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迟子建小说的风景叙事

  摘要

风景,在迟子建的小说里有着特别的角色,赋予迟子建作品不同的阅读体验,而在风景里的叙事也为她的作品注入一股独特的清流。迟子建小说特色之一,在于对风景的持续关注和叙写,她笔下的风景并非局限于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着重于在身边最寻常的风景取材来叙事,寄情于景,寄情于事。本论文从迟子建小说的不同时期风景叙事的特点、风景叙事的技巧、风景叙事下的人物命运来解读迟子建小说,发掘风景叙事之下对“人”的思考,感受她在风景叙事下的情意。

  关键词:迟子建小说、风景叙事、人性

  前言

迟子建出生于1964年,1983年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在文坛上行走了三十多个年头。迟子建在文坛的三十多年中,一直坚守独特的创作方式,为其作品添姿添彩,她自成一派,用朴素的语言对乡村、城市中最寻常和不被我们重视的风景的描写,让我们看到她笔下的“自然美”和“人性美”[1],给我们展现一篇篇佳作。这些佳作不仅滋养读者的心灵,获得读者的青睐,还吸引了广大专家学者去研究,其创作精神、文笔底蕴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挖掘、深思的。

文坛上研究迟子建作品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研究迟子建的专著有两本:方守金的《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2]和管怀国的《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字》[3]。方守金先生的研究方向是从情感话语入手,该书结合作者的成长之路,以自然、温情、幸福、婚姻、死亡等为主题进行分章论述。方守金先生对迟子建的理解是站在一个聆听者的角度,使我们陷入到一场对话当中,不断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它为我们研究迟子建的种种提供了方向,而不是大幅度地为我们阐述迟子建小说的意义。管怀国先生则从关键词入手,深入解读文本,分析迟子建小说的艺术价值。这两本专著为我们研读迟子建小说提供了路线与理论指导。

目前国内关于迟子建小说研究的主题有:地域风景、乡土情结、女性视角、童年视角、“傻子”形象等。周越强先生的《边地民间的奇特风景-评迟子建的-群山之巅》[4],老鹰追铺上了兔子、蛇吞下地鼠、小鸟围歼虫子、蚂蚁啃食松树皮等现象,说明万物之间都有残杀,蕴含着因果报应的法则。他对《群山之巅》[5]中的安雪儿、辛欣来、老魏等人物的遭遇来分析,发现迟子建小说中因果报应的朴素民间信仰,和寻找人性的美好。赵红宇先生的《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乡土情结》[6],论文从宗教、嫁娶婚丧、传统节日民俗、家庭等方面来阐述迟子建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从迟子建作品的分析入手,细致地表现了乡土情结这一主题。林步艳女士的《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视角研究》[7]认为,古往今来,女性获得幸福要比男性更难,因为女性的幸福与人生价值观的实现是取决与男性的认可程度,甚至是依附于男性的。其中隐含着她对女性应该独立的价值观,而且她还坚信人性本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一观点与张蕾在《论迟子建小说中从童年视角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表现》[8]中所表达的观点有相同之处,张蕾认为迟子建的人物中没有绝对的坏人或好人,那些恶人行恶是有原因的。文莉女士的《现实的童话与梦中的田园——迟子建、沈从文小说创作主题论》[9],在迟子建小说的风景叙事中来寻找她笔下的人性,通过与沈从文先生笔下的人性对比,发掘迟笔下人性的独特之处。管怀国《论迟子建艺术世界里的“傻子”形象的艺术价值》[10],以《雪坝下的新娘》[11]里的刘曲作为例子,刘曲被县长儿子打傻之前、之后经历的三起三落,从人们对他的反应中揭露人性的丑陋。

迄今为止,国外对迟子的建作品关注度还不高,其作品曾被德国洪堡大学的研究生戴妮和意大利威尼斯大学的学生吉安拉作为毕业论文的题材。纵观国内对于迟子建作品的研究,大多关注她作品中的地域民俗风情、乡土情结、女性视角、儿童视角等方面,可见研究她的作品的视野并不宽阔。迟子建曾经获得过多种文学大奖,有些作品被翻译成日语、法语、英语等出版。她在文坛中的成就并不低,但是研究她的作品的论文并不多。而迟子建小说中的风景叙事确为一大特色,值得我们去认真研读,但现状中对其风景叙事的解读作品并不可观。

结语部分,迟子建小说风景叙事对于迟子建小说的意义,以及在风景叙事之下隐含的迟子建的一些人生价值观。

  1、 迟子建不同人生阶段风景叙事的特点

  (一)纯真而孤寂的童年时期

迟子建出生在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在六七岁的时候因为不听话被妈妈送到了极为偏僻的姥姥家,姥姥家在北极村,在村里就两个与她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但是他们都不跟她玩,她很孤独。于是她把焦点转向了大自然,她把大自然的一切都当成自己的朋友,她与他们说话、倾露心声、他们与她为伴。

一个人性格的改变,对待人生态度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改变的重要时期是儿童时期。她在北极村中森林、虫蚁鸟鱼、花草石头都是她的玩伴,她与江对话、倾听茫茫林海的心声,其中“傻子狗”是她最好的朋友,这使得她与大自然产生了更多的交流,对大自然也就多了情感与眷恋。她常在白天去菜园里捉蛐蛐,捏泥人,还悄悄用姥爷抽屉里的西瓜子当泥人的眼睛,还把小姨平时用的胭脂涂在泥人嘴巴上,处处流露出孩子儿时的天真!迟子建认为人与自然是没有界限的,她将自然万物看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北极村通话》说到:“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童年。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成熟丰满的今天。”[12]小时候生长在姥姥家这样淳朴的社会环境以及独特自然环境中成就了她现在的作品,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写她眼中的事物,从儿童的角度去做出判断,儿童的视角单纯无杂念,以他们的所看所想去看待事情,则让人更加真实的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在这一阶段,她笔下的自然无误都是充满生机活力、是至真至美至纯的。

但在儿童的视角中也让我们看到一些对于儿童关爱缺失的成分。迟子建在小时候,因为年纪小而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就被送去幽僻的姥姥家。没有玩伴的她时常怀念家乡的小伙伴,时常感慨到:“那时,多好啊”;“白天太长了,太热了,太让人气闷了。”,一个孩子本该在白天与朋友玩耍得不想天黑掉,却感叹白天太长了,字里行间流露着小女孩的孤寂。在《北极村通话》中寄居在姥姥家的迎灯,有对父母把她送到姥姥家的愤怒,也有对姥姥家沉闷气氛的厌恶,这无疑对小女孩的成长造成了伤害。而迟子建笔下的童年多是孤独寂寞缺少关爱的,在童年的视角中反映社会亲情沦丧、世态炎凉。

  (二) 烂漫而苦涩的青年时期

她的父亲与丈夫,无疑是迟子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父亲迟泽凤喜欢文学,写得一手好字,还是小镇上的小学校长,最是喜爱曹植的《洛神赋》,而子建是曹植的字,便将女儿取名为子建。在父亲辞世后的二十年她还遗憾父亲没能看到她的作品上了《人民文学》的期刊,父亲是那样的热爱文学,知道了该有多高兴。一个人的家庭教育对后来人生道路上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迟子建的文学素养无疑是收到了父亲的熏陶、感染。她的丈夫黄世君,是塔河县的县委XX。丈夫是位位细致周到之人。她每每脊椎病犯了的时候,总是丈夫那不动穴位的手给她乱按,而奇怪的是乱按却很有效果。他们相亲相爱,一切美得不像话。然而不幸来临了,他们在回她家的路上出了车祸,就在离家很有十分钟左右的车程上出了车祸。

在与丈夫相濡以沫的阶段,她笔下的万物都充满柔情。河流,不再是胀碗肚子的硬汉,反而被夕照点染得楚楚动人,成了腰肢纤细的穿红裙的舞女,河水为其伴音,轻歌曼舞着;山丘和田野,微微地绿了,这嫩嫩的绿被雨雾所笼罩,朦朦胧胧的,显得有些羞涩,如同初恋的姑娘;雨声以前是扯着嗓子吼叫,现在则是温柔的落在伞上,像是亲吻的声音;炊烟变成了轻盈、袅娜的女人。以及对雪坝下新娘的完美形象的塑造都是她追求的爱情的样子,雪坝上的雪景美丽、纯洁,像一位女子也是刘曲心目中的新娘,她冰清玉洁,象征迟子建对爱情的忠贞。在《亲亲土豆》[13]中,李爱杰和秦山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也映射的她的爱情观。丈夫的学识和人品是她极为欣赏的,她心中的丈夫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是上天送给她的珍贵礼物。当时的所有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楚楚动人,给人以幸福的感觉。

不幸的是幸福是短暂的,丈夫的突然离去使她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大概有一个月处在一个迷幻的状态,四个月不曾外出。在《河柳图》[14]中,当程锦蓝沉浸在幸福当中,丈夫却因工作、事业离开了她以致于后来的离婚,让程锦蓝失去了再看柳的勇气。《世界上所有的夜晚》[15]是丈夫死后的第一部作品,其中的风景一改过去清新、纯真的笔调,转为暗淡、抑郁。以前的黄昏是温暖的,让人禁不住想触摸,而现在则是像皮鞭一样抽打着人,使人迫不及待想要逃离。

处在爱情中的景是幸福甜蜜的,而处在悲痛中的景则是犀利的。

  (三)豁达而成熟的中年时期

迟子建眼中大自然中的景不但可以根据心情的好坏呈现不同的特点,而且可以反作用于心情,在丈夫离世后,可以说是景将她从悲伤之中解救出来。

她在《雪山的长夜》[16]中提到,一天夜晚她因为失眠而去远望窗外的风景,不自觉看到了月光下的三座雪山,他们并没有因为灯光的熄灭而黯淡,反而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挺拔和光滑。她忧伤而落寞的心灵并没有在孤傲的雪山中又添愁丝,而是被雪山的美所震撼。她曾感叹道“当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也是一种明亮”,当她还在爱情的甜蜜中沉溺时,爱人却离开人世。先前热闹的灯火就像离去的爱人一样,当雪山还沉浸在灯火的照耀下熠熠闪光时,灯火却灭了,但雪山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孤傲、冷艳。她参透了光明与黑暗的真谛,黑暗并非完全漆黑,而光明也始终有落幕的时候。

《河柳图》中,程锦蓝因为爱人的离去而失去了看柳的勇气,最终她还是没忍住内心的渴望毅然去了河岸,再一次见到柳时她内心感慨万千,不禁流下泪水,也让她明白自然才是永远的恋人。再如《亲亲土豆》中,爱人离世化为土豆守护妻子。于是她领悟到世间很多东西,不论是美好的亦或是难过的,都会逝去,而唯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我们的内心也总是会找到寄托。或许是自小在家乡看到过太多的生死,才让她在生死面前有如此胸襟,慢慢走出悲痛,直面生活。

此时在她眼中,太阳和月亮成了天的两只眼睛,天总是那么聪明,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此便可两只眼睛交替休息。她笔下的景不再是活泼、羞涩或是晦暗,而是一种成熟,稳重和豁达。

  2、 迟子建小说风景叙事的技巧

  (一)寄情于景

寄情于景,顾名思义就是在人物活动场所的景观物象描写之中暗含人物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出来的情愫,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烘托着人物的抱负或情感来行文布局的一种写作手法。古人有“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的欣喜若狂,也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限忧愁。他们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将情感与自然万物融合在一起,迟子建也不例外。

童年时期的北极村风景是那样活泼、美好。或许是风景与迟子建有缘,自小居住在北极村的她,对风景有异样的情感。在北极村的姥姥家,无人与她玩耍,使得她只好与风景为伴,把自然万物当做好朋友。北国的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致,他们在迟子建的笔下是可触可感“人”,春天是拥有了人的腿脚,垫着脚尖向人们走来;秋天是有了人的舌头,能舔黄万物;冬天和人一样喜欢穿洁白的衣服。她写到:江像个贪玩的孩子,不停地流也不觉得累;莲吐出一朵朵洁白的花,不停的朝“我”点头,是个野孩子。以一个孩童的视角,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在她笔下都是那么活泼、天真、好动。孩童时期原本孤寂的她,有了大自然的陪伴,是天真、无忧无虑的,所以景物也是充满活力。

青年时期笔下的风景则又是羞涩。春天来了,拍打柳树时,柳树脸就红了;太阳眨着金黄的睫毛,对着天这块镜子抹胭脂,她打扮好了挪挪身子,披着金色衣服,光彩照人;晨光中一看到湿漉漉的落叶就知道是被太阳强吻过了。她与丈夫相爱的时候,笔下的一切景物都显得那么娇羞,像是小姑娘的恋爱状态。而此刻羞涩的景物正是她与丈夫相爱时她内心的影射,她将恋爱中的种种心事都倾诉在景中,让景也具有恋爱的特点。

中年时期,爱人的离去让她悲痛不已,在悲痛中的景是晦暗的,而当她从痛苦中走出来时,笔下的景又是豁达的。沉浸在失去丈夫的悲痛中时,黄昏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让人想要逃离;而在那一夜她顿悟人生的真谛后,从悲伤中走出来后,她在见惯了尘世中的生离死别释怀道:亘古久远奔流在人间的河象征着宽广的宇宙、高洁的品质和耀眼的光芒,广袤无垠的银河承载着我们的生命淌向永恒。此时的景是豁达与成熟的。

风景渗透于的每一篇小说中,而她三十年如一日对景物的坚持书写,使她笔下的景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特点,而且与情浑然一体,有极高的造诣。

  (二)景物的人格化

景物的人格化即利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自然万物具有“人”的特性。迟笔下的风景都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小精致,像柴米油盐在她笔下那么传神,她认为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且会与人类产生共鸣。

她笔下的白雪、山林、夕阳、树木森林、懂灵性的狗、会流泪的鱼…无一不具有人的特性,她让读者讲笔下的景物活灵活现地浮现在脑海里,徜徉在她的艺术世界中。在《支客》中写道:“太阳眨着金黄的睫毛,扑扇扇地睁开了眼睛。啊,沉睡一宿之后,她休息好了,此时,正对着天宇这面宝蓝色的圆镜子,悠然地往腮上胭脂。一会儿,她打扮好了,款款地动了动身子,终于袅袅婷婷地披着金缕玉衣,光彩照人地站了起来。”[17]她将太阳人格化为一位女子,在早晨升起来时对着蓝天梳妆,初升的那一点红晕在她眼中是太阳对着镜子抹胭脂。再普通不过的天天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她笔下尽显人性特点,生动传神。再如冬月的太阳仿佛失恋了一样,早上八点多才出来还画着苍白的妆,晚上四点多就下了岗,怎么看都像受了伤,她把冬日太阳的运动规律用女子失恋表现出来,毫无违和感。这两篇作品,描写了不同季节太阳升落时的样子,把季节特点与太阳的姿态人格化得天衣无缝,

人格化的写法使她笔下的景色彩鲜明,生动传神,景中将情感流露得自然无疑。风景的描写无疑为她的作品增添许多色彩,也让她的作品成为文坛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夸张的语言和细腻的笔法

夸张,是作者为了达到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外形、特点、作用、等方面着重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的手法在迟的小说中信手拈来。

《群山之巅》中,法警的安平与理容师的李素贞,两双被冷落了许久的手,这一经相握,便再也不愿撒开了。因为两人的职业特点,使他们收到区别对待,而这种夸张的语言将两人的惺惺相惜表现得出神入化。在安雪儿怀孕之后身体生长,胃口大开,只要看见吃的就会忍不住流口水。寂静的夜里,她听得见身体生长的声音,全身的关节咔嚓作响,如同生命的协奏曲;她的肚子里似乎烧着开水,噗噗的响着;她的指甲哗哗地开疆扩土;她的头发像春天的竹笋,疯狂地拔高着。她用了一系列拟声词将身体生长的声音形象的表达出来,突出身体生长的惊人速度,安雪儿在短时间内顺理成章的长成了正常人的个子。再如在《日落碗窑》中,镇长让美奴的爸爸看住妈妈,别老去找白石文,美奴耳根发热觉得外面在下火而不是雨。耳根发热得仿佛外面在下火,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写出听到母亲与老师有私情时的羞愧。

作为一个女性作家,迟的写作笔法也是非常细腻的。《群山之巅》创作于知天命之年,在爱人的去世中、在看碗生死之后,让她在作品中更多了一些成熟和细腻。仔细品读作品,可以发现作品中的人物是多泪的。辛开溜从小被母亲带去给死者哭丧,他哭不出来时母亲便把他掐得大哭;辛七杂在知道了父亲不是逃兵,而且到死也不知道母亲的消息时悲痛欲绝的哭了。那身体里镶着弹片,终日穿梭在野兽出没、风雪交加的森林里的辛开溜会哭;那畜生见着都害怕,做了几十年屠夫的辛七杂会哭。不止他们会哭,在马背上过了半生的绣娘会哭、能预知未来的半仙安雪儿会哭、执行枪决的安平会哭、为尸体化妆的李素贞会哭等等。她让整部作品充斥着泪。然而哭过之后又是平静的,这大概与她人到中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作品中细腻地注入了一种豁达与平静的心态。

  三、风景叙事下迟子建小说中的人物

  (一)人物命运坎坷

纵观其文,我们不难发现她笔下多是命运是曲折坎坷之人。

如刘曲命运的三起三落,他本来是一个不起眼卖豆腐的,但被县长儿子打傻后成了镇上受特殊对待的人,可以在镇上任意地方吃拿不要钱,人们对他都“很好”他感觉很高兴,但是当县长xxxx被抓后,他再去白吃白喝时人们骂他“狗东西,拿钱来”,从普通到受所有人特殊对待,再到受人唾骂。妻子嫁与她时别人已经做了新郎官,婚后妻子与其他男子有私情,他的命运是坎坷的。再如《钟声响彻黄昏》[18]中,大学老师宋加文,有个光鲜亮丽的工作,然而背后的辛酸是不为人知的。工作中,学术研究遇到瓶颈;生活中,他和妻子离异,和一个小偷发生关系,还爱上了这个小偷;他的妻子嫁给一个商人,而商人却与其他女人苟且,最后害死了她的儿子;其学生刘天园,本是洁身自好的女大学生,却两番被强暴,寻死未果,终是魂断精神病院。《鸭如花》【19】中,徐五婆嫁了一个不爱她的丈夫,含辛茹苦把儿子养大成人,儿子却因为她的唠叨离家,三十余载,她一人孤苦伶仃,终日只有鸭与之相伴。《群山之巅》中,不管是神仙般的安雪儿、畜生见了都害怕的辛七杂、有着优异家世唐眉、还是不惧尸体的李素贞、安平他们的命运无一不尽是坎坷。《日落碗窑》[20]中的美奴、“我”、林阿姨仍是生活充满荆棘。

几乎她所有的小说人物的命运都是曲折坎坷的,或许是迟子建的人生充满着逆境,也或是她想通过作品中人物的不幸让读者从中汲取营养,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挫折。

  (二)讽刺性和悲剧性

著名学者方守金认为迟笔下的风景温情美好,但赋予在主人公上的色彩过于灰暗,人物命运悲观、充满曲折。讽刺是一种巧妙的叙事技巧,它把作者不便直言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让读者更易理解。笔者认为迟小说中人物的种种不幸,或是生活坎坷,恰恰是她对人生的清醒认识与思考。她在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都没有那么完美,总是带有遗憾或缺陷,让我们的心灵到更宽广的领域,从而对生活中的苦难从容面对,战胜困苦,而不是一味抱怨、踌躇不前。而讽刺的写法不止于增加作品的艺术性,更在于让读者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书中,蒋白嫂的丈夫死于煤矿事故,煤矿负责人想逃避刑事责任,便用钱与之私了,而可怜的丈夫死后无法入土为安,被蒋白嫂藏在于冰柜中。蒋白嫂因害怕黑夜,便去找男人来糟蹋自己。还有荒诞的就是乌塘镇上的“嫁死”现象,外地的女人嫁给镇上的矿工,她们的目的不是和矿工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给他们的男人买几份保险,好得到男人死后的赔偿,盼着以此发家致富。家庭的组合只是为了利益,反映了人性的贪婪和丑陋。

《蒲草灯》中“我”面对妻子和五舅偷情,无奈之下去告诉五舅母,希望能和五舅母商量一个解决的办法,想不到五舅母却说随他们去吧,处久了就会厌的。最终“我”杀死了正在偷情的妻子和五舅,本来想着去自首,但却在打听公安局地址的过程中,见识了更多社会中的无理与荒诞,让“我”觉得犯下的错也并不算多大的错了。看似一个打听路途的过程,却将社会中许多自私自利、人性的丑恶暴露了出来,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极大讽刺。

《雪坝下的新娘》里的人物刘曲命运也是充满着悲剧性的。刘曲本事镇上一个普通卖豆腐的,自从被打傻后,他的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不知道镇上的人为什么突然对他那么“好”、不知道妻子厌恶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妻子每次让他出去找猫。而叙述者是知道的、镇上所有的人是知道的、读者也是知道的。更讽刺的是当县长被抓后,他无法再享受之前的待遇时,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人们对他态度的变化了,还沉浸在对新娘美好的幻想之中。迟以一个“傻子”的视角,将镇上人情的冷漠、势力表露出来。

我们发现迟的小说中人性的丑恶都发现在城市中,她认为城市的风景是压抑的,城市中的人是自私、贪婪、为达自己目的不择手段的。而乡村中的景是活泼好动、充满生机的,乡村中的人是淳朴的。

  三、风景叙事下的人性光辉

在迟小说研究的领域中,比较多的是对她思想中人性的解读,笔者解读迟小说中的人性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二是人性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存在着因果报应的生活法则;三是对人性美的追求,对女性的关照。

  (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迟子建笔下的万物,是通过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平等建立起来的和谐。

她笔下万物是有着平等关系的。她笔下的人与动物是平等的。北极村中的“傻子狗”,一只因为曾经咬过人而被终身束缚的狗,小主人公开始并不敢接触它,后来却和他成了玩伴。不仅与它分享食物,给它分享小女孩的心思,还给它说心中的小秘密。“傻子狗”最后成了小主人公最忠诚和信任的朋友,然而当小主人公要离开时,狗却因追她而失足溺死江中。《越过黄昏的晴朗》中,以一条大黄狗的视角来讲述,从这个看似不能完全理解人行为的动物眼中,我们看到他们一样渴望受到平等的待遇,一样渴望自由。在她的世界里,动物和人类始终在平等的位置上,而且她眼中的自然万物都是有呼吸、有生命的,应与人类处在平等的位置上。《群山之巅》以20万余字的篇幅,给我们呈现了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数十人的前尘往事。小说中不管是有权势的唐汉成,还是小百姓老魏,她都是从他们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去讲述。

我们会发现她用她的笔在呼唤平等。笔下的“傻子狗”是小主人公最好的玩伴,因为害怕离开小主人公,在追小主人公时不幸掉到江里。我们不禁反思,动物尚能如此眷恋人,与人类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何况是人呢?而在她的作品中,她赋予每一位人物是同样的温情与不足,她在呼唤真情、呼唤平等。

  (二)人性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因果报应的法则

孟子有云“人之初,性本善”,迟子建是这样解读的:“善”是一种生活状态,相信人性本来是善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人,坏人行坏事都是有原因的。

《旧时代的磨房》中的程四两,发现老爷霸占了他未过门的妻子,于是他掐死了老爷并造成老爷上吊的假象,然后娶了未婚妻,之后却又遗弃了她。这样的恶人却能在善良为老爷守的四太太面前表现的那么和善,不忍让四太太一直蒙在鼓里,而道出真相。李素贞深夜出去与安平私会,怕植物人丈夫在家冻着,就在炉子里加满炭,关紧门,结果丈夫炭火中毒死在了屋子里。她的良心受到谴责,决定不再与安平往来,后来法院判她无罪时,她坚持说自己有罪,余生她都囚禁在自己所建造的监狱中。

在她眼中,中国百姓大多都在一个尴尬的出境里,他们不是纯粹的善人,也不是绝对的恶人,他们只是有缺点的好人,生活在无权无势的社会底层,就不可能单纯的做一个善人或是恶人,只能以非正当的手段去维持生存,却还要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她相信温情的力量,能够把处在尴尬状态中的带向善的一边,把恶人带回正轨。

而且她还相信生活中存在着因果报应的法则。辛七杂的养子辛欣来可谓是个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人,而养母却认为是自己和辛七杂前世所欠下的,今生来还债。安雪儿的这些遭遇,被村民们当做是她那双手染血的父亲招来的冤魂报复,安雪儿是遭了报应。这些观念可能是来源于信仰或者是毫无根据,但它本身作为一股力量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匡扶正义,是比法律更有约束力的一种道德力量。

  (三)、对人性美的追求、对女性的偏爱

迟子建小说中对人性美的执着追求,为读者心间注入一缕甘甜的清泉。她擅长于取材民间生活中的小人物、小事情来展现人性美,从不同人物心里的矛盾和善恶的冲突中揭示恶的本质,从而衬托人性美。

《日落碗窑》中的爷爷,守着瓦窑只为给孙子烧一只碗;《秧歌》中不忍心伤害一片落叶,一只小虫都的洗衣婆;《第兰地晚餐》里的王斜肩,照顾瘫痪妻子八年。他们因心中的爱而表现出伟大的人性美。《蒲草灯》中杀害自己妻子和舅舅的杀人犯,在逃跑的路上饥渴交加,遇到以为养鸭好心人的收留,在收留人的感召下找回失去的善良本性,用自杀的方式赎罪。迟相信恶行是可以被善行感动,而弃恶从善的。《逝川》中的吉喜是个风情万种,聪明能干的女子,无数男子对他心生爱慕,她却只钟情于一人,不幸的是这个男人却因为她的太能干而抛弃了她,自此她便一个孤独终老。但是她依然坚强乐观的生活着,并且放弃她喜爱的泪鱼,去给昔日爱人的孙媳妇接生。她美在对生活的坚持、不抱怨、美在宽广的胸襟。

我想迟子建的小说之所以给人温情之感,可能是因为她笔下的作品无一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她不断引导我们去发现细微生活中的美,引导站在善恶边缘的人走向“善”的一面,让真正的好人去感化恶人,从而让世界和谐。她笔下的女性则是受到了她的关照。像女教师程锦蓝,之前是一位优雅、知识女青年,在丈夫离开后改嫁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粗人,而这个粗人把她改造成一个村姑形象。后来这个粗人频繁光顾前妻妹妹的酒馆,便去砸了酒馆。最后想去河边看看唯一的寄托柳树时,柳却被割,与儿子在河边抱头大哭。从一位端庄典雅的知识女性,到最后的几乎无路可走,女性不得不向男权低头。

迟子建认为古往今来,女性的处境总是比男性更加艰难,因为女人的幸福与人生价值是要通过男人实现的,而女性的价值无法得到男性的认同,也许就注定了其悲剧命运。

  结语

纵观迟子建的作品,不难发现风景叙事贯穿于她的每一部作品,她对风景三十年如一日的钟情使她笔下的风景独树一帜,然而我们对这位女作家作品的赏析、或是字里行间思想的研究就不得回避其风景叙事,而当今的现状更对的是对她作品里“美”的研究、民间民俗的研究、写作视角的研究等。

风景不仅为她的作品带来色彩,还是她成长路上的“救星”。童年时候被送去与世隔绝的姥姥家,没有玩伴的她把自然万物当成最好的伙伴,使她驱走孤单,风景给了她快乐纯真的童年。青年时期,与丈夫相亲相爱,她会把恋爱中的小心思向自然倾诉,自然跟着她一起享受青涩的恋爱。而不幸丈夫离世,她悲痛不已,这时是窗外的风景使她走出悲伤,参透生死真谛。而中年时期,她将情感寄托于大自然中,她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消逝的一天,唯有大自然是永恒的。可以说她爱风景,痴迷于风景,而也是风景拯救了她。

同时她也将细腻的感情融入到风景叙事之中。她很有技巧地将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会注意到的景活灵活现的运用到她的叙事中,其中人格化的写法、夸张的运用、女性的细腻情感都被她表现的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景物中也无一不透露出她的“情”,包括她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社会丑恶现象的鄙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恶、对所有人抱以温情和理解。

综上,笔者认为迟子建在风景叙事上的造诣是极高,且她痴迷于风景,她的写作技巧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且风景对于她来讲不只是一种写作方式,更是她的支柱,她与风景融为一体,将丰富的情感寄于情中,并通过景展现给读者。在风景叙事中,迟子建完成了对自然的持续关注与内心思想的呼吁。

  参考文献

[1]戈丽琴.论迟子建小说中的风景叙事[D].浙江:浙江学,2015.

[2]方守金.北方的精灵——迟子建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3]管怀国.迟子建的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化2006.

[4]周越强.边地民间的奇特风景-评论迟子建的《群山之巅》[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6,31(4):4-5.

[5]迟子建.群山之巅[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5.

[6]赵红宇.论迟子建小说中的乡土情结[D].福建:华侨大学,2012.

[7]林步艳.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视角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8]张蕾.论迟子建小说中从童年视角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表现[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9]文莉.现实的童话与梦中的田园——迟子建、沈从文小说创作主题论[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24.

[10]管怀国.论迟子建艺术世界里“傻子”形象的艺术价值[J].作家作品研究,2006,1(2):1-6.

[11]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9.

[12]迟子建.北极村童话.迟子建中篇小说集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8.

[13]迟子建.亲亲±豆.迟子建短篇小说编年卷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53.

[14]迟子建.河柳图.迟子建短篇小说编年卷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89.

[15]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53.

[16]迟子建.雪山的长夜.一滴水可以活多久[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12.

[17]迟子建.支客[J].北方文学,1986,9(3):11-12.

[18]迟子建.晨钟响彻黄昏[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19]迟子建.鸭如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93.

[20]迟子建.日落碗窑[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197.

[4]管怀国.论迟子建艺术世界里“傻子”形象的艺术价值[J].作家作品研究,2006,1(2):1-6.

[5]迟子建.雪坝下的新娘[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9.

[6]迟子建.亲亲±豆.迟子建短篇小说编年卷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153.

[7]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53.

[8]迟子建.雪山的长夜.一滴水可以活多久[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12.

张蕾.论迟子建小说中从童年视角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表现[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迟子建.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31.

[10]周越强.边地民间的奇特风景-评论迟子建的《群山之巅》[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16,31(4):4-5.

[11]迟子建.群山之巅[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25.

[12]迟子建.晨钟响彻黄昏[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13]迟子建.鸭如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193.

[14]王晓波.讽刺性和悲剧性创作—论迟子建小说叙事技巧[J].安徽文学,2007,2:1-2.

[15]周胜南.迟子建小说综论[J].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21-22.

[16]林步艳.迟子建小说中的女性视角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17]文莉.现实的童话与梦中的田园——迟子建、沈从文小说创作主题论[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24.

[18]张蕾.论迟子建小说中从童年视角对真善美的追求及表现[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756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2日
Next 2022年6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