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粟特曹氏家族谱系研究

入华粟特人曹氏起源于粟特中的曹国,是昭武九姓之一。到了唐代,大量粟特人迁入中原地区定居,入华粟特人汉化,中原地区的汉人同样也经历了“融胡”过程。粟特曹氏作为昭武九姓之一,在唐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课题从史料记载中有关入华粟特人曹氏后裔的

  引言

  粟特人最早进入中原地区是在公元三世纪左右。到了唐代,随着政局的稳定,大量粟特人迁入中原地区定居,粟特文化与中原文化经历了冲突、磨合、交融的一系列过程。中亚曹国人也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原,以国为姓,改姓曹氏,随着时间的发展,粟特曹姓家族开始融入唐代社会。本课题从粟特曹氏入手,结合查阅到的史料典籍、前人资料探讨曹国人进入中原之后的定居、习俗、婚姻变化,粟特曹姓是如何融入汉人社会,部分曹姓又是如何进入唐代上层社会,入华之后的曹国人在政治、文化上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有关粟特人的研究,在近几年的时间中出现的越来越多,但是多数论文都是对粟特民族这一整体的研究。目前关于粟特曹氏的相关研究文章有王永平的《粟特后裔与太原元从——山西汾阳出土唐&lt;曹怡墓志&gt;研究》[[[]王永平《粟特后裔与太原元从——山西汾阳出土唐&lt;曹怡墓志&gt;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2019(4)。]]、冯培红的《&lt;隋曹庆珍墓志铭&gt;与武威粟特曹氏》[[[]冯培红《&lt;隋曹庆珍墓志铭&gt;与武威粟特曹氏》[J].社会科学战线.2019(1)。]]、高文文的《唐河北藩镇粟特后裔汉化研究》[[[]高文文《唐河北藩镇粟特后裔汉化研究博士论文》<B>.中央民族大学.2012。]]、马晓玲的《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研究》[[[]马晓玲《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研究》<B>.西北大学.2015。]]。
  粟特,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西域古国之一,经典史籍中也称为昭武九姓,包含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九个姓氏。粟特族生活在今天的中亚,以经商贸易著称。《隋书·西域传》记载“曹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也。国无主,康国王令子乌建领之。都城方三里。胜兵千余人。国中有得悉神,自西海以东诸国并敬事之。其神有金人焉,金破罗阔丈有五尺,高下相称。每日以驼五头、马十匹、羊一百口祭之,常有千人食之不尽。东南去康国百里,西去何国百五十里,东去瓜州六千六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魏徵等《隋书》卷八十三《西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855。]]

  一、粟特曹氏的迁徙

  粟特人生活在古代中亚的河中地区,这片土地上中分布着大小不同的国家,其中就包括曹国。因此能够出现的唐朝的粟特族曹姓家族成员,一定是经过一代人乃至数代人地迁徙进入中原地区的。据《隋书·西域传》记载“曹国,都那密水南数里,旧是康居之地也。国无主,康国王令子乌建领之。”[[[]魏徵等《隋书》卷八十三《西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3:1855。]]据此可知,粟特曹姓最早是生活在康居地的。粟特人自古就是以商业贸易为主,由于自身地处中亚地区的地理优势,粟特人的贸易足迹几乎布满了整个欧亚大陆。
  荣新江先生在《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一书认为粟特人经过长时间经营,在撒马尔干和长安之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贸易网络,并且在贸易网络的交叉点上,建立起殖民聚落。[[[]荣新江《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粟特人就是从西到东沿着这条路线迁徙到中原地区。
  粟特曹姓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中原地区。粟特人往中原地区的贸易,基本上都是以商队的形式,由商队首领率领,这些粟特商队的首领叫做“萨宝”。粟特人在贸易迁徙过程中[
  致谢
  论文行将搁笔,大学四年生涯也将结束,心中无限感慨,在论文写作期间得到了老师、家人、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才使得自己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此致以诚挚的感谢!
  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东教授,论文从选题、研究直至最终完成,每一步都离不开王老师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王老师带我走进了文献学的殿堂,教导我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传授我先进的研究方法,给我指明了前进方向。王老师高瞻远瞩的学术视野、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缜密的思维、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忘我的工作热情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感谢与我一同奋斗的凌文浩、季驰宇、叶寅同学,长期以来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对于遇到的学术性问题总能展开建设性的讨论。
  感谢各位专家、老师在百忙之中评阅我的论文、并给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一些便于贸易和居住的地点留下来,就形成了殖民聚落。这些殖民聚落就是粟特人进入中国之后主要的活动地点。
  曹姓粟特人的迁徙以曹怡家族为例,曹怡墓志记载曹怡自称隰城人。隰城,从北朝到唐朝前期一直都是汾州西河郡的管辖范围。关于隰城的隶属地,是在这段历史时期多次发生了改变,根据《隋书》卷三十《地理志》记载,北周建德五年,废汾州,改隶介州;隋大业三年,介州改为西河郡。[[[]魏徵等《隋书》卷三十《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852。]]《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三记载唐初,西河郡改称浩州,武德三年,浩州改称汾州。[[[]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卷三十九《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04。]]从其中我们就能知道汾州这一地区的名称经过了多次更改。再看曹怡父亲的官职,“皇朝介州萨宝府车骑骑都尉”,由于曹怡父亲所处时期,这里的介州并不是隰城所隶属的北周至隋的介州,因为大业三年时,介州就改称西河郡,所以这个介州指的是唐初时期设置的介州,并不包含隰城。由于曹怡祖辈史料的缺失,无法得知,其祖辈在北齐做官是何时何地?父辈又是如何到达唐初介州地区的,也无法知道在到达介州之前,他们曾经迁徙到过哪里?有没有在某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一条大致的迁徙方向:由西向东。曹怡家族从中亚曹国出来后,祖父在北齐做了壮武将军;后来唐朝统一,父亲在当时的介州做了萨宝府车骑骑都尉;曹怡在隰城做了骑都尉。总结可以大致得出这一家族的迁徙路线,是因为做官进入中原地区。
  在参看曹怡墓志时,会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曹怡是标准的中亚曹国的粟特人后裔,为什么他自称是隰城人,说自己是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的后裔呢?关于曹氏源流,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有两支,一是“颛顼元孙陆终第五子安为曹氏,至曹挟周武王封之于邾,为楚所灭,遂复曹氏”;[[[]林宝《元和姓纂》卷五[M].岑仲勉,校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564。]]二是“周文王第十三子振铎,封曹,亦为曹氏。因宋所灭,子孙以为氏。”[[[]林宝《元和姓纂》卷五[M].岑仲勉,校记.北京:中华书局,1974:564。]]曹挟被封在邾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城;振铎受封的曹国是在山东定陶。这时联系曹怡自称是隰城人,可以分析得出曹怡为什么要自称是振铎后裔。粟特作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自然是要被汉族人所排斥的,曹怡这样附会中原的曹氏大姓,自然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少数民族身份,因为只有是汉人才能够更好更快地融入唐朝社会。所以入华的粟特曹国人后裔大多会选择附会中原的曹氏大姓,而选择最多的还是谯郡曹氏。
  与曹怡相似,迁徙到中原后,自称是中原曹氏大姓之后的还有许多,比如曹弘立家族。曹弘立墓志称他是族望谯郡人也,其先是汉相后裔。这两句话明确的表示了曹弘立攀附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曹氏贵胄。曹弘立的墓志记载曾祖在易州为将;祖父是易州衙前兵马使,父亲是易州衙前将,曹弘立的任职地同样缺失,只知道官职是押衙靖边将。从这些资料同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曹弘立家族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易州。根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八记载,“易州:‘因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开皇十六年置易县为州治。大业初改为上谷郡。唐武德四年复名易州,天宝元年又名上谷郡。干元元年复名易州。唐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安新、满城以北,南拒马河以西。”[[[]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3:510。]]所以说,曹弘立家族的活动范围一直都是在今天河北省一带。
  从相关出土墓葬中整理出的入华粟特人曹氏后裔,除了自称郡望是谯郡的之外,还有其他一些粟特曹氏的记载,见下表:
  表一入华粟特曹姓后裔郡望表
  姓名婚姻郡望源流出处
  曹谅安氏济阴定陶晋西平太守曹祛之后《墓志汇编》永徽〇〇八,《曹谅及妻安氏墓志》,第135页
  曹氏康君夫人沛郡谯人《墓志汇编》《康君夫人曹氏墓志》,第266页
  曹闰国石氏、刘氏、韩氏含州河曲启矩鹿,分枝周后《墓志汇编》大历〇四三第1787-1788页
  表一续入华粟特曹姓后裔郡望表
  曹恽贾氏其先沛国谯人后代因官,遂家于夏府,故今为朔人也《全唐文补遗》第八辑,第369页
  曹弘立武威石氏,见居夫人高氏谯郡汉相之后《墓志汇编》咸通〇九二,第2450页
  曹钦京兆好畴人其先黄帝之后,陆终之子,实为曹姓《墓志续编》干封〇一四,第166-168页
  曹明照折府君谯郡金河贵族
  从表中可以知道曹谅郡望济阴定陶,是晋西平太守曹祛之后;曹钦居住地京兆好畴,称自己祖先是黄帝之后,陆终之子安,是曹氏源流的另一支;曹闰国郡望含州河曲,自称启矩鹿,分枝周后。这些粟特曹氏的郡望都是河南河北、山西一带,且大都自称出自曹叔振铎一脉,加上曹怡家族迁徙的分析和曹弘立家族当官的活动范围,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入华粟特人曹氏后裔都会选择攀附中原地区的曹氏贵胄以提高自己的出身,不愿意承认自己少数民族的身份,并且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地区是入华粟特人曹氏后裔的主要活动区域。
唐代粟特曹氏家族谱系研究

  二、入华曹姓家族的官职变化

  粟特人作为中亚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种族特征是骁勇尚武、习于征战。丝绸之路上贸易商队的组成有武装护卫也体现出了这一点。粟特曹氏进入中国后,如何融入到唐朝上层社会,最好的一种途径就是以武入仕。关于以武入仕的曹氏家族,主要有曹怡家族、曹恽家族、曹闰国家族、曹惠琳家族等。
  首先来看曹怡家族。曹怡祖父是北齐壮武将军,父亲是萨宝府骑都尉,曹怡也是骑都尉。祖父的壮武将军是南朝梁所设,是杂号将军之一。《隋书·百官志》中把壮武将军列为武职二十四班之第十二班,到了唐代,列为武散官,属于正四品下阶,曹怡父亲曹遵“皇朝介州萨宝府车骑骑都尉”这一官职是直接体现曹怡家族是昭武九姓中曹国后裔的有力证据。勋官是用来奖励军功的。曹怡家族祖孙三代都是武职出身,这也是入华粟特人的普遍现象。参看曹怡家族的官职变化,可以发现从祖父壮武将军,一个正四品官,再到曹怡父亲的五品左右的车骑骑都尉官职和曹怡自己的骑都尉官职,官阶职位可以说是越来越小。并且史料中记载,曹怡虽然官职封为骑都尉,但是他并未入仕,最后也是选择了在田园终老,也就是说曹怡家族三代虽然都是武职,但是职位是逐渐降低的,加上其后人也并无记载,我们可以得出曹怡家族没落了。
  关于萨宝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萨宝府的由来,是起源于波斯的火袄教,北魏时期传入中国,并列入朝廷祭典。北齐时,其典祀官名是“萨甫”,到了隋朝,名字改为“萨保”,唐朝时期才是“萨宝”。唐代,大量胡人进入中国并且定居,宗教上的需求就导致了在长安、洛阳、沙州等地区出现火袄祠。萨宝府是设立就是为了管理这些地区的一些宗教事宜。曹怡父亲的“皇朝介州萨宝府车骑骑都尉”在记载中并未出现,应当属于萨宝府武官,是一个新见官职,还需要文献补充记载缺失。
  其他曹氏家族,凭借军事才能得以进入唐朝朝廷的有曹闰国家族。《墓志汇编》大历〇四三《曹闰国墓志》记载曹闰国居于含州河曲,他经历了三次婚姻,分别是石氏、刘氏和韩氏。从墓志中可以看出,曹闰国在天宝年间在河北不得已加入安史叛军,曹闰国崭露头角恰恰也是在安史叛军的时候,云麾将军和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就是在那个时期担任的。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曹闰国归顺李唐王朝,官职不仅没有没有被削,还被授予了试光禄卿。结果后来又跟随田承嗣中原叛乱,卒于冀州城。从安史之乱时被授予的官职和田承嗣授予的官职来看,曹闰国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唐朝朝廷接受了曹闰国的归顺,这一点也体现出了朝廷对他军事能力的认可。由此可见曹闰国进入唐朝之后的官职是提升了,从叛将变成了李唐正统。史料中记载曹闰国病逝于冀州城,之后就没有了关于曹闰国家族后人当官的记载,这反映出曹闰国家族自曹闰国开始就没落了,淡出了唐朝政治。
  在参看曹闰国墓志的时候可以发现有趣的一点,墓志上刻的是“唐故试光禄卿曹府君墓志”,而没有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和马军都虞侯这三个官职。“光禄卿”,从三品职事官,《旧唐书》在《职官》中记载光禄卿的职责是掌管国家的酒膳事宜,负责膳食采购,日常支出,宗庙祭祀等等,这就说明了,曹闰国这是专门负责皇室人员膳食的官。按理来说,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和马军都虞侯这三个官职都比试光禄卿这个掌管酒食等内部事务的官职好听,那为什么光禄卿曹闰国的墓志只提到了他在李唐王朝的任职,也就是试光禄卿,而墓志中记载的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以及马军都虞侯只字未提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只提一个官职的情况呢?大致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云麾将军和守左金吾卫大将军这两个官职是曹闰国在安史势力中为将时所赐,并非李唐正统,属于叛将军职,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曹闰国归顺唐朝,自然不能再使用这一官职,而且曹氏归顺唐朝之后,这两个官职已经被唐朝收回。再看马军都虞侯,马军都虞侯这一官职是曹闰国在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手下时所任,属于地方官职,况且田承嗣和安禄山、史思明一样,也是反叛朝廷,自然不能使用。最后再看光禄卿,则是标准的中央官职,在撰写墓志时,光禄卿自然更能体现出曹闰国的身份。而撰写在墓志上的光禄卿不仅代表曹闰国的最高成就,也可以代表曹氏家族的光辉时刻。
  唐朝时期,有一位入华粟特人的曹国后裔,受到李唐王朝高度赏赐,那就是曹令忠。曹令忠的相关史料记载于《资治通鉴》卷二二七,当时吐蕃进犯,北庭、安西被围困,伊西北庭节度使李元忠和四镇留后郭昕据守要塞,后吐蕃之乱平定,朝廷提拔李元忠的官职为北庭大都护,他的爵位变成宁塞郡王。李元忠这姓名是朝廷因为他保卫北庭、安西有功而赏赐给他的,他本姓曹,名令忠。现有的史料中,关于曹令忠暂未发现有其他记载,这一段唯一的史料所反映出来的,是入华粟特人的曹国后裔通过军功进入唐王朝的最高层。曹元忠从节度使成为大都护,并且赐爵郡王,还冠以国姓,算得上是荣耀一时,但是自曹元忠后,入华粟特人曹国后裔在唐王朝再无出其右者。
  上述三个曹氏家族的后裔在唐王朝中担任的都是武官,这也是粟特曹氏后裔进入中原当官的常态,据不完全统计,入华粟特人曹氏后裔担任的大多是武职,见下表:
  表二入华粟特曹姓任职表
  姓名任职家族任职
  曹谅泾州湭城府鹰扬、诏加正议大夫、平州留守祖贵,齐明威将军;父林,齐定州刺史
  曹惠琳游击将军、守左领军卫翊府郎将、上柱国曾祖康鍠,秦州清德府果毅;祖康澄之不仕;父康宁,游击将军、邠州嘉阳府折冲
  曹恽上柱国、行化州司户参军曾祖彻,隋车骑将军、预章都尉、臻州道行军总管;祖祥,左武卫郎将、会稽都尉、并州道行军总管;父雄,千人主、沃野镇将
  表二续入华粟特曹姓任职表
  曹朝宪卢龙征马使、游击将军、守左武卫大将军
  曹弘立兵马使、□州押衙兼靖边将
  从上表统计的唐代入华粟特人曹姓后裔,除去一些不愿意做官的,剩下的曹氏粟特人后裔及其家族几乎都是依靠军功进入官场、担任武将。在整理唐代入华粟特人曹姓后裔官职变化材料时,不得不产生了一个疑问。在唐代史料记载中,入华粟特人曹姓后裔为官一般都只有三代,并且官职大小大都是逐渐降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经过对曹氏家族墓志、史书等材料的分析,大致可以得出结果。北朝至隋唐之间,包括唐初期,都是粟特曹氏家族在军事职务上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不稳定,战争较多,所以骁勇尚武的粟特曹姓在军营中可以得到重用,他们的武力是他们获得官职的最好途径。唐统一之后,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了战争,依靠武力入仕的粟特曹姓自然在政治舞台上失去了光辉,得不到朝廷重用,这就是粟特曹姓为官不过三代,三代之后慢慢没落的重要原因。加上粟特作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学习中原文化也较为困难,而战争结束之后的国家开始需要大量可以协助皇帝管理唐王朝事务政治文化人才,所以很少有粟特人入华后能够有足够的才能担任文官,史料中记载的粟特人以文官入仕的也是少之又少。

  三、粟特曹姓在中国的分布及日常生活

  3.1入华粟特曹姓的分布

  对于唐代入华粟特人的分布,前人对此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如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学报》.1986(2)。]],对唐代昭武九姓聚落的分布、迁徙、延续情况做了一些介绍,认为唐代六胡州是入华粟特人较大的聚居地。卢兆荫《唐代洛阳西域昭武诸国》[[[]卢兆荫.《唐代洛阳西域昭武诸国》[J].《河洛春秋》.1993(3)。]]认为从东汉经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一直有粟特人移居洛阳。
  关于入华粟特人的分布研究,得出的大致就是上述几个地点,能够对这些观点做出佐证的,就是这些地区出土的粟特人墓志。
  首先来看唐代六胡州地区。唐代的六胡州分别指的是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和契州。从已经出土的入华粟特曹姓墓志入手,其中曹闰国的出生地是在六胡州。《曹闰国墓志》记载“公字闰国,含州河曲人也。□启矩鹿,分枝周后。”[[[]周绍良.《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787-1788。]]墓志中的含州正是六胡州之一,六胡州最初的设立是唐朝为了管理降附突厥人,这六个州先后存在二十八年时间,又因其中居民多为突厥降户中的中亚胡人,所以六胡州也成为了粟特人的一个代名词。由此可见,六胡州地区确实是入华粟特人的聚居地。
  接下来看长安、洛阳地区:
  表三入华粟特曹姓葬地
  墓主居住地卒年卒地葬地
  曹嵩圣武元年八月廿六日,康氏圣武二年七月十四卒洛阳嘉善里赐第(康氏卒地)洛阳之邙原(康氏葬地)
  曹谅济阴定陶大业十年七月二日平州永徽元年七月九日葬邙山之阳
  康君夫人曹氏沛郡仪凤二年十月五日殡于邙山
  曹明照金河开元十一年十月八日居德里私第金光坊龙首原
  曹惠琳大历己未四月廿七日通化里私第万年县龙首原
  曹恽朔方开元十四年八月十七日统万城南廿里之平原
  曹禄山长安
  曹果毅长安
  曹毕娑长安
  曹氏(康杴妻)永隆二年六月一日邙山
  由上表可见,入华粟特人曹姓进入中原地区,在长安都有私第,曹明照葬于金光坊龙首原,曹惠琳葬于万年县龙首原,曹恽葬于统万城南廿里之平原。并且,曹禄山、曹果毅、曹毕娑三人都是出土文书中记载的在长安生活的商人。据此可以推出,长安城附近存在粟特曹姓聚居地。再看洛阳,曹嵩家族康夫人卒于洛阳嘉善里赐第,葬于洛阳之邙原;曹谅卒于平州,葬于邙山;康君夫人曹氏葬于邙山;康杴妻曹氏葬于邙山。邙山位于洛阳北郊,因为地形原因被视为殡葬的风水宝地,众多粟特曹姓安葬于此,也就说明了这些曹姓生前是生活在邙山附近也就是洛阳一带的。因此,长安、洛阳一带是入华粟特人曹姓的居住中心。

  3.2婚姻

  卢兆荫在《何文哲墓志考释》这篇文章里写何文哲夫妻婚姻关系的时候提到了一些他对粟特后裔的婚姻观点。他认为入华粟特人虽然大多是都保留了族内通婚的风俗传统,但是进入中原地区的大潮流使得一些入华粟特人开始与汉人通婚。李鸿宾在《唐代墓志中的昭武九姓粟特人》中也提到了入华粟特人的婚姻首选还是族内通婚,但是与外族结合也同样存在。
  婚姻是延续家族的重要手段,粟特曹氏进入中原之后同样面临同样的问题。根据现有的史料典籍,可以考证的入华粟特人曹姓后裔的婚姻情况有以下这些:
  表四入华粟特曹姓婚姻情况
  姓名婚姻情况年代(部分以卒年记)
  曹谅安氏、琅耶郡君——614年
  曹明照折府君684——723
  曹恽贾氏——726
  曹嵩禅师康氏671——756
  曹闰国石氏、刘氏、韩氏726——775
  曹弘立武威石氏806——864
  康君夫人曹氏嫁康氏仪凤二年十月五日卒(公元677年)
  曹朝宪太原陶氏陶氏卒于大和元年九月三日(公元827年)
  曹氏康杴妻夫人曹氏永隆二年六月一日终(公元681年)
  从上表统计中,可以发现,有粟特曹氏与其他粟特族通婚的,比如曹谅娶安氏、曹氏嫁给康杴;也有粟特曹氏与汉人通婚的,如曹恽娶贾氏。根据表格统计,从时间上来看,粟特曹姓在唐初期的时候,更多的还是选择与昭武九姓中的其他姓氏通婚,没有出现与汉人通婚的现象,而到了中唐,粟特曹氏与汉人通婚的情况出现了,这就说明了随着时间的发展,粟特曹氏逐渐融入唐代社会,适应了唐代社会的嫁娶制度。

  3.3文化

  粟特人进入中原地区,除了要接受汉人文化之外,另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如何继续发展下去。粟特作为少数民族,在歌舞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较早进入中原地区的入华粟特人曹氏,有一部分依靠能歌善舞的技艺在中原社会也拥有一席之地。曹怡祖父曹贵任职的北齐时期,史书中提到了曹僧奴和曹妙达父子,他们和曹怡家族一样来自于曹国。史XX载,曹僧奴、曹妙达父子善于弹胡琵琶,被统治者宠幸,封了王。[[[]李延寿.《北史》卷九十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3055。]]曹僧奴还把自己两个能歌善舞的女儿送给北齐后主高纬,“大者忤旨,剥面皮,少者弹琵琶,为昭仪。以僧奴为日南王。僧奴死后,又贵其兄弟妙达等二人,同日皆为郡王。为昭仪别起隆基堂,极为绮丽。”[[[]李百药.《北齐书》卷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2:526。]]与曹僧奴、曹妙达同时期的还有画工曹仲达,“本曹国人也。北齐最称工,能画梵像,官至朝散大夫。”[[[]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1985:253。]]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的中原其他地区,还应当有更多的粟特歌舞、绘画。入华粟特人通过歌舞绘画让粟特文化在中原地区传播,不仅能够得到中原人的文化认同,同时自身也依靠这一方式生存下来。

  3.4商业

  粟特人因为自身处在中亚地区的这一地理优势,所以粟特人一直都是长期在丝绸之路上从事国际贩运贸易的,西到波斯,东到中国,南至印度,北达蒙古草原,贸易范围十分大。唐朝时期粟特人进入中原地区之后,自然会继续这种刻在骨子里的贸易活动。吐鲁番出土的两本文XX载了两件关于曹姓粟特商人的事情,一是曹禄山之兄曹炎延与李绍谨在弓月城贸易时发生纠纷,曹禄山向西州官府提出诉讼。其中还引出了另外两个做保人的粟特人曹果毅和曹毕娑,同样也是客居长安的粟特商人。二是在粟特人商队中有曹伏磨、曹野那、曹延那三位曹姓作人,可以看出,这支康尾义罗施商队中的作人都为粟特人。禅宗灯史《历代法宝记》其中提到曹环,是为来往灵武和成都之间的粟特商胡。
  以上三则史料记载都是关于入华粟特曹姓在中原地区的贸易活动的,说明了擅长经商贸易的粟特人在进入中原地区仍然可以依靠他们的贸易经验融入唐朝社会。其他更多关于入华粟特曹姓的贸易记载还未发现,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补充。

  结论

  综上所述,入华粟特人曹姓在隋唐时期进入中原后,一些家族能够依靠自身骁勇尚武的特点,凭借军功在朝廷拥有立足之地,但是随着战争的停止慢慢远离了仕途。除了依靠军功,有些粟特曹姓发挥着商人的特点,在中原地区经商,定居长安等地。有些粟特曹姓还与汉人通婚,渐渐地汉化。但是,粟特曹姓自进入中原地区开始,也慢慢地形成了独特的粟特文化,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粟特文化也被汉人所接受。作为一个外来的少数族群,粟特曹姓既不是毫无保留的接受汉人文化,也不是绝对地排斥,而是根据自身生存情况和实际环境,发挥自身特点,积极与各种文化保持着联系。这是生活上的一种转变,也是文化的认同。
  虽然本文试图从粟特曹姓的迁徙、军功仕途、生活地点、文化、商业等方面系统地考察入华粟特人曹姓进入中原地区的家族发展,但是由于史料记载的粟特曹姓材料内容庞杂,非笔者力所能及,所以论文所讨论的范围不够宽泛,研究成果也较为肤浅,一些内容也都是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而未能有所突破。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针对上述问题作出进一步修正。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873.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6日
Next 2021年9月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