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要美,中国农村必须美。过去,温饱问题是关键;现在,环境问题是重点。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得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环境治理也存在差距。因此,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研究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探究相关对策尤为重要。
目前,陕西省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XX的关注,也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但一些村镇地区还是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急需解决。本文以陕西省农村为对象,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描述性研究等方法。以公共管理的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宏观与微观、史实结合,分析陕西省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揭示其根源所在。通过陕西省环保局、统计局以及网络新闻相关数据的分析,主要与陕西省农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了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成就以及存在的不足,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的经验,与陕西省实际的成就与不足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提出有关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成因;防治对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过去,温饱问题是关键;现在,环境问题是重点。城市工业化进程中,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环境问题,国家重视对城市环境的治理,对农村环境问题治理的投入较少。
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环境的污染问题制约着新农村的建设。早在1950年中央就提出了建设新农村,以农业、农村和村民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在1982—1986年中央发布,具体部署了有关农村、农业的工作。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在2004—2011年发布,强调了农业,农村,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十三五”规划也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改善。
陕西省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的环境和城市相比较,存在很多问题。陕西省农村环境质量与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很大的落差。对于陕西省而言,城市环境的投入大于农村,现在不仅要注重城市的环境治理,而且陕西省农村环境的防治非常关键,关系到村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和生态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创造了一个用世界上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的奇迹。但在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不仅对农村经济、生态本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而且关乎到村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本文以陕西省农村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了解国内外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我国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立足于国情,提出解决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的基本措施以作参考;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使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以重视,加强陕西省农村环境保护。
2.研究意义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环境问题的研究与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也总结了一些方法和经验。然而,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本文以陕西省农村环境为例,与公共管理相结合。通过研究将有利于陕西省新农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陕西省协调发展。农村是农村居民生活的核心。宜居宜业、安居乐业,是广大村民的期盼。但农村“污水乱倒,垃圾乱扔,粪土乱堆,秸秆乱烧,家禽乱跑”等不良问题急需解决。通过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实现青山绿水,健康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选取陕西省农村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描述性研究等方法。以公共管理的学科理论为基础,通过宏观与微观、史实结合,分析陕西省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实质,揭示其根源所在。总结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研究的成效和经验,提出加强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应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各类书籍资料、中国知网中的期刊杂志的查阅,对国内外有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为之后的论文写作提供借鉴。
(2)统计研究法。系统的对中国统计网、陕西省环保局、陕西省统计局等关于农村环境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自己的观点,合理的运用数据,使论文更具说服力。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果、经验以及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比较,借鉴、学习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理解。
(四)农村环境污染的相关概念
农村环境与农村环境污染
农村环境是指以农村居民为核心,在乡村的范围内要素的总和,其中既包括自然的也包括人为的。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农业产品活动中,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透等途径进入外界环境,使得土壤、水分、空气等受到污染[2]。现在,农村环境污染不是由一些自然因素造成,而且会导致水源和大气污染也有人为的因素。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认识比较晚,主要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但由于受当时统计调查数据不充分,不客观许多学者研究的角度比较广泛,理论比较浅显,许多仅是参照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辩证分析,因此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环境问题的治理上以传统的XX主导管理模式为主,直至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提出建设“新农村”后,农村环境问题开始受到重视。“十三五规划”后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也国成为家的战略目标。
国内主要从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许多学者,也对农村环境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
学者何强(2013)基于法律角度认为,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农村居民的环境权、健康权、发展权、生存权、平等权,其根源是法制建设缺失的[3]。张安毅(2014)基于农村村民的角度认为,村民在环境保护中权利和责任缺失,村民这一主体没有发挥作用,应该健全体制,充分发挥村民相应的作用。十三五”已印发实施《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培育发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市场主题方案》等政策[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以上可以看出,各位学者注重宏观、理论、政策方面的研究,缺少从不同的地域环境出发,根据不同的主体,做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
现在,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就是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发展都受到环境的制约。国外的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要早于、优于国内,但大部分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这一过程。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1940—1950年后期,西方国家正处于战后复兴时期,各国都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速,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有学者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以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为例。“庇古税”认为,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存在外部不经济,商品中应该包括环境污染的成本。其理论影响深远,XX现在都采用税收和收费等手段进行干预。
第二阶段,1960—1980年,这一时期以GDP为重点,因此暴露出许多问题。于是许多学者开始反思,如女科学家蕾切尔·卡森,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等学者都更加清楚的认识到GDP发展对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更加关注环境问题。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发展和创新是两大主题。许多发展经济学家认识到,不仅要关注经济发展,而且要从不同角度、主体注重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发展,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外在环境研究方面的发展,是我们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我们在这一方面努力的目标和方向。但是我国也要汲取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教训,争取在以全局发展为基础,既注重经济发展也努力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六)研究的创新之处
本文以陕西省为例,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以陕西省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以陕西省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相对薄弱的环节,分别从XX、农村自身、村民、市场、法律机制方面着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一)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成就
近年来,陕西省省委以及省XX贯彻落实了xxxxxxxx提出的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出了相应的重大部署,如建设“美丽陕西”,在经济和生产方面坚持绿色理念等。[5]陕西省因地制宜,通过调研学习,不断实践和努力,农村环境问题治理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一是,环保理念路径呈新变化。从指导思想、工作模式等多个方面转变农村环境治理的观念,“十三五”开局之年,在严格遵守《规划》的前提下,做好基础工作,不断创新,寻找出适合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方法。新常态下,要有新局势。在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各及XX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抓关键,有重点。目前,全省建成的国家级生态区有2个、生态乡镇大约24个,优美乡镇25个,生态村11个;建成了省级生态县10个,生态乡镇大约248个,生态村234个[6]。陕西省先对重点村镇试点,设立生态区,突出示范作用,对各村镇因地制宜,注重水污染问题,形成切实可行的治理模式和体系,发挥村民的积极作用。以XX为主导,从不同主体出发,加强合作,共同为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努力。陕西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3万平方公里,森林的覆盖率增加了43.1%。韩城作为曾经的全省三大严重污染地区之一,通过创新,紧跟时代步伐,贯彻落实相应的政策,吸引更多投资,在不到两年时间里环境大幅改善,为全面推进全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做贡献。XX部门和各相关部门不断学习,应用新思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二是,落实好督查工作。开展好督查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地方的考核和通报。推动各级XX的责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全面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以陕西省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基础,更好的建设美丽陕西,促进陕西绿色经济的发展。XX同各相关部门制定农村创建标准,建立相应的陕西省农村环境考评制度,加强督导、考核,进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且扣有关项目一定的费用;对做的好的区域进行奖励,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个主体相互监督,将工作落实。建全机制,有效发挥相关部门的督导作用,使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做到“看的见,摸得着”,为建设“三个陕西”做出贡献。宝鸡市是西北首家、陕西唯一一家开展国家生态市建设的市;凤县已通过国家生态县创建的实地考核,成为西北的第一个国家生态县。截至2017年2月底,督察组交办的1309件环境问题已得到解决,关停取缔了222家,立案处罚363件,拘留人数为26,约谈人数为492、问责人数为938[7]。
三是,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陕西省以省情为出发点,全面推进连片整治措施。自2015年开始,陕西省被划为两个年度的全国重点饮水工程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省,已下拨我省两年的农村专项资金6亿元,省级财政3亿元。中省资金将主要进行陕南南水北调,对关中、陕北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问题乡镇进行整治。今年,陕南已经有三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在未来实现全面覆盖,并且对前期建成的农村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执法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争取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受益。[8]近年来,陕西省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突破口,将生态建作为动力,树立城乡环境整体治理的新思路,全面优化、改善陕西省农村产业结构和环境。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的总投入为23.06亿元,在90个县592个乡镇3951个村进行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已建成的项目有6494个,包括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使600多万人口受益[9]。
(二)陕西省农村突出的环境问题
1.农村垃圾乱堆乱放
陕西省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村镇没有将政策落到实处的问题,有些地方存在垃圾围村的现象。县镇村民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村民养成了随意堆放垃圾的习惯,缺乏环保意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种类也随之增多,许多对环境有害的不可降解的垃圾仍然乱堆乱放。据新闻报道,咸阳市乾县木卜村、泾阳县聂冯村,秦皇陵旁村庄等村镇中许多沟渠里、庄稼地里都堆放着各种各样垃圾,出现“垃圾围村”的现象,许多垃圾甚至都堆放了好几年,大多通过焚烧或者乱堆放来处理。
2.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低
当今农村的农业垃圾、生活垃圾,还有生产和工业垃圾都会导致农村饮水低保障,不利于村民的健康。《2016年全国饮用水水源水质大起底》显示,全国有24个省份共98处水质超标。数据统计,陕西省目前有大约35%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配套的污染治理措施,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户没有任何污染处理措施,对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10]。
咸阳户县甘亭镇南什村的井水遭到了黑电镀厂所排出的重金属的污染,导致许多村民身体不适;西咸新区本应是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但是将每天近4万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排渗坑或河流;自从1994年,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建成后,西安江村沟垃圾的渗滤液直排唐家寨水库,2015年来最严重的时候垃圾滤液每天可达1800吨。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合不合理处理,直接影响到临近村镇村民的饮水安全。
3.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
目前垃圾的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不均衡的城乡财政转移支付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安排的不均衡,有很多地方缺乏垃圾处理分类的基础设施。农村有许多地区存在治理的盲区和死角,乡镇企业的排放物和垃圾比较多,没有发挥循环利用的功能,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资金也较少。宝鸡秦安锻造等7家企业的化铁炼钢等基础设施装备落后,长期未按要求进行垃圾处理,污染严重。数据统计,陕西省107个县区市中只有30个有正式的污水理厂,处理能力为150万吨,处理量只有40%,68个县区为单一水源,而且现在全省检测109项水质全指标的能力还不具备[11]。陕西省村镇的很多企业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资金的缺位使得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4.土壤污染、食品安全问题
作为西北地区第一农业大省的陕西省,在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下,陕西省对农作物,对农药、化肥的需求量在种植过程中也在不断的上升,很多农户还会使用农膜进行种植。农户的大面积种植,会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食品安全受到农药、农膜、化肥的大量使用的影响。例如陕西省苹果园的纯氮使用量平均达到671kg/hm2,,是实际需求的近三倍,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不但会对农业环境造成影响,造成农产品产量降低、质量低下,还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基础性地位[12]。陕西省农村有些地区的村民,身体健康被饮用水高氟、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据2012年相关数据统计,就全国而言,我国农药施用量达130,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13]。万陕西省凤翔县铅中毒,户县甘亭镇南什村的井水遭到了黑电镀厂所排出的重金属的污染等事件事件都会对村民的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村民不仅会遭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危害,还会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威胁。
三、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的成因
(一)农村、村民自身存在的问题
1.农村生产、生活设施不完善
根据陕西省环保局的监测数据,陕西省2月全省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气为48.9%,同比下降9.7个百分比[14]。城乡二元结构下,和城市相比,国家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关注和投入都比较少。陕西省加大了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度,但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乡企业生产处理设施还是不完善的。乡镇企业在生产方面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合理得处理方法。例如陕西省比较规模的畜禽类生产只有大约35%有配套的垃圾和排污设施,非规模的养殖甚至没有配套的污染处理设备。陕西省农村的生活环境设施也不完善,一些相对比较落后的村镇没有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只能随处乱倒。
2.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过去的农村一直习惯于垃圾的乱堆乱放,环保意识薄弱。咸阳市乾县木卜村、泾阳县聂冯村,秦皇陵旁村庄等村镇出现“垃圾围村”的现象大多是由村民自身的习惯造成的。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陕西村民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然而这是建立在相关利益的基础之上,并非村民内化的一种行为。村民对自身的权利、责任、义务认识不够,缺乏长远目标,只考虑到眼前的利益。陕西省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村民没有参与到环境污染的治理中,农村中也缺少监督的自组织,没有发挥村民作为农村环境中主体的监督和自治理作用。
(二)XX方面的问题
1.个别地方XX不重视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死角和盲角,陕西省部分村镇在发展的过程中XX为追求GDP,对待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产生机会主义,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忽视了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农村环境治理关注较少,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对有些环境污染严重的生产企业开后门,只用罚款和税金来承担环境污染的后果,缺乏制约作用。
2.XX职能的缺失
XX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机构设置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应尝试着以多中心治理为基础,与XX各部门的职能相互补充,充分发挥XX的职能。2015年西安江村沟垃圾的渗滤液直排唐家寨水库,每天可达1800吨,陕西省相关的部门没有发挥监督、协调的职能,相关部门在问题发生的过程中存在职责不分,相互推诿的现象。多年来,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都投到工业和城市,而全国农村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其中超过60%是非自然因素造成[15]。XX将有关政策、规划没有落到实处,XX所采取的相关措施并没有因地制宜,缺乏一定的可行性。
(三)相关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
1.农村环境污染法律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也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法律制度是针对全国的或者城市,范围较广,很少具体到各乡镇,对农村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陕西省与其他各省市乡镇会有共同点,当然也会有其特定的一些地方,而陕西省的关中、陕南、陕北又各有侧重。相关法律制度缺乏针对性,可行性。法律法规应有的作用没有完全实现,相关的单行法不完善。很多法律只考虑到短期的问题,缺乏全局性、长久性的考虑。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措施都是强制性的,没有相对的激励制约的法律,没有将法律内化为一种内在的意识和行动力。
(四)市场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1.乡镇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陕西省的很多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以盈利为目的,忽视了相应的社会责任。陕西省的乡镇畜禽企业中比较规模的畜禽类生产只有大约35%有配套的垃圾和排污设施,非规模的养殖甚至没有配套的污染处理设备。工业生产企业中有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就会把废弃物直接排放。例如,西咸新区将排出的未经处理的4万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渗坑或河流 。乡镇企业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环境保护意识淡薄,造成了外部不经济的现象。
2.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是一个投入期长、收益较低、见效慢的过程。长期以来,农村环境治理基本都是依靠中省财政拨款,社会的无偿投入。对于市场机制所具有的积极性考虑的较少,这样会给国家和省XX带来财政上的压力,社会压力也有所增加,且环境污染治理效果不明显。陕西省对农村的投入主要依靠XX,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主体的责任,没有通过都种渠道加大对农村环境的资金投入力度。环境保护投资渠道单一,市场发挥的作用较小。
四、加大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鼓励村民参与
陕西省XX应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将国家和省、县级XX和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法规、制度、标准以简单的方式向村民宣传,从《环保法》、《公民道德规范》入手,普及有关知识,调动陕西省农村村民的积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媒体,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开展宣传活动,从小孩抓起,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孩子向家长灌输思想,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改变陕西省农村村民以往的不良习惯,树立垃圾分类,有序处理的意识。组织村民形成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彻底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使每一位村民都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一员,发挥村民的核心作用。
(二)充分发挥XX职能
XX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主导性作用。XX要简政放权,发挥多中心主体的作用。XX把握好全局,向有效型、服务型XX转变。
1.做好组织、规划工作。
陕西省地方XX在制定村庄规划时,要根据陕西关中、陕南、陕北采取不同地域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不仅要考虑到村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要考虑到随着措施的实施,后续还会出现一些什么问题,不能“先发展,后治理”。此外,要保护好村民的利益,各部门加强横向和纵向沟通,提高效率和效益。陕西省可以通过了解不同地域的环境治理问题,针对陕南、陕北、关中具体的现状,做好陕西省整体的组织规划的同时,要考虑到陕西省农村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不同的问题的不同方案,做好组织规划。
2.加强对地方的考核、通报。
设立陕西省农村环境保护重点村、示范村,在各村庄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的过程中要对地方执行情况进行实地考核,要做好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相结合,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措施、法规条例执行后进行统计,对实施较好的地方进行鼓励,作为示范村庄并颁发“陕西省美丽村庄”的称号;对实施不到位的村庄进行通报和批评,不仅要批评存在的问题而且要让相关负责人对结果负责、承担责任,作为惩罚减少相应的项目经费。各地之间相互监督、沟通,互相学习。考核要做到公平、公正。
3.转变新思路,开创新路径。
XX在坚持过去的宏观把握和传统的管理方式时,要有新思路的引进,不断创新。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发挥各个社会主体的积极作用,争取做到环境保护成为一种自主意识要和行为。不断优化相关的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参与到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中。在原有的科学方法上,坚持XX管制与市场相结合,引入符合陕西省各村庄的新路径,落实各项措施,提高陕西省农村环境治理的成效。新常态下,新局势。
(三)健全相关制度
陕西省要在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根据陕西省农村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适合陕西省农村发展的制度。我国目前已有一些XX部门规章、环境保护行政法等,例如《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噪声污染条例》等相关法规,但农村相关的单行法和地方性法规较少,缺乏针对性。陕西省的环境保护应从这些方面着手。一方面,制定相关单行法。根据当前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相对薄弱的地方,填补有些方面的空白,完善陕西省农村的相关法规。另一方面,加强地方性立法。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相当具体的工作,与当地情况联系紧密,因此地方性立法尤为重要,以便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市场具有灵活性、竞争性、多样性的特点,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从而弥补XX在治理过程中的不足。
1.引入竞争
陕西省可以引入市场的竞争性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乡镇企业排放出的污染物是陕西省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可以通过竞争性激发乡镇企业保护环境的意识。健全市场信息,让企业承担破坏环境的责任,尽可能从乡镇企业着手,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只有企业自身有了社会责任感,陕西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
2.促进环境污染治理的市场化。
一方面,陕西省可以将农村资源和环境作为市场中的一种财产,明确产权、使用权,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鼓励社会各类资本的参与,吸引社会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投资、参与到农村环境改善中。鼓励陕西省农村环境所有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从长远考虑,减少浪费和污染,积极参与治理。另一方面,将环境最为一种有价物,与XX管制相结合。陕西省XX根据农村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乡镇企业的排放标准,按照污染的排放量,实行阶梯式的收费,给予排放量少的企业奖励和相应的经济优惠;对超标的企业,不仅要超额收费、罚款,还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惩罚。发挥网络的力量。媒体进行监督,运用外在约束力,使其成为乡镇企业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
五、总结
当前,陕西省的城市化进程还在不断推进,对农村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因而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有所成就,但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因此,要吸取先“先发展后治理”的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做好组织规划,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实现“三个陕西”的目标。
本文以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以陕西省在农村环境治理为例,具体地分析了不足与缺陷。本文通过现状研究,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发现了陕西省在农村环境治理中既有一些成就也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对陕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可行的方法,争取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同时合理利用农村环境的“硬实力”、“软实力”双重优势,学会因地制宜,将会从根本出发,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xxxxxxx.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J].求实,2006,(05):3-9.
[2]严建立,张建江,方亚伟,周毅飞,杨敏.杭州市农业污染面源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03):4-8.
[3]何强.法治视野下农村生态环境问题[J].经济研究,2013,(07):53-55
[4]张安毅.农村生态保护中村民生态参与的困境、成因与对策[J].财经科学,2014,(10):133-140
[5]康传义,刘曌琼.筑牢生态环保屏障推进美丽陕西建设[N].陕西日报,2016-2-3.
[6]瞿颖.陕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惠及600多万人[N].陕西日报,2016-07-19[7]杜鹃.陕西关停取缔222家污染企业[N].华商报,2017-4-12
[8]赵洋.陕西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综述[N].陕西日报,2016-6-23
[9]方圆震.陕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N].陕西日报,2016-7-19
[10]http://renmin.cn/news/content/30458684
[11]刘晓斌.陕西两会专题报告.西部网,2013-1-3
[12]赵佐平.陕西苹果园土壤污染现状评估分析[J].北方园艺,2015,(11):192-196
[13]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严峻[N].新华日报,2012-6-12
[14]陕西省环保局,2017-2
[15]周伟.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对策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6):88-8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