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摘要

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升温,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成绩显著。但这仅仅体现在成人对外汉语教学之上。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进程相对缓慢,并没有专门针对幼儿汉语教学的模式与方法。纵观当下学习汉语的外国幼儿越发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汉语教学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将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与蒙特梭利教学法相结合,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前提,对外籍儿童汉语学习的特点进行深入挖掘,尝试找寻其精髓,探索适合外籍儿童汉语教学的方法,并总结教学结果。

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内容包含了研究背景与意义,此外还对本文课题进行了理论性的综述,阐明现状发展,总结研究成果。介绍整个课题研究所涉及到的思路与方法;以理论为基础参考,将其融入到实践中,对汉语教学作出展望。结合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使用案例,探讨外籍儿童汉语教学问题,力求为以后研究提供借鉴。

第二章为蒙氏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观察研究外籍儿童汉语课程设计。了解此教学方法具备的价值取向。其中包含了教学方法使用时,目标的设置,相关措施的实施以及对课程的评价标准。无论是拼音、词汇、阅读还是口语都需结合案例进行实际观察,并解释说明相关结果。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调查。以A市几所国际幼儿园为对象,结合实际设计调查问卷。了解蒙氏教学法对中外幼儿学习汉语带来的影响,教师对此教学法应用的态度,将理论结合实践,阐明教学原则与教师观、幼儿观。掌握教学环境、工具、内容、角色、方法。最终统计调查结果,分析蒙特梭利教学法在中国应用的现状与取得的成绩。

第三章为基于蒙特利教学法教学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国际幼儿园课堂教学观察,整合不同形式的教学案例。对于外籍儿童来讲,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活动具备哪些典型特征,适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而中国国内幼儿的教学与外籍幼儿的教学是否会产生异样,能否在一定的方法下促使两者达到均衡。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前提,再融入蒙氏教学模式进一步展开操作。参考国际幼儿园普通课堂结果,证明蒙氏教学法的优越性。与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对比,论证蒙特梭利教学法适用于幼儿对外汉语教学。

第四章为幼儿汉语教学模式提出一定的建议。拼音、口语、汉子、阅读、整合教学这五个部分,分别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与蒙氏教学相融合。理论为前提,实例为辅助,探析儿童汉语教学模式。

最后为小结,总结概括全文。与蒙氏教学法相关的教学环境,以及实践中蒙氏教学法的发展情况。反思本文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概括观察研究相关成果。展望蒙氏教学法在对外教学汉语中的应用。

关键词:蒙特梭利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幼儿汉语;第二语言学习;外国幼儿

一、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也随之提高。世界各国纷纷掀起了“汉语热”。无论是东南亚还是西方国家,都开始学习汉语。根据中国教育部相关机关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统计,最终结果显示,到2018年12月来华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不断上升且来自200多个不同的国家,分布在中国国内不同的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为,21世纪掌握英语极其关键,但学好汉语在21世纪绝对占据优势。国外家长对汉语的关注力度也大大提升,他们认为语言是思想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应从幼儿时期就必须提高重视,将基础打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幼儿学习汉语,幼儿作为对外汉语事业的基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它是一项未来工程,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中国对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始终处在初级阶段,并未取得显著的进展。与成人对外汉语相比存在极大的差距。同时世界幼儿汉语的快速发展在当下引起了关注,就中国国内的发展现状来看并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对海外幼儿汉语教学的研究迫在眉睫,是现阶段的重点任务。本文以蒙特梭利教学理论为基础,对幼儿对外汉语进行研究,以国际幼儿园为参考,分析中外幼儿汉语学习。从儿童心理与生理层面进行分析,首先与成人有着本质区别,国际幼儿园应在教学方法上作出调整,不能照搬成人教学方法。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成为世界瞩目的优秀幼儿教育法,且具备百年发展史。本论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向大家介绍这一教学方法对幼儿对外汉语教学发挥的作用。

(二)研究相关综述

1.中国国内汉语母语儿童学习研究成果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中国针对儿童语言的研究在于以西方研究成果为参考,因此引进与检验性研究是当时的主要发展趋势。到八十年代中后期,中国语言界才慢慢关注儿童语言,制定了一定的策略解决存在的问题。《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研究汉族儿童语言发展的专著,作者是李宇明(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这本书重点分析了儿童语言研究相关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其中包含了语音系统、词汇、语法、发展规律等知识要点。此外,还对西方各个流派语言学习理论进行了阐明,东西方形成

对比,提出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存在的问题。《儿童语言中的被动句》、《儿童运用方位句及方位介词调查与分析》、《儿童动态助词》等相关论文分别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语言文字应用》、《心理科学》等期刊上,深刻探讨了儿童认知发展相关问题。到1997年“香港粤语儿童语言资料库的建立”在当时备受关注,作为第一个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语料库,标准着汉族儿童语言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也推动了中国国内汉语母语儿童学习研究的发展。

中国儿童语言学习研究慢慢发展到理论探索,由单一走向多元,包含心理学界、语言学界的共同参与,研究成果丰硕。以研究成果为参考,儿童汉语学习研究有了更好的指引,具备了更明确的方向。对于外国儿童汉语教学来讲,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相关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外国儿童将汉语作为第二种语言,在很多层面与中国国内儿童存在不同,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适当的改进,将幼儿第二语言学习特点融入其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汉语教学质量。中国儿童语言学习研究还必须加大重视力度,力求从自身的实践中获得一定的经验,正视本身存在的问题,适时的作出调整,适度的学习西方先进的理论,两者完成融合形成与中国发展相协调的儿童语言研究理论,这是当下所必须的。

2.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研究

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出现,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andRoberts从生物学的角度对儿童语言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大脑发育相关。到六十年代后期心理语言学家们在语言与大脑关系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Lenneberg认为语言能力的发展与生理基础密切相关,儿童从两岁到青春期到来之前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可以轻松的进行。到1989年Johnson和newport主要研究了不同年龄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3到7岁学习测验成绩与英语母语基本不存在差异,而其它年龄阶段成绩与英语母语相比则相对较低。7岁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阶段句法会出现下降,与先前青春期观点相比提前了。总之,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非常关键,越晚掌握程度越差,这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年龄大小与第二语言的学习存在必然联系。而蒙特梭利教学法阐明了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敏感期错过了就会出现阻碍。通常0到2岁、6个月到3岁分别是听与说敏感阶段,2到6岁为阅读书写敏感期。六岁之前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阶段,学习环境的创设,对母语教学、培养多种语言有极大的帮助。所以必须充分把握好关键时期,结合儿童实际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儿童学习汉语的兴趣,无论是听力、阅读、口语都要有针对性的多加重视,为将来更系统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少儿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

2007年刘珣阐明了对外汉语教学性质,主要对象为外国人,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赵金铭等其它学者也对此定义给予了肯定,主要形式为对外国人进行汉语教学,不过海外华人也包含在内,因为通常情况下海外华人的第一语言非汉语。2010年吕必松将“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的简称。外国人学习汉语、英语、法语等,在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上性质是一样的,都属于应用语言学。对外幼儿汉语教学主要针对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幼儿进行,但就以上的分析来看,对外国幼儿进行的汉语教学为第二语言教学。幼儿与成人相比在自主学习能力上相却甚远,对教师的依赖性极强。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极为重要,必须抓住重点与实际协调发展,力求事半功倍。虽然说,教学的方式是多样性的,但对外幼儿汉语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的探究,找寻更科学实用的方法为教学提供借鉴。

与对外汉语幼儿教学相关的理论日益成熟,但在2006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李润新教授和彭俊博主编研究分析了《世界少儿汉语教学与研究》,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书中一共包括了与少儿汉语相关的教学技巧、理念、模式、编写等研究论述。比如:《谈谈少儿语言教学的定位和分期》、《汉语教学特点与汉语教学路子》《注重个体差异追求差异发展》等。但论文相关作者大多是国际学校汉语教师,立足点在于实践难点与问题,经验性过强,理论程度不高,基本寥寥无几。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幼儿进行了探索,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层面都有了深入探析。针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理论进行了阐明,科学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所以本论文主要将蒙氏幼儿教育理论与模式应用于实践,观察期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探究其实用价值及理论研究意义。

(三)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玛丽亚·蒙特梭利来自意大利,不仅在医学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同时也是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及改革家,在英国受到了广泛赞誉。20世纪赢得了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蒙特梭利从1907年开始从事教育,在罗马圣罗伦斯区创办了“儿童之家”,这是她的第一所幼儿园,受到了世界的好评。蒙特梭利十分重视观察、实验以及研究,慢慢的在幼儿教学理论与方法上形成了独特的见解,称为蒙特梭利幼儿教育理论。蒙氏幼儿教育理论都蕴含在其著作中,她通过《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一书,对“儿童之家”经验进行了总结,对相关理论进行揭示。此外,还著有儿童教育手册主要记录了“儿童之家”教具和技术,包含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学习的环境。其中“自我教育”作为关键点进行了深入的探析,有效刺激儿童观察力、认知力、判断力,促使它们成长。整本手册囊括了所有蒙特梭利方法,是父母、教师以及教育家的必备手册。比如:《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分别从生理、心理、新观念与方法上进行了重点阐明。前者主要讲述了童年敏感期被成年人忽视所带来的影响,对儿童不同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刻画,对儿童发育及成长秘密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而后者是以发现的视角,阐述儿童不断观察,与外界接触产生不同反应,如何更好的学习,集中注意力探究未知世界。通过对孩子特征的分析,充分唤起孩子学习的热情。《有吸收性的心智》是蒙特梭利封笔之作,对后人的教育带来的极大的影响,同时受到的好评也是最高的,书中全面并仔细阐明教学理论及发挥的作用,从儿童角度分析教学及所需,以心智为主体深入了解儿童教育问题,它具有革命性意义。

1.蒙特梭利教育特点

蒙特梭利教育作为著名的幼儿教育学家,在教育理念与方法上有其独到之处,全面推动了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此教育法以科学为基准,重视幼儿的潜能开发,在众多层面存在优越性。

主要特点为:首先,主体为儿童,成人为次,儿童教学应该完全独立;儿童自发性学习是关键所在,必须重视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切忌不可填鸭式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丰富资源,从日常做起不断训练,锻炼儿童自我建构,促进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重视儿童敏感期,在0到6岁间这一特定的阶段,儿童喜好倾向较为明显,顺着敏感期的发展而学习,最终的效果会极其显著。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引导儿童,协助儿童,帮助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采用适合的教具辅助,促使孩子正常化,保证学习的循序渐进,重视儿童人格的建立。

其次,蒙氏教育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特别的要求,要注重方法的变化,不得千篇一律。要不断参考孩子的成长步调,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变化,因材施教达到激发孩子潜能的目的;混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模式,各个年龄儿童在学习中可互动帮助,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低龄儿童从高龄儿童身上获得帮助感受关爱,高龄儿童在对低龄儿童的关爱中渐渐培养出责任感。不断丰富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并完善教具,帮助儿童完成实践。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育模式中不能用好与坏定义,因此简单的奖励与惩罚也是不存在的。要重视孩子的自尊教育,正确的引导适时鼓励儿童正式自身的优点

与缺点。通过相关实践数据及教学成果可以看出蒙氏教育不是简单的成绩提高及速成班,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渐提升孩子的整体素养,防止孩子在教育中出现偏离,放手让孩子适应成长过程,不盲目追求短期效果,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实现最终的爆发式成长。

2.蒙特梭利感官教育

蒙特梭利肯定了感官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与智力以及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人格的养成,所以对幼儿进行系统全面的感官训练十分关键。幼儿在与外部世界接触中,感知力与观察力会有所上升。蒙特梭利教育中,不仅充分掌握了儿童敏感时期教学,还将语言、数学以及文化相融,促进感觉与认知的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认知发展是以感觉教育为引导逐渐形成的,而感觉教育的发展则是智力提高的推动力量。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带有一定的主观意识性,它将意识与实际情况相融合,通过意识思想来达到深刻感悟,为教学进程的前进创设良好的条件。

3.蒙特梭利语言教育内涵与教学法

人类出生到六岁这一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时期。在这一阶段要重视孩子学习环境的创设,引导孩子打开知识语言基础,完成正确的沟通,确保书写活动的高效性。书写与阅读对于儿童语言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蒙特梭利对语言教具的运用进行了归纳:书写文字再到文字触觉、单字组合、书写爆发、单字阅读以及句子、书写阅读。无论是书写还是阅读都是蒙特梭利语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从单字到句子不断的实现扩充,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

蒙氏教学中最典型的教学法为蒙氏三段,而原先的三段式教学也被称作塞根三阶段教学法,主要是以智力障碍儿童为标准,进行探索制定的学习方案。蒙特梭利深受这种教学法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儿童学习中,效果显著。三阶段教学法是指儿童学习实物及其名称的方法,教师会通过命名、辨别、发音三个步骤,帮助儿童记住实物名称,通常有两种实物就可应用这种方法。三阶段中命名是将感觉和名称结合在一起,教师必须保证发音的准确性;辨别主要发挥的作用在于检验儿童是否记得物品的名称,比如:老师可通过提问哪个是飞机?反复提问并确认,看儿童的掌握情况;发音反映的是记忆情况,同样是由老师提问,儿童要是知道便会准确发声。蒙特梭利三段式教学法是以感官教学为前提,便于儿童将实物与语言概念连接在一起,对儿童语言学习提供了极大帮助。

4.蒙特梭利教育在中国的推广

北美和欧洲诸国中蒙特梭利教育已经受到XX与民众普遍认可,形成了成熟的教育体系。X一部分地区教育部门已将蒙氏教育纳入公办教育体系,亚洲日本、韩国、印度各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儿童接收蒙氏教育。早在20世纪初期,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已经传入中国,与蒙特梭利教育相关书籍被译成中文版,中国国内幼儿教育人士纷纷给予了好评。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对蒙氏教育法极为赞赏,称它揭开了幼儿教育新篇章,使幼儿教育耳目一新。1914年“蒙特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在中国江苏省成立。1923年,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相关机构开办两个蒙特梭利班,最终因人员变动停办。而发展到20世纪前期,又因政治经济原因严重阻碍了蒙氏教育在中国国内的发展。幼儿园大部分由外国人开办,中国人办的幼儿园无论是数量、规模发展、经费筹备上都陷入了困境。蒙特梭利教育一直备受称赞,但碍于当时的国情无法传播。

直至1978年以后,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扩大,与国外的幼儿教育交流越发增多。1985年卢乐山教授对蒙特梭利幼儿教育进行编著,之后中国人民出版社对相关专著进行翻译,其中包括了《童年的秘密》《有吸收性心理》《教育中的自发活动》等。中国幼儿园应用蒙特梭利教育法就此拉开序幕。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父母的教育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被颠覆且受到了启发。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蒙特梭利教学法教育。蒙特梭利实验班、幼儿园、早教中心等各种培训机构相继出现。除了西藏自治区外,其它省份以及直辖市蒙氏教育都以普及。

笔者在A市的国际幼儿园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了解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这种教学形式对对外汉语来讲,十分新颖且并未出现相关著作研究。因此,选择这一主题为毕业论文研究项目。主旨在于介绍蒙氏教育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突显其教学效果。

(四)研究方法

本文重在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融合了汉语教学的成果总结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分析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引入到来华外籍幼儿汉语教学中,以期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一种模式参考。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收集研究中国国内外有关幼儿汉语教学的文献资料,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对近几年来有关本课题的资料和相关的理论,做出比较性的借鉴研究,主要有针对世界少儿汉语教育的权威报刊,重点学校及幼儿园成功的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影视资料中中外幼儿教育专家的思想论谈,网络中相关研究资料等。

2.调查研究:采用问卷和座谈的方式,调查国际幼儿园幼儿汉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和师资状况。

3.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者通过自己的感官、录像等辅助手段,制定相应的计划,从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层面进行观察,深入探讨研究心理活动,掌握其变化规律。录像可保持影像的持续完整,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帮助,是极其详细的描述性记录。它可以了解幼儿语言学习的真实表现,同时这是一种最本能的反应,更客观的掌握幼儿的相关行为,不受主观影响。幼儿也不会受到观察者的干扰,一直处在极度自然的状态,这是观察法存在的显著优势。

4.访谈法:访谈主要是由研究以及被调查对象面对面直接交谈实现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极强。在幼儿园对教师进行了访谈。均是非正式性的,通过对课堂的观察以及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后进行即兴访谈,或者采用聊天的方式对班上同学和家长提出一定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二、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调查分析

因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发展特征决定了语言学习与成人有极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应用,全面提升教学效率。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中的应用,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中国本身的文化,了解儿童学习所需,适时的进行调整,才能将蒙特梭利教学法全面推广出去。

(一)调查设计与课堂案例观察

蒙特梭利教学法已有百年历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一致好评,广泛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在对国际幼儿园进行调查时,更深入了解到蒙氏教育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对外汉语教师对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掌握程度。找出蒙氏教育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应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以A市主城区国际幼儿园为主体,对外籍幼儿蒙氏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从理念与实践层面,提出一定的建议。

首先,对国际幼儿园教师进行观察。选择的是国际幼儿园负责人也是主班教师老师,大学专修英文,24岁开始俄英文双语教学,积累了将近十年的教学经验后投身蒙特梭利教育。担任过多所蒙特梭利学校0-3岁和3到6岁主班。大约从事教学差不多二十年,创办了幼儿园,致力于幼儿语言教学研究。

其次,选择的是国际幼儿园的助教,在大学期间主修心理学,其中包括儿童心理学等主要课程。有多年的海外幼儿教学经历,经过专业的蒙特梭利培训成为了3-6班的助教老师。辅助老师追求简单,崇尚爱是一切,而孩子则是爱的载体。两位老师的个性鲜明,都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对汉语教学十分热衷。对蒙特梭利教学法的了解可以说资历相当深厚,这正是蒙氏教学汉语班所必须的。

再者,观察的是国际幼儿园的学生。3-6班一共5人,2女3男。学生相关背景如下: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3-6班人数一共为五人,3男2女,其中Sofi和Max父母为华人,Liam和Monic为混血儿。Max和Misha与笔者同一时间进入课堂学习,其余学生在调查之前已经学习两个月。课堂以中文、英文为主,教师通过两种语言进行示范,帮助学生进行深入了解。

(二)观察时长

老师具有丰富的幼儿语言教学经验,同时儿童3-6岁是学习语言的关键阶段,因此笔者对老师所带的3-6班进行了两个月的时间观察,从2018年8月3日至2018年10月3日,每周有三节课,每节课一小时。老师说大脑是人类学习的关键部分,此外,学习必须养成习惯,通过科学重复促使大脑发展好。上课时间的长短必须进行合理的控制。太长不一定会带来更多的好处,孩子的注意力不能持续那么久。以上为2018年8月3日进行的访谈。老师通过自身的上课经验,对儿童学习给予了一定的看法。

(三)课堂观察

1.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排排进行位置安排,教师教授知识通常照本宣科。蒙氏教室的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作出了调整,创造了适合学生学习语言的环境。对语言学习内容也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儿童为主体,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进入蒙氏教室,整体整洁而

优美,教科书基本隐形,取而代之的是绿色有氧植物。绘本图书十分精美,中国风日历极具特色,各式各样的教具摆放在教室的角落。比如:字母砂字板、地理拼图、国旗模型以及相关实物教具,比如:汽车、动物、厨具等。幼儿整个学习环境十分轻松,这是实现寓教于乐的基础,幼儿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轻松自在毫无压力,有利于幼儿语言学习效率的提升。教学环境的创设是蒙氏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儿童学习需求相联系,好的教学环境会直接推动儿童语言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必须受到更多的重视。

2.混龄教学

蒙氏教学其中最典型的特征为混龄教学,每个学生学习的进度与内容都不一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共同进行,学习内容与进度都一样。需要学生在同一时间进入课堂学习,若在时间上出现差池,那么学生的学习进度会直接受到影响。中途插班则会出现落课和跟不上学习内容等问题。每个学生的学习特质都不同,因此学习速度也存在异样。在混龄与混语言程度的班级里孩子天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解放,学习能力强的人不用等进度,可以学的更快,学习能力弱的也不用因跟不上别人,心理有压力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最终导致放弃学习。混龄教学是蒙氏教学的显著特征,它能帮助调节整个课堂的运行氛围,促使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平衡,这是蒙氏教学取得成效的良好条件。

所以,新生的前几节课主要从教室环境的介绍开始,对教具使用和相关规范进行了解,其它同学的学习进度不会受到影响。学生已经完全与教室环境、模式相适应后,他就可以进行个人活动。个人活动开始了,就代表孩子进入蒙氏教学系统。老师会参考孩子的学习水平、年龄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孩子会受到老师的单独指导,认识学习每个教具,老师在确定学生掌握后,才开始让学生练习如何与别人更好的互动。以上是在2018年8月3日对国际幼儿园老师进行的访谈。

3.课堂与热身相关活动

每节课老师和辅助老师会以儿歌开始,带领学生们唱5到10分钟,老师选择的儿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动作感,语言相对简单。比如:《小扇子》小扇子,真美丽,五颜六色形各异,能扇风,能遮阳,夏天需要它帮忙。而辅助老师则选择比较趣味有引导意义的歌曲。比如:《小玫瑰》小玫瑰,开得美,谁要掐花就扎谁,真像一只小刺猬。此外,因是混龄教学,若有新的同学加入,课堂上两位老师会带领大家唱儿歌来欢迎新同学。比如:《欢迎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Misha大家欢迎你。以上是2018年10月3日进行的访谈。

虽然刚开始孩子根本就记不住,也说不好,但是因为跟大家一起边唱边跳。再两三节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基本能熟练掌握儿歌。在观察中还发现,有一部分小朋友在课后会边玩边哼着儿歌,十分快乐。将各个代入课堂,作为课堂的开端能够充分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同时提高儿童对课堂的关注度,提升学习乐趣,为课堂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混龄教学课堂极具特色的存在,为儿童的语言学习设定了一个快乐的开头,这是至关重要的。儿歌在课堂开始前作为暖身角色出场,等唱完后老师和辅助老师就开始引导学生们进入课堂核心课程,也就是蒙氏教育下典型的个别教学活动,老师会以学生主体,引导学生挑选教具,顺利进入语言学习。

4.进行拼音教学

Liam和Misha是新加入的同学,Misha的性格相对活泼,对教室内部摆放的实物模型十分感兴趣,一看到就走上去玩弄,在专注力与纪律性上有所欠缺。所以在Max进入班级后,前几节课老师主要任务在于为他介绍班级的同学,加深彼此的熟悉感促进儿童之间更好的沟通。同时因Misha对教具十分感兴趣,带他认识并了解这些,引导并训练他懂得教室秩序,帮助他顺利掌握纪律,提高其专注能力。而Monica是完全零基础学生,父母及周围环境基本接触不到对外汉语,因此汉语对于她来说在大脑中基本一片空白。所以,老师选择基础拼音教学在课堂前几周为Monica作讲解。

首先,拼音教学包含了声母、韵母、声调,这些是以砂字板形式呈现,此外还包含了注音符号拼图板以及活动式注音符号磁铁版等。不同形式的教具运用到Monica的前期教学中,会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采用更容易的方式帮助儿童了解掌握拼音。不仅如此,这些教具还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儿童的书写能力,在不断练习实践中取得极好的成效。

比如:老师选择蒙氏三段式教学法教学,先陪同Monica选择三个字母砂字板b\p\f。选择好后将砂字板放在桌上,老师正式开始对Monica进行拼音教学。第一阶段老师通过引导并演示三个声母让她做最基础的了解。中指与食指按照书写笔顺慢慢演绎,分别描摹砂字板上的三个声母,边描摹边教导Monica发音。老师会师范三次,再让Sofia独立完成描摹发音练习。

其次,在Monica自己独立练习时,老师会在这时对Sofi进行三段语言卡词汇教学。当Sofi能够主动与其他同学建立互动后,Monica也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声母书写笔顺。此时,老师再回到Monica的身边对其进行第二阶段教学,采用提问的形式确定Monica掌握的程度。老师会设定以下几个问题:哪个是f?Monica就会根据提问指出对应的声母。又比如:请给我b。Monica就会将砂字板b拿给老师。然后老师会继续追加提问,让Monica将p放在桌面左上角,Monica开始犹豫不决,先拿b又拿p,一直定不下来。

这时老师再次发音提问,Monica思考了几秒顺利将砂字板p放在了老师指定的位置。因为Monica对b和p两个声母有所混淆,老师对Monica进行了三次辨音练习。当Monica能够正确辨别时,老师开始第三阶段的发音练习。逐一对着砂字板,b\p\f对Monica进行提问,这是什么?Monica会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发音回答。在整个发音教学中,老师会当场纠正Monica发音的不准确直至能够清楚表达。现场的演练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发挥积极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也能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让学生当场掌握要点并进行巩固练习。

再者,Monica又练习了几次已经对这三个声母的书写及发音完全掌握。之后会进行交流教学,Monica用互动托盘将三个声母放入其中,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其他同学互动学习。Monica是新生而且性格相对腼腆,有老师的陪同会为她提供助力。当她完全熟悉教室内部情况后,就可以独立完成与同学间的交流。Monica首先来到Liam身边,老师会进行引导,Monica会对Sofia说:“你好,打扰一下,我想与你分享这些卡片。”这时Liam会放下手中的教学模具,指着Monica托盘里的3张砂字板对她进行提问。比如:“这是什么?而Monica也会随即给出回答,一边用手指描摹一边说是b。依次类推,Liam与Monica会在循环演练其它两个声母,分享完毕后,老师会再次作出引导。Monica会对Liam说:“谢谢。”而Liam会说高兴的给予回应“不客气”。整个互动过程以此类推,Misha与Monica、Sofi、Max进行了互动。以上是2018年9月30日进行的课堂观察。

蒙氏拼音教学中出现的教具不仅仅发挥语音教学的作用,还为幼儿之后的书写及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蒙特梭利认为书写与阅读间存在必然联系,良好的书写会为阅读效率的提升创设条件,阅读也会因书写变得简单易懂。此外,字母发音记忆还可通过肌肉、声音、阅读记忆的形式来辅助。首先,肌肉记忆主要是在儿童描摹时发生的,它能使触觉与字母发音建立关联。而声音记忆则是通过字母发音来回忆字母的形状。阅读记忆则是在阅读中加深印象,对字母进行记忆。拼音作为汉语教学的基础在对外汉语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及准确的发音、辨读相当必要。

5.词汇教学

蒙氏教室里会有不同的颜色的布袋,乍看会以为是装饰物,但其实是用于教学。老师将其运用到词汇及汉字教学中,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词汇类别。颜色对于幼儿来讲极具吸引力,看到喜欢的颜色会主动上去学习,进行词汇卡片的记忆。布袋里面装了不同的卡片,包含了图片、名称、图片与名称结合的控制卡。这是常讲的三段式语言卡,

主要发挥的作用在于词汇与认字相融合。老师说幼儿教学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幼儿对汉字的学习必须掌握好度,不能一次性的灌输太多,幼儿没有足够的能力吸收,三段语言卡必须分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主要以图片卡教学,让幼儿记住图片上的实物名称发音。儿童先从口语开始累积词汇。采用玩游戏的方式检验儿童掌握的实际情况。将已经掌握的卡片让学生放置在公共桌上,然后安排合适的位置,老师让学生拿出指定的卡片。这一过程的完成主要靠记忆实现,幼儿听到老师的要求会在脑海中形成主观意象,想起那张卡片随即从课桌上将卡片拿出来;第二阶段将图片与发音相融合,主打为文字卡,用它协助认字教学;第三阶段幼儿对图片及名称卡的掌握基本已经定型。在这样的状态下,既能分析声音也能看字讲出对应的名称。控制卡就可开始进入教学中,首先请儿童将图片卡拿出,在课桌上摆放整齐,对应的留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名称卡。当幼儿掌握了图片及名称卡,就可针对性的进行练习,两张卡一一对应并且保证其正确性。边读边对应摆放,加深记忆。所有图片对应好后再用控制卡进行配对,确认正确的组合。没有对应好的先将名称卡放置到桌面右下方。等所有的组合核对完毕后,重新再做一次名称卡对应。最后,儿童会读所有名称卡,读完后按照次序将卡片收集起来。配对组合教学模式,在整个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音、词汇以及认字都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蒙氏教学是不用教科书教学的,一切从生活开始,教室里处处都是语言相关的教具。语言学习环境没有任何限制,以孩子为主体,了解他们的喜好与能力。语言学习涉及到历史、地理、数学等不同学科,在掌握好一门外语的基础上,还了解到一定的文化的知识。幼儿在不断的练习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大量词汇。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也在恰当的时间观察学生,发现Misha对数字十分敏感,而Sofi对颜色较为敏感,一切与数学相关的教具Misha都能很快的掌握并报以极大的学习热情。Sofi则对于颜色相关的东西充满兴趣,学习的效率也极高。因此,老师就安排了与两人喜好相关的词汇进行课堂教学。

针对词汇教学可结合以下几个案例进行了解:在盒子里装上不同类型的数字卡片,卡片的颜色也不同。分别为1-9,10-20,每个各9张,依次对应的颜色为粉红色、绿色。将这些教具应用到三段式教学中,首先,老师拿出1、10两张卡片,明确告诉Misha哪个是“1”,哪个是“10”,并告知他颜色存在的差异。之后再打乱让Misha找出对应的数字。因为他对数字尤其敏感所以基本在三次练习之下就能掌握。其他儿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次数的设定。最后,老师会拿着卡片对Misha进行提问,这是什么?确保Sofi的回答准确无误后,让Misha将这些数字卡放置到托盘里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这次的学习。misha走到了Max面前:“打扰一下,我要与你分享这些卡片。”Max会对Sofi进行提问,在多个数字卡循环提问,两个人一切念出来后,再一次循环进行分享给其他小朋友。Sofi在进行分享时,老师则会对其他同学Max进行不同的教学。比如:采用地理拼图教授亚洲国家相关知识,通过三段式语言教学、发音让学生在感官上知道国家的地理位置与形状。Sofi与其他同学互动完毕后,回到自己的位置。而Max则开始进行新一轮的分享活动,老师则回到Sofi身边继续教2,10这两张卡片。以上为2018年9月15日的课堂观察。

蒙特梭利教学法课堂包含了多种方式,它是以儿童为主体,从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出发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儿童在生活经验上有所缺乏,知识层面不广。儿童思维的形象性及词汇本身的概括性,决定着儿童需要一定的认知活动来学习词汇。听觉、视觉以及触觉认识事物,深入了解事物的具体特征和性质,以此为基础掌握词汇。儿童思维本身存在的特性,将其应用到教学中,确保教学的直观与可操作性,引导儿童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让孩子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记忆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输入,提高儿童汉语词汇学习效率。将实物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更形象,也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因形象直观的图片而得到提升,整个课堂学习会变得生动有趣,便于儿童记忆。此外,词汇的学习不受任何限制,完全从儿童自身出发,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进度与学习兴趣点都是从实际出发,不会因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而对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儿童抗拒学习汉语。

6.阅读教学

每一节课的结尾,老师会组织学生围坐在一起,听中文绘本故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环节,老师在进行阅读时,会时不时观察到学生的反应。学生与书之间会建立一种特别愉悦的关系,能从书中学习更多的知识。此外,教师通过阅读的形式将文字及发音灌输到儿童的耳朵后,一些听得懂的词语会随即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印象。就像储水池一般,若字数量过多,那么就会开始向外溢水。在此状态下完成口语表达转换,文字书写及阅读理解,这些都与老师在课堂阅读时听得懂的词汇相联系。

老师选择的绘本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画风真实。对于阅读绘本故事,老师认为其是图画、文字艺术的最好体现,是视觉与听觉艺术的融合。绘本语言十分形象,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之下,帮助幼儿领悟文字的魅力。绘本图画的形象及生动,鲜艳的色彩都为儿童了解绘本创造了条件。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一定基础上得到提升,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汉语阅读,学习也会变得更加有趣。

《五颗小豌豆》这部绘本的词汇涉及到幼儿生活中接触到食物与颜色及自然现象,内容丰富,极具吸引力。“从前有五颗豌豆住在一个豆荚里,它们是绿的,豆荚也是绿的,因此它们相信整个世界都是绿的,它们得到这个结论十分自然。豆荚长大,豌豆也长大,它们按照自己的位置坐成一排。太阳在外面照着,晒暖了豆荚,雨水把它洗的干净透明。大白天温暖舒适,夜里黑沉沉,就跟平时一样。豌豆们坐在那里越大越大,老坐着想事情就变得更有脑筋,因为它们觉得它们一定有什么别的事可以干干”。老师在读故事的时候语速十分缓慢,遇到关键性名词时会加重语气,伴随故事的发展会将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图片会将其与听到的声音相连接,平时极为活泼且好动的学生会被故事图画吸引,认真仔细看绘本,听得也很专心。

当故事快要读完的时候,老师会进行提问,让每个孩子说出自己听故事中记住的词汇,无论多少都可以,只要说出自己记住就行。孩子总会非常踊跃的发言:Liam:雨、绿色、太阳,Monica:白天、世界,Misha:一个、五颗。以上为2018年9月20日课堂进行的观察。

老师说绘本阅读能让儿童放松原本上课紧张的状态,同时也能对幼儿的听力、词汇进行训练。就像《五颗小豌豆》这本书涉及到数量名词、食物名词、自然名词等。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这些名词会因为之前已留下的印象掌握起来更容易。一些已经学会的单词在故事里出现,学生听故事时也更好听懂。这在无形之中会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与成就感。绘本图画与儿童想象力相融,弥补文字内容出现的不足。老师认为一本绘本故事可分阶段阅读,在不同的课堂上阅读,孩子们不会对其感到厌烦。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变化,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领悟力都会随之进步。每次听故事孩子得到的认知都不同。以上为2018年9月25日对教师进行的访谈。

蒙特梭利阅读主要选择的材料为幼儿喜欢的绘本故事,首先,丰富孩子的词汇与语句,在日积月累之后完成读、写、分析等活动的过渡。幼儿在绘本故事阅读教学中学会更好的表达自己,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与外界的交流也会畅通无阻。阅读教学是蒙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教学与故事相连,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故事的阅读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特色,它受到了幼儿的欢迎,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调节氛围的教学方式。根据儿童发展实际选择适合的故事绘本,让儿童学得知识。

7.口语教学

在课堂教学观察中,我没有发现专门针对口语的教学。老师说口语教学一直贯穿于整节课中。从孩子进入中心的那一刻,口语教学已经开始了。老师会通过引导让学生用汉语打招呼,上课时老师会带领大家唱儿歌。此外,学生回答问题时,也是口语教学的体现。当孩子拿着托盘与其他同学分享所得,他们会通过口语进行交流。语言的学习就是要充分发挥它交流的作用,这样才能更有意义。此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在布置作业形式上也有所差别。传统的以书面为主,而蒙氏教学则是以口语形式体现。儿童完成作业会经由家长的协助,无论是阅读还是朗诵诗文等,都通过录音进行,儿童在录音过程中口语水平也会不断提高。采取这样的形式完成作业是由儿童本身的发音器官所决定,弹性与可塑性极强。语言发音为儿童提供了练习口语的机会,发音器官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适度调整,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且确保其标准性。口语训练将声音与词汇意义、语序等与思想相融合。学生们不再是安静的观看而是参与者。整节课会有不同形式的口语练习,老师为学生提供帮助,学生是课堂绝对的主体。幼儿借由操作教具,在学习历程中不断的重复,轻松记忆,汉语在互动中变得流利为口语的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上为2018年9月19日对教师进行的访谈。

语言发挥的作用在于交流,这是它的价值所在。目前很多成人在学习汉语时,尽管有大量的词汇及语言语法基础,但是确因为开不了口而屡次受挫,不经常开口这是学外语的大忌,若是这样就等于哑巴汉语。所以蒙特梭利式的教学互动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从进入中心开始就已经奠定了语言口语交流的第一步。潜移默化的学习环境下,儿童的学习轻松而自在。不会出现因过度紧张而带来压力,羞于开口。孩子在互动间不仅分享了不同的知识,口语也会随之得到极大的提升。整个循环式教学能有效帮助课堂儿童巩固或者预习所学知识要点。比如:Sofi在Liam的帮助下对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在蒙氏教室里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五个孩子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互动分享所学单词,全部互动后Liam是有四次机会重复他所学内容的,而Sofi同样的也有四次机会预习新的单词。整节课下来,最终掌握的单词最少有12个。互动分享教学,儿童能够更好的掌握词汇,联系口语。学习内容不断的深入,孩子们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学生会变得越发活跃,最初的不敢与不会慢慢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量到质的提升,听说读写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口语教学蕴藏在蒙氏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它是儿童学习汉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似没有专门对待,其实贯穿始终。

三、蒙特利教学法教学课堂效果对比研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的运行方式是以最终的教学成绩为主的,成绩的高低至关重要,是验证学生学习成果的手段。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压迫了儿童学习的天性,长此以往儿童的热情会持续消退,内在潜力也无法得到发挥。所以蒙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每一个孩子都制定了属于自身的学习方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能力安排合适的课程教学。教师会根据课程的运行详细记录学生每节课学习的进度及内容,为之后的教学计划安排提供借鉴。

教师每一个半月会进行一次总结报告,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孩子在这三个月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而家长也是孩子学习汉语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教师每三个月的总结也会为家长提供参考,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汉语掌握情况。教师、家长、儿童三者间形成了紧密的关联,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存在极大的优越性。儿童在舒心的环境下学习汉语,成绩效果显著,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蒙特梭利教学在课堂的应用,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潜力,不断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汉语作为一门外语,在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只有采用科学合适的方法才能确保儿童学习汉语的最终质量。

(一)学生课程成长档案汇总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定发生着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二)学期成果总结

Misha是与笔者在同一时间进入蒙氏汉语(3-6)班的,他是一个非常内向且害羞的男孩。先前也没有接触过汉语,是完全零基础的状态。所以,刚接触汉语时带着一点恐惧与紧张。但是进入蒙氏教学班级后学习两个月,他已经对汉语产生了兴趣,并且汉语水平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Misha的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因为慢慢的掌握了一定的汉语量,刚开始接触汉语时的恐惧基本消失了,整个人都变得非常自信。所以Misha的学习成长报告充分代表了蒙氏教学法的效果显著。它以儿童为主体,充分掌握了儿童个性发展的特征,采用不同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协助儿童学习汉语,在不断的演练与学习中,儿童的汉语学习会取得极大的进步。蒙氏教学在Misha身上发挥了积极的效用,从她性格的转变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可以看出,整个课堂学习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三)蒙特利教学法教学课堂效果

蒙特梭利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结合向日葵儿童语言中心3-6班五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上文对Misha的学期学习成果进行了分析,从阅读、口语、听力、理解、情感变化的层面对相关成果进行阐述。Misha的性格是五个学生中较为腼腆的,她在蒙氏教学法应用环境下取得了突破,汉语学习可以说十分的顺利,为之后的学习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蒙氏教学法从各个层面完成了突破,充分掌握了学生的个人特征,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因此,取得了效果尤其显著。而其他四位同学,在老师的观察中各自对汉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位小朋友能够主动的为自己安排热身儿歌,在分享环节也更加的主动。绘本阅读环节始终都是他们的最爱,他们渴望从书本中获得故事,充满想象力的大脑也因此变得更加开阔。蒙氏教学的灵活性激发了儿童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它能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向日葵国际幼儿园整个课堂是以儿童为中心,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将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就像毛毛虫与蝴蝶在形态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六岁前的幼儿在认识及辨异能力上有所欠缺,采用说教的形式进行引导,很显然最终的效果定会不能让人满意。因此,蒙氏教学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日常训练为主要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教具的丰富性,满足课堂的不同需求。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完成自我教育。

0到6岁是儿童的敏感期,儿童会有特定的喜好倾向。在此阶段掌握好儿童的最佳学习良机十分关键。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协助与启导,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语言。通过教具的操作进行示范,根据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适时的进行引导。不教的教育让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十分和谐融洽,儿童的学习也变得非常愉快。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在于帮助幼儿生命实现完美的成长。所以,蒙氏教学主张智慧品格的养成,帮助他们培养终生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学前教育为小学做准备。蒙氏教学幼教的教学方式可结合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他们是没有课表的,也对上下课时间也没有明确的划分。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寻求内心的需求,自由专心的工作,最终儿童的成长步调。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度时刻被打断,会给孩子习惯的养成带来不好的影响。反之,在不断地重复练习,实践经验积累中,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性,培养他们的专心与耐力。

向日葵国际幼儿园3-6班五个孩子不同的年龄,代表蒙氏教学的混龄模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会对彼此产生好奇,也会想不模仿与学习,无论是兄弟朋友情谊的养成,还是乐于助人的优良品格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丰富的教材与教具充分发挥了其辅助教学的作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认识并发展自我。在课堂实践中进行长期的观察,最终发现儿童对于奖惩并不重视。传统的奖惩制度成人是主要控制对象,蒙氏教学以充分尊重儿童为前提进行教学,是代表儿童自发的学习意愿及需求的。不断的练习与引导,儿童基本能力的养成与完善将以爆发的方式呈现,专注、独立、毅力、创造、坚持等都是良好品格形成的最佳体现。蒙氏教学的科学性在于不断的观察与鉴别,识别儿童所需并对相关要求进行归纳,通过儿童的表现完成推理实现最佳的逻辑分析,得到最适合儿童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循序渐进中训练儿童,促进儿童心智的成长。

四、幼儿汉语教学模式调查分析及改进措施

幼儿汉语教学与蒙氏教学的融合在多个国际幼儿园进行。除了从课堂的角度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记录外,还必须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调查,将理念与实践相融合,分析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幼儿蒙氏教学法的运用提出一定的额建议。下面就对调查内容进行阐明:首先,教师对蒙氏教学法在外籍幼儿教学中应用的态度是怎样的。其次,蒙氏教学法如何将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应用到教学中。

理念层面主要采用的方式是搜集与蒙泰梭利相关的理论,幼儿观、教学以及教师观念;而实践层面主要是指教师就蒙台梭利教学法在外籍幼儿教学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环境、教具以及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等都包含在内。再者,对实施效果进行统计对比。在上文的访问与课堂调查后,再针对蒙氏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一次调查问卷形式的数据统计及收集。

(一)调查方式与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对象设定的人员是蒙氏教学法儿童教师,调查问卷一共发出了36份,回收33份。此外,还对老师进行了采访,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笔录与录音相结合进行记录。本次的调查结果,分问卷与访谈部分,两者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归类整理,最终会综合两者的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公正与开明,问卷部分采用百分比统计。

针对课堂观察上文已经给出了充分的叙述。以此为基础,笔者注意到一个现象,接收调查的教师,无论是老师还是辅助老师,他们的反映总是良好的,将近有65%的教师对蒙氏教学法给予了肯定与欢迎。而又超过80%的老师认为蒙氏教学法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上桌有成效。此外,还有将近50%的教师认为蒙氏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孩子自由工作的环节,教师存在处理不得当等情况。以下对相关结果进行归纳。

教师对采用蒙氏教学法教学的态度调查设定五个不同的答案: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同意、完全不同意。最终的调查数据分别为53%、27%、13%、7%、0%。数据说明了蒙氏教学法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支持,它能提高儿童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兴趣,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教学变得灵活而富有生机。在这些层面上获得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结合上述表格可以看出,50%的教师认为蒙氏的理念概念对他们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33%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发挥的作用极其显著。此外,还有17%教师将目光停留在蒙氏教学法的操作技能之上。大部分教师相当认可蒙氏教学理论概念。结合上文中进行的访谈可以了解到相关讯息。教师对于蒙氏教学理论概念的认可极为普遍,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儿童成为课堂的中心而教师变为了辅助者,要时刻观察儿童并及时给予帮助。原本枯燥的课堂在蒙氏教学法的融入下变得生动而直观。蒙氏教学有效的融合了学习与习惯,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掌握第二语言。

理论概念、教学方法、操作技能分不同比例给教师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也充分体现了蒙氏教学存在的优势。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理念具有划时代性的意义,而教学方法也完全打破了传统与儿童本身的心理个性特征相融合。操作技能作为辅助教材也是蒙氏教学课堂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蒙氏教学法凭借其多元化的优点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在不断的实践中它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蒙氏教学法对于教师的影响各不相同,但是绝大部分都发挥着十分积极的效用。以上主要从教师的角度对蒙氏教学法进行调查分析。

(二)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

1.蒙特梭利教学法儿童观调查分析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根据上述表格显示,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敏感期以及发展阶段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共有73%的教师对于这一阶段加大了关注,会直接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对环境进行设计,那么就会将儿童的个性特征、内在需求、敏感期等考虑在内。无论是零基础还是尚有一定基础的儿童在学习汉语时,教师都必须加以重视,寻得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力求在教学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敏感期以及发展阶段定是关注的重点。儿童观是蒙特梭利教学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才能更好的给教师提供帮助。儿童敏感期在蒙特梭利教育法被提出时就是关注的要点,因为这一特定的阶段决定着儿童学习的效率及养成的习惯,是否能够顺利进入第二语言汉语学习的轨道,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因此,儿童敏感期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结合上述表格内在需求所表现的结果也是偏向于以幼儿为主体,儿童是教学的中心这一观念。充分尊重儿童个性的发展,认识并付诸实际,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蒙氏教学法,认识到敏感期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程度,每个孩子敏感期到来都是不同的,教学中要适时的观察,了解孩子行为动因,关心孩子深入了解孩子所需,才能更全面的推动孩子的发展,抓住孩子的敏感期确实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是从蒙特梭利儿童观的角度进行的调查与分析。对于蒙氏教学法来讲,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儿童作为课堂的主要力量才是最关键的存在。

2.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师观调查分析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结合上述表格进行的调查可以看出,在两个不同的选择项中包含了观察儿童活动的

表现以及儿童家庭与周围环境。其中有77%的教师持支持的态度对待这两个问题。大部分教师选择的是非常同意与比较同意,认可观察儿童自身的表现,同时儿童家庭与周围环境对他产生的影响也至关重要。教师准确领悟到了蒙氏教学法对自己本身的要求,并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帮助儿童更好的学习汉语。这是从教师观的角度所进行的调查。蒙特梭利教学法在教师的心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但是是否从根本上掌握了此方法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还有待商榷。儿童的课堂活动以及家庭、周围环境都是关注的要点,但也要重视儿童本身的身心发展变化,适时的帮助与了解儿童,但是切忌不可过分干预让儿童的内心产生负担,这是蒙氏教学法的大忌。

蒙特梭利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是全面性的,要有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基础,同时也要经过蒙氏教学的专业培训,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理论素养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达到标准之后将其付诸实践,最重要的就是发挥自身的课堂辅助作用,适时观察儿童的变化,了解儿童在活动的表现并做好记录。与儿童建立联系,拉近彼此的距离,顺其自然融入到儿童的生活中,当儿童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及时的给予帮助,同时也能适时了解其因,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耐心的进行观察,发挥自身的专业态度与职业素养,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蒙氏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而存在的。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适当的给予引导,帮助孩子打开探索知识的大门,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跟上学生的学习步伐,完全掌握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蒙特梭利教学法教学原则调查分析

蒙特梭利主张的教学形式为自由教育,她重点强调了教学必须最大限度降低干预,这是其教学法实行的重要原则。所以在汉语语言教学课堂上,儿童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教具。教师会对学生进行指导,但随着儿童对知识的掌握及年龄的增长,教师的指导将会变得越发减少。或者仅仅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教师必须适时观察,把握时机,避免直接纠正。同时,蒙特梭利反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奖励或惩罚,她认为对于儿童来讲,活动比任何形式的奖励与惩罚都有效。而通过上述课堂观察也可以看出,儿童对于奖励以及惩罚并不感兴趣,调动儿童的情绪引导儿童主动进入教学的始终是极具吸引力的教具与活动。儿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学习变得积极热情,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才是关键所在。蒙氏教学法的自由教育在国际上一直备受认可,很多专家给予了肯定,并大力推广支持。将蒙特梭利教学与儿童对外汉语相融,出现的对立层面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奖励与惩罚,这是值得探讨的关键点。

而鼓励式的奖励与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发挥积极效用,儿童很可能因为过度的奖励产生攀比心理,同时也会因不适宜的惩罚而对心理上带来负面影响。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本质还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并没有充分尊重并重视儿童,将儿童视为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因此,在蒙氏教学法的应用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就是打破传统干预,最大限度实现彻底的自由教育。儿童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会根据观察作出一定的反应,但是这个反应若掌握不好度,它就变成了干预。因此,蒙氏课堂的教师在专业技能及儿童心理学上都有一定的要求。蒙氏教学课堂在很多层面上都坚守了这一原则,以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结合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蒙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当干预行为。如66%的教师对于帮儿童选择教具这一行为表示满意,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于蒙氏教学法的理论掌握很清楚,但是在实践中却并未真正落实,存在错误的理解。比如,课堂上两个学生想要操作一个教具的情况,之后对教具进行了分配,教师还表扬了表现十分好的同学,纪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维持。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老师才会帮助他们选择教具。而在调查中还发现了一种现象,教师对蒙氏教学班级混龄现象并没有准确的给予肯定。也就是说还存在非混龄的班级。混龄班级,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教具的兴趣与需求都是不同的,大的孩子会选择照顾年龄小的孩子,很少出现争抢。以上为2018年6月20日进行的教师访谈记录。

从调查与访谈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师对蒙氏教学法的原则理解都有所不同,蒙氏教学法是建立在新儿童观与教育观基础之上的。它是新兴的教学方法,而中国绝大部分教师对它并不了解。只有从根本上了解蒙氏教学,才能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整体蒙氏教学法的实行,教师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若教师在对此教学法的理解上存在偏差,那最终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倍功半。无论是混龄还是非混龄,还是大孩子主动帮助

年龄小的孩子以及精神奖励、更换教具等现象在蒙氏课堂上出现都是极不合理的。可根据实际的调查,还存在一部分的教师对蒙氏教学法的理解太过草率并未真正了解其精华,这样将不利于蒙氏教学法的全面推广,也不利于儿童在汉语的学习上取得进步。蒙氏教学课堂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合规范的现象,原因是多样性的,教师的专业技能及原先的教学体制都对蒙氏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融合产生的一定的影响。

(三)蒙特梭利教学法中角色调查分析

1.教师角色分析

蒙氏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辅助性的,作为导师而存在。主要负责的任务为幼儿的兴趣及需要,适时的给予回应。适当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偶尔还可干预其中。蒙氏教育法的核心在于集中儿童上课的注意力,所以在儿童进行工作时,教师是不可干预的。不仅是幼儿、教师与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是蒙氏教学的组成部分。在运行良好的蒙氏教育教室里,任何时间都是由孩子自己安排的。孩子是绝对的中心,而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好这一核心,才能全面推动课堂效率的提升。教师角色在蒙特梭利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直是探讨的关键点。其中最具特色是教师角色的偏离,无法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上的效用。以下是对蒙氏教学中教师角色进行的调查统计: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部分蒙氏教师对于“导师”这个位置的理解,意识相对薄弱。此外,自由与纪律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也并未真正掌握与理解。所有的理论认识都太浮于表面,没有进行更深入的探析。因此,在实际指导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矛盾。蒙特梭利教学法针对教师对儿童的干预问题就专门的规定,若儿童在集中精神进行作业,那么教师是绝对不可干预的。蒙氏教学的核心在于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它可通过多样的形式展现。比如:与同学间的交流、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教师要懂得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当然也会出现较为特殊的情况,当儿童出现危险时,或者幼儿间发生冲突时,教师必须及时阻止。但是从研究者的观察中来看,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进行角色定位,最大限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整个课堂教学存在众多的不正当干预或者放任不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它决定着教师在蒙氏教学中能不能发挥自身的有效性,全面推动课堂效率的提升。

蒙氏教学所倡导的就是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在课堂上孩子有决定权。但是教师对自己再课堂上如何把握好度十分困惑,有时学生自己操作时,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会出现混乱并不能达到最终教学的目的。也有学生在操作时,毫无头绪完全没有办法进行下一步,只能在那边东张西望等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在蒙氏课堂上发生着。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导师角色在不断地被打破,他们自身因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现象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动摇。以上是在2018年8月6日对教师进行的访谈。此外,还对其他相关教师进行了采访,很多教师都认为还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操作经验远远不够,无法顺利进行蒙氏课堂教学,确保整个教学能受到好的效果。

教师角色如何在蒙氏对外汉语课堂上充分发挥其效用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教师本身制定相应的要求。首先,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不光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接受过蒙氏教育的培训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此外,看是否在相关部门有过一定的教学经验。不是普通的教育培训机构,最好是在海外国际国际幼儿园待过的教师。主要是确保他对蒙特梭利教学法足够了解,并有深入的探析与实践。其次,教师在儿童心理学层面是否有一定的特长,蒙特梭利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以儿童为中心,教师作为侧旁的观察者必须充分掌握儿童心理,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角色。儿童心理学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儿童在课堂上一举一动,教师必须准确的拿捏,这样才不会发生过度干预的现象。同时了解了儿童心理,才能更好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再者,采用教师培训的方式培养提升能力不足的教师。让能力强的教师对能力偏弱的教师进行考核,在一定的时间段就要进行一次测试。教师间可相互分享经验,也可通过研讨会探讨自己再课堂上遇到的无法顺利解决的问题。只有,教师充分认识自身,认识蒙特梭利教学,才能将教师角色与蒙氏教学平衡好,帮助学生在汉语学习上获得进步。

2.教师内容的改进

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针对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开发进行调查,80%的教师持支持态度,16%的教师态度一般。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对蒙氏教学内容的改进与开发是非常支持的。蒙特梭利首先建立的“儿童之家”,这里的孩子学习的是意大利语,对于意大利的孩子来讲十分容易,字母的学习也没有难度,在学到一定的阶段也能顺利组词。但是中国文字的书写方法与字音两者间的联系并不大。汉字的构造相对复杂,形声字、多音字等非常多,因此在对将汉语视为第二语言的儿童来讲,需要加以改进。比如,在学习课件教具中穿插中国相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山水风光、民族传统、土特产等图片。儿童会被丰富的图片所吸引,提高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上是2018年8月8日与教师间的访谈记录。

教学内容在蒙氏教学对外汉语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学内容的改进必须从细节着手,深入探析中国人文将其与蒙氏教学做到融合,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升蒙氏教学的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对于儿童的学习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多样性又带有吸引力的内容能让儿童更好的完成相关活动。在分享知识的时候才能加深印象,在朗读的时候也会情绪高涨等等。总之,教学内容代表着儿童的知识储备,所以它不仅是吸引儿童,提升儿童上课的重要条件,它同时也代表着儿童整体的知识素养。结合上文向日葵国际幼儿园3-6班的操作来看,极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确实能对学生上课学习发挥积极的效果。

教师课堂内容的完善与改进也可从多方面进行。首先,从汉语文化着手,了解不同的汉语故事并将它们搜集起来。将特色的文化与汉语课堂相融,保证文化精髓的传输有利于儿童智慧品格的养成;此外,汉语的组成相对复杂,要从细处进行了解,将难点分解出来,有针对性的放入少许;其次,绘本故事与热身儿歌的选择可让儿童自己做准备,熟练了就让学生自己开场,让他们学会调动课堂的气氛,加深印象也让儿童自身体验到引领大家的感觉。再者,教师课堂内容是不具备任何文案的,可询问儿童的建议,让儿童自身来策划一次课堂,通过图片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堂内容。当然,这只是偶尔的课堂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创造更自由的学习汉语的环境。蒙氏教学课堂内容始终是多样化的,它没有定论,所以可以适时作出调整,但保证它的整体质感至关重要。

3.教学方法的改进

蒙特梭利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为“三步教学”。首先,必须要做的是选择三个不同的教具,将它们放在指定的工作桌上,与其他教具保持一定的距离。三步教学法开始进行时,要求孩子仔细听。具体的操作也可结合上文3-6班的课堂案例深入了解。让孩子仔细听的原因在于,要让他们回答以下进行的提问:它们的名字是什么?呈现三种教具,协助儿童讲出其名称,之后,再次循环让儿童说出三种教具的名称,帮助儿童完成名称与教具的一一对应,同时与其他教具区分开来。最后,让儿童亲手操作,对刚才教师的介绍进行概念性的培养与认识。针对蒙氏三段式教学法,大部分教师也是持支持态度。此外,在课堂教学与蒙氏教学相融合的研究中,也有部分人员提出了将蒙氏三段式教学法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的建议,这个建议获得了80%教师的支持。他们认为无论是不懂汉语的华人、还是外籍儿童学习汉语,蒙特梭利教学法确实十分先进与科学,但是要彻底分析汉语语境及发展,要做到适当的调整才能更好的提升汉语教学质量。

蒙氏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以“三步教学”为基础。再三步教学完全熟练并取得一定成效的情况,可尝试教学方法的创新。比如,将多媒体等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或者将课堂设定在大自然中,来一次森林之旅。这些都是能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存在,充分调动儿童对汉语学习的热情,开阔儿童的眼界。通过多媒体让儿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到大自然中去让儿童找寻真实的声音,一一对应再彼此分享。这也是蒙氏教学自由教育的最好表达。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新奇的角度出发,尝试使用传统教学不可能存在的方式,打破传统,同时做到与蒙氏教学相统一,力求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本着这样的宗旨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才能创造出更丰富更有效的教学法,满足蒙氏课堂的需求。

结论

蒙特梭利教学法大多数对它的看法一直停留在优秀的幼儿教育理论与模式。仅仅应用于幼儿园教学,并没有将它与幼儿第二语言相结合。所以,笔者通过在儿童语言学习中心的实际考察探析了蒙氏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向日葵儿童中英文语言学习专门为儿童进行语言教学,笔者在此国际幼儿园学习相关经验,根据实际课堂效果作为研究的数据参考。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向幼儿对外汉语教学界介绍这种教学方法,它在儿童第二语言教学上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蒙特梭利从幼儿本身出发,深入探析幼儿个性特征,将其融入教学中,幼儿在汉语口语、听力、阅读、书写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要想大规模的将蒙氏教学法推广出去还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专业知识必须过硬,而且懂得一定的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经过专业的蒙氏培训,积累更多的经验,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帮助幼儿学好汉语。另一方面,教师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以及相关经验必须足够充实。从教师个人出发要与蒙氏教学相融,能够代表蒙氏教学法将其最优势的一面呈现在课堂上。从教学环境的角度来讲,教室内部的配置必须安全按照蒙氏教学法来安排,要确保人力与财力的充足。蒙氏教学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它充分结合了每个儿童的身体发展特征,因此需要准备的教具也是多元化的。只有具备充足的人力与财力才能保证整个教学法在课堂的顺利进行,并且充分发挥其优势,推动儿童语言学习的进步。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蒙氏教学法的推广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得到更多的经验与实践。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理论总结,这是一段很长的路程。蒙氏教学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来验证它存在的优势,同时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发自成熟了才能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教学。

就蒙氏教学法本身的推广来讲,不仅需要在理论上得到提升,同时实践的不断增多也是其发展取得进步的重要体现。理论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必须结合实际适时更新,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针对儿童教学的研究也必须更加的专业,具备理论基础,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效果的提升。尽管目前外国幼儿汉语学习者与成人相比相对较少,幼儿对外汉语教学在软件及硬件上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但是幼儿是未来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发展的责任。汉语学习将成为主流趋势,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蒙氏教学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但在时长、研究对象、范围上依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水平有限,在很多方面的研究还有缺陷,所以仅希望这篇论文能为幼儿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蒙氏对外汉语教学本身存在一定的优势,它需要一定的实践不断的验证它对对外汉语带来的积极影响。

此外,儿童对外汉语进行学习时,通常外籍人员是零基础的状态,因此需要更多的方式来教学,帮助不同类型的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是极其关键的。只有在课程刚开始掌握好正确的教学与学习方法,那么在之后的学习才会变得越发容易。而针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也不能放松警惕,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特征、在学习中有哪些典型的突出表现等。不断的观察找到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蒙氏教育法在对外汉语中的应用,激活了第二语言学习课堂,同时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儿童学习的全面进步,帮儿童克服了对学习的恐惧,让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以,从实际出发,真正掌握并了解蒙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实践验证其优越性,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发展困境,制定科学的措施帮助它度过难关。各个蒙氏国际幼儿园必须不断的完善自身实力,将蒙氏教学法全面推广出去。这虽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日积月累中定能酝酿出极大的能力,等待最终的爆发。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蒙氏教学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季蕾.蒙特梭利模式下X少儿汉语教学设计[D].中央民族大学,2015.

[2]杨慧青.谈蒙特梭利教育如何融入幼儿教育[C]//华夏园丁教育论坛.2015.

[3]周蕊.初探蒙特梭利教育方法对主题教育活动的作用[J].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6):21-21.

[4]张维.蒙特梭利教学法在幼儿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

[5]何航.基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设计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6]张平.基于蒙特梭利教学法理念,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J].科学技术创新,2013(10):170-170.

[7]何航.基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设计方法研究-以云南映象幼儿园设计为例[M].建筑工程学院,2011.

[8]吴淑真.浅谈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s2).

[9]郭媛媛.蒙台梭利教育引进农村幼儿园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1):86-86.

[10]韩瑞萍.蒙特梭利教育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3):208-208.

[11]孙爱青,陈庆.蒙特梭利教育法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57-60.

[12]谭玲.浅议借鉴蒙特梭利的”秩序”教育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3):00013-00014.

[13]梁小霞,路小华.浅谈《蒙特梭利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12(24).

[14]李阿丽.幼儿教育中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9-10.

[15]贾琳娜.蒙特梭利教育中幼儿专注能力发展的研究[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307-00308.

[16]孙丽娟.浅谈幼儿教学中的蒙特梭利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34-35.

[17]徐雨昕.蒙氏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室内设计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18]牛亚敏.混龄教学中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浅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2):103-104.

[19]张百乔.中国文化背景下蒙特梭利教育实践[J].管理观察,2010(19):278-279.

[20]曹琼寅.蒙特梭利教师角色理论对幼儿园“师幼互动”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3(3):98-102.

[21]赵银波.幼儿教育中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实际应用分析[J].赢未来,2018(10):0189-0189.

[22]ВыготскийЛ.С.Детскаяпсихология[Текст]:книга/подред.Д.Б.Эльконина.-М.:Педагогика,1984.

[23]ХилтуненЕ.Монтессори-материал.Школадлямалышей[Текст]:книга/Е.Хилтунен.-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Мастер»,1992.-Часть1.

[24]МонтессориМ.Подготовкаучителя[Текст]методическоепособие/М.Монтессори.Пер.сангл.И.Дичковской.-Альманах«МАМА»:Научно-методическоеиздание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йальтернативнойМонтессори-ассоциации.-Вып.1.-М,1994.

[25]ХилтуненЕ.Школадлямалышей:УпражнениясМонтессори-материалом[Текст]:книга/Е.Хилтунен,Е.Литвяк,И.Любичеваидр.-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Мастер»,1994.

[26]ЛеонтьевА.Н.Учениеосредев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хработахЛ.С.Выготского//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аянаукаиобразование.-1998.-№1.

[27]ВыготскийЛ.С.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аяпсихология[Текст]:книга/подред.В.В.Давыдова.-М.:

Педагогика-Пресс,1999.

[28]СороковаМ.Г.Монтессори-педагогика:вопросытеориииметодики[Текст]/М.Г.Сорокова//Дошкольноевоспитание.-2000.-№10.

[29]Развитиеречи,обучениеписьмуичтению,введениевграмматику.ДляпедагоговдошкольныхМонтессори-групп[Текст]:учеб,пособие.-Снежинск:2002.

[30]МонтессориМ.Впитывающийразумребёнка[Текст]книга/М.Монтессори.-БФ

«Волонтёры»,2009.-320с.

[31]МонтессориМ.Научнаяпедагогика.Том1.Домребёнка[Текст]книга/М.Монтессори.-М.:Издательство«Народнаякнига»,201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665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5月16日
Next 2022年6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