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唐旭军宣布了第六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学优秀论文的评选结果。
今年的优秀论文评选由北京清协助收集了2017年在全国正式出版的166篇期刊上发表的12139篇新闻与传播论文作为替代文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研究办公室主任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最终以集体评价的形式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
自201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开展了全国新闻与传播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每年从去年发表的许多新闻传播论文中挑选出一些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反映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新进展,为学术界提供学术样本。这项活动与各种评选活动有两个最大的区别:一是论文作者无需自行申报,优秀是否由同行判断;第二,裁判不是运动员,学者论文不参与评选。这样做的目的是努力回归学术的纯洁,努力公平公正地推出本学科的优秀学术作品。
2005-2015年中国网络抗争性话语研究学术图景
本研究以128篇中英文献为分析单位,采用文献汇聚分析法,从比较的角度考察2005-2015年国内外中国网络竞争话语研究的学术图景。在文献数量分布、类型和水平、研究重点、研究主题、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研究领域跨越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其中语言文学路径注重文本结构,公共文化路径注重权力关系,以政治学、社会学为主导的社会科学路径注重政治效应。
近年来,在学术界权力理论转向的影响下,以福柯为代表的微观权力理论得到了不同研究方向的认可,对大众文化、社会运动、公共参与等路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言语即行动 等研究共识。然而,学术探索和国内独特的对策研究在对抗性话语的性质定义、影响评价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不利于理论力量的形成。最后,本文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
Web2.0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隐私危机的到来:隐私侵权变得非常容易和普遍,行为变得更加秘密,更难确定性质,后果多样化和严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松散。中国传统的间接保护隐私的方式远远落后于《纽约时报》。
为了扩大隐私侵权救济的可能性,有必要重建侵权规则:明确基于隐私保护而不是个人数据保护的路线;结合隐私定义和实质性判断标准确定隐私利益的存在;扩大隐私损害结果的范围;增加被侵权人胜诉的可能性。
从旧关系和新组织开始<时务报>看看《中国同人报》的内在困境
以《时务报》的快速完成和内部纠纷为例,探讨了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格局和秩序下,同事报刊往往陷入规则困境。综上所述,同道即同人,不仅是同人报刊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支撑,也会导致互助的公,但很难立体制的公。在这样的操作架构下,只要同事之间有纠纷,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量同事与他们的联系,而不是大量亲密的同事。时务报馆同事 ** 在同一个道路上,人们不断或被动地参与其中,或主动提问,甚至席卷了几乎整个维新阵营,甚至整个士林,甚至从维新设计之争转变为 ** 裸人事倾滚。
1966-1976年中国对外传播制度史分析
1966年至1976年,我国对外传播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本研究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和口述史,结合历史制度主义,描述了十年来对外传播组织、规则、外国记者管理制度和特色活动的特点和变化。
研究发现,1966年至1976年,外部沟通系统存在时间序列和关键节点,外部沟通权力强烈不对称,领导机制集团化。中央指示作为一个重要的制度,深刻影响了个人行为、外生、内生因素和概念的制度变化。1966-1976年是外部沟通系统历史上打破平衡的断裂时期,外部沟通系统历史整体呈现断裂平衡。
可见性赋权-舆论是如何可见性的?
关于舆论是否可能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2013年, 学者丹尼尔·戴扬 (Daniel Dayan) 针对当前公共空间领域的转向, 尝试将可见性作为媒体研究的新途径, 这种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问题研究。重新审视舆论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本体, 它的内涵和特点也会与传统观念不同。面对互联网带来的传播革命, 与之争论不止于舆论是否可能, 最好认真思考舆论是如何‘可见’的。
互联网时代环境突发事件信息披露的主体制度创新——环保NGO突破口参与
在互联网时代,XX作为紧急环境事件信息的单一发布主体存在许多缺点。要实现紧急环境信息的有效供应,必须创新紧急环境事件信息披露的主要体系。环境保护NGO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披露是提高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效果的解决方案。
目前,有必要加快立法步伐,给予环境保护NGO参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主体资格,并明确相关的资质要求;规范环保NGO建立相关信息质量监控制度,完善环保NGO参与环境突发事件信息披露的约束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责任制。
民族文化经典再地方化-阿诗玛回归乡土的案例
以人类学的再地方化概念为理论工具,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以来,解读 阿诗玛如何被去地方化再地方化, 可以发现,成为地方和民族文化资本的过程, 在先后涉及国家建设和全球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少数民族的地方文化既有去地方化的挪用, 也伴随着再地方化型的重塑。地方和国家、地方和世界并不简单, 而是相互渗透;借助现代媒体,既有地方文化可以突出的一面, 还有去地方化的经典艺术符号回归乡土, 并在其中彰显出少数民族文化经由“地方性”的中介而得以建构的多种可能性。
在风险和利益之间传达不确定性:科学事实检验对转基因食品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
科学的不确定性为转基因议题的风险传播带来了困难。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和利益达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和利益, 实证探索迫在眉睫。通过心理生理控制实验, 对转基因食品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及其认知和情绪过程进行了科学事实检查, 科学事实验证了我国转基因技术风险传播的有效性,证实了不确定性在预防框架下对减少信息误解的积极作用, 实践启发了客观报验在客观报告和科学性之间的平衡,以及转基因技术风险传播的信息设计。
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设的知识进化路径考察
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延安整风时期辩证唯物主义背景下的党报范式、改革开放后新闻法旗帜下的新闻事业范式、当前交流实践观视野下的新闻生产范式。知识进化的过程, 沿着建构论的新闻理论体系知识生产道路, 从幼稚建构论到超越建构论, 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范式1.0、2.0、3.0版进化升级之路。
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研究
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是社会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运动不仅具有政治和社会影响,而且是一种传播现象。在不同的制度结构下,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逻辑。媒体是社会运动可以依赖的重要政治资源。在缺乏有效的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中国,媒体对社会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以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为例, 通过分析不同行动者的媒体策略,揭示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互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体斗争的分析概念
10月13日,在重庆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会议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唐旭军宣布了第六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学优秀论文的评选结果。
今年的优秀论文评选由北京清协助收集了2017年在全国正式出版的166篇期刊上发表的12139篇新闻与传播论文作为替代文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研究办公室主任组成的评选委员会最终以集体评价的形式选出了10篇优秀论文。
自2013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开展了全国新闻与传播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每年从去年发表的许多新闻传播论文中挑选出一些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反映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的新进展,为学术界提供学术样本。这项活动与各种评选活动有两个最大的区别:一是论文作者无需自行申报,优秀是否由同行判断;第二,裁判不是运动员,学者论文不参与评选。这样做的目的是努力回归学术的纯洁,努力公平公正地推出本学科的优秀学术作品。
2005-2015年中国网络抗争性话语研究学术图景
本研究以128篇中英文献为分析单位,采用文献汇聚分析法,从比较的角度考察2005-2015年国内外中国网络竞争话语研究的学术图景。在文献数量分布、类型和水平、研究重点、研究主题、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研究领域跨越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其中语言文学路径注重文本结构,公共文化路径注重权力关系,以政治学、社会学为主导的社会科学路径注重政治效应。
近年来,在学术界权力理论转向的影响下,以福柯为代表的微观权力理论得到了不同研究方向的认可,对大众文化、社会运动、公共参与等路径进行了研究,形成了言语即行动 等研究共识。然而,学术探索和国内独特的对策研究在对抗性话语的性质定义、影响评价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根本差异,不利于理论力量的形成。最后,本文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应对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危机及其侵权法
Web2.0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意味着隐私危机的到来:隐私侵权变得非常容易和普遍,行为变得更加秘密,更难确定性质,后果多样化和严重,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更加松散。中国传统的间接保护隐私的方式远远落后于《纽约时报》。
为扩大隐私侵权救济之可能性,有必要重新构筑侵权规则:明确以隐私权保护而非个人数据保护为基点的路线;采取形式的隐私权定义加实质判断标准相结合的方法判定隐私利益的存在;扩张隐私损害结果的范围;适用过错推定原则以增加被侵权人胜诉之可能性。
从旧关系和新组织开始<时务报>看中国同人报的内在困局》
以《时务报》的快速完成和内部纠纷为例,探讨了在现代中国社会的格局和秩序下,同事报刊往往陷入规则困境。综上所述,同道即同人,不仅是同人报刊建立和维护的重要支撑,也会导致互助的公,但很难立体制的公。在这样的操作架构下,只要同事之间有纠纷,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大量同事与他们的联系,而不是大量亲密的同事。时务报馆同事 ** 在同一个道路上,人们不断或被动地参与其中,或主动提问,甚至席卷了几乎整个维新阵营,甚至整个士林,甚至从维新设计之争转变为 ** 裸人事倾滚。
1966-1976年中国对外传播制度史分析
1966年至1976年,我国对外传播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本研究采用历史比较分析法和口述史,结合历史制度主义,描述了十年来对外传播组织、规则、外国记者管理制度和特色活动的特点和变化。
研究发现,1966年至1976年,外部沟通系统存在时间序列和关键节点,外部沟通权力强烈不对称,领导机制集团化。中央指示作为一个重要的制度,深刻影响了个人行为、外生、内生因素和概念的制度变化。1966-1976年是外部沟通系统历史上打破平衡的断裂时期,外部沟通系统历史整体呈现断裂平衡。
可见性赋权-舆论是如何可见性的?
关于舆论是否可能的问题一直备受争议。2013年, 学者丹尼尔·戴扬 (Daniel Dayan) 针对当前公共空间领域的转向, 尝试将可见性作为媒体研究的新途径, 这种分析框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新媒体环境下的问题研究。重新审视舆论的三个要素——主体、客体和本体, 它的内涵和特点也会与传统观念不同。面对互联网传播革命时, 与其争执不休于“舆论是否可能”, 不如认真思考“舆论是如何‘可见’的”。
《互联网时代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主体制度创新——以环保NGO的参与为突破口》
互联网时代,XX作为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单一发布主体存在诸多短板。要实现突发环境信息的有效供给,必须创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主体制度。环保NGO参与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公开,是提升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效果的破题之策。
当前,需要加快立法步伐,赋予环保NGO参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主体资格,并明确相关的资质要求;规范环保NGO发布的信息内容,建立相关的信息质量监控制度;健全环保NGO参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的约束机制,并健全相关的法律责任制度。
《民族文化经典的“再地方化”——“阿诗玛”回归乡土的个案》
借用人类学的“再地方化”概念作为理论工具, 在田野调查基础上, 解读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 已被“去地方化”的“阿诗玛”如何被“再地方化”, 并成为地方和族群的文化资本的过程可以发现, 在先后涉及国家建设和全球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 少数民族的地方文化既有“去地方化”式的挪用, 也伴随着“再地方化”型的重塑。地方与国家、本地与全球之间并非简单地相对, 而是相互渗透;其中既有本土文化借助现代媒介得以彰显的一面, 也有“去地方化”的经典艺术符号回归乡土场所的一面, 并在其中彰显出少数民族文化经由“地方性”的中介而得以建构的多种可能性。
《在风险与利益间传达不确定性:科学事实查验对转基因食品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
科学的不确定性为转基因议题的风险传播带来了困难。如何通过事实查验有效传达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与利益, 成为亟待实证探索的问题。该研究通过心理生理学控制实验, 考察了科学事实查验对转基因食品议题信息误解的影响及其认知与情绪过程, 确认了科学事实查验对我国转基因技术风险传播的有效性,证实了不确定性在预防框架下对减少信息误解的积极作用, 对事实查验在客观报道与科学性间的平衡以及转基因技术风险传播的信息设计具有实践启示。
《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知识演进路径考察》
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建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延安整风时期“辩证唯物主义”语境下的“党报范式”的建构、改革开放后“新闻规律”旗帜下“新闻事业范式”的建构和当前“交往实践观”视域下的“新闻生产范式”的建构。这个知识演进的过程, 是一条沿着“建构论”的新闻理论体系知识生产道路前进的过程, 是从“幼稚”的建构论走向“超越”的建构论的过程, 并经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范式的1.0、2.0、3.0版本的进化升级之路。
《以媒抗争: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研究》
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关系是社会运动理论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运动不仅具有政治和社会影响,也是一种传播现象。在不同的制度结构下,二者的关系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和逻辑。媒体是社会运动所能依赖的重要政治资源,在缺少有效的制度化利益表达渠道的中国,媒体尤其对社会运动的发展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本文以2009年南京老城南保护运动为案例, 通过分析不同行动者的媒体策略揭示大众媒体与社会运动的互动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媒抗争”的分析概念,丰富既有研究对社会抗争资源动员的讨论。
源:全球学术快报、知网、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公众号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资料来源:全球学术快报、知网、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公众号
大家有任何问题,请在文后留言区留言,胡师姐为你解答。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