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刚刚结束隔离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回国前后的48小时

  摘要

疫情期间,中国留学生的形象似乎在不断消解。在过去,留学生曾经代表着学识、学历、见识广阔以及远大的抱负,是婚恋市场、人才市场最直观的加分标签;如今这个群体似乎夹杂着狭隘、自私、短视、被宠溺的巨婴,在社交网络上拥有着近乎“原罪”般的偏见。

中国留学生形象的消解过程显然不是“疫情期间”突然发生的,在知乎的评论中,在豆瓣的水贴里,在微博舆论场的狂欢下,我们都能看到“留学生”这个标签的成色早已呈现出一个明显的滑落趋势,也很难说清到底什么才是推动这个趋势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对于社交网络上的义愤填膺,还是对于直面争议又有苦难言的中国留学生,这场争议消耗了大家太多的精力,留学生们也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

笔者将通过这篇深度报道,还原中国留学生回国路上的前后48小时,试图找到更多的答案。让更多的人从中了解中国留学生回国的细节,目的是为了消除人们对中国留学生的偏见,寻找这种偏见存在的影响因素,让公众尽可能更多地了解热点事件的背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新型冠状病毒;回国

  引言

2020年疫情全球爆发,中国在外留学生是否回国成为争议点。与此同时,网友对于“中国留学生”的争议也达到高潮。可以说网络上这么激烈的讨论背后不过是人们对于留学生印象的冰山一角,而在疫情期间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

在“留学生应不应该回国”这件事上,很多人的讨论已经脱离了原有的初衷,他们把眼光从一件事转到了整个留学生群体。留学生这个群体以及留学生回国这件事本身都有更多的细节值得人们去关注,不论是中国留学生还是疫情期间的工作人员,都有他们无可奈何值得被理解的地方,只是说在敏感的时期这样的情绪并没有被理解。

笔者纵观国内外学者对于留学生的研究和报道,发现的主要是关于国家宏观层面以及留学产业和入境人员隔离点的相关信息,或者说是一些时事热点的评论。但很少落实到留学生个体,从留学生层面出发去深入剖析回国留学生的行为和心理。

在全球疫情爆发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于留学生回国事件的观察更加紧扣社会热点,再次基础上进行深度报道的创作,在实习工作中完成这份毕业设计,也更能体现出新闻学子的专业水平,更能符合学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宗旨。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深度报道,采访留学生回国之路,寻找他们回国的细节。并从细节中再挖掘回国留学生与工作的争议点,进一步剖析问题。笔者将从他们回国前后48小时的路途中去探析更多的问题,搜索更多的信息,试图挖掘隐藏在热点事件背后的细节。

最后,在网络上收集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后,笔者将联系被采访者并且通过微信、电话以及面对面采访的采访方式进行深度调查。最后将采访结果和所有资料进行结合,尽可能呈现出全面客观的深度调查报道,以观察者的身份去了解更多的事实。

当然,对于消除人们对于中国留学生偏见的目的可能并没有真正达到,但通过这次的深度报道笔者能够让大家更了解疫情期间留学生回国的特殊性原因以及更多相关的细节也是这个选题的意义所在。因为这样的偏见,不是短时间内形成。而想要消除这种偏见,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1选题综述

  1.1选题背景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爆发,网友们在“留学生该不该回国”这个问题上起了争议。

当笔者将身边的见闻与社交网络的热议内容进行重合时,不难发现“中国留学生”这个过往有着清晰群像的年轻人,似乎形象正在被动地消解与重构。

但能够猜测的是,形象的消解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发生的事情。笔者可以搜索到很多与中国留学生相关的信息,但希望能够给予回国的留学生一定的话语权,让他们从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想做一个关于疫情期间留学生回国的深度报道,去观察留学生群体的在回国之路发生的事情,以及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也试图消除人们存在的偏见。

因为笔者在成都,所以选取的都是从国外回到成都的留学生们,这样也能更加具体实际地展开调查和采访。

  1.2作品阐述

这篇稿件的标题是《我们和刚结束隔离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回国钱后的48小时》。稿件总共分为5个部分:开头、回国前的48小时、飞机上的30个小时、回国后的48小时以及一个后记。这篇长达5969个字的深度报道,目前在公众号上的阅读量达到1.3万。如图1.1所示。

图1.1《稿件截图》

我们和刚刚结束隔离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回国前后的48小时

这篇稿件主要还原了三名中国留学生回国的48小时的细节,我们将话语权还到留学生群体的手中,并且试图从他们身上寻找更多的细节和真相。稿件链接如下:

https://mp.weixin.qq.com/s/9HOjhXtd71KKveEX7hLK-A

  2采访设计

  2.1采访提纲

2.1.1了解三名回到成都留学生的情况

Q1:你是什么时候启程回国的呢?你是从国外哪个地方回来的呢?(国家+具体的地名)

Q2:从启程到达成都,你总共花费多长时间?路线是?目前在哪家酒店隔离呢?

Q3:是几号抵达成都的?隔离期是多久?在回成都之前,需要准备什么?在没回来之前的心情是怎样的?睡眠如何?当地的人对待你们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们有向哪些部门寻求帮助呢?学校又是怎样的态度呢?

Q4:回成都的路上,大致有什么流程呢?吃饭问题怎么解决?路上最担心或者觉得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事情都是按计划中的发生的吗?

Q5:你们回来的航班上,是否有确诊或者疑似病例呢?如果有,对你们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Q6:回到成都之后,你们需要做哪些事情呢?在酒店隔离,主要需要做哪些事情呢?例如每天测量几次体温,吃饭如何解决?

Q7:你们从飞机落地到隔离酒店,你们大概等了多长时间?

Q8:回到成都后,工作人员对于留学生们是怎样的一个管理模式呢?是单独一个个联系还是会有以微信群联系这样的方式?

Q9:近期大家对于留学生回国这个话题讨论得确实比较多,想问问你们身边的留学生在应对疫情这件事上,大多数是怎么处理的呢?因为其实你们自己是亲身经历者,我觉得你们会更有发言权。

Q10:当然,之前我们有聊到偏见。这种偏见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常见,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留学生群体的呢?或者之前你是否有过偏见?在经历了共同学习、面对疫情和回国这样的事情后,你是否有不一样的感受呢?当然,可能只是少数人不听话造成了坏的影响,但却要所有人来承担这种质疑和偏见,请问你有什么想法呢?

Q11:我看你朋友圈说打算隔离前主动申请再次核酸一条龙,拍CT查血什么的,是什么事情促使你有这样的想法呢?

Q12:最后,其实网上的很多人是担心留学生回来乱跑,不听话,扩散病毒。对于这样的担忧,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或者说,现在回到国内在酒店隔离的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心态上与之前的自己相比较,会有什么不同吗?

2.1.2采访留学生的家长

Q1:你是什么时候得知国外疫情严重,然后计划让孩子先回国的呢?或者说,是什么时候开始担心孩子的呢?

Q2:之前关注过国外也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消息吗?是否有引起你们的注意呢?

Q3:在回国之前,您和孩子做了哪些沟通呢?在他们回国之前,你最担心什么?

Q4:有没有想过孩子在路上会感染的可能性?如果有,为什么还是选择让孩子先回国呢?

Q5:在孩子回国之后,你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Q6:孩子是什么时候从国内去国外的呢?(判断那个时候国内的疫情是什么状况)

Q7:孩子回到国内,回到区附近的酒店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Q8:孩子从出发去国外,再从国外回来,大概花了有多少钱?这个成本是在你的预期范围内吗?

2.1.3采访社区/邻居

Q1:你们社区/小区有留学生回来吗?对于从外国回来的留学生,你们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Q2:他们从机场酒店转到区酒店,待隔离时间完毕是否可以正常出行了呢?

Q3:疫情期间工作难度大吗?会怕吗?

Q4:你们社区的工作是怎么进行的呢?

2.1.4酒店工作人员

Q1:你们每天工作时长大概是多久呢?大概每天会接待多少名留学生呢?

Q2:和留学生们接触下来,存不存在网上说的留学生不服从管理私自乱跑的现象呢?

Q3:你们的工作内容方便具体说一说吗?和留学生们接触会不会有所担心害怕?

Q4:对于留学生从国外回国这件事上,你觉得能不能接受呢?你觉得成都有没有能力接待留学生回国并且控制稳定好当前的局面呢?

Q1:会不会有家长跑到酒店来看孩子呢?能看吗?你们会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呢?

2.1.5普通成都市民

Q1:对于留学生在近期回国这件事,你持什么样的意见呢?

Q2:你心里对留学生印象是怎样的呢?

Q3: 你是否会担心他们回来把病毒再扩散了呢?理由?会担心他们乱跑吗?

Q4:现在在成都的普通市民,持绿码可以正常出行和吃饭了?你觉得目前这种状况你是否能接受?也有人说大家放松了警惕聚在一起吃饭,请问你是怎么想的呢?

  结论

争议过了很久,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受访者提到了:“这些只是少数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人们是相对理性的,并不会将个例上升到一个群体。

而争议的背后,每个呈现在笔者视野中的留学生都有自己无可奈何的一面。他们焦虑、失眠、想家以及渴望回到祖国得到一份安慰。网上备受争议的留学生有一个点是值得被关注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和防疫的工作人员爆发过冲突,以及抱怨过他们所受到的自己心里认为的不公正的待遇。

疫情期间,不吃不喝坐飞机回国的留学生以及工作量超负荷的防疫人员都处于一个极度疲惫又敏感的状态,神经紧绷并且无法深入交流。冲突爆发后所带来的消耗都远远超过了彼此的想象,而又希望能够得到理解。

总的来说,有些误会和偏见可能再也难有机会消除了。我希望采访到留学生们的父母,来澄清他们回国是动用了关系或者是富二代等言论,但留学生们都拒绝了我的请求。

但不得不说,稿件中所呈现出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们的疑惑。例如留学生们的开学时间和国内的放假时间是交叉的,所以他们并不是国内疫情严重时逃出去。例如他们也是频发刷手机软件,努力选择更经济的方式回到国内等等。

近年来虽然关于留学生的质量、留学生产业链、自费留学生的家庭背景以及留学生教育等等话题都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可是这些话题本身或许也是公众情绪的一个宣泄口,而这样的“宣泄”是否有意义,或许每个人有自己不一样的答案吧。

  参考文献

[1]张晓琰.我国对外留学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5.5

[2]宋杰.直击上海入境人员隔离点[J].中国经济周刊,2020.3

[3]邢奥.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适应问题[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

[4]李琳.当代大学生自费留学动机及其形成条件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2013.11

[5]张燕,贾璇,肖翊.直击“新国展”集散点入境人员抵京后是如何分流的[J].中国经济周刊,2020.3

[6]南方日报评论员.抓好严防境外输入这项重要任务[J].南方日报,2020.3

[7]杨柳,傅纳,王孟楠.中国留学生社会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报,2019.12

[8]丁雪峰.三大因素推动归国留学生人数攀升[J].人力资源,2019.8

[9]马铭悦.三个留学生的抗疫故事[J].中国经济周刊,2020.4

[10]文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及共同体防控——基于风险社会学视角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

[11]ZhaiYusen,DuXue.”MentalhealthcareforinternationalChinesestudentsaffectedbytheCOVID-19outbreak.”[J].Thelancet.Psychiatry,2020.4

[12]程艳萍,关翩翩.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求学适应与个体生涯建构[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4

[13]杨靖旼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杨雪冬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如何让留学生安全有序回国[N].环球时报,2020.4

[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带病回国”的法律风险[N].北京日报,2020.4

[15]洪力.从健康包看祖国的温暖与关怀[N].梅州日报,2020.4

[16]陕西省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钟意娟.给140万海外游子的“安心”指南[N].健康报,2020.4

[17]李志慧,王瑾,黄景意,陆家海,郭中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分析[N].热带医学杂志,2020.4

[18]孔方斌.严防境外输入:既要“中国力度”,也需“中国温度”[N].衢州日报,2020.3

[19]张琳.留学服务进入2.0时代[J].光彩,2018.6

[20]周慧芳.省卫健委: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防控网[N].山西日报,2020.3

附录1:深度报道稿件

我们和刚刚结束隔离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回国前后的48小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HOjhXtd71KKveEX7hLK-A

附录2:采访手记

这篇稿件我从4月1日确定选题,4月3日开始整理素材,4月15日完成初稿,4月24日完成定稿并在公司的公众号上发表,长达23天的战线结束,感触良深。

当稿件真正在公众号上发布出来,我不禁长吁一口气。因为一开始找采访对象就有一定的难度,而很多采访对象也并不愿意接受采访,甚至有人会觉得我是在搞事。采访对象的目标任务量没有完全实现,采访过程也是充满艰辛。但庆幸的是我坚持到了最后,所有的采访都由自己完成,虽然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惶恐,甚至有过放弃的想法。可是在稿件完成后,又觉得之前的所有困难都不值一提了。

相对而言,留学生的采访会相对顺利一些,因为问题都基本上回答了。只有一个同学是后面联系不上他了,发消息也不回,可能是觉得麻烦吧。我还因为这个事遗憾了很久,但是老师告诉我他不接受采访也是素材之一。后来我确实也放下了那种消极情绪,继续完成我的作品了。

素材收集完成就是要开始写稿了。因为其实我本身的文字功底并不是很优秀,所以只能靠逻辑和具体的内容来充实我的稿件。而稿件是发在公众号上,和以往的在传统媒体发的文章会有一些区别,就是故事性要更强。我的初稿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但是后来老师说“不要让读者阅读三个故事,而是一个故事里讲了三个人”,经过老师的指导以及自己的努力,最后完成了这篇稿件。

在毕业之前,能够原创一篇属于自己的深度稿件,可以说是完成了的一桩心愿。而能把这篇稿件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当作是一份毕业礼送给自己我觉得非常满足。未来可期,期待更好的自己。

  致谢

本次毕业设计,首先要诚挚地感谢乔睿老师和葛红霞老师。乔老师和葛老师在我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给予了大量专业知识的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帮助我解决了作品完成中的各种问题。我中途换了选题方向,老师仍然耐心地给予我建议,他们的认真负责让我很感动!

还要感谢我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蒲凡老师。蒲凡老师给我提供了在平台发表文章的机会,并且在采访和写作过程中同样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他的悉心指导帮助我度过了采访的困难时期,谢谢他给我了独自锻炼的机会。

其次要感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所有老师们,在这四年里对我的栽培和教导,我学到了很多新闻专业理论和方法,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坚定新闻这条道路。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寻找论文素材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以及我的家人和伴侣对我的关心与肯定,再一次助力我顺利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今年是极其特殊的一年,疫情打破了我们毕业的仪式感,网上答辩是特殊时期所有人的妥协。虽然充满遗憾,但我们所做的事情没有变,我们的期待同样不会改变。

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随着本次毕业设计的完成,我们也将真正告别大学生活,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在此再次感谢所有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以及同学们的真心陪伴,有缘我们再相会!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1494.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8月2日
Next 2022年8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