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研究音乐作品不仅能够了解一首歌曲的创作历程和文化内涵,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也能够得到学习提升自己。因此,本文探讨的内容以《小河淌水》这首歌曲为例,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音乐作分析,其次对这它的艺术特色与演唱技巧处理进行分析。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借鉴与学习,使自己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有新的体会,使自己不断进步,让自己在学习上和声乐演唱上有更好的进步和提高。
关键词:云南民歌;《小河淌水》;艺术特色;演唱处理
1绪论
在我国音乐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8000年前,音乐文化就在我国出现了,发展到了几千年到现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特色。《小河淌水》就是其中一部歌唱性很高,以民歌形式和独特的特色展现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声乐作品。民歌不是仅民族的象征,更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是民歌的代表,因为独特的弥渡文化它不仅仅是单一民族元素的民歌,它是聚集了多民族元素是融合的声乐作品,它的艺术特色有着多民族融合的独特特点。它已演唱多年,淡淡的民间音调造就了一种随意、优美、浪漫的风格。它的演唱处理具有独特的特色,在至今一直被歌唱的声乐形式中,包括美声演唱方法,民族演唱方法和流行演唱方法,《小河淌水》中都有涉及。它的艺术特色和演唱处理一直为人们所追捧,代表着中华民族民歌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以有很多学者都对他们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小河淌水》具有云南弥渡山歌的典型代表,它的艺术特色是丰富多彩的,它代表着我国传统音乐艺术,因此先从音乐作品的基础开始分析,根据作品背景与歌曲意境展开联想,层层深入,学习地域特色及音乐特点,对作品的探宄和声乐的演唱中情感发挥与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歌曲的艺术研究做出进一步的发展。
1.1创作背景
云南弥渡县,在我国滇西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是云南领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走南闯北的人们不光给弥渡县城带来了商机,也给这里的人们捎来了思乡之情。因此,走南闯北的人们和弥渡人民之间有了一定的交融,不光传承着当地的传统文化,还汇入了其他各地人民带来的当地文化传统,经过时间的沉淀与积累,最终形成了丰富多彩,具有特色的弥渡文化。尹宜公先生就出生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他善于联想的记忆,敢于创新的精神,使尹宜公先生在创作《小河淌水》时大胆地在山歌《月亮出来亮汪汪》和《放羊调》两首歌的基础上加以整合,经典歌曲《小河淌水》由此改编而成,虽然《小河淌水》是结合了《放羊调》和《月亮出来亮汪汪》所创作出来的,却与两首歌曲的内容大不相同。歌曲《放羊调》中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放牧生活还表现出了贫苦农民的爱情,而由它改编的歌曲《月亮出来亮汪汪》中,描写了远离故土到他乡卖货的商贩对遥远的家乡与亲人的思念。而尹宜公先生把两首歌曲重新整合,创作出了一首新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因为尹宜公先生的重新整合,《小河淌水》的歌曲内容也和前两首大不相同,歌曲内容描写了当年在通往弥渡的路途中一个村子上,过路的小伙子坐落村庄休息,巧遇在清悠悠的河边洗衣的阿妹,然而衣裳突然被河水冲走,小伙子急忙跳入水中捞起衣裳递送到阿妹手中,爱情的萌芽也由此产生了,两人一见钟情,阿哥对阿妹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吩咐阿妹等待他的回来,因为满载茶叶银器的队伍马上就要出发了,刚产生情愫的两人即将天各一方,事故的最后阿妹也没有等到她心中的阿哥。歌曲背后的故事令人惋惜,但现实中使得云南弥渡文化有了新的交融。《小河淌水》流传至今,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动人的歌声与旋律回响在人们心间上,是世世代代热恋中年轻男女的向往,人们沉浸在这柔和美妙的歌曲中。在云南这块大地上展现出了多民族元素的交织,它不仅是人们代代流传下来的历史印记,也是生活中人们之间表达情感的一种境界。
1.2歌词内涵
当作者在谱写一首歌曲的时候,他会把他内心世界所想表达的情感全部都倾注在歌词上,通常在我们倾听一首歌曲的时候,入耳时只是它的旋律,更多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它歌词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它背后的深意,就像《小河淌水》初听时像是阿妹与阿哥之间的爱情,透露着纯真质朴与真挚的情感,但当我深入了解时才发现,原来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层层情感。就像歌曲开头“哎”四拍的延长把我们的思绪拉入阿妹的回忆中。“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当阿妹看到升起的月亮时,情感油然而生,思绪逐渐飘向远方。“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借着月亮而开始思念远方的阿哥,同时歌词的后半句音调逐渐走低,表现出阿妹心中对阿哥深深的思念与她心中的哀愁。接下来阿妹的情感逐渐攀升,想到可能再也见不到的心里的阿哥,又是痛苦又是无奈。后面紧接着的三声“哥啊”使得音乐的情感层层推进步入高潮,接着歌词一转“山下小河清悠悠”仿佛又回到了阿妹阿哥初识的场景。两段歌词大抵相同,皆表达出了每个夜晚阿妹借景抒情苦苦等待阿哥,在期盼与焦虑中,希望阿哥快快到来的渴望。后来,许多年轻男女都以此来体现彼此一心一意一辈子的心意,也体现出弥渡山歌独有的婉转细腻,真挚朴素的音乐风格与内涵。
1.3曲式结构
全曲调性为C羽五声调式,开头和结尾都在主音上,旋律中音程基本为协和音程,乐曲走向与欧洲小调式.大起大落而言更具有一种温婉、典雅的气息。《小河淌水》由引子展开全曲,引子又称引腔,有着云南地区山歌的特征,而且它是一首“五句子山歌”,由引腔开头,都有尾声,第四句(插句)。
歌曲的整体结构为:引子(第一小节);第一句(第二到五小节);第二句(第六到九小节);第三句(第十到十三小节);第四句(第十四到十七小节);第五句(第十八到二十一小节);尾声(第二十二到第二十三小节),。乐曲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呈互逆行的结构。第六小节与第二小节也形成反向的对比而第二乐句第七小节与第九小节音值上相差八度,先是向上的走势结果直接低八度,放佛是阿妹看到月亮想到阿哥时的激动,又想到远在深山的阿哥,心情又变得沉重起来。第三乐句与第一乐句不同头却同尾,仍旧保持第一乐句的互逆结构,都表现出阿妹由月亮想起阿哥时激动、迫切的心情。插句中三声“哥啊”音一次比一高,阿妹所表现的情绪一次比一次激动,此时全曲到达一个高潮。然后旋律呈下行趋势,阿妹回想起那天河边的相遇,饱含对阿哥深深的思念与爱慕之情。调式为五声羽调式的《小河淌水》,乐句之间都行成“鱼咬尾”的曲式结构类型,体现出调式的统一性。
2《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
2.1民族地域特点
《小河淌水》的出现如同一颗闪亮的星,在弥渡县的上空闪闪发光。地处大理白族自治州东南部的弥渡县处于经济带的腹地,它也有一个古老的称呼“六诏咽喉”,素有“花灯之乡”、“民歌之乡”之。而因为歌曲曲风富有美感,在云南“弥渡山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时,《小河淌水》早已被人们传唱多时,在弥渡山歌中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河淌水》中具有较多云南地区独特的口语化腔调,如“亮汪汪”“清悠悠”等皆表现出云南地区口语化的特点,向人们展现出云南弥渡地区的特有的风格,为歌曲增添了民族地域色彩与生活的气息。
2.2歌曲情感
民间小调善于运用短小、精湛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真挚的情感,创作者常常能够从生活本身提炼出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乐谱这个媒介来诠释他当时内心的情感表现,作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少女的情感都融入在这生动的歌曲中,歌曲开头阿妹对着满月来抒发自己爱而不得的愁思,把阿哥比作满月每每想念却触不可及,内心深处的情由此抒发出来,歌曲结尾阿妹又想到那天河边的景象,心中的情都寄托在那曾经相遇的小河中,希望把心中的情丝带给远方的阿哥。
2.3音乐特点
《小河淌水》因为地域的特殊性加上它是一首民歌,所以它的口语化的歌词特征比较多,突显出它特殊的艺术魅力。虽然歌曲不长、曲中音也不多、乐句的组成也只有五句且是羽调式。但是歌曲中乐句与乐句之间相互呼应,层层分明;在羽调式的基础上自然的律动,由高到低,由轻到缓,充分刻画出阿妹心中的急切以及对阿哥的深情、思念,而且纵观全曲,开头和结尾都落在主音上,首尾呼应的小调主音以及主副三和弦的交替行进皆表现出作品独有的韵味,环环相扣,构成整个段落的统一。《小河淌水》虽乐曲简短,但是纯真质朴的旋律,富有特色的云南弥渡方言皆展现了云南地区独有的艺术魅力。
3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演唱处理
3.1演唱技巧处理
3.1.1气息的控制
想要唱好歌,不仅需要自身的嗓音条件和节奏韵律,气息的控制在民族唱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要想练就良好的嗓音,就必须在气息的控制上打好基础,气息练好了,歌唱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小河淌水》是一首民歌,多以民歌唱法演唱,民族唱法的特点吐字清晰、气息讲宄、声音甜美、音调多高亢,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基本符合,歌曲虽然不长,但是开始时“哎”就占了四拍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较深的吸气,吸气时喉咙和胸腔形成一个共鸣的通道,在后面歌曲的高潮部分时,演唱者的情绪达到一个顶峰,歌曲由此推向高潮而我们的气息也要给到足够的支撑,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要加强口腔、咽腔与胸腔共鸣的整体运用,以达到良好的声乐效果,让声音更动人柔和,演唱出符合《小河淌水》这首民歌的唱法与要求。
3.1.2“咬字”“吐字”的准确
因为民族唱法要求呼吸到位、开口适中、音色优美,特别强调字正腔圆、吐字咬字口形适中、共鸣充分,所以我们在演唱之前可以先有感情、有气息位置的把歌词朗读一遍,这样就能更好的让我们在演唱时吐字咬字清晰不含糊,因为歌曲呈高低走向,在出现有音较高唱不上去时,我们也可以采用“哼鸣”的方法来够上去,多试几次再把歌词加进去,同时也要控制好口型。因为《小河淌水》是表达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所以我们在演唱时的发声也要有少女的温柔、婉转。
3.2演唱情感把握
声乐歌曲的演唱中不仅要有好的音色与气息的支撑等,情感的表达也是声乐演唱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光有嗓音条件却毫无感情的演唱,那恐怕是没有灵魂的,想要让歌声打动观众,就得调动自身积极性投入到歌曲中,有了情感的歌曲才是完美的歌曲。因为歌曲的创作亦是来源于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就必须把《小河淌水》中阿妹对阿哥的思念期盼的感情所表达出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才是把歌曲唱活过来,让人感同身受。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对歌曲的理解,当我们在演唱同一首歌曲的时候,歌曲中的节奏、旋律、歌词这些都是不变的,然而在演唱中情感的表达、音色的不同、歌曲演唱是否连贯流畅就能看出每个人领悟的不同,也就体现了演唱者唱歌时的个性变现与风格特点。《小河淌水》所要表达的是阿妹对阿哥的一片深情,体现感情的真挚,这也要求演唱者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多领悟歌曲的情感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演唱特点。
3.3《小河淌水》自身演唱感悟
在演唱作品时,不仅每个人内心对这首作品的理解感悟不同,而且不同的音色演唱出的效果也不同,演唱者风格迥异当然喜爱的类型也不同,例如美声唱法有美声唱法的演唱风格效果;民族唱法有民族唱法的演唱风格效果;通俗唱法也有通俗唱法的演唱风格效果。下面将会探讨我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一点点心得体会。在我们学习演唱歌曲之前,老师总会给我们布置一个课前任务,让我们在网络上浏览查阅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在学习练习歌曲时,就要体会歌中的情感,结合自身的演唱表达出来。当我在学习《小河淌水》时,先了解他的歌曲背景与旋律走向,然后分析歌曲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意境,最后分析歌曲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基调,将自己所领悟的情感融入歌中,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主人公一一对“阿哥”深深思念的“阿妹”。
《小河淌水》虽然歌曲不长、曲中音也不多,但是歌中音呈高低走向,音区较高,需要有足够的气息做支撑。在歌曲开头“哎”是一个由弱到强再到弱的过程且音值较长,这就需要我们把气息沉下去然后有一个较深的吸气,吸气时喉咙和胸腔形成一个共鸣的通道,把声音传送到很远的地方。当我们演唱到高潮部分时,仿佛置身于歌中,把我们在前期学习时所领悟的情感意境,由心底深处散发强烈的情感,通过气息和腰部力量的支撑,在强调头腔共鸣的同时,还要加强口腔、咽腔与胸腔共鸣的整体运用,以达到山歌小调的那种韵味。因为是“阿哥”“阿妹”年轻男女之间的情感,演唱时要带有少女质朴、温婉的感觉,在唱高音部分时我们既要有少女温婉的感觉,也要保持口腔、咽腔与胸腔共鸣的整体运用,在咬字发音清晰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要捏嗓子,在保持声线、气息、情感得到统一时,也要注重歌曲的连贯性,如果歌曲失去了流动的连贯性,就像不再流淌的小河毫无波澜。所以,别看《小河淌水》歌曲不长,曲中音也不多,但是想要把它演唱好、表达出曲中的情感还是需要多下一番功夫的。
结论
歌曲不长,曲中音也不多的《小河淌水》为何如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为了了解情况我选择将《小河淌水》这首歌曲作为我论文的研究对象,其实在选择时我的内心十分纠结,虽然我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学习演唱过这首歌,对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有如此多前人的研究,我怎样才能研究出、写出属于我自己的东西这是至关重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探宄、查阅文献、书籍,我发现一首歌曲想要演唱出个本身的那种“味”,光有嗓音和演唱技巧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得学会分析歌中的情感意境,在自身良好的演唱技巧上融入情感,你会发现这首歌曲放佛被融入生命“活”过来一般,就像是乐谱上平面的歌句变成一幅幅画面,变得更立体、生动。只有提前学习,做好准备,才能在这基础上,通过歌声来表现歌曲中阿妹对阿哥的苦苦“思念”之情,唱出作者写作时想要表达多重情感。情感上的体会有了,心中也要有所准备,在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同时准备好的情况下演唱歌曲将会事半功倍。所以当我们在演唱歌曲时,不要急着开口,感情到了,声音自然而然就到了。
参考文献
[1]万熔.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一一以《小河淌水》为例[D].中国音乐学院,2012.
[2]陈蓓荔.《小河淌水》“情”悠悠一浅谈声乐演唱的情感表现[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程鍈彤.盈盈一水间: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美声唱法的诠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李庆党.研究《小河淌水》的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D].云南艺术学院,2016.
[5]朱泳淇.手风琴曲《小河淌水》音乐特征与演奏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姚爽.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处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7]黄良全.一条从云南流向世界的“小河”一一《小河淌水》赏析[J].职大学报,2012(6):47-49.
[8]郭琳.云南弥渡山歌的艺术风格与特色一一以《小河淌水》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2014,47(2):190-192.
[9]郎灿•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艺术特色与演唱风格[J]•当代音乐,2019(11):87-88.
[10]刘宇乾•滇西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艺术分析[J]•当代音乐,2019(07):84-85.
[11]欧树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三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J].黄河之声,2019(18):61-64.
[12]王雅君.浅论民族声乐演唱发声与共鸣方式的特色[J].黄河之声,2019(02):38.
[13]黄丽丽.歌曲《小河淌水》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8(13):20.
[14]方贤君.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音乐表象与文化内涵[J].北方音乐,2018,38(15):83-101.
[15]易小红.浅谈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民族风格[J].大众文艺,2010(10):121.
[16]施咏.月思深山一一《小河淌水》音乐分析一一中国民歌音乐分析之七[J].音乐生活,2018(05):52-5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7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