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了玫瑰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法:应用文献研究法检索玫瑰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相关文献资料,对研究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对玫瑰花在工艺开发,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及历史上的记载进行了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挖掘出玫瑰花在药用方面的价值,推动其开发及研究。结果:在我国,玫瑰是一种传统名花,其观赏价值非常高。除此之外,玫瑰花在中药材方面的功效是和血、止痛、行气解郁,能够用于月经不调,食少呕吐,肝胃气痛及跌扑伤痛的治疗。按照国家的卫计委所颁布的《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可知,玫瑰花是国家内101类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不仅有药用价值,还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在开发上有很大的潜力。不过,没有太多的案例研究玫瑰花在药用上的功效,还没有系统的探索工艺开发及药理的研究。结论:玫瑰花的药理作用主要包含抗肿瘤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氧化作用、抑菌作用等,临床应用需要患者疾病情况用药。
关键词:玫瑰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一、绪论
(一)选题意义/背景及目的
玫瑰花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其颜色有白色、紫色,茎上长刺,形状跟月季、蔷薇有点像。被称作红玫瑰、刺玫花、徘徊花等,玫瑰花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北部、俄罗斯、日本等,在我国玫瑰花的栽培技术越来越多,不同区域都有。玫瑰花的用途很多,能够用于制作糕点、制糖、酿酒等食用品,另外,玫瑰花还能应用到医药学上,可以制成人们常用的牙膏、香水、化妆品等。玫瑰花有点苦涩味,但回味甘甜,入肝、脾经,在中国的药用史已达到2000余年,是一种经常使用的理气药,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和血不畅、起到镇痛止血的效果,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调气止泻、和血调经等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治疗临床上的脾胃疼痛,月经不调、有饮食不良的患者,玫瑰花的药理价值也受到全球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经医学的研究分析,玫瑰花可以广泛的用于临床治疗,可以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进行治疗;玫瑰花的还能发挥抗病毒、抗氧化、抗菌等诸多功效。在玫瑰花中能够提取到一种水物质,对抗氧化非常好,同时还对SOD的活性提高具有促进的作用,能够延缓衰老。另外,提取的玫瑰花物质中乙醇可以改善人体的中枢系统。而目前玫瑰花在临床上的药理作用非常广泛,要对玫瑰花化学成分中所有生物活性进行考虑。
玫瑰花中成分非常多,含有300种左右的化学成分,其成分既包括玫瑰花油,也含有大量蛋白质、鞣质、维生素、色素、氨基酸、多糖类等一些化学成分。玫瑰花含有的黄酮类非常丰富,以没食子酸、槲皮素等为主。在这些成分中,多糖、黄酮苷类是近几年研究的重要方面。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功能成分,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好处的化学成分,具备广泛的药理活性,比如抗衰老、抗氧化、将血糖、抗辐射、降血糖、抗癌、抑菌、免疫调节等,也是一种天然的色素、抗氧化剂以及人们生活必须的功能食品添加剂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有1300年的玫瑰花种植历史,并大量的用于中药、化妆品、食品等不同领域,既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同时医疗保健、食用价值而非常高。根据有关的文字记载,我国的蒙古人是最早开始将精油从玫瑰花提取出来的[1]。在传统的饮食中,玫瑰花可以用来制作玫瑰糕点、玫瑰酒、玫瑰露、玫瑰糖酱等。几百年以来人们整理出了许多单验方对诸多的疾病进行治疗,就比如民间会将玫瑰花蕾跟红糖一起熬制进行服用,既可以滋养容颜、补血养气,能够调气止泻、醒脾疏肝的效果,该植株的每一个部位都具有药用价值,尤其是花蕾部分,其药理作用很强,而根茎叶的药效同样能够活血、理气、止痛。在中国卫生部的研究报道下,玫瑰花不仅既有药用价值而且还能够食用,受到广大人民的欢迎,而研发有关的玫瑰花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玫瑰花在我国的种植范围极广,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其主产地是浙江、山东、安徽等地带最为茂盛。而该植株的主要栽培地是山东的单县、平阴等区域,栽培的面积上万亩。山东平阴因玫瑰而在世界上享有名声,在1996年国家将其命名为“中国玫瑰之乡”[2]。山东大范围的栽培玫瑰栽,品种丰富,其经济价值、药用价值非常高,现在主要是在食品加工、医药、香料等方面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水土保持、城市绿化等方面使用。在丰富的玫瑰花品种中,平阴玫瑰占据第一,是药材市场的主要对象。有50多种的玫瑰花种类,但用于生产栽培的种类仅有紫枝玫瑰、丰花玫瑰、传统玫瑰,其他一些玫瑰花则是在园林绿化方面进行运用,主要有苦水玫瑰、粉色玫瑰、重瓣玫瑰等[3]。我国对玫瑰花产品进行加工是以干花蕾、干花瓣为主。这类产品既销往东南亚国家,也销往中国澳门、X、香港等,也能将其用来配茶、制药。近几年,我国的市场也在陆续加大对玫瑰花的需要。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至于玫瑰花、玫瑰花产品加工、开发技术得到提供。有关报道指出,2009年河南省鹤壁市花费8746万资金创建玫瑰花加工及综合应用的开发项目,这个项目每年能制造5000t而玫瑰酒产品。这表明我国的玫瑰产业迎来发展的机遇,只要将此机遇牢牢抓住,我国就可以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玫瑰、玫瑰产品的生产、加工、出口基地[4]。
国外研究的概况:于全世界上来说,种植玫瑰花的范围较广,大部分在北半球地区,主要是在摩洛哥,土耳其,法国,俄罗斯及保加利亚国家等种植。就全球来看,大众都认为从柔和度来看俄罗斯的玫瑰是最出色的;就单薄来看则是印度生产的玫瑰;甜蜜的玫瑰则是以土耳其的为代表;埃及生产的玫瑰则是最丰富;从玫瑰的明亮程度来看无疑就是摩洛哥的最出名;保加利亚生产的玫瑰则是非常圆润[5]。现阶段,在国外主要研究的是玫瑰花精油及栽培的技术方面等。尤其有很多研究挥发油的案例,再者挥发油素还被叫做液体黄金,目前大部分高级的内容产品中都有玫瑰油。对于保加利亚的玫瑰来说,因为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及地理位置,所以产自此地的玫瑰油具备细腻,柔和及优雅的香气,并有稳定的质量,在世界范围中是玫瑰油最好的产地,所以在国际范围内玫瑰油也有保加利亚的玫瑰油之称。在国外的最近几年,利用及开发玫瑰也持续延伸到其他的领域,包括:学者ShikovV等[6]对玫瑰花内天然的辅色素提取物的添加剂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其能够让草莓的花色苷明显增加热稳定性。学者NAGAITakeshi等[7]在研究内指出,玫瑰叶制成茶饮料的器具时,抗氧化的活性更强,是由于其内有许多Vc及总酚类的原因。学者GianLorenzo等[8]选择玫瑰来动态监测自然环境内重金属的污染,并进行了研究,此类均证明出玫瑰的用途广泛。
二、玫瑰的发展历史
(一)食用玫瑰的历史记载
就玫瑰花在食用方面的记载而言,最早是出现在宋代的史记。在《梦粱录》也清楚的出现了玫瑰花用于食用的文字,比如“徘徊,贵官家以花片制作饼儿供筵”。此后明朝的《学圃杂疏》中也记录了玫瑰花食用方面的文字,比如“玫瑰未奇卉也,然色媚而香,甚旖旎,可食”这类的文字记载;除此之外,《食物本草》也出现相关的记录,即使是发展到清朝关于玫瑰花依旧被人们用于食用,出现了“以糖霜同乌梅捣烂,名曰玫瑰酱”的说法。一直到现在对于玫瑰花的食用已变得非常普遍。
(二)药用玫瑰的历史记载
由于对玫瑰食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也慢慢的展现出来。早在明朝时《食物本草》中就有:“玫瑰主利肺脾,益肝胆,辟邪恶之气”的药效分析。后期在清朝的《药性考》中曾讲述了:“玫瑰性温,行血破积,损伤瘀痛”其药效已充分证明玫瑰花的药理作用。关于玫瑰花的药用价值《本草正义》中描述:玫瑰花属于香气型的植株,物质本身十分纯正,没有一丝混浊,对治疗脾虚、肝胃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活血理气,是通气、行血的良药。能够治疗临床上的风痹症。
(三)药用玫瑰的发展现状
玫瑰中存在大量的营养物质。当前运用的领域以化妆品、食品加工为主,比如将其制造成饮料、果酒、蜜饯、果酱等。此外,通过提取玫瑰茄得到的花色苷、花青素等一些物质,其用途是食品添加剂着色剂,其优势是色泽鲜亮、纯天然、安全等,也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就医疗方面来看,虽说有许多学者都要研究玫瑰茄的药理作用,可是研究药物研发的相关资料却是非常少,所以,研发玫瑰茄药品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玫瑰花的化学成分
(一)黄酮类
和挥发油一样,玫瑰花由于产地不同,而造成黄酮成分的化学结构也有差异存在。学者牛德云等[9]通过提取云南省保山市生产的玫瑰花最后得到了黄杉素-4’-甲基醚、山奈酚、二氢染料的木素等6种类型的黄酮化合物。王方方等[10]则是选择对北京市妙峰山地区生产的玫瑰花渣进行相关的分离,一共发现了11种黄酮类的化合物,比如山柰酚-3-O-芸香糖,山柰酚-3-O-葡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樱黄素,芦丁,槲皮素-3,7-O-二葡糖,槲皮素-7-O-鼠李糖苷,槲皮素-3-O-葡糖醛酸苷等。下面1图是有些化合物的结构。
Christiaan V Sumere等[11]选择分离鉴定栽培的玫瑰花品,所发现的黄酮类、花色苷一共有13种。谢琼等选择的芦丁当作标样,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玫瑰花、进行精油提取的玫瑰花渣含有的的黄酮类化合物实施分别测定,得出,玫瑰花中含有3.30%的总黄酮含量,玫瑰花渣中则是达到3.13%。Yuki Mikanagi等[12]主要是对10个玫瑰亚属所包括的120个分类群的玫瑰花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进行调查,得出有花色苷6类,有黄酮醇苷类19类。其中槲皮素的苷类一共有6种,分别是63%的3-芸香糖苷,4%的4’-葡萄糖苷,91%的3-葡萄糖苷等;还有山柰酚的苷类也是6类,有大部分分类群(99%)中都具备的3-葡萄糖苷,60%的3-槐糖苷,94%的7-葡萄糖苷等。
(二)挥发油
在玫瑰精油中,成分以挥发油为主,根据有关研究可,玫瑰花因为不是在一个产地进行生产,所以含有的挥发油也就各有差异,就主要成分而言,如下所示:(1)醇类:主要有β-苯乙醇,香茅醇,金合欢醇,橙花叔醇,α-松油醇,香叶醇,芳樟醇,1-己醇,叶醇及等;(2)酯类:其种类分为辛酸乙酯,2-苯乙醇乙酸酯,乙酸的香茅酯,橙花醇的乙酸酯,甲酸的香茅酯等;(3)就萜类而言:其种类主要有β-月桂烯,顺式-β-罗勒烯,α-蒎烯,柠檬烯,β-蒎烯等;(4)至于醛类则主要有己醛,香叶醛,橙花醛,壬醛及等;(5)酮类则主要有:2-壬酮,香叶的基丙酮,甲基壬基的甲酮等。下面1图是有些化合物的结构。[13]。
从挥发油类来看,其化合物包括苯乙醇,芳樟醇,β-香茅醇,丁香油酚,香茅醇甲酸酯,牻牛儿醇,橙花醇,甲基丁香油酚,反式-β-罗勒烯,芳樟醇甲酸酯等。从花粉方面来看,挥发成分包括十六烷醛,6-甲基-5庚烯-2-酮,牻牛儿醇,乙酸-β-苯乙醇酯,乙酸橙花醇酯,牛儿基丙酮,2-十一烷酮,牻牛儿醇乙酸酯,乙酸十四烷醇酯,甲基丁香油酚,2-十三烷酮等[14]。挥发油类成分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等一些功效,也能让外周、内脏微循环得到明显的缓解。
(三)其他
玫瑰花中含有的成分既有挥发油、黄酮,还包括酚酸、色素、多糖等。Elmastaş等[15]对玫瑰花药理性质展开一系列的研究随后得出,玫瑰花中所含有的酚酸成分是以阿魏酸、绿原酸、没食子酸等为主。除此之外还有脂肪酸成分,该成分在学者贾鹏禹的研究表示,因植株的性质不同其脂肪酸的饱和度也不一样,学者发现在野生玫瑰花中主要有二十烯酸的甲酯、三十碳六烯酸的甲酯等诸多成分为主。
玫瑰花发现的人体生存需要的氨基酸达到17种,必需的则是达到7种,在这些氨基酸中含量最丰富的有谷氨酸、门冬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随后就是赖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等.含量比较少有蛋氨酸、胱氨酸、组氨酸。除此之外,玫瑰花成分中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一共发现了10种,进行相关检测后得出,含量最丰富的是铁,其次是锌、锰,然后就是铜、硒、铅等,含量最少则是镉、锂。
四、玫瑰花的药理作用
(一)抗肿瘤作用
没有太多的报道是研究玫瑰花对抗肿瘤的作用,不过在玫瑰花成分中,包括黄酮及多糖等都可以抗肿瘤的活性,所以,最近几年玫瑰花被当成具有潜力的抗癌药物被探索。学者Liu等[16]在研究中指出,苦水玫瑰的水煎液能够对HSP(热休克蛋白)16.2,SDD(超氧化物的歧化酶),GST-4(谷胱甘肽S-转移酶-4),及DAF-16(叉头转录的因子)进行调节,从而对MAPK(Ras/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内过度表达的信号通路起到抑制的作用,最终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学者王军[17]在医学研究中得到,玫瑰花中含有的成分对治疗心血管系统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将血管中的血液流速进行改变,促进微动脉的影响。但是由于提取到的玫瑰花物质中含有类似丹参注射液,还物质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在学者张秀兰[18]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玫瑰花制备的玫瑰舒心口服液让患者服用得出,玫瑰花中提取的物质能够扩张患者的血管,缓解血管对流动性。经统计数据对比后,玫瑰舒心口服液对减少心肌梗死比例,心肌缺血程度具有显著的效果,该药物与临床上的硝苯吡啶药理性质基本一样,都能够保护心肌梗死。学者王世军[19]在研究中表示,将玫瑰花中的提取成分添加到香烟中,可以改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而通过对局部滴加提取的玫瑰花中药物质后,经观察能够对小鼠的肠系膜微循环障碍产生影响。在学者李宇晶[20]的研究中,玫瑰花提取到的物质通过加工后变成液体物质能够有效对大鼠的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干扰进行改善,同时监测到大鼠的心肌急性缺血、心电图等都发生明显的变化,能对心肌释放出的酸磷酸激酶产生明显的抑制,可以对脂质发挥氧化作用,最关键一点是能让心肌细胞膜导致的损坏得到缓解。
(三)抗氧化作用
就玫瑰花来看,大部分成分都能发挥抗氧化功效。在玫瑰花内,很多成分都具备抗氧化的作用。阿依姑丽·艾合麦提等[21]使用不同类型的极性有机溶剂萃取玫瑰花,将其提取物划分为4个极性部位:氯仿相,石油醚相,水相,乙酸乙酯的相,通过此法开展测定,可是将总多酚、多糖含量、总黄酮检测出来。在结果中可知,玫瑰花2mg/ml在不一样极性的部位提取出的物质在不一样程度上可以清楚超氧的阴离子及羟自由基,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还原的能力。学者马耀宏等[22]在玫瑰中发现,其多糖内单糖能够进行组合以此得到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的醛酸、葡萄糖的醛酸等,同时以呋喃糖为其主要构型。通过抗氧化实验能够了解到,玫瑰花含有的多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可以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羟基的自由基内最大半浓度效应(英文简写EC50)进行清楚,包括514.31,699.46mg/L。学者Al-Yafeai等[23]在研究中指出,玫瑰花由于成熟阶段不同而在抗氧化的能力上也存在差异,玫瑰花在成熟的时期由于含有较多的多酚,所以有更强的抗氧化的能力,玫瑰花在不成熟时期,由于维生素C及E含量过多,反而让抗氧化的活性受到影响。
(四)抑菌作用
在玫瑰花成分内,芳香性及挥发性含量丰富,所以在抑菌方面具备确切的物质基础。苗潇潇[24]对玫瑰花含有的内芳香成分开展了相关的分析,得出玫瑰花露散发出来的气味就是丁香酚,丁香酚的玫瑰醚,大马酮,甲醚,芳樟醇等。同时得出玫瑰花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抑制3种抑菌,其抑制的程度排序为枯草芽孢的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的葡萄球菌(从小到大),不过在抑制黄曲霉菌上,没有明显的效果,再者,玫瑰花露以β-苯乙醇为其主要抑菌成分。李晶等[25]对大马士革生产的玫瑰进行内分离得到1个新异黄酮类的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的波谱,红外等相关方法对4-羟基-7-(3-羟基丙酰基)-6-甲氧基-异黄酮的结构进行鉴定。就测试得到的生物活性能够了解到,能通过46±4mg/L的剂量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的葡萄球菌(英文名称MRSA)菌株进行有效抑制,效果和剂量为53±5mg/L左氧氟沙星MIC90相似,都有明显抗菌的活性。学者Batool等[26]也对产自大马士革的玫瑰抑制单核细胞的增生的李斯特菌进行了考察,在研究中可知,玫瑰的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单核细胞的增生物李斯特菌于不一样器官内的生长,并让中性的粒细胞控制于正常的范围中。
结论
本文主要将得到以下结论:
(1)从化学结构研究来看,当前针对玫瑰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较为成熟只有玫瑰挥发油的研究,就功能为抗肿瘤、抗氧化的多酚、多糖、黄酮的化学结构研究还需要全面的分析,还有一系列的活性化合物需要深入的提取并鉴定。
(2)从药理研究角度来说,虽然玫瑰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却很少有人研究玫瑰花功效、血散瘀、疏肝通气方面的药理作用,此外,玫瑰花在心血管、抗氧化方面的药理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几年,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对玫瑰花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可跟活性跟成分两者关系有关的报道鲜少出现,研究玫瑰花药效机制、物质基础的资料也非常少,利用系统化的化学基础进行研究,发现的化合物达到7个,基于化学成分指标分析,对接下来的跟玫瑰花的药效活性特征相结合,通过现代生物学技术开展活性效价分析,对中药材以及中药材复方制剂的质量进行合理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从开发工艺来看,虽说玫瑰花形成了相对系统化的栽培流程,其提取工艺也相对成熟,不过现目前存在的玫瑰花栽培技术大多数选择的是传统工艺,加工技术不先进。怎样将加工技术优化,进而对加工过程中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有效成分的损失进行预防,还需要深入的分析。除此之外,研发玫瑰花食品也需要融入其功能性,进而跟一般的食品进行区分。能够预测,多糖研究一定会发展为分子生物学、药物学方面的必要部分,同时在人类疾病治疗中发挥独有的功能。总而言之,植物多糖的生理活性、保健功能非常丰富。产自于植物的多糖类化合因为具备独一无二的功效以及没有较大的毒性,伴随着人们进一步研究植物多糖,也能在保健食品开发、临床使用方面得到有效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齐宇.玫瑰花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3):61-63.
[2]吴红梅,黄旭龙,郝俊杰,孔娟,徐峰,王祥培.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玫瑰花抗炎的作用机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0,37(13):1563-1569.
[3]徐乾达,陈琳,何强,曾维才.糖渍处理对玫瑰花醇提物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J].包装工程,2020,41(11):17-24.
[4]王喻淇,梅晓丹,李洁,刘子菡,马涛,林峰,张加余.玫瑰花玫瑰茄枸杞子复合发酵液化学成分的HPLC-HRMS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20,22(03):363-371.
[5]杨晶晶,阚欢,刘云.玫瑰花、玫瑰茄复合饮料的制备工艺[J].包装工程,2020,41(05):39-48.
[6]王道清,殷涛,韩张斌,石万银,杨跃军,刘源才,叶涛,胡佳.玫瑰花的鉴别与质量评价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11):2661-2664.
[7]施帅,宋慧,马利华.乳酸菌发酵对玫瑰花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性[J].食品工业,2019,40(10):168-170.
[8]葛红娟,马玉娇,罗于皓,周春阳,宋春梅.玫瑰花色素提取工艺研究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5):324-326.
[9]陈雅妮,李琼,任顺成,郑舒文.玫瑰花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6):63-68.
[10]肖丽宏,李子兰,李建宾,范江平.云南墨红玫瑰花色素粗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9,44(07):291-296.
[11]葛红娟,符亚武,宋春梅.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测定玫瑰花中挥发性成分[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40(04):241-244.
[12]何菁,吴荣书.玫瑰花洛神花复合浓缩饮料的研究及其成分测定[J].食品工业,2019,40(04):1-4.
[13]李龙昊,李明,杨冰冰,孙景静.不同产地玫瑰花生物学性状观察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10):30-32+36.
[14]陈丽娜,秦瑶,孙成丹,王晶,刘春明.QuEChERS结合UPLC-MS/MS同时测定玫瑰花中19种农药残留[J].生物化工,2019,5(01):5-10+15.
[15]蒯胜,李云龙,鲁恒,丁秋艳,杨俊文.玫瑰花色素的提取与稳定性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03):130.
[16]何效平,王柏强,曾芝兰,罗飞,罗巧林.超声联合酶法提取玫瑰花总黄酮工艺条件优化[J].中国现代中药,2019,21(01):99-103.
[17]梁启超,邹玉龙,张秀萍,吴宜艳,张朝立.玫瑰花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22):41-46.
[18]杨琳琳,唐琳,谢英勃.益生菌发酵玫瑰花饮料的工艺条件优化[J].食品工业,2018,39(09):100-105.
[19]吕俊涛,李洒洒,王宇,王福慧,宋辉,梁启超.玫瑰花多糖提取纯化、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04):118-119+7.
[20]张唯,严成,张曦,金叶青,段旻燕,吴映川.超高压提取玫瑰花色苷及稳定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8,43(08):151-157.
[21]姬懿珊,冯作山,刘峰娟,刘伟君,陶永霞.玫瑰花多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8,41(03):224-229.
[22]袁琛皓,郭炜.刘持年运用玫瑰花治疗心系疾病验案举隅[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05):427-428.
[23]樊丹敏.玫瑰花酵素发酵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变化研究[J].现代食品,2018(08):92-94.
[24]宋旺弟,袁长胜,崔婷婷,申静,陈文.玫瑰花挥发油对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7,48(22):4701-4706.
[25]撒玉良,袁长胜,陈文,赵文彬.聚酰胺树脂纯化玫瑰花总黄酮工艺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1):52-58.
[26]王斌.玫瑰花中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7,38(05):29-32.
致谢
感谢评阅答辩的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评阅或答辩我的论文,同时本文的完成也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教师,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悉心教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完成,在此过程中,我被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深深感动,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感觉到不管做任何事,仔细耐心是成功的基础。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如果没有同学的帮助,我也不会顺利完成论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班上同学给了我许多建议和帮助,让我的论文可以顺利完成,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帮助,这对我以后的道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7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