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地区方言的词汇价值及保护研究

吴江方言是苏州市吴江地区所使用的方言,历史上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过。相比国外,国内对吴方言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内容也相对较少。从吴江方言研究的角度,通过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吴江地区方言的价值主要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社

  引言

  吴江方言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所使用的方言,归为吴方言的一种。其中,吴方言按照语言特点进行划分,可分为太湖片、台州片、东瓯片、婺州片及丽衢片,若将太湖片再次划分,吴江方言则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汪平所著的《吴江市方言志》第二章第一节“与太湖片共有的特点”中写到:“在吴语内部,太湖片跟统属于南部吴语的其他各片相比,差别较大,具体的表现就是太湖片的人完全听不懂南部吴语区的方言”[汪平:《吴江市方言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0页。],虽说吴江方言同属一片,但其差别仍较大,除语调上的起伏外,一些词汇的运用也存在着不同之处。
  现阶段,吴方言作为我国国内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国内外有很多研究吴方言的学者,作为吴方言的一个小类,吴江方言也有很多研究者。历史上对于吴江方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方面,最初涉及到吴江方言语音的是赵元任,其后的语音研究基本将它作为研究基础;而对于词汇、语法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但也从未间断,并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接触到方言的方式主要是口头交流,绝少部分人会通过文本资料进行了解,因此很少人能够认识到方言的重要性。现在,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除却一些常住吴江的老年人会说地道的吴江方言外,年轻一代都普遍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使自己的吴江方言词汇量越发匮乏,而更年轻一代的孩子因较早学习普通话,脱口而出的就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而对方言更加陌生。因此,我们需要重点研究吴方言、吴江方言,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

  一、吴江地区方言的价值研究

  方言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已存在数千年,本身具有的价值就深不可测。吴方言作为方言的一个种类,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具有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是不可估测的。吴江地区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是地道的吴方言地区,该地区的方言可称为吴江方言。吴江方言因属于吴方言类,其所具有的价值是相类似的,从根本上与其他吴方言地区的方言价值有着本质上的相似点。对于吴江地区方言的价值,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情感价值。

  (一)文化价值

  “千年来的历史发展使汉语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周言:《试论苏州方言的文化价值》,《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第92~96页。]其中,吴方言至周朝开始,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底蕴深厚,是最古老、最初从原始古汉语中分化出来的方言。近年来,随着苏州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吴文化也被大多数人所研究,吴方言就是其中一类文化。
  地方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民族文化价值和语言文化价值,“方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是因为方言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域经过历史的洗礼演变而来的,是当地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载体”[张欢欢:《X方言保护对苏州方言保护的启示》,《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年第12期,第104~107页。];其民族文化价值是指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表现出的具有自己地域特色的艺术形式;而语言文化价值是指作为地方文化中,属于人民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遗产。
  我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替,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历朝历代的语言文化都会有所差别。地方方言作为不同地区的地方文化,经过朝代的更替,其词汇、语法必然会发生变化,而其所发生的变化,也反映着该朝代所体现出的状态。例如在宋朝时期所发生的南渡事件,使许多从北部迁徙到苏州吴江地区来谋生的农民在与人交流时,所说的吴江话带着属于北方的口音,让吴江话有了语音上的变化;而在后期,因科技的进步及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新词进入了各地方言词汇中,如“火柴”这一词在吴江话中就是“洋煤头”,这就是方言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是歌曲《爱我中华》中的一句歌词,我国56个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我国的国粹京剧,就是其中一种文化形式,苏州的评弹、昆山的昆曲都属于民族文化,这些艺术形式都是通过方言来表现的,方言所构成的文化形式就是民族文化价值的体现。
  而语言文化价值所体现出来的文化,是具有民族文化价值的艺术形式,但更多的还是在于方言本身。现如今,普通话的普及让老吴江人都有些许无奈,现在很多小辈都不会用吴江话来跟他们进行沟通,而他们也不太会说普通话,这就使小辈与长辈之间的关系越发生疏。因此,方言所具有的语言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需要我们去传承与守护。
  尊重一种语言,也就等同于尊重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与历史,我们应该学会去尊重每一种语言,尊重每一种地方方言。方言的文化价值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不能让方言的消失成为我们未来的遗憾。

  (二)艺术价值

  方言作为汉语的一个分支,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人民的迁徙,已逐渐成为一种具有生动形象、丰富感情色彩和丰富表现力的文化现象。当前,地方方言作为该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其艺术价值可以体现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中。由方言表现的艺术形式多种多样,有舞台形式、音频形式和文学作品等,其中以舞台形式表现出来的方言作品最为多样。
  由方言表现出来的舞台艺术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最直接的就是各地的戏曲艺术,比如我国的国粹京剧,就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很多艺术元素都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苏州的评弹是流行于江浙沪一带,采用吴语进行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吴侬软语细腻轻柔,可以让听众们感受到苏州话的柔丽绵长;最初的昆曲开始于苏州一带,到后期发展成为影响最大的剧种,它的语音带着吴侬软语的特点,也带有着北方的畅快;再如早期,沈璟在明代时期所推崇的“吴江派”戏曲形式,也是地方方言在戏曲上所呈现出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们认识到方言的魅力。不仅是戏曲艺术,在电视上的一些方言节目也尤其受追捧,如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施斌聊斋》,就是一档由主持人施斌与其搭档“小大块头”合作而成的苏州方言脱口秀节目,它通过苏州话来评说天下大事,为观众们送去无尽的快乐,也让大家体会到方言的趣味。
  相比舞台形式的广泛多样,音频形式的方言类节目就会相对较少,主要是一些广播电台及歌曲形式。在网络上,有些主播会使用自己家乡的方言来与观众们进行沟通,若是网络主播在直播时,所使用的语言是吴江话,那么就会有吴江人或是喜欢吴江方言的人来关注这个主播,这个主播在与听众拉近距离的同时,也能让更多人接触到吴江方言的魅力。在音乐世界,有很多由方言演唱的歌曲,尤其是粤语歌,很多都被人们广为传唱,如《红日》、《千千阙歌》等一些经典老歌;除了经典的粤语老歌,有些专业的音乐人会将热门的歌曲用自己家乡的方言进行翻唱,或直接用方言来进行歌曲创作,如歌曲《吾哩都是盛泽人》就是采用吴江盛泽方言创作的方言歌曲。除了这些形式,在许多公共场所也会有吴江方言的出现,比如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报站点时,使用方言和普通话交互的方式进行播报。
  除了舞台形式与音频形式,文学作品也是可以体现方言艺术价值的形式之一。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包含着作者的家乡方言词汇,如在鲁迅的小说作品中,就带有很多江浙地带的方言词汇,例如《肥皂》中,有一句是这么写的“伙计本来是势利鬼,眼睛生在额角上的,早就撅着狗嘴的了”[鲁迅:《彷徨》,北京:北京北新书局,1926年版,第23页。]中的“眼睛生在额角上”就是江浙地带的一句俗语,它形容的就是高傲妄为的人。文学作品中的方言成分更值得人们去推敲、研究,它所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风貌。
  方言的艺术价值体现了方言具有的艺术魅力,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能“说出来”、“听得到”的,还在于它能让人“看得见”,这种魅力并不是所有艺术形式都能具备的,方言带着它独有的魅力向我们展示着它所具有的艺术价值。

  (三)社会情感价值

  方言作为一个地区的地域性标志,它从根本上代表着该地区人们心中对家乡的认同感。方言是一个地区或群体的历史记忆载体,传承着的是该社会群体对于前辈文明的敬仰,是群体对自己身份的归属感。方言本身就带有人民群众对自己乡土的情感,因此,方言的价值中,还存在着社会情感价值,它可以通过地方习俗和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是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的诗句,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游子远离家乡的伤感,还有久别回乡的亲切感。那么是什么让游子体会到了回乡的亲切感呢?是“乡音”,游子的乡音与现如今村落的说话方式还是一致的,让读者感受到了游子回乡的亲近感。当你远离家乡多年回到故乡后,邻居朋友对你说一句“呐回转了啊!”内心是无比激动的,会忍不住上前多问候几句。也可以假设我们身处异国他乡,在陌生的环境中听到熟悉的“乡音”,也会让你心头一颤,想去寻找那个同乡人究竟身处何方,会想与他问候交流,方言对于凝结我国人民的力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方言的作用不仅针对自己的家乡方言,也会带动到其他地区人们的情感取向。都说苏州地区小桥流水,连说话都是细腻软糯的,会让人有种听了之后骨头都要酥掉的感觉;而北方的方言就会相对粗放些,让人感觉到大气之感,总是会有种热情奔放的气息奔涌而出。方言,会让你体会到听不同地区方言的不同心理感受,这就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
  关于方言,它还可以带着我们去了解该地的地方风俗,比如在苏州吴江地区,有一些透露着地方习俗的俗语,例如“六月六,买包面来落一落”意思是六月六也是一个节日,叫做“尝新”,在民间被称为天贶节,意思是新麦做的面食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应珍惜这份礼物,带着感激之心去品尝它;又如“七月七,买个西瓜切一切”代表着暑气即将结束,七月之后的西瓜也将落市,为了应景便买个西瓜来品尝,不仅是这两句,其他月份也有着相应的习俗。有了这些俗语,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这个时节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像是六月六吃面,就意味着这时是收麦子的节气,此时的面食都是新鲜的。方言俗语让我们领略了地方风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亲切感,方言让我们更加了解日常时事。
  方言的社会情感价值围绕着情感二字,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给人民群众带来亲切感,共同的方言可以加强本土人民的凝聚力,提升群众对自己家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某种层面上说,方言是一种地域性的标志,也更是一种身份的认同与归属。
  方言的价值无穷无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语言的活化石,作为我们日常沟通交流的媒介,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方言保留了历史文化,传承了文学艺术,也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但是,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方言的地位大不如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去保护它,不要让它的消失成为我们永久的遗憾。
吴江地区方言的词汇价值及保护研究

  二、吴江地区方言保护的意义

  吴江方言作为吴江地区的一种传统文化象征,有以上提到的几类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情感价值,因此必然有其存在的意义。而现如今因为普通话的广泛推广,显得地方方言好像并没有从前那样让人重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方言正在慢慢消失,若再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那代价将会是极其惨痛的。我们应该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渗透方言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吴江地区的方言,其他地区、民族的方言保护意识也应加强。因此,保护吴江地区方言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保护方言的同时,能够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促进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和用方言沟通也有利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在刚开始查阅资料时,有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保护方言时,该不该去像保护动物多样性一样?”现在的物种濒危已上升到非常严重的状态了,当然需要重点保护,难道方言的消失也已经这么严重了吗?思考过后,这确实是一个很严重、很重要的问题。
  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同的方言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沟通障碍,而普通话是有助于不同地区人们沟通交流的,因此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而这一举措也是使我们觉得方言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一个原因。说起各地区方言的不同,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风俗习惯等都会造成语言区别,不说整个国家,单说吴江地区内的方言,都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甚至区内各镇之间的方言词汇都会有所不同。
  若是细分,吴江地区方言可分为松陵话、震泽话、盛泽话等多个语音系统,各个乡镇的语音、语调都会有所差别。先以盛泽为例,它位于吴江的南部,同时又相邻浙江嘉兴,因此方言也会受到嘉兴话的影响,不像苏州话那么软糯,会相对短促些;而同样是处于吴江地区的菀坪,虽然隔着太湖,与苏州遥遥相望,但是因其本属于太湖滩涂地区,都是近百年来由外地迁徙而来的新居民,因此菀坪地区的方言与吴江地区有着极大的差别。这两种有着语音区别的地区方言,说明地域文化影响着方言,也关乎着文化的多样性。
  若以同一个词汇为例,比如“爸爸”,吴江盛泽方言中发音与普通话相差不大,但是吴江同里地区的发音则与普通话差别较大,他们的发音与“波波”相似;再如“玉米”一词,盛泽方言是“粟”,而七都方言则是“归因色”,这两个例子都说明着同一词汇在不同地区方言语音的不同。不仅是方言词汇上的不同称为文化的多样性,不同的方言艺术形式所组合起来,也同样可称为方言上文化的多样性,比如苏州地区的评弹,苏州昆山地区的昆曲艺术等。
  任何一所房屋、建筑物,都有可能会因为某些自然或是人为原因而发生改变,但是方言不会,它是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而一代代地保存下来的。长期下来,方言文化就会变成一种不一样的地方文化,多地区的不同方言组合起来就会形成方言的多样性,也可称为文化的多样性。失去了方言,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失去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保护方言就是在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二)方言与普通话的融合

  国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方言的,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普通话的推广,部分方言词汇在普通话的推广中,也会逐渐融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成为人们通用的普通话词汇。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是外来词汇从方言转变成普通话,也可以是因为人们的普遍使用而成为普通话词汇的一员。
  在语言发展的进程中,有很多外来词汇变成了我国的方言,而后又转为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的一员,比如英语“rubbish”在上海方言中音译为“垃圾”,随后因出于美化环境的原因,“垃圾”这一词也被广泛运用而成为普通话词汇;又如在7世纪时,土豆这一物种从南美洲传播到了中国,因外形长得像山芋,又是外来物种,在苏州地区便被叫做“洋山芋”,现在,“洋山芋”一词也成为了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的一种植物称谓。
  除了上述两个外来词汇的例子,还有很多本地方言词汇被纳入到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比如“瘪三”这一词,本是江浙沪一带的通用语,是用来形容城市中没有正当工作,以偷窃、乞讨为生的无业游民的总称,在xxxx的《反对党八股》中也有这么一句“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而现在“瘪三”一词也已被纳入普通话词汇中了;吴江地区的方言词汇还有几个也被收录到普通话词汇系统中,比如表示知道的“晓得”、表示别人是傻瓜的“猪头三”等,除此以外还有很多,例如“稿”、“抠门”、“尴尬”等词汇。
  “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进行的再改造,是方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徐海涛:《浅谈方言保护的现实意义》,《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年第4期,第249页。]在方言的基础上推广普通话,可以从方言中得到很多原本不属于普通话词汇系统中的词语,例如东北话“麻溜”、“杠杠的”等,其实这些词汇早已被我们普遍运用,但未被归纳到普通话词汇中。若地方方言得不到保护,很多地方方言词汇都会消失,与此同时,普通话词汇体系也将得不到扩展,就只能“原地踏步”了。
  很多方言词汇在普通话推广的过程中,都会逐渐被普通话所采纳,在扩展了普通话词汇系统的同时,也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词汇基础,能够更好地为更多的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三)方言有利于拉近人与人的关系

  在普通话盛行的年代,无论在哪儿都很少能听到地方方言,在家、在学校、在街道上,更不必说是在外地能够听到家乡的方言了,除了一些深居在家的老年人,其他人在交谈的过程中都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就使方言的流传更加困难。其实,用普通话进行沟通并不利于人们的情感交流,反而地方方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
  在上下级之间,例如干部与群众、大人物与平民之间,本觉得遥不可及,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来进行对话,用一句“呐阿宁恰饭?”作为话题的开启,哪怕是一句客套话都会让平民群众觉得上级干部同样也是人民群众,并不是不可接触的。同时,方言也可以使一些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让更多百姓理解工作或者宣传的要点,让不识字、听不懂普通话的老人、小孩儿也能接受新方针、新政策。
  在处于异地的老乡之间,方言就更能拉近人们的距离了,有句俗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表达的就是处在异地遇见家乡人时,就像是遇到了自己的亲人,格外地亲切。又是什么能让他们识出对方是自己的老乡呢?对,是家乡的方言,这种用手触碰不到的东西,让人们感觉到了彼此的亲近,能够在对方有困难的时候给他们温暖。试想一下,若你远离家乡,独自一人漂泊在外,满心的喜悦无人分享,内心的压抑无人诉说时,有个人在你耳边说着:“曾结棍哦!”、“噶也,噶也,么关系也。”就像是亲人在身边与你一起承担着喜怒哀乐。
  不仅是那些能够面对面,通过方言进行沟通的人们有亲近的感觉,通过方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情感的作者,与读者之间也能够建立起亲切感。在鲁迅的作品中就经常能看到标志性的江浙方言,这就使江浙地区的读者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例如在《阿Q正传》中“从此王胡瘟头瘟脑的许多日,并且再也不敢走近阿Q的身边;别的人也一样。”[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34页。]中的“瘟头瘟脑”就是在吴方言中比较常见的词汇,带有贬义的色彩,形容人头脑昏沉、不清醒的样子,这一表述就让人眼前一亮,也更加贴近作者当年的现实生活,让同为江浙地区的人们能更了解鲁迅笔下的王胡形象。
  “方言不仅是一种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身份的维系和归属情结。”[余米慧:《浅谈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大连方言为例》,《黑河学刊》,2008年第2期,第52~54页。]上下级、异地的老乡以及作者与读者,这三者的比喻无不都在说明方言能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无论是否面对面交流,都能在地方方言的促使下,让人们感受到亲近感。
  总之,方言保护具有很重大的意义,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不能忘记方言的重要性,也要努力保护方言不被埋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如今,我们应该需要让人民群众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在政策、措施上采取行动来加强人们方言保护的意识。

  三、吴江地区方言保护的措施

  普通话的普遍推广让人们越来越不重视方言,因此,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需要将方言的重要性一起宣传到每个人,不能因为学习普通话就把自己的家乡话给遗弃了。一种方言的消失,对任何一个地区或国家都是一种损失,因此在很多国家,方言的地位也被慢慢拔高,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
  我们在方言保护方面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确保人民群众能够落实提高保护方言的意识,可概括为以下几条措施:颁布保护方言的相关法律以确保落实方言保护、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宣传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和提高市民保护方言的意识。

  (一)颁布保护方言的相关法律

  若从国家层面看方言保护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颁布一定的法律法规来健全方言保护的政策,从而让群众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我国对语言的保护,在法律上有很明确的规定,不仅是对普通话的推广问题,对方言的保护也给予了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八条都明确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说明方言的地位是和普通话一样的,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并没有让人民群众摒弃方言的使用,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兼顾普通话与方言。从语言的法律地位出发,方言和普通话都受到了国家法律的平等保护。不仅是《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都在语言方面提出了各族人民有对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我国对所有语言的平等保护,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公民的人权尊重,符合国际上对人民平等的基本原则。
  国家在推行语言法、方言保护的过程中,仅靠国家的强制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地方XX的支持。作为地方XX,若连地方上的语言都没有用心保护的话,那处于自己区域内的公民的安全就更加没有保障了。当然,我国地方上对方言的保护也很重视,例如上海,上海因外来人口的增加,有关人士意识到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在2006年3月1日,颁布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提出要成立专门的课题组来保护上海方言,这是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这一政策的提出,给很多地方提供了参考,也让其他地区有了保护方言的意识。现如今,除了XX部门会发布有关方言保护的方针政策外,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也会有所措施,比如将方言教材搬入课堂,将一些带有方言的艺术形式在学校进行教学等。
  国家、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提出了保护方言、合理使用方言的方针政策,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地方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应在适合的场合合理分配运用方言和普通话。尽管普通话在日常生活中会给人带来便利,而方言会限制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沟通,也不应以遏制方言作为普通话推广的前提,去强制性的规定人们使用语言的权利和自由。

  (二)积极宣传方言保护的重要性

  在国家、地方颁布法律法规后,并不能使所有人都知晓方言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我们需要以多种途径来宣传其重要性。宣传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组织社区文娱活动和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宣传。
  社区基层组织是最靠近人民群众的一个组织,它是沟通邻里关系最好的形式,在社区内组织一些文娱活动,能更好地让人们认识他人,加强邻里之间的情谊。社区文娱活动也是一个最容易使人聚集起来的、适合宣传要点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可以在社区内开展一些关于吴江方言的活动,如“吴江方言大比拼”,看谁说的吴江俗语或成语最多;又如“吴江话故事大赛”,采用全吴江方言说故事的形式,提高大家说吴江话的流利程度。这种群体性的社区活动,不仅成年人可以参与其中,小朋友们也能在多交朋友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吴江方言词汇量。
  利用宣传媒介进行宣传,范围就更加广泛了,可以是通过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也可以是纸质媒介等。通过媒介宣传地方方言的重要性,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它不需要直接说明方言的意义,只要间接地在播放音频的过程中夹杂地方方言,就能告知大家方言的重要性了。例如苏州电视台就有几档专门的苏州方言节目,《施斌聊斋》就是其中之一,它贴近群众的生活,诉说的也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信息。
  一些公共的交通工具也是宣传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公交车上播放方言介绍该地区的宣传片;或是在报站名时,用普通话和方言交互的形式进行播报;抑或是在出租车上播放地方方言的广播,让当地人或前来旅行的游客欣赏当地的语言艺术,这种宣传手段已经在苏州市区内广泛使用。而在网络上也有些用地方方言配音的动画片,这也是一种宣传方言的手段,让小朋友们有机会在家中体会方言带来的乐趣,并且能够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还能学习到正规的苏州方言。
  通过各种媒介、手段来宣传方言保护,能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方言的重要性,这是费时费力的,但也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地方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不能辜负了前人传承的辛苦,若是方言在我们这一代就此消失,那将会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

  (三)提高市民保护方言的意识

  保护方言在经过了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媒体的宣传之后,就变成了每个人的义务,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一份力,去守护家乡的方言、家乡的地域文化。由每个不同的人概括到同一个概念上,就可以称之为教育,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要从小培养市民保护方言的意识。
  人类从一出生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人们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步,若是这一步没有把握住孩子的人生轨迹,那终将是失败的。在幼儿时期这个阶段,词汇量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该阶段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牢牢把握住方言教学的任务。在休息时间段,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欣赏地方方言的歌谣、故事等,让孩子在玩乐的同时,增加方言词汇量,激发起孩子学习方言的热情。
  而在孩子进入校园,接受学校教育时,方言学习任务就转移到了学校的手中。国家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教育部对于普通话的重视程度也是较高的,在学校教育中大都以普通话教学为主,因此孩子在学校接触最多的语言就是普通话。现如今,方言保护的呼声越发高涨,学校不应限制学生使用方言,应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方言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方言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学生对方言的认识更加深刻。
  苏州就是一个方言试点的典型代表,地方教育局将苏州话搬进了试点幼儿园、中小学的课堂中,一些高校也把苏州话纳入了必修课;上海对于方言保护,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措施,2012年9月初,首部小学沪语教材《小学生学说上海话》进入了校园,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也能直接地接触到上海的本土方言。吴江地区在关于方言保护的学校教育方面,也可以仿照苏州、上海或其他地区的方针政策,在学校推行方言教育进入课堂的课程,或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与学习吴江方言有关的活动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最后到社会教育,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社会教育阶段是历时最长的时期,它可以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社区组织建设、社会媒介的宣传等,都可以起到提高市民保护方言意识的作用。只有大家在心底认同了保护方言这一话题,才能从根本上出发去学习、使用和保护家乡的方言,才能在这个方言流失的背景下,不会把方言慢慢遗忘,将它变成历史的遗迹。
  保护方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会遇上很多的阻碍,也许是在方针政策的制定上,也许是在各媒介的宣传过程中,也可能是在家庭教育或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方面的保护措施,都需要有人去维护、协调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

  结论

  地方方言是一个地区的地域性标志,它具有多样的价值,有着深不可测的文化底蕴。语言原本就是多变的,若是不加以保护,就很可能发生变化,让它逐渐消失,从而让地域文化少了一种形式。现如今,在国家普遍推行普通话的局面下,如何处理好普通话与地方方言之间的关系也显得十分重要,若是想要人民群众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我们必须要从多方面考虑保护方言能有什么样的意义,并且通过多种形式来宣扬方言保护所带来的益处,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方言对于人们的生活、文化有着极大的影响。
  保护方言文化,不仅是在保护地方方言,更是在保护一个地域的文化底蕴,保护一方人的家乡情怀。只有在多元的语言环境下,语言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彼此互相补充、不断发展的语言才有它存在的意义。若是方言不复存在了,那世界将变得非常无趣,所有人都是一种语言,没有差别,虽然这样易于交流沟通,但也缺少了一种地域性的差别,会显得过于机械化。
  面对日益衰弱的方言现状,保护方言任重而道远,我们始终要把方言的重要性放在心头,将保护地方方言这一任务铭记在心。方言文化的传承是时代的使命,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将它摒弃,这是一场文化遗产的自救行动,我们终将会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汪平.吴江市方言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2]张月佳.吴方言研究的历程和现状[J].语文学刊,2013(05).
  [3]徐越.吴语语音研究综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
  [4]朱婷婷.吴江方言语音研究[D].温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周言.试论苏州方言的文化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2004(03).
  [6]张欢欢.X方言保护对苏州方言保护的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2).
  [7]林碧芸.鲁迅小说中的吴方言成分[J].文教资料,2014(18).
  [8]赵菲.论方言价值及其保护[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9]王树瑛.试论汉语方言的价值与保护策略[J].东南学术,2017(04).
  [10]赵轶平.普通话推广背景下的方言保护[J].文教资料,2015(21).
  [11]冯佳妮.浅析推广普通话与方言保护的关系[J].新西部(理论版),2016(03).
  [12]史灿方.从法律地位看汉语方言的保护[J].方言,2010(03).
  [13]张俊.论方言的法律保护[D].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14]陈璇.苏州方言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江南论坛,2014(07).
  [15]余米慧.浅谈方言保护的必要性及措施——以大连方言为例[J].黑河学刊,2018(0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223.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28日
Next 2021年9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