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题目: 谈“德育创新”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摘要:随着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提出,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德树人、以德育人”等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应当时刻将它贯穿于日常教学工作之内,而语文作为小学科目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孩子的思想教育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因此,如何将“德育”完美的渗透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德育”通过多种角度和手段散发其中的魅力和优势,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不可推辞的任务。
关键词:德育;德育创新;语文;教育
一、德育创新
德育创新是指教师勇于改变当前的教育观念,创新德育模式,破解德育教学中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的渗透、融入德育思想,让孩子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接收到老师传达的正能量信息,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
二、语文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的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了德育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书本上的知识过于枯燥无味,但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融入情感,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在授课中传达出的积极向上的能量,不让孩子在能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道德观,也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虽然当前许多教师为了能让德育融入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段,但在实践教学中,语文德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德育教学留在表面
虽然部分教师抓住了德育知识内容要领,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或者没有抓住合适的机会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而言,不但不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二)评价体系不完善
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会以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以及语文成绩作为评判自己教学成果的标准,忽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这便让语文老师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的将德育和语文结合起来。
(三)不能充分运用德育材料
当前小学语文课本的编撰选用了大量有关培养孩子情感道德意识的文章和图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并没有把握住教材编撰者的意图,没有利用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将德育知识有效的渗透进去,从而错失了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情操的机会。
三、德育创新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作用
(一)遏制后进生数量作用
在当前的班级集体教学当中,难免会出现大器晚成,天赋力较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后进生,首先,老师应当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排查,找准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的成因,实施精准教育政策,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学生,分析每个学生现在该有的状态,为每个孩子制定准确的学习计划,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这不仅能保证班级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改善后进生自主管理学习能力的习惯和自主规划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我所带的班级中难免会出现语文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孩子,我本着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不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断观察并分析这些学生学习出现的困难。
例如小明的语文表达能力比较差,在写作文的时候,其他小朋友可以写到一页的长度,但是小明只能写到半页,甚至半页不到。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的特点,在一次写作课上课之前,我和小明进行了一次交谈,我询问小明有没有崇拜的偶像或伟人,小明一听到这个话题就来了劲,他滔滔不绝的跟我说他喜欢的一名科学家的丰功伟事,在此次交谈中我发现小明其实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是在作文上写作的时候,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头绪,在小明说完后,我对他进行了鼓励,并希望他也能像这位科学家一样成为一个为国做贡献的人之后。到了上课时,我们的写作题目是《我想对您说》,我暗示同学们,在写作角度上可以写相对喜欢的偶像想说的话,小明似乎受到了启发,在这次写作过程中用发自内心的情感,描绘了他对这位科学家的崇拜与赞美,并在最后,他写道想与这位科学家一样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在这次写作中,小明不仅取得了优异的作文分数,语文成绩也跟随着慢慢变好。
(二)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根据素质教育中的教育观,教学应当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因此,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要任务。首先,兴趣爱好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在日常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求知,其次,学生自主学习是来自于内心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自信心,作为老师应当不断鼓励孩子,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面对困难,有着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不气馁,不放弃。
在语文课上分析古诗、文章,需要孩子用耐心、仔细的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妙,但对于一些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一整堂课坐在教室里钻研其中的文学素养,难免有些枯燥,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例如根据课本内容编排话剧等等。在我的教学经历里,我为六年级的小朋友编排了一场有关《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的课本话剧,课文中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老班长为了让两个小同志走出草地,自己饿着肚子吃鱼骨头和草根的故事,虽然整篇课文没有用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但在这朴实的语言里,我们仍能可以感受到革命烈士高尚的民族气节。
这一次话剧的编排,我让学生踊跃参加,同时我安排班上调皮捣蛋、的小朋友来出演这场话剧。这些平时不主动学习、调皮捣蛋的同学,像是被赋予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在下课的时候主动拉着其他同学排练这场节目,同时不断向我询问课文中人物的人物形象,钻研整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高尚的情操,也在这次演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了这一次话剧小演练,他们仿佛受到了极大的鼓励和自信心,在语文课上会主动思考回答我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次经历一定能为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次在同学们展现自我的机会,更是对自我能力的认可,对知识主动探索的勇气。
(三)德育教育强化学生学习能力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去感受文章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内涵,这不同于数学有固定的答案。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感体验并没有那么丰富,因此,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往往错误理解了作者在文章中想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老师作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情感道德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应当不断的用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去为学生做思想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也能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还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将德育教育和知识传授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不放弃班上的任何一个学生,帮助调皮捣蛋的学生自主学习,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情感态度,提高语文理解水平,不仅能让小学语文教学提质增效,也能让孩子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妙荣.浓妆淡抹总相宜——谈德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J].科学导报,2016(9).
[2]李宝海.专家引领促进学校发展与德育创新——牡丹江市“现代学校发展与德育创新”教育干部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4).
[3]姜樱梅.师爱让教育更有智慧——自主生态融合发展德育创新模式课题引领下教育感悟[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4(11).
[4]刘粉莉.让学校德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以教育生态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创新[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21).
3000字的完整范文以上完成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