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将进酒》新考

摘要: 《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代表作。近几年以来,人们对《将进酒》的探索取得了可观进展,表现出持续深入,开拓与创新的形式。然而,近年来人们在《将进酒》中作时、不复以及不用的使用、主人及五花马的含义、将的读法等问题的讨论,还存在不同意见。

  摘要:《将进酒》是李白乐府诗中的代表作。近几年以来,人们对《将进酒》的探索取得了可观进展,表现出持续深入,开拓与创新的形式。然而,近年来人们在《将进酒》中“作时”、“不复”以及“不用”的使用、“主人”及“五花马”的含义、“将”的读法等问题的讨论,还存在不同意见。作年中存在开元二十四年和天宝十年以及天宝十一年等说法;“不复、”“不用”和“不愿”在很多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意思;“主人”是“作者自己”和“元旦丘”这两种不同意思;“五花马”也有五花纹毛色的马或将马鬣修理为五瓣的马两种意思;“将”则有三种不同读音,即jiāng和jiàng以及qiāng。写下史志文献,并以出土材料为辅佐,结合李白的诗作和他的交游,针对以上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词:李白《将进酒》新考
李白《将进酒》新考

  一、引言

  在李白乐府诗集作中,非常出名的一首就是《将进酒》。从这首诗可以读出,李白的“借题发挥”以及借酒浇愁,强烈抒发自己愤慨激动,既表现了对世俗的摒弃,对富贵的藐视以及傲岸不屈的气质,也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愤怒和因悲弃世、壮心不灭的情怀。作品因随情流转、奔腾喷泻、变化无常的抒情形式,加之大起大落和大开大阖的特点,历来都被人们所接受、喜欢、传诵。本文将对近几年以来李白的《将进酒》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加以整理理、归纳以及简评,力图形成更加清晰的脉络,以便对于李白的《将进酒》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深入。

  二、对于写作时间

  对于《将进酒》的写作时间,近年来,学术界意见不一,而且有文章作出专门的探讨。这里主要有以下不同说法:

  (一)开元二十四年说

  安旗的《李白〈将进酒〉系年》从李白、元丹丘、岑勋三人一同在元丹的丘颖阳山居里置酒高会事件入手,把《将进酒》和《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两者联系起来,并且针对李白在开元后期的一系列行踪进行整体的归纳分析,最后提出“在开元二十四年创作的可能性最大”的结论。“李白曾经与岑勋及其元丹丘一起置酒高会,在饮酒之际,畅谈他的平生之志以及此期的际遇”的理论属实,我们还可以从他的《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得出。但安旗把《将进酒》和《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仅仅与开元年间相联系,认为李白在其它阶段时不可能会写下这两首诗,然而,安旗本人也没有具体地加以论证说明,这就难免表现得突兀、证据不足,难以让人信服。

  (二)天宝十年说

  《将进酒》一诗中饱含了李白的愤懑、痛苦、哀怨以及不平之情,这些思想感情如同黄河之水般倾泻而出。朱恩义和贺金峰两人便选择从这一点出发,在《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文章中分析并考察了诗人李白的创作活动,并且利用排除法,提出“《将进酒》一诗只能在天宝三载到天宝十三载的这十年之中被创作”的结论,并且通过对诗人李白的《邺中赠王大劝入高凤石门山幽居》创作年代的考察,得出《将进酒》的创作时间大致为天宝十载秋;田留才也一样坚持这一观点,他在《李白〈将进酒〉创作时地考》文中采用同样的办法认为《将进酒》的成文时间为天宝十载秋。两篇论文虽然结论相同,但明显的是,后者在论述方面及其举例方面,都比前者做得更加细致、周全。

  (三)天宝十一年说

  湛江在他的《李白〈将进酒〉与弥尔顿〈失明述怀〉的比较》一诗中说:“《将进酒》大约在天宝十一年(及公元752年)被创作出来,当时的李白深感自己怀才不遇,并且因此心情沉闷,和朋友岑勋(岑夫子)一同去嵩山的颖阳山居拜访朋友元丹丘(丹丘),三人一同登高畅饮,无醉不欢,吟诗作赋,借酒消愁,直抒胸怀,吐露心声心声。”此文着眼在事件的描述,但没有事实上的举例论证,“李白《将进酒》大致在天宝十一年被创作”这说法证据不够充分,有待考察。以上三种说法,本人比认可“天宝十年”一说。李白的《将进酒》作为李白的愤世之作,是他身处怀才不遇以及政治理想彻底被毁灭的极度悲愤的心情下创作的,回看诗人一生,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被奸人馋陷并被迫“赐金还山”,这件事对他打击不小。因此此诗大概写于天宝三载之后。而对于李白在天宝三载之后的具体的行程记录,从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之中《李白杜甫年表》中的引述我们可以得出:
  天宝三载时,李白44岁,春季身处长安,送贺知章诗词作为礼物,被高力士、杨玉环等人诬陷,皇帝下诏让他回归山林。在三月时出京,经过商州顺东而下。又在孟夏时期在洛阳偶遇杜甫,跟随作为陈留采访使的李彦允、恳请作为道士的高如贵来传授《道》,到达汴州与宋氏夫人成婚,又和高适相遇,李白和杜甫及其高适三人一同游玩梁宋中地,到达齐州,跟随高如贵在齐州紫极宫学习道。在年末时回到兖州和任城。
  四载,在任城度过了春夏两季,秋天到鲁郡兖州拜访杜甫,秋末时远赴江东,路过邳州和扬州,再进入越中地区。冬季末赶赴苏州。
  五载,春初时期在苏州度过,后来在杨州、安宜以及淮安等地流转,秋季时再次返回扬州,在这度过了一年。
  六年,初春时期在扬州度过,仲春时游览金陵,五月处在当涂,在横望山居住很长时间。秋季游玩会稽,回到金陵。在此以后在金陵生活了两年。
  九年,身处金陵,在五月到达寻阳,秋季往北去游玩东都汴梁。
  十年,春季时返回鲁省的家。秋季到达南阳拜访朋友元丹丘,奔赴东京梁园,又向北游玩塞垣。
  十一年,在广平及邯郸等春游,在北方的蓟门游玩,秋季抵达幽州,随后向南而下到达宣城,在冬季又到达金陵。
  ……
  《李白与杜甫》一书创作于xxxx时期,作者郭沫若因那那时候的政治压力所压迫,选择扬李抑杜,这就脱离了事实,但针对李白的生平活动的考证是基于对李白作品以及生平事迹的具体分析,因此时令人信服的。另外此诗中提及两个关键的人物“岑夫子”以及“丹丘生”。整合这两点,我们可推出李白《将进酒》一诗写于天宝十年诗人李白“秋季到南阳拜访元丹丘”的时候。

  三、“不复”、“不愿”还是“不用”

  如今,人们认为李白《将进酒》的内容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以上可知晓,我们所熟悉的是“长醉不复醒”。在北京的国学时代及文化传播公司于2004年发行的《国学经典文库系列光盘——唐诗备览》以及李白《将进酒》一诗中,两个地方都用到了“长醉不复醒”一句:一是《全唐诗》中【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中有该句“长醉不复醒”。另一个则是卷162_008中的【将进酒】中所提及的“长醉不愿醒”一句。崇文书局发行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中所写的《将进酒》的原文也是如此:“长醉不复醒”(位于唐诗篇的p71处)。晏景松在他的文章《李白〈将进酒〉赏析》中提出李白想“长醉不复醒”,是因他自己本应当被委以重任,并大展宏图,为国家建功立业,但是“大道虽如青天,我却独不得出”,李白处处遭受小人的排挤和打击。张继苏在他《李白〈将进酒〉赏析》一文中说到:“李白憎恨这些小人黑暗卑污的行径,所以才写下“长醉不复醒”的气话。
  但是,学术界中不仅仅有“不复”这一类的版本,还有其他用“不愿”或者“不用”的版本,正如同以朱东润先生所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四部丛刊》影明本里《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三为例子,其中此句却是“长醉不愿醒”;瞿蜕园和朱金城一同书写的《李白集校注》一书中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却变成了“长醉不用醒”,而且此文章还被列入人教版高中标准教科书中《语文》选修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的鉴赏与分析”的选用教材。
  对于“不愿”和“不用”两个不同版本,李小军在他的《“不愿”,“不复”,还是“不用”——李白〈将进酒〉中一处疑点考析》一书中表示了他自己的看法:“长醉不愿醒”,明显“但愿”和“不愿”都表示诗人的主观意愿,前面一个“但愿”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与后面的“不愿”对照,两个“愿”交相呼应,进而从情感上更加重了“不愿醒”的愿望,也有期望自己的愿望在以后能够成为现实的内涵在里面。因此使用“不愿”也十分合适;“不用”意为“不需要”以及”没必要”,这里面带有埋怨及其不满的心情,也有报国无门、仕途不顺、以酒消愁的无奈之情在诗里面,然而《将进酒》一诗主要抒发的是诗人那洒脱、不羁的高尚情怀,一点都没有对自身遭遇的悲观失望,使用“不用”不能够完全显现出诗人李白在诗中想表达的“得意须尽欢”的豪迈之情,反而却带着一丝丝不得志的郁闷和无奈。因此,使用“不用”与《将进酒》整体诗词的意蕴不相符合,这应该是属于误用也可能是版本发生错误。然而安旗在他的《李白<将进酒>赏析》一文中提出了和李小军相反的想法,在他看来,当诗人李白正陶醉于及时行乐以及对未来的有着美好的希望之中时,突然多年以来怀才不遇的愤慨又从内心翻涌而上。正是诗人李白借此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愤慨,使得这种愤慨就带上了埋怨及其不满的心情,而使用“不用”正好有这个意思。
  笔者认为,之所以有这么多版本,极有可能是因为它在流传过程中被编者、刊刻者等人根据个人喜好和理解改动或者在传抄过程中抄错等等。到底哪一个才是它最初的版本,这就需要我们回归李诗原貌,正如周勋初先生所说:“追寻李诗原貌,自当寻找接近作者生活年代的最早记录。宋刻李诗,不管是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抑或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因为已经后人之手,上距唐代已远,所以还不能算是接近李诗原貌的首选材料。敦煌手写本(三种)以及殷璠《河岳英灵集》乃是接近李诗原貌的首选材料。”

  四、“主人”的解释

  对《将进酒》中的“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中的“主人”一词的解释,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作者自称

  《唐诗鉴赏辞典》等不少注家对“主人”这一次的注释就是“作者自称”。

  (二)元丹丘

  陈石林在其《“主人”究竟是谁?谈李白的〈将进酒〉及对“主人”的不同理解》一文中提到:只有把“主人”理解为“元丹丘”才顺理成章,才符合诗人的性格气质,符合当时的实际,符合全诗情感发展的逻辑。另外,张国光的《〈将进酒〉中的“主人”指谁?》也认为“主人”当指李白的好友“元丹丘”。
  笔者比较赞同将“主人”解释为作者的好友“元丹丘”。笔者认为,要弄清这“主人”究竟指谁?不能凭空臆断,而要回归到这首诗当中,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及这首诗的意境判断分析。陈石林、张国光就做到了这一点。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了朝廷,此时他心中无比愤懑,正好此时,岑勋慕名寻访李白,来到元丹丘之嵩颍山居,元丹丘设宴款待,当时正在梁宋漫游的李白慨然赴约,挥笔写下传世名篇《将进酒》一诗。诗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千金散尽还复来”正是诗人要驱使金钱而不被金钱驱使的豪放性格的生动写照。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情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情况是这样的:酒大概己喝得差不多了,但诗人为了排遣心中的愤懑还要喝,而老朋友元丹丘又担心诗人喝醉,就故意说了一句:“我可没有多少钱打酒了。”听了这话,实际上这时已有些醉意的李白就趁机接过老朋友的话头说道:“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酒对君酌”。说钱不多吗?没关系,我还有“五花马”和“千金裘”,就让侍儿拿去换美酒吧!这既形象地反映了诗人那种直率、豪放和带有天真意味的不拘礼节的醉态,又让人看到了他和元丹丘之间的关系是何等亲密无间。

  五、“五花马”的解释

  《将进酒》中有这样一句话“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当中的“五花马”具体指什么马呢?学术界对“五花马”的解释一直都是模棱两可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五花马是毛色呈五花纹的马,即五种毛色的马,喻指宝马;一说像三花马修剪马鬣为三瓣一样,五花马是修剪马鬣为五瓣的马。到底这两说那一说才是对“五花马”的最好解释呢?
  马鸿雁在他的《李白〈将进酒〉中的“五花马”为何物?》认为: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全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句的“五花马”与“千余裘”两词结构相同,“千金裘”喻指贵重的服饰,“五花马”与之相对应,喻指名贵的宝马,以此二物突出了诗人李白的不吝钱财、豪放豁达的形象。若把“五花马”理解为鬃鬣修剪成五瓣的马,因为凡是马皆可修剪,则不能以此喻指宝马,不能和“千金裘”前后相照应,也就错解了诗意。故把第一说才是对“五花马”最好的解释。
  笔者认为,马鸿雁对“五花马”的解释最有道理,在这句诗句当中,“五花马”和“千金裘”相对应,既然“千金裘”是贵重的服饰,那么“五花马”也肯定是贵重的东西,即宝马。这样既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符合句意。

  六、“将”的读音

  《将进酒》中有“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的诗句。这里的“将”字怎么读?
  “将”有三个读音,一是读jiāng,有扶持、带领、将要等十多个义项;二是读jiàng,有将官、带兵等义项。三是读qiāng。前两者读音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而对第三种读音就有些陌生了。据笔者所知,现在有很多人,包括一些任课老师都把“将”读成了jiāng。刘勇刚在其《〈将进酒〉的“将”应读qiāng》一文中从“将qiāng”的释义和《将进酒》的题旨两个方面匡正了《将进酒》的“将”字读音。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接受。《韵会》:“七羊切,音锵,请也。”“将”即释为请,音为qiāng。再看,《将进酒》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名,古辞多写饮宴赋诗之事,这里的“将”是愿、请”的意思。凡取此义的都读作qiāng,这种用法在《诗经》中就有了,如“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将子无怒”就是“请您不要生气”的意思。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对李白《将进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研究也越来越细致化,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如“不复”的由来、《将进酒》英汉译本的对照等等。学无止境,针对目前存在争议的问题,笔者期待有更多的学者从新材料、新角度、新观点三个方面去重新审视研究,争取更大成就。
  参考文献
  [1]刘长锁.从节奏看《将进酒》的抒情性[J].语文天地.2014(03)
  [2]张佩.论李白对《将进酒》声韵及主题的翻新[J].2013(04)
  [3]李晓玲.浅析《将进酒》中李白的人格魅力[J]
  .语文天地.2015(01)
  [4]李新凤.痛饮杯中物狂歌意气——《将进酒》中李白形象初探[J].中学语文.2013(15)
  [5]高培存.问君能有几多愁——《将进酒》李白形象诗性分析[J].语文知识.2012(03)
  [6]李薇.饮者李白——《将进酒》中的李白形象分析[J].语文学刊.2012(02)
  [7]唐人选唐诗理想范式的确立[J].赵立新.中国韵文学刊.2001(01)
  [8]唐人选唐诗与《唐人选唐诗(十种)》[J].陶敏.古典文学知识.1994(04)
  [9]《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提要》质疑[J].刘中一.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3)
  [10]《唐写本唐人选唐诗〉提要》纠谬[J].李云逸.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04)
  [11]吴卓.《将进酒》文本解读与述评[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08)
  [2]曹荐科.古典诗歌教学呼唤诗性回归——以《将进酒》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22)
  [3]韩刚.新课改理念下的《将进酒》教学反思[J].语文天地.2017(25)
  [4]李白.将进酒[J].阅读.2016(07)
  [5]李白.将进酒[J].学语文.2014(04)
  [6]晏景松.李白《将进酒》赏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7]刘树云.李白《将进酒》中的酒意[J].文学教育(上).2007(10)
  [8]冷卫国.《将进酒》三题[J].语文建设.2005(09)
  [9]李新凤.痛饮杯中物狂歌意气雄——《将进酒》中李白形象初探[J].中学语文.2013(15)
  [10]李白.将进酒[J].中华活页文选(七年级).2011(0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397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2月5日
Next 2020年2月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