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形象的分析

  摘要

《欧也妮•葛朗台》是19世纪法国伟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于1833年创作的,是《人间喜剧》中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幅金钱至上,人性泯灭的社会风俗画。作者对主人公所处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大背景下法国外省索莫城的环境、葛朗台以及与葛朗台相关的人和事做了详细的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一家之主老葛朗台的吝啬、贪婪、狡诈与无情以及他的精明能干、沉着冷静、勤劳节俭的复杂的性格特征。本文主要从他的这些复杂的性格特征展开论述,探讨他复杂性格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罪恶,批判这个受拜金主义控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吝啬鬼、偏执狂形象,以及分析作者塑造这一鲜明而又复杂的形象的意义。
关键词:吝啬;勤俭;无情;可怜;复杂

  前言

《欧也妮•葛朗台》塑造了老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太太、查理、拿侬、克罗旭、格拉桑等众多人物。《欧也妮•葛朗台》这部作品虽然以欧也妮•葛朗台为名,但主要表现的是老葛朗台。他是一个被金钱冲昏头脑、腐蚀的守财奴、吝啬鬼形象,他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典型,是法国当时广大资产阶级最有力的代表。
本文通过对老葛朗台的复杂形象的分析与探究,可以使读者对老葛朗台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也有利于人们认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丑陋本质,了解当时资产阶级罪恶的发家史以及资本主义经济下人与人之间丑恶的金钱关系,进一步批判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同时也有利于我们联系自身与现实对金钱有更清醒的认识。

  一、葛朗台的发家史

葛朗台是法国外省索漠城一个很有钱,很有威望的商人,当时索漠城所有人都羡慕、极其敬佩他。主要原因在于葛朗台财富巨大,当时所有人都很难估算到。他从做箍桶生意起家,属于第三等级下层劳动人民。他靠着勤劳的双手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点儿财富,40岁时娶了木板商的女儿并且获得了妻子巨大的陪嫁。他在1789年之前是一个很富有的箍桶匠并且有一定的技能,不仅识得字而且能写会算。1789年他谋取暴利、大发横财,三钱不值两钱合法地买到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一座老修道院,和几块分种田,并且得到了女修道院上好的草场。拿破仑执政之时他当上了市长,表面为了本城的利益用公款修造公路,实则以权谋私,修建了多条直达他家的产业的公路,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并且在他任职时还得到了拿破仑颁发的荣誉团十字章。他被索漠城的人认作先进份子、共和党人,是关切社会思潮的人,其实并不是,他只关心他的产业,他的葡萄园。1806年在他57岁之时,他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三笔巨额遗产,于是得到了新的贵族头衔,成了索漠城纳税最多的人物。1816年的时候索漠城里最会计算的人估算他的地产大概值到400万,这些都为自己以后获得巨额的财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之后更是利用一切机会扩大自己的财富,做现金交易、搞国家公债的投机、做股票生意、做黄金买卖、给当地居民借贷,和索漠酒商及比利时、荷兰两国商人进行业务谈判,并利用女儿的婚姻为他廉价买进贵族的产业。他的一生都是在拼命的聚敛钱财,直到他去世已经拥有1700万法郎的财产。

  二、葛朗台的性格特征

  (一)、发家致富中的贪婪与执着

1、发家致富中的贪婪
“任何时代的人都是贪财的,都是永远爱钱和想要搞钱的”【1】,当然老葛朗台先生也不例外。贪婪是他的最突出的一个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他对财富的追逐和聚敛,他一生都是为财富而活着。他做箍桶、葡萄酒生意,种植葡萄园,在这种传统产业上他已经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但他并没有停止追求金钱,在获得妻子的陪嫁并且继承三位老人的遗产后他仍不满足,用各种手段更疯狂的聚敛金钱。他利用政治手段、经济手段,以及利用亲人和朋友肆无忌惮的搜刮金子。
在葛朗台心中“财富就是道德”【2】,就算不惜失去道德也不会放弃一个金币,他的眼中除了财富什么也看不到。他的一切信仰都是以金钱的厉害关系为基础,一切以金钱为原则,即使被金钱奴役他也毫不在乎。他对金钱始终是从一而终,是实实在在的一个金钱主义守财奴的典型形象。直到临死之际,已经不能再为金钱做点儿什么的时候他仍忘不了他的金子。在即将永久闭上眼的时刻仍盯着那似乎像金子一样的十字架并叮嘱女儿欧也妮在他死后看好金子,以便将来到了阴间给他交账。当时法国社会中那些贵族或者拥有上万家产的资产阶级几乎都会变得挥霍无度,穷奢极欲,而葛朗台并不是如此,他一看见金子就占有金子,把金子藏起来,私下在密室里把金子放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把玩,或者送给他的女儿暂时保管。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有关金钱方面他所表现出的无比的贪婪。
2、发家致富中的执着
虽然在财富的积累上是贪婪的,但是其中也不乏有着执着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他对金钱最纯洁的爱恋。“和所有贪婪的暴发户一样,葛朗台老头不进教堂,不信上帝,他的上帝就是金钱,除了钱他没有任何别的信仰。”【3】表现在他身上的所有行为都是以金钱为中心,以金钱的获取为己任。“葛朗台对于金子的态度是圣洁的,纯粹的,甚至连个人情感都不掺杂在内。”【4】当与别人进行商业洽谈的时候,他的神情表现得是多么的镇静,眼睛是那样的炯炯有神,只为了金子最终能完好无缺的放进他的口袋里,并不会因为是熟人或者是朋友,甚至是亲戚而损失一点儿金子。他起初靠着箍木桶生活,从一个木桶匠做起,到购买田产,娶妻生子,继承遗产,唯权谋私等等都足以表现出他对金钱的执着。即使到了将死之际他也从来不会忘记自己的初衷,那就是占有金子。
在葛朗台的身上所体现的执着可以说体现着巴尔扎克的精神,巴尔扎克所写的《人间喜剧》里的每部作品作为他的传记都有一些他身上的影子,所有作品里的人物形象、环境、地点等都可能是与作者相关的,是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反映。年轻的巴尔扎克在女人与名誉这两个方面有着执着的追求,对于他的远大目标他曾说“我仅有的两个宏大愿望,成名和获得爱情,我能得到满足吗?”【5】他欣赏女性,追求过多个女人。在名誉方面,他也以金钱和地位来包装自己,他写文学作品赚钱,办印刷厂、出版社等,他也企图去获得至高的职位,甚至想代替拿破仑统领法国,实现宏图之志。但是所有的这一切他都是屡战屡败,他的任何事业都以失败告终,他在临死之际还欠着巨额的债务。在各种社会实践中他最终以作家的身份而出名,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人生态度中的一种执着、乐观与自信。葛朗台和作者一样也渴望地位,追求金钱,但他做任何生意都取得了成功获得了不少的利益,在临终与作者表现出巨大的不同,是一个拥有1700万法朗的大富翁。

  (二)、生活习惯里的吝啬与勤俭

1、生活习惯里的吝啬
作为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葛朗台的吝啬更为典型。面对金钱他的态度是谨慎的,、他的神经永远是紧绷着的,他的消费原则是绝不会多出一粒米的钱。他的吝啬始终是独一无二,无以伦比的。对于一般人来说“金钱一方面使人安居乐业,一方面还使得人得着健康,富足的快乐”【6】就葛朗台来看却远非如此,我们从他的住所和生活习惯就可以轻而易举得出。他的居住可以说是断壁残垣,凄凉不堪。“有些地方屋子的横木,盖着石板在不大结实的墙上勾勒出蓝色的线条,木料支架的屋顶,年深月久,往下弯了,日晒雨淋,屋面板已经腐烂翘曲。【7】有的门订着粗大的钉子就像人们在衣服上打着补丁一样,形状各异、别出心裁,并且房子的壁粉很粗糙,屋子显得摇摇欲坠。年收入达到三十万法朗以上的家庭却住着如此简陋的房子,可见他的无比吝啬。收入虽多,但是他们的开销竟一个月超不过几千法郎,尽管他的家产,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但他们仍然过着拮据的生活。
在待人接物方面,他只有一个仆人拿侬,葛朗台付给拿侬的薪水可以说是全索漠城中最少的,而她一天从早到晚始终忙得不停。他们一家人的吃喝穿用一年四季一成不变。他们全家人只点一支蜡烛,尽管有客人来也是如此。每天早上的牛奶,面包,糖等都是有数量限制的,绝不允许多拿一点,他们的衣服可以说都是朴素无常的。葛朗台的吝啬表现在他的穿衣打扮上,他老是同样的装束从1791年以来始终是那副模样,笨重的鞋子,鞋带也是皮做的;四季都穿一双呢袜,一条栗色的粗呢短裤,用银箍在膝盖下面扣紧,上身穿一件方巾的闪光丝绒背心,颜色一忽儿黄一忽儿古铜色,外面罩一件衣裙宽大的栗色外套,戴一条黑领带,一顶阔边帽子。他的手套跟警察的一样结实,要用到一年零八个月,为保持清洁起见,他有一个一定的手势,把手套放在帽子边缘上一定的位地位。”【8】我们都难以想象一个人竟对自己可以做到如此地步,而对于别人他也是一视同仁。对于投奔他、依靠他的年轻的侄儿查理,他并没有做到一般人那样的慷慨解囊,对于金子他是一个子儿都不会多给他。就连查理远赴印度的箱子,他也没有花一分钱,而是找一些材料自己钉的,甚至连路费也是掐指算好的。对于自己的亲女儿他表现得最为明显,每年过生日他只会给女儿一个金币,并不会再多付出什么。一听到女儿把她的金子给了查理他便暴跳如雷,咬牙切齿,直跺脚,他不加思索地把女儿关禁起来只给冷水和面包。面对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妻子,他从不会给她零花钱,即使给了又会接二连三地伸手“借”过来。由此可以看出他不尽对仆人、侄儿、吝啬,甚至对自己、妻子和女儿也表现出离奇的吝啬。
2、生活习惯里的勤俭
但是,吝啬的背后又隐藏着他勤俭的些许优点,他不仅勤劳而且还提倡节俭。我们知道他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起家,默默地过着箍桶匠的生活。当他获得葡萄种植园后他始终不忘劳动人民的初衷在葡萄园中劳作着。楼梯旧有的一角被仆人拿侬踩坏的时候,他并不是一味的谩骂,而是立刻拿上锤子和钉子去修补。他把所有的日常开销都看做浪费,尽管很有钱但她们依然与当地的普通人过得一样。他们喝的酒、吃的烂果子都是坏的,就连他们一日三餐吃的面包都是自己烤的,肉菜全靠农户提供。对于每天的食物蜡、烛等他也是亲自分发。他拒绝浪费,家中每个人都有固定的饭食,并不给家人多余的零花钱。在商业方面或者各种活动前面他也总是忙前忙后,很是积极。对于侄儿临走的行李箱他居然亲自帮他做,当查理要去印度时,他和家人一同前去送侄儿出国。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他吝啬的另一面,那就是勤俭
现实生活中的巴尔扎克并没有因为对金钱、名誉的追求而迷失,被异化,在作为出版商与印刷厂厂主他是多么的勤俭,他奔前赴后,忙于经营,连着好几个月都不曾停歇。当写作之时,他埋头于封闭的小屋子彻夜不眠,全神贯注地赶作品,他一夜之间可以用掉好几罐墨水,他把黑夜变为了白天。对于自己的吃穿住行他也是需要精打细算一番,当前往探望情人知己时他要提前预备好行程中的路费。而葛朗台拥有他勤俭的原型,但表现更多的是极度的吝啬,他埋头于密室,不是工作而是欣赏、把玩金子。他是作者对当时社会普遍人的升华。

  (三)、人际关系中的狡诈与精干

1、人际关系中的狡诈
葛朗台与其他吝啬鬼最为不同的的性格特征就是他的狡诈。“他从无到有,由少入丰,在创业理财的路上能征百战,一路奏凯,从最初的区区2000法郎到1700万之巨,以其42年的人生建立了一个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金融在内的庞大而坚固的经济王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奇迹。”【9】而这个奇迹就在于他的狡诈、老练。他在经营理财的时候有着超乎常人的手、脸、身和法。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招就是他曾经在一场经商失败与那个犹太人学得最精明的一招,那就是装聋作哑,耳背口痴。当和别人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他总会以支支吾吾,没听清楚,请再说一遍等理由搪塞对方,使得对方因为心急、顺应而对葛朗台说出葛朗台要说的,或者把自己的对葛朗台有用的相关信息脱口而出告诉了老葛朗台,这时葛朗台就钻了空子,很容易就占得了优势。而对手此时已忘记自己的初衷,被弄得晕头转向,最后以失败告终。在别人的追问或谈话中他也总不会给予明确的回答,生怕别人知道了自己的看法,因而他从不会说一声是或者不是,也从不会把黑色的笔落在白皙的纸上。他为人处世的动作极为简单,说话不多,总是吞吞吐吐,口齿不清,并且用的不是大嗓门一样的粗暴口语,而是用柔和的声音和简单的句子来逢人与事,例如我不知道,我不能够,我不愿意,慢慢瞧吧!等等。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把妻子当作他的挡箭牌,他总会说自己没有同太太商量过,什么也都不能决定。但其实他在家里可以说是一个专制者、独裁者,他的太太实则为如他的奴隶一般,像温顺的绵羊一样,根本没有一丁点儿的话语权,更别说是涉及到金钱利益关系的重大抉择了。他从不去别人家里,不吃人家同时也不请别人,此所谓我不犯人,人不犯我,他是绝对不会动或者侵犯别人的东西。可是他会以钱的名义去做一些让人很难接受的事情。
当查理要当到一些无用的饰品想换点儿钱的时候,立刻就表现出来葛朗台的狡诈,他用比市场价极低的价格与查理兑换。他的狡诈对女儿欧也妮表现得更为明显,当他得知女儿在妻子死后会继承妻子的财产,他立刻把态度转变过来,把女儿从禁闭中解放出来并且允许她照顾母亲,时而还与妻子和女儿说笑。当妻子去世没多久,他就露出恶的嘴脸。各种奉承、讨好、欺骗女儿,让女儿放弃她母亲的财产。答应她以后会给她金子满足女儿的需要,可是当女儿签订放弃遗产继承权的协议后他又不认账了,他说他与欧也妮算是两讫了。对于太太的情他也表现出了狡猾,他本不想给妻子花很多的钱看病,但是听说一旦妻子死后女儿就会继承妻子的遗产,他便赶紧叫医生给妻子看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对金子的贪婪,过分的迷恋,他们之间的情谊都被葛朗台的狡诈和拜金摧毁了。
2、人际关系中的精干
葛朗台虽然没有接受过许多教育,但他不仅精明而且还很干练。在做木桶生意的时候他就凭借自己的精干赚了不少钱,他用投资、放债等经济手段,依靠职位获得良田美差的政治手段等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地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为他攫取了很多的财富。他很聪明,他总是能在经济运势中看出一点儿门道来,在做葡萄酒生意时他获得了巨大的收入,把别人看得急红了眼,这便取决于他的审时度势、聪明才智。他在面对重大商业探讨或难题时表现得沉着冷静、镇定自若,时时在心里做着盘算。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他选择常人不会用的装聋作哑,巧用妻子进行推脱的手段。甚至坐在门口和别人聊天时他的两个大拇指也在绕来绕去的好像在算着什么。可见他是一个干练,时刻思考的睿智的人。
在巴尔扎克身上也表现了一种精明能干,在和别人合作失败之后他可以独自一人经商,做编辑工作。如果说没有精明的头脑他也绝不会从事商业活动;如果说他像葛老头那样狡诈,他的商业经历就不会一次次以失败告终;他的才干受到众多女子的青睐以至于不少人帮助了他,他的情人要求他为丈夫的遗产进行理财,甚至他的某些情人的丈夫也钦佩、赞赏他的才干。葛朗台与巴尔扎克同样的精明能干,但却有巨大的不同。

  (四)、拜金主义下的无情与可怜

1、拜金主义下的无情
老葛朗台的的吝啬、贪婪、狡诈一步步导致了他的无情,同时他的无情也是拜金主义下的产物。“葛朗台对于金钱怀着执著的追求和独特的爱恋,忽视了对生活其他部分的投入和充盈,早已失去了做人的乐趣。”【10】他的一生都是在追逐金钱,而其他一切对他来说犹如过眼云烟。在对金钱的掠取中他失去了亲情。对于查理的父亲也就是他的亲弟弟的死他并没有感到伤心和难过,只是对着那封弟弟寄来的信发呆,发愁,因为一文没有的查理要暂时住在自己家里,可能又是一笔开销,并且弟弟还欠了那么多债务,他不帮忙可能会遭到别人的冷眼,倘若帮了又要花一笔钱。甚至第二天竟直截了当地亲口说出了查理父亲的死,但知道查理一个钱都没有了的时候才想着如何让悲惨的事情变得缓和一些。可他却是这样的安慰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你父亲死了’这样的话没有什么大不了,为父的总死在孩子前面。可是‘你却一点家产都没有了’”【10】他并没有说查理的父亲死得让人心痛,只会说他父亲把家败光了,查理一个子儿都没了,一点儿家产也没有了。当查理听到父亲去世的不幸消息后他放声大哭,而葛朗台却认为查理把死人看得比钱还重。我们在葛朗台眼中看不到一点儿情义,他眼里有的只是发光的金子,心里无时无刻不盘算着金钱。
“每个人的心中都隐藏着一头野兽,这头野兽时时伺机去狂吠乱咬,本能上他有着折磨虐杀其他动物的冲动,如果其他动物挡他的道,他就会冲上去杀死他们。”【12】而老葛朗台也是如此,面对欧也妮把金子给了查理这件事,葛朗台居然对欧也妮破口大骂,极为难听。认为欧也妮的作为就像偷盗,骂她是该死的婆娘,是毒蛇,并且夹杂着诅咒。为了这件事他无情地把女儿锁进屋里,并且只给冷水和面包,在大冷的冬天也不允许她生火炉。当看到镶有金子的梳妆匣时葛朗台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就像一只老虎扑向一个睡着的婴儿,他认为查理拿了女儿的钱而那这个匣子应该算是对女儿的补偿,女儿属于他,那么匣子也就是他的了,因此他就拿着撬刀与女儿展开激烈的关于梳妆匣子的斗争。对于他的妻子他更是无情的奴役与怒吼,在争执过程中把妻子气得病倒。妻子去世不久就急着让女儿签放弃遗产的协议书。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无情与狠毒。
2、拜金主义下的可怜
这部作品的“故事主要是在家庭内部日常生活中展开的,没有耸人听闻的事件,没有丝毫传奇色彩,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是一出‘没有毒药,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13】看似诸多事件都表现了葛朗台的无情,但并不能掩盖他的悲剧性意味,他的可怜性。同样也是由于他极度的贪婪、吝啬、狡诈,和过度地追逐财富、占有财富使得他有一丝的可怜,让人感到有些同情。当他看到太太平时那么肌黄的脸完全发白了的时候他也害怕了起来,他让做错事的欧也妮扶母亲去睡觉,可见他还尚有一些人性。他对于金钱的偏执与疯狂使得几乎所有人都背叛了他,与他唱反调,单纯的不懂金钱意义的女儿不断地反抗他,软弱的妻子也逐渐地站在女儿的立场敢于同老葛朗台顶嘴,公众的舆论也一直在讨伐着葛朗台,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他近乎众叛亲离的可怜的景象。在欧也妮软禁的日子里他习惯到小园里绕圈,跑步,而这时正是女儿梳头的时候他便躲在树干的背后打量女儿的头发。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画面,女儿与父亲本应该是相互关心、和谐相处的,而金钱却使他们彼此间有了隔膜。然而最为可怜的一面就是他的狡诈,他对于别人,如仆人、商人、邻居,甚至自己的亲人,如妻子、女儿、侄儿,他都要辛苦地把自己伪装起来,可怜巴巴地祈求着女儿对遗产的放手,盼望着商业对手可以放出一些利于自己的信息,期望奴仆拿侬可以拿到更少的薪水做更多的事。这些便是他无情中所含有的可怜。
由此我们得出他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形象,他既有金钱支配下的贪婪、吝啬与无情,又有自身勤劳节俭、精明干练、沉着冷静的一面,进而表现出一点儿人性中的可怜。

  三、葛朗台复杂形象的原因

  (一)、财富的继承和聚敛

“葛朗台是一个地地道道、彻头彻尾的守财奴,是金钱主人的奴仆,他的眼睛已经浸透了奴性。”【14】他的一生都执着于金钱,他对金钱不断地进行着疯狂掠夺。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人民,他靠勤劳的双手,过着箍木桶的生活,获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他轻而易举获得了妻子的巨额陪嫁、岳父给他的200枚面值加倍的金路易、岳母谷迪尼埃太太的遗产、妻子外公拉贝特里埃先生的遗产和自己外婆让蒂叶太太的遗产,他对这三位老人遗产的继承为他之后获得更多的财富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三个老人都爱钱如命,时时刻刻都在疯狂得聚敛钱财,当拥有钱财后私下里摩挲把玩金钱。而他也恰好继承了他们对金钱的态度,那就是不断地积累、获取与把玩。他也像这三位老人独自在封闭的密室里抚摸着堆着像山一样的金子,心里满是欢喜,可见他不仅继承了前辈的遗产,还继承了他们作为守财奴所表现出的奴性。
而葛朗台又不同于德•拉贝特利耶老先生那样把放债当做挥霍,德•拉贝特利耶老先生认为对于黄金多看上几眼也比放债实惠,而葛朗台认为金钱是活的,会动的。他不只守财更善于发财。为了赚钱,他能审时度势,像老虎、像巨蟒,平时不动声色,看准时机会果断迅速地扑向猎物,万无一失地把大堆金银吞进血盆大口般的钱袋。有人发革命财,有人发复辟财,而他革命财和复辟财都发。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普通的箍桶匠一跃而成为索漠城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富人,原因主要在于他对金钱的态度和获取方式不同于其他人。他并没有用殖民主义时期残酷的手段,如砍手、割鼻子、挖眼睛等实现对财产的获取,而是靠他的谋略与胆识去争取、奋斗。他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比旁人更有胆识。他是法国大革命中发家致富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大胆地利用了大革命的好时机疯狂地获取利益及钱财,他通过贿赂标卖监督官买到了县里最好的葡萄种植园,获得十三处按年成交租的分种地,一座老修道院和八九十公顷上好的草场。他利用自己特有的手段,精明的头脑做投机倒把生意,通过放债、贷款、投资等使得自己的财富雪球越滚越大,再加上自己一生无比的吝啬与克扣,以及全家人的省吃俭用,他的财富更加丰盈了。除了当时索漠城中有人给他估算的众人皆知的财产外他也许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财富,直到死后他的钱财已经达到了一千七百万法郎。

  (二)、资本主义社会下的拜金主义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资产阶级地位的不断上升压倒了逐渐没落的、挥霍无度的、腐朽的旧贵族。巴尔扎克比同时代的作家观察得更敏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5】围绕在葛朗台周围的关系也是一种金钱关系,他可能是看到了岳父巨额的财富才娶了木板商的女儿。他凭借女儿的婚姻关系利用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人,只为的是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这两家人也同样是为了葛朗台的家产而委曲求全,时刻登门拜访,甚至献上贵重的礼物,但这并不是因为真正看好欧也妮,而是因为他们的拜金观念。他的侄儿更是无情地丢弃与自己曾经私定终身、山盟海誓的欧也妮和比较有钱但是长得奇丑无比的富商的女儿结婚,原因只在于他以为欧也妮并没有钱,他是为了金钱而选择抛弃欧也妮。这种金钱主义下的人际关系在当时的法国是普遍存在的。为了获得地位和财富现实中的人们想方设法攀龙附凤,做投机生意,投身于挖矿产事业等,这些都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下人们的拜金行为。
资本主义经济下的金钱在高速地流转着,金钱成为了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目标。然而人们并没有持有正确的金钱观念,一味盲目地崇拜金钱。最终,“‘金钱’导致人性的丧失和扭曲”【16】。“人天生来是善的,让种种制度才把人弄恶。”【17】葛朗台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吝啬、贪婪和无情的,他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不断地变得狡诈,利用各种手段去达到自己的目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8】他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表同样也使用了令人厌恶的手段,他利用贿赂官员的手段购买葡萄园,在当市长之时假借为了本城的利益造了多条直达自己产业的公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利用职位肆无忌惮的为自己从各方面谋福。他理财的本领也是索漠城无人能比的,他头脑清晰、沉着冷静、能写会算,并且善用土地经营法,他甚至把自家的三千株白杨种在公家地上。他经常在密库里瞧着堆满闪闪发光的黄金,脸上的快乐无法用言语形容,然而他不知道他已经迷失了自我,沦为了金钱的奴隶。我们可以看到渗透到他骨子里那种对黄金的迷恋之情,是典型的拜金主义者。

  (三)、理性主义与感性主义的兼备

理性与感性是两种思维方式的解释。感性是在处理事情中以个人的情感为依据,是一种与生俱来不带修饰的野性而原始的心理过程,是通过寻求喜欢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的行为;理性是寻求有效方法达到目的的行为,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西方近代是理性疯狂的时代,理性失去了它曾经具有的唤醒人的自由与尊严、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蓬勃精神,转向了与独断、迷信、集权相连的异化道路。”【19】虽然葛朗台并不迷信,但是他做到了一定的独断与集权,凭借金钱至上的原则和信念在家中他可以说是实行着一种专制,一种独裁,对奴仆拿侬过度地压榨、对他的妻子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无情地克扣与专制。
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感性主要体现在金钱上,一旦涉及到钱财方面,他可以说是一毛不拔。钱财、食物和蜡烛等等都是他亲自按数量分发的。老葛朗台禁止欧也妮与他的侄儿夏查理相知相爱,当得知欧也妮把金钱给了查理之后他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关了禁闭,只给冷水和面包,并且还不让她看望已经奄奄一息的母亲。甚至在妻子死后向欧也妮索要遗产。他的感性使他放弃了尊严与道德,他变得虚伪、狡诈、无情。为了金钱他假装与女儿和好;他用低于市场上的价格哄骗侄儿的手势;他极度地为了金子与女儿争吵导致妻子从此卧病在床,他可以说是导致妻子去世的罪魁祸首。
因为对金钱过度的贪婪,在感性主义的支配下,他利用各种手段去获取更多的利益。他的理性,主要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活动等方面。通过对天气的观察他可以在农业方面很好的准确得算出他一年的收入,他同别人一样做葡萄酒生意但他可以获得多于别人两倍的收入,这主要源于他的精明能干。对于各种商业活动,他以极其冷静沉着、谨慎的态度面对每次的商业谈判,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他不惜装聋作哑,欺骗他人,拿毫无话语权的妻子作挡箭牌。这些更多的表现了他的理性主义。
但是理性与感性并不是独立存在的,“情感与理智、感性与理性,不仅是人类的两种认知方法,也是人类两种不同的心理存在状态和体验方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20】很明显地在葛朗台身上既有感性的一面又有理性的一面,这便构成了葛朗台复杂形象的又一原因之一。

  四、作者塑造葛朗台形象的意义

葛朗台是作者对那个社会的观察所精心刻画的人物,他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时期包含所有人的鲜明特征普通的代表,从而塑造出了典型的这一个。
“葛朗台这个形象,以它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为人们认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本性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证。”【21】作者塑造的这个鲜明的形象,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像他这样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丑恶的本质:他对自己、亲人和朋友的吝啬与专制、对金钱的贪婪与偏执,为人处世的狡诈与投机取巧。这些活动不但深刻地揭示了在金钱万能的资本主义经济笼罩下的冷酷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形象地批判了以葛朗台为代表的拜金主义者,他们盲目的崇拜金钱使得原有的人性一点一点消失殆尽。同时也集中地反映了法国当时社会的现实,资本主义经济下的黑暗。面对葛朗台这个鲜明的形象我们应该有所警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不盲目崇拜金钱、合法并合理的获取财富,使用金钱。我们应该积极响应群众和国家,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葛朗台来写,文章开篇讲述了他的发家史,简单地介绍了他从社会底层人物变为资产阶级暴发户的过程。然后密切联系本文的主题,研究了老葛朗台既丰富又复杂的性格特征,从他发家致富中的贪婪与执着,生活习惯里的吝啬与勤俭,人际关系中的狡诈与精干,和拜金主义下的无情与可怜四个方面对他的性格特征做了详细的论述。并进一步探讨了造成他的复杂形象的原因:对财富的继承与聚敛,深受资本主义经济下的拜金主义的熏陶以及自身的理性与感性思想。“在巴尔扎克看来,人性的善恶并不是先天的本质,而是受生存环境所形成,人们对欲望和利益的追求使人的本性转变到恶的一面。”【22】葛朗台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下由一个纯朴、善良的劳动人民渐渐得变成资产阶级暴发户、吝啬鬼。
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相关内容的探索和研究,使我们对葛朗台形象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了解他当所处的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下残酷的世界和丑恶的人际关系、批判资产阶级拜金主义思潮有着深刻的意义。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拜金主义开始侵入某些人健康的身体,如不能充分意识到拜金主义的危害,任其执掌泛滥,势必导致人的腐败堕落社会主义建设的停滞不前。”【23】不管在这个社会中担任哪一种角色,我们都不能迷失自我,丧失本心和道德。
因此,我们对金钱要正确的态度,金钱是万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金钱换来,我们应该合法、合理地运用金钱。

  参考文献

[1]【苏】德•奥勃洛米耶夫斯基.《巴尔扎克评传》[M].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49.
[2]张冠尧.巴尔扎克《高老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64
[3],[7],[8],[11]傅雷,郑永慧.《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4.2.12.78.
[4]马召辉.论《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黄金原型意象[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3期(总第115期)2005年5月.127.
[5]【法】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69
[6]朱淮之,赵澧.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J].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371.
[9]王峰.通经济变•发愤为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月第25卷第1期.99.
[10]秦宁.葛朗台偏执狂形象分析[J].语文学刊,2013年第2期.148.
[12]【德】叔本华.《叔本华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521.
[13]巩坚.《欧也妮•葛朗台》人物性格特征浅析[J].文化研究,科教文汇,2008年11月(上旬刊).257.
[14]任亚娜.透过眼睛看葛朗台的奴性[J].文学教育,2009年9月.89.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54.
[16]蒋芳.《巴尔扎克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84.
[17]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228.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574-575.
[19]周文文.“感性意识”: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性”[J].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39.
[20]许静.“论西方两种幸福观”—从感性主义于理性主义谈起[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2年5月,第25卷第3期.67.
[21]陈林.《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拜金主义[J].教学反思,2011年9月.57.
[22]冯玉石.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论巴尔扎克对拜金主义的批判[J]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2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76.html,

Like (2)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10日
Next 2022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