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婚俗习惯作为一个地区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反映出这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状况,是研究此地区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于陕西东南部。东邻丹凤、商南,西交镇安、柞水,南通湖北郧西,北接商州区,历史悠久,民风纯朴[1]。研究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现代化变迁能有代表性的反应陕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通过调研和采访分析归纳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本文根据调研中表现形式、思想观念、追求目的不同的特征将其分为铺张浪费型、经济实用型、拮据凑合型等九种类型,并综合分析其原因,得出社会风气、婚姻观念等四种主要原因。
关键词:山阳县;婚俗习惯;婚姻状况;类型
前言
人类社会文化中,婚俗习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人类在文化演变过程中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在中华悠久的历史传承下,各地区因观念、信仰、传统以及开放程度,产生了不同的婚俗习惯[2]。大体上来说,解放前中国传统的婚俗习惯都大同小异,婚姻大事基本上由不得自己,只凭父母之命。
山阳县地处陕鄂交界东南一隅,历史上曾是楚汉边界,也是宋金国界,自古以来因为诸多原因南北人口流出与落户情况较为复杂,文化民情风俗经长期碰撞,形成了北犷南柔的文化现象[3]。山阳县居民大致分为“本地人”和“下湖人”,“本地人”主要是由明朝以前的老住户和明清时期迁徙过来的山西人(俗称大槐树人)和一些北方人组成;“下湖人”则包括明清朝廷安置的流民和江淮地区的灾民以及南方客民。山阳县被一座名为“鹘岭”的大山横向贯穿,自然的分成东西两块。历史上鹘岭是秦楚国界,也是宋金国界。有趣的是鹘岭在山阳就如同中国大地上秦岭的作用——划分中国南北的分界线,鹘岭也是如此,岭北居住的主要是“本地人”,而岭南多居住“下湖人”。化行于上,俗成于下,南北文化虽经千百年陶融感化,然先民遗教,尚未尽替。人们在追求物质和精神的同时,保存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勤俭、淳朴。[4]
一改革开放以来山阳县的婚俗习惯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山阳人们的婚俗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很多都是先结婚后恋爱,甚至过了一辈子都只是凑合,以前嫁妆无外乎土布、鞋袜、毛巾这些生活必需品,礼金更是寥寥无几;而现在,新时期自由恋爱让更多的追求幸福的人最终走向婚姻殿堂,嫁妆也逐步过渡到“三转一响”、金银首饰、各类家电,而今房子车子更是成了标配,礼金也跟上浪潮迅速升温,就连抬嫁妆也由人变成奔驰、宝马组成的“一字长蛇阵”。
自从1953年《婚姻法》颁布之后,从法律上来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成为过去式,但实际上在山阳县这种相对偏远和闭塞的小县城传统习惯仍根深蒂固。而山阳县传统婚俗习惯中,大概包含说媒、相亲、看家、订婚、结婚等五个过程。[5]
(一)说媒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山阳县的青年男女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并且双方看对眼,父母就会请周边比较有名的媒人说媒,媒人一般是两个人,由两人再三审核以表慎重。因此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一说。[6]山阳人一般把媒人称为介绍人,不分男女。山阳婚俗中媒人只能由男方邀请,由“先生”,也就是懂风水这行的人看定吉日去女方家“做媒”,表达求婚之意。大抵是女方脸皮薄的原因,一般要“端得住”,也就是说女方父母纵然百般情愿,也要推辞几次才能应允,真是应了一句谚语:“是媒不是媒,总得三两回”。[7]来来回回几次之后提出彩礼等要求,由媒人沟通双方,双方同意后择日相亲。但也有不成功的,而且是非人为因素导致的不成功。媒人去女方家做媒,女方父母与媒人对其出生年月、生辰八字、生肖属性等条件时发现两人“不和”,随机宣告失败。这里还需要提一下请媒人的讲究。“说媒成不成,还得酒三瓶”,除了酒之外,还要烟、糖、茶等礼物作为辛苦费,另外媒人也不是随便选择的,一般会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是对双方都熟悉的人。
(二)相亲
到了约定相亲时间,由男方请媒人陪同去女方家里,女方若因为其他原因不答应,一般不会直接拒绝,而会选择避而不见;若同意则亲手捧着一碗荷包蛋递给男方,吃完后男方在碗里留双数人民币作为见面礼。随后吃饭时必须吃长面,预示着长长久久。相亲成功后男方得邀请女方择吉日去“看家”。[8]
(三)看家
女方的父母、兄嫂等主要亲人去男方家考察,看看男方家里各种条件是否满意。“看”完家此时女方若反悔,则要委婉地向媒人诉说原委,随即离去;不反悔则就要视之为自己家,之后做饭时帮忙下厨待客。男方若反悔,同样不明说,不备烟茶等待客之物简单招待,媒人就会明白其中意思并告之女方;若不反悔则摆酒宴隆重招待,并且要给女家来客馈赠礼物等纪念品表明心意,然后选择吉日订婚。
(四)订婚
山阳县的订婚之礼岭南岭北差异较大。先看以漫川关、宽坪、户家塬为代表的岭南地区,订婚之日,男方要准备首饰衣物等礼物,叫上众亲友以及媒人一同去女方家,女方届时邀请亲友陪同,两家人同坐一席,相互祝贺致敬。而以县城为中心的岭北,女方会在订婚之日偕主要亲戚到男方家,人数一般为双数。男方的主要亲戚也到场喝订亲酒,而在这一天没被邀请的主要亲戚到了结婚之日也不会来贺礼。男方宴请亲朋好友后,临走时给女方每个人多少不等的礼物,俗称“见面礼”,数百元不等。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订婚礼也随之水涨船高,提升到数千元,甚至上万。订婚之后,预示着两家人将要结为亲家,男女双方公开未婚夫妻关系,对双方父母的称谓也要改变(俗称改口),男方称岳父岳母为干大、干娘或跟随女方相同称呼。[9]这种虽不受法律约束的婚约关系,无论哪一方,要是没有正当的理由也是不能毁约的,否则就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从此,这对未婚夫妻可以自由来往于双方家中,逢年过节女婿要带着四色礼品和衣服布料等前往岳父家拜节,并带着未婚妻回家过节(漫川等地岳父要回赠烟、酒、茶、肉等物,礼尚往来)。未婚妻要回赠亲手制作的鞋袜、草帽、花鞋垫等物,以显示亲情和自己精湛的手工。
(五)结婚
结婚大多数由男方提出,由懂行的先生择吉日,择定后男方通知女方,并给女方“过礼”(送彩礼)。过礼时由未婚新郎官挑着扁担,一头是七八斤的精肉,另一头是红毛线拴着的一对铜酒壶。七十年代过礼讲究一份礼、二份礼、三份礼。依次为140元、280元、360元。到了八十年代后,彩礼成十倍几十倍增加,少则几千,多则数万不等。女方父母要为女儿准备做嫁妆。未婚夫妇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男女双方在结婚前几天通知亲朋好友,女方在出嫁前两天“添箱”。所谓添箱,就是女方的亲友前来贺喜,亲友送现金和衣物等纪念品,选择一部分放在箱子里,故称添箱。过去女方陪嫁嫁妆一般都是一个大柜,一担(一双)箱子,一个抽屉桌,一对高椅子,一个火盆,两床被子,这属于全套陪嫁。随着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陪嫁也一改常规。八十年代讲究是“三转一响”,即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九十年代“两机一套”,即彩色电视机、电冰箱、一套组合家具;两千年后加了电脑、空调、摩托车等高档家具。被子由原来的两床增加到六床之多。[10]
娶亲之日,新娘要到县城最好的理发店盘头。2000年以前都没有专门盘头这一风俗,紧跟着盘头兴起了拍婚纱照。男方请“引娘”(专去女方家接陪新娘的人,鹘岭南叫牵娘)。去迎亲时拿着“礼吊子”,一笼花馍(一笼24个,俗称离娘馍),主事(又称背背篓或背包包的),一般选能说会道,能随机应变的人去。抬嫁妆的一般是6-12人(到了女方看兴不兴厨房礼而行事,叫餐厨礼,一般是一瓶酒,四个干盘子,四盒烟,四十或四百块钱),女方家里摆宴招待。宴罢,“引娘”和主事才与女方父母商量女方出走事宜,说好后,引娘拿提前准备好的“离娘钱”交给女方母亲,过去都是几十元,九十年代后增加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有的地方还讲究“出走礼”,就是新娘出门时的礼钱,给了出走礼女方主事才会发话,发“头箱”、“二箱”等各种嫁妆,嫁妆抬走后紧接着就是新娘,最后是女方送亲。[11]送亲一般为双数,少则4-8人,多则22-24人,送亲的人基本是女方主要亲戚构成。走时新娘的弟或哥或父亲提装着包好的饺子、两只装米并用红纸封口的碗筷等物的小笼。色河、小河一带,出嫁时新娘胸前必须挂一铜镜,一示带“囍”,二示吉祥,三示辟邪。
接新娘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途会遇到“拦路虎”,拦路虎一般是新郎的朋友们,他们会在接新娘回家的必经之路上拦住迎亲队伍索要买路钱,主要是为了沾沾喜气,所以一般发烟送水就能解决。
几经周折,嫁妆终于到了新郎家门口时,早有等候已久的人燃放鞭炮迎接,迎亲到堂屋(客厅),等到嫁妆摆放停当后,才迎新娘进屋。九十年代后兴起用车接新娘、新潮浪漫的海底接吻、返璞归真的抬轿和步行等。除了步行的,其他方式都讲究新娘出了家门之后脚不能沾地,到了家门口由新浪或抱或背进屋。当新郎官把新娘抱进堂屋后,就要开始“拜堂”了。司仪高喊着“吉时已到,拜堂成亲”,拜堂正式开始,鸣炮贺喜。紧接着“新郎新娘就位”、“高堂、亲朋就位”、“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发放结婚证”、“披红戴花”等仪式之后,拜堂结束,司仪喊道:“送新郎新娘入洞房”。入洞房时也有传下来的讲究:新郎新娘要抢着先进洞房,据说是谁先进洞房,婚后就是当家的,不怕对方。[12]进入洞房后,男左女右坐于床沿,这时男方家派两个小孩端洗脸水和毛巾让新娘洗脸,俗约:“上喜”(不过也就是手沾沾水,不然新娘岂不是要花了妆)。洗罢,新娘给端水两个小孩各发几百红包。随后,厨房会端来两碗荷包蛋,新郎新娘各食一半后相互换碗,俗称“吃和气饭”。待亲朋好友撘礼(随份子)结束即大摆筵席庆祝。现在大部分都会在酒店或者喜事会招待来客。等到上菜过半后,新郎新娘双双上席挨桌敬酒,也有男方父母敬酒的。这时和他们同辈的朋友开始给新郎新娘脸上抹红,公公、婆婆脸上也会抹红,有的连男方的长辈兄嫂抹的,喜庆至极。但绝对不能给女方送亲的人抹,否则会挨骂。[13]
当晚开始闹洞房,也叫“耍新娘子”,据说结婚当晚人不闹洞房鬼就要闹洞房。闹洞房时,新郎新娘脱掉鞋子,站在床上,朋友们前来闹洞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闹新房就是让新郎新娘说一些荤笑话逗大家开心以及喝交杯酒、做些亲热的动作等。后来城乡都兴起用鞋底、皮带等物打新郎新娘,让新郎新娘做些比较私密的亲热动作,如果不做,免不了受皮肉之苦,新郎疼得受不了只有照做,直到闹到大家尽兴方才散场。在闹洞房的同时,要叫人扯下窗子上的“囍”字,俗约:“破窗而入”。当晚睡觉不准熄灯,叫做“长明(命)灯”。拜堂时点的一对大红蜡烛不许吹灭,让其自行燃尽,男左女右,据说预示着小两口谁的寿命长。[14]
婚后翌晨,女婿去接岳父来家。早饭要吃试刀面,在要切的面里放几条麻丝,意为“切不断的情缘”。如果娘家母亲没有给新娘交代,结果上案切面把麻丝切断了,俗曰:“切断情缘”,就显示女方没教养,不懂礼数;如果母亲提前交代了,新娘把面打开,取出麻丝放入自己兜里,称“情缘永存”。另外还在案边抹一层油,新娘在切面之前,必须用抹布把油擦掉,如一来就切面,不擦油,结果抹一身油,嫂子们就会大笑。婚后三日新娘回娘家,限三日返回,俗称“熬食”。
结婚当年年底小两口一定要提礼物去媒人家谢媒(卸除霉气),否则媒人会主动上门要求谢媒。至此一场在山阳县的婚礼才算落幕。
除了娶妻之外,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比如招上门女婿。招女婿的风气自古就有,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山区。大户有钱人家中只有女儿,考虑到传宗接代,就会给出优厚条件,让男子入赘。结婚方式基本与娶妻相同,只是婚后第一个儿子必须随母亲姓,称呼其外公为爷爷,以延宗祠。除了入赘还有寡妇再嫁的,这种现象在旧社会不被众人接受,认为不守妇道,现在虽未高声支持,但也成为正常现象。即便如此,寡妇再嫁一般也不大张旗鼓,会选择黄昏时候入门,一切仪式流程从简而行,所谓“过夫嫂,连夜跑”。再有就是近些年兴起的集体婚礼,数对相识或者由集体、单位组织的未婚夫妇选择同一天结婚,举行集体婚礼,场面盛大,宾客络绎不绝,之后他们会集体合影留念,并且把戏耍新郎新娘变成茶话会,用既优雅又充满诗情画意。[15]
经过纷繁复杂而又充满喜庆的婚礼之后,山阳人的现实婚姻状况又如何呢?
二山阳县婚俗变化的真实案例
现居西安,老家是山阳县城关镇南后街的吴女士与其丈夫小江从高中同班同学开始谈恋爱,虽说那个年纪还属于早恋,但两人并未就此沉迷感情、不思上进,反而相互约束相互鼓励,在他们共同努力下都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大学。两家人都是传统本分的老实人,为此两个年轻人都瞒着家里,直到两人毕业在西安找到不错的工作之后才告知家长,看着儿子女儿不仅工作有了着落,终身大事也得已解决,双方家长经过了解也都比较满意,两家人可谓是笑得合不拢嘴。虽然早已情同夫妻,但该有的形式还是要有,说媒、相亲、订婚、结婚的环节一个都不少。现如今两人生有一女,幸福美满,恋爱自由成就了他们。
二零一七年三月十八日,山阳县城关镇西关街道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杀人案。当天晚上九时十五分左右,警方接到报案,报案者声称在入住的宾馆听到隔壁传来一男一女剧烈的打斗声,没多久便只有男子谩骂的声音,出门后刚好碰到夺门而出的隔壁男子,发现其眼神闪烁不定,似在隐藏什么,于是在男子走后随即报警。警方接到报案后联系宾馆老板打开房门,发现一具因脖子被掐而窒息死亡的女尸,随即根据其男子开房的身份证得知其信息,并根据路上的监控推断他要去西安。山阳民警当即联系西安民警,并展开追捕,在西安民警的配合下,不到两个小时,在西安将该男子抓获。据该杨姓男子交代,他是山阳县中村镇人,他与被害女子是男女朋友关系,女子为城关镇人,当天到镇上来是与女朋友再次商量结婚事宜。谁知谈好的五万彩礼钱没过几日就变成了十二万,对于杨某这种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经济压力加上对方的轻易毁约,恼怒之下二人产生了争执,并迅速升温动起了手,杨某失手下掐死女友。事后女子父母万分悔恨,称之所以涨彩礼钱是为了有面子,看到邻居嫁女时男方彩礼给了十五万心里不平衡,认为都是独生女,从小呵护长大,提亲时看杨某忠厚老实又对女儿真心才同意五万彩礼,过后越想越不甘心,加上听到邻居的事,便做了如此糊涂事,现在人财两空,后悔莫及。杨某最终也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山阳县城关镇西城壕一家民居二楼被出租作为新房,这一对新人是奉子成婚。准爸爸小张过了年才满二十岁,初中毕业,在一家烧烤店后厨打工已经两三年,准妈妈小刘比小张小了一岁,才刚满十八,也是初中毕业,没固定工作,两人都是山阳县王庄乡槐树庄村的农民。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又是农村娃,没有能力去大城市闯荡,便在父母默许下同居在一起,以至于年纪轻轻有了孩子。两人的婚礼草草进行,甚至都算不上婚礼,就是一家人吃了顿便饭而已。第二天工作继续,小刘有四个月身孕不适合再打工就在家里休息。小两口虽然辛苦但也还算充实。但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二人好景不长,从孩子的诞生开始就争吵不断,有时甚至还会动手,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收入低,养孩子成本大,每次争吵完最后也还是会回归生活,但矛盾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积攒。终于,两人的关系在小张因打工的烤肉店倒闭无奈回家的那一天彻底激化,没有了生活来源,这个三口之家瞬间就像风浪里的一叶扁舟,随时有倾覆的可能。三个月后两人离婚,两家商量之后孩子由小张父母带回农村抚养。一段本就不被亲朋祝福的婚姻就此终结,画上一个不圆满的句号。
年轻人奉子成婚的有,大龄剩男剩女因年龄原因仓促结婚的也不在少数。李先生和张女士都以过了而立之年,在单位比他们小很多的现在孩子都上学了,无奈之下,经双方父母和单位领导撮合之下走到了一起。单位领导特意多批了几天假,单身多年如今终于有了家庭的二人因此选择旅游结婚,让期待已久的婚姻生活有一个甜蜜浪漫的开始。婚礼结束第二天,二人就开启了欧洲蜜月游。从奥地利到德国,途径浪漫之都法国,再到意大利,最后抵达瑞士。回来后两人红光满面,工作也愈加顺利,张女士下半年就有了宝宝,双方父母也终于能享受天伦之乐。
调研中还有很多比较典型的婚姻,比如因为经济拮据而举办经济型酒席的李杨夫妇;有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不受礼也没大半酒席的领导儿子,也有堪称山阳近来最奢华最排场的两位富商子女的婚礼,当时婚车头车是劳斯莱斯幻影,车队其他车辆也都是百万级以上的豪车,光敞篷奔驰车就40多辆,可谓风光无限。
除了婚姻当事人及其家属,山阳人自己是怎么看待现如今的婚俗习惯呢?
刚刚参加完婚礼的小王说:”哥们结婚是件好事,作为朋友我很开心,毕竟是一辈子的大事嘛。他们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十二点之前在家完成拜天地,十二点赶到酒店在进行西式婚礼,这对他们来说肯定特别有纪念意义。”如今,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女孩子,从小就怀有一个王子与婚纱公主梦。对她们来说,除了中国传统的拜天地得到长辈亲朋的祝福,还想要在那一天身穿洁白无瑕的婚纱,由前半生最崇拜的男人——父亲,牵着自己的手将自己交给下半生最相信的另一个男人——丈夫手中,听着丈夫在父亲面前许下誓言,那一刻,她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婚礼成为他们由恋人变成爱人、亲人的见证。
今年参加工作的小吕无奈的说到:”虽说朋友结婚随份子祝贺是应该的,但这两年山阳县礼越来越重。以前谁家婚丧嫁娶送一二百足以,现在最普通的、很久不联系的同学结婚都得三百,同事、朋友们的事没有五百块都拿不出手,关系好点的动辄就以千为单位,我一个月的辛苦钱也经不起几次份子钱折腾啊!”近两三年来,山阳县攀比之风盛行,份子钱也一路高升,县城里最低都是三百起步,上不封顶。其增长过程比较像哄抬物价,不过抬价人是大家自己。有一人给五百,其他人就不好意思给三百,觉得没面子,就这样原本是关系好,并没有恶意抬价的行为却造成了礼金的普遍上涨现象。
老张的独生女今年出嫁,订婚那天老张和亲家商量了一下,不再局限于原来订婚女方只去主要亲戚的习惯,叫上了单位的同事和亲朋好友。老张说:”家里就这么一个宝贝姑娘,这辈子的大事怎么能因为原来重男轻女的习惯不邀请亲朋嘛,亲家很通情达理,也支持我这么做,说男女平等,要一视同仁。”订婚当天宴请主要亲戚的习俗近几年也有所改变,很多独生女家庭都在订婚当天通知亲朋好友前来沾沾喜气,也是对女孩的祝贺。
已经六十多岁的老李是一名清洁工,他负责的区域内正好有两家高档酒店。老李说:”结婚喜庆一点没什么错,可是每次有人结婚的时候,在酒店门前完放鞭炮转身就进去举行婚礼,留下一地狼藉,我们环卫工人赶紧就要去打扫,要不然会被扣工资的。上个月负责南新街的赵老头正在打扫鞭炮皮的时候有一个哑炮炸了,打在他眼角上,倒霉的赵老头住了一个月院才痊愈,哎。”虽然XX规定严禁燃放烟花爆竹,但是偷偷放的人还是不在少数,而且即使被抓现行,也就罚点款,大家为了图喜庆,大多数人也不会在乎这些罚款,以至于每每良辰吉日大小酒店门前都是烟雾缭绕,地上一片狼藉。
吴警官在山阳县交警队算是老人了,问到他对现代婚俗的看法时,吴警官眉头一皱说到:”胡闹啊,现在这些年轻人啊,就是胡闹,每次有人结婚的时候我们都特别头疼。长长的婚车队伍倒是整齐有序,让人头疼的是那些拦婚车的人。以前也就三五成群堵住车,另一半路还算通畅。现在倒好,这些拦路虎直接开着车往路上一横,磨上十几二十分钟,给的好处他们满意了才会放行。每次一堵整条街的交通都要瘫痪,好几次差点误了县医院的救护车!”拦婚车现象这两年越来越盛行,县上几个大酒店都在主干道附近,婚车一堵,影响的不只是一条街,临近的十字路口、街道都会受到影响,一些有急事的车主常常是苦不堪言。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街头采访得到的答案更深刻的反应出了山阳婚俗存在的问题。
三山阳县婚俗习惯的类型及思考
结合走访调研和街头采访,可以把山阳现今婚俗习惯按不同维度分为表现形式不同、思想观念不同、追求目的不同。
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铺张浪费型、经济实用型和拮据凑合型。铺张浪费主要集中在商人群体中,他们的子女一次结婚动辄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在他们看来自己辛辛苦苦挣钱就是为了让老人和下一代能有优越的物质生活,与普通家庭相同,他们也认为子女的终身大事就此一回,必须为他们准备一场隆重豪华的婚礼,一是对子女的爱,二也是自己社会地位的象征。当然,铺张浪费型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山阳人结婚都属于经济实用型。经济实用主要体现在婚礼的流程一应俱全,场面低调朴素,不会过于追求面子,两家人都只是借婚礼这个形式来提现亲朋好友对新人的祝福和期盼,也是自己对下一辈的完美交代。除了这两种还有拮据凑合型,这种情况多发群体是居住在县城的一些农村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跻身于城里人行列,结婚的形式当然也要跟城里人一样,于是他们也在酒店宴请宾客,举办婚礼,但又受限于经济实力,因此经常导致婚礼不伦不类,不土不洋。但这也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思想观念也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攀比好面型、自我满足型、得过且过型。攀比好面子本来属于人之常情,但有些人在这方面可谓是做的”淋漓尽致”,他们为了让亲朋好友觉得子女的婚礼隆重奢华,或者是子女为了不比身边朋友的婚礼差,不惜把平时辛苦积攒的生活本儿挥霍一空,酒买贵的,席面要好的,处处充斥着”打肿脸充胖子”的味道,一场婚礼下来一家人可谓是身心俱疲,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相比于此,自我满足型则不然,这种型式重于对婚礼结果的看重,认为婚礼不过是一种在一起的公告形式或者为了给亲朋好友的一个通知而已,因此一切从简,轻轻松松的举办完婚礼过自己的小日子;还有一种占少数的类型是得过且过型,这种类型的人完全认为婚礼是给别人看的形式,既浪费钱又特别累,因此草草了事,得过且过。
追求目的不同而衍生的形式也大概归结为三种,利益回收型、传统祝福型、显示实力型。利益回收型,这种人认为自己多年来送出去很多礼金,好不容易有一个回收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因此十里八乡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会通知,借此机会大肆回收礼金,经济上倒是赚的盆满钵满,背后却被人说闲话。传统祝福型,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型式,他们只是单纯的为了得到亲朋好友的祝福,让婚后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还有一种称之为显示实力型,在表现形式里提过,就是商人为了增加自己的知名度,显示实力雄厚,或者说是更好的发展商机,借机宴请同行、官员,为今后在商界游刃有余而添砖加瓦。
对比多种类型,不难发现其中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形式,而造成这两种完全不同结果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唯物辩证法指导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婚俗习惯的变迁也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传统观念讲究婚姻要从一而终,因此一些家庭即便矛盾重重,也很少有离婚的现象存在。近些年这种传统的枷锁被打破,法治的普及使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权益的保护,很多人承认没有感情的婚姻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离婚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而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使得青年男女不断追求更高一层次的知识水平,因此晚婚晚育成为普遍现象。
经济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手头的钱变多了,以前因为囊中羞涩而不送礼少送礼的无奈之举得以改善,想用礼金表示对新人的祝贺,属于一种良性的社交往来。经济发展下有一点不能不提,那就是女权的提高。女性的权利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可谓是跌宕起伏,在母系社会时打到女权的巅峰,之后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男性的权力因其贡献的加大不断提高,反之女权急剧下降,在封建社会达到了最低谷。一直到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女性可以从事生产劳动产生社会价值,至此女权才逐渐提到,发展至今男女平等,甚至一些女强人让男性都甘心拜服。[16]
政策方面,计划生育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自1966年颁布后坚持贯彻执行,改变了中国人追求多子多福的现象,少生优生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普遍现象。因此父母原本对众多孩子的爱集中于一人或者两人的身上,对于他们的婚姻大事如此重视也不足为奇;反腐之风与中央八项规定的开展使很大一部分XX官员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子女的婚姻大事也像群众一样图个喜庆,少收礼甚至不收礼,一改大办特办之风。
当然,也不全是好的现象。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人们从温饱问题中解脱出来,从而转向对自身在社会中地位的追求,而自古以来社会地位的表现除了个人英雄之外,无外乎在朝为官或者富甲天下,前者是一方权力的象征,后者也代表了锦衣玉食。财富成为社会地位的体现之一,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究其原因,其实是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不良风气作祟。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的追求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会出现一些XX和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美好现象,也难免还有传统习惯中遗留的糟粕,等待着我们去剔除。因此我们要正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用实际行动去认识并检验真理,最后回归于生活。
结语
在山阳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秦楚文化相互影响,交融荟萃,形成了与关中文化、荆楚文化关联融合又独树一帜的秦风楚韵,凸显出浓厚多彩的山阳民俗文化,雅俗共存,经世不衰。婚、丧、嫁、娶位居首位的婚俗习惯,作为山阳民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过时间的洗礼,传统婚俗文化中良好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丰富着山阳人日益提高的精神需求,其中糟粕的部分也逐渐得到改造。而随着XX政策的引导,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山阳县民俗的合理化、合法化进程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虽然仍有一些社会问题需要山阳广大劳动人民继续去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缤纷世界,但我相信,朴实的山阳人民会在伟大xxxx的领导实现中国梦、实现山阳梦。
参考文献
[1]刘俊宏.陕南传统城镇形态保护与发展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2]果娜.中国古代婚嫁称谓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吴成顺.序言[J]山阳民俗,2009,15(1):1
[4]武卫宁.山阳民俗简介[J]山阳政协文史资料,2009,55(15):3
[5]孙雪兵.婚嫁茶俗现象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3.
[6]祝伦全.婚嫁习俗[J]山阳政协文史资料,2009,55(15):155-159
[7]娅媚.我们依然需要媒婆[J].温州人,2011,(09):22-23.
[8]中国各地婚俗[J].中国地名,2008,(10):13-25.
[9]李良赞.商洛农村婚嫁习俗及其宗教观述议[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196.
[10]杨得昌.添箱[J].乡镇论坛,2010,(10):44.
[11]张登文,韦安洲,杨淑玲.农村婚丧习俗改革初探[J].民俗研究,1988,(01):49-54.
[12]夏禹治.婚礼正要举行时[J].电影文学,2007,(13):114-128.
[13]贺春霞.中部乡村婚姻支付变迁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
[14]杨笛.在婚姻与事业之间[D].南京大学,2012.
[15]山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阳县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323-324
[16]朱颜.当代中国女权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