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管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基础管理学也被运用于多个领域,并且管理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密不可分的.所以管理学被国际认定为重要的学科.特别对于一些经管类的专业是作为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对于其他专业而言管理学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的.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将需要讲授的内容通过单方面的输出,让学生理解.不可否认的是,传统的讲说方法是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而如今学生存在的更多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点掌握的问题,而是在于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的转换上.所谓高效的高质量的学习与教学就是学生能真正的吸收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这里所说的“吸收”也就是会运用会分析,想要达到高质量的教学首先要真正的把学生作为一个教学的主体而不是客体.那么现在在一些国家已经很成熟的小班式教学就十分的有效.管理学这样一门偏向于文科的科目就需要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运用好这些知识,让理论转为实践.
1.1 概念的含义及区别
1.1.1 大班式教学主要指的就是我们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每个班至少40 人以上,以教师讲课学生倾听为主的.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知识的整体框架和知识体系老师较为容易把握,课前备课有针对性,重难点容易突出,学生更好的把握教师讲授的知识点.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中,就会有许多的理论的知识点.同样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听,而不是思考.老师在讲台上口沫横飞的讲着课,学生认真的听着,下课后一脸茫然,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是大班式教学的弊端. 学生是很难真正的融入课堂,即使在客堂间穿插少量的互动提问,效果也不尽人意.
1.1.2 小班式教学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为年纪小的小班学习,一种为人数少的小班学习.而这里指的就是第二种教学方式,即人数较为少的授课班级的形式,一般一个班级不会多余25 人.因为人数较少,那么上课的方式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体,自主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一些方案等等. 就如在管理学基础的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就是案例分析,老师提出一个案例,学生根据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给出一个结论或是对出现的为题提出一个解决的方案.但是如果在大班式教学的课堂里,这样全员参与讨论就十分难以达到,并且多数学生没机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这就是小班是教学最大的好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样的它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教学成本高,教师对于课堂把控的难度大.
1.1.3 这样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又存在一些短处,那么将两者结合就会有很好的效果了.大班式的授课配备一节小班式的研讨课,就能取长补短.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就可以先有一节课的整体内容的讲授时间,让学生能了解管理中的一些经典理论,再上一节小班课让学生能把之前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中,或是能运用理论知识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所依存的背景分析
人类在最早的时候的教育方式是个别的,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最终发展形成了集体教育.17 世纪,捷克的教育学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最早理论阐述了班级的授课制,它阐述班级授课制的具体方式是:以儿童年龄和知识的水平为依据,然后让儿童分成不相同的班级,班级的人数是固定的;对于每个班级都会拥有一个专用的教室和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将面对全班的学生按照各学科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鉴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和教学资源的短缺,每班的人数都多,并且人数不均,由数十人至上百人形成一个班级. 生产力决定着教育水平,生产力的提高使得每个班级的人数控制在四十至五十之间,例如目前国内的班级人数正常情况下控制在四五十人.大班式教学的存在及发展总是与社会发展和教育资源关系密切的,相较于个别的教育而言,大班式的教学提升了教育的效率,节约了教育的成本,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与发展.但是大班式教在这些好处外也暴露了自身的缺点,它没办法做到“差别对待”因材施教.那么在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特别是在现在国内一二线城市里,社会经济实力相对能支持教育资源,且现在大多数的人民都有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那么即使是不能完全的小班化教学,也能逐步做到将两者结合起来.
对于教育而言,影响是多方面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同时对于教育的效益而言也是多方面的,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方面,例如物质方面的,精神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经济方面的,教育都为这些方面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益处.而这些益处都是通过人才的培养来实现的.一个老师的极限精力是注意28个学生,所以说给50 个学生上课和给25 个学生上课在上课效率上有本质上的区别.小班化的教育成本,或是说资金的投入必定要比大班式教学的经济上的投入要大得多.我们常说小而精不是没有道理的.我国有研究表明,小班化教育虽然呈现在账面上的是比较高的的投入,收益率较低,但是它却收获了高质量的“产品”,避免了大班式教学的“粗糙”的“产物”.给50 人上课时,教师经常注重的是自身的讲课内容,还有少部分的互动,只能关注到部分的学生,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关注,而在25 人的班级里,教师的授课方式会有改变,教师可以多设计些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那么即使5 个人为一个小组老师还是能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的.通过适当的减少班级的人数使得老师有精力去注意到学生.表面上看似人力资源的浪费,且“产量”低,但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更强,人才质量定会得到好评.也只有这样的“高质量”的产品在投入市场后不会因能力不足而被“退货”,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效用.夸美纽斯的让人人都接受相应的教育的思想是大班式教育的起源,与那时的社会生产水平相适应的,也与当时的百姓的需求相符.即使是社会大发展的今天在中国及东亚地区的教育体系也采用着这样的方式,总的来说还是采用大班式教学,而且基本上都超过五六十人而取得的成绩也是十分受瞩目的,所以大班式的教学方式也是有其自己的优势的,而这也是西方研究学者一直以来在研究的方向.而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小班化的教育的发展体现教育学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所在,它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教育的公平性,及每个人都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在教师资源的分配上也达到平等.试图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能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两种教育方式在如今的教育方式的优劣上其实没办法一概而论.
3 教学论层面的比较
3.1 教育活动要素的变化
构成教育活动一般有三个关键的组成,教师、学生、教育工具.与大班式的教育相比,学生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会有更多的接触,交流探讨的机会.这样会增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整合和对于问题的思考. 像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就能有很好的交流,像是管理学的课堂,就可以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们展开一场辩论会,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或是给出一个小的话题以3-5 人为一个小组在课堂上马上进行讨论,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个小型的演讲,老师可以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与相应的指导,并且在最后做一个简短的点评.这样学生参与度与教师的交流就会大大的提高,课堂的利用率也会得到提高.虽说大班也可以有这样的课堂设计,但是效果不一定会太好,因为学生的参与度会大打折扣.据统计,小班式教学与大班式教学相比小班学生的人均发言时间要比大班发言时间高三倍以上,而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交流的时间也高达五倍以上.在大班式教学中不可否认的有其自身的优点,大班式的讲课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接收到的信息量是一样大,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省时省力的,差别就在于学生的吸收问题.但是课堂上,教师倒豆子似的将知识点全部倒出来,学生能听到并且吸收的信息量是有限的.
3.2 师生关系
教育史上有关于师生关系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观点:其中之一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师中心说”,他的观点主要是认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要让教师成为教育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围绕着书本、课堂为主要授课的中心,更主要的是加强知识点的讲授与巩固.这种观点主要就体现在大班式教学上,它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这样的师生关系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隔阂,感觉老师高高在上不可亲近的距离感.第二种观点是由X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生中心说”,这个观点突出的是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他认为学生在课堂是太阳的角色,自主学习,发光发热尽显个人风采,而教师扮演的是月亮的角色,月亮围着太阳转,并不时的给予意见,让太阳能更好的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展现出一种高效的有意义的学习状态.在小班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沟通使得师生的关系更加的亲近,像是朋友一样的关系,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感减弱.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做中学”也就是将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的一些现象中,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种观点运用于我们的小班式教学上,它重视的是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在管理学这样的学科中两种教育方式相结合会起到很不错的效果.毕竟管理学是一门概念偏多的综合性学科,但同时也是一门需要实践探索的学科.
3.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也是存在着差异,更多的是教室座椅的排放. 大班式教学的教室就要求教室要足够大,讲台上的投影要清晰且大,能让学生看得清楚,座椅也是一排排整齐的排下去.在比较大的教室最好是能够弄成梯形的有层次的排放以方便学生更好的听讲. 而小班式教学的桌椅更多的是摆放成圆形,三角形,T 型等等不一样的形状,这是为了方便学生更好的进行小组的合作讨论.并且这样的教室在硬件上的要求比较高,最理想的是有电脑和投影仪,这样更方便学生能随时从互联网上了解到他们所需要的资料,帮助学习,投影仪则能让学生更方便的展示他们的想法.
3.4 课堂教学
大班和小班的教学课堂呈现有不一样的特点.大班式教学,教师更注重的内容的准备,教师的讲授是整个课堂的主线,学生的参与是辅助.小班化教学相比于大班教学有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主体性,两者相比,小班化的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融入课堂,使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主动的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会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让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宰”.接着是针对性,由于学生的数量减少,这就是的师生之间的交往和理解加深了,因此让老师能比较容易掌握学生的身心和思想,这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因材施教.因为教学环境和要素的改变,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更加融洽,而学生的情绪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的直接,有利于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在小班的教学环境中,学生上课也不容易走神,一走神就很容易被老师发现,方便教师课堂上的管理.但是小班式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如果不讲理论或知识点那么学生那什么作为讨论依据呢?但是如果单纯的教知识点,小班式的教学显然教育成本费用就会高出很多. 而课堂的教学可以采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大班上理论课,小班上实践讨论课.这样就能将大班与小班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创造最优的教育方式.
3.5 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诸如教育性、启发性、实践性、目标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大班小班都应该遵守.教学过程的一些原因,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变化,会使得教学原则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相比之下,有些原则在小班式的教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一是主体性原则,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二是平等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学生负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三是开放性原则,指教师的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利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开展讨论,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四是综合性原则,提倡教师跨学科教学,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和整合,优化教学过程,达到身心发展的和谐统一.在管理学基础的教学中,诸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法等等,都是使用在大班的教学方式上. 而许多适用大班教学的方法,小班均可选择运用,效果与教育成本会有差别.根据大班式教学的特点,例如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这样的学习方法如果运用于大班式教学,收益会更加的高.根据小班化教学的自身特点也有一些方法对小班教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例如分组合作教学法,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个性和需要出发,给学生合理分组,通过学生的互动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案例讨论,让学生得到充分的思考,对于案例给与自己的想法和分析,使得学生能在虚拟的情境下案例下作出判断,更好的融于课堂中.三是活动游戏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
4 可行性的对比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在资源配置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是班级人数,大班的学生人数会是40-60人个别情况下甚至是70-80 人之间,而小班的人数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人数规定,在欧洲国家人数一般为18-26 人左右,而X一般规定每个班不超过18 人. 这样下来对于学校的教学成本就会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班级多,教师的课时就会增加,而学校就会需要多付许多课时费用,并且教室的占用率就会变大,需要的教室就会增加,并且要达到要求的小班式教学的教室要求的硬件投入也会跟着增加,在社会经济两极化的今天,其实如若要把这样的经济压力加在学生身上,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存在压力的. 所以单纯地只是分化为小班式教学来说,在经济上的困难时十分大的.对于大班式教育来说就不存在这么多的经济压力.从现行的教育实践看,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教师配备数基本是一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对教师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缺乏适应小班化教育教学的能力,仍然沿用落伍的教育教学技术,那么小班化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并不起多大作用.在上学期间遇到过善于利用小课堂的老师,在他的带动下,整个班级都显得特别的活跃,思维也能跟着他快速的运转,与同学参与讨论,在这过程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想法.有些老师善于运用案例来让我们学习与运用,有些老师善于让学生做实验与模拟情境等等.同样也遇到过不懂得利用小班上课优势的老师把小班课上的跟开讲座似的念经书.所以不管怎样的一种方式教师的这项资源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要将大班式的教学转化为小班式的教学对于一些老师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们要改变自己已将习惯的老练的教育手法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在教学上还是会出现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也照旧会处在被动的角色中.并且就小班课而言,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十分的高,能做到多种知识和方法手段的综合运用,相互渗透,以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益的要求.
相应的政策支持是小班化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小班化教育在我国从诞生到现在还不到5年,与大班教育相比,不管从哪个方面讲,都还显得很稚嫩,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从政策层面讲,诸如“小班化教育管理条件”、“小班化教育办学标准”、“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建设标准”以及师生比、生均面积、经费投入、教师要求等方面都亟需修订和完善;从操作层面讲,需加强小班化教育质量的评估,构建小班化教育的微观(教学质量)评价和宏观(教育质量及发展)评价体系,引导小班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5 结语
小班化教育在我国刚起步,从各地的实践看,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发展前景看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班化教育必将更现实更普遍,从多角度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和讨论,显然有其现实指导意义.管理学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大班与小班的教学方式的结合有利于管理学从纯理论向实践教学的转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