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研究

  摘要

《古诗十九首》最早由梁代的萧统录入《文选》中,并题名为《古诗十九首》。本文旨在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研究,立足于文坛大家的评价,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先从主题内容入手,分别从一个主题——“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沈德潜《古诗源》),两个方面——游子之歌、思妇之词入手展开叙述,依据寄托的不同情感分别划归为三个层次,游子之歌——羁旅孤苦欲“思归”、“虚名”何益惜知己、人生须臾且“行乐”;思妇之词——与君“生别离”、空床“难独守”、贱妾“亦何为”。然后,再从诗歌的艺术特色入手,分别从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意象、结构四方面入手,进行逐一分析。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主题内容;艺术特点

  引言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目前,学界对《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作者阶层等问题尚存有争议,综合前人观点和客观依据,现仍定论《古诗十九首》为东汉末年的中下层文人作品,“非一时一地之作”[1]。对以上学界颇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定论,对本文论述的展开大有裨益。本文结合时代背景和文人当时的处境,从《古诗十九首》的文本本身出发,首先,可以进一步解读《古诗十九首》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其次,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鉴赏;最后,对其文学地位及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

  一内容主题

《古诗十九首》共有19首古诗,按照诗歌其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主题和思想情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游子之歌;一类为思妇之词。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思妇之词当出于游子虚拟,这是学界统一认同的观点。然而,在具体到每首诗内容主题的具体归类上学界仍存在争论,结合历代文献资料和当今的研究现状,并对每首诗逐一分析后,在这组诗中,游子之歌有11首,分别为《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明月何皎皎》。思妇之词有8首,分别是《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冉冉孤生竹》、《迢迢牵牛星》、《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庭中有奇树》。沈德潜《古诗源》云:“十九首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死生新故之感。”据此,本文将从这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游子之歌

《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代和作者阶层,现阶段在学界大多数人仍认为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作品,本部分将对诗歌的内容主题进行分析鉴赏,首先应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时代环境,文人们的切身生活经历才能使得他们引发所感而激发其创作。
东汉末年桓帝、灵帝当政时期,在政治上,人才的选拔实行选举征辟制度,这种制度日益流弊,门第观念严重,是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真实写照。士人们一方面失去了依靠一己之力跻身上层的机会,另一方面愈是追名逐利,攀附权贵,祈盼能被提携。
同时,在经济上,当时的社会商品经济活跃,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改变,奢侈享乐之风盛行,统治阶层更甚。城市的经济发达,然而农村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民不聊生,甚至出现了“食人”的惨象。在思想背景方面,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东汉时期经学没落,谶纬之风盛行。老庄思想复萌,人性复归,人们更关注人生价值和世俗生活。随之,政治上出现了严重的宦官乱政的现象,当时,士大夫、贵族对此事不满,与宦官发生了严重的斗争,最终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此次事件史称“党锢之祸”。《后汉书·张奂传》中记载:“遂陷以党罪,禁锢归田里。”士人因此被禁锢,有家不得归。之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汉灵帝不得不大赦党人,流放者准许返回故里,但终身罢黜,这才解决了党锢问题。文人们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生存,他们的处境极其艰难,于是用诗歌来抒发心中所感。
1、羁旅孤苦欲“思归”
士人们既仕途不顺,又是孤身一人,漂泊在外,无依无靠,思念故乡家人的念头就愈发不可收拾。正如(清)代饶学斌《月午楼古诗十九首详解.总说》中言:“遥深恋阕者之辞也。”这种情感在《涉江采芙蓉》(https://www.baidu.com/s?wd=%E3%80%8A%E6%B6%89%E6%B1%9F%E9%87%87%E8%8A%99%E8%93%89%E3%80%8B&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YLPhPBm1K9uWTknHKbPjcL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W6YnHb1Pjb4″\t”_blank)一诗体现的最为明显: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人折芳以寄远,思亲之情溢于言表,屈原《九歌·山鬼》亦有云:“折芳馨兮遗所思。”在江边采得芳草,是想要赠送给远方思念之人,但现实是只能回望归途,相距之远,分离之久让人忧伤,同心之人却要互相思念着彼此直至终老。目不能及遥远的故乡,人不能聚相互思念之人,还顾旧乡,无可奈何,诗人的怀远相思之情溢于言表。此诗与其后的思妇之词——《庭中有奇树》一诗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去者日以疏》一诗中亦有体现: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吕氏春秋》曰:“死者弥久,生者弥疏。”死者死去的时间越久远,活着的人对他的感情就越疏远。“丘与坟”已“犁为田”,坟墓上为死者种植的松柏已被活着的人伐为薪火,供活着的人生活做饭之用。“生”与“死”的鲜明对比,让人触目惊心,其实人世也就是如此,作者看到了人世间生与死的轮回复替,对人生无常的慨叹,真可谓“萧萧愁杀人”。然而,思归却“道无因”,末句寥寥数语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无限悲哀,人世间的生死交替如此平常,而作为个体的活着的人想要回故乡,安然的度过余生,在当时却是极难的一件事情。诗人内心的激愤之情和悲伤之感一针见血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2、“虚名”何益惜知己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官场上互相倾轧,暗箱操作,政治领域成了名和利的角逐场。士人们本一心一意想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去追求一番功名,可在当时的社会,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一来,士人们的仕途之路变得坎坷,他们发出喟叹,这种情感在一些诗中都有体现,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想要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就要赶快占据重要的位置。“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今日良宴会》),不需要辛苦地死守着自己的穷途末路。世态的炎凉,人情之冷暖士人们深有体会,就连曾经共患难的友人也是:“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索性“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明月皎夜光》一诗),经历过羁旅的愁苦和思想怀亲的煎熬之后,其实不论是官场上的荣利,还是所谓“朋友”的“虚名”,都是虚幻之物,那么要这些虚名又有什么好处呢?游子们渴望真正的挚友,能够理解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苦痛。如:有“知己篇”之称的两首诗: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西北有高楼》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驰情整巾带,沈吟聊踯躅。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东城高且长》
在第一首诗中,作者写道知己难遇更难求,真正的知己就如诗中所描,远在高楼之上,与浮云相齐,又有重重阶梯,渴望知己却可望而不可及,只能听到有阵阵歌声传来,又都是悲情之音。诗人将“杞梁妻”作为所歌之人,认为只有“杞梁妻”才能弹奏出如此悲情的音乐,吟唱出这样哀伤的歌曲,悲戚而慷慨。在第二首诗中,写时光之飞速让人还未感受到就已经经历,既然如此,就更应当珍惜当下,及时行乐。在这两首诗中,前一首中的“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后一首中的“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有异曲同工之妙。知音者,知己也,作者对知音的深切渴望,知音却甚少,然而真正的知音(知己)是懂得自己的“怀苦”和“伤心”之情的,作者也都在诗的末尾道出了自己的祈愿:“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浪漫与现实的圆融,表达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深切祈愿。
3、人生须臾且“行乐”
斗转星移,四时交替变化,当时经学没落,谶纬之风盛行,老庄思想复萌,社会上的人大多欲求长生不老,食药求仙,对虚幻世界极度追寻,以求摆脱现实的痛苦处境。游子的状况仍是漂泊无依,仕途失意,相对比而言,世间万物遵循着自然规律而变化万千,他们看到了“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的现实景象,人生亦是短暂而无常,名利也都是身外之物,转而更关注现实人生和自身境况,不如及时行乐,活在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是《驱车上东门》这首诗: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作者对墓地的描写,可谓阴森至极,白杨的叶子在风吹过后发出的飒飒声音让人倍感萧然,夹路而生的松柏也是活着的人为逝去的人所种,坟墓之上有白杨和松柏,坟墓之下有沉睡千万年之久的陈死之人,生者与逝者虽是阴阳相隔,距离却也是如此之近,这几句诗表达出了生死的交替轮回和生命如朝露一样瞬逝的感叹。后八句中,又是人生短暂的慨叹,人的寿命尚且不如金石坚固,一代人更相送走一代人,就算是圣贤之人也是如此。求仙问药也是徒劳,华服和美酒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享受,这亦是人对自我生命的切实性关注。《生年不满百》一诗与此诗亦有相通之处。

  (二)思妇之词

游子为求取功名而远行,但功名之路难成,因此久久不得归来,但思乡思亲之情迫切,就形成了“游子拟妇诗”,游子代思妇而歌——有“生别离”之苦,独自伤怀、咏叹;有空床独守之难;又有思夫心切、悲夫不归,但仍忠贞不渝等等诸多情感。
1、与君“生别离”
《楚辞·九歌·少司命》曰:“悲莫悲兮生别离。”游子远行久久未归来,妇人思念之情难捱,独自感伤。游子虽在外孤苦漂泊但还可以有宴会参加,有知己相逢的喜悦,也能吟诗抒发心中的苦闷,还算是自由之人,处在一个相对开放的时空间之内。相对比而言,思妇只能是在闺中独守,面壁或望月,只有孤身一人,是长久的处于一种封闭的环境之中的。如《行行重行行》一诗最具代表性: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本首诗开篇即慨叹——“生别离”,活着的人却要忍受离别之苦,一别之后,相见就是遥遥无期,让人感叹的是互相思念的人都在天地之间存活,却难以相见,有希望相见却不知是何时?“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句,胡马依恋着北风,越鸟在朝南的树枝上栖息,动物们都有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游子也是这样的吗?久而久之忧思成疾,日渐消瘦,绵绵相思无尽时,游子仍没有归来,难道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吗?[2]虽然游子远行未归,难道是另有新人,背弃了故妇?但思妇依旧希望他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凸显了思妇忠贞、宽厚、温雅、贤良的一面,此句“语意敦厚”[3]。又如《迢迢牵牛星》一诗,作者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抒情,温情脉脉,哀情难了,“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让人深感“泪雨凝噎”,“多情自苦伤离别”[4]之苦,此情以自伤。
2、空床“难独守”
游子远行,思妇独守闺中,目之所及处,是生机勃勃的春光,思妇借此大胆表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虽语言浅露,但情真意真。“难”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在《青青河畔草》一诗中,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篇首即描明媚春光,鲜草青青,嫩柳郁郁,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楼上女亦是风姿绰约,作者极尽其力刻画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春景与美人相辉映。“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两句笔锋忽转,“昔”与“今”,楼上女的悲惨遭遇触发了读者的同情之心,往事已然经历,可如今楼上女的生活依旧孤单无依,从末句更能看到,楼上女前半生漂泊寥落,婚后亦是独守,一个“难”字凸显了楼上女自身不为人知的辛酸,忠贞之情可志在不渝,但终日独守的生活让人难熬。古代女子的婚后生活即“相夫教子”,可有夫却要独守,此诗从人性的角度予以对思妇这一群体的关怀。
3、贱妾“亦何为”
游子远行久久不归,但寄来了信物,原来“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客从远方来》),从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思妇内心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时,思妇“浮云蔽白日”的担心,“空床难独守”的苦心,“惧君不识察”(《孟东寒气至》)的忧心,终于得到回应,既然“君当作磐石”,那么“妾当作蒲苇”[5];既然“君亮执高节”,那么“贱妾亦何为”!(《冉冉孤生竹》)思妇的哀怨凄楚之情一扫而光,思夫心切、悲夫不归,但仍忠贞不渝。思妇的这些情感在《客从远方来》)、《孟东寒气至》、《冉冉孤生竹》等诗中都有体现。

  二艺术特色

在文章的上一部分中对《古诗十九首》的主题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了分析,在这一部分中,将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探究。主题内容的刻画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式,使主题的表达更为确切,从而进一步达到情感的充沛抒发,使行文更加生动自然。下文将从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意象和结构这四个方面进行艺术特色的探究。

  (一)表现手法

从诗歌的整体入手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其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其对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下面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中,“赋”为基础,《古诗十九首》中的每首诗都有铺叙手法的体现。以《青青陵上柏》一诗为例,诗的首两句先写景物“陵上柏”和“涧中石”,然后借景以言情,将人与物相对比以抒发所感,作者感叹到人生存于天地之间,忽如远行的过客一样。虽然现下只有斗酒和驽马,但也能为短暂的人生增添些许乐趣。紧接着铺述了洛阳城的繁华景象,“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屋宅夹巷的盛景,“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宫阙林立的壮观,可以想象上层社会人物的奢靡生活可见一斑。
在《明月皎夜光》一诗中,其中有“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一句,作者借“秋蝉”比喻自身的落魄,借“玄鸟”以彰显昔日友人的飞黄腾达。“秋蝉”在生命将逝之际做着最后的哀鸣,“玄鸟”已然为自己找到了好的归宿。“秋蝉”和“玄鸟”同样是面对萧瑟的秋天,运命不通达的时候,最终的境遇却是如此之不同。最后四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文选》注:“言有名而无实也。”《毛诗》曰:“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杨。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睆彼牵牛,不以服箱”,有箕却不能簸杨,有斗却盛不了酒浆,有牛却背负不了重物,所以这两句诗暗喻了——有朋友却是徒有虚名,实则是没有真正的友情在。“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这样的友情不是像磐石一样坚固并且永久都不变的,那我要这样的友情又对于我自身来说有什么样的好处呢?不如早早地丢弃。
又如《冉冉孤生竹》一诗:“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首两句《文选》注曰:“竹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是说女子结婚是要依靠于丈夫的。三四句亦是此意。前四句中以“竹”、“兔丝”起兴,写到植物的生时之限,人和人的相会相聚也是要靠善缘的,植物的生时和人的境遇的对比是如此的相似,都是会受时间限制的。这首诗表达了这样一些情感: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红颜更是易老,会随草木的枯萎而一样凋零的,劝慰人们要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的事物。
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在《古诗十九首》中的大多诗中是融为一体的,即一首诗中,有赋、有比、有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诗歌所表达的意蕴更为生动、含蓄和浓缩。

  (二)语言风格

语言是人们用于表情达意的符号,独特的语言风格更是文学作品成熟的重要标志,对《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中的种种情感,“深衷浅貌,短语长情”[6],悲情与真情在“一字千金”[7]的诗句中得以尽显。
在这组诗中首先可以看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令人悲,“令人思”[8],陆时雍有云“深衷浅貌,短语长情”,深切的衷心之语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呈现出来,言语虽短,抒情却十分真切感人,虽多悲情,却能引起人的反思。如:《庭中有奇树》一诗,此诗折芳寄远,末句的“但感别经时”,表达了物不足以言贵,但传递和寄托的是满腔热忱之情。寥寥数语,让人感慨之余,浮想联翩,此情至真至诚,悲伤之余,贵在“令人思”,真正珍贵的是一片真心和实意。又如《青青陵上柏》的末两句:“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上流人物的生活十分奢华,心却还是“戚戚”,是什么让他们至于此呢?此句讽刺意味十足,然而更深刻的凸显出,即使是上层人物也有深处当时社会的不安之感,更何况是饱受上层压迫的底层百姓,他们水深火热的生活更是不堪设想。
在《古诗十九首》中也可以发现其用语自然纯熟而真挚,有如“家常语”[9],然而表达的感情确实十分深厚的。“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孟冬寒气至》),“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青青河畔草》),诗句通俗易懂,然而寥寥数语,言简意赅,表达的含量确是十分深厚的,有久别离之后的长相思之情,有多舛的今昔命运的概括,言辞恳切,用语真挚[10]。
在对整组诗的字词进行综合分析和把握之后,有些字和词的所含之意都远远超过了字词的本身意义,可谓“一字千金”,可谓“浅貌”而“深衷”,言简意却繁。在下文中就一个“何”字进行浅论,据统计,“何”字在这组诗中共出现了14次,分别有这样几种情感的抒发,都用到了“何”字。有表露自身的真实想法——人生之苦短,不如及时行乐之情,有“何不策高足”“何不秉烛游”,“何能待来兹”,“何为自结束”这四句诗,分别表达了“为什么不攀附权贵,捷足先登呢?”“为何不在夜晚秉烛而游呢?”“怎么能够坐等时机的到来呢?”“为什么要固步自封呢?”等等众多的情感的表达,都是作者面对现实人生的反抗和在行动上的极力倡导,人生之短,想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主动去做。其次,也有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难以完全表露之情的诗句,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深切地体会所表达的情感的,如“音响一何悲”,“轩车来何迟”“贱妾亦何为”,“虚名复何益”,“此物何足贵”这五句,“歌者所唱的歌声多么伤悲啊”“接我的轩车到来的有多么的迟啊”“(君子的心是如此的高洁,我也是衷心不变地如此对待你)贱妾(我)还能怎么样呢”“虚名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这些物品不用言说它们的珍贵”等等的情感,我们可以看到都是主人公真诚心迹的表露,也反映了诗人怀有一颗悲悯之心,却少有人能够读懂和理解。再次,又有表达所见的宏大景象难以尽述之感,共有四句,“洛中何郁郁”,“众星何历历”,“四顾何茫茫”,“白杨何萧萧”,分别表达了“洛阳城的景象是多么的繁华”“满天的星斗多么明亮”“环顾四周茫茫一片多么萧飒”“大风吹过时白杨林发出的声音多么萧瑟”等情感,用一个“何”字,就能将千言万语所表达的情感概述而出。最后,也有表达时间之飞速的诗句,如:“岁暮一何速”,“时光飞速有多么快”,对于岁月的流逝,既让人感叹不已,又时时刻刻身处其中。唯一能做的只有及时的去做事情,才能使人生不虚度。在以上四个方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简单却含意广泛的“何”字,就能将人想要表达的诸种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自由的去发挥想象,“几乎一字千金”名副其实,达到了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意象

《古诗十九首》的意境之美在于其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的意象,在这十九首诗中,可以看到有众多的人物和事物形象,作者对这些形象的精心塑造使自我情感的表达更为确切和生动形象。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着眼于从主人公的生活细节处刻画,如《明月何皎皎》一诗:“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纬。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月明之夜,更易起相思,惹人忧愁,让人不能成寐,“揽衣”、“徘徊”、“出户”、“彷徨”、“入房”、“泪下”等一系列的动作,精细的刻画出了一个漂泊他乡,忧愁难寐,辗转难眠,彷徨哀伤却也只能独自伤怀的主人公形象。经历着忧愁却无法向亲近的人倾诉,诗中的主人公只能独望月以怀远思亲。再看《孟东寒气至》一诗:“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秋月夜,望月起相思,人的悲欢离合,月之阴晴圆缺,也有相通之情。可喜的是游子从远方寄来了书札以表思念之情,“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这两句诗言简意赅,刻画了一个久别故乡,月夜思亲的游子形象。文末两句“一心抱区区,惧君不识察”,又极力刻画了思妇的微妙心理,“我”对你的忠贞之心一直都在啊,只是害怕你不知道“我”的一番苦心,情感真挚,直接抒情。
作者又精选了一系列“秋”之意象,与感情的抒发更为契合和统一,言简而情深。如:“秋蝉鸣树间”,这句诗中“秋蝉”这一意象可以先从蝉自身来分析,“蝉”的生命只有一个夏天,到了秋天即是他们消亡的季节,名曰“秋蝉”,凸显了生命之短暂;“秋蝉”之鸣,又是生命将逝的最后发声。“促织鸣东壁”中对“促织”的描写亦是如此。也有“蟋蟀伤局促”等句,可以发现,写动物所怀之情,更突显了人心之伤。动物都有如此灵性和悲情,更何况是作为远行的游子和闺中独守的思妇呢?这几句诗其实都是托物写人,托物言情,更显其情之深。其中也有对植物的描写,以“白露沾野草”为例,草木上有白色的露珠,这种现象,一般会在初秋的早晨看到,是因为天气渐渐转凉,水汽凝结而形成露珠,这也就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也有“秋草萋已绿”等句,草木历经了秋天的枯黄,在春天到来时,又恢复了生命的绿色,短短的五个字,概括了小草的秋枯春荣,时空间的转化如此之快,更显人生的短暂无常。《古诗十九首》这组诗中,通过一系列“秋”之意象的塑造,以物语写人情,用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蕴,言简而意丰的表达出了作者的所感所想所怀之情,营造出了一种衰飒、悲凉的意境,又让人在伤怀之余顿感时光之飞速,感慨万千。

  (四)结构:

本组诗的主题内容与形式结构相统一,恰当的形式运用才能使得所表达的内容得以充分展开,形式和内容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为文章的艺术魅力添彩。《古诗十九首》的形式结构较浑融,使得内容的展开更为严密和完整,衔接紧凑。以《今日良宴会》一诗为例: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这首诗欲抑先扬,在文首先提起宴会一事,宴会十分欢乐但却难以细细陈说,此句引起下文,欢乐之处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具体说来,原来是有人弹筝高歌,有德望之人口唱高论,细细听来,这些言语里包含了大家都没有说出来的共同愿望:人生一世,短暂且渺小,犹如飞起的尘土那样,为什么不早些攀附权贵之人,为自己占据高位呢?不需要独守着困窘卑贱的生活,历经坎坷与辛劳。
从文本的整体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先叙说宴会一事后抒发欢乐之情,情景交融,融真情于叙实事之中,行文连贯,为内容的充分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环环相扣。宴会一事,欢乐之情,而后的高歌一景,人生之理,相互交融,互为表里,抒情自然且通透,表意含蓄。下文的叙述显露了齐心之“同所愿”,言辞真切,人人尽知却不敢申诉,人人皆有世俗心却少有直言的勇气和行动的魄力。整首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巧妙的行文结构,使得内容上作者想要表达的“敢想而不敢言”的含意更为明显,最后六句诗所描内容在结构上与前文相呼应和融合。

  结语

综观本文,《古诗十九首》在主题内容的表现方面,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立足于人的自身,关注自身生活,这与《诗经》中的关注现实,亦有相同之处,更是承接了汉乐府中“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汉书·艺文志》)的抒情传统。虽“不出于一手,作于一时”(见前),然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却是非常相近的。可以说,这组诗是那个时代文人们心声的表达,抒发了文人们想要孤傲立世,洁身自好却浸溺于世俗之气的情感。物质层面的需求是人生存之根本,离家远行是为了扬名盈利,然孤苦无依却少人倾诉,离情别绪一发而不可收,索性放弃却于己心之不甘,只能遵循世事追名逐利的“规则”,却又不屑一顾,却又没有敢言决行的魄力,遂陷入困境。“诗人不幸诗家兴”[11],文人们转而关注自身的喜悲无常,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倡言而发声,以诗抒情言志。
在艺术特点的探究上,本文立足诗歌本身,分别从表现手法、语言特点,所运用的意象和整体结构入手,《古诗十九首》不仅继承了《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在语言特色方面有相通之处,《诗经》的语言“以少总多”“情貌无遗”(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赞美了诗经的语言虽及其简练,却有极强的表现力;而《古诗十九首》的语言“深衷浅貌,短语情长”(见前),其语言长于抒情,然却情长言简,“语意敦厚”(见前)。其中折芳寄美人以怀远,则又是继承着《楚辞》中“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情思深厚,寓意深长。《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两首诗是最典型的代表作。在其句式上,五言句式相对于四言句式而言,除节奏鲜明,具有音乐美之外,包含的意蕴更为丰富婉转,文简而意繁[12]。四言诗以两个字为一个节拍,而五言诗可以是“二一二”节拍,如:“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二二一”节拍,如:“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二三”节拍,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等。(清)吴淇《古诗十九首定论》:“夫诗之为体,因时而变,故一代之诗,必有一代之专体”,《古诗十九首》的诗歌体裁特点正好符合了当时社会人们抒情表意的需要,亦是诗歌体裁本身日趋成熟的标志。
“文学是人学”[13],《古诗十九首》中的每一首诗,都是情思盈盈、感人心怀、发人深省之作,给予远行之人的仕途不顺、羁旅愁苦、孤单无依、知己难遇、思亲怀远等的种种情感以慰藉,抒发人人共怀之感[14],这也对后世文人们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2]刘炜《古诗十九首讲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8月
[3]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4月
[4]李泽厚《美的历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欧明俊《<古诗十九首>百年研究之总检讨》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4月
[6]刘则鸣《<古诗十九首>的孤独伤痛与汉末士人的生存焦虑》
[7]罗新芳《<古诗十九首>的历史地位及语言特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月
[8]赵东栓孙少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作者与文体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年3月
[9]李金坤《<古诗十九首>艺术美发微》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1期
[10]赵忠《<古诗十九首>意境创造的悲情倾向及多重性特征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11月第24卷第11期
[11]叶官谋《<古诗十九首>之意象群刍论》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3月
[12]木斋《初论古诗十九首产生在建安曹魏时代———从五言诗形成历程角度的探寻》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月
[13]董乃斌《古诗十九首与中国文学的抒叙传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
[14]魏芳芳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哲理和抒情技巧》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15]李红霞彭晓敏《女性自我价值之觉醒———<古诗十九首>和<诗经>思妇形象之比较》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月
[16]陈斯怀《由民间性到文人性———论<古诗十九首>的艺术风貌》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
[17]张利锋刘颖《浅论《古诗十九首》对《诗经·国风》艺术手法的继承与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8]胡培培《<古诗十九首>艺术特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9]陈心愉《古诗十九首综论》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0]佳永馨璃《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女性意识》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7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10日
Next 2022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