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希腊神话是对古希腊人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的表现,是古希腊罗马原始宗教与原始信仰的产物,其中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就是指古希腊神话重视人的作用与价值,万事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人的存在与生活。天然临海的地理位置、城邦制下的民主统治和英雄辈出的时代特征是形成其人本主义精神的主要因素。这一精神具体体现在:神的外在形象与人外在外形相同、神具有与人相同的内在性格,气质,心理和行为、诸神之间拥有同人类般的交际关系以及诸神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在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古希腊神话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人本主义精神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具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其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影响后世文学艺术创作和思想观念的发展。
关键词: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精神;成因;表现:意义
绪论
从古希腊哲学家对万物起源的思考到后世西方对天神和宗教的怀疑,从对命运不可抗拒的讨论再到十七、十八世纪人们对人性和科学的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纵观历史发展的潮流,强调人的作用与价值的思想越来越突出,重视人自身的意义与发展已经成为文学发展的一种风尚和趋势。而古希腊神话虽然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其毕竟是古希腊人日常生活,思想观念及原始信仰的产物,因此必然表现出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当前学界对古希腊神话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对中西方神话创作思想异同的比较、文本中塑造的诸多天神对后世文学大师创作素材和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影响,而对于西方古代神话传说,尤其是对古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探讨尚属少见。本文试图通过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精神的定义、形成原因和意义价值进行研究以探寻出后世文学中人本主义思想的源起以及其价值与意义,进而力求对古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轨迹得到一个更为清晰和准确的把握。资料匮乏与表达缺乏系统性是本论文最大的不足之处,但是在诸位老师和同学的悉心帮助下,笔者理清思路,尽力对古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精神进行详尽的论述,但由于涉猎领域有限,对古希腊神话的人本精神的理解可能尚且存在偏差,只能做些简单的分析。本文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还需要继续进行完善,希望老师可以加以批评改正。
一、人本主义精神的内涵
古希腊神话具有诸多特征,在这些特征之中人本主义精神可谓是其最大的闪光点,这种精神就其内涵来讲:是指日常生活当中的所有行动和举措都要以人作为核心和出发点,关注自身的前途和发展,以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作为衡量事物好坏优劣的尺度,凡是能够促进人类自身向着更高更好方面发展的事情就是好的,有价值的;从其外延来说:这里的人本主义精神已经不再局限于人类自身,它的范围已经扩大到神界和冥界,也就是说不仅仅是人类的活动会表现出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发展的思想,诸多天神、鬼怪和英雄的自我活动也会表现出这种人性化思想。古希腊神话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和劳动,要求人要解放人性,释放天性,肯定原始欲望。人本主义精神这种以人为行动的出发点,想尽办法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意识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便表现为人本主义精神。
二、形成的原因
(一)地理条件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它的形成或多或少要涉及到气候,地理等外部条件,又或者会涉及到诸如信仰,梦想和气质等内在条件。当然古希腊神话也不例外,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就有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就天然位置而言,古希腊地处地中海的东部,周围拥有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临海地区在内的诸多岛屿与海域等,海洋面积广泛,周围海岸线绵长,据查古希腊周围海岸线最长达1500多米,这种三面包围的状态就使得古希腊地区的港口众多,船只调转驾驶方便;就耕种条件而言,良港的众多就导致古希腊地区可供耕地劳作的陆地极为稀少,而且土地贫瘠,缺乏众多有机物质和矿物质,这使得古希腊地区的人民主要种植极为抗旱的小麦、大麦、燕麦、玉米和无花果等,以这些耐旱作物作为主要食材;就气候条件而言,古希腊地处地中海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干燥,紫外线强烈,冬季气候温和,暴雪等极度恶劣的天气极少,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使得海啸和风暴一年四季盛行。
天然的海洋的环境使得古希腊地区的海上事业十分发达。维柯认为:“造船航海技术是各民族的最后发明,因为要有绝对的天才才能发明这些技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靠近海洋,航运方便加之耕地面积狭小,为了生存和发展,古希腊人民不得不靠海而生,尽管海洋上不可控制因素过多,海啸风暴肆虐,但是这样的环境就使得古希腊人在进行航海活动时必须要与各种海上困难作斗争,坚定必胜的信念,想尽一切办法克服种种困难,甚至要与海洋做生死搏斗,尽可能抓住各种机会是自己在搏斗中得以保全性命,完成任务,进行远航贸易。长此以往,古希腊人民逐渐形成向大海进行挑战并努力取得胜利的性格,坚持人定胜天的信念,敢于怀疑一切,相信人的能力与作用,进而赞赏人,形成人本意识。
古希腊神话作为人民思想和文化的产物,必然要反映人民的内心想法和价值追求。多山多岛,三面环海的先天地理环境造成古希腊人不懈进取,挑战自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进行文学化的藻饰、凝练和升华后,就简化为人本主义精神。
(二)公民政治
从古至今,对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统治阶级的意志会影响甚至是决定一个民族的思想走向与发展态势。政治因素对人民思想影响从来都是不可磨灭和难以消除的。古希腊当然也不例外,在政治上古希腊以其独特的城邦制的政治体制而闻名,它拥有诸多个城邦,其中以斯巴达、色雷斯和科林斯等城邦最为强大,而其他的城邦在军事上就显得较为弱势。弱肉强食的法则从来都是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各个城邦之间经常为土地,财宝和奴隶而进行的大规模的斗争,以求达到瓦解和蚕食弱势城邦进而加强自身力量的目的。同时古希腊时期正是冷兵器时代,城邦之间虽斗争众多,但在战争中斗争双方主要是依靠士兵战斗,士兵人数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战争的格局,但古希腊没有正规的军事化部队,作战时军队是由公民兵临时组成,战斗力较弱,这就更加突出士兵人数多少的重要性,一旦在斗争中一方战败,那么战胜方可以得到战败方所有的金钱、土地和奴隶。古希腊公民关心城邦发展,认为城邦的良好发展是与自身发展密切相连的这种思想正是由这种民主政治和军队模式形成的,这种思想反映在实际统治中就体现为人们对公民权利的重视,久而久之就呈现出人民主权的特征,所谓的人民主权“即是一个群体之下的最高政治统治力必须拥有正当性的基础,且此正当性的基础只能来自人民。”[2]这种人民主权的特征就使得城邦公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依照城邦规则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为城邦的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就使国家这一统治机器置于公民权利之下,受到公民的支配和使用。久而久之古希腊公民对于人权,人的作用与价值就得到更加深刻理解,一旦当其民主权利受到威胁时,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维护自身民主权利,捍卫自身国家主人的地位,愿意为捍卫自身权利而付出一切,最终使人本意识深深扎根于思想深处,蔓延于整个城邦。
(三)时代要求
俗话说在每个特定的时代都会铸就其所需的英雄,不同的时代对于所处其中的公民的要求是不同的,人们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社会中的,思想和行为上都会带有时代的气息和要求,反映时代的思想与追求。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地区,古希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所谓英雄辈出的年代就是指有众多英雄和有能力者共同生活过的时代。在这种英雄辈出的时代中,英雄已经不再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形象,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触手可及的真实的人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人们所注视,他们的英雄事迹都会被人们所传唱。古希腊神话的创作者荷马就受到这种英雄思想的影响,他在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这种对英雄的崇拜之情和赞赏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中,他开辟英雄传说的部分来讲述诸多英雄以一种坚强不屈,奋力拼搏的劲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建设自己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对英雄的赞颂和以及对人类自身存在和巨大力量的肯定,最终形成一种朴素有深刻的人性化思想。
三、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作为西方文学巨著的古希腊神话规模宏大,从整体来说其大致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但无论是哪一部分总体上都是由四代天神构成,而诸多英雄则是这些天神与普通的凡人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纯粹的天神还是半人半神的英雄,其内外在都表现出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在古希腊神话中“大多数故事都赞美人的美好,痛斥神的邪恶,歌颂劳动与生活,坚信世人自身的力量”[3]。
(一)神与人外形相同
神与人外形相同就是说作为法力超群的天神在外在容颜、身材、性别等方面与普通凡人并没有什么不同。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西方神话,诸神在外表上都是由最原始的古生物形象逐渐进化为拥有与凡人相同的外在形体的天神,古希腊神话也不例外,在其谱系之中记载道:古希腊神话共有四代天神,第一代天神是没有明确外貌与体型的神;到第二代的时候,开始出现人兽同形的天神,这些天神显现出人形特征;第三代天神系统是由六位男提坦神和六位女提坦神所组成的,“他们是六男六女的巨人物体”[4],外表中人形特点比重大幅度的增加;第四代天神即以宙斯为核心的奥林波斯神系,共有十二位主神,这一代天神具有完全人形的外表,他们容颜出众,女神身姿婀娜,男神体型健硕。
作为智慧女神的雅典娜,她有着高隆的额头,湛蓝的眼睛,面庞白净而精湛,身姿婀娜,衣衫随微风飘摇并且全身散发出淡淡的幽香。作为爱情女神的阿佛罗狄忒,当她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其他的女神就会失去光泽,她就好似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又好似一朵色泽娇艳的玫瑰。一弯眉毛新长乌黑,一双眸子炯炯有神,眨眼时就似星星闪烁,睫毛稠密纤长,鼻骨隆起,细巧挺秀,嘴唇厚实丰满,娇唇红润透亮,耳垂精致,面容白皙,她有着古希腊女性中最完整,最标准的型体,她时常以一条淡青色的飘带紧束腰间,勾勒出她纤细的嫩腰,一双白皙小巧的双脚莹莹点地,周身气质恬静而又内敛。古希腊神话将诸位天神的形体进行拟人化的描写与塑造,通过想象联想,将那些居住在奥林波斯山上遥不可及的天神世俗化,按照人类的外表形体来对天神进行描摹,使人与神在外表上相契合,神在外在上得以人化,通过对诸位天神形体的描写和赞赏,提高人的地位和作用。
(二)神人内在性格,思想相同
神与人内在性格,思想相同是指“神的意志就是人的意志,神的情欲就是人的情欲,神就是人自己”[5]。古希腊人认为无所不能的神和有缺陷的人密切相关,人们不光按照自身的外在形体缔造了神,也使神拥有人的思想和情感。作为无所不能的神,他们自身表现出复杂的性格特征:他们善良,仁慈,关心他人,对爱情坚贞不二,但同时他们也具有同人性般丑陋的一面,他们争权夺利,互相算计,虚荣心和复仇心理强烈……这一正一反看似矛盾的性格,正反映出古希腊人民对神性的质疑,对原始人性的理解。他们认为神与人的本质差别并不是很大,他们的差别仅在于人类不具有神所具有的超越自然力的神力,同时人要食用五谷杂粮,不能长生不老。
荷马史诗所描写的希腊与特洛伊战争的起因——不和的金苹果正是对诸多天神性格中丑陋一面的揭示。女神赫拉,雅典娜和阿佛罗狄忒为了获得写着‘最漂亮的人’的金苹果,在多番思考和商量下,特意请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充当仲裁,阿佛罗狄忒为得到金苹果便许诺帕里斯,只要帕里斯将金苹果判给她,她就将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斯巴达的王后海伦送给他。为了得到最漂亮的女人,帕里斯答应了阿佛罗狄忒,但同时这也引起了另外两个人的不满,尤其是赫拉,为此赫拉与特洛伊人结下不共戴天之仇,后来阿佛罗狄忒帮助帕里斯王子诱拐了王后海伦,并与之私奔,由此引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最终爆发了持续多年的战争。当然众神也有仁慈和善良的一面。天后赫拉尽管嫉妒心和复仇心极重,她甚至曾经迫使宙斯将其心爱的姑娘——伊娥变成一头母牛,要求宙斯将这头母牛送给自己,并派遣阿尔戈斯去看守伊娥,但是多年后当她听到小母牛朝向奥林匹斯山发出求救的哀叫声时,她又不由自主的受到感动,恢复了伊娥的形体与容貌,并容许伊娥与宙斯生下埃及国王厄帕福斯。赫拉的这种转变体现出其复杂的的性格与极强的个体意识——对婚姻的捍卫、对弱者的同情以及充满人情味的慈悲心理和情怀。这些神话可能并非十分可靠,但它却真实的反映了原始社会时期的人性意识和社会风潮。
(三)神与神之间相互关系的人性化
诸神间关系的人性化就是指神与神之间因为血缘、情感、利益和隶属等关系而进行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与交往,而诸神之间这种交往关系模式的建立正是在模仿人类间交往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古希腊神话中人物众多,谱系悠长,关系复杂,内容繁多,为使众多神话保持鲜明的系统性,传达出浓厚而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古希腊人将神与神之间相互关系进行人性化的整理与加工,进而将诸多故事串联起来。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古希腊神话共有四代天神,第一代天神的核心是乌拉诺斯,他与盖亚结合生下十二位提坦神,但此后乌拉诺斯被自己的儿子克罗诺斯所推翻,构成下一代天神系统,至此形成了前奥林波斯神系;宙斯在母亲的帮助下免遭父亲吞噬,在他成年以后又以同样血腥和残暴的方式推翻父亲的统治,救出被父亲吞噬的兄弟姐妹,并且与这些兄弟姐妹们共同组成拥有十二位主神的奥林波斯神系。这几代天神中的核心人物之间都是具有直系血缘亲属关系的的父子,由此古希腊天神谱系发展就是宙斯家族时代更迭的表现。古希腊时代正处于父系氏族时期,王位的更迭都以父传子、子传子的方式进行。血缘关系被人们视为进行王位更迭的重要准则,只有与上代帝王具有直系血缘的王子才有资格取代前任帝王成为新一届的王。而非直系血亲的人继承王位则会被人们攻击,被人们视为是篡夺王位,影响皇室高贵血统的纯洁性。古希腊神话中前后奥林波斯神系以血缘关系进行更迭正是古希腊人对王朝更迭理解的反映。
2.以主从关系为纽带
主从关系是古希腊社会中最为常见的关系之一,所谓主从关系就是指在众多人之间,有一个人处于核心位置,对各项事务就有绝对的处置权,而其他人则处于被支配位置,服从于核心人物的安排,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关系常见于王朝和城邦政治之中。古希腊实行城邦政治,这保证了公民可以自由的表现自己的能力,使得有能力者层出不穷,而城邦最终由最具能力的人带领其他人进行创造和进步,众人与最具能力者也就形成一种主从关系。在古希腊神话之中,第三代天神就以众神之父——宙斯为中心,以酒神迪俄尼索斯及神使和偷盗之神赫尔墨斯等十一位天神作为宙斯的部下,共同掌管天下。正是有这种等级分明的主从关系进而使得奥林波斯山上的秩序井然,诸神各司其职,日常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古希腊神话中宙斯与其他十一位天神的这种主从关系实际上正是对荷马所生活的古希腊城邦统治的展现,是古希腊时期人民朴素人本主义思想的折射。
(四)诸神对现实世界的热爱
古希腊天神热爱现实世界即是指诸位天神注重客观存在的感性的现世世界,重视在现世世界中的各种体验与感受,而忽视彼岸世界的存在。“古希腊人注重感性的现实,而灵魂的终极归宿对他们是无足轻重的”[6]。这一点正是对古希腊神话中所蕴含的人本主义精神的深刻阐述,这一阐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1.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在古希腊神话中诸多天神和英雄对于彼岸的现实生活十分关注,他们愿意以任何代价来换取长久的驻留在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机会,渴望体验现实世界的各种酸甜苦辣,离愁别恨,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展现自身的才华,实现高远的人生目标。在《奥德修斯》中荷马描写道阿喀琉斯死后在哈德斯王国管辖死者时偶遇远洋的奥德修斯,当奥德修斯夸奖他十分幸运,竟然可以在死后统治这些死者时,阿喀琉斯却告知他,与其在冥界拥有巨大的权利并且体面的统帅众多死人,自己宁愿在人间卑微地活着,去做各种苦差事。在前文中笔者已经谈到何为人本主义精神,关注人自身,关注现实生活是人本主义精神的核心体现,而阿喀琉斯对奥德修斯的回答不正是体现了这点吗?阿喀琉斯宁愿卑微的活在残酷的现实世界也不愿体面辉煌的活在阴界。这种思想正体现出古希腊天神和英雄身上强烈的人本世俗性特征,即使在异域中他们可以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和显赫的地位,但是他们更加渴望生活在平淡甚至是黑暗的现实世界中,或许生活在现实世界中他们会更加痛苦与难过,但他们无怨亦无悔,这难道不是对古希腊神话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一种深层次的延伸吗?
2.对现世爱情和幸福的追求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学典籍中追求爱情和幸福都是作家笔下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样古希腊神话通过对爱情和幸福的大量描写来展现文本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在《奥德修斯》中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之后音信全无,生死未卜,而他美丽的妻子珀涅罗珀在多年苦等无果的情况下,依旧对他坚贞不屈,为抵挡众多使者的求婚,捍卫奥德修斯的王国,珀涅罗珀不得已想出各种方法来拒拖延时间,最终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她甚至想出让众多求婚者拉开丈夫的弓箭,让箭射过十二柄斧子穿孔的方法来拒绝众多求婚者,等待丈夫的归来。在充满神力,英雄的不可触及的世界中,爱情打破隔膜,成为沟通神与人的一座桥梁。不论是强健有力,法力无边的神,还是朴素之极,能力有限的人,都无法逃避爱情的到来,神界和人界因为爱情得以相连,神因为爱情而变得有血有肉,人因为爱情而感动诸神,这些英雄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寄托着古希腊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自身幸福的希冀,诠释着古希腊人最为朴素的人本思想。
3.对现实荣誉的追求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形成又有它的形成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地理位置和政治基础条件首当其冲,古希腊地理位置独特,地少海多,临近海洋,这使得古希腊人依靠海洋生存和发展。同时古希腊城邦林立,纷争不断,但是除斯巴达以外的众多城邦没有正式的军队,常备军则由公民军组成,这样的军队组成形式就将公民与城邦的命运连接起来。一旦城邦毁灭,则众多公民将沦为奴隶,丧失公民权,因此古希腊人认为城邦荣誉高于一切,而与古希腊城邦密切相连的众多公民,他们的个人荣誉也就高于一切。正是由于这样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格局,进而使古希腊人形成敢于冒险、不断进取、追求荣誉的性格。作为对古希腊人思想和现实生活进行反映的古希腊神话,就将勇往直前、不断进取和追求荣誉作为贯穿始终的旋律之一。
在古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分别作为特洛伊战争参战双方的主将,虽然他们在外在形貌,内在性格等方面都毫不相似,但是不断进取,视荣誉高于一切的思想在他们身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战争进行到第十年时,希腊派出使者前往特洛伊进行谈判,希腊人克律赛斯要求十万联军的主帅阿迦门农归还自己的女儿,为了避免十万联军遭受瘟疫的侵袭,阿喀琉斯请求阿迦门农归还克律赛斯的女儿,傲慢的阿迦门农不仅当众侮辱阿喀琉斯,而且要求阿喀琉斯献上自己的女仆,以此来报复阿喀琉斯,英勇的阿喀琉斯十分愤怒,他认为阿迦门农这一举动使自己的尊严扫地,荣誉折损,为捍卫自己的荣誉,他毅然决定退出战争,不再担任十万联军的主将。同时作为特洛伊主将的赫克托尔在阿喀琉斯离开的这段时间内,带领军队连连击退十万联军,并在其中杀死了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惹怒敌军主将阿喀琉斯,在战争的最后时刻,为了维护特洛伊的安全,保全百姓的生命,捍卫国家的荣誉,在明知不敌阿喀琉斯的情况下,赫克托耳毅然决定迎战阿喀琉斯,最终为国家而献出自己的生命。与阿喀琉斯相比,“他更富于集体主义精神,把为部落牺牲看成是一种荣誉。”[7]但不论是阿喀琉斯还是赫克托耳,对他们来说,个人荣誉亦或是集体荣誉都是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东西,他们愿意付出时间、精力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来守护它,争取荣誉,捍卫荣誉成为他们永恒不变的信念。
四、人本主义精神的价值与意义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神话浓缩了古希腊人民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生活力,并在其中表现出浓厚的人本主义精神,这种人本主义精神之所以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浩瀚的历史进程中得以保留和传承下来正说明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深层次的价值与意义。
(一)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在内容上充实丰富,情节一波三折;在对诸神和英雄的塑造上,可以采用外貌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在场面的描绘上,场面宏大而又壮观。古希腊神正是以这种文学上的创造性和丰富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一点在西方文学巨匠莎翁的创作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具有七情六欲,人类的世界围绕“情”而展开,由此对情的抒写与阐释就成为人本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而在莎士比亚的一些列戏剧中,爱情是其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在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当中,莎翁通过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二人彼此深爱,但却苦于家族仇恨无法在一起,在众多外力的作用下不得已为自己高尚的爱情殉葬的故事,来歌颂纯洁美好的爱情,并且以此来试图影响现代人的爱情观。莎士比亚这一爱情主线深受古希腊神话中爱情观的影响。在古希腊神话中,刻宇克斯与哈尔西翁共同谱写了一曲悲伤恋歌。刻宇克斯为躲过灾难,决定前往阿波罗神殿,他的妻子哈尔西翁则在家日日思念丈夫,在丈夫遇险后,哈尔西翁悲痛不已,决定跃入海中,以死殉情,二人的爱情感动天神,最终在天神的帮助下化为海上的翠鸟,厮守到老。正是古希腊神话之中的这种至诚至深的爱情,对人类自身情感的歌颂以及对于人类自身人情人性的关注,才使得后世莎翁在创作中不可避免的深受启发,继续关注人类自身,高歌爱情,赞颂人性,让人本主义思想渗透在文学创作之中并迸发出新的生机。
人性化精神也为日后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著名作家但丁他在其作品《神曲》中使神话英雄尤利西斯讲述自己在短暂人生当中所经历过的事情,英国大文豪雪莱甚至创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来塑造和赞美古希腊神话中天神普罗米修斯……
(二)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纵观历史发展的潮流,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流逝,或许某种器具和材料会被时代所遗弃,被更具创造性的物品所取代,但是某种符合发展潮流的思想倾向则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成熟。古希腊神话所倡导的人性化思想正因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而得以丰富和充实,到14-17世纪其人本主义思想达到顶峰,此时期的人本思想就是在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精神内涵的基础之上,增添上一些新的内涵,即反对天主教会所宣扬的神性论和等级论,倡导不论男女人人生而平等,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理性思想。这种思想表现在文学、哲学、绘画和雕塑等各个方面,就是出现了能够彰显人体线条美的裸体雕塑,涌现出种种探讨人类起源的哲学理论,形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
结语
在西方文学浩瀚的历史当中,古希腊神话就如一颗闪亮的明星,一块迷人的瑰石,其所蕴含的人本主义思想耀眼而夺目,它不仅对西方文学产生深远影响,而且更深层次影响着西方世界的各个方面。
本文以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古希腊神话人本主义精神的含义、产生、表现及意义价值这四个大方面来对其人性思想进行全方位的论述,力求论述全面客观。人性化精神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体现是本文的重点,笔者就神人外在形貌的相同;神拥有同人一样的性格,气质和行为;诸神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及天神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热爱等多个部分来对其所要反映的人本主义精神进行深刻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仅仅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更从心灵和思想的高度来进行说明,以借此来表现古希腊人民的诉求与希望。
同时为使人本主义思想表现的更为透彻,笔者也古希腊神话也对其人本主义思想形成的原因和意义价值进行了简要的阐释。
就目前学界的研究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对古希腊神话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同时当今社会人本主义思想依旧是各种社会思想观念兴起和传播的根源,诸多研究者已经对这一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笔者将这二者相结合并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阐述从而可以为后来学者就古希腊神话和人本主义精神的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启发,为文学研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意)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52.
[2]李婷.论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脉络[D].南京师范大学,2014.
[3]刘惠云.古希腊神话的人文取向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甘肃高师学报,2012,(06):17-19.
[4]施瓦布.希腊神话故事[M].高中甫,译.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9
[5]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M].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1:5
[6]纪琳.古希腊神话的人本精神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2):48-50.
[7]刘惠云.古希腊神话的人文取向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J].甘肃高师学报,2012,(06):17-19
[8]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21
[9]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113
[10]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215
[11]王以欣.理性、人性和美——希腊神话拟人特征剖析[J].南开学报,2003,(05):78-86
[12]E.M.伯恩斯·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商务印书馆,1981
[13]张艳.论古希腊的人本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68-72.
[14]孙淑霞.论希腊神话的主要特质[J].科技展望,2016,(32):282.
[15]王海霞.试析古希腊神话的思想内蕴[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17-20
[16]丛修凡.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文价值分析——以雅典娜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13-114
[17]吴国萍.古希腊人的荣誉观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
[18]张薇,熊腾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亚喜剧对古希腊神话的传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4):440-446.
[19]徐宏英,张起兰.古希腊神话的特点及其影响[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04):48-50.
[20]恩格斯:《<xxxx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4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