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舞蹈是通过肢体动作围绕某一个主题来表达思想情感的综合艺术形式。在舞蹈过程中,除了肢体动作,舞蹈者还在音乐的存托中运用一定的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达到与观众共鸣的效果。可以说,舞蹈与人的情感表达有着很重要联系。如果没有情感,舞蹈表演就无法令观众感触,而没有感触就无法对舞蹈产生喜爱之情,舞蹈表演的意义就无从说起。本文以舞蹈《汉宫秋月》为例子,分析舞蹈表现过程中情感的表达。文章从舞蹈的艺术表现性谈到舞蹈的表演方法和技巧,总结舞蹈表演中情感表达的方式。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加深对舞蹈表演中情感的表达方式的理解,增强自己的舞蹈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舞蹈艺术研究提供一个研究方向,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汉宫秋月》;舞蹈表演;情感表达
一、舞蹈作品简介
《汉宫秋月》是由一种乐器曲谱(琵琶曲)演变成不同谱本的古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后通过多种艺术手段的再创造,塑造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现民间流传的演奏形式有琵琶曲、古筝曲、二胡曲等,堪称是我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该曲讲述在历代封建王朝中,经常委派官员在全国各地挑选民间未嫁的年轻美女,选入皇宫充作宫女,歌女或舞女。她们不得已离开了家乡故土,离别父母兄弟姐妹,一入宫廷,便失去了自由,还须强作笑颜去或歌或舞,或充当各种杂役。她们难于再见父母兄弟,更谈不上家庭与爱情,这便是《汉宫秋月》产生之背景。
舞蹈《汉宫秋月》以汉代封建体制为历史背景,从深宫大院中的一位老宫女视角切入,以回忆为手段,时间为线索,展现宫女们在阴森寒冷的宫廷里,孤苦凄惨的人生经历以及变幻无常的境遇,尝尽人间酸甜苦辣。这些境遇被无数个宫女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演绎着,没有止境,更像是无尽的深渊。该舞蹈作品则是以表现宫女生活的群舞形式,用舞蹈语汇的形式,把深宫高墙中宫女们的生活故事展现给大家。舞蹈借鉴了汉代乐舞的风格特点,沿着老宫女的记忆线索,叙述人物悲情人生,将这首乐曲的寓意表现得淋漓尽致,以形传情,以虚就实,寓意深刻。作品特地选择宫廷中边缘人物宫女,以“时空对比”“人物对比”为主旋律,力求利用“起、承、转、合”来表现叙事舞蹈的结构特点。舞蹈作品中,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运用到了极致,展现出的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使观众代入情景,耳目一新。在整体框架部分,以独特的形式结构,结合舞蹈艺术风格,用传统和现代意识的两条线来组构汉宫历史的框架,使丰富多彩的艺术本性凸现了出来。
《汉宫秋月》通过舞蹈艺术的演绎,为我们诉说了古代宫女在深宫庭院里残酷地被摧花折柳,同时也表达了宫女们对封建强权统治下压制人命运的憎恨。关于自身的命运,说也罢,怨也罢,哭也罢。细想无能为力,只能听天由命,既来之则安之,继续承受这种生命的遭遇,看似安顺实则无奈之至。从某种程度上,也表达了人性的压抑和对封建统治的无奈。
二、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兼具艺术和技巧,非凡的技巧能够很好的呈现舞蹈所包含的感情,同时也可借助艺术特效把舞蹈情感展现出来。
(一)舞蹈情感表达的含义
舞蹈表演是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视觉艺术。在表演过程中,舞者只有在理解了舞蹈所要表达的真谛,表演时才能把最真实的真情实感传达给观众。此时不但需要表演者的高超表演技巧,也需要丰富的情感作为支撑。也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一个好的作品。舞者在表演过程中需通过情感表达促进情感与表演的推进,从而实现动作与情感的高度融合。舞蹈达到高水平主要取决于舞蹈者动作性、抒情性与音乐配合性等诸多因素,换句话说就是指舞蹈者的舞感。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舞蹈主要分为实用和表演两大类。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分类办法,如娱乐目的、作品形式等,主要以达到明确的情感与主题的表达为主要目的。舞感好的演员具有:能用面部表情表现出舞蹈的喜、怒、哀、乐,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动作幅度的大小、线条的长短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一致,表达个人对作品、对生活的思想感情、理解诠释。能将身体神态、动作韵律、舞蹈气息、化装扮相,随着音乐的起伏转化为成具体的舞台形象,抒发出深处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与心灵上的共鸣震撼。
(二)舞蹈情感表达的作用
(1)有利于更生动地塑造舞蹈作品人物形象,提升观众对人物情感的认知度。
舞蹈表演本身不仅仅是舞者本身的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展示,更主要是通过肢体动作化作语言传递所表达出来的人物内心情感。舞者可通过舞蹈动作技巧塑造舞蹈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如同是表达喜悦,一个性格活泼的人物,舞者可通过大跳跃、空翻、抖肩等舞蹈技巧来表现,又比如舞者通过小碎步、小转圈等舞蹈动作来体现,则知道他表达的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物。舞蹈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娴熟的肢体动作,对情感进行加工、创造,进而充分表达。这就抓住了人心中的重要部分,它往往是最凝练、最核心的。同时还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个性,主观上大大提高观者对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认知度。
(2)是推进舞蹈作品剧情与人物关系发展的重要表演手段。
我们说情感表达在舞蹈表演中所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就像人的心灵窗户一样至关重要。一旦失去了情感表达的舞蹈,我们说即使技巧性再强,也失去了舞蹈的灵魂与色彩。就广义范围来说,舞蹈不是个人情感,而是有价值有意义的情感传达。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首先它的肢体语言是其重要的载体,如何巧妙运用舞蹈技巧是考验一个舞者功底能力的最好标准。如果肢体语言运用恰到好处,便是为作品语言增添华彩,也为舞蹈作品剧情发展起到暗示的功能。舞蹈表演的过程就是情感表达的过程,舞者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通过舞步、眼神与观众沟通,不仅需要舞者对作品的准确把握,还要融入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进而进行情感表达。包括细致到各个阶段发展的情节,哪一时段需要需要表达的合情合理的情绪,这些都应跟舞蹈动作相辅相成,配合完成,从而一步步地引领观者走向舞蹈作品的高潮。
(3)有利于烘托舞蹈作品的意境,为观众营造良好的观赏氛围。
情感表达的丰富程度通常通过感染力来决定一个舞蹈表演的成败。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需要向观者呈现作品的情、意、境,舞蹈技巧的合理运用,会为情节的发展营造氛围。因此,舞蹈演员在拥有娴熟的肢体技巧的基础上,更加应该注重如何提高舞蹈表演的感染力,这是通过不断进步的情感表达技术来实现的。在群舞《汉宫秋月》中,编者运用了各种队形(“S”形、半弧、圆、正方形等)的调度形成人墙,来塑造出宫廷压抑的氛围,暗示汉代宫廷中条条框框的制度抑制着人个性的发展。这么一个提取了汉代乐舞的舞姿的特点,再运用这一特点做出整合的舞蹈,展现了极具魅力的感染力。事实上,舞蹈演员情感的融入,内心声音的传达,都能让观众能感知到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故事和生活态度,因此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三、舞蹈《汉宫秋月》表演中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舞蹈所呈现的感情并非个人感情,舞者通过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必先感动自己,才能通过舞者的呼吸,表情、肢体语言、舞美传达给观众。
(一)表情与情感表达
面部表情也是舞者情感表达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也可以传达和感染观众,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舞蹈动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说面部表情是人内在心里的外在表现,它不同于肢体动作,它能够把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悲伤、恐惧、焦虑等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能够将舞蹈形象各种复杂变化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以此展现特定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感活动,使得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传达情感内容更加深刻,从而使舞距情感更加饱满和充分。
《汉宫秋月》中年轻女子言笑晏晏,婀娜多姿,对未来的宫廷生活充满了向往。她们憧憬着有一天自己的美貌被皇帝看到,一朝登天。她们对老妪的排斥,仿佛老妪不是她们宫女中的人一般,而在老妪情绪的对比是在老妪身上体现的。老妪在表达自身回忆的波动,虚无的追求,得不到的失落绝望,迟暮的哀伤时,在她的面部表情上表现到了极致,使得观众的心随之而动。
(二)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
舞蹈表演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表演,是因为它用肢体语言这一特殊形式来表达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动作的表现不仅表达了情感,也增强、扩大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从舞蹈《汉宫秋月》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语言与情感的定美结合,老宫女的驼背形象与重复的地擦地动作贯穿着即始件。其中在舞蹈的肢体动作上,老妪有两个肢体动作的设计让我感触颇深。一个是擦地板,在舞蹈中重复出现多次这个动作,而老妪的情绪也随着这个动作体现。如无力的,惶恐的,绝望的。动作的幅度,速度将人物的内心呈现出来。另一个动作是老妪张着双手,像前奔跑,仿佛在追逐什么,在想要拥抱什么。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个老宫女的一生,青春的流失,希望的流失,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孤独终老在这深宫内院的绝望。肢体语言不仅指双臂、双腿和腰身,还包含着演员的面部表情,这些共问构成了这支叙事性舞蹈的旋律主线,把文字语言化为动作语言,这种内心世界的外化把老宫女内心的伤痛和小宫女的年少轻狂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汉宫秋月》不单单是描写了宫女的思惨生活,也拌击和批判了古主建制度,站在另一个角度诠释了汉代的宫延生活,给子了众心灵的感让人回味不绝。可以看出,调练比较好的的肢体动作可以帮助演员用自己情感去更好地跳好舞,塑造出具体可感的舞蹈形象。
(三)音乐与情感表达
《汉宫秋月》舞蹈的开场是全场漆黑,只留了一束追光,一个老妪趴在地上擦地板,她的背后是一排女子,形成一个类似隔空的背景。音乐的开始,是一个女子清唱的一句:今夕是何夕兮,汉皇几易难将息。重廊嵯峨兮,宫墙慥慥寒冰砌。”宫似海深,人比月远,诉不尽宫门千万重,只一场寥寥秋雨洗蚀了星辰般的明眸。…
舞蹈用古曲《汉宫秋月》命名,开始时的女声低声吟唱把人们带回了那遥远的时代,压抑,痛苦开始展现出来。随后密鼓声紧随而起,象征着老宫女心中的忙乱、仓促,时钟像是瞬间倒回,音乐刹那停止,她开始陷入回忆。第二段音乐将汉代丝竹管弦乐与现代西洋管弦乐结合,用舒缓的交响乐来叙述老宫女过去的故事。如流水般绵绵不断的乐句像是老宫女的思绪,缓缓流淌。
“音乐不仅对决定舞蹈作品的主题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往往通过音乐的构成还能表现主题。”《汉宫秋月》中的音乐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观看时,常常让观众觉得舞蹈中的音乐就像是老内心的情绪,看不到,却听得到。但是,舞蹈并不仅仅是服从音乐。在传统的音乐与舞蹈的配合上往往急保的音乐用力度型的动作和技巧来编排,抒情的音乐用缓慢的动作来编排,而在《汉宫秋月》中,在某个段落,这两点恰恰相反,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创新。
(四)舞美与情感表达
在舞蹈表演中,色彩是表达浓烈感情的无声语言。色彩具有丰富的语言,观众通过视觉的感受,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情感。《汉宫秋月》在舞美设计中,宫女的服饰没有华丽的色彩,这与她年轻的姣好的面容形成反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色色调,从视觉冲击效果角度营造出城墙压抑的感觉,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在舞美动作编排上,也是极其的简略。包含了一般宫廷中宫女日常的礼仪、劳作,动作机械化,但却富有张力,具有典型性。
编剧利用人墙来移动,比换着正方形、长方形、弧形和半圆形等较为规矩的队形来表达一种古代皇宫制度的条条框框拘谨着人的个性发展。整齐划一的队形和动作,能使观众感受到日积月来的机械劳作使宫女们变得麻木,那种苦苦的等待,希望的破灭,韶华流逝年老色衰的灵魂,终其一生也不能走出这道厚厚的宫墙。在压迫下悲痛欲绝、倾尽苦衷后万缕青丝,却无心上人时静静的哀思和怨愤。同样,任何舞台布景,如果没有灯光的效果,就不会有自己的舞台语言。灯光对整场剧情的展开、人物情绪和节奏的表现,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蹈的最后给老妪留一束光定点,她的眼神苍凉,而音乐中最后一门宫门关上的声音,关住了她所有的希望,关住了她回家的路,关住了她的青春,也关住了那些年轻宫女的一生。
四、结语
《汉宫秋月》以表现宫女生活的群舞形式,用舞蹈语汇把深宫高墙中宫女们的生活故事展现给观众。基于情感表达为核心,运用古典舞的情感表达自身独特的特点,从肢体语言、动作体系到舞种的表现形式,舞者表演时整齐划一的队形和动作,调练比较好的的肢体动作,情感的真切流露配合到位的面部表情,塑造宫女这一角色时注重“合人情合物理”至“真”的核心动力,达到“形神兼备”的完美呈现。从而反映出舞者在表演时能够抓住表演精髓,能够真正做到体验内心,改善干涩无味的表演,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2001,
[2]刘恩伯.《汉族民间舞蹈介绍》[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3]赵铁春.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周萍.中国民族民间舞感悟组合编排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赵力民.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J].音乐时空.2013,(08).
[6]眭美琳.舞蹈编导的舞台呈现—简述当代广东舞蹈创作[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6).
[7]谢一可.浅谈舞蹈动作中的阴阳辩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8).
[8]宋维佳.古琴曲《汉宫秋月》的谱本创作及艺术特色赏析[J].兰台世界.2014,(06).
[9]王焱.戏剧性动作谈[J].许昌学院学报,2013,(01).
[10]谢如晶.有寓意的群舞调度与舞蹈主题分析[J].大众文艺,2014,(15).
[11]陈雪华.探析有寓意的群舞调度与舞蹈主题[J].大众文艺,2014,(06).
[12]巢霞.山东大板筝曲《汉宫秋月》旋律溯源及演奏风格把握[J].音乐创作,2017,(07).
[13]王欣洁.琵琶文曲的传承与创新——《陈隋》与《汉宫秋月》的比较分析[J].北方音乐,2017,(04).
[14]张希僮.琵琶名曲中女性形象构建[D].吉林艺术学院,2018,(03).
[15]王舸.有寓意的群舞调度与舞蹈主题[D].东北师范大学,2012.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