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在阐述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311名高中艺体生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和生源地在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法研究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社会支持在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中的中介效应。结论如下:
(1)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在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性别、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2)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父亲教养方式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在性别、生源地上差异显著。
(3)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在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4)在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两两相关分析的研究上,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5)社会支持是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某些维度如父母情感温暖等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对于精神和感受方面的需求也愈发重视与迫切。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越来越指向个体主观的心理感受,对个体生活满意度和心理幸福感的关注不断增加,生活满意度也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在我国高考的应试模式下,高中生的学业成绩被置于首要位置,不可撼动,对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等心理状态的重视程度则相对弱化。而在高中生这个群体中还有着一个更加特殊的群体——艺体生,与普通学生相比,除了必需的文化课学习之外,他们还要兼顾自己专业课的学习,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对高中艺体生这一群体的极大关注使笔者开始对其生活满意度进行研究。
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表明,一个人获得社会支持的多少会对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个人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那么它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就越少;反之,就会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高中艺体生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和位置,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所以,给高中艺体生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帮助他们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内对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不同社会支持水平高中艺体生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以往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中,很少将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来研究的。本文欲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全新研究视角,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对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改善艺体生主观感受的生活满意度、为中等教育的实践与艺体生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并为家庭教育得到充分重视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高中艺体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得到足够重视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帮助高中艺体生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高生活质量,顺利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概念界定
1.2.1高中艺体生
所谓高中艺体生,指的是将某一艺体类专业(如音乐、美术和体育)作为专业课,再加上文化课进行学习,以此身份参加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高中学生。在艺体生中或有天赋、特长,在高考中发挥优势,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以艺体生录取分数较低作为“突破口”,为顺利通过高考而走上艺体之路。
1.2.2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生活满意度的研究源自人们对生活质量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很多研究人员在生活满意度领域进行了实证研究。对于生活满意度,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大多来自个人对生活质量的评估,国外学者ShinDC和JohnsonDM(1978)对生活满意度的定义是一个人参照自己的订立的标准对其生活满意度进行总体评估[1];国内学者对生活满意度的看法不尽相同,如樊富珉(2000)等认为生活满意度反映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满意度[2]等。笔者认同1978年ShinDC和JohnsonDM的定义,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基于权衡自己的既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水平进行整体的评估[1]。
1.2.3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也称父母养育风格,指的是父母在抚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办法或形式,以及父母对孩子情感表达的集中表现,包括对待孩子采取的态度和相对而言稳定的行为风格[3]。
1.2.4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给予个人,包括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等提供给个人的精神或者物质的各种帮助和支持系统。虽然人们对社会支持的定义存在差异,但一般来说,社会支持是个人接触和使用其他人、团体或社团的可能性,也可以说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4]。
1.2.5中介效应
作为一个统计概念,中介效应具有重要的地位。假设自变量X通过某个变量M对因变量Y有一定的影响,则M就是X和Y的中间变量。研究中介作用旨在探讨在X和Y的关系已知的前提下,研究讨论这个关系产生的内部机制[5]。也即中介效应是由中介变量作用产生的。
中介变量的作用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c是X对Y的总效应,ab是通过介体变量M的形成所谓中介效应,c'代表直接效应。当只有一个中介变量时,效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表示为:c=c'+ab[5][6]。

1.3研究的现状
1.3.1生活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起,学者开始研究个体生活满意度。最初的研究开始于研究生活质量的社会学家和工作者,他们倾向于关注人口变量的生活质量,如职业,家庭和生活满意度与成人和老年医疗样本。后来,随着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热度的高涨,学者将生活满意度作为主观幸福感的核心指标,开发了一系列评估生活满意度的量表。有些关于大学生群体的活满意度研究发现总体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明显特征,没有十分满意,也没有不满意,处在一种不好判断的中间状态。严标宾、郑雪的研究比较了中国内地、香港和X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结果显示生活满意度水平最高的是X的大学生,内地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水平相对是最低的,这也许是由不同文化环境造成的[7]。
在影响生活满意度的客观因素上,郑立新、陶广放研究了儿童家庭环境、学业成绩、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指出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生活满意度有明显的影响;与LeungJ.P,LeungK的结论一致,金盛华和田丽丽的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对生活满意度具有较高的预测力[8][9][10]。
1.3.2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现状
许多学者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从亲子关系的角度研究、探讨父母教养方式,X心理学家西蒙斯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社会化的影响,他将亲子关系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接受和拒绝,二是支配与服从。费舍尔(1959)把父母教养方式分成爱与敌意、自主与控制两个维度。埃里克森则认为在整个儿童和青少年期,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两个维度:一是父母的接纳与反应,而是父母的命令与控制。可以看出虽然在不同的研究中都对亲子关系做了不同的划分,但是基本维度上是存在一定相似性的,或许存在显著差异,但相同点是都揭示了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成长有重要影响。对于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种因素也有大量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和子女的成长关系从宏观到微观,着重研究父母教养方式本身,深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内在联系。
1.3.3社会支持的研究现状
对于社会支持,绝大多数研究者从社会支持的概念定义、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等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而对于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使用定量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
宋尚桂的研究发现,在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总分三个项目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年级因素方面,程虹娟、方晓义与蔺秀云研究证实大一支持人数最多,大二最少;大一父母支持最少,同学朋友支持最多[11]。丁新华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对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12]。
1.3.4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现状
在父母教养方式风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里昂(1992)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是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预测指标。迪欧(1994)生活满意度因素家庭环境和父母养育风格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大量的研究还指出,促进青年社会行为发展的良好的亲子关系发挥了作用,因为他们充满了父母之间的爱,很容易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评价生活总是积极的,而存在较多冲突的亲子关系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家庭关系不和谐的时候,孩子很容易产生对周围环境的恐惧和不信任,很难体会父母的关心和温暖。研究显示,如果父母给孩子更多的温暖和理解,那么孩子的生活满意度很高;如果父母教养方式倾向于惩罚、严格的类型,那么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就会降低[13]。
1.3.5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现状
对此,心理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表明,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更高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更低的消极情绪,因为社会支持可以提供物质或信息帮助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尊重自信,增加健康行为方式,从而增加积极情绪,抑制消极情绪,增加生活满意度。拉莫特(1995)等认为,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孤独,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有明显的负相关14]。
严标宾等人(2003)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也发现,社会支持的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间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与其他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都达到了显著水平,严标宾等人(2003)在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也发现,各维度的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各指标之间都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支持,朋友支持以及其他支持对生活满意度达到较高显著水平,在生活满意度、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存在着性别上的差异,女生得分高于男生[7]。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艺术类高中400名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11份,有效回收率77.8%,具体高中艺体生被试基本情况见下表:

2.2测验工具
2.2.1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该量表是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研究中较为常见的量表,由张兴贵、何立国在Huebner(1994)编制的青少年多维满意度量表的基础之上于2004年编制而成的[16]。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包括友谊、家庭、学业、自由、学习和环境6个维度,一共36个条目。6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全量表为0.91;6个维度的重测信度均较高,全量表为0.82,P值均小于0.01;量表均呈现较高的结构效度与效标效度。量表采用七点评分方法,即“完全符合”计7分,“符合”计6分,“有点符合”计5分,“说不定”计4分,“有点不符合”计3分,“不符合”计2分,“完全不符合”计1分。其中,第3、4、9、10条目为反向计分题。根据计分规则,所有36个条目得分相加之和就是该量表的总分,反映被测试对象总体的生活满意度状况。
2.2.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CarloPerris(1980)等人共同编制的问卷用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在此基础上,岳东梅等人于1993年加以修订。该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使被试通过回忆的方法去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修订后量表有115个条目,包括父、母两个分量表,父亲教养方式分量表有6个维度(情感温暖、理解,严厉、惩罚,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58个条目;母亲教养方式分量表有5个维度(情感温暖、理解,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拒绝、否认),57个条目。该量表采用四点计分,即“总是”计4分,“经常”计3分,“有时”计2分,“从不”计1分。其中,第20、50、56条目需反向计分,所有条目之和即为量表总分。经过测试分析,量表结构效度、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均较高,并在广泛运用中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2.2.3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叶悦妹、戴晓阳等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于2008年共同编制完成的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包含两部分,一是被测者得到的社会支持资源,分为主观感觉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和客观实际得到的帮助两部分;二是被测者对已有社会资源的利用情况。该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有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各维度内部一致性在0.814-0.891之间,重测信度在0.630-0.882之间,P值均小于0.01。量表共17个条目,采用五点计分,即“符合”计5分,“有点符合”计4分,“不确定”计3分,“有点不符合”计2分,“不符合”计1分,所有条目之和即为量表总分,反映被测者总体的社会支持状况。
2.3数据输入与统计
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首先,对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各维度测量的均值、标准差等进行描述统计。
其次,对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检验。再次,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各维度之间进行相关分析。
最后,对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社会支持进行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
3结果
3.1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研究
3.1.1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研究
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研究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中,友谊、家庭满意度均分较高,学校、环境满意度均分则偏低,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上水平。
3.1.2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研究
3.1.2.1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进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在总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
在生活满意度的各维度上,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的学校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友谊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1.2.2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生源地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生源地进行差异研究,结果如表6:

从表4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各个维度得分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研究
3.2.1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研究
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总体研究结果如表5、6:

由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的每个因子题目数量算出各个因子的得分范围,其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得分范围是19-76,父母惩罚、严厉的得分范围为12-48,从表5、6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均分分别是47.33、53.26,说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较高,而父母惩罚、严厉均分分别是17.37、12.27,表明在这一因子上得分偏低,以此分析其他各项因子,得出父母温暖、理解得分较高,而其他因子得分偏低。
3.2.2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研究
3.2.2.1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如表7、8:

从表7、8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总得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父亲分量表里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过分保护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母亲分量表中过分保护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2.2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生源地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生源地差异研究,结果如表9、10:

从表9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父亲教养方式在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从表10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母亲教养方式在总分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p<0.05),而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在生源地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3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现状研究
3.3.1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研究
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总体研究结果如表11:

从表11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得分为65.36,由于社会支持量表的得分越高代表其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因此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水平整体处于中上水平。
其中,客观支持的平均得分为24.31,大于一般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的平均得分,是3个因子中得分最高的,主观支持平均得分最低,为19.01。因此,高中艺体生在主观支持的水平低于客观支持的水平。
3.3.2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差异研究
3.3.2.1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性别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进行性别差异研究,分析结果如表12:
从表12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的社会支持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
3.3.2.2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生源地差异研究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生源地差异研究,结果如表13:
从表13结果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在生源地上的差异不显著(p>0.05)。
3.4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的相关研究
3.4.1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4、15:
从表14、15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总分与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其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3.4.2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6:

从表16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其各维度(除环境满意度维度)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3.4.3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通过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7、18:
从表17、18中可以看出,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3.5社会支持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相关性的回归分析、中介效应研究
以父母教养方式为自变量X,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Y,社会支持为中介变量M,进行中介作用效应检验。根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作用检验程序[19],对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社会支持,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影响生活满意度作回归分析。
根据以下三步作出分析:
首先,以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检验回归系数是否具有显著性。
其次,以社会支持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为自变量时,检验回归系数是否具有显著性。
最后,以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和社会支持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检验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系数和社会支持的回归系数是否具有显著性。
分析结果如表19:
从表19可知:X、M和Y之间(除父亲偏爱被试变量之外)所有回归系数都为显著水平。第一步回归方程,如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系数c1为0.591,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系数c2为0.576;引入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变量时,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系数c1变为0.390,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系数c2变为0.405,并且变化后的回归系数仍为显著水平,因此社会支持是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中所示维度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其相对中介效应分别为26.6%、44.5%、64%和20.5%,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4分析与讨论
4.1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从结果看,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由各维度的分析可得出,友谊满意度是各维度中得分均分最高的,原因可能在于其日常交往中,朋友、同学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与同伴的交往中逐渐成熟、成长,对于自己去维系关系也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自己的朋友关系有了一定的把握、评价和满意。
在性别方面,生活满意度的各维度中,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学校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学校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因为男女生的不同的发展特点使然,高中阶段,在学习上男生的心理优势较女生更明显,所以女生对于自己的学业满意度相较而言偏低,而友谊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环境满意度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生源地方面,高中艺体生的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上农村生源较城镇生源得分略高,究其原因,农村的各项资源比城镇稍少,可选择余地也略小,可能使得农村生源地学生对家庭对各个方面要求并没有太高,满意水平也就略高了。
4.2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
从结果来看,高中艺体生的父母教养方式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究其原因,现在的父母各方面素质普遍得到提高,对于教育孩子,大多父母都有着比较温和、民主、理性的观点与看法,父母双方严慈结合使然。
在性别方面,父母教养方式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在父亲惩罚、严厉和父母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和偏爱被试这几个项目上,男生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由于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男性角色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于男生的培养更为严格,使其能更加独立和坚强,也有部分重男轻女陈旧思想的影响因素。
在生源地方面,父亲教养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母亲教养方式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农村生源的学生母亲受其环境、眼界和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教育子女可能较城镇生源地母亲略有局限。
4.3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从结果上看,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三个维度中,高中艺体生的客观支持较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培养孩子意识的提高,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相对充分的满足有关。而在主观支持方面,高中艺体生却有着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部分高中艺体生成长发展的特点使其对自我意识和内心体验的调节还不够成熟,平时不擅运用主观支持。
在性别方面,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可以发现男生的主观支持得分比女生的略高,这表明男生可能更多地体验到被支持、被尊重的感觉,这与张建人、黄懿的研究一致。而在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上,男生的得分却比女生的略低,这与以往的研究基本吻合,丁新华的研究也发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12]。其原因可能是和男生相比,在身心方面,女生往往显得弱小,可能比较容易得到客观条件和周围人们的保护,她们更倾向于采取外露的情感表达,向亲朋好友倾诉或求助,同时女生更加善于利用身边的社会支持,比较依赖于社会的支持,也会更容易发现较多的可利用的社会支持。
在生源地方面,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不存在显著差异,数据显示农村生源的学生社会支持得分比城镇的得分高,这可能是因为城乡的格局、人际交往方式、家庭结构不同。在农村,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邻舍、亲戚、兄弟姐妹交流比较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比较密切,然而在城镇里,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楼房里、远离亲戚,交流比较少,加上城镇的生活节奏快得多,压力比较大。因此,农村生源学生的社会支持得分比城镇学生的得分高。
4.4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从结果可以看出,首先,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和父母教养方式总分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根据生活满意度量表的评分标准,其各维度得分越高,其生活满意度的水平越高。因此,生活满意度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究其原因在于,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理解维度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也即父母亲在情感上投入的关爱、温暖、理解越多,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越高,而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维度则是得分越高,生活满意度越低,呈现显著的负相关。父母采用越倾粗鲁、管束的教养方式,学生可能就有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水平[13]。
其次,同理,高中艺体生的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究其原因在于,在高中艺体生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到一些特殊的压力,尤其当他们遭遇失败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相应的、可依靠的社会支持,顺利调整情绪、解决问题,进而能影响其生活满意度水平的提高。相反,高中艺体生一旦拥有了较为高水平的生活满意度,那么他们对于生活中发生的各项事件往往倾向于采取较为积极正面的方式,不惧、不羞于向人求助,有助于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最后,高中艺体生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否认和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这是因为一个高中艺体生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越温和,充满期望、关爱和正确的教导,他就有可能对周围人、周围世界充满善意和期待,从而具有较高的社会支持。同时,若其在同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得到的严厉、惩罚和拒绝、否认等管束体验越多,他可能就不会主动寻求支持,自行消化困境,社会支持水平就越低了。父母愈情感温暖、理解,使社会支持水平提高,从而使其生活满意度增强。
4.5社会支持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相关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三者的关系中,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即父母教养方式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生活满意度量表中各维度得分越高,其维度水平也越高,因此,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说明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得分较高的个体,生活满意度水平高,同时,父母拒绝、否认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这是因为给高中艺体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越多,个体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对自己的面对问题、承担问题和解决问题信心就会不断增强,进而提高生活满意度,从而让自己免受不良情绪的困扰,更好地把控自己的生活。
因而在对高中艺体生的引导教育和心理援助上,提升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水平以加强父母教养方式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是我们在今后的心理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项工作。近年来,生活满意度作为一个比较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被学者研究与讨论,在各种生活、学习等压力的侵蚀下,许多心理素质较弱的高中生对生活感到失望和迷茫以至于自暴自弃甚至做出极端行为,而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可以在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倘若由此下手,对高中艺体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其主观支持水平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的提高,合理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势必对当前环境下高中艺体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5结论
本研究在阐述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311名高中艺体生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性别、生源地在三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进一步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法研究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父母教养方式和社会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社会支持在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中的中介效应。结论如下:
5.1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的研究
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在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性别方面,男、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各维度男生的得分均比女生的高。在生源地方面,高中艺体生生活满意度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家庭满意度和自由满意度维度,高中艺体生中农村生源得分略高于城镇生源。
5.2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在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性别上,男、女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其中,在父亲分量表里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和过分保护几个维度,男生比女生得分要高,在母亲分量表中过分保护过分干涉、偏爱被试维度情况相同。在生源地方面,父亲教养方式差异不显著,母亲教养方式在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
5.3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的研究
高中艺体生社会支持在整体上处于中上水平,在性别、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5.4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关系的研究
在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两两相关分析的研究上,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父母教养方式与社会支持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5.5会支持对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相关性的中介效应研究
社会支持是高中艺体生父母教养方式作用于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变量,起到了部分的中介作用,即父母教养方式对生活满意度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同时父母教养方式以社会支持为中介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
6教育建议
首先,高中艺体生作为中学生里面的相对“特殊”的群体,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引导他们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学会独立思考与反思,既不过高的要求自己,也不过高的期待他人和环境,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平衡,学校在教育学生兼顾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尽量淡化校园里“唯分数马首是瞻”的应试氛围,给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降低学生的压力,提高其学校等维度的满意度。
其次,家庭是人生第一站,父母是人生第一任“教师”,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各种各样的,作为父母应该重视与孩子交往的方式方法,形成较为科学、理性、温和的教养风格,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去融入社会,从而也使得孩子内心充满爱与力量,更加从容地迈步人生路。
最后,家庭、学校和社会还应继续加强对高中艺体生的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对学生心理支持和利用支持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内在支持,从而对其生活和学习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hinDC,JohnsonDM.Avowedhappinessasanoverallassessmentofthequalityoflife[J].SocialIndicatorsResearch,1978,(5):475-492.
[2]樊富珉,费俊峰.青年心理健康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46.
[3]何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隐性自恋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心理学杂志,2016(1):41-42.
[4]张羽,刑占军.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7,30(6):1436-1438.
[5]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学报学报,2005,37(2):268-274.
[6]方杰,张敏强,邱皓政.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量测量:回顾与展望回顾与展望[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105-111.
[7]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文化效应检验[J].心理健康科学,2007,30(6):1337-1341.
[8]LeungJ.P,LeungK.Lifesatisfaction,self-conceptandrelationshipwithparentsinadolescence[J].YouthAdolescence,1992,21:653-665.
[9]金盛华,田丽丽.中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57-63.
[10]田丽丽,金盛华.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0:25-29.
[11]程虹娟,方晓义,蔺秀云.大学生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304-306,311.
[12]丁新华.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理学杂志,2007,15(9):790-792.
[13]李玲姣.大学生认知风格、父母教养方式与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5):10-36.
[14]李金钊.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心理压力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980-98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