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洞窗中用漏空图案填心称为花窗,也称为漏窗。花窗多为意象繁复,构图巧妙,雕功精致的作品,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建筑形式。苏州古典园林讲究精致小巧,厅堂等建筑多以曲廊相连,部分曲廊单面或双面均有廊墙。廊墙上开设漏窗,既增加了墙面明快和灵巧的效果,又通风采光,一举两得。漏窗本身有景,窗内窗外之景又互为借用,隔墙的山水亭台、花草树木,透过漏窗隐约可见,移步观景,景色变化多端,应接不暇。本文通过对苏州古典园林花窗的研究,深入分析苏州古典园林中花窗的作用意义,及其体现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苏州园林花窗文化功能价值
绪论
中国古典园林自先秦萌芽开始到明清发展成熟经历了几千年,这几千年的文化内涵主要就体现在各个园子的建筑装饰中。康德说:“在建筑和庭园艺术里,就它们是美的艺术来说,本质的东西是图案设计,只有它才不是单纯的满足感官,而是通过它的形式来使人愉快。”①(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第18页。)
苏州园林中的花窗,就是一种艺术符号,更是一种特殊的民族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文化价值。“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现存的这些园林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珍品,研究这些历史遗产,给以科学的总结,对我国社会主义园林建设和发展新的园林艺术,都是很有意义的”②(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1,3.)
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中的花窗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宏观上讲述苏州园林中花窗的特点、分类及功能,其次在剖析其文化价值内涵。
1苏州园林花窗的分类及特点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其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于两宋,全盛于明清。苏州的古典园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浓缩和象征,展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中国古代众多文人墨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将住宅与园林融为一体,因此居住游览两相宜的私家宅园的普遍兴起,为花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场所。
1.1花窗的定义及分类
定义在粉白的墙上开辟窗洞,窗洞内用砖瓦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砌成透空的窗,被称之为漏窗。漏窗美丽如花,又将其称之为花窗。它在中国造园艺术中扮演着极其独特而重要的角色。
分类根据制作花窗的材料不同,可以把花窗分成砖瓦搭砌花窗、砖细花窗、堆塑花窗、钢丝网水泥砂浆筑粉花窗、细石碱浇捣花窗、烧制花窗等。砖瓦木搭砌花窗和工艺复杂的砖细花窗为传统做法,堆叠花窗是在壁洞内以纸筋灰浆为主材塑成花草、树木、鸟兽等画面的壁窗,现在最常用的是钢丝网水泥砂浆粉花窗。③(苏州民族建筑学会·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著:《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169页)
花窗通过窗芯的弯曲变化,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图案,从大出区分,有硬景和软景之分,硬景是指其窗芯线条都为直线,把整宕花窗分成若干块有角的几何图形,线条棱角分明且顺直挺拔,如定胜纹、六角景、菱花纹、书条纹、套方纹、冰裂纹等。
图表1硬景花窗
软景是指窗芯呈弯曲状,由此组成的图案无明显的转角,线条曲折迂回,如鱼鳞纹、古钱纹、球纹、秋叶纹、海棠花纹、葵花纹、如意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纹、卍字穿海棠花纹、六角穿梅花纹等。
图表2软景花窗
花窗的窗框以方形和横长形居多,也有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折扇行、菱形,以及秋叶形、石榴性、寿桃形、佛手行等多种形状。苏州园林花窗取材广泛,就窗芯取材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自然符号花窗,如拟日纹花窗、卍字纹花窗、冰纹花窗、八卦图纹花窗等;动物符号花窗,如幻想灵物纹花窗、瑞兽虫鱼纹花窗等;植物符号花窗,如灵木仙卉花窗等;器物符号花窗,如喜庆器物纹花窗、厌胜辟邪器物纹花窗、文人风雅器物纹花窗等。
1.2苏州园林花窗的特点
明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到“凡漏窗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花窗本身就具有通风、采光的特点,用于园林,可以使墙面上产生虚实的变化,由于它隔了一层窗花,可使两侧相邻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用于面积小的园林,可以免除小空间的闭塞感,增加空间层次,做到小中见大。漏窗本身的花纹图案在不同角度的光线照射下,会产生富有变化的阴影,成为点缀园景的活泼题材。
以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中沧浪亭、留园、狮子林为例。留园“古木交柯”对面六孔花窗,从东到西分别为龟绵纹、卍字纹、柿蒂纹、葵花纹、灵芝花纹、海棠花纹等吉祥图案,意为健康长寿、事事如意、富贵满堂及向阳门第春常在的生活理想。狮子林九狮峰背后南面的粉墙上,一字排有风格独具的四孔花窗,上面依次塑有“琴”“棋”“书”“画”四艺,为文人风雅的象征。沧浪亭沿着河岸的长墙,各式花窗一字排开,连绵不断,透过水光云影,让人感到园外的沧浪之水仿佛是园中之物,“借景”效果显著。
图表3狮子林“琴”“棋”“书”“画”四艺花窗
日本造园研究家衡山正这样称赞苏州园林的花窗:“看了这种永无止境地追求美的中国花格子的创造,不得不感到日本的造型艺术相形见绌了。”④(衡山正.《中国园林》,载《美学文献》第1辑,432.)如果把苏州园林比作一位美人,那么花窗就是美人的眼睛,必不可缺,透过美人的眼睛仿佛可以看到一段段文人墨客的风流韵事。
2苏州园林中花窗的功能
窗在古代也叫隔,在中国传统园林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承担采光和通风作用,也是组织空间、装扮建筑外观的重要方式。花窗形式万千,本身既是一种观赏艺术品,又对园林景观中对景、漏景等意境营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传统园林中的花窗,在功能、表现形式以及制作方式等方面与普通窗户大有不同。
2.1花窗的基本功能
通风透光本是一切窗类建筑最为原始的功能,无论是回环曲折的井径深院,还是高墙夹护的狭长走廊,如果没有这些密密排列的漏窗,传过阵阵清风,透过束束光线,我们漫步其中就会感到昏暗、闭塞、透不过气来,而有了花窗,园林就好像有了明亮的眼睛,通畅的呼吸,角角落落都充满了鲜活的气息。
光影下的沧浪亭花窗苏州园林的选址多在闹市之中,用一面高墙作为界面隔开,其建筑面积往往是狭小密集,为了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意境,只能大量运用长廊、厅堂之类的建筑,将空间进行分割。但实体的墙面在视觉上又会给人一种沉闷、笨重的感觉,同时也阻断了空气的流通,既影响了园内植物的生长,也降低了园里的明度。在墙上加上花窗,微风徐徐吹过窗身,透过清新、舒爽惬意,阳光通过花窗打到墙面上形成的光影,像一幅灵动的画,光影浮动,为园林平添了几分活泼灵动的气息。
2.2花窗的景观功能
中国园林在造园之前讲究“立意构思”,所谓的“立意构思”,相当于“六法”中的“经营位置”,一座待营造的园林结合园主经济条件,意在笔先的总体结构图设计,这也是造园艺术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可具体分为三个步骤:座基选地、布局规划、景观组合。⑤(徐建荣.《中国园林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12,19.)其中花窗在规划布局和景观组合部分起着其他装饰部件无法比拟的作用。
2.2.1观景借景之便
观景借景是花窗作为造园手段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中,尤其是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由于空间范围的局限性,在造园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同时为了表现出园主人的高雅思想,园林的丰富意境,往往会把一整个园子分为几个不同的景区,每一个景区都各有特点或主题。这些景区以墙或廊分隔,又以墙、廊上的花窗相互串联,贯通,共同组成一个大的主题,形成大园包小园的局面。不同景区需要通过花窗实现勾通、相互借资;园林内外的不同风物也可以通过花窗建立联系、相为陪衬。
2.2.2引导动线之功
花窗的主要载体是游廊,而游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参观者的游园路线,此时花窗就有了指示和引导游人的功能。游人游览时看到墙上一排排连绵不断的花窗,除了能够欣赏它们自身优美的造型和图案之外,还可以通过花窗的空隙体会到移步换景的视觉盛宴,顺着花窗的指引走到下一个不同的主题景区,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意境。花窗使本来被遮掩住的景色似漏非漏,半遮半掩的呈现在游人面前,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欲与还羞”的感觉,更是激发了游人的好奇心,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3苏州园林花窗的价值
苏州园林装饰图案是中华民族千年积累的文化宝库,是士大夫文化和民俗文化相互渗透的完美体现,也是创造新文化的源头活水。它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美感的叠加,具有永恒的魅力。它的价值除了现实的通风采光之外,更是背负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包含着普罗大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1园林花窗的文化价值
没有任何的艺术会含有传达罪恶的意念⑥(吴振声:《中国建筑装饰艺术》,台北文史出版社1980版,第5页。),园林装饰图案是历史的物化、物化的历史,是一本生动形象的真善美文化教材。“艺术同哲学、科学、宗教一样,也启示着宇宙人生最深的真实,但却是借助幻想的象征力以诉之于人类的直观的心灵与情绪意境。而‘美’是它的附带的‘赠品’”,⑦(宗白华:《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载《天光云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6-77页。)花窗作为苏州园林中的一种建筑装饰,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以其优美的姿态,丰富的题材点缀美化着园林,也反映了同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
3.1.1花窗文化的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私家园林在汉代已发其端,⑧(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43.)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隐逸意识盛行,对自然的关注蔚然成风,山水画作的生态艺术趋于形成。到了唐代,受“隐逸”、“归复”思想的影响,更多的狩猎园林逐渐发展成为山水园林,同时私家园林又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⑨(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44.)
在宋、元特别是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艺术正处于鼎盛和升华阶段,这既表现在空前的数量上,也表现在空前的质量上。苏州在唐宋时期已是财富集中,文人荟萃的文化名城,此时的园林美学思想逐渐成熟。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苏州园林的花窗题材更加丰富,不单纯只是一个用于通风采光的窗户,更是反映了平明众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寄托了造园者隐逸于城市山水之间,追求洁身自好的思想境界。苏州园林花窗通过窗芯图案的变化来表达对美好的向往。如用花鸟、走兽、文字等图案,表达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和祈求;“四艺”是对文人雅士兴趣爱好最好的反映;贝叶纹、葫芦纹等反映出了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宗教信仰。
3.1.2花窗反映的审美情趣
自古以来我国文学、诗词、音乐的创作都追求“意境”二字,而园林花窗在意境的创造上,主要表现在气脉连贯的意境制造和诗情画意的位置经营。园林中门窗掩映,廊壁留虚,为的是打破封闭的格局限制,制造开阔灵动的美感。通过借景和对景的造景手法,使内外空间产生相互渗透的流动感。这种流动感即有空气、阳光的流动,视野的开阔,同时也是游园者与周围景致情感上的互动。
苏州园林的园主大多是文化修养、诗书画造诣都很高的文人士大夫。它们擅长把山水画的创作经验、审美特点和美学思想运用到园林山水的营造上。造园之初,以诗会友,拟定园林主题,竣工之后,邀约亲友提名点景。园林建造以画为景,加上书法的用笔意味,将窗的形式和美感与两者结合,创造出虚实相间、气韵生动的意境空间。3.2花窗的社会价值
花窗是园林建筑的重要构建之一,没有花窗的园林犹如没了眼睛,徒有其表而失去灵魂,变得暗淡、呆板、沉闷,其社会价值与园林的社会价值密切相关。在苏州园林中,大到园林的亭台楼阁的建造,小到洞门花窗的开设,都是尊重自然的典范,尽力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留园“古木交柯”的游廊上,阳光穿过花窗,最强的光和最暗的影在地上织出空间韵律,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强变弱,最后染上夕阳,此情此景光影交错除却自然所不能及。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加大,各种“城市病”泛滥,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处于闹市中的园林,自你踏进去的那一步开始,就能感受到千百年前古人娴静淡雅的慢生活节奏,虽不能治病,但却可以洗尘涤襟,静心养性,悦志畅神,使心灵得到净化,达到臻于清而不浊的境界,不自觉就达到了养生的目的。现代人虽不能像古人那样买地建园,但有不少开发商发现其中商机,如高档住宅小区打着生态宜居的口号,普通住宅也注重起了绿化面积。
4结论
苏州古典园林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花窗则是着笔财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集美学、诗词、绘画、雕刻与一体,通过变化多样的造型,寓意丰富的图案和与周边景物营造出空灵素雅的意境,充分的表现出造园者的审美情趣,为现代人体味古人的生活情趣、风俗雅致提供了参考。通过对苏州园林花窗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把握园林花窗这一传统元素的现实价值,进一步剖析苏州园林花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引用成功的案例,总结其融入现代设计的优势和意义,从总得到启示,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服务。
本文按照以上思路行文,期间选取多幅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园林花窗的图片,为本文作解释补充。虽对园林基本理论和美学做了一定的研究,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学思想丰富,自己看见的不过是冰山一角,对花窗文化的内涵解读可能存在偏差或者失误,在此还需请各位专家学者进一步指导,为日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曹林娣.《图说苏州园林·花窗》[M].安徽:黄山书社,2010.6.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
[3]苏州民族建筑学会·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著:《苏州古典园林营造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169页
[4]衡山正.《中国园林》,载《美学文献》第1辑,432.
[5]徐建荣.《中国园林史话》[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12,19.
[6]吴振声:《中国建筑装饰艺术》,台北文史出版社1980版,第5页。
[7]宗白华:《略谈艺术的“价值结构”》,载《天光云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6-77页
[8]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43.
[9]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44.
致谢
毕业论文暂告收尾,这也意味着我在大学学习生活既将结束。回首既往,自己一生最宝贵的时光能于这样的校园之中,能在众多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的老师们的熏陶下度过,实是荣幸之极。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她都费尽心血。没有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