络普及率达43.2%。老年人与其他年龄层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69.7%、52.1%和46.2%的老年网民能够独立完成显示健康码、购买生活用品、查询信息等网络活动。因此,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面对庞大的客户群体,应从原先的“二八法则”转变到“长尾理论”思维模式,未雨绸缪,抓住机遇,调整战略方向,优化业务结构,并主动通过科技手段,提供各类场景介入,捕捉客户画像分析,提供即时的银行金融服务。
(2)开放银行模式的发展促使银行业进入了生态竞争的新阶段,开放银行不仅强调服务渠道的数字化转型,更强调银行整体能力的开放。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商业银行转型步伐加快,平安银行也见证了电子商务在银行间资金赎回及支付提醒业务中的应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依托平安集团,具有天然的客户和资金优势,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网络平台优势,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在限定时间内开展基于信用卡的一系列优惠活动和免息活动。
(3)随着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产品的应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的金融科技产品改变了传统的定价模式,实现了针对分行客户的差异化定价。其次,可以帮助分行进行精准营销,建立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分行更注重个性化客户的差异性,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进行金融服务的精准定位,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在金融业务上的需求。在移动应用中,分行的金融科技产品可以根据客户的收入水平和搜索条件,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营销方案。金融智能客服的出现大大节省了金融客户的金融业务咨询时间,也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问题挖掘出客户潜在的金融需求。智能客服可以解决商业银行大部分的金融业务问题,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成本。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把握金融科技带来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1)开放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传统银行系统相比,银行系统的数据泄露风险增加。在开放数据和服务的过程中,银行需要承担API接口设计和信息系统架构转换的成本,这可能会导致客户接触的减少。开放式银行模式带来了新的冲击,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尽管面临一系列挑战,但随着新技术在开放银行领域的深入应用,开放架构的技术实施和支持能力不断提高。在金融科技的支持下,API接口的开发和调用更加高效,银行在开户、结算、技术等领域进一步开放。尽快尽早开放已成为未来银行抢占战略高地的必然选择。
(2)由于新冠病毒流行的影响,兰州分行的线下服务场景受限,网点客流量大幅减少,对外营销等传统的线下活动也被切断。在此背景下,线上电子服务渠道成为趋势。新冠疫情的流行,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挑战了商业银行的电子渠道服务能力。受疫情影响,银行业务产量大幅下降,实体网点客源难获,信用卡等中间业务收入也受到了影响。然而,面对同样的环境挑战,数字化转型对银行的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情况。部分依靠传统的线下方式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数字化程度低,疫情期间应对乏术。一些机构数字化转型较早,多种线上获客方式联合应用,对用户服务和业务收入影响较小。
总的来说,要想在甘肃地区求得生存和发展,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整合业务结构,创新产品,引进人才,提高金融技术服务水平,打造自己的金融品牌。
表3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发展SWOT分析表
发展优势发展劣势
背靠平安集团,优势明显并购整合后遗症
强化在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应用网点数量较少限制业务发展
数据追踪及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发展机遇面临挑战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开放银行带来更多新的挑战
开放银行模式不断演进新冠疫情影响,线下服务场景受限
差异化定价和个性化营销
4.2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目前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若要为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则应从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做出相应的改进。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银行管理中存在人力资源整合不到位,金融科技人才不足;二是内部结构有待完善,网点偏少,基础设备配套齐全但应用效果不佳;三是金融科技在技术层面的应用存在技术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四是智能风控技术有待提高等。
4.2.1金融科技人才不足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现有2家支行,截至目前仅分行本部配备了科技管理人员。分行本部从事科技人员共3人,其中管理人员一人,普通员工一人,外包员工一人。优秀的金融科技人才是推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发动机,金融科技人才缺乏会直接降低银行新产品的竞争力。然而科技人才紧缺导致自身金融创新进程缓慢,正是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正在面临的问题。平安银行现有的金融科技人才大都集中在北上广深和其他中心城市,不论是金融科技人才数量还是人才占比方面,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金融科技人才储备是明显不足的。
一方面,高等学校是银行业金融科技人才的主要来源地。在全国137所“双一流”学校、39所“985工程”大学以及115所“211工程”大学中,甘肃省仅有兰州大学一所高校被纳入其中的名单中,因此与就近的陕西省等地区相比,甘肃省内对于金融科技顶尖人才的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另一方面,甘肃地处西北地区,全国内陆31个省市里面甘肃近10年以来人均GDP基本上一直排在倒数第一位,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是全国垫底的存在,兰州作为甘肃的省会城市,经济水平不高但消费水平直逼一线城市,加上当地产业类型单一就业环境差,地形狭长,东西跨度大,城市距离较远,对于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相距不远的西安市,因此产生的“虹吸效应”加剧了高科技人才的流失。同时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相较于当地其他商业银行而言同岗位压力更大,竞争更激烈,分行对员工缺乏控制或职能晋升安排不合理导致员工的流动性相比其他银行更高,
4.2.2网点偏少,基础设备配套齐全但应用效果不佳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目前仅有分行营业部和七里河支行两个网点,对于地域狭长的兰州而言,覆盖面远远不足。网点虽然配备了各种与金融科技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硬件和软件的提供为金融科技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但前期定位单一和后期服务的衔接性差导致了目前硬件和软件使用的不合理情况。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助设备立足点仍是为客户提供基本的离行业务处理,创新模式并不强,自助渠道的配置理念都是在业务办理,通过设备更新和柜台缩减,展现其智能、快捷的特性,使银行整体形象趋于轻型化和标准化,没有根据网点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自身特点,从根本上说,自助渠道服务内容只是提高了基本业务效率,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功能创新和扩展;二是相关设备体验不佳,功能受限,智能CRS通过精确的人脸识别,解决了取款时忘记携带银行卡的问题,智能FB通过对基本业务的处理来减少柜面的流量压力,然而,在走访兰州分行时发现智能CRS发生死机,智能FB跳屏重启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使得客户体验变差。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外包机构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卡机等问题,导致功能缺乏扩展性,无法及时适应当前的使用环境。
4.2.3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目前,银行之间的竞争和跨境竞争加剧,个性化、差异化、情景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吸引客户的优势。由于金融科技技术和复合型人才渗透不足,分行的产品和服务日趋同质化,无法满足客户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产品创新缺乏多样性和联动性,无法为客户的整个生命周期设计特色产品和服务,客户粘性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巨头企业天生就具有创新思维,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更多客户,并且拥有大量的客户信息,通过分析进行数据整合,进行精准营销。而银行的产品和服务研发创新技术不足、线上运营效率低下,且受到长期监管,定价不灵活,均影响了其获客量。虽然平安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在产品和服务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随着金融科技的深化和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发展,其业务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增长正在放缓。由于缺乏技术和人才,产品和服务创新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其创新的产品和服务被粘贴和复制,导致产品严重同质化和过度竞争;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虽有集团资源优势,为其输送科技和客户,但是分行的贷款规模超出存款规模较多,其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客户流失严重,且根据相关数据,定期存款产品定价高于同业,但其零售负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转型也是从在资产端切入,产品创新有待改善。
4.2.4风险控制能力欠缺
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两个高风险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由于国内外经济金融的复杂变化,连带债务风险增加,汽车金融消费下降,消费金融行业整体风险增加。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作为新成立分行,对风险的防控力度不稳,建立的人工智能量化决策模型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固有风险,还可能存在新技术的应用造成一些不确定的风险情况。一是信息安全风险。在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发展贷款业务时,金融科技的亮点在于能够精准挖掘个人客户需求信息,形成客户画像,但也隐含着个人客户信息暴露和隐私被侵犯的风险。二是随着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的移动端普及应用,客户端内存在着大量的客户信息或者敏感数据,在金融数据的传输、存储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泄露风险,导致数据所有权归属不清、数据不公平竞争等法律风险,从而降低大数据的可靠共享效率,影响金融科技的效率。三是跨行业风险传导。在金融应用中,金融科技往往模糊了金融产品与技术产品的界限,使市场交易结构更加复杂,增加了风险跨行业传导的可能性。
5推进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用金融科技的建议
5.1提高自身能力,充分整合人力资源
5.1.1扩充金融科技人才队伍
兰州市从事科技和金融行业的人数众多,但是,高质量金融科技人才严重缺乏,面对兰州落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内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地争抢优秀人才。平安银行兰州分行成立较晚,在这一点上失去了抢人才大战的先机,相对当地其他商业银行来说,金融科技人员较为缺乏,高质量金融科技人才更是远远不足。
在此情况下,加大招聘力度,提升金融科技人才吸引力,引进高质量的金融科技人才是关键。借得已经形成的品牌影响力,从周边城市和其他银行吸纳一批高质量的金融科技人才,扩充自身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并以此带动自有人才的提升和发展。通过确定金融科技人才标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高校积极复合计算机科学与经济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促进金融科技人才的输入,增加金融科技人才的招聘力度。对人才的培训,若招聘遇到跨行业复合型人才,可适当降低人才要求的硬指标,通过“先圈人、再培养、最终创造价值”的形式培养发展。
5.1.2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与高校和科技相关企业联合建设金融科技研发团队,强化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在兰州分行特色区域的实用性,并通过校企合作、银企合作等方式把智慧场景应用落地实施,同时为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平台。还需要建立柔性团队,制定制度促进科技人员转型发展。将日常维护工作逐渐向支行和外包公司转移,集中科技部门力量学习高端科技技术,与同业开展差异化竞争,赋能兰州分行动能转换和质量变革。当然分行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的支持,科技部门要对各部门提出的场景项目快速跟进,不断为企业提供我行先进的科技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困难,以此来提升兰州分行的市场竞争力。
5.1.3建立高质量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金融科技人才储备的能力和人才结构决定了分行能否快速增加自身科技支持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决定分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应用效率和成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要更加重视现有人才培养,健全金融科技人才激励保障体系,不仅要制定有利于吸引适合金融市场的人才的激励制度,还要建立适合人才培养的薪酬体系,为高质量金融科技人才树立自信,提供实现价值的广阔空间。
5.2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兰州西部地区影响力
5.2.1加快新增智能网点的建设
城市规划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城市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对高新技术园区和商业区域的规划,对未来的经济环境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进行智能网点布局规划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兰州地区的长远规划,以跟上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如果智能网点的布局局限于眼前利益,那么现有商业区的位置选择,随着城市的扩张发展,可能会形成高资本低回报的恶性循环。因为在商业繁华地带,各种租金较高,随着城市的扩张,该地区人流量大的优势可能会逐渐被减弱。平安银行兰州分行目前仅有分行本部位于万达广场西侧,七里河支行位于建工大厦附近,西固以及安宁均未有网点遍及。虽已开始筹备布局兰州西边区域网点选址,但因疫情影响和规划选址考虑,新网点建设一直未能正式启动。要提升兰州西边区域客户体验,提高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对西部地区的品牌影响力,新网点建设必须加快推进。
5.2.2扩大手机支付客户规模
随着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等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技术迅速普及,并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对于网点少无法全面覆盖主城区的缺陷,分行除了加快新增网点的建设外,还需要扩大手机支付客户的规模。实际上,快捷支付可以为银行带来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开通快捷支付的客户越多,使用快捷支付的客户越多,为银行带来的收益越大,这也将是未来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扫码支付简单方便,是一种更容易被客户接受的支付方式。对于西固、安宁区还没有分行网点的情况下,这是银行金融服务扩展的有效延伸,将使更多的人获得便捷的金融服务,一举多得。
第一,推出专项奖励政策。对员工或者拓展的手机支付客户,按照数量进行奖励,提升其业务拓展积极性。进而提升快捷支付客户数量,夯实客户基础。
第二,利用线上营销方式借力用力。结合微信、支付宝推出的以客荐客获红包奖励的活动,进一步推动客户群体的扩大。
第三,加强手机支付宣传教育。通过安全风险教育增强客户意识,帮助客户降低使用风险,促进客户数量持续提升。
5.2.3将自助渠道打造成接入客户生活场景的触点
未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接入更多的客户生活场景,并将以自助渠道作为接入客户生活场景的触点,进一步提升分行的获客能力。线上渠道打造如电商购物、线上支付水电费、小额贷款等接口;线下自助渠道添加“泛金融服务”元素,布局客户的生活场景。一是提高线下自助服务渠道的社交化程度,将银行服务与客户社交生活相结合,提高客户忠诚度,商业银行必须围绕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泛金融”服务,将线下自助服务渠道打造成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中心。例如,对企业应该联动企业的上下游,构建完整的企业产业链;对个人应该打通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场景,构建个人生活圈。具体来说,它可以将上下游企业的信息资源,如上下游企业的信用问题,提供在银行网点智能设备上,为个人提供衣食住行等信息资源,如客户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进行网上购物、预订电影票、购买火车票、机票等。
5.2.4加快拓展智慧校园场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功,校园防疫工作已成为各学校的重要课题。平安银行兰州分行需要把握当前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加快推广银行校园联动的新功能,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助力校园防疫。通过使用银校通在线报名管理、在线充值管理、防疫管理等功能,加上校园一卡通附带金融功能,拓展了应用场景,让师生可以以手机为主要操作端,使其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同时无接触缴费、线上健康登记功能的实现助力兰州地区教育系统打好开学防疫战,解决当前学校开学后学生疫情管控的难题。
5.2.5关注客户体验
优化客户体验是要把客人融入场景之中,一般来说,基于场景的服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交互方便,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API从客户的利益出发,提升用户体验;操作简单,信息内容容易理解;响应速度快,能对APP的打开速度或软件的运行速度进行调整,通过优化手段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间,特别是当有沉重的业务负荷上线时,必须提前进行测试,防止系统崩溃。因此,在优化客户体验的过程中,不仅要完成获取客户的目标,更要在获得客户后经营好客户。兰州分行应及时收集客户体验反馈,进行系统分析,为下一步系统升级提供依据。
5.3.1利用金融科技加强产品差异化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在金融科技的建设过程中,除覆盖简单的融资咨询外,还应当覆盖票据承兑、贷款承诺、信用证等内容,创新服务产品。一方面,分行可就担保难相关问题推出“1+N”发展模式,“N”表示不固定的合作方向,如“XX+担保+银行”的模式。其次,就抵押难的问题,创新联保业务,形成共同体,降低单一企业失误带来的风险后果。另一方面,兰州分行应借助大数据分析客户需求,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差异化营销,积极拓展网上渠道,减少客户对于线下物理网点的依赖,同时应注重资金支付安全,大力拓展长尾客户,建立以技术为主导的移动金融生态圈。
5.3.2创新金融科技服务模式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针对不同企业的成长轨迹提供相应的创新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即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为其提供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初创期,为其提供创业资金支持、财务咨询等服务;在成长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中介咨询服务,同时与股权机构、证券公司、交易所等机构合作为企业开辟多元化的融资通道;在成熟期,则向企业提供涵盖融资、结算、财富管理等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二是依托XX增信和补偿的服务模式。兰州分行应加强与当地XX的合作,成立联合科技创新基金,解决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风险抵御能力。三是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兰州分行应顺应发展趋势,将众包、众筹、众创等互联网式平台深度融合在其业务中,提供一揽子在线金融服务。
5.3.3完善金融科技产品体系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不断基于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科技产品体系。一是轻资产融资产品。如创业贷、校园贷、孵化贷、人才贷等,凭借个人信用和无形资产解决融资问题。二是以现金流作为支撑的融资产品如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金融等融资产品,依托企业信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三是增信补偿类融资产品。如税金贷、补贴贷、科技保险贷等融资产品,依托XX的公信力提供相应的担保增信和风险补偿。四是结构化的融资产品,如投联贷、明股实债、期权贷款、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融资产品,其灵活的交易结构和收益结构势必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青睐。五是投行式服务产品,如发展并购融资、债务承销、上市顾问等投行式的服务产品。
5.4加强金融科技领域的风险防控
5.4.1加强贷款业务方面的风险防控
在贷款业务发展上,平安银行兰州分行应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充分借助大数据、云平台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主动精准化获客。同时,应高度重视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各种新风险,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在创新传统借贷业务上建立防火墙,防范开放数据、区块链智能合约、第三方金融云服务等金融科技业务中潜在的运营和法律风险。针对跨行业的风险传导,要结合“人防”和“科技防御”两种模式,构建信用预警监测和风险态势感知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科技赋能贷款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5.4.2加强金融科技和法规的研究
平安银行兰州分行要加强金融科技和法规的研究,认真考察监管环境,以基础服务为切入点,明确把握当地各类监管法律。因此,分行有必要更新学习政策法规和条例,把控政策法律风险。同时,建立长期的风险应对和处置机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是利用数字监控,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持续、动态监控,及时识别、跟踪和防范潜在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二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加固安全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产品应用的风险保护能力,定期检查风险控制策略和风险纠正的有效性。三是建立覆盖创新主体、XX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风险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提供风险预警,提高联合应对效率和综合防控风险能力。
5.4.3加强对三方公司的管理
对于外包过程中涉及兰州分行客户信息的,要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客户信息安全,对外包服务提供商的相关人员按照“知所必须”及“最小授权”原则进行授权,并对外包服务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在与外包或第三方合作过程中应向第三方合作公司或外包公司明确安全要求,避免因其安全措施缺少等原因导致兰州分行声誉风险;未经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下的保障措施许可的,严禁其擅自将合作开发或委托开发的网站或系统挂接在或联网上;开发测试过程中严禁使用未经变形的客户信息等。
本文以平安银行兰州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金融科技应用的分析,可以为其他正在准备或处于数字化、智能化阶段的商业银行提供借鉴经验。现阶段,金融科技已经整合了大量的数据技术资源,打破了传统的金融服务链,形成了全新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体系和服务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金融科技的应用升级提供了机遇。然而,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也应开展全面、多层次的安全合规监管,利用金融工具的前瞻性和预防性,有效控制风险的识别、防范和化解。
如何实现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相互赋能与合作,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和重要机遇。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而言,应结合自身能力及资源禀赋逐步、逐阶段进行发展,以自身为中心或借助外部力量打造一个新型的金融科技银行生态体系。基于金融科技角度而言,在金融科技企业与商业银行进行合作时需要明确双方各自的能力、责任及合作范围,发挥最大效用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金融科技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科技将不断取得新成果,业银行将不断更新金融科技路径的布局。因此,未来借助更为前沿的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将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Demertzis M,Merler.S,Wolff G B.Capital Markets Union and the Fintech Opportunity[J].Policy Contributions,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financial technology on banking and the finance industry[J].Review,2016(1):7-14.
[3]John H,Douglas M W.Capabilities for managing service innovation:towards a conceptual framework[J].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7,21(4):490-514.
[4]Caron A Barry.Tax Regulation,Transportation Innovation,and the Sharing Economy[J].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 Dialogue.2016,
[4]Nicoletti B.The future of FinTech[J].Palgrave Studies in Financial Services Technology,2017(1):7-14
[6]Schueffel P.Taming the beast:A scientific definition of FinTech[J].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7,4(4):32-54.
[7]Carney M.The promise of fintech–something new under the sun[J].Review of WorldEconomics.2017,(4):72-82.
[8]Carolyn Wilkins.Fintech and the Financial Ecosystem:Evolution or Revolution?[EB/OL].BANK OF CANADA,2016-6-17.
[9]Liudmila Zavolokin,Mayeusz Dolata,Gerhard Schwabe.The FinTech phenomenon:antecdent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perceived by the popular press[EB/OL].Financial Innovation,2016.
[10]Davies Tyler.Small banks should crack on with non-preferred[J].Globalcapital,2017:147.
[11]Jungho Kang.Mobile payment in Fintech environment:trends,security challenges,and services[J],Human-centric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2018,Vol.8(1),pp.1-16.
[12]Julapa Jagtiani,Catharine Lemieux,Do fintech lenders penetrate areas that are underserved by traditional banks?[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18,pp.43-54.
[13]Lee I.and J.S.Yong,”Fintech:Ecosystem,business models,investment decisions,and challenges”[J].Business Horizons,2018,
[14]Robard,Williams.Fintech将改变竞争格局团.首席财务官,2016(15):41-45.
[15]曲波,王雨辰.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策略[J].中国银行业,2016,(03):35-37.
[16]蔡宇飞,卫东.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8,(7):1-10.
[17]滕超.互联网金融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7,(08):21-28.
[18]谢永林:整合口袋银行,推动平安银行实现跨越式发展[J].银行家,
[19]巴曙松,白海峰.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与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探索[J].清华金融评论,2016,(11):99-103.
[20]吴晓光,王振.金融科技转型的着力点[J].中国金融,2017,(05):57-58.
[21]王银英.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J].中国商论,2018,(32):29-30.
[22]王聪聪,党超,徐峰,钟立新,杜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财富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12):168-170.
[23]邹靖.我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路径优化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4]张景智.“监管沙盒”制度设计和实施特点:经验及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
[25]黄益平,黄卓.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经济学(季刊),2018,17(04):1489-1502.
[26]郑万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49):29-36.
[27]周永新.网络银行风险监管制度探析[J].上海金融,2018,(05):68-71.
[28]徐晓园.平安银行综合经营战略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29]彭思倩.金融科技驱动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案例分析[D].湘潭大学,2019.
[30]石超凡.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31]程一梦.金融科技影响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
[32]黄玮.商业银行背景下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商论,2021(18):97-99.
[43]王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与转型路径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5):148-150+153.
[34]杨畅.我国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9.
[35]任雪平.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20.
[36]卜亚.基于SWOT分析的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战略研究[J].当代金融研究,
[37]雷舰.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问题及对策[J].西部金融,2021(01):86-93.
[38]陈泽鹏,黄子译,谢洁华,李成青,肖杰.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现状与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8(11).
[39]胡振兴.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分化和趋同[N].河南日报,
[40]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银行专业委员会组织、安永咨询团队,2019年中国开放银行发展研究报告[EB/OL].前沿报告库,2019.
[41]《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EB/OL].中国人民银行,2019.
[42]潘微苗.基于金融科技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20.
[43]亿欧数据库.2019年全球金融科技创新G50[EB/OL].亿欧网,2019.
[44]麦肯锡咨询.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2019)[EB/OL].麦肯锡全景数据库Panorama,
[45]清华大学一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评选基地.2019年人工智能发展报告[R].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2019.
[46]中国信通院.中国金融科技生态白皮书(2019)[J].2019中国互联网大会,2019.
[47]李琳,马玲玲.金融科技助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19):101-102.
[48]孙辉.金融科技背景下BH银行ZB分行基层营业网点转型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1.
[49]刘咏珩.金融科技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50]王玲.浅谈金融科技应用风险防控[J].金融电子化,2020(12):13-14.
致谢
时间匆匆如过客,转瞬即逝,属于我们的三年研究生生涯也即将结束,回忆过去,想起在大学认真学习的时光,发现更多的是成长的喜悦。在此毕业之际,我要向所有教导我、关心我、帮助过我的人,表达我真诚的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感谢兰州财经大学,本科学习在兰财大,研究生学习依然在兰财大,兰州财经大学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使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博学严谨的专业课老师给予我慷慨的指导,培养了我对专业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陪伴学习了三年的同学们给我的研究生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导师。作为一名老师,他不仅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学术指导,而且在课余时间无私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对我的一生都有好处。最后,我也非常感谢每一位教过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谢谢你们点亮了我生命中值得铭记一生的这一段时光!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