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世界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提升综合国力,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我们要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教育公平问题也越加突出,人们日益呼喊教育公平的实现。而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教育的改革。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政策的改变以及发展,教育改革的实施,初步探究当代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及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改革教育政策
本文使用“教育公平”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分别检索期刊论文、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报纸三种类型的文献,凡是题目或关键词中同时包含了“教育公平”,就被认为是教育公平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截止2019年10月20日)。共检索出教育公平相关文献25233篇,其中期刊论文18735篇、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4670篇、报纸1673篇。并且在2000年,教育公平问题得到社会热烈的关注。但是大家对教育公平的定义也是各有侧重。其中1985年到1987年是研究教育公平外文环比增长率的一个小高峰;从2002年到2004年是教育公平外文环比增长率一个小高峰,并且2001年教育公平的中文相关文献开始激增。从历史上回溯教育公平,我们会发现教育公平是各历史时期,与各个国家的在发展教育时共同的追求。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
最早提出教育公平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也蕴含着朴素的教育公平思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近代西方资产阶级致力于寻求教育公平,18世纪末,教育公平的思想已在一些西方国家转化为立法措施,在法律上确定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平等机会。科举考试制度取代世官制与察举制同样也体现了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到了近现代的西方社会,又在不同的时期大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教育公平观,它们就是保守主义的教育公平观、自由主义的教育公平观和激进主义的教育公平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我们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它既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超越,是社会现实与教育理想的统一,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包括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xxxxxxxx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是xxxxXXXXXX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百度百科:教育公平,是指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这里所说的“合理”是指要符合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符合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并从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来统一配置教育资源。在这里,教育公平强调的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杨兆山,陈煌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XXX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从教育的现实出发,要有底线要求和意识。XXX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须首先关心、保障困难特殊群体的教育公平,这是推进教育公平、守住民生底线的基本要求。坚持教育的人民立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为导向,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教育短板上着重用力,保障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教育权利。在杨兆山,陈煌看来,教育公平强调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公平是站在全局的立场来分析教育公平。
王伟,宁丽,张熹,杨秀祥则认为:广义上的教育公平内涵,即泛指在一定社会时期,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和共享的现实性诉求,其本质是矛盾性,表现为物质水平差距,过程具有相对性;而狭义上的教育公平即教学设计公平,即施教者以学习者为中心,从秉承人人平等之教育理念,到公正、公平的教育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本质仍具有相对性。应当认识到,特色是公平和质量的具体要求,是内涵式发展的实质体现。只有适龄青年接受着不同特色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个性特点的多元需求,有效促进民生和创新,实现有公平的发展和有质量的普及。高等教育只有通过“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之路,才能实现特色、多样和有效的内涵式发展。在这里他们的赞同教育公平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他们的特色是关注到在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公平,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也是教育公平的一方面。
王磊,倪牟翠,张涵,张汉壮认为:教育公平是指社会的全体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即公民应当公平地分享公共教育资源,并且在教育过程中被平等地对待。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又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和助推力。从这个意义来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特征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公对高等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期待逐渐提高,高等教育公平性的现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他们了探讨信息化背景下的在线开放课的发展在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进一步以大学理工科基础必修课—力学课程为例,介绍我们建设在线开放课教学资源、运行在线教学的实践。我们的实践表明,优质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建设和运行对于高等教育中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及结果公平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实践和思考可为我国高校教师及管理者持续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加大精品在线开放课的建设开发力度提供积极的启发。他们强调的是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主要侧重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体制机制,努力为公民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发展机会,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竞争环境,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教育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重要基础,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教育公平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基础教育投入与基础教育工作者待遇公平问题;第二,城乡教育公平问题;第三,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公平问题;第四,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另一方面,“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是前提和基础,“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条件”是进一步的要求,也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相对均等”的前提。而通常,这三个层次被概括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从本文从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主要关注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公平以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公平的演变,来探当今时代教育公平主要关注的问题。在厘清教育公平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解读宏观政策,来分析国家对解决教育公平的思路及方向,从而寻找并分析解决教育公平的可能性。在微观上,主要关注的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是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并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微观的教育公平中主要强调教师的作用,教师要自主学习,更新观念,尊敬爱护学生,这是在微观层面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大力发展经济,也需要教育的改革。结合我国经济的发展,教育政策的改变以及发展,教育改革的实施,初步探究当代教育公平问题的表现及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5%99%E8%82%B2%E5%85%AC%E5%B9%B3/422427?fr=aladdin
从上至下:新时期我国教育公平发展问题初探王伟宁丽张熹杨秀祥
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高等教育马陆亭
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践和思考王磊,倪牟翠,张涵,张汉壮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