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家.他所书写的文学对象大多是老北京市民文学,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在老舍的小说创作生涯中,女性及其命运是他重要的关注对象。老舍在小说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其中塑造得极为传神而又生动的女性人物大体有四类:一是善良贤淑的传统女性;二是泼辣强势的悍妇形象;三是缺乏自我意识的知识女性形象;四是充满悲剧命运的风尘女子形象。由此可见老舍的女性观,即他对传统女性的赞赏,对知识女性的理性认识,对强悍妇女的憎恶,对风尘女子的同情。通过其女性观,体现了老舍一定程度的男权思想。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老舍的这种男权意识来源于他的成长环境,以及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封建文化道德观念。
关键词:老舍;女性形象;女性观;男权意识;封建文化道德观念

  引言

五四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反封建,宣扬个性解放。在这样一个时代的转变过程中,男性作家对女性的认知也随之也有了较大的改变。随着反封建、反专制和提倡民主的新文化运动不断开展,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渐渐淡出了许多新潮作家的文学世界,新文学中有关女性的书写开始以叛逆、独立、解放为主题,这也是新社会思潮在文学领域的体现。因此,反抗封建陈规、呼吁女性生存平等婚姻自主、挣脱男权社会的束缚使女性得以独立的生活就成了五四时期文学作家作品中的重要表现内容。处于这个时代背景之下的老舍,在他的小说中也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尽管老舍曾自述“我怕写女人;平常的日子见着女人也老觉着拘束……在后来的作品中虽然有女角,大概都是我心中想出来,而加上一些我所看到的女人的举动和姿态……”[1]他多数作品中女性人物出场不多,女性形象大多处于配角,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刻画的女性是十分鲜活饱满的,令读者印象深刻。赵园在《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中就说道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相较其笔下的男性形象来说毫不逊色。[2]对此,德国学者凯茜也曾提出:“我对作家老舍自我表白的权威性表示怀疑与他佯称自己作品的女性形象是不那么令人信服的;相反,我认为他对女人的描写是成功的,是值得称颂的”。[3]就目前而言,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国内有关老舍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女性形象和男权意识,研究者认为,老舍在塑造女性形象时表露出的一些情感倾向有浓厚的男权意识体现,疏离于当时的五四文学精神;二是新女性形象缺失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老舍小说中缺乏真正的独立自主的新女性,这与他特殊的人生经历、家庭成长背景有着莫大的关系;三是由老舍刻画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对老舍的女性观及成因进行探寻。这些研究为本文的撰写奠定了基础,我认为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而言,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对老舍男权意识的来源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拟从老舍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入手,解读其中所蕴涵的女性观,以及对老舍在文本中刻画女性时所流露出的男权意识及其来源进行合理的分析。

  一、老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在老舍的小说中,刻画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她们大都属于市民阶层,其中,塑造得最为传神生动的有四类:

  (一)善良贤淑的传统女性形象

老舍多部小说中都有传统女性的身影,如《四世同堂》中的长孙媳妇韵梅;《正红旗下》中的大姐;《离婚》中的张大嫂、李太太等。她们的身上有符合中国封建传统道德规范的特质,吃苦耐劳,贤惠,任劳任怨,全心全意的为家庭付出,尊老爱幼。韵梅是老舍小说中塑造得最为理想的一个传统女性,她作为祁家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的长孙媳妇,由于婆婆身体病弱,她操持家里的吃穿用度等,并且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温和大度的应对家里各人不同的意见,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就连祁老太爷对她也是相当满意。她和丈夫瑞宣是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合为夫妻,她清楚丈夫不爱她,她也从不计较,仍旧是一心一意的崇拜他、小心翼翼的侍奉他。本分的做一个好妻子,好媳妇、好母亲。“她像一盏灯一样,只管放亮”[4]《正红旗下》中的大姐身上也有传统女性所具有的美好品质,对婆母的各种刁难都默默忍受,无怨无悔的为家庭奉献。[5]《离婚》中的张大嫂与李太太也属于传统女性,她们的生活重心完全围绕着自己的丈夫,以丈夫的意志为行事准则。张大嫂遵循着传统道德对女子的行为规范,对丈夫、对儿女、对家中大小事务尽职尽责,她作为张大哥——这位“一切人的大哥”[6]背后的女人,她的言行与张大哥保持着高度一致,旁人看来,他们似乎是一对恩爱有加、夫唱妇随的佳偶,实际上任劳任怨的张大嫂在家中毫无地位可言。李太太来自乡下,她任劳任怨的为家庭付出、服务于家庭,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也无法同渴望诗意浪漫的爱情婚姻的丈夫老李有情感上的交流,并且理所当然地将老李推至一个神圣崇高的地位,以丈夫为天,即便后来尝试做一些改变,与其他太太交朋友、向晚归的丈夫发脾气等,也不过是为了更稳固的留在丈夫身边、依附在丈夫身上。[7]
老舍笔下的传统女性形象,符合封建伦理给女性所规定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礼教的深刻影响下,失去了尊严与灵魂,始终要依附男性生存,完全没有自我意识。她们一辈子都在为家庭服务牺牲,思想落后愚昧,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透过老舍小说中的传统女性,一方面,我们可以感受到老舍对传统美德的认同与赞许,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封建陈规对妇女的精神压迫与奴役。

  (二)强悍的女性形象

在老舍先生的小说中,泼辣女性形象的刻画可谓是入木三分,如《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柳屯的》中的“柳屯的”,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朱震在《从“虎妞”看老舍笔下的泼妇形象》中指出,老舍塑造的泼妇形象有几个特征,即“外表粗胖高大,好逸恶劳,性格泼辣鄙俗,对他人形成心理威压。”[8]的确,虎妞的外貌上和好看顺眼完全不沾边,她又老又黑,作品中这样写道“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9]她不仅相貌丑陋,性格还偏于男性化,)虎妞生长在利益至上的剥削者的家庭,她作为人和车厂的老板刘四的独生女,必须像个男人一样担负起管理车厂的工作,经常与男人打交道,长此以往,势必会造就她强势凶悍又粗犷的男性化性格。虎妞语言行为粗野泼辣,如市井无赖一般,当她与人争执时,态度强悍,话语粗鄙流畅,这在她为了能与祥子在一起,公然和父亲刘四决裂的描写中,得到充分展示。“柳屯的”的也是一个极其凶悍的女性形象,原本她只是夏家买来用以延续香火的工具,然而她到夏家之后不久就完全地掌控了整个家庭,嚣张跋扈,让夏老太太给她下跪,扯夏老头的胡子,夏廉的大太太也被她赶了出去,还对丈夫扇巴掌,俨然一个恶霸的形象,甚至成为村里的“霸主”“女拿破仑”,[10]骂技更是一流,语言极端无耻下流、不堪入耳。
最终,这些泼辣的悍妇在老舍的小说中走向了毁灭,虎妞因难产而死,“柳屯的”被关进县衙大牢。尽管老舍笔下的悍妇形象偏离了传统,没有女性的温柔善良,甚至走向了极端,她们不愿做男人的附庸,不想被人奴役,想要把命运的舵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她们身上体现了女性对男权社会、对命运的勇敢反抗,对自我权利的捍卫。

  (三)缺乏自我的知识女性形象

老舍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知识女性的形象,她们接受过自由、平等的新思潮的洗礼,自我意识觉醒,追求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如《离婚》中的邱太太,《老张的哲学》中的李静、龙凤。邱太太是接受过大学高等教育的女性,因此她在一众太太中自恃清高、自命不凡,以新女性自居。但其所谓的“新”,是表面而又肤浅的。她对传宗接代表达了她的不在意,在吴太太家庭出现问题时,极力劝其选择离婚。而当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了婚外情后,她自己所标榜的个性统统不见了,变得惊惶,希望通过“闹离婚”的手段来让丈夫收心回归家庭,当发现这样的方式无法改变丈夫养情人的事实后,由于对丈夫的依附使她开始一味的妥协和退让,甚至改变自己,“只要他闹得不太离格,我就不深究”。[11]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丈夫附属品,并不因为她有大学毕业的身份学识而成为独立的个体。即使内心再无奈再痛苦,她也不敢真正地反叛传统。她虽语言表达了她未给邱家生育子嗣的不在乎,但提起这个问题时她明显底气不足,她那因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所萌生的一点自主意识,在封建文化传统面前毫无意义。李静和龙凤处在半封建半殖民的旧中国社会环境之下,权势与利益是很多人痴迷与追求的宗旨,因此,底层人民很容易成为钱权交易的牺牲品。李静原本有青梅竹马、情投意合的对象王德,但由于她的叔父欠下老张的债务,老张介入进来,要将李静作为抵债品,尽管她接受过五六年的教育,明白一些新的事理,面对姑母的劝导、叔父的软弱以及老张的威胁与诱惑,她还是只能选择顺从,接受命运的安排,踏上他人给她设计的人生道路。这说明封建道德伦理在她的意识里十分顽固,相对于新的认知而言是压倒性的存在,她认为“妇女是给男人作玩物”,[12]这种认定使她甘愿成为男人附属品,知识未能给她的人生带来任何好的转变,她摆脱不了甚至没有主动去反抗被当做抵债品的命运。龙凤相较李静来说,封建礼教对她的桎梏没有那么严重,她“野腔无调”、是一位较天然地女性。即便如此,在尊崇儒家道德文化的传统之下,孝道是每一个子女必须遵循的,她追求自由,但摆脱不了传统孝道的束缚,屈从父亲的不合理安排,牺牲自己的美好爱情,成为权势利益交易的“物品”。
老舍笔下的知识女性渴望自由的恋爱,追求自我,受到新的思想文化洗礼,有区别于传统女性的认知,但她们仍旧摆脱不了依附男人的心理,没有经济独立权利,依旧承受来自传统伦理道德的羁绊。这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人伦与罪恶势力给女性带来的双重压迫,是知识无力改变的,因此,知识女性没有彻底反抗的勇气,表现为对现实的妥协,对命运的屈从,最终迷失了自我。

  (四)风尘女子形象

由于老舍市民阶层的出生和从小生活的环境因素,使得老舍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类同时期作家很少涉及的女性形象——风尘女子。如《月牙儿》中的母亲与“我”,《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微神》中的“她”等。《月牙儿》中,母亲与“我”在遭受到了生活中的许多变故,首先是作为家庭经济支撑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为了生计改嫁,之后继父又出走了,只给她们母女留下两间小房屋,母亲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我”对母亲的行为是不理解的,甚至觉得与她在一起,就像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之中,要忍受周围人的污言秽语,于是“我”选择逃离,开始独立,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命运抗争,找工作自力更生,但在遭遇生活一次次的打击之后,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我所有的希望和美好的梦想都破灭了。就业无路、从良无门,最终为了生存使“我”也沦落成为娼妓,“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13]为了吃饭,尊严和自我都得抛开,精神和肉体上饱受摧残。《骆驼祥子》中的小福子也是良家女子,最终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小福子十九岁就被父亲低贱地卖给了一个军官,尊严被践踏,受尽了屈辱,两年后,随着军官离开,小福子两手空空的回到大杂院。此时母亲已离世,父亲时常酗酒,对家庭不管不顾,家中还有两个“饿得像老鼠似的弟弟”,[14]看着家里的境况,无计可施的小福子选择了牺牲自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孤苦无依而又屈辱的活着。祥子的出现给她的生命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在面对她身后需要照顾的父亲和弟弟的重责时,自身穷困的祥子退缩了。小福子依然深陷在凄惨命运的泥潭中,无力挣扎,最终因无法忍受非人的折磨而上吊,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微神》中的“她”是以老舍先生的初恋为原型塑造的,“她”是“我”的初恋情人,因家庭地位的差距悬殊导致我们分开,当“我”回国后,得知“她”家道中落,为了生存,坠入堕落的深渊。“我”表达对“她”的关心时,“她”表现得一脸满不在乎,并且同“我”说说笑笑,以一种应酬式的方式。“她”借助笑来掩饰其满心的伤痛,那些不堪无法抹去,在初恋面前,已失去了曾经的美好与纯洁。最后,她也选择了死亡,为了保留“她”在“我”心中的美好回忆。[15]老舍笔下的风尘女子,她们原本都是善良纯洁的良家女子,最终迫于穷困的生活,无力改变凄苦的命运,只能以下贱的生活方式生存,承受经济和命运的双重悲剧,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也这是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一种客观反映。

  二、老舍的女性观

老舍极少直接表达自己的女性观念,通过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书写是其表达女性观的重要渠道。根据老舍小说关于刻画女性人物是所显现出来的情感倾向,可以看出老舍的女性观既有保守传统的一面,又有现代客观的一面。在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相互交织下,形成了老舍比较复杂的女性观。

  (一)传统保守性

“老舍对女性美的定义始终没有跳出传统文化范畴,其女性审美观的核心即是温良恭俭让。”[16]老舍女性观的传统保守性,体现在他对其笔下传统女性的欣赏和对悍妇的憎恶当中。透过老舍对传统女性的刻画,可感受到他对贤妻良母这类女性的高度赞扬。尊老爱幼、恪守妇道、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任劳任怨这些美好的道德品质在这类女性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韵梅就是这类端庄、克己的“理想美”化身,一心一意为家庭付出,并且也善于察言观色,调节家庭氛围,在操持家务上也是十分能干。老舍在塑造这个形象时,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她的喜爱之情。可以说,在老舍的意识里,在家相夫教子的贤良女性才是最理想的,对于结婚对象,他认为美和学问都不是主要的,“只要能操持家务,能洗衣做饭抱孩子……才是“上等婚姻”。[17]《正红旗下》中,大姐面对刁钻蛮横的婆母、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公公和丈夫,她只是默默承受,对丈夫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选择顺从,尽职尽责的为家庭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至于显现出一种愚昧和奴性。但在老舍的叙述中,显然能感受到他对拥有传统美德、恪守妇道的大姐的欣赏。他对辉煌传统的真切的爱与认同,使他刻画出了韵梅和大姐这样具备美好品质的传统女性形象。
小说中一系列悍妇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独特的创造,她们既没有传统女性温柔顺从的特征,也没有新女性那种想要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由浪漫的思想,她们的言行举止似乎都是来自利益和欲望的驱使下的一种本能。例如虎妞行事乖张凶悍,语言粗暴鄙俗,在老舍的描写中,分明体现了老舍对这类男性化性格,粗野自私的泼妇的厌恶,在《骆驼祥子》中作者就借由祥子对虎妞的感受以及看待虎妞的眼光,表达了对虎妞的批判与谴责,在她的身上,丝毫不见女性之美,甚至无视社会道德规范,是对传统伦理的一种挑战。对这类形象,老舍也没有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其予以理解同情,因为她们违背了传统道德对女性的价值规范,,同时也背离了女性应有的性别身份。这与老舍所认同的传统的价值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与此同时,她们的身上还有一些恶劣的品行,缺乏教养,还有贪图享乐,懒惰的恶习,虎妞与刘四决裂后,跟祥子到大杂院生活,靠积蓄坐吃山空就可体现。从主观情感与传统文化立场出发,老舍对强悍无德的泼妇是十分反感憎恶的。
通过老舍对传统贤惠女性的喜爱和对悍妇的强烈的反感情绪,可以看出老舍审视女性的眼光是偏于保守的,在他看来,最完美的女性就应当是具有美好德行的传统女性,那些妄图挑战封建家庭秩序和男性地位的女性是不应该存在的。由此可见,老舍的女性观是颇为传统的。

  (二)现代客观性

在女性问题的探讨研究上,老舍并非是一味的守旧。受到五四有关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新思潮的影响和来自西方文化的启蒙,老舍思想也就有了现代化的因子,这在他的小说女性形象塑造中也有所体现。老舍女性观的现代客观性,体现在他对迂腐旧式传统女性的批判、对知识女性的刻画和对风尘女子宽容理解的态度上。老舍对封建道德伦理不是全盘的肯定,他也意识到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同在的,对于封建的陈规陋习,他也进行了否定。《老张的哲学》中李静的姑母身上充满封建陈规气息,观念腐朽,她认为结婚女子嫁人只是为了吃饭穿衣,婚姻完全不必考虑爱情因素,因此亲手将李静推入痛苦的深渊。对于这类愚昧迂腐的妇女形象老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五四之后,很多作家都将女性解放作为重点表现的主题,他们开始宣扬女性自由独立,当时的文学作品中突出了的反叛传统、出走、革命的新女性形象。老舍顺应时代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了一批知识女性形象,但老舍对知识女性的塑造,是从现代理性的角度出发的,女性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女性拥有知识也很难真正获得解放。因而在老舍的小说中,几乎没有真正的XXX女性形象出现,有学者对这个现象和原因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和他市民阶层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经历息息相关。[18][19]老舍认为,知识女性挣脱传统旧道德的枷锁并走向自由平等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首先,他的身份让他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与心理特征十分熟悉,他的思维中有十分显著的平民意识,在他的小说中,刻画的接受过新思想、新思潮洗礼的知识女性也就显得不那么激进,他深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知识并不能指引她们走上独立自主的人生道路,《老张的哲学》中的李静、龙凤,她们也受过教育,知道一些新观念,也向往自由,憧憬美好的爱情婚姻,最终,在沉重残酷的现实下,只得向命运妥协。就连邱太太那样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也无法做到真正的独立。其次,封建陈规在下层人民的心中根深蒂固,几千年以来“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陈旧传统深刻影响了女性的价值观念,内化成心中无意识的积淀,无法挣脱宗法制度的压抑与束缚,使她们形成了懦弱无能的个性,理所应当依附男人的心理定势,成为男性附庸。再者,女性在当时经济无法独立,即便她们再标榜独立、追求自由,终究也是徒劳,只能获得一些表面的虚荣罢了。因此,老舍通过理性客观地观察,深知女性的解放是艰难的,封建道德伦理的压迫,以及她们自身所存在的妥协性、反抗的不彻底性使她们很难寻求到出路和正确的人生方向。
老舍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因生存所迫,沦为娼妓的风尘女子形象,对于她们,老舍并没有从传统的女子贞操观去进行评判,而是给予了理解与深切的关怀之情。这些女性原本也出生良家,她们身上也有传统文化赋予的美好品质,善良纯洁,为了家庭甘愿牺牲自我。字里行间都浸透她们深深的无奈与伤痛。贫困、没有工作,残酷的现实似乎没有给她们留下活路,于是,绝望之下只能出卖自己来换取生存资本。她们的堕落来自生活的逼迫,绝非出自情愿,经济上的贫穷,导致她们命运的凄苦悲惨。尽管她们身体卑污,以一种低贱的方式讨生活,但她们的灵魂是高尚纯洁的,美在精神。老舍就借由祥子表达了对小福子的赞美。风尘女子无法掌握命运,她们为了生计,或为了家庭责任,找不到门路,生存诉求迫使她们放弃了对生命道德的诉求,只得屈辱的生活,这是沉重的社会压力带给她们的悲剧。老舍赞扬了她们善良高尚的品格,同情这类女性所受的苦难,关注她们悲惨的人生命运。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老舍的女性观是徘徊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同样是传统女性,他对韵梅和大姐的态度是认同赞美,对李静的姑母则是进行批判;悍妇和风尘女子,同样是命运不幸,对前者老舍是嘲讽和厌恶,对后者则是抱以宽容和同情;对知识女性,老舍是站在一个现代作家的角度对她们的独立以及未来进行了理性客观地剖析,对她们的未来持保留怀疑的态度。这也就形成了老舍多样复杂的女性观。

  三、老舍的男权意识及成因

  (一)男权意识

男权意识,就是对男权主义、男权制度的认同。男性在社会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有绝对的话语权。在男权社会里,衡量女性的价值来自男性价值需求,关于女性的伦理要求是相当严格的,这些封建道德规范严重束缚女性的思想行为,使女性没有自我,失去话语权,必须符合男权意识对女性的价值标准和审美惯性。在老舍的作品中,也存在男性中心意识。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表现自己的某种观念或情绪,特别是透过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喜爱或者厌恶都能在作家叙述的事情、现象中得以显现。在老舍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蕴涵着他的女性观,从中流露出明显的男性中心意识。“老舍用以观察女性的眼光,是男性社会通用的,爷们儿的,”[20]老舍所创作的女性形象,都是他男性视域下的产物。在老舍小说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将对不同女性的喜厌之情统统诉诸笔端,写到温顺贤良,吃苦耐劳的传统女性时,是以一种认同赞赏态度进行叙述;对命运凄惨的风尘女子,也抱以足够的理解之情、同情之心;对盛气凌人的悍妇,则是毫不客气的批判和明显的厌恶。老舍偏爱“贤妻良母”类的女性,这类女性完全符合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绝对的服从丈夫,有礼有节,勤奋能干,对家庭尽职尽责,韵梅就是这样一个形象,老舍对她是极尽赞美之词,但他却不能从韵梅的心理出发,体会其在无爱婚姻中的精神痛苦,对她因传统道德的束缚而被迫与瑞宣结合并忠诚于依附于他的情感进行有意识的淡化,放大了她贤淑的美好品质。这也是他男权意识的一种体现。对于不幸沦落风尘的女子,老舍表达她的怜惜与赞美。之所以老舍能够理解同情她们,在于她们身上有传统美好品德,符合男性审美观念,在男性意识中,女性应该是柔弱的、娇小、温顺善良的。《微神》中的“她”,“小圆脸,眉眼清秀中带着一点媚意。身量不高,勾勒处处都那么柔软,走路非常的轻巧。”[21]小福子“长得不难看,圆脸,眉眼长得很匀调……露出些很白而齐整的牙来··…也仿佛有点娇憨。”[22]老舍把她们的形象都勾勒得美丽,拥有男性所欣赏的外表与品性,也流露出对她们的关怀与赞美,这也有其男性中心意识的侧面体现。泼妇形象的刻画,是最能体现其男权意识的,以虎妞为代表,一般来说,人的品性与其外表没有多大关联,但老舍在书写虎妞这样的悍妇形象时,总是不遗余力的以一种讽刺挖苦的方式表现其外貌的丑陋,很大程度的将这类形象丑化,突出她们的高大粗胖,凸显她男性化的性格,精明狡诈的市侩气,贪婪自私的恶劣品性,在小说中,老舍没有试图在她身上挖掘出任何令人舒坦的美好,在作为虎妞丈夫的祥子的眼中,虎妞粗野,丑胖,可怕,索取无度,不停地榨取他的身体,使他丧失作为男性的尊严,是“走兽”是“吸人精血的妖精”。[23]在老舍的描写下,读者很容易对虎妞产生反感的情绪,甚至把祥子的悲剧原因大部分归罪于她,老舍似乎也是默认这样的审判。老舍对虎妞的批判,来自于他作为男性的审视眼光,因为虎妞这样行为放荡不羁,言语粗鄙,凌驾于男性之上女性,是游离在道德标准之外的,明显挑战了男权地位。老舍对她的态度也就表现出男性社会自然的厌恶。他没有从虎妞的角度出发给予其一定的理解与同情,虎妞的性格形成与她的家庭和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必然的关系,在男人堆里生活,青春完全消耗在车厂,她性格上的强悍和心理变态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对此,老舍似乎淡化和忽略了,没有进一步揭示虎妞性格心理形成的原因,而仅从男性视角出发对她违背传统观念和破坏男性准则的行为过多的谴责与批判。
在女性贞节观上,老舍明显采取了双重道德标准,对待同样失去贞节的虎妞和小福子,男主人公祥子的态度截然不同,与虎妞发生关系之后,祥子发现虎妞早已不是清白之身,有这样一句关于祥子的心理描写:“因为一旦要娶,就必娶一个一清二白的姑娘。”([24]已经是“破货”的虎妞祥子并不愿意娶,由此可见女子的贞洁对祥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从中也可看出老舍对女子贞洁的在意。而当祥子面对从事妓女行业的小福子时,却是宽容理解的,认为“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25]这是老舍作为一个现代男性作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他想通晓女性世界,关注女性命运,另一方面,他心中的男权意识难以消除,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的矛盾心理下,他对失贞但有着传统女性美好性情的小福子持包容的态度,对挑战男权制度的虎妞则是严苛的,坚定的批判,这是他内心男权主义作祟的结果。

  (二)男权意识的成因

通过对老舍塑造女性形象的思想观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老舍存在比较强烈的男权意识。那么,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文化和五四新思潮影响的现代作家,老舍的男权意识来源何处?我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即历史因素,与老舍的人生经历。
“中国封建体制是一种有性别的体制,即是一种父权体制(patriarchy),男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上,都比妇女拥有大得多的权利,”[26]封建礼教对女性有诸多的价值规范,远在周文王的时代,就有男尊女卑的传统定位,再加之自汉以来儒家文化在历朝历代都有重要地位,儒家文化强调父权,这对男权制度的强化是不言而喻的。古代生产方式大都依靠体力劳动,男性占据优势,因此男性肩负起维持家庭生活运营的责任,久而久之,随着他们对经济权主导权的把控,也就拥有了绝对话语权。封建时代,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形成了男主女从的固有观念。女子需要依附男性生活,成为男性附属品,甚至带有奴性,无条件服从丈夫,服从家庭中有话语权的人。她们在生活中会考虑很多人,丈夫、家中老幼、邻里亲戚,唯独失去自我。封建陈规伦理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承袭下来,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直至近现代,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自由平等思想的提出,人权意识的重视,才逐步打破这一思想羁系。老舍生活在传统向现代变革的时期,他思想中难以规避的渗透着男权意识。
老舍出生于北平一个贫寒的大杂院,北平作为中国历史上元明清三朝都城,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大杂院这样精神物质落后的地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尤其深厚,封建伦理笼罩着每个人的心理和思想。因此,成长在大杂院这样有浓郁传统文化氛围中的老舍,不可避免的在他的意识中会留下传统道德的烙印,传统男权制度对女性的道德规范和审美特性对他也有较深的影响。再者,老舍从小生活周围几乎都是女性,尤其是母亲和三姐对他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她们宽容大度,勤劳贤惠,不辞辛劳为家庭付出的美好品质奠定他对女性完美形象的认知,他认为理想的女性就应该是母亲和三姐那样“贤妻良母”式的形象。[27]基于这样的观念,他所欣赏和赞美的女性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道德价值与审美特性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说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封建道德文化对老舍的影响,是老舍男权意识形成的因素。

  结语

老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用他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他在接受新思潮洗礼的同时立足现实,结合他的生活经历,成功塑造了一批极具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同时构建了他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形象,也表达了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反叛传统的泼妇的批判。老舍对笔下生动女性形象的态度体现了其自身的女性观,透过他对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的相异态度,反映出他思想中所蕴含的男权意识,他对女性好恶评判也往往是从男性视角和传统出发,他的男权意识来源于历史上的传统男权制度,以及他自身的成长环境。老舍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的思想情感,在思考和探讨女性问题也有他独到的见解。透过其作品,我们发现,他在审视女性时,无法刨除他心中男权意识的影响,站在男性的立场对男性权威的维护、对女性主体意识有一种本能排斥和恐惧,这就使得他在描写女性时会参杂主观情感,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曰》.老舍文集(第十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73
[2]赵园.老舍——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J].文学评论,1982(2):27-31
[3][德].凯茜.试论老舍作品中的女性描写[C].老舍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262
[4]老舍.四世同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625
[5]老舍.正红旗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7][10][11][13][15][21]老舍.老舍代表作(下)[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5-235
[9][14][22][23][24][25]老舍.老舍代表作(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289-367
[8]朱震.从“虎妞”看老舍笔下的泼妇形象(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7157905.nh&dbcode=CMFD&dbname=CMFD2007&v=”\t”http://kns.cnki.net/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2
[12]老舍.老张的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395
[16]杨慧滨.传统文化品格的坚守与重塑[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3:1
[17]老舍.婆婆话.老舍文集第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547
[18]王永兵.论老舍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缺失的原委[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04):92
[19]王洁.论老舍小说中“新女性”形象缺失原因[J].青年文学家,2013,26(09):14
[20]赵园.城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9
[26]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7]吴怀斌、曾广灿.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乙种)老舍研究资料[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1-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8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2月11日
Next 2022年2月1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