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和深度反思。世界充满了矛盾,野性与人性、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人是文明教化的产物而动物是野蛮的生物。在人和动物

  引言

  全球性生态危机促使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内的“生态和谐”这一时代主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深度反思和高度重视,因为从“社会和谐”到“自然和谐”的生态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条件和自然资源基础。
  《狼图腾》在生态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人们引起了对于草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着重关注,此小说表达了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狼图腾》中贯穿了人类对生态的整主义观的思想,并指引人们在实现使生态达到平衡的道路上前行,人们要正确的面对当前存在的各种生态环境的问题,以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生态文学的不断繁荣发展。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在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当今的21世纪,人类密切关注着全球的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作者在此小说中对人性的本身、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做出了哲学的思考和探索,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提倡的重归自然的生活,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有种种的设想,可起到对现实有益的借鉴和启发作用。

  一、生态视野中的动物形象

  《狼图腾》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草原上的群狼的野性勃勃,血性激烈,形象,为宁静的草原带来处处杀机,也使草原压催生出盎然生机。小说特别选取了狼群围猎黄羊群和军马群两个场面来展现草原狼的独特性。围猎黄羊群,充分地展示了草原狼善于利用天时地利,善于观察时机,善于捕捉战机的生存本领。而围猎军马群,则充分地展现了草原狼的凶狠、顽强、复仇心切的特点。姜戎还特别地展现了草原狼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草原生态系统的根本是草,而旱獭、黄羊、野兔、牛羊马、黄鼠等都是以草为生的,若没有草原狼对它们种群数量的一定控制,草原生态系统必然要崩溃。
  当然,姜戎也让人们注意到了草原狼与草原人之间的深刻的生态联系。草原狼可以控制老鼠、旱獭、兔子、羊群、马群等的过度增长。今天草原人口过度繁殖,草原狼日渐稀少,从而直接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的可怕后果,我们不得不承认草原狼存在的必要性。
  《野性的呼唤》主要讲述的是Buck伴随着淘金热的浪潮,在经历各种遭遇和困难后,从一只家养的狗蜕变成为一只西部广袤荒野中狼群的首领。从转变的宏观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Buck象征着对生活有超强适应能力的人。这一点贯穿于杰克伦敦作品的始终。
  首先,Buck强壮的身体使其在克朗代克荒原的生存成为可能。在故事的开始,作者便告诉我们淘金者们需要狗来帮助其完成财富梦想,这些狗必须要有健壮的肌肉来挖掘金子,还要有厚厚的皮毛来抵御严寒。这暗示我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先决条件就是强壮的身躯。而四肢发达、重约一百四十磅的Buck是一只巨大的圣伯纳犬。从基因学的观点来看,Buck已经具备了克服雪域荒原的基本素质。
  其次,Buck是外在力量与内在精神的完美统一。Buck从本质而言不是一只普通的狗。虽然在一个富裕的家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它并没有像其他宠物狗一样养尊处优。它不能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它看不起它们,有时甚至完全忽略了它们的存在。此外,当Buck被穷凶极恶的家伙们转手倒卖时,它的内心也完全没有被征服。相反,这些经历更加唤醒了它的兽性。面对凶残的主人,它依然勇敢地释放自己的愤怒与不满。这反映出Buck具有出色的品质——反抗精神。
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两个动物意象象征意义的对比

  (一)其象征意义的共同点

  首先,两个动物意象汇集于同一交叉点。从《野性的呼唤》中我们可知,Buck本身是一只狗。但是随着生存境遇的改变,它的生命轨迹发生了变化——从一只家犬蜕变成一只狼。而《狼图腾》中狼的形象一直未变。因此,Buck和狼在象征意义上的交叉点在于二者都具有兽性。其次,他们象征同一精神——勇往坚定地使自己变得强大。Buck生活在寒冷偏僻的北部冰原,而狼生活在多灾多难的大草原。但是它们都成功地适应环境,而且它们的生存过程赋予其生命以更深刻的意义。第三,两个意象反应了共同的生存法则——适者生存。

  (二)其象征意义的不同点

  首先,其象征意义的内涵不同。Buck具有更加广泛的比喻意义。从读者的角度来看,Buck象征着一个坚定勇敢的人。读者被这个形象所吸引不仅是由于其强壮的体魄和潇洒的外表,还有它像人一样的思考和人格化的行为。例如:在凶残的主人快要将它打死的时候,它的内心依然反抗着。但是它的聪明在于它转变了反抗的方式:它不再用力量反抗,而是开始用头脑——它在公众场合顺从主人,却在私下里与之作对。此外,Buck想尽办法使自己成为领头犬也反映出它拥有像人类一样的志向和野心。从Buck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化的行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Buck的形象在现实社会中是有其具象化的载体的。而《狼图腾》中的狼可以被视作一种精神符号。它的精神意义是作品作者的概括与升华。其次,两个动物意象传递的思想不同。Buck所要传递的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Buck的生存和竞争完全是一个个体适应环境的过程。而狼所要表达的是集体主义。狼的生存和竞争完全是一个个体借助于群体力量而行动以生存的过程。再次,两个动物的生存目标不同。Buck的生存目标不仅仅是活着。它有更大的理想——统治其他生物。作为家犬,它统治着主人家里的其它动物;作为狗队的成员,它努力地使自己成为领头犬;甚至最终加入狼群,它也始终保持着首领的角色。而狼的生存目标是活下来。它们将生命看作第一位,并竭尽所能地适应环境。因此,狼的生存第一和Buck与生俱来的野心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人与自然

  野生生命群体值得受到我们道德上的关怀和考虑是因为他们有一种世代相传的本身价值。自然界的生物的价值在于它们也是地球生命群体的成员。正如姜戎在《狼图腾》中描述的,在草原的生物链中,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不可或缺的价值和位置来保持生物链的完整和生态平衡。通过对两部小说中相似主题的细致讨论,我们清楚地看到姜戎和杰克·伦敦在生命中心论观点上的一致性。
  人类中心主义是一种人类为更好地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和形成是人类认识的伟大成就,它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深入,产生以我为中心的自觉意识,最后在理论上上升价值目标的形态。也就是说,它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和万物的主宰,按照人的偏好和价值观来衡量宇宙中所有的事物,人的利益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社会世代积累起来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非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中心主义是危害环境的根源所在,在对待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类必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地球上一切事物在整个生态系统的金字塔内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内在的个体的,以自身为目的的局部的价值,是外在的,集体的,整体的价值的组成部分,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对人类可能没有直接价值,但却与自然界的饿演化关系密切,有着维护自然界平衡的价值,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物应有的价值,使之成为人类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想使人类彻底摆脱目前的生态危机,就必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从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就如《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遭遇完全是由人类的贪婪的欲望造成的,而厄运却降临到他身上。因为人类在北方寒冷之地发现了黄金,成千上万的人开始涌向北国。这时候狗成了最好的交通工具。人类对巴克可的非法盗卖、残忍驯服和鞭打奴役,实际上就是人对自然、对地球的恣意滥用、破坏和索取的特写。人类自诩为世界的主人,是地球上最高贵的物种,却不知道人类只是生物圈中的一个小部分,你破坏了食物链中的任意一环,最后所有的生物都要受到惩罚。人类即使是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也能幸免。
  当今社会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各种生物正在灭亡或者正在频临绝种,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一些特殊的专有名词不断出现。人类与自然地关系正在不断的恶化。幸而人类已经开始觉醒,不再盲目的开采自然世界,而是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的不可取,转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小说最后桑顿死了,最后的纽带断了,人与人的要求不再约束他。他回归荒野的时候到了。他成功地融入了狼群,并成为狼群的首领,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自然之中,在苍白的月光下高唱着狼之歌。在小说的结尾人与自然还是可以平和的相处。作者的最高期望就是如此。《狼图腾》在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狼故事中,展示了草原牧民天然原始但符合科学规律的环保意识和平衡手段。当不懂草原的农耕人口对狼赶尽杀绝时,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强烈的共鸣。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做为代价,当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而对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经营时,当沙尘暴在我国大面积肆虐,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补救政策时,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不感动《狼图腾》所传达的生态警示的信息。

  四、小结

  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员,大自然能存在多久,我们人类就能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多少年,因此,我们越想保护生态环境就越要强调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绝不能允许以保经济增长的名义再度牺牲环境。我们再也不能回避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再也不能让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下去,而应该携起手来,保护环境,努力使生态恢复到自然水平,共建我们美好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郑瑾,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意识及其在《狼图腾》中的升华,求同寻异,2009.10
  [2]李海霞,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理论探讨,2008.6
  [3]包庆德,潘丽莉,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和谐关系研究进展,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9.2
  [4]陈小磊,从《狼图腾》中体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华章,2011.8
  [5]向翔,最后的野性—读《狼图腾》有感,表达在线,2006.3
  [6]周玉琳,中国生态文学欢呼“狼来了”—《狼图腾》的生态思想,黑河学刊,2004.11
  [7]何婧,原始的呼唤——《狼图腾》中的狼意象引发的人性思考,文学评论,2007.2
  [8]罗付灵,《野性的呼唤》之生态批评观解读,闽江学院学报,2011.5
  [9]刘海霞,《野性的呼唤》和自然主义,语文学刊,2011.3
  [10]吴秀明,陈力君,从《狼图腾》看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文艺研究,2009.4
  [11]周琳,从《野性的呼唤》和《狼图腾》看生存法则,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
  [12]王家宝,论《野性的呼唤》与《狼图腾》中的动物意象对比,文化试点,2009.3

  致谢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得到不断完善。他严谨、求真、务实的求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今后工作,学习的榜样!同时他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您们的悉心的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服务。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79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11月16日
Next 2020年11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