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内容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国家政策支持互联网产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改善,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产业可以得到快速发展。许多互联网公司正在采用并购的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带来好处,但有很多的互联网公司由于没及时发现与并购有关的财务风险,使得并购最终未能成功。本文详细地介绍了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和性质,并提出了并购活动中存在的各种财务风险。本文中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对两家公司的发展背景、并购过程及经营状况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滴滴并购优步的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并发现并购过程中会存在的财务风险。文中数据通过网络查询和研究获得的,数据真实、客观,是得出论证结论的可靠依据。本文通过研究获得了一些具有促进性和普遍性的并购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一是谨慎评估被购企业价值,二是合理构建多元化融资组合,三是加强整合和协同效应,为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财务风险防范提供了有益的建议。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基于滴滴与优步的并购案,调查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状况,提高对并购财务风险防范重要性的理解,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风险防范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我国并购市场得到持续性发展,许多企业用并购的方式来拓宽市场领域,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我国也迎来了“收购热潮”。近年来,互联网行业并购活跃度一直呈上升趋势,2013年中国互联网并购市场共317起,其中披露金额交易278起,交易额达到140亿美元。2015年达到了顶峰。这年互联网并购市场836起,环比增长81.65%,披露金额518.69亿美元,环比增长197.38%。

中国XX为了加速国内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网络建设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例如,《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研发,规模和产业化商用通知》、《“十二五”互联网行业发展规划》等等。XX还制定了其他的互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反映出国家对互联网产业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能力发展的情况下,大型互联网公司开始抢占行业先锋位,用并购方式来全面布局。例如,2014年搜索网站百度收购团购网站糯米,腾讯以7.36亿元投资58同城,成为58同城第一股东,同年腾讯获得15%的京东股份。在2015年的第十二届XXXX第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行动计划,目的是鼓励海外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市场。

2.研究意义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知道并购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许多互联网公司正在采取合并和收购措施,以提高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实行资源合理分配,开拓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利润。但是,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性质,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在各个领域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并购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问题,企业往往缺乏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规避与并购相关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对存在风险的预防能力较弱,并且还无法较好地处理,则并购活动大概率不会成功,那么,并购企业将会承受较高的经济损失。合并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研究将能够降低企业风险率,避免不利影响,较好地降低损失。因此,研究中国互联网企业并购带来的财务风险在如今非常重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果风险预防不利或不考虑全面的话,并购活动可能会失败,而且在各种风险中,财务风险是很容易导致并购失败的风险之一。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界定,Gheorghe(2010)提出了将并购的不同阶段的财务风险进行区分,第一类是指在并购前因为没有选择正确的融资以及支付方式而产生的财务风险,第二类是指并购后公司未能整合成功而产生的财务风险。SebastianFirk,FranzMaybuechen,JanaOehmichen,MichaelWolff(2019)研究了管理层在并购决策中自身利益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会受到公司内部环境、行业和特定国家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并未表明价值管理对并购收益具有积极和直接的影响。但是,已经发现在存在意外因素的情况下进行价值管理将为合并和收购提供良好的回报。

关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成因,Robert(2001)认为并购财务风险的主要是由于两家合并企业没有共同规划一个长远的企业目标以及有效的整合方案。Mieheal(2003)的调查表明,在并购活动中产生财务风险的核心原因是对目标企业的估值与实际不符,以及没有制定合理有效的融资和整合方案。

关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Rober、Morton(2000)认为,为了控制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必须制定合理的并购整合计划,并且必须在实施计划期间需要会发现以及合理解决问题,从而保证其风险可控。

2.国内文献综述

对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界定,侯林芳(2016)认为,并购过程中所有财务活动所带来的风险构成了一种财务风险,呈现出繁杂性、相关性和流动性等特点。它贯穿于并购的全过程,影响着并购的成败。李金田、李红琨(2012)认为并购的财务风险不具独立性,它与价值评估、支付和整合等风险有密切联系,但财务风险是影响整个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风险。

对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成因,窦晓丽(2019)通过专家评估方法分析得知,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的支付及融资风险比较低,其风险主要集中在定价以及整合风险。李一阳(2019)认为并购能够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从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竞争力。然而,企业也有可能由于并购中资金链的断裂而破产。

对于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惠金礼(2006)认为,并购后的财务整合是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有效控制被并购方的根本途径,是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 徐子务(2013)认为,企业并购活动中保证现金流的流动是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重要防范对策。

3.国内外研究评价

文献综述表明,传统上的并购财务风险管理已经不足够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国内外研究人员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获得了很多重要发现,国外的研究人员针对并购活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财务风险进行了探讨。而我国内并购财务风险的研究还只处于起步阶段,相对来说尚且不成熟。它忽略了我国的特殊制度背景,也没有根据并购的不同阶段对财务风险的特征进行分析,仅是简单地分析了并购的财务问题,对财务风险防范的研究显然不足,而且还缺少针对性的实际案例研究。所以,本论文以滴滴出行并购优步公司为案例,对两家公司的并购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并购过程中会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防范对策。

(三)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得出几点风险防范对策。

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整理前人们的研究成果并介绍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研究现状;确定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互联网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阐述了互联网企业的相关理论;通过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及特点;概括了互联网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财务风险。

第三部分,滴滴并购优步案财务风险分析。首先介绍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案例的背景和过程;然后分析该并购案的动因;再对两家企业合并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对其并购中财务风险的控制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整理总结出滴滴并购优步案的启示,为国内外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参考经验。

第四部分,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对结合案例出现的财务问题提出有效的防范建议,并对我国互联网企业并购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提供参考和有效经验。

第五部分,总结。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了论文的主要观点。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1.因为我国互联网市场环境的发生了新的改变、互联网本身的行业特性,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的并购风险有所不同。我国互联网企业间的并购活动相对较迟,关于防范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的研究又相对较少。本文将滴滴出行并购优步中国这一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地研究两家互联网企业合并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风险,进一步补充和改进对策。

2.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将理论与个案研究结合起来,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的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两家企业的背景及并购过程,收集并购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信息,用数据支撑对案例的分析。

3.本文将整体行业形势和个案结合,对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和防范的观点进行了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的论述。首先,在整个行业的基础上,定义互联网行业、分析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和特点。其次,将互联网网约车行业中最典型的并购案例进行细致地分析。最后根据行业特征,提出了适用于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建议。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及其财务风险

(一)互联网企业的界定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实施的《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的第一章第二条规定:互联网行业是指从事互联网运行服务、应用服务、信息服务、网络产品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生产以及其他与互联网有关的科研、教育、服务等活动的行业的总称。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本文中所讨论的互联网企业属于第三类,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建立一个为使用者提供各类型的免费以及附加服务的网站,并从中赢得收益的企业。

本文对滴滴出行进行了探讨,滴滴出行在大移动互联网时代为用户建立和培育了一种现代化的出行方式。较比传统电话召车和路边招车来说,滴滴打车的诞生更是改变了传统打车市场格局,颠覆了路边拦车概念,利用移动互联网特点,将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从打车初始阶段到下车使用线上支付车费,画出一个乘客与司机紧密相连的O2O闭环,最大限度优化乘客打车体验,改变传统出租司机等客方式,让司机师傅根据乘客目的地按意愿“接单”,节约司机与乘客沟通成本,降低空驶率,最大化节省司乘双方资源与时间。

(二)互联网企业并购现状及特点

1.互联网企业并购现状

互联网效率高、便捷、成本低和交互性强的优势使得它不断地侵占传统媒体获得的收益。互联网企业的利润模型可以分为五类:“新媒体”模型、平台运营模型、付费信息传递模型、虚拟体验模型和电子商务。互联网企业的拥有很大部分无形资产和极小部分固定资产;快速的技术进步和持续的业务创新;大量股权融资;行业竞争激烈,呈现出大规模并购的趋势。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互联网企业进行了并购,以提高竞争力,降低交易成本,有效地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迎来了一场并热潮。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数据来源:根据清科数据库相关数据整理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可知,从2009年到2016年,中国并购市场一直很热门。随着全国并购企业的增加,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并购规模和数量也已成稳定增长的趋势。2013年是“并购元年”,2013年和2012年的并购交易数量相对比增加了100%。2015年6月24日,xxxx发布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为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据私募通数据绘得图表,在2016年上半年并购数量就已达到260起,规模达到1108亿元。中国并购市场在2016年共完成3,105笔交易,同比增长率为15.3%;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总计2,469起,交易金额达到1.84万亿元,同比增长76.6%,平均并购金额为7.47亿元,又再次突破了历史。2016年,国内经济仍然面临压力,实施了“三删一减一补”为中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层面侧重于可持续发展以及风险和内部整合的预防与控制,而并购在整个市场不同部分的轮换下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其中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显示出良好的态势。

2.互联网企业并购特点

(1)业务领域多样性

由于互联网企业对现有业务范围和运营绩效不满意,它们希望进入其他领域并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扩展业务渠道,将业务风险分散到一个行业中,从而实现长期目标并使业务多样化发展。因此,通过并购不同领域的公司可以实现多样性。例如,阿里巴巴并购优酷土豆、腾讯并购大众点评等都希望通过并购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和多元化,推动公司的全面发展,成为其他行业的领先者,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2)巨头效应

从根本上改变整个行业。样本。巨大的效果有明显的好处。当然,合并后的双方对付风险更为方便。互联网企业由于产品更新迅速,经营周期短,收益高,行业竞争激烈,互联网企业发现很难在短期内获利,因此,互联网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由于要面临各样的风险和挑战,一些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增加了市场权并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这将导致结成强大的联盟。例如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的合并以及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的合并,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结构,巨头效应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当然,合并后的两家企业在面对各种风险的时候也更加自如。

(三)互联网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

1.财务估值风险

估值风险是由于估值过高,使企业并购的成本增加。评估方法不合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目标企业估值不实的重要原因。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随着互联网行业全资并购的比例提高,并购所需的资金数额越来越大,这便意味着存在很大的财务估值风险。在互联网企业的并购中,界定并购交易价格的关键就在于对被购方的价值进行评估,这种估值存在一定的博弈性。现实中,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很容易就能得到高于实际资产价值的估值,而另外一些小型公司却经常获得较低的估量,这种资产被高估或者低估,都不利于互联网并购活动良性健康的发展。此外,互联网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比大、有形资产占比小,由于对互联网行业的财务估值,评估的主要是域名、网站、网络用户、访问量等无形资产,这就加大了财务估值的难度。

2.并购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并购企业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并购资金以及能否消除有筹资资金对并购后企业产生的影响。企业并购肯定需要大量的财务支持,而融资是并购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企业在并购中的声誉低、偿债能力低,预期收益有限,那么企业债务融资、直接投资吸收和股票发行能力将很弱。在实际融资中,企业还应该为避免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资金无法周转,而考虑是否可以在到期时偿还本金和利息。如果一家企业使用多种筹集资金的渠道,那么该企业的融资结构也将面临风险,错误的融资方式和结构会对并购后企业的运营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如果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导致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则可能增加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并损害股东的权益。如果并购后的筹资期不能满足未来现金流量的需求,将从而会损害并购企业的流动性,并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3.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

财务整合是指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财务制度体系、会计核算体系统一管理和监控。财务整合是发挥企业并购的“协同效应”的前提,也是并购为了实现的终极目标。对于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如果未能及时解决被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问题,将很可能会导致最终并购失败,企业甚至可能破产。支付互联网企业并购的主要方式包括现金支付和股票支付两种。如果在并购时以及随后的的财务整合期间支付的款项过多,则并购方将面临因巨额债务而导致的财务结构奔溃。如果是股票支付,则在股票贬值后,股票价格将遭受损失,并购活动的资金来源渠道都存在潜在风险。财务整合是企业并购后整合的主要内容,在提高企业实体的共同联合力和主要竞争能力中起着核心作用。在企业并购后顺利进行财务整合也是其余资源整合顺利的有力保证。同时,成功的财务整合也有利于实现企业全局的战略目标。

三、滴滴并购优步案财务风险分析

(一)背景介绍

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贸易、数据和其他资产,以再扩大在中国大陆的业务。这一重要交易意味着着中国的网约车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2年,“嘀嘀打车”由程维在北京创办成立。它的出现大大的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出行方式。传统打车通常是在路边招手,并且会严重受到天气、路段和时间的影响,因此像用应用程序软件进行线上打车这样的方式首先得到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支持。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两家企业成为了合伙人,共同发表了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当年的9月,“滴滴打车”更名为“滴滴出行”。

优步于2010年成立于X硅谷,于2013年8月在上海开始试运营,于2014年2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较快地扩展到数十个一线和二线城市。2014年8月,它推出了价格优惠的专车业务“人民优步”,在短期内赢得了中国市场并获得了巨大的市场份额。于2016年已经覆盖了中国60多个城市,全球70多个国家和400多个城市。

在多数城市中,出租车行业受到管制,并且出行受到限制。通过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将乘客和司机联系起来的经济共享的服务,已经开始与传统的出租车进行竞争了。

(二)案件分析

1.合并方式:

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的业务、品牌、其他资产以及在中国所有的业务数据,以再扩大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两家企业共同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成为彼此的少数股权股东,Uber全球持有滴滴出行的5.89%股权,代表着17.7%的经济收益,Uber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获得的总经济收益为2.3%。与此同时,滴滴出行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加入了Uber全球的董事会。Uber的创始人TravisKalanick也加入了滴滴出行的董事会。

2.并购过程分析

在高峰出行期间,传统的城市交通系统总是无法满足需求。还有着驾驶员和乘客之间信息不匹配以及浪费闲置资源等一系列不足。从2012年开始,网约车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出行市场。2016年,中国移动互联网专车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327.4亿元人民币,2017年6月,滴滴出行人均日启动4.4次,首汽约车人均日启动3.3次,嘀嗒拼车人均日启动3.2次,并且滴滴出行APP的活跃用户有1058.万人。当前出行平台的“互联网+交通大数据”模式已经完全改变了传统的出行方式。

根据《中国打车APP市场2013年第四季度检测报告》可知,2013年末,快的和嘀嘀(当时“嘀嘀打车”还未改名为“滴滴出行”),两个主要的打车APP拥有市场超过90%的用户市场份额,而此时的优步才刚开始试运营,并于2014年3月才正式的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嘀嘀和快的分别与互联网领先者腾讯及阿里巴巴进行合作,并采用补贴的方式历经为期13个月的“补贴大战”,彼此耗资数亿美元,并使得打车APP成为了大众主流应用。在此期间,优步也获得了另一互联网巨头百度的投资,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人民优步”也成为中国打车应用程序中的主流应用之一。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

嘀嘀和快的于2015年的2月结束了战争,宣布合并,共同与优步竞争。合并后,它们就彼此的车辆安全和服务机制达成一致,并完善了各种标准和制度。在当年的9月,“嘀嘀打车”改名为“滴滴出行”。此次的合并使得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在中国市场上拥有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而优步也有着排名第二大的市场份额。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数据来源: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

滴滴并购快的之后,很快的就将目标转向了另一个主要竞争对手优步。滴滴和快的结合了彼此的专车安全与服务机制,并改进了标准和制度,与优步竞争的方式还是同样采取补贴优惠的方法,以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在我国的专车服务市场中,2016年第一季度,滴滴的活跃用户使用率为85.6%,覆盖了400个城市,而优步的活跃用户使用率为15.4%,覆盖了37个城市。滴滴为用于升级技术、扩展业务和改善用户体验感于2016年6月获得了50亿美元的融资,以与优步进行最后一战。滴滴与优步之间的补贴战最终还是走向了合并。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数据来源:比达咨询(BDR)数据中心

并购优步之后,滴滴拥有了更多的全球性资源,也拥有了更多的投资。数据显示,滴滴与优步之间的激烈竞争推动了国内互联网出行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约车市场越来越成熟,我国的互联网专车用户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积极态势。

3.并购原因分析:

(1)减少亏损,协同发展。

从一开始,中国专车市场就一直是个混战的战场。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滴滴和优步一直在相互竞争,以补贴每个订单来争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滴滴这一年所花费的补贴金额也更是远超过30亿美元。尽管滴滴拒绝置评,声称企业的花费并不到优步的20%,但两家企业确实都进行了大量投资来留住客户。滴滴并没有从与快的的补贴战中学到有关的教训,而是用同方法继续与优步竞争。优步被迫与之应战,“烧钱大战”持续了15个月。两方投资者都希望能尽快从投资中获利,而不是总是砸钱补贴,却背负着损害双方无法发挥作用的损失。

(2)保留自身价值,抢占市场份额,寻找新机遇。

中国网约车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出行APP的使用率也达到了相应的高度,根据艾瑞于2016年5月发布的数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约为7亿。根据滴滴声称,其注册用户已经达到3亿。除滴滴和优步这两个最大的市场份额占据者,易到、神州等其他互联网出行公司也各自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滴滴和优步之间的争夺战中,他们快速抢占了专车和租车的部分市场份额。其他业务市场也都遇到了更大的竞争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滴滴和优步必须尽快结束长期的烧钱大战,保留自身价值,并用更多的精力去寻找新的市场和机遇。

(3)保留精力,积极适应新法规。

在此基础上,各地也发布了新的网约车法规,并对专车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导致降低了车主和使用者的热情,并且也大大降低了乘车者的粘性。作为一家外国公司的优步在适应中国的新政策和媒体公关方面处于劣势。对于本地公司的滴滴而言,滴滴就比较具有优势,理应积极适应新的法规才是首要任务,不应该再继续受行业争斗的困扰,分散自身的精力。

(三)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1.滴滴并购的价值评估风险

滴滴和优步都属于轻资产的性质,不能在用传统行业中应用并购估值技术来评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滴滴与优步两家本就是正在成长中的互联网线上平台开发的新兴企业,他们具有大量的投资,低利润率和不确定的生产力增长,因此很难准确地评估两家企业的现金流量和持续增长的时间。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公司来进行估值比较,这也将影响到并购后对企业进行估值的风险。

在滴滴并购优步前,双方持续提供高额补贴,但实际上它们并没有进入盈利期,甚至都还处于亏损期。而且两家企业不了解各自的潜在价值,亏损期的报告无法反映出其盈利能力,其盈利模式不明确,并且各种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使得难以实现准确的估值。

滴滴与优步高度同质化,业务的重叠度很高,两家企业的用户群体和驱动因素之间的匹配度也很高,由于两家企业合并使得市场增长非常不确定,也导致了估值的不确定性增大。

滴滴与优步两家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是换股并购,而股份交换率是两家企业估值的具体表现。根据报道得知企业双方之间没有重大的价值损失,实际上,这种换股并购的方式在避免估值风险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2.滴滴出行的融资风险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数据来源:新浪财经

滴滴应战对手的竞争方式都是进行价格补贴策略,两场“烧钱大战”体现出滴滴没有核心的竞争力。面对对手滴滴总是没有很好的方法,最终使两方都无利可图,只能不断补贴用户以保持用户忠诚度,而由于不断的补贴使得滴滴被动融资。在网约车这个行业里,滴滴的竞争对手却不仅仅是快的和优步两家企业,还有也在不断壮大的大黄蜂、易到和神州等。所以,这样长期的不断的补贴、大额的亏损、不断融资的反复操作是具有极大风险的。滴滴应该认识到实现并购的关键不应该是持续性的融资和补贴,而应该是决策、运营和服务。

因为互联网企业总是具有高估值、低收益、高风险的特征,滴滴之前的回报率很低,规模相对较小,未能满足公开发行债券的条件。由于企业刚刚成立,基础不够稳定,没有信用记录,风险也相对较高因此无法利用银行借贷和其他非公开发行债券融资模式。所以,传统筹集资金的方式对于滴滴来说不适用,缺钱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滴滴可考虑股权融资以及其他的模式。

虽然滴滴的融资过程似乎一帆风顺,实则处处危机。2012年在只有能够勉强上线的产品后就进行私募股权融资,预期融资500万美元。但那时的滴滴也还只在发展初期阶段,获得B轮融资的可能性不大,并且不正确的融资金额也使得企业反复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该企业的软件尚不能赢得收益,公司的各种支出使最初的资金迅速用尽,只好再次寻求资金,这表明滴滴的融资时机并没有计划好。滴滴应该提前规划好融资计划,在每个阶段都调整合理的预算,通过合理整合资本结构来减低融资成本,并寻找好可长期合作的投资者。

3.滴滴并购后的财务整合风险

滴滴完成并购后,将会面临财务整合的风险。并购后业务扩张、资金链调度和人员配置对于滴滴而言都极为困难。双方的组织架构、文化、管理、财务、人员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必须进行并购整合的工作。优步在被并购前的补贴大战中,损失了很多资金,也进行了与百度的融资,优步的财务状况应该事前审查。

滴滴收购优步后,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滴滴的补贴优惠却越来越少了,打车价格却比叫出租车的价格还要高许多。从而导致,乘车用户的数量大大减少。为了保持驾驶员的数量并提高司机的忠诚度,滴滴出行为驾驶员提供了一些补贴,例如高温补贴和深夜补贴等等。滴滴和优步在中国的业务收益要小于两家合并之后所能获得的收益,则双方都必须拥有迫切的合并意愿以赢得额外的收益,实现协同效应。多数是为了占据较多的市场份额,双方采取了补贴拉锯战术,不断发优惠券与打折卡等各种各样的折扣,特别是在最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花几块钱就能做到专车。在滴滴和优步合并之后,财务整合可以是重组和简化后台职能部门的运营,改善价值链,整合产品线并提升生产效率等。利用规模经济效应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扩大业务规模,并达到提高商誉的目的。只有将财务目标是为了设定为最大化企业价值,才能实现企业的整体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制度、核算的整合都是必不可少的,实现完整的财务整合框架需要相互合作。

四、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谨慎评估被并购企业价值

互联网企业并购的主要动机是产生规模效应和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互联网企业并购资金额通常都很大,因为被并购企业常会提高自己的估值,所以对被并购企业进行准确的财务估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并购活动展开前,有必要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互联网资产的无形性质要求必须采取对有形资产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价值。这是一个相对复杂、准确和专业的项目,应该由拥有相应专业能力的人员来完成。根据收集的数据对被并购企业进行细致、合理的评估。因此,为了避免评估风险,企业可以于并购之前组建一个由专业的评估人员组成的评估小组。由于互联网企业资产的特点,使用多个不同的方法来估值更具可靠性,以避免单一的评估法导致结果不准确。

原则上而言,互联网无形资产的评估仍然属于资产评估,将不可避免地关联到资产法、市场法和收益法三种基本方法。

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研究—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

鉴于互联网企业的无形资产份额很大而有形资产份额很小的特点,导致互联网企业很难适用传统行业的预测分析估值,评估传统企业的常用方法是基于估计现金流量和折现现金流量的方法,要想准确的应用在互联网企业上非常困难。科学的评估技术和标准化的评估程序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并购估值尤其重要,需要选择合理的资评模型来对互联网企业的总价值进行评估。

(二)合理构建多元化融资组合

互联网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采取适当的融资方式。通常来说,企业应坚持“先内后外,先快后慢”的融资原则。首先,需要根据融资时间的要求选择融资方式,然后再根据融资成本选择合适的融资结构,最后评估融资规模及财务风险,可通过股权置换的融资方式与被并购企业共同接受财务风险,还可以减少融资额。互联网是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互联网企业的特点是高估值、低收益,并且具有极大的风险性,所以通过例如贷款等传统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非常困难,大多数资金是通过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等融资方式进行筹集的。单一的融资方式存在高资本成本,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互联网并购企业的融资中存在较高风险,必须要不断优化和运用多元化融资模式,拓宽融资的渠道,引入创新的融资形式,整合互联网企业的融资体系。

在互联网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根据企业各个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合理的进行多元融资组合。因为不同的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了不一样的融资风险,因此在其中一种融资方式出现问题时,则其他融资方式也起到辅助作用。这样可以控制风险,从而降低财务风险,保护企业的现金流,并以理想的回报实现低成本融资。

(三)加强整合和协同效应

并购后整合目的是集中于扩大在行业内的市场份额,并结合彼此的资源以实现协同效应、互补效应,创造了并购活动而所产生的“1+1>2”效果。有效分析两家企业之间的重叠业务,并对市场进行规划,明确业务指标以维护和评估潜力业务。

在财务整合前,必须要将并购企业的资源、管理能力以及被并购企业进行财务审查。如果发现问题,则可以提高整合效率。企业需要优化资源分配,合并和管理重叠的业务,降低营运成本并实现规模经济。整合后,将严格管理企业的责任中心、并对并购成本、现金等进行财务控制。为避免企业在并购后无法实现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企业需要在并购前为整合失败预先制定纠正措施,从而减少企业的损失。

并购之后,双方都需要重新分配资源、计划资本的支出,达成适当的协议,了解两者的优缺点进行互补,开拓市场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制定新的发展目标。而战略计划则将财务管理的战略目标与新战略计划相结合,以改善新公司整体目标的实施。尽管并购企业的业务性质相对一致,但两家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制度可能会大不相同。因此,并购后,企业还必须根据为实现财务人员、财务体系、财务目标和业务的统一,重新开发更加适合新企业的财务制度,以降低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实现巨大的财务成就。

五、总结

企业并购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现代化,优化市场资源分配,提高企业市场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购可以将目标公司聚集在一起,以创建新的业务模块。在公司快速成长中获得并加强协同作用,增强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并提高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由于我国互联网企业雨后春笋般发展态势。为谋求更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选择企业并购这一方式来达到其商业目的。企业并购每一个阶段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并购的整个过程之中,随时会引发财务危机。考虑到我国目前市场的体制条件,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存在如何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问题。本文首先结合我国并购财务风险的现实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其次,阐述了互联网企业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和财务风险的种类等,并重点以滴滴并购优步为例展开了对并购过程及动因的分析,提出了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具体分析了其并购中财务风险防范的策略。最后,基于滴滴并购优步时财务风险防范的案例分析,本文对互联网企业实施并购财务风险防范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谨慎评估被购企业价值,二是合理构建多元化融资组合,三是加强整合和协同效应,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并购活动中财务风险防范提供有效的借鉴,以促进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Value-basedManagementandMerger&AcquisitionReturns:AMulti-levelContingencyModel.SebastianFirk,FranzMaybuechen,JanaOehmichen,MichaelWolff.EuropeanAccountingReview.2019

[2]Sharingeconomy:becominganUberdriverinadevelopingcountry.EduardoValente,RobertoPatrus,RosanaCórdovaGuimares.RevistadeGest?o.2019

[3]ZiweiYu.RiskAnalysisinEnterpriseMergersandAcquisitions——TakeHNAIndustry’sAcquisitionofCWTasanExample[C].WuhanZhichengTimesCulturalDevelopmentCo.,Ltd..Proceedingsof202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FrontiersofInnovativeEconomicsandManagement(FIEM2020).WuhanZhichengTimesCulturalDevelopmentCo.,Ltd.2020:25-32.

[4]FinancialRiskManagement[J].SoňaJirásková.  LandForcesAcademyReview.2017(4)

[5]徐玉芳.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2017(17):109-111.

[6]窦晓丽.互联网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评价与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7]李阳一.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防范[J].财会月刊,2019(S1):72-87.

[8]潘乐媛.基于互联网企业并购的财务整合风险及措施的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05):163+268.

[9]从“滴滴出行”看互联网新经济背后的技术控制文化[J].潘佼佼.广告大观(理论版).2019(02):29-34.

[10]李纪中.互联网企业并购前后财务风险的比较分析[D].华东交通大学,2016.

[11]孙伟艳,赵芝琳.互联网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8):94-95.

[12]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114-116.

[13]赵颖.滴滴出行收购Uber中国财务风险案例分析[D].吉林大学,2019.

[14]惠金礼.并购中财务整合的内容及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06(08):58-59.

[15]席毓琦.企业并购中收购方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16]王基建,吴保先.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防范[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151-153.

[17]张应杰.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J].财会月刊,2005(12):24-25.

[18]朱朝华.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6):25-29.

[19]杨紫璇.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9.

[20]孔陇,刘彦钊.“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J].梧州学院学报,2019,29(01):1-5.

[21]程晓乐.企业并购整合中的财务风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2]李天剑,于海.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控制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12):55-56.

[23]董学力.互联网企业跨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整合策略——以阿里集团并购优酷土豆为例[J].财会通讯,2017(11):96-100.

[24]王浩.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J].会计师,2013(09):42-43.

[25]刘录敬,于宁宁.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分析及其防范——以A公司并购B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1):85-88.

[26]张易航.基于SCP视角的共享经济企业的竞争策略比较分析——以滴滴出行VSUber为例[J].时代金融,2018(05):193-205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0169.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6日
Next 2022年6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