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东莞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重游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出游憩者6个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景观质量、基础设施、游憩环境、游憩项目、服务质量、便利程度。通过游憩着对城市公园的满意度和重游意愿等的研究来分析他们对东莞是城市公园的满意度。
关键词: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压力的增大,传统单纯物质上的需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工作之外的休闲、休憩作用日益凸显。城市是人类聚居生活的主要形式,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和休闲时代的到来,游憩的概念己逐渐被市民所认识,许多城市公园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率先成为城市重要的游憩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游憩地,与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活动密不可分。许多城市公园具有独特的形象魅力,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又以其独特的城市文化折射出城市形象和公园形象,吸引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观光、游览、娱乐。城市公园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园作为城市中的主要开放空间,是居民与游客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载体,在游憩项目与设施供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规划城市公园,使之有效满足人们的游憩需求,是当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研究表明,从游憩者满意度的视角对游憩空间与设施展开研究,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1]。
2研究理论背景
2.1城市公园
近年来,随着游憩在城市功能中地位的提升,公园游憩已经成为城市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对城市公园的研究不乏对城市公园空间布局的关注[2],或对公园景观设计的一般探讨[3],也不乏对城市公园运营方式的讨论[4],以及社会学在研究社会分异时对公园绿地供给公平性问题的特别注意[5]。总的来说,现有的关于城市公园的研究,主要是从城市公园的管理者、设计者等角度进行,而从城市本质的角度来看,对城市公园开发利用的目的是对游憩者生活品质的提升[6]~[8],因此,使用城市公园的主体游憩者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城市公园游憩者的角度,实证调研分析了在免费制度下,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的评价与满意度、重游意愿之间的关系,希望能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有效补充
城市公园是园林绿地中较典型的一大类型,就字面可理解为城市中为公众开放使用的绿地空间。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在依据城市公园的多方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科学的观点赋予了城市公园这样的含义:城市公园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是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城市公共绿地形式。其主体,是有观赏价值的动、植物等自然要素,辅之以必要的建筑设施;其功能主要在于为广大市民的游憩生活提供清新、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并通过园林的艺术形式和各种文化活动来陶冶市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的水平,同时也起到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提高城市景观的审美价值以及防灾避难等作用。因此城市公园是游憩生活、环境生态、经济发展和园林艺术四位一体的产物,是衡量城市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1985)认为:城市公园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通过对城市公园的界定可以看出,城市公园具备以下几点特性:第一,公共性—城市公园是供全体居民使用的,不独属于任何阶层;第二,游憩性—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是城市公园的主要目的;第三,价值性—城市公园对于城市的价值是各方面的,既有生态价值、环境价值,同时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另外还具备社会经济价值。
随着我国城市公园的逐步开放,对城市公园的研究也从多方面展开。
(l)城市开放式经营模式研究:近年来不少城市的公园纷纷尝试开放式经营,实行零门票制度。这种经营方式使公众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如公园建设维护资金缺乏、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在各国XX都在寻求公共产品多样化的供给渠道时,学术界也积极探讨城市公园的经营方式。例如: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要按国家规定和经济规律量力而行;要多建小游园,提高大公园的科学、艺术和管理水平[9];公园免费开放,由XX提供更多纯粹的公共产品的可能性的大小[10];城市公园市场化经营的模式:BOT模式、TOT模式和公园—房地产联合开发模式[11];对公园收费体质的制定的建议[12];解决经营资金保障等问题[13];对涨价风波提出城市公园管理的措施[7];对免费公园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经营对策[14];开放式公园的管理状况,探讨了开放式公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15];各学者提出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们对公园游憩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城市公园的体制将进一步改革,以实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研究:
关于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研究起步较早,进入21世纪以来,成果逐渐增多且都非常注意结合实例具体论证城市公园的建设与设计。李迪华、范闻捷(2001)分析总结了北京城市离退休居民与城市公园绿地的关系,同时指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应该重视居住地建设,同时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16]。魏遐、唐伽拉探讨了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的一般目标、原则和基本步骤,并以温州生态园旅游规划为例,分析我国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在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产品设计和设施规划等方面不同于一般旅游规划的旅游规划方法和策略[17]。李东和(2006)分析了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的构成,然后以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为例提出了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模式[18]。孟刚、李岚等在《城市公园设计》一书中对于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内容、设计手法、设计规律等进行了概括和总结,还列举了大量的公园实例来展示风格设计的各异[19]。
(3)城市公园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研究者通过不同的角度考察分析提出建议来建设城市公园,如对城市公园现状、特征和效益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与方法[20];对城市公园游客量降低的现象的分析,提出条件适宜的公园应以休闲体育和俱乐部服务作为功能定位,城市公园可通过组织、健身、园艺等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吸引本地居民重复消费,培养自己的忠诚顾客[21];如何将城市公园与开放空间进一步融合、在城市公园中如何表达与挖掘传统文化等策略[22];针对传统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可以和周边地区进行复合开发[23];城市公园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对城市公园的未来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对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存在的问题以及景观规划进行了研究;针对人们休闲观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公园经营方式、开发模式的变革;从休闲、娱乐开发保护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城市公园如何更好地发挥其城市休闲的功能[24]。从研究的动向来看,学者逐渐倾向于从休闲、娱乐的角度来提出公园的发展对策,这与人们对休闲需求的扩大也是一致的,也有个别研究提出应重视城市公园的真正主人—公众的参与,但总的来说,在提出对策时应更加深层次地联系各城市的文化背景以及群众的需求。
(4)城市公园游憩者研究:对此的研究主要有通过抽样调查和对比分析,描述了游憩者人口统计学特征,揭示城市公园游憩者时空分布特征[25];归纳影响公园游人规模有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不确定因素等相关因素,提出了城市公园游人规模预测的几种方法;公园使用者对公园设施的使用现状,在结合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了公园设计的成功与不足之处;通过POE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使用者的行为,正确评价公园的使用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公园对使用者进行观察与调查,总结出公园使用状况的共性与差异,在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公园使用效果的各项因素[26];通过了解游客游憩行为特点,根据游客的游憩活动设计相关旅游产品[27]。城市公园游憩者行为受关注的时间比较晚,研究成果也较少,基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有些还用到了POE使用状况评价。虽然目前在研究公园游憩者的动机、心理方面还是一个薄弱的部分,但随着研究的发展,城市公园的真正主人—游憩者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他们的行为与需求的关注也日益细化与完善。
城市公园研究现状初步评价: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实证多,理论少;关注城市公园本身多,关注城市公园真正主人—游憩者少。城市公园的发展和对策研究成果最多,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对城市公园的经营模式研究也逐渐热起来,各位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总结当前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从研究视角来看,从美学、生态学、管理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公园的较多,而对于城市公园的真正使用者—游憩者的系统研究较少。人本思想的进一步深入需要我们给予公园使用者更多的人文关怀,充分了解他们游览公园的动机可以改善其生活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可喜的是,这一点己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游憩者动机、行为、需求等的研究将逐渐丰富与完善。第二,在积极探讨城市公园的发展道路的同时,有些研究却忽视了最根本的东西,如对城市公园的概念界定,有些就是把城市中所有公园统统包括进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扼制了公园的发展。第三,研究的方法、手段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如在对城市公园游憩者研究中,除了用POE使用状况评价外,大多用exCel对调查问卷做一些较为简单的描述。通过对城市公园研究的综述与评价,得出城市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结论。研究需要创新,因此本文试着从游憩者动机这一角度来阐述,在获得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将动机内容具体化、量化。
2.2游憩
游憩(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是指“游戏和消遣。是恢复体力和振作精神的活动,是人们对业余时间的令人愉快的利用”。“recreation”在拉丁语中亦作“娱乐、休息”而解,含有休养、娱乐、消遣、恢复健康意义的一种行为,其特征是在自愿的、有选择的、没有承担义务的情况下,利用非义务性时间完成的行为。游憩是人们利用休闲时间在日常环境之外进行的旨在恢复脑力和体力,获得愉悦感受的所有行为的总称[27]。常用的游憩设施主要包括运动场、城市公园、人造休闲中心、文教艺术设施、城郊运动与休闲公园、公共海滨、周末度假地、乡村度假地和自然公园等。游憩活动主要在周末和公共假日高度集中,游憩的目的地受时间和距离的限制,选择余地不大。主要集中在城镇的近郊区域。由个人自行安排,游憩者很注重活动耗时和机会成本问题。游憩主要包括:非竞技性的运动,在日常居住地周围所从事的放松身心,恢复体娱乐、户外散步、游览、游戏等等,还包括近距离的一日游,即游憩多是不超过24小时,不在目的地过夜的户外休闲活动。按照活动性质和使用设施的类型可分为家庭游憩、社交游憩、文教艺术游憩、运动游憩、户外游憩等。根据游憩的定义,可以概括出其现代意义和特征,大致包括7个方面[28]:
(l)非强制性:在闲暇时间内自愿选择或参与的活动,取得体验、愉悦和满足,是由获得个人满足的内在的动机和欲望的促使,而不是外部的目标或报酬。
(2)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儿童、成人和退休老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游憩。
(3)具有一定的道德准则,是一种健康的、积极的体验活动。
(4)是一种状态、过程或体验,很大程度上依赖思想状态,不是做了多少,而是做的原因。
(5)游憩活动多种多样,可以在极广阔的时空领域中发生,随时间、地域、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风气的不同而不同,为满足大众游憩要求,形成专门的游憩产业。
(6)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在载体或活动来实现,同一载体或活动对于不同个体或群体来说,游憩体验不同。
(7)多元共融性,融合古今中外游憩文化,从地方性逐渐扩散为全国性、世界性。
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1研究目的
综合考虑城市公园构成要素与游人游憩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公园的使用主体“人”入手,理清游人不同个体和群体在城市公园中的游憩活动、游憩需求与城市公园景观环境营造之问的关系,力求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使城市公园的景观环境与游人的游憩需求更加趋于一致,寻找更为合理的设计手法与对策,为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塑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3.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文从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的问题进行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城市公园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学、生态学、管理学的角度,虽然旅游者动机需求与行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对于城市公园的游憩者满意度的研究却比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和人性化思想的逐步深入,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从满意度的角度对城市公园游憩者进行研究可以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实践意义:为城市公园管理者和有关部门提供重要依据,更好地使城市公园成为游憩者所满意的公园。随着人类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加,城市公园在城市居民的休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旅游者所向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公园的管理政策必须建立在对当今社会问题和对城市居民的心态进行敏锐分析,把握游憩者的精神需要,为城市公园的建设、管理以及开发新的满足需要的产品提供指导。另外,对城市公园游憩者的研究在加强城市休闲空间的管理和利用,完善游憩者体验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29]。
4研究方法
4.1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本研究是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综述国内外动机研究和城市公园研究情况时,主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在期刊网上搜集大量的相关文章并查阅了一些相关专业书。在实证研究获得基础数据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结构性问卷对城市公园游憩者进行调研。在样本的选取上,根据对长沙市城市公园的分类,从每类中选取一至两个公园作为样本。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参照国家建设部对城市公园的分类,结合本研究的需要,先把东莞市城市公园分成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和专类公园三大类,然后调查者主观确定从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中各选两个公园作为代表,而专类公园中内部差异性比前两类要大,故选取三个作为代表公园。问卷调查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设计城市公园游憩者动机调查问卷;第二步,在选取的城市公园大量发放问卷;第三步,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29]。
4.2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结合
每个人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先与一些游憩者进行了深度的访谈,以了解他们的城市游憩场所设施、环境等方面的看法来完善调查问卷动机项的内容,在调查时也需要与被调查者进行深入交谈,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在获取数据时,由于城市公园游憩者的特殊性,有相当一部分是年纪偏大的老人,他们无法完成问卷,为了获得较全面的数据,由调查者和他们进行深度交谈,完成问卷。
5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1游憩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选取
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与文献回顾相结合的方法。网络文本收集是在2010年6月进行,在大众点评网(http://www.dianping.com)、口碑网(http://www.koubei.com)等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点评网站的社区中,选择自2009年7月广州公园免费开放以来关于越秀公园等主要公园的相关帖子273份,同时,为了提高分析的有效性,将所收集的帖子根据如下原则进行筛选:同个ID的相似内容的点评只取一份;去除空洞、明显的褒奖之词和恶意中伤之词;去除有商家广告嫌疑的点评;去除没有到过广州公园的随意点评[9]。最终筛选出182份有效的帖子。再根据点评的内容特点,对研究数据进一步筛选:1条点评中至少要提到影响游客满意度的两个因素才作为本次研究数据(如纯粹提到景色很美的点评不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文献[10-12]对网络文本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挖掘出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东莞市城市公园的实际,我们得到了几项项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的变量。在对30名游客进行了初测和访谈之后,对最初的问卷进行了修改,制定出最后的问卷。
5.2问卷设计
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①针对游憩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共设计19个描述项,此部分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LikertScale)来测量(1=非常不满意,5=非常满意)。②就游憩者的整体满意度测定,主要是从整体满意度与重游意愿2个方面,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尺度。针对游憩者整体满意度设计一个问题:整体上您对此次公园游览满意吗(1=非常不满意,5=非常满意)。针对重游意愿也设计了一个问题:今后您可能再次来该公园游览吗(1=肯定不可能,5=一定会)。③游客的基本资料。在问卷设计上,此部分采用类别尺度,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客源地、教育程度等几个问题[30]。
5.3调查数据的获取
调查于2011年10月至12月进行,在时间的选择上,为了取样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我们分别选取十一黄金周、周末、工作日在前面所选的代表公园中随机发放问卷,由游客填写,碰到一些年龄较大的被调查者,由调查者讲解给其听,协助其完成问卷。调查问卷一共发放750份,其中回收72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600份,有效率为83%。
6调查结果分析
对个游憩者描述项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提高分析的结果,先要对各个描述项进行共同度检验提取出的6个公因子分别为“景观质量”、“游憩环境”、“基础设施”、“游憩项目”、“服务质量”与“便利程度”。

6.1游憩者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城市公园满意度因子评价的差异性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除了游憩者的性别、教育程度以外,在年龄、客源地、职业等变量下,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有显著差异。44岁以下的中青年对城市公园游憩项目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而45岁以上的中老年对城市公园游憩项目的满意度评价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在东莞城市公园内,设有的旋转木马、划船等游憩项目,是以儿童、青年人为主要的服务对象,对24岁以下的青少年吸引力较强,而且在调研过程中,不少父母带着孩子来游园,因此部分中年人仍觉得游憩项目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对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则很难对此类游憩项目产生兴趣,因此青少年对游憩项目的满意度评价高于中老年。本市居民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评价较高,而其他地方游客则对城市公园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评价偏低。其主要原因是非本市居民的游憩者到访东莞城市公园的次数较少,对于公园内的各种道路指示系统要求较高。
6.2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相互关系分析
本研究为了分析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把提取出的六个因子作为自变量,考察游憩者的整体满意度,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景观质量、游憩环境与游憩项目的相关系数较大,对游憩者整体满意度的反应较多。城市公园作为居民重要的日常游憩场所,在美化城市景观、满足居民游憩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城市公园的建设上,需注重对城市公园景观质量、园林绿化的设计,合理配置休闲娱乐项目,同时维护良好的游憩环境,优化城市公园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使游憩者的游憩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6.3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与重游意愿之间相互关系分析
本研究为了分析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评价因子与整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把提取出的六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将游憩者的重游意愿作为因变量进行一般线性多元回归(Step-wise)分析,结果发现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较高。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的景观质量(P=0.000)、基础设施(P=0.000)、游憩环境(P=0.007)、游憩项目(P=0.001)与便利程度(P=0.001)均对游憩者重游意愿产生显著的影响。在R2为0.508的条件下,由提取出的五个因子所得出的满意度评价与游憩者重游意愿评价较为接近,而服务质量因子则对重游意愿影响不显著。根据β值,按照大小,六个因子分别与整体满意度的相关系数依次是:景观质量0.219,游憩环境0.218,游憩项目0.216利程度0.196,基础设施0.175。各个相关系数均为正数,因此游憩者对城市公园满意度评价因子对重游意愿产生正向的影响。从相关系数的大小来看,景观质量、游憩环境与游憩项目的相关系数较大,对游憩者重游意愿的影响也较大,而便利程度的相关系数大于基础设施,表明城市公园的交通条件对游者重游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31]。
7结论与建议
城市公园的人们休闲游憩的重要活动场所。根据调查的结果,为了打造更让人们满意的游憩场所,城市公园的设计与经营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公园娱乐项目应该增加,如茶室棋室及一些锻炼身体的设施,有些老化的娱乐设施更换掉,增添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休闲的健身设施、器材。景区内的陈旧的设施翻新,重新贴上提示标语。在卫生环境方面要继续保持,加强对死角卫生的管理,可以用提示语提醒游客保持清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的巡查及时清洁,争取做到更好。对于那些老化的残障设施应进行修理或更新。在有危险的地方标上明显的标语,如山上危险的地方设置栏杆等安全设施;把那些模糊不清的标语或提示语重新换上清晰明确的提示语;对于老化或受损的安全设施,要及时的更换,以确保游憩着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还应做好防火工作,要储备好安全可用的灭火器等。在景色方面,要加强保护;也可以通过用标语来提醒游客请勿损坏;对于受损的风景要及时修复。设立服务中心,为游憩着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供水服务、随身物品存放服务,雨天提供低收费的一次性雨衣等。合理规划城市公园功能区域,分散人们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建议将公园的功能明确定位为并对功能区域规划,使休闲娱乐活动在空间上分散化、均衡化,避免过度集中。
参考文献
[1]CYJim,WendyYChen.Recreation-amenityuseandcontingentvaluationofurbangreenspacesinGuangzhou,China[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6,75(1):81-96.1-9
[2]陈耀荣,莫伟.关于公园免费开放问题的探讨—从长沙市公园免费开放调查说起[J].广东园林,2000(3):44一46,
[3]熊吉安.公园免费开放的条件研究—以昆明翠湖公园免费开放为[J].云南社会科学,2003:135一137.
[4]]孙伶俐.论城市公园的市场化经营田.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2):1-3
[5]李锋.大连城市公园收费制度设计研究田[J].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4):2-6
[6]丛国英.浅谈城市公园免费开放[J].经济师,2006(3):287
[7]肖树青.城市公园价格调整行为探析—从“济南市三大名胜突击涨价风波”说起[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3):21-22.
[8]王春雷,诸大建.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问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0):37-38.
[9]郑德承,于洋,孙波,刘晓东.哈尔滨市开放式公园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5):10-11.
[10]李迪华,范闻捷.北京城市离退休居民与城市公园绿地关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3):33-35.
[11]魏遐,唐迩拉.城市生态公园旅游规划方法研究—以温州生态园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6(1):122-128.
[12]李东和,卢松,赵玉宗.基于“以人为本”思想的城市游憩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初探—以合肥市逍遥津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2006,6(3):38-43.
[13]孟刚,李岚,李瑞冬,魏枢.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4):3-7
[14]李丹燕.广州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特征及其效益分析[J].生态经济,1999(3):43-45.
[15]王金池.城市公园在旅游热中的市场定位—南京市城市公园功能定位调查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50-54.
[16]郑丽蓉,汤晓敏,车生泉.现代城市公园发展的困境及策略探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2):76-82.
[17]焦胜,曾光明.城市公园的复合开发研究初探[J].南方建筑,2003(3):70-72
[18]付美云,聂绍芳.城市公园现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以湖南省衡阳市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4(5):429-432.
[19]尹菲,杜丽娟.休闲视野下的城市公园变迁—以成都市公园发展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20096(4):66-68.
[20]陈艳红,何佳梅.论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强化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06(4)255-256.
[21]殷红梅,许芳.城市公园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初探—以贵州黔灵公园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9(2):76-80.
[22]陈添喜.城市公园游人规模预测[J].中国园林,2003(7):20-24.
[23]石金俊,王兵,李俊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67-70.
[24]胡隽.大城市综合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田.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3-6.
[25]张好.哈尔滨市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初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1-6.
[26]魏园园.游客游憩行为特点与城市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设计[J].林业勘察设计,2007(l):31-32.
[27]张华,海张超.森林旅游中几个重要概念的溯源.贵州林业科技.2002.1(3):52-55.
[28]吴承照.现代城市游憩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4):3-6
[29]何昞,城市居民公共休闲空间满意度评价,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5):3-7.
[30]屈雅琴,山地城市公园游憩行为与规划设计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6):3-8.
[31]肖星,杜坤.城市公园游憩者满意度研究,人文地理,2011,1(117):129-13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