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是中医历史上最常使用药材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让丹参被更多人所为熟悉,本文就近年来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概述,旨在为丹参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引言

丹参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鼠尾草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常多取其干燥的根及其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湖南及江西等地。常以根入药,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常用于心烦不眠,胸痹心痛,脘腹胁痛,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等。

 1丹参的化学成分

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成分,水溶性成分,此外还有多糖,黄酮类,含氮类化合物,内酯类化合物,甾体等成分。

 1.1脂溶性成分

  1.1.1二萜类化合物

二萜是含有四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中主要为邻醌类丹参酮类和对醌类丹参酮类,而二者多含有二萜结构。二萜类化合物中丹参酮IIA活性最高。王清蓉等采用拉曼光谱法考察了丹参根上不同的组织上二萜类化合物的含量,终发现根皮的周皮和韧皮部均有丹参酮IIA的存在。丹参酮IIA的硫化物对心绞痛有明显疗效。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心脑血管等作用。

 1.1.2挥发油

挥发油是指存在于植物中一类具有芳香气味,且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而又不与水互溶的一类挥发性的油状成分的总称。挥发油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具有抗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等。通过对丹参的追步研究中表示出丹参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正十六酸等成分。冀海伟等通过采用GC-MS方法对不同的部位的丹参中所含挥发油含量进行测验,不用部位的丹参中挥发油的含量不同并且挥发油的沸点区域不同。

 1.2水溶性成分

  1.2.1酚酸类化合物

酚酸是一类含有酚环的有机酸。主要包括有丹参素,原二茶酚,咖啡酸等成分,并且还以后两者为结构单位形成了不同的多聚体。β-3,4二羟基苯乳酸是丹参素最早的化学名也是丹酚酸的基本结构,其中丹酚酸B为主要成分。张正付等对丹参中酚酸类化合物进行提纯,得到了12中不同的酚酸化合物。这些成分有着抗肿瘤,抗抑郁,抗凝血等作用。

 1.3多糖

多糖是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至少要超过10个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高分子碳水化合物;一般不溶于水,无甜味,但可以水解,水解成单糖。王非凡等的数据汇总表示为,丹参的多糖是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组成。通过对丹参多糖的研究过程中,了解到了丹参多糖具有抗氧化、抗癌、保护肝脏、保护心肌细胞等作用。

 1.4其他类

丹参中其他化学成分有黄酮类、无机盐类、甾体类等。黄酮类多存在于茎叶之中,含量也随着生长变化;李颖等使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得到了5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是芦丁芦丁、异槲皮苷、山奈酚-3-Ο-α-L-鼠李糖吡喃糖基(1→6)-β-D-葡萄糖苷、山奈酚-3-β-D-葡萄糖苷、芹菜-7-Ο-β-D-葡萄糖苷。此外丹参中还含有天冬氨酸等15种氨基酸和多种无机元素。

 2丹参的药理作用

丹参具有保护心血管系统、抗炎、抗肿瘤、抗氧化、调节免疫、抗纤维化、肾保护作用、对糖尿病保护作用、以及其他的药理作用。

 2.1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2.1.1心肌保护作用

通过万新焕等的细胞实验表明以丹参酮IIA为主的丹参提取物具有一定雌激素样作用,其过程为雌激素受体介导激活蛋白激酶B并抑制心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受体信号激活的细胞凋亡作用,其表示了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2.1.2抗动脉粥性硬化作用

通过对丹参的深入研究发现丹参能够对抗动脉粥性硬化作用的主要化合物是脂溶性化合物丹参酮IIA,卢德照等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了丹参酮IIA对巨噬泡沫细胞胆固醇平衡的影响,得出了丹参酮IIA可以诱导受体和转化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泡沫细胞的形成,降低胆固醇分总比例,减少脂质积累,促进胆固醇排出,更好改善动脉粥性硬化。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也对粥性硬化有着极大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粥性硬化,而且也可以改善由粥性硬化引起的一些副作用,如血管细胞紊乱等。

 2.1.3抗血栓作用

血栓的形成能够诱发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有效的抑制血栓的形成,预防心脑血管相关疾病,降低发病率。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总结可以看到丹参抗血栓的主要化学成分有丹参酮IIA,丹酚酸A,丹酚酸B,以及丹参素。我国学者通过研究7种同属不同种的丹参注射剂,都发现具有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但在复方丹参注射剂中起作用的为丹参,而丹参中其最大作用是为丹参酮IIA。

 2.2抗炎作用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的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水溶性成分——酚酸类。万新焕中使用Liu等人从丹参中发现9种酚酸类物质,并进行了试验,而实验表明这9中酚酸类成分具有强烈的抗炎作用,可能表示出酚酸类成分是丹参对抗炎症的主要成分。丹参酮类也有抗炎作用,戴新新中的石亮亮等人通过建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模型,造模后分别12h,24h后分批处死动物,对胰腺,肺组织进行病理性检查和肺损伤评分,而实验结果表明在丹参酮IIA的干预下可以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降低肺损伤,再次表明了丹参具有抗炎作用。丹参素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通过降低抗炎因子的表达,抑制NLRP3炎症小体,改善急性胰腺炎。胞内活性氧压,是一种天然的抗癌药物。丹参多糖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免疫力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

 2.3抗肿瘤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加入抗肿瘤的道路之中来,而且肿瘤的病因尚未明确。这种情况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展了如何治疗肿瘤的研究中,通过人们对丹参的逐步了解研究中,我们发现丹参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其抗肿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丹参酮类。丹参酮类以丹参酮IIA为主、隐丹参酮为辅,其丹参酮IIA的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调节信息通路、扭转或降低癌症的耐药性等相关。董伯升等通过对荷骨肉瘤的小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酮IIA可以抑制患有荷骨肉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其具有抗骨肉瘤的活性,其主要作用机理为丹参酮IIA可以激活抑制因子,降低信号的传导,诱导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2的表达,抑制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隐丹参酮是有效的抗血管生成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血管生成。此外丹参多糖也具有抗肿瘤作用,丹参多糖具有多种抗氧化活性,能过诱导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周期停滞,并提高细胞内活性氧压,是一种天然的抗癌药物。丹参多糖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和提高免疫力等途径发挥抗癌作用。

2.4抗氧化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每个人对自己越来越重视,比如衰老这个问题,尤其是女性,女性对自己预防衰老越来越着重了。抗氧化是预防衰老的重要步骤,人体衰老是因为体内的自由基发生了氧化反应。丹参中的化学成分就具有抗氧化作用。丹参的化学成分中含有酚羟基,而酚羟基是极易被氧化的,酚羟基可以很好的与过氧化物结合,从而起到抗氧化作用。专家对从丹参中提取的15种化合物进行了其抗氧化活性的测试,结果得出丹参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对其有抗氧化作用。此外,丹参多糖也有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是可以阻断自由基的氧化过程,从而到达抗氧化作用;丹参多糖也可以通过清除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

 2.5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指集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生理功能。通过研究表明,丹参与免疫系统调节应答具有双向作用,丹参中多种化学成分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于在多糖刺激下的大鼠在丹参素的作用下,其肝巨噬细胞中分泌出了多种细胞因子体现出了抑制作用;丹参酮IIA对于人体内自由的白细胞的发展趋势有极其明显的抑制作用;然而丹酚酸B可以提高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肝脾指数,从而提高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丹参多糖也具有免疫调节作用,通过Liu等人进行实验将多糖从丹参中提取出并在体外进行其抗癌及免疫调节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多糖可以抑制其肿瘤的生长,提高其过氧化氢酶等物质的活性,促进肿瘤破坏因子的分泌;丹参多糖也可以抑制抗炎因子的分泌,从而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此可以开发研制出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肿瘤剂及免疫调节剂。

 2.6抗纤维化

通过研究表明丹参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可能由丹酚酸类物质分成群来与氧化损伤的相关靶定点,为其发挥作用。丹参酮IIA也可抗肝纤维化,实验体现表达出丹参酮IIA抑制已肝纤维化的大鼠中肝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及其血管内皮的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使肝脏缺血缺氧的症状减轻并提高其微循环,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7肾保护作用

随着现在人们对丹参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丹参的药理作用并运用到临床上。于涵中贾爱华等人临床治疗发现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的有效成分丹酚酸B、丹参素等成分可以治疗DN,可以有效降低ACR与血液黏稠度,改善肾小球微循环,从而达到对肾脏的早期保护。丹参中有许多的化学成分丹参酮IIA也对肾脏起到了保护作用。慢性肾脏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疾病,戴新新等中研究表明,长期口服丹参酮IIA可以改善由CKD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有的实验研究发现,丹参可以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血清‘尿素、肌酐等水平,极其明显的减轻了肾病损伤,改善提高肾功能指标。通过这些实验研究我们很清楚的了解到了丹参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2.8对糖尿病的保护作用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分为多种病型,也有着众多的并发症;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其中一种严重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命威胁。实验结果表明丹参对糖尿病肾病的血糖降低,从而发挥保护作用,将130名DN患者随即进行分组,观察组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等待4周后,结果发现患者的APN显著增加,而FBG、2hPG、HbA1c等均明显降低,表明丹参多酚酸盐能过促进钾离子通道的开放,减弱炎症反应,改善肾脏血流灌注,维持DN患者的血糖稳定,促进血糖平衡。丹参中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可作为潜在的抗糖尿病的候选药物,因它可抑制胰岛素的抵制相关通路,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丹酚酸B通过实验结果知道可以显著的改善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症、高脂血症等,对糖尿病起到保护作用。

 2.9保肝作用

肝损伤主要是指肝脏细胞受损,肝脏结构、功能发生异常。丹参对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具有对多种不同类型的肝损伤的防治与改善。Zhang等利用大鼠肝脏体外灌流的方式进行实验,使用浓度为0.12%的四氯化碳进行灌流1小时,将大鼠体内的肝细胞使其发生紊乱、变性,肝脏的索状的横截面萎缩,而流出液中含有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显著增加;然而当灌流液中加入浓度为0.15%的丹参提取液后再次进行灌流,结果为肝脏的受损程度显明减轻而且ALT的浓度没有明显增加。丹参的保肝作用显而易见。近些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多糖也可以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并且运用到肝病的治疗当中;丹参多糖还可以预防改良化学性及免疫性的肝损伤。多糖可以显著的减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中血清ALT、NO等物质的水平,并肝脏、脾脏以及胸腺系数均明显好转;运用病理学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肝细胞肿胀、坏死乃至炎性细胞浸润现象都得到显著恢复。丹参多糖可通过抗自由基损伤和调节细胞因子发挥肝脏保护作用。丹参的酚酸类成分也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具有潜在的保肝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10其他作用

丹参还具有抗溃疡、抗艾滋病病毒、抗抑郁、抗痤疮等作用;丹参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对局部大脑有保护作用,能够有效预防呼吸困难综合征。丹参素可以快速的清除溃疡部分及其坏死部分组织,加强细胞的再生能力,恢复胃黏膜,降低胃部内氢离子的逆向扩散,使得溃疡加速愈合。丹参酮对痤疮杆菌高度敏感,并有温和的雌激素作用,可以对抗雄激素,有抗炎作用,为治痤疮的有效成分;丹参提取物通过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值、促进凋亡、抑制转化因子TGF-B1的分泌及胶原合成,从而发挥抗瘢痕的作用吧,可是瘢痕软化,厚度变小。此外,丹参还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还具有减肥、保湿、降尿酸等作用,且可运用到治疗肥胖症。

 结束语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及中药方面的传承,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中医药道路之中了,中药是中医的基础,所以中药现在被更多人所熟知。丹参作为临床常用的传统主要中药之一,在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研究应用广泛。本文就学者的实验研究此,展开论述,讲述了丹参的有效成分及其重要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为人们以后可以更好的了解丹参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赵全如,谢晓燕.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21,48(1):57-59.

[2]徐怡,陈途,陈明.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21,33(5):45-48.

[3]丁凡,王拥军,张岩.丹参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2):659-662.

[4]李颖,赵增成,林树乾,黄中利.丹参主要化学成分及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1):106-111.

[5]王非凡,马云凤,景永帅.丹参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构分析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神经药理学报,2020,10(5):18-23.

[6]戴新新,宿树兰,郭盛,严辉,钱大玮,段金廒.丹参酮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J].中草药,

2017,48(7):1442-1448.

[7]于涵,余海源,牟爱敏.丹参对糖尿病肾病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1,16(7):1161-1165.

[8]屠燕,孙连娜,董志颖,谈景福,陈为序,黄孟秋,邱实.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J].中药材,2021,44(6):1335-1340.

[9]杨艳,韦炎龙,方峰.丹参活性成分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CJCM中医临床研究,2020,21(12):37-56.

[10]万新焕,王瑜亮,周长征,郭浩,马山,王立柱.丹参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3):788-798.

[11]王清蓉,李晓艳,孙莹等.丹参根不同组织部位丹参酮类成分分布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8,30(4):351-356.

[12]冀海伟,赵莹,王健美.气质联用法分析丹参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2):240-243.

[13]张正付,陈鸿珊,李健蕊等.滇丹参中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18(27):1886-1890.

[14]卢德赵,林韬琦,王萍儿等.丹参酮ⅡA对泡沫细胞胆固醇平衡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20(5):402-406.

[15]施永德,梁子钧,步燕芳.丹参及其三种化学提取物体外抗凝血作用的研究[J].中药通报,1986,11(7):48-50

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药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12月2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6853.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25日
Next 2023年12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