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有哪些因素会引起急诊科护士产生压力。方法:研究对象为烟台A医院在急诊科实习过或工作过的实习护士及护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其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研究工具: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使用SPSS26.0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频数、率和构成比进行资料描述,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进行资料描述;结果: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最高的项目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3.17±0.55)和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3.17±0.58)。2.其中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得分最高的子项目是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3.56±0.71),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法得分最高的子项目是工作量太大(3.32±0.79).结论: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最高的项目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3.17±0.55)和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3.17±0.58)。2.其中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得分最高的子项目是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3.56±0.71),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法得分最高的子项目是工作量太大(3.32±0.79)。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影响因素
前言
急诊科是每个综合医院都必须有的一个科室,它所存在的重要性是对于有急性的严重创伤病人,和各种急症、重症的病人进行抢救与护理。所对病人实施的急诊护理评估通常需要对病人的病情做出预测,从而给病人提供正确的急救护理措施;以上要求急诊科护士拥有综合性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敏捷思维以及对病情做出快速应变的能力[1]。从国内关于急诊护士的调查研究显示,急诊科是每个综合医院收治危急重症的必要科室,因此其工作性质具有工作量大、强度高、紧迫感强、患者家属对护理质量要求高,从而导致护士的压力较高[2]。
对于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生理及心理压力,因此当急诊科护士面对着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重要的抢救工作时,一些症状便会出现在急诊科护士的身上,如工作热情的消失,可表现为焦虑、紧张等状况[3]。
综上所述,所接诊患者的病情发展急、病情危重、变化快为急诊科的主要特点,因此,急诊科护理的工作可以用高危险性、不稳定性和无规律性进行概括[4]。对经常处在高压力下的护士开展护理工作时,他们相比于普通护士更容易出现工作的疲劳感,从而导致出现护理差错次数明显上升,进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护理质量[5]。因此将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得分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防范和预防,这项任务已经成为目前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6]。本研究旨以在职的急诊科护士应用现状调查,以了解急诊科护士产生压力的相关因素。
压力源的定义:工作压力多指由于工作量过大,工作负担过重、工作责任过大对人产生的压力[7]。这种压力对每个人的影响各有不同,而这种影响差异与个体的自身健康条件、受教育程度和个人经历有关;轻度的压力所给机体带来的影响有轻微不舒适,但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变化。当压力源突然消失时,机体的各个系统均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从一定程度上可讲,轻度的压力对机体是有一定好处的,这可使机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这种紧张状态可使机体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长时间处于较高压力或者短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压力下均会会打破机体防御线,导致机体的内环境失衡,从而进一步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当急诊科的护士长期处于高强度或者作用持久的压力下,如果不能合理解除压力或者为护士疏导排解心理压力,长期以往可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压力反应。例如在生理方面可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8]。在心理方面可表现为紧张,焦虑,抵触等表现。
熊芳丽对476名急诊科工作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超负荷工作量、经常倒班、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还有晋升机会太少这些效率,这些工作压力会导致护士群体疲劳综合征的发生率增加,多可表现为乏力、疲惫、疲劳感、厌倦等表现[9]。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是找出影响急诊科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通过访谈发放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
第1章对象与方法
1.1研究设计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急诊科护士及在急诊科实习或轮转过的护生为样本,通过发放问卷,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描述。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正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工作的护士或实习的护生151名进行调查研究。可被纳入样本的标准为:①正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②正在急诊科或之前轮转过急诊科的实习护生;③自愿加入本次调查,能够如实填写所有问题。排除标准为:没有在急诊科实习或者轮转过的护士及护生;患有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的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等。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在回收的156份问卷中,回收率98%,有效问卷为151份,有效率94%。男生26人,女生125人,年龄18-45岁,在编人员28人,非在编123人,大专5人,本科142人,研究生4人,实习护生119人,工作≤2年25人,工作≤5年4人,工作5-10年3人,已婚30人,未婚121人,有子女27人,无子女124人。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急诊科工作或实习过的护士及实习生工作压力源问题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包含护士及护生的一般资料(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有无子女等)、可能导致护士产生压力的原因(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量大,担心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等)。
1.3.1一般资料
本调查量表由本人阅读大量文献基础上编制而成。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有无子女,收入状况。
1.3.2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量表填写详细说明、①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在其量表中,其算得的数值越大则表示该护士压力越大;
其中①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采用2000年某大学护理系改良、信度验证、目前国内流行认可的护士工作压力源问卷式量表(见附录1):该量化表综合了国际公认流行的X护理心理学家Grey-Toft[10]与Anerson的护理工作压力量表和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11]及Riding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条目,通过了国情重新设计、验证。
1.4统计分析方法
所有收集的有效数据均应用的是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采用多变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5伦理考虑
本研究采取的是自愿加入原则,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在参与者填写问卷前都已签署完毕;所有收集的问卷内容不会向任何人透露,参与者的身份信息及联系方式将被严格保护;该研究所收集的所有资料均只用于科研,与本课题无关的人员不会获得本次研究的任何资料;本研究项目不会对参与者造成任何损失和伤害。
第2章结果
本研究采取向护士及实习护士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通过方便抽样,让参加者在填写问卷前逐一填写知情同意书,在参与者填写完问卷后就立即回收。发放160份问卷,回收156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94%
2.1护士及护生的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1份,在回收的151份问卷中,回收率98%,有效问卷为151份,有效率93%。男生26人,女生125人,年龄18-45岁,护龄5-20年,在编人员28人,非在编123人,大专5人,本科142人,研究生4人,实习护生119人,工作≤2年25人,工作≤5年4人,工作5-10年3人,已婚30人,未婚121人,有子女27人,无子女124人。具体结果详见表1。
2.2急诊科护士及实习护生的工作压力源得分情况
表2和表3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向我们描述了五种急诊科护士及其实习护生的工作压力来源,这五种压力来源由35个子条目组成,从其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其中得分最高的压力条目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其得分情况为3.17±0.55;而其子条目中,得分最高的是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3.56±0.71)。而另一个得分较高的方面为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方面,其得分为3.17±0.58,在此子条目中,得分最高的是工作量太大(3.32±0.79)。
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细分的35个子条目中,其中得分位居前十位的是工作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3.56±0.71)、经常倒班(3.46±0.74)、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3.40±0.69)、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3.37±0.72)、工作量太大(3.32±0.79)、护理人际关系方面问题(3.32±0.76)、上班的护士数量少(3.24±0.75)、病人的家属不礼貌(3.23±0.71)、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3.22±0.79)、工作环境差(3.18±0.81)。其中得分位居后5位的是同事之间缺乏理解与支持(2.6±0.61)、与病区的某些护士工作很难(2.56±0.56)、与医院发生冲突(2.51±0.59)、同事之间缺乏友好合作的气氛(2.46±0.52)、与护理管理者发生冲突(2.24±0.53)。
2.3相关因素的结果分析
2.3.1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
认为急诊科工作量重者与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成正比;其中有33.3%认为急诊科工作量较轻者认为其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与之相匹配;有98.57%急诊科工作量为中度者认为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与之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匹配。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与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有关。
2.3.2护理工作量大
如下表,相对于女性而言,工作量大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女性护士觉得工作量大占女性护士总人数的98.4%;而对于急诊科的男性护士来说,觉得工作量大占男性护士总人数的96.15%。综上,急诊科的工作量大与护士的工作压力来源有相当的关系。
2.3.3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从下表可以得出,有92%的被调查者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这其中不论性别、护龄及学历,这种工作性质都会让急诊科的护士去担心工作中是否会出现差错。
2.3.4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
由于护士工作的性止,需要经常接受上级的考核,这给一些有家庭和有子女的护士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从下表可以得到,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对已婚以及和已婚有子女的护士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对于已婚有子女的急诊科护士100%认为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会给他们带来工作上的压力。但对于未婚没有子女的急诊科护士有2.61%认为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不会给他们带来工作上的压力。
2.3.5护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对于护理人际关系可将其分为护患关系,医护间的关系,护理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护士与其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从表10中可以得出,对于实习生来说,有92.44%在急诊科轮转的实习生认为护理的人际关系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而对于工作5-10年的急诊科护士来说,有66.7%的人仅认为护理人际关系问题有轻度问题影响。对实习生,工作≤2年的护士,工作≤5年的护士,都会有部分人群认为护理人际关系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重度影响。
综上所述,从接受调查的急诊科护士的压力源得分情况与急诊护士的一般情况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到夜班情况、婚姻状况、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以及护理人际关系是影响急诊护士压力源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1)在急诊科,其中大部分的护士为女性,她们的角色不仅仅是医院的护士,还可能是女儿、妻子和母亲等。而值夜班给打乱了她们的正常生活规律,同时还会对已婚已育的急诊科护士在夫妻感情和孩子的教育及带领问题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话还会增加家庭不和谐,夫妻不和睦的发生概率。这在无形中给急诊科的护士们增加了不少的心理压力。(2)大多数综合医院的急诊科每天晚上只能安排两到三名护士值夜班,但由于急诊科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即使是夜班的护士也免不了进行夜间治疗,巡视病房等工作,本需要改变平常的生活习惯,但还需要完成同样多的工作量,除此之外急诊科护士还需要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这同时也给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3)由于急诊科病人的病情特点,急诊科护士需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敏捷的抢救能力。这不仅仅要求急诊科护士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还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作经验,这不管对刚进入医院的实习生,刚进入临床的新护士或者是工作多年的老护士来说都会使其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4)现如今,护理人际关系问题中的护患关系颇为重要,当护患关系恶化时便会引起护患冲突;通常这些冲突多因患者及家属不理解护士的工作或者医护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和相互理解,这种担心冲突发生会给护士从心理上带来一些负面情绪,甚至更大的心理压力。
第3章讨论
3.1工资及其其他福利待遇低
急诊科的特点为病号流动性大和病人的病情复杂等特点,因此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士,急诊科护士通常需要肩负着更大的工作量,这种超负荷的工作量已经使人在精神上筋疲力尽,如果物质上不能尽可能满足她们,这样来说便会给她们带来心理及生理上的压力。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已经生育过的护士来说来说再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工资及其福利待遇还会消磨护士的工作热情从而导致人员流失率增高[12]。
3.2护理工作量大
急诊科与其他普通科室不同,通常需要准备很多的急救器械,同时急诊科护士需要掌握使用技巧的器械数量远高于其他普通科室,这给急诊科护士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急诊科病人的病情变化大,进展急,所以急诊科的护理工作还非常重视效率,这也给急诊科护士带来了较大的压力[13]。
由于急诊科室的接诊特点,因此经常倒班或加班是不可避免的。经常倒班夜班工作使内部昼夜生理机能与工作时间的不一致对护士的生理、心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项研究也证实缺乏睡眠不仅降低睡眠质量、增加内分泌、心血管疾病、乳腺疾病发生率、不利家庭和睦等多种负面影响[14]。
3.3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
由于急诊科的病人病情急,病情重,病情变化迅速,因此急诊科的护士需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以及正确且快速的操作能力。当护士的处理方式或者护理效果未能达到病人及其家属的主观愿望和期待时,通常会导致护患关系恶化,甚至发生护患冲突。这些均会造成急诊科护士在抢救病人中肩负着极大的压力,生怕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差错。这些压力轻者会导致急诊科护士出现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工作热情消失;重者会导致急诊科护士出现生理上的反应如情绪焦虑、精神紧张等症状。
3.4经常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及考核
现如今,医疗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医疗器械、服务技能、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淘汰等方面的改变,这些都要求护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有时候这种检查与考核护士的操作与考试会给护士带来诸多不便,护士们需要在保证每日的任务完成的情况下另找时间去练习操作技能,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在休息时参加各种考试、操作培训、开会等。另外,患者方面也有所改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及法律知识同时提高,这对护士对病人的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更高的要求在无形中给护士增加了不少的心理压力。这不仅需要确保所完成工作的工作质量,还需要另找时间练习其他的操作,甚至是牺牲休息时间来练习或者是参加考试或培训。除此之外,急诊科护士还需要面对很多紧急情况的发生,因此这些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甚至是带来了一定的工作压力。
3.5护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医院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通常护士需要去维护的人际交往关系既复杂又繁多。通常这种复杂而繁多的人际关系都有医生与护士之间的关系,护士与护士及其他护理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护士与患者家属的关系等[15]。但现如今最为重要的关系便是护士与患者之间关系,这便成为了护士所需要维持人际关系的重中之重。现在医生、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冲突发生频繁,在医院中的很多患者及患者家属不能理解护士的工作,或者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缺乏理解以及与护士与患者之间缺乏沟通,因此护士在维护这些工作上的关系时,需要承受一些心理上的压力;而在临床工作中也同样存在着一些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医生与护士之间有时候因缺乏良好的沟通,不能相互理解对方,或者有时医生对护士的护理工作的过分挑剔从而导致沟通不良,也会发生医护冲突。这些都会影响护士的心情,从而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同样对于刚进入临床工作的实习生而言,也会在护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着的心理压力,这种护理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多因实习生初入临床,对于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生活中还需一定的时间。因此,不管是在院上班的护士还是刚进入临床的实习生来说,都会在此方面承受着一定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压力。
3.6急诊科护士的压力现状
急诊科是所有急危重症病人入院和接受治疗的必经科室,因此需要接管很多急危病重及抢救的病人。护理工作压力多指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致使其生理与心理的不适从而导致失衡的一种状态,这种压力可产生于护士本身,也可以产生于护士所处的工作环境。通过调查问卷可以发现,这种压力源不仅仅存在于急诊科的护士,同时也存在于在急诊科实习过的护生身上。同时压力源可以来自护士本身,也可以来源于护士所处的环境
3.7意见与建议
急诊科室是每个医院最为重要的科室,其中患者对急诊科的护理评价高低、急诊科医生和护士的治疗和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以后患者的就医选择。而其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了急诊科护士在岗上班时就必须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以免发生意外;然而当这种压力强度超过了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防线时,便会给护士的生理及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对于在急诊科工作的护士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的耐受能力。同时也应该给予护士一些缓解压力的放松技巧如练习深呼吸、进行短暂休息、工作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瑜伽等行为。与此同时,在岗的护士其他的压力应该及时提出,应重视自己的感受和感觉,如有不适应上报给其管理者,管理者应该立即找出于此相匹配的护理措施。对于轮转的实习护生有关于工作上的压力问题应该及时找带教老师进行缓解;当于患者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及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告诉其负责老师。
致谢
行文至此,感受颇多,转眼间大学已要毕业,曾经憧憬的大学生活也要在完成这篇文章后结束。于2019年初秋开始,在2023年盛夏结束,是结束亦是新的开始。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从一开始的开题报告到现在的成文,他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次要感谢在校的各位任课老师以及在医院实习的带教老师,是他们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才能使我顺利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让我顺利通过医院的临床实习,四年的教育之情,学生心存感激,望日后老师们工作顺利。
其次要感谢我的家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他们教会我蹒跚学步,而在往后的远行深思也不断给予我力量;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一直对我实施鼓励政策。对父母的恩情没齿难忘,二十余年的养育之恩,不是一朝一夕,只希望父母长乐久安。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感谢遇见我的室友、同学,何其有幸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们,是你们让我在这四年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是你们让我在一开始这个偌大的校园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同时也让现在的我对这个校园又多了一份留念,祝愿你们平安喜乐,前程似锦。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同时也要感谢那个一直坚持学习的自己,是多少个日夜的挑灯夜战,才取得如今的成绩;曾幻想过无数次要怎样去结束自己的大学生活,可没想到,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可就真的变得不舍了起来。终有一别,但我们来日方长。
参考文献
[1]杨瑾,靳迎,门雪妍.急诊科护理人员工作家庭冲突影响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7(0):159-16.
[2]姚洁.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探讨[J].健康前沿,2016,23(3):2-4.
[3]徐彭杰,李东文,徐朝霞,曾美,何敏.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急诊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西南军医,2021,23(Z1):458-461.
[4]吴丹,李桃,李其超,周莉,肖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锚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1,36(21):51-53+57.
[5]徐艳门急诊护士压力源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92-393.
[6]杨美玉.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5):134.
[7]王明丽.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相关因素调查及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20,41(05):349-350.
[8]黄燕霞,陈婵,冯丽程,吴毅恩.急诊科护士心理负荷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甘肃医药,2020,39(05):461-463.
[9]熊芳丽.探讨应激因素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4):156.
[10]Gray-Toft P.Anderson JG Stress among hospital staff:its causes and effects.Soe Sci Med1981,21(7):639
[11]Wheeler H,Riding R.Occupational stress in general nurses and midwives.Br J Nurs,1994,3(10):527
[12]孙伟伟.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临床研究,2018,26(09):7-9.
[3]杨霜.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8,8(37):50-53.
[14]陈珺仪,冯晓玲,古文珍,向美焕,毛晓群,葛鋆.夜班对护士生理和生活状况的影响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3):3487-3491.
[5]严华妹.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医学,205,39(0):77-7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